续藏经 禅家龟鉴
朝鲜 退隐述
禅家龟鉴
曹溪 退隐 述
有一物於此。从本以来昭昭灵灵。不曾生不曾灭。名不得状不得。
一物者何物。古人颂云。古佛未生前。凝然一相圆。释迦犹未会。迦叶岂能传。此一物之所以不曾生不曾灭。名不得状不得也。六祖告众云。吾有一物无名无字。诸人还识否。神会禅师即出曰。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此所以为六祖之孽子也。怀让禅师自嵩山来。六祖问曰。什么物。伊么来。师罔措。至八年方自肯曰。说似一物即不中。此所以为六祖之嫡子也。 三教圣人从此句出。谁是举者。惜取眉毛。
佛祖出世。无风起浪。
佛祖者世尊.迦叶也。出世者大悲为体度众生也。然以一物观之。则人人面目本来圆成。岂假他人添脂着粉也。此出世之所以起波浪也。虚空藏经云。文字是魔业。名相是魔业。至於佛语亦是魔业。是此意也。此直举本分。佛祖无功能。 乾坤失色。日月无光。
然法有多义。人有多机。不妨施设。
法者一物也。人者众生也。法有不变随缘之义。人有顿悟渐修之机。故不妨文字语言之施设也。此所谓官不容针私通车马者也。众生虽曰圆成。生无慧目甘受轮转。故若非出世之金[鏼-刺+((ㄇ@人)/比)]。谁刮无明之厚膜也。至於越苦海而登乐岸者。皆由大悲之恩也。然则恒沙身命难报万一也。此广举新熏感佛祖深恩。 王登宝殿。野老讴歌。
强立种种名字。或心或佛或众生。不可守名而生解。当体便是。动念即乖。
一物上强立三名字者。教之不得已也。不可守名生解者。亦禅之不得已也。一抬一搦旋立旋破。皆法王法令之自在者也。此结上起下。论佛祖事体各别。 久旱逢佳雨。他乡见故人。
世尊三处传心者为禅旨。一代所说者为教门。故曰禅是佛心。教是佛语。
三处者。多子塔前分半座一也。灵山会上举拈花二也。双树下椁示双趺三也。所谓迦叶别传禅灯者此也。一代者四十九年间所说五教也。人天教一也。小乘教二也。大乘教三也。顿教四也。圆教五也。所谓阿难流通教海者此也。然则禅教之源者世尊也。禅教之派者迦叶.阿难也。以无言至於无言者禅也。以有言至於无言者教也。乃至心是禅法也。语是教法也。则法虽一味。见解则天地悬隔。此辨禅教二途。 不得放过。艹里横身。
是故若人失之於口。则拈花微笑皆是教迹。得之於心。则世间粗言细语皆是教外别传禅旨。
法无名故言不及也。法无相故心不及也。拟之於口者失本心王也。失本心王则世尊拈花迦叶微笑尽落陈言。终是无物也。得之於心者非但衒谈善说法要。至於燕语深谈实相也。是故宝积禅师闻哭声踊悦身心。宝寿禅师见诤拳开豁面目者以此也。此明禅教深浅。 明珠在手。弄去弄来。
吾有一言。绝虑忘缘。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
绝虑忘缘者得之於心也。所谓闲道人也。於戏其为人也。本来无缘本来无事。饥来即食困来即眠。绿水青山任意逍遥。渔村酒肆自在安眠。年代甲子总不知。春来依旧艹自青。此别欲一念回光者。 将谓无人。赖有一个。
教门惟传一心法。禅门惟传见性法。
心如镜之体。性如镜之光。性自清净。即时割然还得本心。此秘重得意一念。 重重山与水。清白旧家风。
评曰。心有二种。一本源心。二无明取相心也。性有二种。一本法性。二性相相对性也。故禅教者同迷守名生解。或以浅为深。或以深为浅。遂为观行大病。故於此辨之。
然诸佛说经。先分别诸法。后说毕竟空。祖师示句。迹绝於意地。理显於心源。
诸佛为万代依凭。故理须委示。祖师在即时度脱。故意使玄通。迹。祖师言迹也。意。学者意地也。 胡乱指注。臂不外曲。
诸佛说弓。祖师说弦。佛说无碍之法方皈一味。拂此一味之迹。方现祖师所示一心。故云庭前栢树子话。龙藏所未有底。
说弓曲也。说弦直也。龙藏龙宫之藏经也。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答云庭前栢树子。此所谓格外禅旨也。 鱼行水浊。鸟飞毛落。
故学者先以如实言教委辨不变随缘二义。是自心之性相。顿悟渐修两门是自行之始终。然后放下教义。但将自心现前一念参详禅旨。则必有所得。所谓出身活路。
上根大智不在此限。中下根者不可躐等也。教义者不变随缘。顿悟渐修有先有后。禅法者一念中不变随缘。性相体用元是一时。离即离非是即非即。故宗师据法离言直指。一念见性成佛耳。放下教义者以此。 明历历时云藏深谷。深密密处日照晴空。
大抵学者须参活句莫参死句。
活句下荐得堪与佛祖为师。死句下荐得自救不了。此下特举活句使自悟入。 要见临济。须是铁汉。
评曰。话头有句意二门。参句者径截门活句也。没心路没语路无摸[打-丁+索]故也。参意者圆顿门死句也。有理路有语路有闻解思相故也。
凡本参公案上切心做工夫。如鸡抱卵。如猫捕鼠。如饥思食。如渴思水。如儿忆母。必有透彻之期。
祖师公案有一千七百则。如狗子无佛性。庭前栢树子。麻三斤。乾屎橛之流也。鸡之抱卵。暖气相续也。猫之捕鼠。心眼不动也。至於饥思食渴思水儿忆母。皆出於真心。非做作底心。故云切也。参禅无此切心。能透彻者无有是处。
参禅须具三要。一有大信根。二有大愤志。三有大疑情。苟阙其一。如折足之鼎。终成废器。
佛云。成佛者信为根本。永嘉云。修道者先须立志。蒙山云。参禅者不疑言句是为大病。又云。大疑之下必有大悟。
日用应缘处只举狗子无佛性话。举来举去疑来疑去。觉得没理路没义路没滋味心头热闷时。便是当人放身命处。亦是成佛作祖底基本也。
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此一字子宗门之一关。亦是摧许多恶知恶觉底器仗。亦是诸佛面目。亦是诸祖骨髓也。须透得此关。然后佛祖可期也。古人颂云。赵州露刃剑。寒霜光焰焰。拟议问如何。分身作两段。
话头不得举起处承当。不得思量卜度。又不得将迷待悟就不可思量处思量。心无所之。如老鼠入牛角便见倒断也。又寻常计较安排底是识情。随生死迁流底是识情。怕怖慞惶底是识情。今人不知是病。只管在里许头出头没。
话头有十种病。曰意根下卜度。曰扬眉瞬目处挆根。曰语路上作活计。曰文字中引证。曰举起处承当。曰扬在无事匣里。曰作有无会。曰作真无会。曰作道理会。曰将迷待悟也。离此十种病者。但举话时略抖擞精神。只疑是个甚么。
此事如蚊子上铁牛。更不问如何若何。下嘴不得处弃命。一攒和身透入。
重结上意。使参活句者不得退屈。古云。参禅须透祖师关。妙悟要穷心路绝。
工夫如调弦之法。紧缓得其中。勤则近执着。忘则落无明。惶惶历历。密密绵绵。
弹琴者曰。缓急得中。然后清音普矣。工夫亦如此。急则动血囊。忘则入鬼窟。不徐不疾妙在其中。
工夫到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当此之时。八万四千魔军在六根门头伺候随心生设。心若不起争如之何。
魔者乐生死之鬼名也。八万四千魔军者乃众生八万四千烦恼也。魔本无种。修行失念者遂派其源也。众生顺其境故顺之。道人逆其境故逆之。故云道高魔盛也。禅定中或见孝子而斫股。或见猪子而把鼻者。亦自心起见感此外魔也。心若不起。则种种伎俩翻为割水吹光也。古云。壁隙风动。心隙魔侵。
起心是天魔。不起心是阴魔。或起或不起是烦恼魔。然我正法中本无如是事。
大抵忘机是佛道。分别是魔境。然魔境梦事何劳辨诘。
工夫若打成一片。则纵今生透不得。眼光落地之时。不为恶业所率。
业者无明也。禅者般若也。明暗不相敌。理固然也。
大抵参禅者还知四恩深厚么。还知四大丑身念念衰朽么。还知人命在呼吸么。生来值遇佛祖么。及闻无上法生希有心么。不离僧堂守节么。不与邻单杂话么。切忌鼓扇是非么。话头十二时中明明不昧么。对人接话时无间断么。见闻觉知时打成一片么。返观自己捉败佛祖么。今生决定续佛慧命么。起坐便宜时还思地狱苦么。此一报身定脱轮回么。当八风境心不动么。此是参禅人日用中点捡底道理。古人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四恩者。父母君师施主恩也。四大丑身者。父之精一滴母之血一滴者水大之湿也。精为骨血为皮者地大之坚也。精血一块不腐不烂者火大之暖也。鼻孔先成通出入息者风大之动也。阿难曰。欲气粗浊腥臊交遘此所以丑身也。念念衰朽者头上光阴剎那不停。面自皱而发自白。如云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此无常之体也。然无常之鬼以杀为戏。实念念可畏也。呼者出息之火也。吸者入息之风也。人命寄托只在出入息也。八风者。顺逆二境也。地狱苦者人间六十劫泥犁一昼夜。镬汤炉炭剑树刀山之苦。口不可形言也。人身难得甚於海中之针。境於此愍而警之。
评曰。上来法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聪明不能敌业。乾慧未免苦轮。各须察念。勿以自谩。
学语之辈。说时似悟对境还迷。所谓言行相违者也。
此结上自谩之意。言行相违。虚实可辨。
若欲敌生死。须得这一念子爆地一破。方了得生死。
爆打破漆桶声。以打破漆桶然后生死可敌也。诸佛因地法行者只此而已。
然一念子爆地一破。然后须访明师决择正眼。
此事极不容易。须生惭愧始得。道如大海转入转深。慎勿得小为足。悟后若不见人。则醍醐上味翻成毒药。
古德云。只贵子眼正。不贵汝行履处。
昔仰山答沩山问云。涅盘经四十卷总是魔说。此仰山之正眼也。仰山又问行履处。沩山答曰只贵子眼正。云此所以先开正眼而后说行履也。故云若欲修行先须顿悟。
愿诸道者深信自心。不自屈不自高。
此心平等本无凡圣。然约人有迷悟凡圣也。因师激发忽悟真我与佛无殊者顿也。此所以不自屈。如云本来无一物也。因悟断习转凡成圣者渐也。此所以不自高。如云时时勤拂拭也。屈者教学者病也。高者禅学者病也。教学者不信禅门有悟入之秘诀。深滞权教别执真妄。不修观行数佗珍宝。故自生退屈也。禅学者不信教门有修断之正路。染习虽起不生惭愧。果级虽初多有法慢。故发言过高也。是故得意修心者不自屈不自高也。
评曰。不自屈不自高者。略举初心。因该果海则虽信之一位也。广举菩萨。果彻因源则五十五位也。
迷心修道但助无明。
悟若未彻。修岂称真哉。悟修之义。如膏明相赖目足相资。
修行之要。但尽凡情别无圣解。
病尽药除。还是本人。
不用舍众生心。但莫染污自性。求正法是邪。
舍者求者皆是染污也。
断烦恼名二乘。烦恼不生名大涅盘。
断者能所也。不生者无能所也。
须虚怀自照。信一念缘起无生。
此单明性起。
谛观杀盗淫妄从一心上起。当处便寂。何须更断。
此双明性相。
经云。不起一念名为永断无明。又云念起即觉。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心为幻师也。身为幻城也。世界幻衣也。名相幻食也。至於起心动念言妄言真。无非幻也。又无始幻无明皆从觉心生。幻幻如空花。幻灭名不动。故梦疮求医者。寤来无方便。知幻者亦如是。
众生於无生中妄见生死涅盘。如见空花起灭。
性本无生故无生涅也。空本无花故无起灭也。见生死者如见空花起也。见涅盘者如见空花灭也。然起本无起灭本无灭。於此二见不用窥诘。是故思益经云。诸佛出世非为度众生。只为度生死涅盘二见耳。
菩萨度众生入灭度。又实无众生得灭度。
菩萨只以念念为众生也。了念体空者度众生也。念既空寂者实无众生得灭度也。此上论信解。
理虽顿悟。事非顿除。
文殊达天真。普贤明缘起。解似电光。行同穷子。此下论修证。
带淫修禅如蒸沙作饭。带杀修禅如塞耳叫声。带偷修禅如漏卮求满。带妄修禅如刻粪为香。纵有多智皆成魔道。
此明修行轨则三无漏学也。小乘禀法为戒。粗治其末。大乘摄心为戒。细绝其本。然则法戒无身犯。心戒无思犯也。淫者断清净。杀者断慈悲。盗者断福德。妄者断真实也。能成智慧纵得六神通。如不断杀盗淫妄。则必落魔道永失菩提正路矣。此四戒百戒之根。故别明之使无思犯也。无忆曰戒。无念曰定。莫妄曰慧。又戒为捉贼。定为缚贼。慧为杀贼。又戒器完固。定水澄清。慧月方现。此三学者实为万法之源。故特明之使无诸漏也。 灵山会上岂有无行佛。少林门下岂有妄语祖。
无德之人不依佛戒不护三业。放逸懈怠轻慢佗人。轻量是非而为根本。
一破心戒百过俱生。
评曰。如此魔徒。末法炽盛恼乱正法。学者详之。
若不持戒。尚不得疥癞野干之身。况清净菩提果可冀乎。
重戒如佛佛常在焉。须草系鹅珠以为先导。
欲脱生死先断贪欲及诸爱渴。
爱为轮回之本。欲为受生之缘。佛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又云。恩爱一缚着率人入罪门。渴者情爱之至切也。
无碍清净慧。皆因禅定生。
超凡入圣坐脱立亡者皆禅定之力也。故云欲求圣道离此无路。
心在定则能知世间生灭诸相。
虚隙日光纤埃扰扰。清潭水底影像昭昭。
见境心不起名不生。不生名无念。无念名解脱。
戒也定也慧也。举一具三。不是单相。
修道证灭是亦非真也。心法本寂乃真灭也。故曰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眼不自见。见眼者妄也。故妙首思量。净名杜默。此下散举细行。
贫人来乞随分施与。同体大悲是真布施。
自佗为一曰同体。空手来空手去。吾家活计。
有人来害。当自摄心勿生嗔恨。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烦恼虽无量。嗔慢为甚。涅盘云。涂割两无心。嗔如冷云中霹雳起火来。
若无忍行。万行不成。
行门虽无量。慈忍为根源。忍心如幻梦。辱境若龟毛。
守本真心第一精进。
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故云莫妄想莫妄想。懈怠者常常望后。是自弃人也。
持咒者。现业易制自行可违。宿业难除必借神力。
摩登得果信不诬矣。故不持神咒远离魔事者无有是处。
礼拜者敬也伏也。恭敬真性。屈伏无明。
身口意清净则佛出世。
念佛者在口曰诵。在心曰念。徒诵失念。於道无益。
阿弥陀佛六字法门。定出轮回之捷径也。心则缘佛境界忆持不忘。口则称佛名号分明不乱。如是心口相应名曰念佛。
评曰。五祖云。守本真心胜念十方诸佛。六祖云。常念佗佛不免生死。守我本心即到彼岸。又云。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又云。迷人念佛求生。悟人自净其心。又云。大抵众生悟心自度。佛不能度众生(云云)。如上诸德。直指本心别无方便(方将一法便逗诸根)。理实如是。然迹门实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凡念十声者承此愿力往生莲胎径脱轮回。三世诸佛异口同音。十方菩萨同愿往生。又况古今往生之人传记昭昭。愿诸行者慎勿错认。勉之勉之。
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十方三世第一佛号也。因名法藏比丘。对世自在王佛发四十八愿云。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流。念我名十声者必生我剎中。不得是愿。终不成佛(云云)。先圣云。唱佛一声天魔丧胆。名除鬼簿莲出金池。又忏法云。自力佗力一迟一速。欲越海者。种树作船迟也。比自力也。借船越海速也。比佛力也。又曰。世间稚儿迫於水火高声大叫。则父母闻之急走救援。如人临命终时高声念佛。则佛具神通决定来迎尔。是故大圣慈悲胜於父母也。众生生死甚於水火也。有人云。自心净土。净土不可生。自性弥陀。弥陀不可见。此言似是而非也。彼佛无贪无嗔。我亦无贪嗔乎。彼佛变地狱作莲花易於反掌。我则以业力常恐自堕於地狱。况变作莲花乎。彼佛观无尽世界如在目前。我则隔壁事犹不知。况见十方世界如目前乎。是故人人性则虽佛。而行则众生。论其相用天地悬隔。圭峰云。设实顿悟终须渐行。诚哉是言也。然则寄语自性弥陀者。岂有天生释迦自然弥陀耶。须自忖量。人岂不自知。临命终时生死苦际定得自在否。若不如是。莫以一时贡高却致永劫沉堕。又马鸣.龙树悉是祖师。皆明垂言教深劝往生。我何人哉不欲往生。又自云。西方去此远夫十方(十恶)八千(八邪)。此为钝根说相也。又云。西方去此不远。即心(众生)是佛(弥陀)。此为利根说性也。教有权实。语有显密。若解行相应者远近俱通也。故祖师门下亦有或唤阿弥陀佛者(惠远)。或唤主人公者(瑞岩)。
听经有经耳之缘。随喜之福。幻躯有尽。实行不亡。
此明智学如食金刚胜施七宝。寿师云。闻而不信尚结佛种之因。学而不成犹益人天之福。
看经若不向自己上做工夫。虽看尽万藏犹无益也。
此明愚学如春禽昼啼秋虫夜鸣。密师云。识字看经元不证悟。销文释义唯炽贪嗔邪见。
学未至於道。衒耀见闻徒以口舌辨利相胜者。如厕屋涂丹雘。
别明末世愚学。学本修性。全习为人。是诚何心哉。
出家人习外典。如以刀割泥。泥无所用而刀自伤焉。
门外长者子。还入火宅中。
出家为僧岂细事乎。非求安逸也。非求温饱也。非求利名也。为生死也。为断烦恼也。为续佛慧命也。为出三界度众生也。
可谓冲天大丈夫。
佛云。无常之火烧诸世间。又云。众生苦火四面俱焚。又云。诸烦恼贼常伺杀人。道人宜自警悟。如救头燃。
身有生老病死。界有成住坏空。心有生住异灭。此无常苦火四面俱焚者也。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贪世浮名枉功劳形。营求世利业火加薪。
贪世浮名者。有人诗云。鸿飞天末迹留沙。人去黄泉名在家。营求世利者。有人诗云。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枉功劳形者。凿氷雕刻不用之巧也。业火加薪者。粗弊色香致火之具也。
名利衲子不如草衣野人。
唾金轮入雪山。千世尊不易之轨则。末世羊质虎皮之辈不识廉耻。望风随势阴媚取宠。噫其惩也夫。
心染世利者阿附权门趋走风尘。返取笑於俗人。此衲子以羊质证此多行。以惩也夫三字结之。此三字文出庄子。
佛云。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
末法比丘有多般名字。或乌鼠僧。或哑羊僧。或秃居士。或地狱滓。或被袈裟贼。噫其所以以此。
裨贩如来者。拨因果。排罪福。沸腾身口。迭起爱憎。可谓愍也。避僧避俗曰乌鼠。舌不说法曰哑羊。僧形俗心曰秃居士。罪重不迁曰地狱滓。卖佛营生曰被袈裟贼。以被袈裟贼证此多名。以此二字结之。此二字文出老子。
於戏。佛子一衣一食。莫非农夫之血织女苦。道眼未明。如何消得。
传灯。一道人道眼未明故。身为木菌以还信施。
故曰要识披毛戴角底么。即今虚受信施者是。有人未饥而食未寒而衣。是诚何心哉。都不思目前之乐。便是身后之苦也。
智论。一道人五粒粟受牛身。生偿筋骨。死还皮肉。虚受信施。报应如响。
故曰。宁以热铁缠身。不受信心人衣。宁以洋铜灌口。不受信心人食。宁以铁鑵投身。不受信心人房舍等。
梵网经云。不以破戒之身受信心人种种供养乃种种施物。菩萨若不发是愿则得轻垢罪。
故曰。道人进食如进毒。受施如受箭。弊厚言甘。道人所畏。
进食如进毒者。畏丧其道眼也。受施如受箭者。畏失其道果也。
故曰。修道之人如一块磨刀之石。张三也来磨。李四也来磨。磨来磨去。别人刀快而自家石渐消。然有人更嫌佗人不来我石上磨。实为可惜。
如此道人。平生所向只在温饱。
故古语亦有之曰。三途苦未是苦。袈裟下失人身始是苦也。
古人云。今生未明心。滴水也难消。此所以袈裟下失人身也。佛子佛子愤之激之。此章始起於一於戏。终结於一古语。中间细绎许多。故曰字亦一段文法也。
咄哉此身。九孔常流百千痈疽一片薄皮。又云革囊盛粪脓血之聚。臭秽可鄙。无贪惜之。何况百年将养一息背恩。
上来诸业皆由此身。发声叱咄深有警也。此身诸爱根本。了之虚妄则诸爱自除。如其耽着则起无量过患。故於此特明之。以开修道之眼也。
评曰。四大无生故一为假四冤。四大背恩故一为养四蛇。我不了虚妄故为佗人也嗔之慢之。佗人亦不了虚妄故为我也嗔之慢之。若二鬼之争一尸也。一尸之为体也。一曰泡聚。一曰梦聚。一曰苦聚。一曰粪聚。非徒速朽亦甚鄙陋。上七孔常流涕唾。下二孔常流屎尿。故须十二时中洁净身器以参众数。凡行粗不净者善神必背去。因果经云。将不净手执经卷。在佛前涕唾者。必当获厕虫报。文殊经云。大小便时状如木石。慎勿语言作声。又勿画壁书字。又勿吐痰入厕中。又云登厕不洗净者。不得坐禅状。不得登宝殿。律云。初入厕时。先须弹指三下。以警在秽之鬼。默诵神咒各七遍。初诵入厕咒曰。
(【韩】【韩】【韩】【韩】【韩】【韩】唵狠噜陀耶莎诃)。
次诵洗净咒曰。
(【韩】【韩】【韩】【韩】【韩】【韩】【韩】【韩】唵贺曩蜜[口*栗]帝莎诃)。
右手执瓶。左手(用无名指)洗之。净水旋旋倾之。着实洗净。次诵洗手咒曰。
(【韩】【韩】【韩】【韩】唵主迦啰【韩】【韩】【韩】野莎诃)。
次诵去秽咒曰。
(【韩】【韩】【韩】【韩】【韩】【韩】唵室利曳婆酰【韩】【韩】【韩】婆嚩贺)。
次诵净身咒曰。
(【韩】【韩】【韩】【韩】【韩】【韩】【韩】唵跋折啰恼迦咤娑【韩】【韩】嚩贺)。
此五神咒有大威德。诸恶鬼神闻必拱手。若不如法诵持。则虽用七恒河水洗至金刚际亦不得身器清净。又云。洗净须用冷水。洗手须用皂角。又木屑灰泥亦通。若不用灰泥。则触水淋其手背垢秽尚存。礼佛诵经必得罪(云云)。此登厕洗净之法。亦是道人日用行实。故略引经语并附于此。
有罪即忏悔。发业即惭愧有丈夫气象。又改过自新罪随心灭。
忏悔者。忏其前愆。悔其后过。惭愧者。惭责於内。愧发於外。然心本空寂罪业无寄。
道人宜应端心以质直为本。一瓢一衲旅泊无累。
佛云心如直弦。又云直心是道场。若不耽着此身。则必旅泊无累。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两忘乃是真法。
取境者如鹿之趂空花也。取心者如猿之捉水月也。境心虽殊。取病则一也。此合论凡夫二乘。 天地尚空秦日月。山河不见汉君臣。
声闻宴坐林中被魔王捉。菩萨游戏世间外魔不见。
声闻取静为行故心动。心动则鬼见也。菩萨性自空寂故无迹。无迹则外魔不见。此合论二乘菩萨。
三月懒游花下路。一家愁闭雨中门。
凡人临命终时。但观五蕴皆空四大无我。真心无相不去不来。生时性亦不生。死时性亦不去。湛然圆寂心境一如。但能如是直下顿了。不为三世所拘系。便是出世自由人也。若见诸佛无心随去。若见地狱无心怖畏。但自无心同於法界。此即是要节也。然则平常是因。临终是果。道人须着眼看。
怕死老年亲释迦。 如向此时明自己。 百年光影转头非。
凡人临命终时。若一毫毛凡圣情量不尽。思虑未忘。向驴胎马腹里托质。泥犂镬汤中煮煠。乃至依前再为蝼蚁蚊虻。
白云云。设使一毫毛凡圣情念净尽。亦未免入驴胎马腹中。二见星飞散入诸趣。 烈火茫茫宝剑当门。
评曰。此二节特开宗师无心合道门。权遮教中念佛求生门。然根器不同。志愿亦异。各各如是两不相妨。愿诸道者平常随分各自劳力。最后剎那莫生疑悔。
禅学者本地风光若未发明。则孤峭玄关拟从何透。往往断灭空以为禅。无记空以为道。一切俱无以为高见。此冥然顽空受病幽矣。今天下之言禅者多坐在此病。
向上一关措足无门。云门云。光不透脱有两种病。透过法身亦有两种病。须一一透得始得。 不行芳草路。难至落花村。
宗师亦有多病。病在耳目者以[目*当]眉努目侧耳点头为禅。病在口舌者以颠言倒语胡喝乱喝为禅。病在手足者以进前退后指东画西为禅。病在心腹者以穷玄究妙超情离见为禅。据实而论。无非是病。
杀父母者佛前忏悔。谤般若者忏悔无路。 空中撮影非为妙。物外追踪岂俊机。
本分宗师全提此句。如木人唱拍红炉点雪。亦如石火电光。学者实不可拟议也。故古人知师恩曰。不重先师道德。只重先师不为我说破。
不道不道。恐上纸墨。 箭穿江月影。须是射雕人。
大抵学者先须详辨宗途。昔马祖一喝也百丈耳聋黄檗吐舌。这一喝便是拈花消息。亦是达磨初来底面目。吁此临济宗之渊源。
识法者惧。和声便打。 杖子一枝无节目。殷懃分付夜行人。
昔马祖一喝也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大机者圆应为义。大用者直截为义。事见传灯录。
大凡祖师宗途有五。曰临济宗。曰曹洞宗。曰云门宗。曰沩仰宗。曰法眼宗。
临济宗
本师释迦佛至三十三世六祖慧能大师下直传。曰南岳怀让。曰马祖道一。曰百丈怀海。曰黄檗希运。曰临济义玄。曰兴化存奖。曰南院首颙。曰风穴延沼。曰首山省念。曰汾阳善昭。曰慈明楚圆。曰杨岐方会。曰白云守端。曰五祖法演(曰圆悟克勤。曰径山宗杲)禅师等。
曹洞宗
六祖下傍传。曰青原行思。曰石头希迁。曰药山惟俨。曰云岩昙晟。曰洞山良价。曰曹山耽章。曰云居道膺禅师等。
云门宗
马祖傍传。曰天王道悟。曰龙潭崇信。曰德山宣鉴。曰雪峰义存。曰云门文偃。曰雪窦重显。曰天衣义怀禅师等。
沩仰宗
百丈傍传。曰沩山灵佑。曰仰山慧寂。曰香严智闲。曰南塔光漏。曰芭蕉慧清。曰霍山景通。曰无着文喜禅师等。
法眼宗
雪峰傍传。曰玄沙师备。曰地藏桂琛。曰法眼文益。曰天台德韶。曰永明延寿。曰龙济绍修。曰南台守安禅师等。
临济家风
赤手单刀杀佛杀祖。辨古今於玄要。验龙蛇於主宾。操金刚宝釰。扫除竹木精灵。夺狮子全威。震裂狐狸心胆。要识临济宗么。青天轰霹雳。平地起波涛。
曹洞家风
权开五位善接三根。横抽宝釰斩诸见稠林。妙恊弘通截万机穿凿。威音那畔满目烟光。空劫已前一壶风月。要识曹洞宗么。佛祖未生空劫外。正偏不落有无机。
云门家风
剑锋有路铁壁无门。掀翻露布葛藤。剪却常情见解。迅电不及思量。裂焰宁容凑泊。要识云门宗么。拄杖子[跳-兆+孛]跳上天。盏子里诸佛说法。
沩仰家风
师资唱和父子一家。胁下书字头角峥嵘。室中验人狮子腰折。离四句绝百非一槌粉碎。有两口无一舌九曲珠通。要识沩仰宗么。断碑横古路。铁牛眠少室。
法眼家风
言中有响句里藏锋。髑髅常于世界。鼻孔磨触家风。风柯月渚显露真心。翠竹黄花宣明妙法。要识法眼宗么。风送断云归岭去。月和流水过桥来。
别明临济宗旨
大凡一句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一句无文彩即三玄三要。有文彩即权实玄照用要。
三句
第一句丧身失命。第二句未开口错。第三句粪箕扫帚。
三要
一要照即大机。二要照即大用。三要照用同时。
三玄
体中玄。三世一念等。句中玄。径截言句等。玄中玄。良久棒喝等。
四料栋
夺人不夺境待下根。夺境不夺人待中根。人境两俱夺待上根。人境俱不夺待出格人。
四宾主
宾中宾。学人无鼻孔。有问有答。
宾中主。学人有鼻孔。有主有法。
主中宾。师家无鼻孔。有问在。
主中主。师家有鼻孔。不妨奇特。
四照用
先照后用有人在。先用后照有法在。照用同时驱耕夺食。照用不同时有问有答。
四大式(正利平常本分贡假)
正利少林面壁类。平常禾山打鼓类。本分山僧不会类。贡假达磨不识类。
四喝
金刚王宝剑。一刀挥断一切情解。踞地狮子。发言吐气众魔脑烈。探竿影草。探其有无师承鼻孔。一喝不作一喝用。具上三玄四宾主等。
八棒
触令返玄。接扫从正。靠玄复正。苦责罚棒。顺宗旨赏棒。有虚实辨棒。盲枷瞎棒。扫除凡圣正棒。此等法非特临济宗风。上自诸佛下至众生皆分上事。若离此说法皆是妄语。
临济喝。德山棒。皆彻证无生。透顶透底大机大用。自在无方。全身出没全身担荷。退守文殊普贤大人境界。然据实而论。此二师亦不免偷心鬼子。
凛凛吹毛。不犯锋铓。 烁烁寒光珠媚水。寥寥云散月行天。
大丈夫见佛见祖如冤家。若着佛求被佛缚。若着祖求被祖缚。有求皆苦。不如无事。
佛祖如冤者。结上无风起浪也。有求皆苦者。结上当体便是也。不如无事者。结上动念即乖也。到此坐断天下人舌头。生死迅轮庶几停息也。扶危定乱。如丹霞烧木佛。云门吃狗子。老母不见佛。皆是摧邪显正底手段。然毕竟如何。 常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百花香。
神光不昧万古徽猷。入此门来莫存知解。
神光不昧者。结上昭昭灵灵也。万古徽猷者。结上本不生灭也。莫存知解者。结上不可守名生解也。门者有凡圣出入义。如荷泽所谓。知之一字众妙之门也。吁起於名状不得。结於莫存知解。一篇葛藤。一句都破也。然始终一解。中举万行。如世典之三义也。知解二字佛法之大害。故时举而终之。荷泽神会禅师不得为曹溪嫡子者以此也。因而颂曰。如斯举唱明宗旨。笑杀西来碧眼僧。然毕竟如何。 孤轮独照江山静。自笑一声天地惊。
禅家龟鉴(终)
右编乃曹溪老和尚退隐师翁所着也。噫二百年来师法益丧。禅教之徒各生异见。宗教者唯耽糟粕徒自算沙。不知五教之上有直指人心使自悟入之门。宗禅者自特天真拨无修证。不知顿悟后始即发心修习万行之意。禅教混溢沙金罔分。圆觉所谓闻说本来成佛。谓本无迷悟。拨置因果。则便成邪见。又闻修习无明。谓真能生妄。失真常性。则亦成邪见者。是也。呜呼殆哉斯道不传何若是其甚也。绵绵涓涓如一发引千钧。几乎落地无从矣。赖我师翁住西山一十年。鞭牛有暇。览五十本经论语录。间有日用中参决要切之语句则輙录之。时与室中二三子询询然诲之。一如牧羊之法。过者抑之。后者鞭之。驱入於大觉之门。老婆心得彻困。若是其切也。奈二三子钝根也。返以法门之高峻为病。为师翁愍其迷蒙。各就语句下入注而解之。编次而绎之。钩锁连环血脉相通。万藏之要五宗之源。极备於此。言言见谛。句句朝宗。向之偏者圆之。滞者通之。可谓禅教之龟鉴。解行之良药也。然师翁常与论这般事。虽一言半句如弄剑刃上事恐上纸黑。岂欲以此流通方外夸衒己能也哉。门人白云禅子鲁愿写之。门人碧泉禅德义天校之。门人大禅师净源门人。大禅师大常门人。青霞道人法融等稽首再拜曰。未曾有也。遂与同志六七人倾钵囊中所储入梓流通。以报师翁训蒙之恩也。大机龙藏汪洋渺若渊海。虽言探龙珠采珊瑚者孰从而求之。非入海如陆之手段。颇不免望涯之叹。然则撮要之功。发蒙之惠。如山之高。若海之深。设若碎万骨粉千命。如何报得一毫哉。千里之外有见之闻之不惊不疑。敬之读之以为宝玩。则真所谓千岁之下一子云耳。
时万历己卯春 曹溪宗遂四溟隐峰惟政拜手口诀因为谨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