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泰常三年,天上出现彗星。明元帝拓跋嗣听说后,心里十分不安,立即召集大臣和谋士询问:“天上出现了彗星,灾难将要出现何国?”
众大臣和谋士一愁莫展,无人答对,最后大家一致推举崔浩答对。
崔浩胸有成竹地分析说:“东晋现在国内的状况是:东晋谢安淝水之战后,声望日高,遭晋室猜疑,于公元385年病死。自谢安死后,东晋内部混乱十年,但基本维持着一统江山,远远不像北方多国纷争,兵祸蜂起,社会经济受到严重摧残。刘裕当政之后,采取了减轻赋税,发展生产的措施,加上江南的自然地理条件好,使东晋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刘裕训练了强大的车、步、水、骑军队,这支军队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在当今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劲敌。刘裕虽有再造晋室之功,但志在代晋。故东晋将灭,大将刘裕将要篡权。”
在场的众臣,谋士无人不佩服崔浩的推断。过了一年多,刘裕果然废杀其主司马德文而篡位,自称武帝,国号宋。当时,明元帝拓跋嗣正在外地打猎,听到此消息后,立即派人召回崔浩,赞赏他的预见极为准确。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当时,前秦淝水战败后的北方分裂中有三个较强的国家,即北魏、后燕、后秦。公元406年。鲜卑族拓跋珪纠合曾被苻坚击灭的代国部众,在内蒙河套地区重建政权,改国号魏,史称北魏。同年前燕吴王、秦部将慕容垂在河北建立后燕。8年后消灭了西燕,次年攻魏,参河陂(内蒙凉城县)一战被拓跋珪击败,慕容垂在还师途中病死,魏乘胜进军中原,夺取山西、河北许多郡县,后燕被切断为南北两部分。前秦将羌族姚苌入据长安建立后秦后,又统一了关中,夺占了东晋的洛阳,公元402年又夺占了北魏柴壁(山西临汾)。
在一次明元帝拓跋嗣召集文武大臣研究各国动态的军事会议上,崔浩令人信服地分析了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状况和实力后,颇有预见他说:“与东晋接壤的南燕与后秦,现在不时南侵东晋。东晋刘欲为了树立更高的威信,慑服朝廷,鉴于东晋政局稳定,内部统一,而北方仍处于互相攻杀,后秦屡败于我北魏,无力东顾;南燕与我北魏夹黄河对峙;我北魏虽崛起,但尚无力统一北方等情况,一定会举兵‘北伐’。‘北伐’的战略方针一定是先灭南燕再灭后秦。我之策略,应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果然不出崔浩所料。
公元409年2月,南燕主慕容超南下掠晋远达彭城,于是刘欲上表要求“伐燕”,以燕都广固为目标。为利用泗、沂、沭诸水运,减少行军疲劳,便于后方输送补给,选择自临沂而东北经营县越沂山,直达广固的进攻路线。
4月,刘裕率10余万人马从建康出发,舟师自淮河入泗水,5月抵下邳(江苏邳县西南)。刘裕留下舰船、辎重,率军徒步取道琅邪(山东临沂北)
北进。所过之处,皆筑城堡,分兵留守,以防南燕骑兵袭击粮道和退路。
南燕在得知东晋大军来攻之前,“桂林王太尉慕容镇等极力主”张先击北魏,以雪国耻。但南燕主慕吝超和征虏将军公孙五楼则主张南下袭晋。当得知东晋大军北攻的消息后,南燕主慕容超召集群臣商讨对策,公孙五楼建议说:“一为据大岘之险(山东沂水、临胸间大岘山,即沂山)阻敌长驱直入,做旷日持久之战,然后一面使并、徐两州之兵绝晋兵粮道,一面使充州之兵东下击晋侧背;二为使各地依险固守,坚壁清野,饥疲晋军,待晋兵退却时追击之;三为弃大岘之险,纵晋兵过之,然后以优势骑兵在临胸(属山东),广固间平原与之决战。”但南燕主慕容超却自弃险固,下令撤回在莒县(今山东莒县)、梁父(徂徕山南)之守军,引晋军人岘,然后以优势骑兵迎战。
晋军不战而过大岘,刘裕大喜,说:“我大军已过大岘险关,士有必死的信念,田里到处是庄稼,我已无断粮之忧,敌人已在我掌之中”
6月,南燕主慕容超命公孙五楼等率步兵5万进屯临胸,自率步骑4万继后,晋军过大岘入平地后,为防止燕骑兵突击,将战车4000辆分为左右翼,“方轨(双车并进)徐行(边走边准备战斗)”,步兵夹在车马间行进;骑兵在两侧及车后警戒掩护。晋军与燕军主力在临胸激战许久,未分胜负。刘裕接受参军胡藩出奇制胜的建议,由胡藩等引兵绕至燕军阵后,扬言由海道至此,慕容超大惊,晋后趁势占临胸。
慕容超逃还广固,晋兵乘胜进围广固,攻破外城。慕容超一边召集部众固守内城,一边派遣使者尚书郎张纲、尚书令韩范到后秦求援。刘裕督兵挖堑二道,筑高三丈的长堤围困燕军,同时安抚召降。这时后秦正与大夏交战,只能派兵一万救燕,却遣使对刘裕说:“秦已遣铁骑10万屯洛阳;晋军不还,当长驱而进。”刘裕识破了这恫吓之计,认为“自保不暇,何能救人!”不久,后秦救兵调回长安。南燕求援使者张纲在返回途中被晋军截获,刘裕让其绕城呼喊:“无兵相救”。动摇守城燕军;又在江南每次发兵或遣使至广固时,刘裕皆在夜间遣兵往迎,白天则张旗鸣鼓而至,以示援兵众多,对敌守军开展攻心战。慕容超见救兵无望,愿割大岘以南之地,称番于晋,刘裕不许。慕容超派公孙五楼挖地道出击晋兵,又遭失败。
公元410年2月,东晋大将刘裕下令四面攻城,燕尚书悦寿开城门迎接晋军,南燕主慕容超左右数十骑从城中突破出走,被晋军追获,送至建康轩首,南燕亡。
南燕亡后,崔浩曾与明元帝拓跋嗣谈及此事,明元帝拓跋嗣问:“依你的看法,南燕亡的原因是什么?”
“崔浩道:”南燕封闭统治不开明,不发展社会生产造福于民众,失掉民心,此乃政治上的劣势。统帅南燕主忧柔寡断,无战略头脑,不采纳谋臣的高明意见,弃险不守,纵敌人岘。东晋统帅刘裕足智多谋,战略指导和决策均优于南燕,并且东晋国力雄厚,军队素质、装备优良。“
东晋在击灭南燕后,刘裕站在南燕广固城上,对谋臣部将们说,“下一个目标是后秦。”众谋臣战将齐声叫好。
一日,刘裕正与谋臣们筹划进攻后秦的战略,朝廷派信使传令:卢循、徐道覆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逼近建康(今江苏南京),急调刘裕回去镇压农民起义军。因而,刘裕只好暂时放弃攻击后秦的计划。
至晋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刘裕相继镇压了卢循、徐道覆起义军,剪除了荆州刺史刘毅、充州刺史刘藩及豫州刺史诸葛长民等,平定了益州,打击了晋宗室司马休之等势力。东晋政局稳定,经济和军事势力逐步增强。
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初,正像崔浩预见的那样,后秦主姚兴病亡前后,姚粥、姚愔、姚宣、姚耕儿等为争继承权发生内战。后秦国内政治动乱,人心浮动,叛离者日增,加之连年与大夏、南凉、西秦等征战,国力受到严重削弱,丧失了强国地位。
刘裕分析了后秦的国内状况,同时也分析到北魏此时实力下降,无力他顾。据此,刘裕定下了出兵灭秦的战略决策。
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公元416年)八月十二日。东晋太尉刘裕率军自建康出发,各路大军也相继按预定计划出动。
九月,刘裕率军进至彭城(今江苏徐州)。前锋王镇恶、檀道济军也进展顺利,自进入秦境以来所向披靡。秦将王苟生以漆丘(今河南商丘以北)
降于王镇恶军;徐州刺史姚掌以项城(今河南沈丘)降于檀道济军;后秦新蔡(今河南新蔡)太守董遵坚守城池不降,檀道济攻克该城,将董遵斩杀,旋即攻克了重镇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俘获颖川太守姚垣及大将杨业。与此同时,建武将军沈林子军,自注水进入黄河,襄邑(今河南唯县)人董神虎率领1000多人响应晋军。沈林子随即与他共攻仓垣(今河南开封北),攻克了该城,后秦克州刺史韦华降服。
东晋冀州刺史王仲德率水军进入黄河,逼近滑台(今河南滑县东旧滑县)。该地为北魏在黄河南岸所占据的唯一重镇,北魏守将充州刺史尉建畏惧晋军的凶猛,弃城而逃。
王仲德进入滑台后,为不引起晋魏两国之冲突,王仲德对外宣称:“晋军本来想以送布帛七万匹借道通过魏地,不想魏守将弃城逃跑了。”
明元帝拓跋嗣得知滑台丢失,十分恼火,即派部将叔孙建、公孙表率军自河内(今河南泌阳)至枋头(今河南滑县南),引兵渡河,斩了尉建,欲夺回滑台,先派人质问晋军,王仲德命司马竺和之向魏军说明了情况。
旋即魏明元帝又派使者质问刘裕。
刘裕不卑不亢地回答说:“晋军借道于魏以攻秦,绝不是对魏进攻。”
此时,北魏政局不稳,且外有柔然(位于今蒙古南部的一部族国家)从北面不断袭击,为避免与晋军冲突,只好放弃收复滑台的计划,沿黄河岸边筑垒,以防范晋军。
东晋王仲德军进至河内郡(郡治在今河南必阳)地区,北魏河内守将于栗碑素有勇名,。筑垒于河上,阻止了王仲德军的前进。
十月,晋军攻占洛阳。
晋军占领洛阳后,刘裕以冠军将军毛修之为河南、河内二郡大守,守洛阳。
刘裕克洛阳后,代晋的念头又冒出来,随即叫来亲信行营长史王弘,让他作说客回京都为他请功领赏。
十二月,东晋朝廷根据刘裕的意图,以刘裕为相国,总领百官,杨州牧,封为宋公,备九锡大礼,位在其他诸侯之上。东晋皇帝还送给刘裕一个价值连城的琥珀枕,以表示慰劳。刘裕听说琥珀可以治刀剑创伤,便令人将琥珀捣成碎粉,分别送给各路将士,以备药用。刘裕此举深受广大将士的赞誉。
洛阳失守后,秦主姚泓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知如何是好。忽听晋军又由洛阳出征,便慌忙命太宰姚绍都督对外军事,率同武卫将军姚鸾领兵五万驰援潼关。晋将军王镇恶从洛阳出兵,一路攻陷澡池,进逼潼关。晋将军檀道济也领兵前来会合。
秦太宰姚绍傲慢轻敌,见晋军兵临城下,立即率军开关应战。晋将军檀道济正在关前察看军情,见秦军蜂拥上来,镇定自若地指挥反击。晋将军王镇恶也从侧翼攻击秦军。
秦军突然腹背受敌,阵势大乱,连死带逃,五万人马损失大半。姚绍狼狈地带着残兵败将逃回定城(今陕西华阴县东)。定城城墙高大,坚固,姚绍准备固守不出。
后秦主姚泓不断接到后秦军失败的消息,惊恐万分,无奈,慌忙派使者向北魏求援。
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东晋刘裕率大军正月离开彭城(今江苏徐州),自淮水,泗水进入清河。预计三月,将率军溯黄河西进,便先派出使者向北魏借道。此时,后秦也遣使者至北魏求援。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决心难下,便召集大臣廷议,多数大臣认为,刘裕以水军攻秦,潼关险要,晋军难入;但要上岸北侵,却很容易,要防止刘裕声东击西,应加强戒备,以防不测。且北魏是秦的姻亲之国,不能见死不救,应出兵阻止刘裕军队沿河西上。
明元帝拓跋嗣扫了一眼众臣,正准备采纳大臣们的意见,拒绝刘裕借道。
突然,崔浩站出来反对说:“拒绝刘裕借道不是上策。据各种情况的分析和我的判断,刘裕真是想乘后秦内乱而得关中,而且不达目的不会罢休。像刘裕这样勇猛急躁的人往往不顾后果。如果我们阻止刘裕西进,刘裕很可能上岸北伐。这样一来,后秦无事,我们倒要代它受敌。”
崔浩看了一眼众臣,接着分析说:“目前柔然不断向我侵扰,国内缺粮,我们不宜出兵迎敌。如果向南出兵,则北寇进击;如果出兵救北方,则东方又面临危险。因此,不如借道刘裕,纵其入关,然后堵塞其归路。这样就像卞庄打虎,专等两虎咬斗之后再动手,就可以一举两得:假若刘裕得胜,他必将感激我们的借道之恩;如果后秦得胜,我也不失救邻之名。退一步说,即使刘裕得了关中,也会因其孤悬远方而难以守住。他不能守,终为我物。
这样不劳兵马,隔岸观火,使两虎相斗而我坐收长久之利,这才是上策。为国家兴亡考虑,应该按照趋利避害的原则决定自己的行动。“
崔浩这一坐山观虎斗,双方讨好之策,颇使明元帝拓跋嗣心动。但左右大臣、夫人拓跋氏仍有异议。
明元帝拓跋嗣思前想后,最终基本采纳了崔浩的意见,未阻止刘裕借道征秦。但为防万一,又派司徒长孙嵩带领步骑十万人驻于黄河以北,并派出部分兵力于黄河北岸跟随与监视刘裕军的西上。
三月初八,刘裕以左将军向弥率部分兵力屯于黄河重要渡口碻磝(今山东东阿西北),自率大军进入黄河。魏军也以数千骑兵沿黄河北岸跟随刘裕军西行,凡漂流至北岸的晋军士卒,均被魏军杀死。
刘裕数次派兵上岸攻击魏,刚一登岸,魏军便逃离岸边。
为了对付魏军的袭扰,刘裕命数千勇士,二百辆战车,由丁旰和宁朔将军朱超石率领,登上北岸,沿岸摆了一个半圆形的军阵,两端紧靠河岸,中间向外鼓出,形状好像一弯新月。将军朱超石带领二千名弩弓手,埋伏在军阵的中央。军阵中心有一辆战车,上插着一杆白色的旌旗。刘裕根据这个阵的形状,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却月阵”。魏军将士站在远处眺望,不知道这是什么阵势,谁也不敢靠近它。
忽然,“却月阵”中的白旗连续晃动了几下,只见两千名弩弓手抬着一百张弩弓,迅速登上战车,弯弓搭矢,准备战斗。魏军将领长孙嵩看到晋军要来进攻,慌忙号令三万铁骑猛冲晋军的“却月阵”。此时施旗又是一摇,晋军万箭齐发,魏军前队纷纷中箭倒地。但是,魏军依仗人多势众,前队倒下,后队又冲上来。
眼看晋军阵势在万分危急之时,忽然鼓声大作,白色旌旗又前后摇动了几下,顿时“却月阵”后又推出一百辆战车,车上装着弩弓利矛,只见晋兵抡起大锤猛敲机关,无数支三四尺长的利矛带着吼声飞射出来。这种长矛非常厉害,一支就能射穿三四个人。魏兵正在猛冲,不防长矛飞来,一下子就倒毙了三四千人。后队人马见这种武器厉害,便都掉转马头往北逃命。晋军乘胜追击,魏军全线崩溃。魏将阿薄干被斩。宁朔将军朱超石率胡藩,宁远将军刘荣祖追杀魏军,又斩俘1000多人,魏军死者堆积遍地。
事后,明元帝拓跋嗣悔恨自己当初没完全听崔浩之言。
当刘裕大军进至洛阳时,后秦有个叫王懿的太守投降北魏,献计说,“刘裕在洛阳,只要魏国派兵袭击刘裕后路,则刘裕军就可不战而克。”
明元帝拓跋嗣听了这个计策,十分兴奋。他就此与崔浩商量,问:“刘裕前军已至潼关,依你之见他能否成功?”
崔浩说,“后秦皇帝姚兴一死,二子交战,众叛亲离。刘裕乘其危前去攻打,兵精将勇,以我看来,必胜无疑。”
明元帝拓跋嗣又问:“刘裕已进入潼关,军队陷在那里。我们派精锐骑兵到南方袭击他的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和寿春(今安徽寿县),刘裕在那里救得了吗?”
崔浩劝明元帝拓跋嗣说:“现在我国西有夏国,北有柔然,这两个敌人还存在着,你不可亲自带兵南下。我们兵马虽强盛,但没有韩信、自起那样的将领。长孙嵩虽有治国才干,但无带兵进攻的能力,不是刘裕的对手,我认为等待一下,看一看形势再动,也晚不了。”
明元帝拓跋嗣听得频频点头,问:“刘裕比慕容垂,谁强?”
崔浩说:“刘裕比慕容垂强。慕容垂是靠父兄之影响,重新恢复其大业,民众很容易归顺,就像萤火虫借助火光,稍加倚仗,就易成就事业。而刘裕却是从寒门中奋起的人,他没后顾之忧,自古寒门出贵子,自古雄才多磨难。
刘裕奋起后,讨灭恒玄,兴复晋室,北擒慕容超(南燕主),南枭卢循(东晋时农民起义军首领),所向无敌,不是有过人的才能,不可能成就这些大事。“
明元帝拓跋嗣听崔浩讲完,又问:“你能再谈一谈各国将相的情况吗?”
崔浩说:“我试论一下当代的将相之臣:若王猛之治国,苻坚之管仲也;慕容恪之辅动主,慕容伟之霍光也;刘裕之平祸乱,司马德之曹操也。”
明元帝拓跋嗣说:“夏国现在怎样?”
崔浩说:“夏国国破家覆,孤子一身,依附于姚氏,受姚氏封荫。但却不思报恩,而乘人之危,纯是小人,虽能横行一时,但最终要被人吃掉的。”
明元帝拓跋嗣十分赏识崔浩的精辟分析,说:“我体味你的这些话,像食盐、美酒一样有味道。”
明元帝拓跋嗣和崔浩一直谈到深夜,临走赐给崔浩御用美酒美食带回,以示厚爱。
这一次,明元帝拓跋嗣完全赞同崔浩的策略,只派将军长孙嵩,叔孙建各率精兵监视刘裕的军队西进。
刘裕进至洛阳,为防止北魏军的袭击,在洛阳停军两个月,部署后方的防卫。
公元417年7月,东晋太尉刘裕率主力由潼关进攻长安。为迂回、包围秦军主力,遣沈田子、傅弘之率部由武关出秦主力之后,又派朱超石等北渡黄河攻蒲贩(山西永济西),掩护主力侧翼。
后秦主姚泓正欲亲率大军正面迎击刘裕军,闻沈田子袭击其后并发展迅速,决定先出击沈军,率步骑数万至青泥(今陕西蓝田)。沈军本为疑兵,仅千余人,得知姚泓大军至,于是乘秦军立足未稳,先发制人。秦军围沈军数层,沈田子激励士卒奋战,歼秦军万余人,姚泓败奔霸上(今长安东)。
恰刘裕增援军至,一同追击,关中郡县,纷纷投降东晋。沈田子军的胜利,有力地策应了主力西进。但攻蒲阪的朱超石军失利,退回潼关。针对南翼胜北翼失利的情况,刘裕依将军王镇恶的建议,令他率水军溯渭水逼近长安。
正面据守定城以阻击刘裕大军西进的姚赞,见晋军由渭水逼近长安,便退守郑城(今陕西华县),刘裕也进逼郑城。王镇恶率军乘蒙冲小舰,进至谓桥(今长安北),弃舟登岸,击败秦军姚丕。姚泓率军来救,被败兵践踏,不战而溃,王镇恶军攻入长安城。8月24日,后秦主姚泓投降,被送于建康斩于集市,后秦亡。
刘裕“北伐”的目的在于篡晋,即所谓“动于彼而获于此”。刘裕怕大权旁落,未能在攻克长安后,积极巩固和扩大战果,而匆匆率军南返;对关中的留守也处理不当,造成诸将自相残杀,大夏乘机进攻,使所占长安不到一年半时间,即被大夏夺去。刘裕返回建康后,地位日隆,被封为宋王。
公元420年,刘裕逼晋恭帝让位,自立为帝,国号宋,即宋武帝,史称刘宋。
至此,东晋103年而亡。
刘裕对当时南方的封建统治来说,所起的作用很大。用崔浩的话来说:“刘裕奋起寒微;不阶尺土,讨灭桓玄,兴复晋室,北擒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非其才之过人,安能如是乎?”并且,崔浩也断定刘裕伐后秦,“兵精将勇”,一定会取胜。刘裕“北伐”先后灭后燕、后秦,最终篡晋,都被崔浩预见到,可见,崔浩的深谋远虑、远见卓识,在当时无人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