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白圭志

第四回 后花园小姐投古井 前阳山菊英遇鬼缘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话说主考命南昌县,将美玉锁押,听候发落,却自进贡院。明日出牌,示定考期。

且说庭瑞等三人,因美玉被押,来到班房询知其由,无法可救,只得自己打点进场。

到了考期,各郡生员俱纷纷应点,而庭瑞等亦皆入场。不上十日,三场俱毕。各言文字,似乎得意,只思念美玉不了。

正言间,忽见美玉,曲身拐脚而来。庭瑞等大喜,问其情由,美玉曰"今番苦杀我也。适间,南昌县将我提出,责打四十,然后释放。今已行文至吉安,弃我儒巾了。"庭瑞等闻言,皆为之下泪。于是,四人合在一处。

不数日,龙虎榜出,报子纷纷来寓。兰英却中了解元,庭瑞居二,建章却在第五。三人亦皆得意,惟美玉羞极。及送了主考起身,各自分头归家。约言来年赴京会试,不题。

当下庭瑞、兰英到家时,满门欢喜。庭瑞乃将吴江遇菊英,及妹子愿配武公子之事,俱与母亲说之。何大姑闻言,无不乐从。

却说何二姑,自从那年失子之后,总不生育。夏松连娶三妾,俱相继而亡。夏松夫妻,十分凄凉。今闻庭瑞兄妹高中,故来贺喜。闻兰英配于他郡,甚言不可。大姑曰:"门户却也相当,只是远了些。奈既已允从,何能挽回?"当下抛开此事不题。

却说菊英小姐,在吴城河下,与庭瑞订了婚事,寤寐在心。不一日到了衙门,只望便与父亲商量,不料父亲往各郡巡边去了,只有母亲王氏夫人在署,当日言了些家中闲事。是晚,菊英与梅香同榻,二人将吴江之事,商量妥当。

次日,梅香入见夫人,曰:"夫人常虑小姐,难得佳婚,今小姐自得其人矣。"遂将吴江订约之事直言,乃极力赞其才貌。

夫人正色曰:"小贱人,擅敢胡言,坏我规矩。幸得老爷,不在衙中,再休乱言。"梅香弄得没兴而退,乃将此言告菊英。菊英附耳曰:"尔可如此如此。"两人商量已定。忽夫人使婢来唤菊英。菊英趋见夫人,低头不语。夫人骂曰:"尔既读诗书,当思廉耻。匹配不待父母,夤夜与人私约,规节何在?本欲责打,恐为人笑谈,败我家声。嗣后,务宜痛改前非。"菊英唯唯而退。

次日,梅香入告夫人曰:"昨晚小姐偶然有病,似乎精神恍惚。"夫人闻知,既来小姐床前视病。但见菊英双目流泪,欲言不言。夫人命请医调治。

又数日,梅香言于夫人曰:"小姐之病更重,数日点水不进,恐难久于人世矣。"

夫人着急,使再觅良医。梅香曰:"非医药所能救也。婢日夜与小姐作伴,见小姐恍惚间,思念吴江才子。婢因劝之曰:'天下才人常多,何必独此一人。以小姐之才,何患无美配乎!'小姐曰:'志在此人,岂容他适?况有盟誓乎!我愿不遂,有死而已。'似此如之奈何?"

夫人自思:"只有此一女,倘遭不测奈何?"

又想:"纵然我依从,老爷不肯相容,亦是枉然。"

乃曰:"尔可对小姐说,叫他不可造次,恐伤性命。且待老爷回来,再作商量便了。"梅香乃将此言回复小姐,两人暗暗欢喜,只待父亲回衙。

过了数日,杨巡抚巡边转身,与夫人相见,未及言语,忽报主考到了。巡抚即忙起身,迎接主考进了贡院。巡抚便在贡院内监临,至出榜后方才出来。及主考进京去讫,自己又作武场主考。直至十月间始得闲暇,方与夫人叙话。

言到菊英身上,便将吴城河下,与庭端订婚之事,说了一番。巡抚即命人唤梅香。梅香正与小姐在房中说话,忽闻前厅呼唤,明知是吴江之事。

小姐嘱梅香曰:"老爷跟前要好生说话。"梅香领诺,来到前厅。

巡抚问曰:"尔自家中伏侍小姐到此,那吴江之事,尔知其情否?"

梅香曰:"知情。"

巡抚曰:"尔可从头说来。"

梅香曰:"夫人尽知,婢不敢言。"

巡抚曰:"有甚为证?"梅香曰:"有诗。"

巡抚曰:"可将那诗拿来我看。"梅香即到小姐房中,问小姐拿诗。菊英只得用纸抄出,付与梅香。自己也却到厅后窃听。

且说梅香来到前厅,将诗呈上。巡抚接过手来看了一回,大怒曰:"这诗中说'嫦娥只合在蟾宫,谁觉今宵下九重'之句,分明是这贱人去勾他了。杨门不幸,出此辱女,若不除之,有何面目为人上之人!"即呼家奴:"用乱棒将她打死,抬来见我。"家奴因夫人在坐,俱不敢动手。巡抚怒气更加,乃自取一棒,赶入菊英房中去了。夫人与梅香唬得面面相觑。

却说菊英在后厅,听得父亲势头不好,乃避入后花园中。那杨巡抚直赶进花园,菊英急得无路,只得跳入古并自尽。时花园中有一老仆王中,正在裁花,巡抚便命王中曰:"尔可将此座土墙推倒,掩盖此井。"王中领诺,假意掘墙。俟巡抚出去,便用麻索将菊英扯上,开了一扇后门,令其速逃。王中却又将土墙掩塞此井。夫人闻知女儿活埋于井中,痛哭不已,数日饮食俱废。巡抚因一时之气,逼死女儿,后来却也懊悔不了。

且说菊英得王中救出,逃奔南门外来。此时遍身皆湿,幸井中水不深,口未进水。及至南门,日已过午,傍着一条小路而走。约走了七八里,到一地方,四面皆是高山大岭,树木丛杂,又有一亭子,上书"前阳山亭"。时人已困倦,天已昏暮,无路可奔,只得坐地而哭。

忽一白发老人,手倚竹杖而来,问曰:"女子何事,在此哭泣?"

菊英乃以实告。老人曰:"原来是位小姐,失敬了。今且请到小舍暂歇,明日再作他计可也。"

菊英谢曰:"即蒙老公公相济,直乃重生父母也。"乃随那老人转过山坡,见有一所大厅,门口直书"尚书府"。入门见有公案,两旁皂隶,惊惊恐恐,宛似衙门。

转入后厅,见有一婢女,老人问曰:"夫人何在?"言未毕,只见数婢妾拥一老妇出来。

老人谓老妇曰:"杨小姐到此,可速治酒洗尘。"又谓菊英曰:"此即老妻也。"菊英近前与老妇见礼毕,分宾主坐。老人约陪坐片刻,遂出去了。

须臾,婢烹香茶献上。茶毕,席已设矣,老妇请小姐就席。时厅上灯烛辉煌,灿若仙宫,杂肴具呈,敬礼尤甚,数婢女事酒,十分殷勤。席间颇热,菊英微汗出,婢女乃为之拂扇。

菊英将醉,老妇命婢扶之寝。一婢执灯,两婢相扶,入一厢房,十分幽雅,桌椅俱全,锦被绣榻,果然尽美。菊英和衣而卧,婢乃为之盖被。须臾婢出,自外掩门,菊英自叹曰:"今日几乎死矣,不期而遇此缘人,真奇遇也。"自觉醉甚,乃闭目而睡,徐徐睡着。

天明醒来,乃见四面高山,卧于荒野之地。转头视之,乃见一墓。墓上书"故考张公盈川妣李氏之墓"。菊英大惊,乃悟夜来之事,是与鬼聚也,乃拜谢于墓前。

时天已大明。见左手有条大路,乃随路而走。约数里,见有一大村,村中颇多大屋。

菊英走至村前,有一人约年四十余,飘然而来,迎近菊英之前,叫曰:"来者莫非杨小姐耶?"

菊英曰:"然,君何以知我?"

那人曰:"且请入小舍,容我申告其由。"菊不辞,乃与那人入其厅。原来此人即张盈川之子,张博之弟也。因守父墓,遂建居于此。

当时,请菊英坐定,乃曰:"老夫姓张,字昆山。先父字盈川,已去世多年。昨晚三更,梦先父至,谓:'明日辰刻,有杨巡抚小姐,以难奔逃,路过我家。可请入村,以礼相留。"适间早起,以梦寐之事,尚未深信。不料小姐果然到此,真乃奇事。"菊英闻言,亦将昨晚之事,细说一遍,两相称奇。于是,菊英乃寓于其家。昆山之妻郭氏甚贤,菊英拜为义母,称昆山为义父。昆山有二子,一名登,字敬威;一名华,字显威。皆善诗文,与菊英结为姐弟,不题。

却说菊英之母王氏夫人,终日哭女不已。老仆王中,见巡抚在书院昼寝,乃密来见夫人,具言救出菊英之事。乃与王中白银百两,令其四处寻觅:"若有踪迹,速来报我。"

王中诺命,遂到四处访问,竟无踪迹。一日,寻到前阳山,立于高岭之上,远远望见一大村,乃入访村中。见有一高楼大厦,旁有一花园。王中于花格眼中,觑见异花满因。忽见楼上有数女子从阁道而下,直进花园。内有一女,乃小姐也。王中大喜,乃扣扉而入。

菊英喜曰:"尔因甚到此?"

中曰:"夫人思念甚切,故使仆来寻访。今相遇于此,仆之幸也。"乃从身上取出白银百两交菊,曰:"此夫人付来,应小姐用的。小姐小心在此暂屯些时,夫人自有道理。"菊英应诺,乃带王中至后厅,将上项事,一一对中说知。

恰昆山自外而来,菊英指谓王中曰:"即是我活命恩人也。"王中闻言,便伏地叩头。昆山连忙扶起,因问知是夫人使命,乃与之坐。

菊英乃出白银于桌上,对昆山曰:"家母使小仆奉上白金百两,祈为笑纳,他日自当重报。"

昆山曰:"衰朽之地,得蒙小姐光降,已是万幸,何敢望报。只是此银转赠王中便了。"王中推辞不过,只得领受。当下菊英写了书信,令王中带归,以安夫人之心。书中之意,但言誓配庭瑞。正是:

死生不改吴江约,可谓杨家女丈夫。

未知如何配了庭瑞,且看下回分解。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