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瑶华传

第二回 能聚神魂方说剑 指明罪孽使投胎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七律诗曰:

仇怨无如被杀身,狐魂底事反相亲?

灵机不昧能深度,道术难明强歛神。

座下皈依诚服善,生前罪孽肯披陈。

而今托体叨培植,舍此皮囊理夙因。

话说那雌狐大惊失色的道:“不好了,你到别处去取觅也罢,怎么惹起他来?”雄狐道:“他那里有什么惹不得?”雌狐道:“这庵里常常有宝气直冲霄汉,必有异人在内,你不依老祖宗教训,恐怕这劫数就是你承当了。”雄狐道:“便把我怎么样?”话犹未了,忽见一道白光照咽喉下划来,雄狐急将身一躲,把那口飞剑接住,仔细一看,光耀惊目。那洞穴的老小狐狸早都吓走了,那雄狐意欲放剑逃遁,说时迟,来时快,又见白光射至,飞剑又到,躲闪不及,早已身首异处。

原来这雄狐平时修炼的工夫也不叫浅,头颅枭去,腔中一气直透出来,迎风旋绕了一回,神魂依然凝聚一处,伏在尸旁,渐能明了,因思何人有此飞剑,可以千百里之外枭取首级,这个必定是庵中有宝气透出之人了。他的道行实非等闲,我且收歛神魂,寻到彼处,认个明白,如何修炼,可能提拔我出这幽冥之苦。主意定了,遂随风荡漾,只往北首行来,已是尼庵,仍越墙过菜园里来,见首级尚存,依傍了一回,一径寻到禅房,见这位剑仙端坐榻上,已入定去了,且伏在禅榻之旁,候其神返而叩之。

再说这剑仙是谁,原来是赵州仁厚村人氏,生长农家,父姓计,兄弟姐妹共五人,剑仙居二,也曾字人,因望门寡了,仍然待聘,偶在村口顽耍,被拐子用药迷住,直拐到北京城里,卖与人家作使女。忽有个异人在那里经过,见了剑仙眉间有一股清气,知有夙根,遂用重价买回,收养在家,作为义女,朝夕授以修炼之术,历四五十年,尽得异人秘传,炼得两口飞剑,后值异人飞升,嘱其修功积行,也可上列仙班。剑仙遵异人所嘱,由近而远,先在河朔之间广行功德,济困扶危,后来遍行天下,遨游四海,功行累积,渐能轻身云上,神飞舍外。其道号不一,到处更改。今从东海云游而来,见河南风气朴实,暂为停留,栖止此庵中,自称为无碍子。凡所到之处,有不公不平、王法所不及之事,即代为雪忿报复。如有善良之家不能度日,即取强横不法之家财物,悉与接济,并不留名遗迹,所以世人知者甚少。他虽说五十余岁,其实百有余龄矣。

那雄狐采取元红的那一日,他在一个滴滴岩处分些不平的事,故未得知。自诛雄狐之后,这日出神返舍,嗅有狐骚气,睁开慧眼,见有狐魂伏在榻旁。其雄狐之魂,已知剑仙神回,遂趋而叩曰:“异类淫魂,昨蒙飞剑诛戮,钦佩道德,特来皈依。”无碍子叱曰:“汝即是采取元红修炼之雄狐耶?竟能凝魂前来见我,当之道行也不浅薄,何故不改邪归正,而作此孽障,汝之来意云何?”狐魂曰:“无他,我虽异类,修炼则同,不过工夫在深浅之别耳。至于邪正两字,何尝不曾辨别,但近朱近墨,各有所自来,我类亦有深功高行者。但所习之正,无非仙佛两家,至于异端,则鬼怪两途。鬼乃有影无形,适足骇人而已;怪则非禽即兽,聚精歛神,皆能变易其形。我狐属天性自然,更胜他类,然不闻有飞剑随身,可以百里之外取戮首级者。此意一萌,神魂强为凝聚,欲叩吾师原委,我已形离魂荡,岂有他想哉。”

无碍子曰:“汝欲悉原委,不怀恶念,即是改邪归正之端,可以皈依吾道。汝欲知原委,我当为汝剖悉之。我道并无怪异,实皆统于儒释道三教之中。”狐魂曰:“此言似乎欺罔。吾闻自有天地以来,只知三教,未闻有总统三教者。”无碍子笑曰:“三教自在三教,统者,乃统而遵之,非反统三教也。故曰统三教之中。”狐魂曰:“何为三教之中?”无碍子曰:“吾道所行之事,不离仁义礼智信,是遵儒教也。积功行于此中,置皮囊于度外,是遵释教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挥金如土,解难拯危,是遵道教也。岂非徜徉于三教之中乎?”狐魂叹曰:“妙哉!此论诚乃开豁心胸,悉归于正。如狐属则罪不容诛矣。”

无碍子曰:“吾道虽极纯正,然习者甚少,古来相传,只有黄石公一事,此外虽有神仙两途,无藉于此,若人怪鬼,则无门可入。吾之所以遍游天下者,无非欲传吾道于人间耳。岂料无一人一怪一鬼而求之者,岂吾道之不足传于世耶。”狐魂曰:“人自一途,鬼自一途,怪者我属也。然我今则鬼怪尽属一身,未识可得授否?”无碍子曰:“收汝传授甚易,但汝乃全邪,我乃纯正。邪不胜正,恐难入彀。”狐魂曰:“固如是,但我皈依之意甚切,岂因一邪字,遂麾出门墙之外?”无碍子曰:“入道者既罕,岂有复拒之理?吾当代汝筹计,是须两番工夫才能入吾道,恐非汝心所愿。”狐魂道:“只求收录,岂敢畏难。”

无碍子曰:“你采阴济阳已得几何功次矣?”狐魂曰:“我属修炼,自有生而得采一百个处女元红,便能幻形。我止得八十九人,故尚施魘魔之术。”无碍子曰:“汝等之属,出世即以此为事,尚可稍从未减,但行所事亦能知其善恶乎?”狐魂曰:“也略知其皮毛,如前在此间所行,还在善恶之间,曾记那年有一处女,因欲情而命在呼吸,我与之一度,即能济我之功,亦能援彼之命。”无碍子曰:“虽非尽恶,亦非至善。”狐魂曰:“记得近年遇一处女,私奔于人,其情不过为此耳,我即迷其去路,一合而返,遂其欲念,保其丑行,或可为善乎?”无碍子曰:“彼以邪入,汝以邪制,在汝则为善,在天仍为恶。”狐魂听说大恸曰:“若如此我属有恶无善矣,安能入道?”无碍子曰:“汝不闻天道好还乎。汝能偿还夙孽,改邪归正,吾道亦能容。”狐魂曰:“我将入轮回,岂能再偿孽债?大师如肯发个慈悲,求全其事,我当一遵所命。”无碍子曰:“我见你灵气不昧,自属易为,但你夙孽实深,非寻常可以偿满,若不于富贵两全之家,功行有为之地,断难完满。你前身为雄,必转身为女,再得富贵拥护,消除尚易。然这番磨折,却也非同小可。”狐魂曰:“但不知如何偿法?还求明示。”无碍子曰:“汝坏了八十九个处女元身,亦当按偿其数。”狐魂曰:“若欲按数偿之,岂不同于娼妓烟花队里,堕落更深,还思其次。”无碍子曰:“所偿虽有此数,然亦不必尽以身偿。或拯一命,或雪一耻,或保全名节,或成人之美,皆可消除一孽,此又在汝所为也。要知污秽之地,不加粪除,则日积月满,若复不堆积,又加粪除,何患污秽之地不改为洁净之所耶?”狐魂五体投地而叩曰:“大师棒喝,直透灵关,但不知处之何地而可?”无碍子曰:“吾知汴梁福藩,已是尸居余气,不久败亡,彼韩嫔有孕,将次临盆,汝可往投胎。吾得乘间保护,有此终归散漫之财,甚可济汝功德之用,仍为汝布置铸剑之基,以授汝剑术之要。”狐魂复又叩拜,愿即往投,尚祈法力保佑。无碍子曰:“此其时矣,随我剑光所指而去。”说罢腰间掣出弹丸,望北一掷,狐魂追之而往。忽然堕地,已在襁褓中矣。

看官,你道这福藩是谁,乃万历皇帝之子,名常洵,久已分藩在河南省分。因其不理政事,日惟酒色是娱,故不令至汴。辇毂之下,不畅所欲,因而转求于朝宰,代为个具奏归藩,已在万历四十二年上,才到汴梁。此人身虽帝胄,实同下愚,秉性奢侈,耽于酒色,嫔妃满前,犹不足意,每于民间拣选美色,不从者辄破人产业。这些百姓,人人痛恨,因他身子肥胖,称之为猪王,奈他是个藩王,只得含忍。他宫中也有家臣十余员,最大的是五品前程,名为长史,又有令史,也食正八品俸禄,其余九品未入流还有数人,管理藩王府中内外大小之事。他是亲王,拨收五县一州钱粮漕米,还拨淮扬盐赋三十余万。地方紧要事,也得会议入奏,十分受享。

那年元宵佳节,府中大放花灯,引得举国若狂,无论男女均准入宫观赏,真果人山人海,拥挤不开,直到寝宫门首,男人就不许进去了,只可远望。只见寝宫里面是一座七间大楼,楼下灯彩也不过与前边一样,那高楼上所挂的灯讲究异常,而且又多,楼前一色是朱漆栏杆,西边有一班女乐在那里鼓吹。满楼来往者,都是宫嫔秀女,其冶艳自不必说。居中一间,只有一个女人坐着,旁边立有四五个丫鬟伺候,灯光之下,美态四流,满楼佳丽一概不及,只有贴身站一个十二三岁的小丫头,可以相并。把这些看的人,个个颠倒。内中一个悄悄的向众人道:“中间坐的这位就是徐氏王妃娘娘。”又一个道:“这位王妃也就算个绝色了,怎么这个王爷尚不知足,今日要人家的女儿,明日要谋人家的妻子,他收进来的这些妇女,我都见过,那有这位妃娘娘这样标致,这不是舍了肉盘,去吃豆腐么?”又一人道:“你看旁边的那个小丫头,说笑起来真真画也画不出,有这样的人物不受用,倒喜欢吃那残盘冷汁,真不可解。”各人先是低低的议论,说的高兴,忘其所以,不防被守宫太监听见了,就打将起来,众人恐怕打着,拼命往外挤出,一时哄闹起来,长史不知何事,连忙阻住太监,不许混打,然后渐渐的散了。

再说那藩王,却在一个僻静处,不张灯火,偷窥女色,如遇佳者,令人登记,又雇当地之地里鬼,专于打听,一经登记,即须查其底里。准准看了数千,其最佳者,挑不上十一二个,内中止有一个最为合意,年纪不过二十一二岁,穿着一身缟素,面庞却不甚白,而多丰韵,身裁恰好,所谓不可再长一寸,又不可再短一寸,洵为十分美色。早有地里鬼打听明白,是王家续娶的妻子。这姓王的也做过官,娶了四五年,丈夫贪他美色,因而身死,母家姓韩,也是书香人家,这寡妇身上有三件妙处,第一件身上气味最香,如出汗更甚。第二件,面色虽不白,而从头至脚浑身绝无一点疤瘢,肌肤如同羊脂白玉,滑腻非常。第三件更妙,竟是夏姬再世,内生三膜。此皆其夫说出,所以人都知道。新寡后原欲立志守节。

福王听说,恨不得立刻唤来,拿一碗水来吞他下肚。当夜就请长史,吩咐务于三日内娶进宫来,如迟,先将长史责罚。长史如何敢违王命,遂于明晨同地里鬼鑽头觅缝,才到得他家,将王之意说知。岂知这寡妇大有主见,说王爷之命,自不敢违,但要依我三桩事。长史请问,他道:“第一桩,不愿入宫,要另外居住;第二桩日食起居,要同嫔妃一样;第三桩要用鼓乐花轿来接。如依这三件,不拘何时就去。倘王爷用强不依,今晚就寻死路。”

长史复命,福王只要到手,那有不依,遂与长史计议,另居何处?长史道:“先赁民房暂居,一面收拾庄子上房屋,作为别墅。王爷于收租时,或射猎,或游戏,倒甚便易。”福王听了大喜,遂令长史赶办。

到第三日,私行出府,韩氏进门参拜了,用过晚膳,即催促安寝登床,毫无温存风雅之态。这韩氏是个书礼人家出身,见了这样蠢俗,心中甚是不乐。所幸这福王平日只讲究这件事,能征惯战,是其所长,妇人水性杨花,自然安帖。福王验其三件,无一件虚谬,后宫虽有若干嫔妃,那有兼此三件者。于是宠冠一时,言听计从,无一事违拗。韩氏可称安心是意,所嫌者王性太淫,不战则已,战则通宵,而大白日里还贾余兴。韩氏自幼从未见过,深觉其非,然渐而视如常套矣。

不一日,王庄修好,长史择吉禀知。福王恐庄上人粗夯,另于宫中选择男女使令之人,大队迁居,虽三四日路程,而州县伺应,随路俱有行馆,也不觉劳累。一日到了庄上,韩氏见房屋高大,前后共有七大进,每进七间,厢房耳室不计其数,围墙内周围都是仓厫及宿卫房。第四进是上书房,院落十分宽展。第五进是寝宫,一发华丽。后两进皆宫女职司之局。韩氏独居一处,十分欢喜。王又嫌庄上人少,重又另拨宫嫔,并拨长住令史一名,管事两名,太监两名,居然与宫中款式无二。王爱韩氏如掌上之珠,一住数月,竟忘回省。其时韩氏已受孕了,极谏福王回宫,以免物议。长史亦时时禀请,遂择日还宫,临行甚不割舍韩氏。自此合庄上人俱恭维韩氏。

福王至汴城,恰值万寿,遂进京称祝,又留在朝领班,不觉又是数月。其时韩氏将次临盆,令史欲禀请福王来庄,而福王恰好自京回汴,一得此信,遂即赶来,韩氏已经分娩。福王询其情由,韩氏云:“于十一月十二日半夜,将临盆时,见有白光一道,直射窗棂,产下来可惜是个女的。”福王道:“男女一般,有何分别。”抱起一看,十分清秀。原来福王尚无庶子,因而心中大喜,赐名曰瑶华,又赏了多少金银缎匹。

韩氏因产后不善调理,于是常常多病,而福王淫性不改,仍须缠绕。韩氏不堪,遂暗嘱令史,禀请回宫。忽闻得川省不靖,复又进京讨差,奉旨令其往四川监军。韩氏正好安闲养病。两三年后,病亦就痊。从前嫌福王缠绕不清,今则闲旷日久,颇怨孤帏寂寞。

王庄原近尤家镇,镇上尼庵甚多,内惟永宁庵的尼僧最多,常在富贵人家走动,韩氏到庄后,即有庵内尼僧打通令史,许其出入。这尼僧人品俊俏,语言伶俐,法名叫做静缘,常常到庄趋奉,韩氏允代其披剃一徒,骗得银钱却也不少。这年七月十五日,是盂兰盆会,大是热闹,先期来请。这韩氏也想出门走走解闷,遂吩咐令史备轿,明日往尼庵烧香。

次晨梳洗了,奶娘带了瑶华郡主,一同来到尼庵,不消说是迎接趋奉,请各处拈了香,遂请斋堂坐下,吃过茶到各处游玩了一回,见静缘房内雅致,遂就外间坐下。侍女们报说,里间有个妇人坐着。韩氏遂唤静缘邀来闲话,不一时走将出来,韩氏把他上下一看,委是一个俊俏佳人,忙与见礼,及至坐近,观其眉目之间,有一股清气逼人,十分爱慕。

看官,你道是谁?原来就是无碍子,要识认韩氏,好保护瑶华,故先在此。韩氏与他言语,简而且明,并无寻常妇女气局。于是绵绵问答,气味相投,众尼会意,就把斋供设在此间,韩氏就留无碍子一同坐食。

韩氏因问道:“师父,你从何处到此?”无碍子道:“云游无定,随遇而安。”又问起出身处所,母家姓甚,曾字人否,法名叫做什么?”无碍子道:“我本赵州人,母家姓计,也曾许字方姓,望门寡了,故就学道,自家起个道号,叫做无碍子。”韩氏道:“今年多少法算?”无碍子道:“五十六岁。”韩氏同这些尼僧妇女都吃一惊,都道:“我们只估这位大师二十余岁。”无碍子道:“方外人却无事萦心,故不见老。”

正说着,只见乳母抱了瑶华来。无碍子见了道:“这位是谁?”韩氏道:“是郡主。”无碍子抱将过来一看道:“好个有福气的郡主,只不要与等闲人抚养,恐坏了他的前程。”那瑶华见了无碍子,嬉笑自若,说:“到我家去耍。”无碍子道:“好,我也要来耍耍。”韩氏道:“师父有暇,肯到我庄上暂住几天么?”无碍子笑道:“有甚不肯,但恐王府上礼节多,容不得我们野性的人。”韩氏道:“我们王爷平时也讲究这些,况现在往四川监军去了。我明日打轿来接你。”无碍子道:“我不在此间住。”韩氏道:“师爷住在那里?”无碍子道:“离这里四五十里,有个再生庵,在那里住着。”韩氏道:“这也不远,明日务必光降。”无碍子道:“且容再商,尚有小事,不得奉陪了。”遂起身而去。韩氏送至大殿方回。众尼又请游庵,这房里坐一会,那房里坐一会,看看天将就晚,这静缘摆下供来,亲自把盏劝餐,语言调笑,无非是一派奉承,韩氏如何不快乐。不一回,又唤徒弟们来轮番把盏,说不尽许多殷勤俗套,直饮到更深时候方才完席。韩氏即令侍女传知副史,打轿伺候。静缘坚留暂宿庵内,明日竟同那位师父一齐回庄也好。韩氏道:“这个使不得,我明日另行打轿,来这里接他。你们看他不来,可差个人到原住的庵里,催他务必早来。”静缘答应了,小尼来报:“轿夫伺候齐了。”随即起身上轿,众尼直送出山门才回。

再说韩氏到家,即吩咐令史说:“明日一早备轿去尼庵里接一位道姑来庄上嬉耍。”令史即时答应,才回寝宫安歇。一觉醒来,日已横窗,似乎宿醒未醒,意欲再躺一回,只见奶娘鲍氏,抱着瑶华哭进房来。韩氏忙问为何?鲍氏道:“昨晚郡主回家后,只管说,在庵内所见的那个师父,夫人说要请他来,郡主十分挂念,又不知夫人所说是真是假,夜间连睡都不安稳,今早天才发亮就起来了,只管催婢子来看,可曾去接否。婢子打听得,夫人尚未起身,故不即来,郡主就不依,哭泣不止,故尔抱来。夫人可吩咐一声,郡主就信了。”

韩氏道:“我道为什么,我说了接他来,有什么假的?”遂令侍女去问令史,可曾去接。侍女去不多时,来复道:“已去半日,想必就来了。”韩氏听说,即时起身,赶着梳洗,方才完毕,早有太监们在宫门口回道:“这位师父没有来,倒是永宁庵尼姑来回夫人的话,可要叫他进来?”韩氏道:“那位师父为什么不来,必有缘故,快叫那尼姑进来,我有话问他。”太监们答应了。

一回儿,那净缘已到寝宫,韩氏接着,先谢了昨日的打搅,尼姑也道了不安,韩氏就问:“怎么那位师父不来?”净缘道:“夫人不知,这位师父,着实有些道理,轻易不肯到别家去闲走。昨日是夫人有缘,恰好遇着,我听见他言语与夫人十分合意,估量打发轿去,必然就来。我还恐他耽搁,于昨日晚上,就打发道婆去知会。那道婆的脚力本好,今日饭前已赶回来,说那师父没有回庵,不知往那里去了。那本庵的住持尼僧,叫做能觉,是个不会造谎的。”韩氏道:“他既说在再生庵住,怎么又不回庵?以你这样说来,连轿子都没有打到那里去?”净缘道:“轿子来时也不狠早,我家道婆已赶回来了,所以不叫他们空走这一趟。”韩氏道:“这不来的意思,实在不懂。”净缘道:“以我想来,他不像我们,走千家要募化衣食的人。夫人昨日所言,他也不曾一口应承,恐不能一招就来。若必定要他来,也还容易。”韩氏道:“我是见他别有一种可爱的意思,所以要招他来盘桓盘桓,也不是什么紧要。可怪我那个郡主,不知怎样,见了他,安心乐意得了不得,今早奶娘来说,昨日睡多不安稳,恐怕我哄他,一早就累着奶娘,抱到我房中,催着去接。你说怪也不怪?”净缘道:“就是这师父也从未到我庵里过,因我五月间化斋回来,打从再生庵走过,就在那里耽搁了一晚,才认得的,不知他怎么,昨日就一个人摸了来,恰好夫人也到,倒像有意要会夫人的样子。”韩氏道:“这也是前缘夙世的事,也未可知。但你说要他来也容易,怎么个容易法子?你且讲来我听听。”那尼姑做了一个手势,讲出一句话来,直教剑仙久久归王府,狐魂欣欣习异能。要知端的,再看下回。

第二回能聚神魂方说剑指明罪孽使投胎

七律诗曰:

仇怨无如被杀身,狐魂底事反相亲?

灵机不昧能深度,道术难明强歛神。

座下皈依诚服善,生前罪孽肯披陈。

而今托体叨培植,舍此皮囊理夙因。

话说那雌狐大惊失色的道:“不好了,你到别处去取觅也罢,怎么惹起他来?”雄狐道:“他那里有什么惹不得?”雌狐道:“这庵里常常有宝气直冲霄汉,必有异人在内,你不依老祖宗教训,恐怕这劫数就是你承当了。”雄狐道:“便把我怎么样?”话犹未了,忽见一道白光照咽喉下划来,雄狐急将身一躲,把那口飞剑接住,仔细一看,光耀惊目。那洞穴的老小狐狸早都吓走了,那雄狐意欲放剑逃遁,说时迟,来时快,又见白光射至,飞剑又到,躲闪不及,早已身首异处。

原来这雄狐平时修炼的工夫也不叫浅,头颅枭去,腔中一气直透出来,迎风旋绕了一回,神魂依然凝聚一处,伏在尸旁,渐能明了,因思何人有此飞剑,可以千百里之外枭取首级,这个必定是庵中有宝气透出之人了。他的道行实非等闲,我且收歛神魂,寻到彼处,认个明白,如何修炼,可能提拔我出这幽冥之苦。主意定了,遂随风荡漾,只往北首行来,已是尼庵,仍越墙过菜园里来,见首级尚存,依傍了一回,一径寻到禅房,见这位剑仙端坐榻上,已入定去了,且伏在禅榻之旁,候其神返而叩之。

再说这剑仙是谁,原来是赵州仁厚村人氏,生长农家,父姓计,兄弟姐妹共五人,剑仙居二,也曾字人,因望门寡了,仍然待聘,偶在村口顽耍,被拐子用药迷住,直拐到北京城里,卖与人家作使女。忽有个异人在那里经过,见了剑仙眉间有一股清气,知有夙根,遂用重价买回,收养在家,作为义女,朝夕授以修炼之术,历四五十年,尽得异人秘传,炼得两口飞剑,后值异人飞升,嘱其修功积行,也可上列仙班。剑仙遵异人所嘱,由近而远,先在河朔之间广行功德,济困扶危,后来遍行天下,遨游四海,功行累积,渐能轻身云上,神飞舍外。其道号不一,到处更改。今从东海云游而来,见河南风气朴实,暂为停留,栖止此庵中,自称为无碍子。凡所到之处,有不公不平、王法所不及之事,即代为雪忿报复。如有善良之家不能度日,即取强横不法之家财物,悉与接济,并不留名遗迹,所以世人知者甚少。他虽说五十余岁,其实百有余龄矣。

那雄狐采取元红的那一日,他在一个滴滴岩处分些不平的事,故未得知。自诛雄狐之后,这日出神返舍,嗅有狐骚气,睁开慧眼,见有狐魂伏在榻旁。其雄狐之魂,已知剑仙神回,遂趋而叩曰:“异类淫魂,昨蒙飞剑诛戮,钦佩道德,特来皈依。”无碍子叱曰:“汝即是采取元红修炼之雄狐耶?竟能凝魂前来见我,当之道行也不浅薄,何故不改邪归正,而作此孽障,汝之来意云何?”狐魂曰:“无他,我虽异类,修炼则同,不过工夫在深浅之别耳。至于邪正两字,何尝不曾辨别,但近朱近墨,各有所自来,我类亦有深功高行者。但所习之正,无非仙佛两家,至于异端,则鬼怪两途。鬼乃有影无形,适足骇人而已;怪则非禽即兽,聚精歛神,皆能变易其形。我狐属天性自然,更胜他类,然不闻有飞剑随身,可以百里之外取戮首级者。此意一萌,神魂强为凝聚,欲叩吾师原委,我已形离魂荡,岂有他想哉。”

无碍子曰:“汝欲悉原委,不怀恶念,即是改邪归正之端,可以皈依吾道。汝欲知原委,我当为汝剖悉之。我道并无怪异,实皆统于儒释道三教之中。”狐魂曰:“此言似乎欺罔。吾闻自有天地以来,只知三教,未闻有总统三教者。”无碍子笑曰:“三教自在三教,统者,乃统而遵之,非反统三教也。故曰统三教之中。”狐魂曰:“何为三教之中?”无碍子曰:“吾道所行之事,不离仁义礼智信,是遵儒教也。积功行于此中,置皮囊于度外,是遵释教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挥金如土,解难拯危,是遵道教也。岂非徜徉于三教之中乎?”狐魂叹曰:“妙哉!此论诚乃开豁心胸,悉归于正。如狐属则罪不容诛矣。”

无碍子曰:“吾道虽极纯正,然习者甚少,古来相传,只有黄石公一事,此外虽有神仙两途,无藉于此,若人怪鬼,则无门可入。吾之所以遍游天下者,无非欲传吾道于人间耳。岂料无一人一怪一鬼而求之者,岂吾道之不足传于世耶。”狐魂曰:“人自一途,鬼自一途,怪者我属也。然我今则鬼怪尽属一身,未识可得授否?”无碍子曰:“收汝传授甚易,但汝乃全邪,我乃纯正。邪不胜正,恐难入彀。”狐魂曰:“固如是,但我皈依之意甚切,岂因一邪字,遂麾出门墙之外?”无碍子曰:“入道者既罕,岂有复拒之理?吾当代汝筹计,是须两番工夫才能入吾道,恐非汝心所愿。”狐魂道:“只求收录,岂敢畏难。”

无碍子曰:“你采阴济阳已得几何功次矣?”狐魂曰:“我属修炼,自有生而得采一百个处女元红,便能幻形。我止得八十九人,故尚施魘魔之术。”无碍子曰:“汝等之属,出世即以此为事,尚可稍从未减,但行所事亦能知其善恶乎?”狐魂曰:“也略知其皮毛,如前在此间所行,还在善恶之间,曾记那年有一处女,因欲情而命在呼吸,我与之一度,即能济我之功,亦能援彼之命。”无碍子曰:“虽非尽恶,亦非至善。”狐魂曰:“记得近年遇一处女,私奔于人,其情不过为此耳,我即迷其去路,一合而返,遂其欲念,保其丑行,或可为善乎?”无碍子曰:“彼以邪入,汝以邪制,在汝则为善,在天仍为恶。”狐魂听说大恸曰:“若如此我属有恶无善矣,安能入道?”无碍子曰:“汝不闻天道好还乎。汝能偿还夙孽,改邪归正,吾道亦能容。”狐魂曰:“我将入轮回,岂能再偿孽债?大师如肯发个慈悲,求全其事,我当一遵所命。”无碍子曰:“我见你灵气不昧,自属易为,但你夙孽实深,非寻常可以偿满,若不于富贵两全之家,功行有为之地,断难完满。你前身为雄,必转身为女,再得富贵拥护,消除尚易。然这番磨折,却也非同小可。”狐魂曰:“但不知如何偿法?还求明示。”无碍子曰:“汝坏了八十九个处女元身,亦当按偿其数。”狐魂曰:“若欲按数偿之,岂不同于娼妓烟花队里,堕落更深,还思其次。”无碍子曰:“所偿虽有此数,然亦不必尽以身偿。或拯一命,或雪一耻,或保全名节,或成人之美,皆可消除一孽,此又在汝所为也。要知污秽之地,不加粪除,则日积月满,若复不堆积,又加粪除,何患污秽之地不改为洁净之所耶?”狐魂五体投地而叩曰:“大师棒喝,直透灵关,但不知处之何地而可?”无碍子曰:“吾知汴梁福藩,已是尸居余气,不久败亡,彼韩嫔有孕,将次临盆,汝可往投胎。吾得乘间保护,有此终归散漫之财,甚可济汝功德之用,仍为汝布置铸剑之基,以授汝剑术之要。”狐魂复又叩拜,愿即往投,尚祈法力保佑。无碍子曰:“此其时矣,随我剑光所指而去。”说罢腰间掣出弹丸,望北一掷,狐魂追之而往。忽然堕地,已在襁褓中矣。

看官,你道这福藩是谁,乃万历皇帝之子,名常洵,久已分藩在河南省分。因其不理政事,日惟酒色是娱,故不令至汴。辇毂之下,不畅所欲,因而转求于朝宰,代为个具奏归藩,已在万历四十二年上,才到汴梁。此人身虽帝胄,实同下愚,秉性奢侈,耽于酒色,嫔妃满前,犹不足意,每于民间拣选美色,不从者辄破人产业。这些百姓,人人痛恨,因他身子肥胖,称之为猪王,奈他是个藩王,只得含忍。他宫中也有家臣十余员,最大的是五品前程,名为长史,又有令史,也食正八品俸禄,其余九品未入流还有数人,管理藩王府中内外大小之事。他是亲王,拨收五县一州钱粮漕米,还拨淮扬盐赋三十余万。地方紧要事,也得会议入奏,十分受享。

那年元宵佳节,府中大放花灯,引得举国若狂,无论男女均准入宫观赏,真果人山人海,拥挤不开,直到寝宫门首,男人就不许进去了,只可远望。只见寝宫里面是一座七间大楼,楼下灯彩也不过与前边一样,那高楼上所挂的灯讲究异常,而且又多,楼前一色是朱漆栏杆,西边有一班女乐在那里鼓吹。满楼来往者,都是宫嫔秀女,其冶艳自不必说。居中一间,只有一个女人坐着,旁边立有四五个丫鬟伺候,灯光之下,美态四流,满楼佳丽一概不及,只有贴身站一个十二三岁的小丫头,可以相并。把这些看的人,个个颠倒。内中一个悄悄的向众人道:“中间坐的这位就是徐氏王妃娘娘。”又一个道:“这位王妃也就算个绝色了,怎么这个王爷尚不知足,今日要人家的女儿,明日要谋人家的妻子,他收进来的这些妇女,我都见过,那有这位妃娘娘这样标致,这不是舍了肉盘,去吃豆腐么?”又一人道:“你看旁边的那个小丫头,说笑起来真真画也画不出,有这样的人物不受用,倒喜欢吃那残盘冷汁,真不可解。”各人先是低低的议论,说的高兴,忘其所以,不防被守宫太监听见了,就打将起来,众人恐怕打着,拼命往外挤出,一时哄闹起来,长史不知何事,连忙阻住太监,不许混打,然后渐渐的散了。

再说那藩王,却在一个僻静处,不张灯火,偷窥女色,如遇佳者,令人登记,又雇当地之地里鬼,专于打听,一经登记,即须查其底里。准准看了数千,其最佳者,挑不上十一二个,内中止有一个最为合意,年纪不过二十一二岁,穿着一身缟素,面庞却不甚白,而多丰韵,身裁恰好,所谓不可再长一寸,又不可再短一寸,洵为十分美色。早有地里鬼打听明白,是王家续娶的妻子。这姓王的也做过官,娶了四五年,丈夫贪他美色,因而身死,母家姓韩,也是书香人家,这寡妇身上有三件妙处,第一件身上气味最香,如出汗更甚。第二件,面色虽不白,而从头至脚浑身绝无一点疤瘢,肌肤如同羊脂白玉,滑腻非常。第三件更妙,竟是夏姬再世,内生三膜。此皆其夫说出,所以人都知道。新寡后原欲立志守节。

福王听说,恨不得立刻唤来,拿一碗水来吞他下肚。当夜就请长史,吩咐务于三日内娶进宫来,如迟,先将长史责罚。长史如何敢违王命,遂于明晨同地里鬼鑽头觅缝,才到得他家,将王之意说知。岂知这寡妇大有主见,说王爷之命,自不敢违,但要依我三桩事。长史请问,他道:“第一桩,不愿入宫,要另外居住;第二桩日食起居,要同嫔妃一样;第三桩要用鼓乐花轿来接。如依这三件,不拘何时就去。倘王爷用强不依,今晚就寻死路。”

长史复命,福王只要到手,那有不依,遂与长史计议,另居何处?长史道:“先赁民房暂居,一面收拾庄子上房屋,作为别墅。王爷于收租时,或射猎,或游戏,倒甚便易。”福王听了大喜,遂令长史赶办。

到第三日,私行出府,韩氏进门参拜了,用过晚膳,即催促安寝登床,毫无温存风雅之态。这韩氏是个书礼人家出身,见了这样蠢俗,心中甚是不乐。所幸这福王平日只讲究这件事,能征惯战,是其所长,妇人水性杨花,自然安帖。福王验其三件,无一件虚谬,后宫虽有若干嫔妃,那有兼此三件者。于是宠冠一时,言听计从,无一事违拗。韩氏可称安心是意,所嫌者王性太淫,不战则已,战则通宵,而大白日里还贾余兴。韩氏自幼从未见过,深觉其非,然渐而视如常套矣。

不一日,王庄修好,长史择吉禀知。福王恐庄上人粗夯,另于宫中选择男女使令之人,大队迁居,虽三四日路程,而州县伺应,随路俱有行馆,也不觉劳累。一日到了庄上,韩氏见房屋高大,前后共有七大进,每进七间,厢房耳室不计其数,围墙内周围都是仓厫及宿卫房。第四进是上书房,院落十分宽展。第五进是寝宫,一发华丽。后两进皆宫女职司之局。韩氏独居一处,十分欢喜。王又嫌庄上人少,重又另拨宫嫔,并拨长住令史一名,管事两名,太监两名,居然与宫中款式无二。王爱韩氏如掌上之珠,一住数月,竟忘回省。其时韩氏已受孕了,极谏福王回宫,以免物议。长史亦时时禀请,遂择日还宫,临行甚不割舍韩氏。自此合庄上人俱恭维韩氏。

福王至汴城,恰值万寿,遂进京称祝,又留在朝领班,不觉又是数月。其时韩氏将次临盆,令史欲禀请福王来庄,而福王恰好自京回汴,一得此信,遂即赶来,韩氏已经分娩。福王询其情由,韩氏云:“于十一月十二日半夜,将临盆时,见有白光一道,直射窗棂,产下来可惜是个女的。”福王道:“男女一般,有何分别。”抱起一看,十分清秀。原来福王尚无庶子,因而心中大喜,赐名曰瑶华,又赏了多少金银缎匹。

韩氏因产后不善调理,于是常常多病,而福王淫性不改,仍须缠绕。韩氏不堪,遂暗嘱令史,禀请回宫。忽闻得川省不靖,复又进京讨差,奉旨令其往四川监军。韩氏正好安闲养病。两三年后,病亦就痊。从前嫌福王缠绕不清,今则闲旷日久,颇怨孤帏寂寞。

王庄原近尤家镇,镇上尼庵甚多,内惟永宁庵的尼僧最多,常在富贵人家走动,韩氏到庄后,即有庵内尼僧打通令史,许其出入。这尼僧人品俊俏,语言伶俐,法名叫做静缘,常常到庄趋奉,韩氏允代其披剃一徒,骗得银钱却也不少。这年七月十五日,是盂兰盆会,大是热闹,先期来请。这韩氏也想出门走走解闷,遂吩咐令史备轿,明日往尼庵烧香。

次晨梳洗了,奶娘带了瑶华郡主,一同来到尼庵,不消说是迎接趋奉,请各处拈了香,遂请斋堂坐下,吃过茶到各处游玩了一回,见静缘房内雅致,遂就外间坐下。侍女们报说,里间有个妇人坐着。韩氏遂唤静缘邀来闲话,不一时走将出来,韩氏把他上下一看,委是一个俊俏佳人,忙与见礼,及至坐近,观其眉目之间,有一股清气逼人,十分爱慕。

看官,你道是谁?原来就是无碍子,要识认韩氏,好保护瑶华,故先在此。韩氏与他言语,简而且明,并无寻常妇女气局。于是绵绵问答,气味相投,众尼会意,就把斋供设在此间,韩氏就留无碍子一同坐食。

韩氏因问道:“师父,你从何处到此?”无碍子道:“云游无定,随遇而安。”又问起出身处所,母家姓甚,曾字人否,法名叫做什么?”无碍子道:“我本赵州人,母家姓计,也曾许字方姓,望门寡了,故就学道,自家起个道号,叫做无碍子。”韩氏道:“今年多少法算?”无碍子道:“五十六岁。”韩氏同这些尼僧妇女都吃一惊,都道:“我们只估这位大师二十余岁。”无碍子道:“方外人却无事萦心,故不见老。”

正说着,只见乳母抱了瑶华来。无碍子见了道:“这位是谁?”韩氏道:“是郡主。”无碍子抱将过来一看道:“好个有福气的郡主,只不要与等闲人抚养,恐坏了他的前程。”那瑶华见了无碍子,嬉笑自若,说:“到我家去耍。”无碍子道:“好,我也要来耍耍。”韩氏道:“师父有暇,肯到我庄上暂住几天么?”无碍子笑道:“有甚不肯,但恐王府上礼节多,容不得我们野性的人。”韩氏道:“我们王爷平时也讲究这些,况现在往四川监军去了。我明日打轿来接你。”无碍子道:“我不在此间住。”韩氏道:“师爷住在那里?”无碍子道:“离这里四五十里,有个再生庵,在那里住着。”韩氏道:“这也不远,明日务必光降。”无碍子道:“且容再商,尚有小事,不得奉陪了。”遂起身而去。韩氏送至大殿方回。众尼又请游庵,这房里坐一会,那房里坐一会,看看天将就晚,这静缘摆下供来,亲自把盏劝餐,语言调笑,无非是一派奉承,韩氏如何不快乐。不一回,又唤徒弟们来轮番把盏,说不尽许多殷勤俗套,直饮到更深时候方才完席。韩氏即令侍女传知副史,打轿伺候。静缘坚留暂宿庵内,明日竟同那位师父一齐回庄也好。韩氏道:“这个使不得,我明日另行打轿,来这里接他。你们看他不来,可差个人到原住的庵里,催他务必早来。”静缘答应了,小尼来报:“轿夫伺候齐了。”随即起身上轿,众尼直送出山门才回。

再说韩氏到家,即吩咐令史说:“明日一早备轿去尼庵里接一位道姑来庄上嬉耍。”令史即时答应,才回寝宫安歇。一觉醒来,日已横窗,似乎宿醒未醒,意欲再躺一回,只见奶娘鲍氏,抱着瑶华哭进房来。韩氏忙问为何?鲍氏道:“昨晚郡主回家后,只管说,在庵内所见的那个师父,夫人说要请他来,郡主十分挂念,又不知夫人所说是真是假,夜间连睡都不安稳,今早天才发亮就起来了,只管催婢子来看,可曾去接否。婢子打听得,夫人尚未起身,故不即来,郡主就不依,哭泣不止,故尔抱来。夫人可吩咐一声,郡主就信了。”

韩氏道:“我道为什么,我说了接他来,有什么假的?”遂令侍女去问令史,可曾去接。侍女去不多时,来复道:“已去半日,想必就来了。”韩氏听说,即时起身,赶着梳洗,方才完毕,早有太监们在宫门口回道:“这位师父没有来,倒是永宁庵尼姑来回夫人的话,可要叫他进来?”韩氏道:“那位师父为什么不来,必有缘故,快叫那尼姑进来,我有话问他。”太监们答应了。

一回儿,那净缘已到寝宫,韩氏接着,先谢了昨日的打搅,尼姑也道了不安,韩氏就问:“怎么那位师父不来?”净缘道:“夫人不知,这位师父,着实有些道理,轻易不肯到别家去闲走。昨日是夫人有缘,恰好遇着,我听见他言语与夫人十分合意,估量打发轿去,必然就来。我还恐他耽搁,于昨日晚上,就打发道婆去知会。那道婆的脚力本好,今日饭前已赶回来,说那师父没有回庵,不知往那里去了。那本庵的住持尼僧,叫做能觉,是个不会造谎的。”韩氏道:“他既说在再生庵住,怎么又不回庵?以你这样说来,连轿子都没有打到那里去?”净缘道:“轿子来时也不狠早,我家道婆已赶回来了,所以不叫他们空走这一趟。”韩氏道:“这不来的意思,实在不懂。”净缘道:“以我想来,他不像我们,走千家要募化衣食的人。夫人昨日所言,他也不曾一口应承,恐不能一招就来。若必定要他来,也还容易。”韩氏道:“我是见他别有一种可爱的意思,所以要招他来盘桓盘桓,也不是什么紧要。可怪我那个郡主,不知怎样,见了他,安心乐意得了不得,今早奶娘来说,昨日睡多不安稳,恐怕我哄他,一早就累着奶娘,抱到我房中,催着去接。你说怪也不怪?”净缘道:“就是这师父也从未到我庵里过,因我五月间化斋回来,打从再生庵走过,就在那里耽搁了一晚,才认得的,不知他怎么,昨日就一个人摸了来,恰好夫人也到,倒像有意要会夫人的样子。”韩氏道:“这也是前缘夙世的事,也未可知。但你说要他来也容易,怎么个容易法子?你且讲来我听听。”那尼姑做了一个手势,讲出一句话来,直教剑仙久久归王府,狐魂欣欣习异能。要知端的,再看下回。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