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第二十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二十六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宗说等锡上

示金庭蔡坦如居士

居士欲成办个事。於祖师门下。当发深信。速了生死。再有一法。过於此法者。无有是处。此一句话头。是换骨灵丹。是返魂妙药。是伐生死稠林底利斧也。所谓无量法门。百千见刺。一切计执。五阴魔怨。才沾着此一句子。则瓦解氷消。更不起第二念。何以故。谓离诸念故。如看一口气不来。毕竟向甚么处去。即此去处不明。如坐在烈火焰中。祇欲奔出。以此则知。妄不用止。心不用观。定不用习。慧不用生。见不用断。魔不用伏。则自然帖帖地。谓心猛利。如烈火故。能燎一切。如迅流故。能漂一切。如猛风故。能埽一切。如神箭故。能穿一切。如射石虎。才生拟议。岂但没羽则箭头断矣。故云。道人行处。如火消氷。箭既离弦。无返回势。玄沙可谓。得法门之径路。入法门之标的也。若如此参去。忽朝打翻筋斗。绝后再苏。便乃斩新条。发新令。高低一顾。万象齐彰。截断众流。不通凡圣。如佛印大师云。一到多门又到门。分明普眼照乾坤。以须弥聚笔。沧海为墨。不能书其少分故。云大藏小藏。从者里流出。非强言也。若未到此田地下。语如云兴。偈颂如瓶泻。尽成颠倒知见。如近时假称知识者。将古人公案。逐句下语。悉以义路符之。识者一见。则知宗风扫地。谓痛哭流涕者。不亦宜乎。予到敝乡。见吴太史颂古。其辞章藻丽。近时作颂者。罕能伦匹。一日太史问曰。大师曾见弟子颂古否。予曰。见。太史曰。何如。予曰。居士是解非悟门也。太史曰。何以见之。予曰。居士颂婆子烧庵。谓寒岩枯木太僧生。岂不是。不肯者僧么。太史曰。然。予曰。岂不是解聻。太史言下。如脱桶篐相似。渠是个久用心底人。於一言之下。便尔知非。近时假知识。论此公案。万一未曾梦见在。呜呼祖庭秋晚。魔风炽盛。纷纷曰参禅。尽入在魔邪网中。曾有一人能跳得出否。若有缁素得分明。不沾着此等魔气。予则以衲衣覆之。可谓报佛之深恩也。

祖庭秋晚  赖有智人  遍界魔风  孰喜孰嗔  纷驰棒喝  加诸盲者  断手折足  谓应机也  遍体流血  不知痛痒  大笑猖狂  是何模样  谓不领会  目尔裁抑  苦哉痛哉  神号鬼泣  三千七百  大有样子  夺食驱耕  决无此理  下语偈颂  学语之流  是生死本  肯自干休  我书此语  居士勉之  置心一处  今正是时

示壁如禅人

夫为学者。父母生成。一具灵骨。如黄金铸。就只须深生正信。浚发大机。知佛所说一代时教。不求妙悟。尽逐虚声。虽是多闻与不闻等。如象陷於泥。虽有全力。不能跳出。良可愍也。如仁者生於大族。幼为贵介公子。复从科第中来。及出仕做官时。供养法师。殷勤请益。於教乘中。无不通达。及问着己分上事。则无可奈何故。知名言数句。非究竟法。惟吾祖师门下。不起知解。直探本源故。云心如墙壁。乃可入道。良以众生皆以识心分别计度。瑜伽论云。阿赖耶识於一切时。无有间断。器世间相。譬如灯焰生时。内执膏炷。外发光明。缘内执受。而生坚七转。识为最有力。缘外器相。而生取五尘境。助发不停。逐境生心。从缘成熟。与现行。互为因果。与明了。递为所依。展转生烧起灭。无间穷之。而无始成种子之名言。望之而无涯生现行之果法。俱时现有。岂待新熏。如唯识论云。一切种子。皆本性有。不从熏生。楞伽经云。大慧不思议熏。不思议变。是现识因。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以此则知。本有新熏。合生现行。增长本识。此以无明熏真如故。净法亦尔。准此例知。若取其正义。真如亦不受熏。真如无为。非心之因。亦非种子能有果法。如虚空等故。非有漏心性。是无漏。名本性净。何以故。若常住法。不成种子。一切时无差别故。就净边说。亦具种子之名。涅盘四德。是四大种子。从本觉起而熏无明。论四德本来是有。不从种子生。从因作名故。称种子。能侵损本识故。繇是行人信乐大乘。以大智慧人虚空器三昧。运大悲行。以毗卢果德。用成因位熏无明故。又当知。本识极劣无记。非能熏也。唯七转识。及相应一分。能缘虑心。力最强胜故。有力自熏此无明。无体本觉斯起。纯成四德。烁尽无明故。云四德圆时本识睹尽。况无明耶。如千年暗室。一灯能破。则弥满清净中不容他。即十界缘起悉成净用故。云大小鳞毛。普现色身三昧也。果入得此一步。则尘尘剎剎。悉皆普入。便好蹈祖师门。求向上事。只待脚跟线断。捩转鼻头。别为通气。始是到家时节。不然只饶及尽玄微。总是他门活计。非当家种草也。

一具黄金骨  深生於正信  浚发大机用  通佛所说教  当求妙悟门  若滞名数句  闻与不闻等  惟吾祖师禅  端不存知解  直探於本源  心如墙壁入  阿赖耶执受  而坚於现行  展转生烧相  数数无间然  净法亦如是  以佛果德相  成行人因位  本觉熏无明  如沸汤浇雪  四德纯圆时  识想从何起  清净不容他  十界用无辍  待了本因缘  再为仁者说

示证之禅人

夫为学者。熟烂圣经。凡一言一字。须消归自己。所谓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谓开众生佛之知见耳。如贫家伏藏。若获其藏。更不复贫。圆觉云。如来大光明藏。是众生清净觉地。既称清净。何有众生。下文云。永断无明。方成佛道。复云。此无明者。非实有体。果知无体。大光明藏。觌体全彰故。云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断云。非作故无。本性无故。至普贤章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中峰大师云。此二章。宛有衲僧气象。至於以幻修幻。皆吾佛不得已而言之。非佛之本意也。若云理彻圆融。何妨行布。殊不知。一念具三千。一心融万行。绝去来之迹。延促同时。泯远近之殊。遐迩一致。当下无我法界理成八相。成道於殊方。理无分剂。万行圆修。於当念事不他求。观彼久远。犹若今日。获大宝车。行步平正。其疾如风。所谓圆融而不碍行布。事事斯成。行布而不碍圆融。心心靡间。以此则知。才闻名字。观行斯起。无明斯断。六根斯净。究竟斯成。说个佛字。犹为剩语也。若乃求三乘之行迹。楷六即之是非。便乃断三惑。成三智。证三德。乃至庄严国土。教化众生。则吾不得预其数。亦当缄口。以待三僧祇劫。再与诸昆仲别峰相见也。

佛以佛知见  化一切众生  众生受佛化  佛生不可得  知无明无体  犹如空中花  如来因地中  即了於生死  知幻即云离  离幻即云觉  觉了斯实际  知亦不可立  於不可立中  而兴大悲心  一念具万行  一时圆多劫  恒沙界微尘  理无分剂故  即此称圆证  证此曰真知  果证便知非  证对因人说  了因证不立  斯称大圆觉  最胜修多罗  悉宗乘注脚  欲觅祖师禅  而生大勇猛  譬如狮子儿  悬空翻筋斗  哮吼不思议  群兽皆脑裂  待了本因缘  再为仁者说

示象先禅人

夫为学者。闻慧弥彰。生诸实智故。云不离文字。不执文字。而为道用。华严谓。成就无边之慧。先赖多闻佛藏说。速入涅盘之门。皆因听法。果究心之者。鸟鸣花笑。尚乃发机。况佛金口亲宣。而不润心田灵苗智种耶。当知。众生心内佛。为佛心中众生说法。佛心中众生。听众生心内佛说法。又当知。佛心中众生无听者。众生心中佛无说者。两俱双辩。二相顿空。经云。如来不说法。亦不度众生。楞伽经中。表离言说。名不思议。良以学人不达自心。执诸名相。觅果佛妙严之位。昧因心实智之缘故。达磨大师。遣其执滞。直指人心。摄三祇之修行。圆於当念。开生盲之慧眼。妙在剎那。揭露衣珠。顿呈家宝。息伶俜之苦。不假营求。入利济之门。广延行度。菩提无树。明镜非台。作众生之真依。为菩萨之智母。意消能所。情断是非。如大集云。不待庄严了知诸法。以得一。总得余故。所以云。一叶落天下秋。一尘起大地收。乘此宝乘。游於四方。嬉戏快乐。不亦宜乎。或云行布位次。教有明文。何乃执心。顿废斯旨曰。是何言欤。当知。位次无尽。心无尽故。若能了此真如一心无尽之理。则一切六度四摄万行。皆无有尽。转示他心。亦同无尽。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悉无尽故。初祖达磨。以无尽之旨。传无尽之灯。烁万劫昏暗之迷途。成一时光明之佛事。须从悟入。不假言诠。果发明大理。如烈火沸汤。不容片雪。无明不待断。而自断。果位不待成。而自成。如祖师门下。单提一句话头。看一口气不来。毕竟向甚么处去。如在万丈坑中。祇欲跳出。纵八境交加於前。亦不暇顾。若一刻中不寻出路。则丧身失命了也。故云。如一人与万人敌。觌面那容眨眼看。如此用心真切。则[囗@力]地一声。桶子底脱矣。依然旧时。人不是。旧时行履处。佛法尚不留些子朕迹。况人我世缘。曰修与不修者乎。

总持无文字  文字显总持  不离文字缘  而为道者用  成就无边慧  速入涅盘门  水鸟与树林  尚乃谈实相  何况佛所说  而不滋智种  心佛及众生  互说无间歇  亦无能说者  亦无所听众  远离於言说  是名不思议  若不识自心  云何觅佛果  国土妙庄严  岂离自心有  长远三大劫  一念悉圆成  珠宝本具足  更不向他求  广开利济门  绵绵用无竭  了此一心法  游行於四方  慧灯破幽暗  冥者悉皆明  如香象渡河  截流直到底  倐然登彼岸  更不论先后  一断一切断  一成一切成  教理通无碍  当乐祖师禅  一口气不来  毕竟甚处去  如在万丈坑  祇要亲跳出  八境交於前  亦不生暇顾  如人破大敌  那容眨眼看  如此切用心  倐然桶子脱  不是旧时人  世缘何处有  不於世生心  便是好时节  待了本因缘  再为仁者说

示超乘禅人

夫为学者。最先要具择法眼。将如来一大藏教。疏通理本。彻究行缘。心绝狐疑。成办个事。永明大师云。备一乘之基地。坚万行之垣墙。始能架高造实不妨。向吾祖师门下。求个彻头。不然。尽掠虚声。非关究竟。须知。宗之一字。是教网纲维。如起信论云。止者止一切相。乃至心不可得为止。而观因缘生灭为观。永明云。或以理观。对於事止。谓契理妄息也。或以事观。对于理寂。谓无念知境也。当知。参禅之者。才提起一句话头。妄想心不待息。而自息。岂非止耶。何止之可言。大理不待明。而自明。岂非观耶。何观之可说。才方念起。便落意思。分别始萌。即犯药忌。二祖搜心。不可得。当下心安故。知无心之旨。众妙之门。若了无心。触途无滞。绝一尘而作对。何劳遣荡之功。无一念而生情。不假忘缘之力。以此则知。无心於事。则万机顿赴。而不挠其神。无事於心。则千难殊对。而不干其虑。岂待永明叮咛告诫学者。就路还家。则得便宜多矣。若乃穷宗乘之极致。究祖道之玄微。只须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故云。命根断后。方得言诠。不然。尽落今时。永沉苦海。无量亿之邪见。根於断常百千种之傍门。生乎情想。惟吾祖道最极深玄。契一道以圆收。会千途而共辙。不涉三乘之渐次因果同时。岂干五教之参差。佛生顿泯。剎那彻於多劫。法界入於毫端。犹是第二之筹。未遂拈花之旨。临济大师云。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理彻寰中。见超物表。了吹毛之利。慎勿迟疑。廓照用之机。毋容住足。岂浅根劣解者之所能知。非守株抱愚者之所能到。果深信於教外别传之者。触目逢缘。当以斯意。自勉也。

若了生死源  先具择法眼  行理俱通彻  亦不涉狐疑  具此净白心  始求无上道  譬如架楼阁  先当筑基址  又如琉璃瓶  能盛狮子乳  教理通无碍  作宗乘助缘  欲究向上事  单提一句话  不起分别想  是名真止观  五百安心门  无心顿超越  不涉於三乘  何关於五教  果绝后再苏  当体离心念  心念远离故  邪见无繇生  剎那入多劫  法界敛毫端  犹是第二筹  未遂拈花旨  吹毛用了时  慎勿怀迟疑  顿入不思议  始名甘露灭  待了本因缘  再为仁者说

示寓中禅人

夫为学者。彻究根原。无烦枝叶。何谓根者。三界惟心。何谓原者。万法惟识。故云。未达境。惟心起种种分别。达境。惟心已分别即不生。祖师云。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良以听学之人。诵得名相。齐文作解。心眼不开。全无理观。习禅之者。惟尚理观。触处心融。暗于名相。二俱互阙。或忘缘。趣解脱之门。或执妄。取究竟之果。拨波求水。即泥是瓶。不了唯心。妄生执着。不了唯识。妄意有无。永明大师云。阿赖耶识。广容周遍。为万法之根原。此体不可说。微细最难思。周遍法界。而无住心。任持一切。而不现相。入唯识之正受。破计执之邪心。楞严圆通章。弥勒云。我从灯王如来。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识故。识性流出无量如来。结云。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顿入圆明之际。恒沙如来。从我流出。无自无他。恒沙染净之缘。从此发生。绝思绝虑。如磁石无觉。而转移。周回六趣。似摩尼无思而雨宝。广济群生。号众生之源。即如来之藏。从凡而入圣。位位殊分。以圣而照凡。重重洞彻。圣凡双泯。一道齐彰。心识互融。千途共济。是以文殊以理印行。差别之道无亏。普贤以行会理。根本之门不废。果因互用。非计因中有果也。因果同时。非计果中有因也。无容计度。不属思惟。体用相含。心境交彻。空具德而彻万有之表。事无碍而全一理之中。方可入祖师之门。求向上之路。藏身处没踪迹。抖碎虚空。没踪迹莫藏身。掀翻大地。果然生铁流金汁。便好将身带活埋。

究竟根原人  无烦於枝叶  唯识与唯心  不生分别想  诵文尚理观  习禅了名相  二者交互通  是名佛出世  解脱非忘缘  究竟无妄取  识体最微细  深密不思议  遍界无住心  任持不现像  成无上妙圆  净秽唯心变  了此唯识性  流出诸如来  入圆成实故  离依他遍计  似磁石引针  如摩尼雨宝  理与行交彻  行与理俱济  心境双融处  入此无碍门  藏身没踪迹  抖出虚空髓  没迹莫藏身  掀翻大地薮  藉寓法界垣  中道不须论  生铁流金汁  禅道从斯瞥  待了本因缘  再为仁者说

示道揆禅人

夫为学者。圆顿之教。了义之诠。广博精研。穷源极数。一一得其实用。慎勿执名相阶级。并遮表文字。障诸佛之光明。翳众生之慧目。执持行位。违远圆通。不识方便之诠。尽落止啼之说。当知。吾佛的指生心。是心作因。是心成果。是心立位。是心标名。於无名位中。而安名位。不离跬步。法尔如然。于无因果中。而建果因。岂待报缘。而随念具足。华严经颂云。若以威德色种族。而见人中调御师。是为病根颠倒见。彼不能知最胜法。良以众生自生劣想。昧本胜缘。不识果显之法身。是因隐之本觉。非他佛智遍自。是自佛智遍他。非自因趣他果。本是他果极承我因。以此则知。因果同时。圣凡一道。了无二相。即过群魔。直剖纯圆。岂存渐次。不得一法安住佛乘。果然一道齐平。则万差俱泯。古颂云。千寻沧海底。万仞碧峰头。日出当中夜。花开值九秋。若不如是。尽是背觉合尘。舍己循物。华严论云。滞名即名立。废说即言生。指鹿作马。期悟遭迷。执影是真。以病为法。错解佛意。谬滞生缘。如来说名可怜悯者。不亦宜乎。惟吾祖师门中。一句话头。挫锋破敌。譬如穷海。到底方休。看一口气不来。毕竟向甚么处去。非思议之可知。岂情识之能解。四相离而命根顿断。四病了而慧性纯清。如日照秋霜。似箭穿石鼓。其话头功力。百千万种修证之门。不能较其少分也。故三千七百祖师。非此门。无繇出路。如六祖问南岳大师。汝在甚么处来。曰。嵩山来。祖曰。甚么物与么来。岳无对。遂经八载。忽尔开悟曰。说似一物即不中。祖曰。还假修证否。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汝看他悟底人。开言吐语。不犯纤毫忌讳。可谓透网金鳞也。如看一口气不来。当与斯案为表里。果知去处。则知来处。如去处不明。当疑情顿发。针札不入。水洒不湿。尽大地黑漆漆地。撞不入头。要得个入头。既得个入头。要得个出头。须信有千圣不传底道理。如德山吹灭油灯条。孚座主闻鼓角声。便省得从前过咎。岂但将娘生底鼻孔扭捏。便云。穷诸玄辩。如毫末。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乃至上堂云。圣名凡号尽是虚声。殊相劣形。皆为幻色。汝欲求之。得无累乎。及其厌之。返成大患。以此则知。功门行位上着脚。大似隔靴抓痒也。

圆顿了义教  广博穷其源  一一得实用  慎勿执名相  虽说功行位  心具悉无遗  胜劣若生心  病眼颠倒见  果显之法身  是因隐本觉  因果同时故  不生远近想  了无二相者  即过魔境界  不知此一法  未乃称佛乘  滞名即名生  废说更言说  期悟复遭迷  不解於佛意  惟吾祖师禅  单提一句话  譬如穷海者  到底始方休  工夫非作意  止灭任俱离  我人众生相  命根断何起  百千修证门  不能喻少分  果知甚处去  即会与么来  道心绝遮拦  圣揆无羁滞  动念属染污  生情即药忌  一口气不来  疑情须顿发  大地黑漆漆  信有向上路  是诸祖行径  不得此路时  情想终不瞥  有志丈夫儿  岂肯暂休歇  待了本因缘  再为仁者说

示同水禅人

夫为学者。凡经律论。三藏文字。大小偏圆。靡不遍涉。清凉大师云。以圣教为明镜。照明自心。以自心为智灯。烛经幽旨。如鹅王择乳。如日照高山。大心圆信。繇此深入。切不可高推圣境。自生下劣。经云。若闻是经。不惊不怖者。当知。此人非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於百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矣。华严经云。如来初成正觉。叹云。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此即凡圣同源。正类法华开示众生佛之知见耳。闻斯而发圆信者。称诸佛之本怀。了群经之妙义。下文云。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谓凡夫妄想。二乘执着。不达斯源。如妄想本空。则圆融无碍。执着何有。当知。一心之旨。随机设教。殊途同归。海慧禅师云。森罗万象。至空而极。百川众派。至海而极。一切圣贤。至佛而极。一切教法。至圆而极。如大华严事事无碍。顿绝凡情。法法全收。无存圣解。清凉亦云。含众妙而有余。超言思而逈出。经云。若人欲得如来智。应离一切妄分别。有无通达皆平等。疾作天人大导师。如来智慧。含灵本具。无明本净。妄想本空。净则智故。空则如故。无有智外之如。为智所入。亦无如外之智。能证於如。约偏计而妄空。即凡心而圆圣。智如偏计而真有。即圣智以化凡心。触物皆中。无他无自。举体觌具。非圣非凡。理无修证。行绝参差。若云无作无修。定受落空之祸。若云有求有证。终遭蹈有之讥。约理故说无漏智性。不假他营。约事则无所求中。吾故求之耳。万行并起。一性圆明。一多互融。小大遍入。一剎入一切剎。一佛入一切佛。一切身入一身。一切劫入一劫。是以初心。便成正觉。不坏本相。因果同时。如十信摄於诸位。诸位十信历然。如十住摄於诸位。诸位十住不乱。不乱即行布。互具即圆融。故有相即相入。非自非他。如乳投水。废己同水。彼成己成。故得一多无碍。大小相融。恒沙敛於微尘。多劫彰於顷刻。假使有人。纵经多劫修六波罗蜜。菩提分法。未闻此如来不思议大威德法门。或复闻已不信不解。不顺不入。不得名为真实菩萨。以不能生如来家故。若闻即便信受。随顺悟入。当知。此人即如来真子矣。清凉大师云。剖微尘之经卷。则念念果成。尽众生之愿门。则尘尘行满。如於一尘中修一切行。一切尘亦然。一剎那际度一切生。一切劫亦然。以此无行之行。无生之生。终日无化。其行度大焉。若不了此圆妙之旨。未免有亡羊丧真之叹。经之过欤。人之过欤。

佛以一音声  对机种种说  众生妄分别  不能测佛智  闻经不惊怖  斯人多善本  凡圣本同源  莫生优劣想  闻斯发圆信  了诸经妙义  亦不执圣解  亦不生凡情  凡圣了然故  是名大导师  一身入多身  多劫入一际  因该於果海  果彻於因源  因果同时故  勿生分别想  万法归自己  己亦不可得  万法本如如  如亦不可立  譬如乳投水  废己即同水  彼成己亦成  大小互无碍  最妙最深玄  是禅门注脚  若觅祖师禅  心如墙壁入  更问西来意  庭前栢树子  才生分别想  灼然没交涉  待了本因缘  再为仁者说

示雪憨禅人

夫为学者。以一大藏教。开自己清净眼目。自眼本净。何用更开。为不了者说。圆觉经云。皆以圆照清净。永断无明。方成佛道。知无明本无。识性虚妄。犹若交芦。则山河不碍於眼光。根尘何伤於觉体。照破恒沙四天下。似不难矣。今时学人。孰不知妄心无体。及乎征妄。妄念纷然。则以妄印心。纵修阿僧祗。终无了底日子。何以故。以沙作饭故。错乱修习。知妄空而认有。断妄何期。知即佛而背真。求心安在。以直道而迂之。以无体而断之。以即真而弃之。以现因而远之。所谓泉眼不通。则被沙碍。道眼不通。则被眼碍也。楞严经云。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当知。此路即众生本源。流出如来。故云超出。既云路者。的指因心。因彻行缘。始称具足。若於此题中了办。全身担荷。不待别求矣。劳如来重重逐破。乃至七处征心。俱不可得。始知。真心无住。净体无依。圆明了知。不因心念。尘非亭主。客义斯成。妄意修求。悉名颠倒。认沤为海。迷中倍人。真性无还。便能了月得指。见性周徧。何妨即物明心。物体本虚。心非我见。故云。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空中花。复云。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是中有是非是。则因缘和合及非和合等。皆成戏论。阴根尘识。缘生无性。则镜中之影像俄消。七大十虚。无性缘生。则水面之沤花倐起。究竟无体。妄彻真源。如来之宝藏全开。饥虚普济。穷子之衣珠顿获。永绝攀求。宝王剎现於毫端。大法轮转於尘界。便好安水月之道场。修空花之万行。报无报之慈恩。岂待历僧祗之劫也。不然。至等觉。犹乃被呵。南泉之恶口可据。成佛果。尚云担粪。德山之痛棒堪加。汝既发心。当生深信。只此一门决了生死。看一口气不来。毕竟向甚么处去。忽朝疑团迸破。眉毛祇在眼上。一口气演出一大藏教。一一毛孔中。悉得究竟坚固。无位真人在汝面门出入。六根门头。则放光动地也。如疑情不破。誓不休心。直须切上加切。疑上加疑。慎勿向人涎唾下。别求开示也。若知到不到者。大慧黄杨木。高峰不梦不惺时。识得自己主人翁。便好长伸两脚卧。

性本自清净  非佛亦非生  十方诸如来  一门顿超出  的指因地心  具足果中行  知具得圆修  了修即圆证  不起修证想  是名真解脱  如幻三摩地  弹指超无学  亭主无来去  旅客义斯成  计果求菩提  是名颠倒见  见性元周遍  物体本虚无  斯见与见缘  悉妙净明体  云何於是中  有是及非是  因缘和合非  皆成戏论想  识藏如来藏  真性了然故  毫端宝王剎  微尘转法轮  是名报佛恩  岂待僧祇劫  欲究祖师禅  当提一句话  一口气不来  毕竟甚处去  切上更加切  疑上更加疑  如坐铁壁间  祇欲亲迸出  一朝疑团破  捉贼验真赃  雨打石人头  剥剥论实事  世间出世间  如红炉片雪  便好放痴憨  更不多饶舌  待了本因缘  再为仁者说

宗说等锡上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二十六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