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未有小人在于君侧,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代宗虽因柳沆之言,不用程元振,然元振仍衣妇人服,伏处宫中。忠武忧谗畏讥,意不自安,常欲弃官归隐,继范蠡之踪(范蠡相越灭吴,功成之后,扁舟泛五湖,莫知所终),追留侯之迹(张良封留侯,晚岁弃官而归,自云从仙人赤松子游),又以大臣当与国同休戚,当此时事方艰之日,夫岂人臣独善之时?徘徊未发。而仆固怀恩(铁勒部人)之警告又至。
仆固怀恩,昔助唐收复两京,有大功,一门死王事者四十六人。后鱼朝恩与之不和,怀恩积不能平,遂反。时邠州(今陕西县)别驾李抱真(字太元),自邠州还京,上召见问计。抱真对曰:“此不足忧也。朔方将士,思郭子仪如父兄,陛下诚以子仪镇朔方,彼皆不召而来矣。”上然之,以忠武为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等使。怀恩将士闻之,皆曰:“吾辈从怀恩为不义,何面目见汾阳王?”
广德二年,仆固怀恩复诱吐蕃、回纥、党项数十万人入寇,朝廷大恐。忠武谓此不足忧,怀恩虽骁勇,素失士心。今所以能为乱者,引思归之人耳。怀恩本臣偏将,其下皆臣之部曲,恩信尝及之。今闻臣至,必不忍以锋刃相向。以此知其无能为也。
忠武至奉天,诸将皆请击贼。忠武曰:“敌军深入,利于速战。彼下素德我,吾缓之,当自携贰。”因下令敢言战者斩,坚壁待之,果不战而退。寇去,忠武自泾阳(今陜西县)入朝,赐与铁券,随命出镇河中。
永泰元年,吐蕃自北道趋奉天,党项自东道趋同州,吐谷浑、奴刺(剌,卢达及吐谷浑别种),自西道趋盩厔(盩厔,音舟质,今县属陕西。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回纥继吐蕃之后,怀恩又以朔方兵继之。忠武奏寇皆骑兵,其来如飞,不可轻视,请使诸军节度,各出兵以扼其冲要。上从之。未几,怀恩得暴疾死。吐蕃十万至奉天,始列营。朔方兵马使浑瑊(浑瑊,铁勒部人。骁勇善战,讳忠武),帅骁骑二百冲之,吐蕃披靡。瑊夹其一将,跃马而还,士气大振。夜引兵袭之,杀千余人。会大雨旬日,寇不能进,大掠而去。
吐蕃退至邠州,遇回纥,复相与入寇,合兵围泾阳,忠武命严备而不出战。时二寇闻怀恩死,争长不相睦。忠武闻之大喜,乃遣牙将李光瓒说回纥,约与共击吐蕃。回纥闻忠武尚在,不信,谓光瓒曰:“令公(时子仪官尚书,故称令公)存乎?仆固怀恩言唐天子已弃四海,令公亦捐馆(捐馆,谓人亡也),中国无主,故从之来也。令公果在,可得见乎?”光瓒回报,忠武曰:“今众寡不敌,难以力胜。昔与回纥相契甚厚,不若挺身说之,可不战而平也。”诸将请选精骑五百为卫。
忠武曰:“此适足为害耳。”郭晞(公之第三子)扣马谏曰:“大人国之元帅,奈何以身为寇饵?”忠武曰:“今战则父子俱死,而国家危。往以至诚与之言,或幸而见从,则四海之福也。不然,则身没而家全。”以鞭击其手曰去。遂与数骑出,使人传呼曰:“令公来。”回纥大惊,大帅药葛罗,可汗之弟也,执弓注矢,立于阵前。忠武免胄释甲,投枪而进,诸酋长相顾曰:“是也。”皆下马罗拜。忠武面药葛罗而让之曰:“汝回纥有大功于唐,唐之报汝,亦不薄。奈何负约,深入吾地,弃前功,结后怨,背恩德而助叛臣乎?且怀恩叛君弃母(怀恩反,其母扬刀逐曰‘吾为国家杀此贼’),于汝何有(言怀恩君亲且不顾,与回纥有何恩意乎)?今吾挺身而来,听汝杀之。我之将士,必致死与汝战矣。”药葛罗曰:“怀恩欺我,言天子晏驾,令公亦捐馆,中国无主,我是以来。今皆不然,怀恩又为天所杀,我曹岂肯与令公战乎?请为公尽力以谢过。”忠武即取酒与其酋长共饮,先执酒为誓曰:“大唐天子万岁,回纥可汗亦万岁,两国将相亦万岁,有负约者,身陨阵前。”药葛罗亦曰:“如令公誓。”于是诸酋长大喜曰:“军中巫言,此行安稳,不与唐战,见一大人而还。今果然矣。”忠武因说之转攻吐蕃。回纥遣其首领入朝,而率全军进攻吐蕃,大破其众十余万于灵武台西原,所获牛、羊、驼、马三百里而不绝。当寇警之迭至也,代宗方与百官讲佛经于西明寺。设无子仪,则蹈梁元帝之覆辙必矣。回纥军中见一大人而还,此实千古未有之佳话,非忠武其孰当之。
【批评】
朝政清明,则能化敌为友,否则化友为敌。仆固怀恩、回纥、吐蕃,昔皆助唐平安史之乱,曾不数年,即率兵入寇矣。可知邻国之向背何常,惟视内政之治否为准。今之交邻,尤注重此点。盖一国之土地,至富也。拥此至富之土地,而国民无爱国之心,内乱大作,贫弱日见,此犹委金于地,行路之人,谁不生心?此争彼夺,更足引起列国之大乱。于是列国指此不治之国,为扰乱世界和平之公敌,而不得不瓜分之,如波兰之见分于俄、德、奥三国是矣。或屈伏于一国势力之下,而种族沦亡,如高丽之见灭于日本是矣。呜呼!前车不远,邦人君子,尚深念之。
吐蕃、回纥,率数十万人入寇中原,唐人万不能敌。设战而竟败,则事不可为矣。子仪必不得已,乃为此冒险徼幸之事,其所恃者,为夙与回纥有恩之一段因缘而已。观其对子之言,虽似计出万全,实已置性命于度外。可知平时内力不充者,一遇患难,则虽有大人物,亦莫可挽救。犹之病亟之人,虽有神医,亦不能起死回生也。
或问当今之世,敌国来伐,至不能抵抗之时,老臣宿将,有如子仪之单骑赴敌者,不亦可乎?则应之曰,微论今之中国,无威望著于中外之大臣如子仪者,即有之,寇亦不能不战而退也。前代之战、和,皆凭一人之威福,忽起忽灭,专断在心。故子仪说动其大将,立能化干戈为玉帛,并能使之背吐蕃之盟而反击之。今日各国之战,国民欲战也,和国民欲和也,岂能凭一人为进退哉?《战国策》所载苏秦、张仪诸策士,一言能令诸侯怒,一言能令诸侯喜,颠倒是非,玩弄万乘之君如婴儿。使苏秦、张仪居今之世,恐亦未能若此之易售也。
唐时人臣有大功,则赐以铁券。券上刻文,许其犯死罪九次,或三次,皆不论抵,即免死牌也。唐初铁券,今不可见。宋程大昌《演繁露》云,唐铁券半缺,形如小木甑,上有四窍,可以穿条;凸面镌字,陷金以焕之;中分其器为二,一以藏官,一以授诸得券之人。唐末昭宗乾宁四年,赐与钱武肃王之铁券,至今犹藏天台钱氏。《金石契》云,其形如瓦,方广约一尺五寸,镕铁而成,镂金为字。未知代宗所赐者,与此同焉否也?钱氏铁券,凡二十六行,行十四字,计三百三十二字,字画全者一百四十七,至今千有余年矣,是诚历史上之古物也。
自古以来,君主旁边有了小人,大将绝不会立功于外。代宗虽然因为柳沆的话,不再重用程元振,但程元振仍旧穿着女人的服装,待在宫中。郭子仪怕那班小人常说他的坏话,很不安心。他常想弃官归隐,学古时的范蠡、张良(范蠡帮助越国灭吴,功成之后,泛舟五湖,不知所终。张良助汉得天下,封为留侯,晚年弃官归隐,自己说是跟随仙人赤松子游历),但是转念一想,觉得大臣应该和国家同休戚,不应该在时事艰难的当口,只顾自身的安全,因此犹豫着没有行动,不料仆固怀恩(铁勒部人)的惊耗又来到了。
仆固怀恩从前曾经助唐收复两京,立下大功,他一家之中死在王事中的,有四十六人。后来鱼朝恩与他不和,他心中忿忿不平,便反了唐朝。那时邠州(今陕西)别驾李抱真(字太元)自邠州回京,代宗问他对付怀恩的方法。李抱真回答道:“这是不值得担心的,朔方的将士,思念郭子仪如同思念自己的父兄,陛下如果任用子仪镇守朔方,他们便自己就来归顺了。”代宗以为然,便以郭子仪为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等使。仆固怀恩的将士听见了,都说:“我们跟着怀恩是不讲义气,有何面目见汾阳王?”
广德二年,仆固怀恩又引诱吐蕃、回纥、党项,数十万人入侵。朝廷很害怕。郭子仪道:“这不值得担忧,怀恩虽然骁勇,但是向来不得军心。现在之所以能够作乱,是因为他鼓动着想家的兵士。怀恩本是我的偏将,他的部下也都是我的部曲,我待他们,曾有恩信,现在听见我来到了,他们必不忍用武力对我,因此我知道他们不成气候。”
郭子仪到了奉天(陕西乾县),诸将都请求攻击敌人,郭子仪道:“敌军深入,速战比较有利。他的部下,素来感激我,我从缓进攻,他们自然会变心。”便下令道:“谁敢说战的便斩首。”于是坚守营垒等待敌军自变。不久,贼人果然不战而退。贼退之后,郭子仪自泾阳(今陕西县)入朝,代宗赐他铁券,随命他出镇河中。
永泰元年,吐蕃从北道进犯奉天;党项从东道进犯同州;吐谷浑奴刺(剌卢达及吐谷浑别种)自北道进犯盩厔(盩厔音舟质,今属陕西,山弯曲的地方叫盩,水弯曲的地方叫厔);回纥跟在吐蕃之后;仆固怀恩又带领朔方兵跟着。郭子仪奏请代宗说,敌人都是骑兵,来势如飞,不可轻视,请使各军节度,分别出兵以扼守要塞。代宗照他的话办了。没过多久,怀恩忽然得急病死了。吐蕃兵十万人到奉天,才就地扎营,朔方兵马使浑瑊(铁勒部人,骁勇善战,忌讳郭子仪)带着二百骁勇的骑兵,冲杀过去,吐蕃的兵溃散四逃,浑瑊夹起他们的一员将官,跃马而还,士气大振。到夜里他又带兵去袭击,杀死一千多人。恰巧一连下了十天大雨,贼人不能进兵,便大肆掠夺而离去。
吐蕃退到邠州,遇着回纥,大家又连合入侵,合兵围攻泾阳。郭子仪只命严为戒备而不出战。那时候吐蕃、回纥因为怀恩已死,彼此争长失和,郭子仪听见这个消息,大喜,便派遣牙将李光瓒去游说回纥,约他共攻吐蕃。回纥听说郭子仪还在,不信,对李光瓒道:“令公(郭子仪做尚书令,故称令公)还在吗?仆固怀恩说皇帝已驾崩,令公也已经死了,中原无主,我们才跟着他来的。令公如果还在,可以一见么?”李光瓒回报子仪,子仪道:“现在众寡不敌,很难凭借力量取胜。从前我与回纥相交甚厚,不如我去游说他,可以不战而平。”诸将请他挑选五百精骑作为卫护,子仪道:“不必,这样反而不妥。”郭晞(子仪的第三子)扣马谏道:“父亲大人是国家的元帅,怎么可以用自己作为贼人的诱饵呢?”子仪道:“现在,战则父子都死,而国事也危险,去用至诚之心和他讲说,或许幸而成功,则便是国家之福了。就是不然,我一身虽死,而家可保全。”说完,便以马鞭打他的手道:“走开!”于是带着几个骑士出去。到了以后,他派人传呼道:“令公来了!”回纥大惊,他们的大帅药葛罗是可汗之弟,引弓搭箭,站在阵前。郭子仪脱去甲胄,投枪而进。回纥的各酋长彼此相顾道:“这是令公啊!”便都下马拜见。郭子仪向药葛罗骂道:“你们回纥对唐朝有大功,唐朝酬报你们,也不算薄,为什么负约,深入我地,抛开前功,结下后怨,背叛恩德而帮助叛逆呢?况且怀恩叛君弃母(怀恩叛乱,他的母亲提刀赶他道‘我为国家杀此贼’),于你有什么恩意呢(说怀恩连君主和亲人都不顾及,对回纥又有什么恩情呢)?现在我挺身而来,任凭你们把我杀了,我的将士,一定要和你们死战的。”药葛罗道:“怀恩欺骗我,他说皇帝晏驾,令公您也去世了,中原无主,我所以才来,现在都不是的,怀恩又自取灭亡,我们哪里肯和令公打仗呢?请您让我为您出力,来为之前的错误谢罪。”郭子仪便取出酒和他们的酋长共饮。他先举酒发誓道:“大唐皇帝万岁!回纥可汗万岁!两国将相万岁!如有负约的,在阵前身亡!”药葛罗也道:“如令公的誓言!”于是各酋长大喜道:“军中的巫人说,此行安稳,不跟唐朝打仗,见到一位大人物就会回来。现在果然不错了。”郭子仪便劝说他们转攻吐蕃。回纥一面派遣他们的首领入朝,一面率全军进攻吐蕃。在灵武台西原,把吐蕃的十几万大兵,打得大败,所俘获的牛羊驼马,竟接连着有三百里。当警报不断地传来的时候,代宗正和百官在西明寺讲佛经,毫不以为意。假如没有郭子仪,那么君臣肯定要重蹈梁元帝的覆辙了。回纥军中见到一位大人物就回,这确实是千古没有的佳话啊,除了郭子仪谁能当得起呢?
【评论】
朝廷政治清明时,能将敌人转为朋友,反则亦然。仆固怀恩、回纥、吐蕃,以前都曾经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没过几年,就领兵入侵了。由此可见邻国的依附或敌视哪有什么定准,只看国内政治是否清明罢了。当今我国跟邻国的外交尤其应当注意这一点。一个国家的土地,是这个国家最富饶的财产。拥有这样富饶的国土,而国民却没有爱国心,一旦发生内乱,就会越来越贫穷,这就好比把金块扔在地上,路上人哪个不想去抢?你争我抢,足以引起各国的大乱。因此各国说这是个不文明的国家,是扰乱世界和平的公敌,不得不去瓜分它,比如波兰被俄国、德国、奥国三个国家分裂。或者有的在某一国势力下屈服,导致种族沦亡,比如高丽被日本灭国。唉!前车之鉴不是很久远,国家的执政者们,要好好想想啊。
吐蕃、回纥率领十万多人的部队侵略中国,唐人绝对抵御不了。假使开战最后战败了,就会大势已去。郭子仪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这样冒险侥幸的行为,他所倚仗的不过是曾对回纥有恩这个缘由罢了。看他对儿子交代的话语,看似自己的计划万无一失,实际上他已经将性命置之度外了。由此可见,平时精神气量不够充盈的人,一遇到患难,即使有大人物,也救不了他。就好比病重者,即使有神医,也不能够起死回生。
有人问,当今之世代,敌国来犯,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如果派国家的老臣和老将单刀赴会,不也可以么?我回答说:且不说现在的中国,没有像郭子仪那样具有崇高威望的领导人,即使有,敌人也不可能不战而退。以前的战争和和解,全凭领导一人的威福,决定还是放弃,断决于一心。所以郭子仪能说动对方的大将,立马化干戈为玉帛,而且能让他们背弃约定转而攻击吐蕃。如今各国的战争,全部由国民主宰,国民想战争想和平,政府就得顺从,怎么能凭借一人的口舌之争就罢休呢?《战国策》记载的苏秦、张仪等谋士,既能一句话能让诸侯动怒,也能一句话令诸侯高兴,完全颠倒正义和是非,将大国君主当小孩子般戏弄。假使苏秦、张仪生在当今时代,恐怕他们也不会这么得势吧。
唐代大臣有了大功劳就赐予铁券。铁券上刻着文字,允许受者犯九次或三次死罪,全部不问罪,这就是俗称的免死金牌。唐初的铁券现在看不到了。宋代程大昌《演繁露》记载,唐代铁券一半缺失,形状像小木甑,上面有四个孔,可以穿绳子;凸出的一面镌刻着文字,阴文涂金,更加分明;从中间分开,一半藏在官府中,一半授予得到铁券的人。唐代末年昭宗乾宁四年,朝廷赐予钱武肃王的铁券,到现在还藏在天台钱氏家里。《金石契》说,形制就像瓦,宽约一尺五寸,铸铁而成,刻着金字。不知道代宗赐的跟这个是不是一样?钱氏铁券一共二十六行字,每行十四字,一共三百三十二字,笔画能辨认清晰的字有一百四十七个,这东西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实在是历史的古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