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仁恻第二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本篇导读

“仁恻”者,仁爱怜悯之意,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本篇记述了太宗怜恤百姓、将士的一些故事,表现出太宗宽厚仁慈的恻隐之心,这些做法对收揽人心、上下和谐确实起了很大作用。君主宽厚仁爱,体恤百姓疾苦,施行仁政,其目的是安抚百姓,维护统治,这也可视为“贞观之治”的主要成就之一。

贞观初,上谓侍臣曰:『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隋氏末年,求采无已,至于离宫别馆1,非幸御之所,多聚宫人。此皆竭人财力,朕所不取。且洒扫之余2,更何所用?今将出之,任求伉俪3。非独以省费息人,亦各得遂其情性。』于是后宫及掖庭4,前后所出三千余人。

1 离宫别馆:皇帝在京城的正宫之外居住的宫室。

2 洒扫:洒水扫地。亦可泛指做家务。

3 伉俪:谓配偶。

4 掖庭:宫殿中的旁舍,是后妃宫嫔居住的地方。

译文

贞观初年,太宗对侍臣说:“妇女幽禁在深宫内,情况实在可怜。隋朝末年,无止地选取宫女,以至于皇帝临时居住的离宫别馆,甚至不是皇帝驾临的处所,都聚集了很多宫女。这都会耗尽百姓的财力,我不采取这种做法。而且宫女除了洒扫做家务外,还用做什么?现在准备放她们出去,任她们选择丈夫。这不仅是节省费用减少百姓开支,而且也使她们各自得以成全自己的本性。”于是在后宫和掖庭中前后释放了三千多人。

贞观二年,关中旱1,大饥。太宗谓侍臣曰:『水旱不调,皆为人君失德。朕德之不修,天当责朕,百姓何罪,而多困穷!闻有鬻男女者,朕甚愍焉。』乃遣御史大夫杜淹巡检2,出御府金宝赎之3,还其父母。

1 关中:指陕西渭河流域一带。

2 杜淹:字执礼(?至六二八),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隋时任御史中丞。王世充称帝,他在吏部任职,颇亲近用事。入唐,在秦王李世民府任文学馆学士等职。太宗时拜御史大夫,累官至吏部尚书,参与朝政。封安吉郡公。

3 御府:帝王的府库。

译文

贞观二年,关中干旱,发生了大饥荒。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水旱不调和,都是因为国君缺乏道德。我德行不好,苍天应当责罚我,百姓有什么罪过,而遭受这么多困苦灾难!听说有卖儿卖女的人,我很怜悯他们。”于是派遣御史大夫杜淹巡视检察灾区,拿出皇家府库的钱财赎回那些被卖的孩子,还给他们的父母。

赏析与点评

“水旱不调,皆为人君失德。朕德之不修,天当责朕,百姓何罪,而多困穷!”——这又是太宗爱民若子的典型表现。他把天灾看成是人祸,而祸患的源头,正是太宗自己。在痛惜百姓受苦之余,更深责自己失德,招致上天的谴责,虽不是昭告天下的“罪己诏”,但亦相差不远。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