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39章 中华民国的成立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清朝外交着着失败,丧权辱国的条约也订过好几次,然而政治仍是腐败,不肯改良,就有许多有志之士,一来为防救亡国的惨痛,二来不甘居于清朝压迫之下,便起来谋革命的运动。

康有为、梁启超等的新派,也要算是当时的革命分子,但是他们的革命,是不澈底的,只把君主专制改为君主立宪,纵使他们的革命成功,对于普通的小百姓,仍然得不到好处;然而他们的政策,只经德宗皇帝信用了几十天,就被孝钦太后所反对,新派分子杀的杀,逃的逃,所以当时的人民,见着清廷这样的行为,就知道非澈底革命,是不足以救危亡的。于是革命的怒潮,便澎湃(pài)起来,结果,成立了中华民国。

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先生便是当时革命运动的领袖。他生在广东香山县的翠亨(hēng)村,少年时,听得乡人谈太平天国的故事,他便自负要做洪秀全第二,等他年已长成,见着清朝的政治腐败,异常愤激,及中法战败以后,他就决定了颠覆清朝的志向,交结一些革命的同志,成立了兴中会,专事鼓吹革命。在中日战争的一年,他和几个同志,在广州谋起事,事机不密,被官府先知道了,官府派人捕捉,有几个同志被杀,他只身逃脱,逃到英国的伦敦,又被清朝驻英公使龚照瑗(yuàn)的骗诱,引至公使署中,要秘密送回中国。正在危急的时候,恰有他在医学校时的教师康得黎(英国人)知道了这消息,忙报告英政府,说中国公使在伦敦逮捕人犯,违犯法律;于是中国公使才把他释放了。自此国中都知道孙文(中山名文)是一个革命党的领袖;但是报上讲到孙文,都要把“文”字旁加上三点水作“汶”,形容他和强盗乱贼一样,以为这位姓孙的有什么红眉毛、绿眼睛,是最厉害的公道大王,想不到他是美秀而文,真是不愧名“文”的。

中山走遍了欧洲、美洲、日本、安南,一面鼓吹革命,一面招纳同志,这时清朝预备立宪,送了许多学生到外国留学,这些学生一到外,都赞成中山的主张,因此他的同志就日益加多。于是把兴中会的名目取消,在日本正式成立中国同盟会,入会的人,中国各省人都有,势力便及于国内,而中山便为全国公认为革命领导人物,不像从前被国人所骇(hài)怕了。中山在这时就立定了三民主义,只要看了同盟会员入会的时候亲书的誓词,便可知道。誓词上写的是:“具愿书人某当天发誓,驱逐鞑(dá)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shi)信矢忠,有始有卒,倘有食言,任众处罚。”由是派了会员回国,运动革命,一面联络新军,一面联络会党,在国内做过几次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都被清朝的暴力镇压住了,还牺牲了许多同志。但是他们的革命精神,不屈不挠,再接再厉,最后的黄花岗一役,损失尤其重大,马上就促进了辛亥革命的成功。

黄花岗一役是革命党人用尽全党的人力和财力以图大举的。先在槟榔屿(bin láng yu)决定了大计,由广州发难,派了黄兴、胡汉民等先赴香港组织统筹部。他们便运动了广州的新军,派定党人八百人做先锋队,分为十路,约期三月十五日发难。后来因为军械迟延不到,不得不展缓时日,又因事机不密,广州的官府把他们的秘密,都侦探出来了,广州城内加紧戒严,纷纷破获革命党的机关。黄兴等受着这种激迫,便等不得布置完备,临时变更计划,于三月廿九日发难,原定的先锋队十路,只调齐了四路,黄兴带了一路先锋队,冲入督署,总督走后门逃出,黄兴出了督署,又攻他所,忽遇防营将官温带雄带了数百兵队前来。这温带雄是已受了革命党人的联络,并且得了革命党的命令要他去捕捉总督的,因为表面还是官军,便没有佩戴革命党的白布臂章。黄兴的部下见了他们没有臂章,不知是同党,便向温带雄发枪,温即倒毙,和防营的兵士大起冲突,黄兴的部队当被冲散,其余三路也都失败,黄兴以孤身闯入一小店内,就于门隙中射击敌人,敌散后见自身衣上血迹模糊,才发觉自己打断三个指头,转辗(zhǎn)逃走,几天后才逃到香港。这次党员死了很多,顶有名的七十二人,尽葬在黄花岗。这是辛亥三月间事,不久,就有十月十日的武昌起义。

革命党人自广州失败后,志气颇为懊丧,但是到底不肯放松,振作精神,又谋向长江方面发展,尤其是注意武汉。便在武汉暗中设了许多机关,制造炸弹火药,招纳一些同志;在武汉的同志中,以新军的将官和兵士加入的为最多,党务蓬蓬勃勃,有一日千里之势,革命的空气便异常浓厚,就定了阴历八月廿五日起事。湖北官府也探得了革命党的消息,便加紧戒严,忽然汉口租界中的党人因制造炸弹失慎,炸药爆发,巡捕闻声齐来,捕去党员二名;接着湖北官府又在汉口、武昌破获几处机关,捕捉党员十余人,还搜去革命文告和党员名册等件。这时革命党的负责人员实不在武汉,又遇着这打击,就想把革命的进行,暂行停止;但是湖北官府所搜去的党员名册中,多属军人,因此军队中的党员,恐怕政府按名围捕,人人自危。于是工程营左队的熊秉坤,倡议即时发难,便于阴历八月十九曰(即阳历十月十日)纠集军中同志,猛扑楚望台,占领军械局,辎重营由城外斩关而入,炮队马队也都变动起来。湖北的督抚瑞澂(chéng)和新军统制张彪,以及文武大小官吏,都慌忙弃城逃走,武昌便为革命军所有,汉口、汉阳也随即为革命军所占领。

革命军占领武昌后,还没有一个相当的首领;因新军协统黎元洪为人谨厚,平素颇为士卒所爱服,便强迫拥戴他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革命军鄂军都督。不到一个月,各省纷纷响应,宣告独立,除直隶、河南、山东、东三省,尚受清政府的支配外,民军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了。

清朝见了革命军的势焰,便惊慌失措,要起用袁世凯做湖广总督,兼办剿匪事宜。这袁世凯是个奸恶的人,他见着清朝是不得不要请他出来,他便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故意推辞,使革命军的势力扩大,一方面藉此挟(xié)制清朝,取得军政大权;一方面表示缓和,取得革命党人的同情。他便逼着清朝立即改行立宪,成立责任内阁制,这时清朝被他玩弄在手掌里,不得不承认,还授他为内阁总理大臣。他既得了大权,便把北洋的军队,尽拿在自己手里,表面上出兵南下,攻打湖北,实在还是相机行事,务要取得中国,以便他来做皇帝。

这时北方的清朝所余的领土,虽只有直、鲁、豫和东三省等地,但自袁内阁成立以后,已有了一个大权独揽的统合机关;南方革命军虽已取得中国领土三分之二,还没冇一个统一的组织。于是独立各省会议组织临时政府,恰好南京正在这时为革命军所克复,就议定以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而革命的领袖孙中山也在这吋从海外到了上海,各省代表就举定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自此中国的重心,就在南方的临时政府和北方的袁内阁,清朝是已经没有说话的价值了。

临时政府的人员,以为只要推翻清朝,可以建设民主共和国,便把第一次大总统让给袁世凯,也是情愿的。在袁世凯的心里,虽然不赞成共和,然而藉此可推倒清朝,自己攫(jué)得大总统地位后,再行为所欲为,又何乐而不为呢?两方都有这种意思,就有许多政客出来奔走和议,果然和议的声浪,渐趋成熟。于是南方派了伍廷芳,北方派了唐绍仪,在上海开和平会议。结果,成立中华民国,清朝皇帝自行退位,孙中山辞去临时总统职,正式选举袁世凯为大总统。

本来和议时是议定以南京为国都,袁世凯当选为大总统后,恐怕失去北方的系统,便背弃前议,仍然把北京为国都。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