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国煊
梁实秋,原名治华,字实秋,号均默(梁寒操亦号均默),以字行,笔名秋郎、子佳、程淑、希腊人,斋名秋室,京兆大兴县人,祖籍浙江杭县,清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初八日〔一九〇三年一月六日,光绪二十八年,岁次壬寅,寅肖虎,梁实秋《槐园梦忆》云:“我的生日在腊八那一天,所以不容易忘过。……第二年腊八,将近甲寅,她(引案:夫人程季淑)为我写了一个‘一笔虎’,缀以这样的几个字:‘华:明年是你的本命年……。’”据此传主生于壬寅虎年腊八,自言:“一九五二年,壬辰腊八为余五十一岁生日。”李立明《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现代中国作家评传》第四集之《梁实秋》作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初八日,《台湾省立师范大学一九五九级毕业同学录》作是年梁实秋年五十七,上溯生年为一九〇三年;胡有瑞《现代学人散记》之《春耕秋收——访梁实秋·谈读书写作》《古今文选》第三九九期梁实秋生平、逝世后之新闻报道作于一九〇二年,盖径以光绪二十八为一九〇二年,《槐园梦忆》底页之“著作权执照”影本,以著作人、著作权所有人梁实秋生于民国前九年(引案:一九〇三年)十二月八日,四川人民出版社《中国文学家辞典》现代第二分册,香港文学研究社《梁实秋选集》前言作生于一九〇二年一月十七日(引案:是日乃二十七年辛丑牛年十二月初八日),周锦《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本名笔名索引》、福建人民出版社《台湾与海外华人作家小传》、陈东《中国现代作家散文选》作生于一九〇一年,薛茂松《当代文艺作家笔名录》作生于民前一年(引案:一九一一年,误)生于北京。
一九一五年夏,毕业于京师公立第三小学,旋考入北京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与孙立人、王国华(亚农)、李先闻、翟桓(毅夫)等七八十人同级,属一九二三级〔是时清华为八年制中学,计中等科四年,高等科四年,一九二三级之“级呼”(class yell)出自英文教员林玉堂(后改名语堂)手笔:“who are, who are, who are we?we are, we are, twenty-three.s-s-s-s bon-bah!”〕,在班次上比闻一多(家骅)晚两年。一九一九年五月,“五四运动”起,后写作新诗,向“创造社”投稿。九年,与同班同学顾毓琇(一樵)、翟桓、齐学铭、李涤静、吴锦铨等七人组织“小说研究社”〔张忠绂(子缨)《迷悯集》云:“实秋在他的《谈闻一多》一书中只提到六人的姓名,又错列齐启学一名。实则应加入吴文藻和本书作者二人。”又李涤静,《迷惘集》作李迪俊(涤镜)〕。同年由全体社员共同翻译《短篇小说作法》一书,“印了一千多本,居然全部售出。可见当日学生对课外作业的热心,也可以看出了‘五四’后一般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尤其是在文艺方面”(《迷惘集》)。
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小说研究社”七社员接受闻一多之建议,扩充为“清华文学社”,新加入之社员有清华学生闻一多、时昭瀛、吴景超、谢文炳、朱湘(子沅)、饶孟侃、孙大雨、杨世恩等人,尝请周作人(岂明)讲“日本的俳句”、徐志摩(章垿)讲“文学与人生”。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一日,私人出资,由琉璃厂“公证印书局”将闻一多《冬夜评论》、梁实秋《草儿评论》二稿合刊为《冬夜草儿评论》一书〔《冬夜》、《草儿》分别为俞平伯(铭衡)、康白情(洪章)之新诗集〕,列为《清华文学社丛书》第一种,谓俞、康全无诗才,而大赞郭沫若(鼎堂),是时梁实秋颇接近崇天才、主情感、为艺术而艺术之“创造社”,基本上为一浪漫主义者。一九二三年六月,清华学校毕业,于行毕业礼前,与吴文藻(渭枢)粉墨登场,两人男扮女装,在新戏《张约翰》(顾毓琇编剧)同台演出。七月,在《创造周报》第十二期发表《繁星与秋水》一文,评论冰心(谢婉莹)之新诗集《繁星》与《春水》,自言:“我的批评是很保守的,我觉得那些小诗里理想多于情感,作者不是一个热情奔放的诗人,只是泰戈尔小诗影响下的一个冷隽的说理者。”(《忆冰心》)。八月,离京赴沪,访《创造社》郭沫若、郁达夫(文)于沪滨,留沪十日,为《创造周报》撰《苦雨凄风》,同月与余上沅等六十余人,放洋赴美,在“杰克逊总统号”邮轮甲板上与冰心不期而遇,经许地山(赞堃)介绍,寒暄一番后,梁问:“您到美国修习什么?”冰心答:“文学。”跟着冰心问梁:“您修习什么?”答以“文学批评”,说话就谈不下去。九月,至珂泉,入科罗拉多大学英语系四年级,修读“近代诗”、“丁尼生与伯朗宁”等课,闻一多由芝加哥转入科大艺术系为特别生。一九二四年夏,科大毕业,获学士学位(其后获颁名誉英文博士学位),离珂泉经芝加哥时,与闻一多、吴文藻等在一旅馆发起成立“大江会”,宣言之中文稿出于罗隆基(努生)、何浩若(孟吾)手笔,译稿出自时昭瀛、王化成之手,标榜国家主义,其誓词为:“余以至诚宣誓,信仰大江的国家主义,遵守大江会章,服从多数,如有违反愿受最严厉之处分。”其后会员增至三五十人。九月,至波士顿,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为美国近代人文主义大师白璧德(irving babbitt)高弟,“白璧德先生生于一八六五年,卒于一九三三年。他毕生致力学术研究,在哈佛大学讲授法国文学及文艺批评,弟子遍天下。我们中国人受业于先生之门者有梅光迪、吴宓、张歆海诸先生。我曾于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五年选读先生‘十六世纪以后之文艺批评’一课,亲炙未久,难窥堂奥,但是他在我的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影响”(《文学因缘》),逐渐明白到人文思想在现代之重要性,并“从此了解了什么叫作历史的透视,一个作家或一个作品的价值之衡量,需要顾到他的整个历史上的地位,也还要注意到文艺之高度的严肃性”,因而转到近于古典主义之立场,一面向崇情感、求新奇、漫无秩序、从心所欲之浪漫主义反戈一击,一面提倡重理性、守纪律、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古典主义文学。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剑桥中国同学会有见于纽约同学用英语演出《杨贵妃》成功,见猎心喜,在波士顿之考普莱剧院上演《琵琶记》,由顾毓琇编剧,梁实秋译为英文,“我饰蔡中郎,冰心饰宰相之女,谢文秋女士饰赵五娘。逢场作戏,不免谑浪,后谢文秋与同学朱世明先生订婚,冰心就调侃我说:‘朱门一入深似海,从此秋郎是路人。’‘秋郎’二字来历在此”(《忆冰心》)。一九二六年夏,获文学硕士学位。七月,乘“麦金莱总统号”邮轮返回上海,同月《大江季刊》(上海“泰东图书公司”出版)创刊,共出两期,在第一卷第二期发表译著《文学里的爱国精神》。八月,以梅光迪(觐庄)之介,任南京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文科教授。一九二七年二月十一日,与程季淑(尝肄业于美专,是时任北京公立第三十六小学教员)在北京南河沿欧美同学会结婚,新郎时年二十五、新娘年二十七。春,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迫近南京近郊,于炮声隆隆中,与余上沅携眷乘太古轮避居上海,其后东南大学改为中央大学,与余上沅皆在不予续聘之列,与徐志摩、余上沅、胡适(适之)、张禹九(嘉铸)、罗隆基、叶公超(崇智)、张兹闿(丽门)、潘光旦(仲昂)等创办“新月书店”于上海,任书店总编辑(经理兼编辑余上沅)。秋,在光华大学、中国公学兼课。十二月,长女文茜生。同年出版《浪漫的与古典的》(“新月书店”版,一九六五年,台湾“文星书店”重印)。一九二八年三月十日,《新月》月刊创刊,由徐志摩主编,参与其事者有胡适、梁实秋、叶公超、闻一多、潘光旦、饶孟侃、余上沅、张禹九、刘英士(善乡)等人,徐志摩在发刊词《〈新月〉的态度》中标明:“我们这几个朋友,没有什么组织,除了这月刊本身,没有什么话,除了在文艺和学术上的努力;没有什么一致,除了几个共同的理想。”(梁实秋《忆〈新月〉》云:“不过办这杂志的一伙人,常被人称作为‘新月派’,好像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好像是有什么共同的主张,其实这不是事实。我有时也被人称为‘新月派’之一员,我觉得啼笑皆非。……‘新月派’这一顶帽子是自命为左派的人所制造的,后来也就常被其他的人所使用。当然,在使用这顶帽子的时候,恶意的时候比较多,以为一顶帽子即可以把人压个半死。”)。五月,出版《文学的纪律》(“新月书店”版)。六月十日,在《新月》月刊第一卷第四期发表《文学与革命》,是为反对“革命文学”最有力之文章,根本否认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之存在,认为:“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从人心深处流出来的情思才是好的文章,文学难得的是忠实——忠于人性。”“人性是测量文学的唯一的标准。”强调文学不能接受谁之命令,没有任何使命,亦不受阶级之羁绊,只有少数天才才能创作与鉴赏文学,因而文学不可能有阶级性,也不会有革命文学。八月,鲁迅(周树人)在《语丝》周刊第三十四期发表《文学的阶级性》一文,提出反驳。九月,《创造》月刊第二卷第二期刊出冯乃超(子韬)《怎样地克服艺术的危机》,强调无政府主义者之“民众艺术”、“农民艺术”。同年任暨南大学外国文学系主任,讲授“文学批评”等课程,又兼复旦大学教授,以张禹九之介,任上海《时事新报》副刊《青光》主编,经常以秋郎笔名发表小品文(后汇刊为《骂人的艺术》一书),又与张禹九合编《苦茶》杂志,出版翻译《阿伯拉与哀绿绮思的情思》(“新月书店”版)、《幸福的伪善者》(max beerbohm著,“东南书店”版)。一九二九年五月,在《新月》月刊第二卷第二期发表《论批评的态度》。六月,在《新月》月刊第二卷第三期发表《论思想统一》,指出:“鼓吹阶级斗争的文艺作品,我是也不赞成的,实在讲,凡是宣传任何主义的作品,我想不以为有多少文艺的价值的。艺术的价值,不在做某项工具,文艺本身就是目的。”十二月,在《新月》月刊第二卷第六、七期合刊(刊物标九月十日出版,实际愆期)发表《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论鲁迅先生的“硬译”》,认为:“一个无产者假如他是有出息的,只消辛辛苦苦诚诚实实地工作一生,多少必定可以得到相当的资产。这才是正当的生活争斗的手段。”资产者与无产者“他们的人性并没有两样,他们都感到生老病死的无常,他们都有爱的要求,他们都有怜悯与恐怖的情绪,他们都有伦常的观念,他们都有企求身心的愉快。文学就是表现这最基本的人性的艺术”。并攻击鲁迅翻译、介绍马列主义之工作。同月《新月》月刊由本期起由梁实秋接编,在《敬告读者》中提到:“我们都信仰‘思想自由’,……我们都保持‘容忍’的态度(除了‘不容忍’的态度是我们所不能容忍以外),我们都喜欢稳健的合乎理性的学说。”是年兼青年党办之知行学院英文教员,出版《潘彼得》(巴蕾著,“新月书店”版)。一九三〇年一月,鲁迅在所主编之《萌芽》月刊创刊号《社会杂观》专栏发表杂文《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指彼等以“刽子手和皂隶”之身份,为统治者完成“维持治安的任务”,无疑为虎作伥。三月,鲁迅复在《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三期发表《“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当左派文人群起围剿梁实秋之时,鲁迅采用迂回战术,旁敲侧击,予以人身攻击,叶灵凤(韫璞)则捏造故事,编写小说,“登些不堪入目的猥亵文字来污辱我”,自言:“我当时的文艺思想是趋向传统的稳健的一派,我接受五四运动和革新的主张,但我也受过哈佛大学教授白璧德的影响,并不同情过度的浪漫的倾向。同时我对于当时上海叫嚣最力的‘普罗文学运动’也不以为然。我自己觉得处在左右两派之间。我批评普罗文学运动,我也批评了鲁迅,这些文字发表在《新月》上,但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我并不代表《新月》,我是独力作战。”(《忆〈新月〉》)。四月,独子文骐生,同月徐志摩筹办《新月诗刊》,在《新月》月刊第三卷第二期刊登《预告》,提到:“我们已约定的朋友有朱湘、闻一多、……沈从文、梁实秋诸位,盼望陆续更有多多相熟与不相熟的朋友们加入”。夏,应校长杨振声(金甫)之邀,赴青岛参加正在筹备中之国立青岛大学,离开居住三年之上海。七月,“新月书店”出版《人权论集》,是书收有胡适、罗隆基、梁实秋之文章,乃三人合著。九月,青岛大学开学,任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十一月,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简称中基会)编译委员会成立,由胡适、张准(子高)任正、副委员长,应聘为委员。十二月,胡适正式就编译委员会委员长职,拟请徐志摩、闻一多、叶公超、梁实秋、陈源(通伯)合译《莎士比亚全集》,期以五年十年,成一莎氏集中文定本,经费暂定为五万元,胡适致梁实秋书云:“最重要的是决定用何种文体翻莎翁。我主张先由一多、志摩试译韵文体,另由你和通伯试译散文体。试验之后,我们才可以决定,或决定全用散文,或决定用两种文体。”其后因各人始终未有动笔,合译计划无法实现,自念:“此乃一极有意义之工作!”遂独力为之,自订一翻译计划,预备默默耕耘,每年译出两部,十八年后中文本莎翁全集即可问世。
一九三一年一月,《诗刊》创刊,由徐志摩主编,“新月书店”发行。十一月十九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罹难,噩耗传至青岛,与杨振声、闻一多、赵太侔等决定由沈从文(岳焕)前往济南探询一切。同年出版《骂人的艺术》(“新月书店”版,其后“远东图书公司”重印)。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任天津《益世报》副刊《文学周刊》主编。同年出版《织工马南传》〔粤利哀特 33 (george eliot)著,“新月书店”版〕。一九三三年二月,次女文蔷生。同年出版《偏见集》(“正中书局”版,一九六四年,“文星书店”重印)。一九三四年七月,离青岛北上,应文学院院长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间中为罗隆基主编之《北平晨报》撰写社论,于安内攘外之义多所敷陈,后创办兼主编《自由评论》周刊,以鼓吹爱国、提倡民主为宗旨;同年出版《约翰孙》《西塞罗文录》〔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著,选译《论老年》《论友谊》两篇,列为《世界文学名著》之一;以上“商务印书馆”版〕、《文艺批评论》(“中华书局”版)。一九三五年秋,与闻一多、顾毓琇、余上沅、吴景超、庄前鼎(开一)、杨宗翰(伯屏)等乘平绥路(局长沈昌)专车游山西武周山云冈石窟寺,欣赏石刻大佛。一九三六年,出版莎剧《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之悲剧》(“商务印书馆”版,至一九三九年,续出《马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威尼斯商人》《如愿》《暴风雨》《第十二夜》)。
一九三七年六月二十三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介石)与汪兆铭(精卫)联名柬邀各大学教授、专家于七月十五日至牯岭出席“庐山谈话会”,商谈国事,应邀参加。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起。十一日晨,与叶公超、饶毓泰(树人)、姚从吾(占卿)等陪同胡适夫人江冬秀离平赴津。十六日,“庐山谈话会”开始,至二十日结束,“事实上没有什么商议,只是宣告国家的政策”,未等会议结束,即兼程北返。二十八日,北平沦陷,即写下遗嘱,只身逃离旧都,前往天津,居于罗隆基家中,以天津不可再留,抵步后由教育部(部长王世杰)发给生活费二百元及被扣日轮“岳阳丸”头等船票一张,命立即前往长沙候命,与叶公超、樊际昌(逵羽)二人成为北京大学教授南下之第一批,居于长沙韭菜园。同月,平津沦陷。居湘近月,同人集议醵资推梁实秋北上接取数家眷属,奉命后经青岛、天津返回北平〔温梓川《梁实秋》(见陈映襄编之《民国文人》)云“一九三七年冬,他到广州,在石牌中山大学任教”。不确〕。一九三八年五月,在北平滞留数月,因妻程季淑须侍养高龄老母,只得于徐州陷落后只身返回后方。六月,任国民参政会第一届参政员,属依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第三条丁项遴选者。十月,于武汉弃守前夕,应教育部常务次长兼教科书编辑委员会主任张道藩(卫之)之聘,任教育部特约编辑兼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小学教科书组主任(副主任李清悚),属义务性质,遂只身入蜀,乘国民参政会专轮溯江而上,在渝请人编辑中小学教科书,以应抗战时期大后方中小学之需要。其后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因敌机轰炸,迁往北碚,改由许心武任主任委员,后又并入国立编译馆(馆长陈可忠),改任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主任兼社会组主任,尝至国立艺专讲演莎剧。十二月一日,接编重庆《中央日报》副刊《平明》,发表短文《编者的话》,公开征求读者稿件,特别提到“文字的性质并不拘定”,并提供“几点意见”:“现在抗战高于一切,所以有人一下笔就忘不了抗战。我的意见稍为不同。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欢迎,但是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不必勉强把抗战裁搭上去。至于空洞的‘抗战八股’,那是对谁都没有益处的。”其意无非想扩大文艺创作题材,并未有排斥“于抗战有关的材料”。五日,孔罗荪首先在《大公报》副刊《战线》发表《与抗战无关论》,大肆攻击梁实秋,梁、孔继续发表文章,孔罗荪撰《再论“抗战无关”》。十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机关刊物《抗战文艺》(姚蓬子主编)第三卷第二期发表宋之的(汝昭)之《谈谈抗战八股》、魏猛克之《什么是“与抗战无关”》、姚蓬子(方仁)之《什么是“抗战八股”》《一切都“与抗战无关”》等人之一组文章,围攻梁氏。同月“文协”总务部主任老舍(舒庆春)代表“文协”起草致《中央日报》公开信,抗议梁实秋在《平明》副刊《编者的话》中对“文协”之挑衅,并谴责“与抗战无关论”,由于张道藩出面干涉,该信未能发出。一九四〇年一月三十日,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四次大会议决组织之“国民参政会华北慰劳视察团”,已由议长蒋中正指定参政员李元鼎为团长,邓飞黄(子航)副之,团员有梁实秋、于明洲、卢前(冀野)、余家菊(景陶)四人,是日由重庆出发,经西安、洛阳、郑州、南阳、宜昌等地,历时两月,视察冀、豫、晋、陕四省,访问五个战区、七个集团军司令部,晤张自忠(荩忱)将军于襄阳、当阳间之快活铺,视察团之任务为“宣达中央意旨,慰问军民,并视察军民状况,及其他文化、宣传、交通、经济等事项”。十一月十五日,刘英士在重庆创办兼主编《星期评论》杂志(共出四十二期),梁实秋以子佳笔名,发表《雅舍小品》十篇(迨《星期评论》停办,再写十篇,散见于重庆、昆明各报章,战后在张纯明主办之《世界评论》陆续发表十四篇,后结集为一书)。十二月,任国民参政会第二届参政员;同年出版《结婚集》〔斯德林特堡(johan august strindberg)著,“中华书局”版〕。一九四二年七月,任国民参政会第三届参政员,属依照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第三条甲项遴选者,代表河北省;同年出版《咆哮山庄》〔爱密怜·白朗蒂(emily bronte)著,重庆“商务印书馆”版,一九五五年,台湾“商务印书馆”重印〕。一九四三年,兼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讲授“西洋戏剧史”。一九四四年夏,程季淑带同一子二女由北平辗转抵达北碚团聚;同年出版《吉尔菲先生的情史》(奥利哀特著,“黄河书局”版,一九五三年,台北“正中书局”重印)。
一九四五年四月,任国民参政会第四届参政员,属依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第三条丁项遴选者。八月,抗战胜利。一九四六年七月,最高国防委员会核准本届参政员任期原于本年七月六日届满,现延长六个月。秋,国民参政会通知有专轮直驶南京,即携眷还都,居于国立编译馆(馆长陈可忠),旋离京赴沪,乘飞机省亲北平,并往见北京大学校长胡适,胡适决定聘梁实秋为英文系主任,旋“因为北大已由傅斯年(孟真)在接收时约下了朱光潜(孟实)做主任,梁和傅是在国民参政会吵过架的,所以回避了”(程靖宇《新文学家回想录》之《梁实秋神采清逸》),改任北平师范大学(校长袁复礼)文学院(院长黎锦熙)英语系教授。由于抗战关系,八年中仅译出莎翁历史剧一部,老父语之曰:“治华,无论如何,要译完它!”志之不敢忘,自言:“我就是为了他这一句话,下了决心必不负他的期望!”冬,以生活困苦,利用寒假远至关外沈阳兼课,以素喜“诗圣”杜甫(少陵)《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课余多方搜求各种版本杜诗及有关老杜之资料;同年丧父。一九四八年初,任天津《益世报》副刊《星期小品》(逢星期六出版)主编。十二月,中山大学校长陈可忠聘为外文系教授(系主任林文铮),即离平经津南下,同船有程靖宇(今圣叹)等人,行前,以“我的书信不是预备公开的,离家时付之一炬”(《槐园梦忆》)。
一九四九年元旦,抵达广州,与由沪抵穗之程季淑居于平山堂。六月,得知“教育部”(“部长”杭立武)要在台湾设法恢复编译馆,于办妥入台证后,偕妻乘“华联号”轮船赴台,尝兼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学生有余光中等人,编译馆恢复之初,由“部长”杭立武自兼馆长,后以不暇兼顾,由梁实秋代理九个多月。七月,台湾师范学院(台湾师范大学前身)院长刘真(白如)慕名聘为英语系主任,是时师院规模小,并无英文秘书配额,校方大小英文文件,俱由梁实秋代为翻译。十一月,出版《雅舍小品》(“正中书局”版,列为《正中文艺丛书》之一,其后多次重印,数逾三十版),收散文三十四篇,誉之者盛称篇篇短小精悍,举凡人性百态,顺手拈来,层层剥视,娓娓道来,深刻而又得体,风趣而兼隽永,散文极品所需具备之“毫端常蕴情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境界,梁氏有焉。对于《雅舍小品》,亦有人作过如下批评:1 “文字太刻薄了!”作者之解释是:“我写作的原则:开玩笑,必须先开自己的玩笑;打人的本领不要有,挨打的功夫必须好。”2 “文章‘文白夹杂’”,梁实秋说:“这批评很对,不过,不仅我的文章是文白夹杂,我说话也是这样,我认为,不管是文言也好,白话也好,哪种最能表达我的意思,我就表达。”其所持之写作原则为:“一个人不同人样,各有各的风格和特点,不需要模仿,要知道,学也学不像。”一九五〇年三月,蒋介石复行视事,阎锡山(伯川)及所属全体总辞,梁实秋以“部长”去职,兼以“文书鞅掌,非我素习,而人事应付尤为困扰”,呈请辞去编译馆代理馆长职务,专任师院教职,并长期为张道藩主持之文奖会审稿。一九五一年,出版《苏俄的强迫劳工》(dallin nicolaevsky著,“正中书局”版)。一九五三年,出版《法国共产党真相》(a.kossi著,“正中书局”版)。一九五四年六月,出版《实秋自选集》(一九五八年,“胜利书局”重印);同年出版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故事》(“明华书局”版)、《现代戏剧》(“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版,梁实秋等译)。一九五五年春,应未迟印行杂文集《七首集》,梁实秋为之序。六月五日,值九周年校庆,“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改制为“台湾省立师范大学”,由刘真任首任校长,梁实秋升任文学院院长兼英语系主任〔理学院院长陈可忠、教育学院院长田培林(伯苍)〕,于院长任内促成设置“国语教学中心”、“英语教学中心”,成立国文、英语两研究所,后兼英语研究所主任与主编《远东最新英汉辞典》(“远东图书公司”版)。一九五六年一月十八日,乃“中国民主社会党”(简称民社党)主席张君劢(嘉森)七秩大寿,先期与王云五(岫庐)、李璜(幼椿)、钱穆(宾四)、左舜生(仲平)、陈启天(修平)、沈云龙(耘农)等九十九人发起“张君劢先生七十寿庆征文启”;同年,出版翻译《百兽图》〔奥威尔(george orwell)著,“正中书局”版〕。一九五七年八月,刘真调任“台湾省教育厅厅长”,由杜元载(赓之)继任师大校长,梁实秋留任文学院院长、英语研究所主任,后辞卸行政工作,专任教授职;同年出版莎剧《亨利四世》上篇(“明华书局”版)。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二日下午四时,胡适应梁实秋之邀,至台湾师范大学演讲“我对中国文学史的看法”。秋,获准休假一年。同年次女文蔷留学美国(长女文茜滞大陆),出版莎剧《威尼斯商人》(“协志出版社”版)、《谈徐志摩》(“远东图书公司”版)、《冬天的故事》(j.page述,“明华书局”版)。一九五九年,建议由胡适主持编印亡友《徐志摩全集》,胡适以遗稿不易集中,将印行之事搁下。同年在师大附近之安东街自建居所,出版翻译《沉思录》(“协志工业振兴会”版)。一九六〇年七月,奉派与胡适、毛子水(准)、钱思亮(惠畴)等前往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出席“中美学术合作会议”,开幕第二日,代毛子水宣读《人文概况》,会后顺道前往伊利诺州 34 探望新婚之次女梁文蔷,及婿邱士燿。同年时昭瀛出版英译本《雅舍小品》(sketches of a cottager,“远东图书公司”版。)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国语日报》副刊《古今文选》第三九九期刊登梁氏《怎样研究英美文学》一旧文。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四日,“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病逝台北,撰《但恨不见替人!》为悼(载《文星杂志》第九卷第五期,后收入香港“独立论坛社”社长程靖宇主编之《胡适博士纪念集刊》,列为《独立论坛社丛书》之一)。六月,在《文星杂志》第五十六期发表《我对讨论中西文化问题的建议——写在〈自信力与夸大狂〉重刊之前》。八月,在《传记文学》第一卷第三期发表《记张自忠将军》一文,其后除短篇外,复在《传记文学》连载《华北视察散记》《谈闻一多》,篇目详见一九八七年七月《传记文学杂志总目录暨执笔人及篇名索引(第一卷至第五十卷)》。迨《读者文摘》刊行中文版,为之编《字辞辨正》,每期附以解答及计分法。十一月,“中国文化研究所”出版《中文大辞典》第一册(一九六八年八月,刊行第三十八册,至是全书出齐,其后由“中华学术院”印行修订本普及本十册,一九八二年六月,印行六版),题监修张其昀(晓峰)、主编林尹(景伊)、高明(仲华),编纂之初,由张其昀签陈蒋公,由“国防研究院”与“中国文化研究所”合作,成立“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由张其昀任主任委员,负监修之责,林尹、高明为副主任委员,负纂修之责,梁实秋应聘为顾问委员。同年出版《清华八年》(“重光出版社”版)。一九六三年一月,在《文星杂志》第六十三期发表《忆〈新月〉》(后收入《文星杂志选集》);同年出版《秋室杂文》(“文星书店”版)。一九六四年,出版《文学因缘》(“文星书店”版),同年“文星书店”开始刊行梁译莎士比亚戏剧二十册(《仲夏夜梦》《朱利阿斯西撒》《安东尼与克利奥佩特拉》《脱爱勒斯与克莱西达》《维洛那二绅士》《考利欧雷诺斯》《罗密欧与茱丽叶》《无事自扰》《恶有恶报》《冬天的故事》《哈姆雷特》《马克白》《奥赛罗》《李尔王》《威尼斯商人》《如愿》《暴风雨》《第十二夜》《亨利四世》上篇《亨利四世》下篇),至翌年出齐。一九六六年,年六十四,夏,奉准退休,结束在教育界四十年之长期服务。(自言:“尽管是不喜欢,也教了四十年!”)仍锲而不舍,退而不休,“没有忘记翻译莎氏戏剧”,“我翻译莎氏,没有什么报酬可言,穷年累月,兀兀不休,其间也很少得到鼓励,漫长途中陪伴我体贴我的只有季淑一人,最后三十七种剧本译竟”(《槐园梦忆》),译笔忠实,优美而畅达,译文共三百余万字,交由“远东图书公司”出版,译毕,复用“一年的功夫译了莎士比亚的三部诗,全集四十册,算是名副其实地完成了”。十月十日,台北“中央日报社”印行孙如陵编之《三十年代文艺论丛》,内收梁实秋《所谓“普罗文学运动”》一文。二十九日,“中华学术院”成立(创办人张其昀),为一民间学术研究机构,后被举为哲士。一九六七年初,徐志摩前妻张幼仪(嘉鈖)来台,张幼仪、梁实秋、蒋复璁(慰堂,徐志摩表弟)三人约定“在短期内印出《徐志摩全集》”,即由徐志摩哲嗣积锴(如孙)在美负责搜集资料。八月六日,“中国文艺协会”“中国语文学会”“中国青年写作协会”“台湾省妇女写作协会”发起假台北“自由之家”举行“梁实秋教授译莎士比亚全集出版庆祝会”,由刘真、赵友培、王蓝(果之)等主持,梁实秋偕夫人出席,张道藩致辞时说:“梁先生替中国文艺界新添了一大笔精神财富。”谢冰莹(凤宝)盛誉:“《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之完成,应该一半归功于梁夫人!”翌日“《中华日报》”报道梁实秋“三喜临门”:“一喜,三十七本莎翁戏剧出版了,这是台湾第一部由一个人译成的全集(引案:一九四四年十二月病逝之朱生豪,个人译出三十一种,历史剧六种及全部诗歌尚未译出,一九七八年四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之《莎士比亚全集》以朱译为主,并非出于一人之手);二喜,梁实秋和他的老伴结婚四十周年;三喜,他的爱女梁文蔷带着丈夫邱士燿和两个宝宝由美国回来看公公。”同年出版《英诗选》(“台湾师范大学出版组”版)、《谈徐志摩》(“远东图书公司”版),“远东图书公司”开始出版梁译《莎士比亚全文集》四十册〔依次为:《暴风雨》《维洛那二绅士》《温莎的风流妇人》《恶有恶报》《错中错》《无事自扰》《空爱一场》《仲夏夜梦》《威尼斯商人》《如愿》《驯悍记》《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冬天的故事》《约翰王》《利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亨利四世》(下)《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上)《亨利六世》(中)《亨利六世》(下)《利查三世》《亨利八世》《脱爱勒斯与克莱西达》《考利欧雷诺斯》《泰特斯·安庄尼克斯》《罗密欧与茱丽叶》《雅典的泰蒙》《朱利阿斯·西撒》《马克白》《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安东尼与克利欧佩特拉》《辛伯林》《波里克利斯》《维诺斯与都尼斯》《露克利斯》《十四行诗》〕,至翌年全书出齐。一九六八年二月,《徐志摩全集》诗文大致齐备,由梁实秋、蒋复璁编辑。十二月,闻故人冰心病逝于大陆,在《传记文学》第十三卷第六期发表《忆冰心》一文为悼(其后得知误传死讯,在第二十一卷第二期发表书简《冰心尚在人间》)。同年“香港文学出版社”印行《中国新文学大系续编》十册,第一集《文学争论集》之《革命文学》内收梁实秋之《文学与革命》《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文学的严重性》三篇。一九六九年一月十日,撰《〈徐志摩全集〉编辑经过》一文。十月,撰《秋室杂忆》序。同年出版与蒋复璁主编之《徐志摩全集》六册(“传记文学出版社”版,列为《传记文学集刊》之一,一九八五年重印)、散文集《秋室杂忆》(“传记文学出版社”版,列为《传记文学丛书》之七十二)。一九七〇年四月,偕夫人飞美探亲,居于西雅图;六月,“中国青年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编印《左舜生先生纪念集》,内收梁实秋《悼念左舜生先生》一文(原载《传记文学》第十五卷第五期《左舜生先生逝世周年特辑》)。八月,返回台湾,以所见所闻,写成《西雅图杂记》一书。同年“晨钟出版社”出版梁实秋、余光中等著之《翻译的艺术》。
一九七二年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森 35 (richard milhous nixon)访问中国,与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翔宇)发表《上海公报》,指出“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一九七九年元旦中美正式建交,互派大使〕。五月,以“国际情势急剧变化”,卖去住宅,与夫人移居西雅图,在海外以中文编写《英国文学史》。一九七四年四月三十日上午十时三十分,夫妇漫步西雅图街头,不意“市场门前一个梯子忽然倒下,正好击中了她”,送院后程季淑因伤重不治去世,年七十四岁(一九〇一——一九七四);五月四日,葬于西雅图市北之槐园(acacia memorial park),梁实秋在亡妻墓穴之旁为自己留一预留地。六月,师大英语系同人假台北善导寺设奠追悼,闻之,在美写一挽联寄台,联云:“形影不离,五十年来成一梦;音容宛在,八千里外吊亡魂。”八月,成《槐园梦忆》一书,副题写“悼念故妻程季淑女士”,用志哀思。十月,返回台北。同年出版《槐园梦忆》(“远东图书公司”版,一九七五年四月,印行五版)、《看云集》(“志文出版社”版;一九八四年八月,“皇冠出版社”重印)、《雅舍小品》续集(“正中书局”版,收散文三十二篇,其后有正、续集合刊本),续集仍一本其温柔敦厚,谑而不虐,谈言微中,发人深省之风格。一九七五年,年七十三,五月九日续弦,与前影歌星韩菁清婚于台北,一时传为佳话。居闲致力以中文编写《英国文学史》,预算写二百万字,计划于成书后,再以英文编写《中国文学史》,尝言:“人生最愉快的事,莫过于读书;人生最大的乐趣,是完成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同年在“《中华日报》副刊”发表《四宜轩杂记》。一九七八年八月,撰《梁实秋札记》(原名《四宜轩杂记》)自序。一九七九年四月,“远东图书公司”出版中英对照《雅舍小品》,题梁实秋著,时昭瀛译。同年成《英国文学史》一书,辅以《英国文学选》。一九八〇年一月,出版《白猫王子及其他》(“九歌出版社”版)。六月,出版与叶公超主编之《新月散文选》(“雕龙出版社”版)。
一九八一年八月,“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印行刘靖之主编之《翻译论集》,内收梁实秋《关于莎士比亚的翻译》一文,同年出版《雅舍小品》三集(“正中书局”版)。一九八二年三月,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璧华编之《鲁迅与梁实秋论战文选》,内收梁文《文学批评辩》等十三篇。四月,出版主编之《最新实用汉英辞典》(“远东图书公司”版)。七月,在《传记文学》第四十一卷第一期《传记文学创刊二十周年纪念特辑》发表《四点愿望》一文。同年偕妻游美,与来自大陆、任北京第四特邀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之长女文茜相会于西雅图。一九八四年五月六日,“国家文艺基金会”颁特别贡献奖与黄君璧(君翁)、台静农(伯简)、陈纪滢、梁实秋四教授。七月二十五日,草《我的遗书》于台北寓所,略云:“余故后,关于治丧之事,一切从简。一、不组治丧委员会。二、不发讣闻、不登报。三、不举行公祭,不收奠仪。不举行任何宗教仪式。”“墓前树碑,书‘梁实秋之墓’五个大字,由吾妻菁清书写(放大)并署名。”九月,香港“高明教育研究社”出版《炉边小语》,题梁实秋等著,列为《高明丛刊》之一。十月十日,撰《名扬百科大辞典》序,二十四日,老尚多情,撰《给妻子的信》:“我首先告诉你,自从十年前在华美一晤,我就爱你,到如今进入第十个年头,我依然爱你。……十年来你对我的爱,对我的照顾,对我的宽容,对我做的欣赏,对我所做的牺牲,我十分感激你。……清清,愿你幸福长寿!”十一月二十八日,留书文骐,嘱“勿傲物,少言语,烟酒要节制,戒绝最好”,同月“名扬出版社”印行《名扬百科大辞典》上、中、下三册,题梁实秋总审定,张之杰、黄台香主编。一九八五年六月,出版《雅舍散文》(“九歌出版社”版)。一九八六年十月十二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前《救亡日报》编委、现任上海“中国作家协会”(简称“作协”)副主席、“国际笔会”上海中心主席柯灵(高季琳)《为梁实秋的“抗战无关论”平反》一文(十一月八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予以转载)。一九八七年七月,在《传记文学》第五十一卷第一期《传记文学创刊二十五周年纪念特辑》发表题词:“司马迁《史记》采纪传体,盖有卓见,因历史本是人造的,尤其是各方面的杰出人物所创造的。人的传记即是历史最生动的纪录。英国十八世纪诗人蒲普谓‘人最该研究的是人’,亦即此理。刘绍唐先生主编《传记文学》,对我国近代史之研究,贡献至大。今届二十五周年纪念,谨题数语为贺。梁实秋”。十一月一日晨,因腹泻未赴“联合文学”新人奖颁奖典礼及邀宴,晚,以胸口剧痛,入台北市中心诊所救治,三日上午八时二十分,因心肌梗塞引起肺气肿并发症去世,年八十五岁。继配韩菁清、子文骐随侍在侧。遵遗嘱未登报、未讣告,仅由刘真(前“台湾师范大学”校长)主持治丧小组,料理殡葬事宜。十八日,葬于台北近郊“北海墓园”。次女文蔷偕二子邱君达、邱君迈自美西雅图飞台北奔丧,长女文茜自北京飞香港,格于当局规定,未获准赴台,三日后与其继母韩菁清在港相晤。韩将梁氏部分遗物交文茜携返大陆留作永久纪念。
另著有:《雅舍杂文》(“正中书局”版)、《雅舍怀旧——忆故人》、《关于鲁迅》、《白璧德与人文主义》、《文学的北平》(梁实秋等著,“洪范书局”版)、《雅舍谈吃》(“九歌出版社”版)、《雅舍散文》二集(“九歌出版社”版)、《梁实秋论文学》、《梁实秋札记》(以上“时报文化出版公司”版)、《梁实秋选集》(“新陆书局”版)、《梁实秋选集》(“香港文学研究社”版)、《梁实秋自选集》(“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版)、《美国是怎样的一个国家》(梁实秋、张其杰著,“国立编译馆”版)、《翻译的艺术》(梁实秋等著,“晨钟出版社”版)、《800字小语》第一集(梁实秋等著,“文经出版社”版)等书。主编:《莎士比亚四百年诞辰纪念集》(“中华书局”版)、《徐志摩散文精华》(香港“新文学出版社”版)、《远东英汉字典》、《远东迷你英汉字典》、《远东英汉大辞典》、《远东英汉五用辞典》、《远东常用英汉辞典》、《远东实用英汉辞典》、《远东基本英汉辞典》、《远东袖珍汉英辞典》、《远东袖珍英汉辞典》、《远东新袖珍英汉辞典》、《远东英汉·汉英辞典》、《远东袖珍英汉·汉英辞典》、《远东英英·英汉双解成语大辞典》、《远东英英·英汉双解成语辞典简明本》、《新远东英汉辞典》、《新时代英汉辞典》、《现代英文缩写辞典》、《英语习用成语》、《最新实用英汉辞典》、《增订最新英汉辞典》、《增订最新实用英汉辞典》、《初中英语复习》、《英语复习要点》、《远东专科英语读本》八册(梁实秋等编)、《新中兴本高职最新英文读本》六册(梁实秋等编)、《革新本远东高中英文读本》六册(梁实秋等编)、《革新本远东高级文法》六册(梁实秋等编)、《高中最新英文法》三册、《革新本远东初中英语读本》六册(梁实秋等编)、《新中兴本初中最新英语读本》六册、《初级最新英文法》两册等书。译有:《莎氏戏剧故事》(英汉对照,“大中华图书公司”版)、《雅舍译丛》(“皇冠出版社”版)、《最新美国俚语辞典》等书。(参考:《槐园梦忆》及其他梁氏著作。)
原载《传记文学》第五十一卷第六期(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号)
[1] 此处梁启超批注本《桃花扇》原文为:“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编者注
[2] 今译作丘吉尔。——编者注
[3] 今译作马萨诸塞州。——编者注
[4] 今译作《爱丽丝梦游仙境》。——编者注
[5] 今译作启蒙运动。——编者注
[6] 今译作凯恩斯。——编者注
[7] 今译作普朗克。——编者注
[8] 今译作莱布尼茨。——编者注
[9] 今译作伏尔泰。——编者注
[10] 今译作塞缪尔·约翰逊。——编者注
[11] 今译作波茨坦。——编者注
[12] 今译作无忧宫。——编者注
[13] 此处李义山应为温庭筠之误。——编者注
[14] 今译作普林斯顿。——编者注
[15] 今译作斯坦福大学。——编者注
[16] 今译作狄更斯。——编者注
[17] 今译作阿诺德。——编者注
[18] 今译作阿司匹林。——编者注
[19] 今译作康奈尔大学。——编者注
[20] 今译作弥尔顿。——编者注
[21] 今译作峨默·伽亚谟。——编者注
[22] 今译作菲茨杰拉德。——编者注
[23] 今译作密歇根。——编者注
[24] 今译作底特律。——编者注
[25] 今译作尼亚加拉。——编者注
[26] 今通译为波士顿。——编者注。
[27] penzance,今通译彭赞斯。——编者注
[28] 今译作密歇根。——编者注
[29] 今译作刘易斯·卡罗尔。——编者注
[30] 今译作哥伦比亚。——编者注
[31] 哈布斯堡王朝。——编者注
[32] 波旁王朝。——编者注
[33] 今译作艾略特。——编者注
[34] 今译作伊利诺伊州。——编者注
[35] 今译作尼克松。——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