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闽都记

卷之十五 西湖沿革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晋安有东、西二湖,在冶城西北。晋太康三年置郡,诏治闽粤故城。太守严高病冶城狭隘,以图咨郭璞,徙今子城。坊城外凿东、西二湖,周迴各二十里,引东北诸山溪水注于东湖。(旧怀安县地,今侯官。)属引西北诸山溪水注于西湖(侯官县地)。二湖与闽海潮汐通,所溉田不可胜计。又有南湖(亦侯官地)。唐贞元十一年,观察刺史1王翃辟城西南五里为湖二百四十步,接西湖之水灌于东南,今柳桥是也。东湖隔龙腰诸山,在西湖东北,故名。(或言,郡城东属闽县,非是。)宋庆历中,东湖渐淤,至淳熙间,尽为民田。浮仓山,昔在水中央,今周遭皆田。东北诸乡俱名湖堘。浮仓之西有亭,尚呼湖前亭云。《三山志》云:“嘉祐二年,郡守蔡襄从乐游桥开沿城外河,抵汤门、琴亭、湖心,至北岭下去思桥,北至河尾船场,散入港北小浦、中浦、石泉、安国以北。怀安知县樊纪复作桥十二,曰“湿堹”、曰“堘北”、曰“小浦”、曰“湖心”、曰“琴亭”、曰“越塘”、曰“龙腰”、曰“后溪”、曰“桑畲”、曰“岭下”、曰“范溪”、曰“濑溪”。东湖既湮,赖此港浦、桥梁导东北诸水,以达于东门也。南湖之塞不知何代。其始辟,迤北有港,与西湖通,渐为民庐舍、园池。今唐公祠前有石桥,西外石街有熊兵、泥门二桥犹巍然。平地中,皆湖渠遗迹。西湖始凿,沿子城外,(今定远桥为旧城濠。)浩无际涯。唐天复元年,王审知于子城外环筑罗城。梁开平元年,审知又筑南、北夹城,湖渐堙塞。宋皇祐四年,复诏郡守曹颖叔渐次修筑,自迎仙门至遗爱门,所存仅什之三。嘉祐二年,蔡襄复古五塘,以溉民田,有意浚治西湖,未果。乃命疏导渠沟六十有九,以兴水利。按《三山志》云:“城外西湖溉三邑民田,至一万五千余亩。”淳熙九年,赵汝愚以集英殿修撰知州事,疏于朝,开浚两湖,民至今赖之。时有澄澜阁,乃汝愚沿威武堂址改西湖楼为之。荐经兵燹,阁毁址失。明万历初,按察使徐中行命卫卒湖堤植木为荫,市易湖滨民园池,建阁跨湖上,由皇华亭后架二木梁以登,仍名“澄澜”。户部尚书马森撰“记”。十四年丙戌,郡守江铎以会城西、北、水部、汤门四关引江潮、湖水,众流吐纳绕旋。迩来淤塞北关,湖水不得入。河西、汤门、水部三关虽通河而浅涸,潮汐无几,舟楫阻滞。西河迎仙桥下有港接西水关及江河在西南者。当春夏月,建闸蓄水,秋冬决放。湖高河低,洪流入江,不可复返。滨湖数十里,莫资灌溉。乃开北关,修建西汤、水部各闸,引诸水入河。又改西门迎仙桥旧闸为坝,以蓄湖水,毋令决放。自兹旧制,兴复水利无壅。迩年复议塞,殊为民患,司地方者,愿如江公可也。

【注释】

1.观察刺使:谓观察使兼知府。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