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版籍略三(大姓)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大 姓

自永嘉不竞,中原板荡,江左衣冠右族,林、陈、黄、郑、詹、丘、何、胡八姓,迁入闽中。见《福建通志》末《丛谈》。及唐季,王氏来闽,随之者又有三十六姓。《旧志》未详某某,兹举其最显著者於左;

按夹漈《通志·氏族略》,林以字为氏,晋林禄,永嘉间任晋安守,封郡王,家於闽,又东晋林颖,以黄门侍郎由西河迁闽。唐谏议大夫林希旦由济南迁闽。又唐林穆,光启初,由固始随王氏来闽。宋林文茂官惠州别驾,迁闽,又河南林诚以钤辖提刑福建,家焉,传二十余代。明林聪赣州守,隐於闽。国初,林少泉由福清东瀚移居闽县,传十余代。又林存素亦自福清迁省,传八、九代。

按《氏族略》,陈以国为氏,晋陈熙守晋安,后家于闽。陈羽父子,盖亦其裔。唐初陈政以将军,开漳,居之,孙泳,光州司马,留居固始。后人又随王潮迁福州。陈迈,莆田人,居闽。陈岩,建州人,官福州观察,子延诲留居焉。陈黯避黄巢乱奔同安,隐嘉禾屿。孙山汉,国初自泉州迁省,传十余代。明洪武间,陈广由新宁徙闽螺洲,传二十余代。

按《氏族略》,黄以国为氏,黄允,固始人,随晋南渡,辗转入闽,居於侯官。唐黄璞弟滔,徙居莆田。元黄安子孟仁,避至正之乱,仍迁回福州,有分居长乐、永福者,均多贵显。

按《氏族略》,郑以国为氏,三国郑胄,仕吴为建安郡太守,留闽而居,见《闽书》。宋莆田郑仲兄弟五人,夹漈裔也。分迁诸邑,仲卜居闽邑城门山。其后,明初郑天瑞,代兄抽丁,从军泉郡,子孙居泉。天瑞兄天与,又由城山迁芦川,传二十余代。元固始郑本初,泰定间,任福州路军民总管府,遂家本境下渡,传三十代。国初,福清郑普澂迁省,传八九代,又连江郑尊玉迁省,传四五代。

按《氏族略》,詹以邑为氏,汉末,詹疆与吴将贺齐战,死,族姓仍留居闽。唐会昌间,布衣詹雄工诗。光启间,詹必胜,骛源人,从王审知攻福州,阵没,子孙家焉。同时,詹敦仁亦随王氏入闽,不仕。王昶隐仙游,留从效节度清源,辟清溪令,遂居安溪。元末移会垣,传二十余代。

按《氏族略》,邱以地为氏,六朝有邱祚者,随宋昌国郡守阮弥之入闽,后亦守郡,因家焉。又明邱夙永,自河南迁居长乐。其后,国朝邱天镌,自长乐又徙会垣。

按《氏族略》,胡以国为氏,三国吴胡综,固始人,子孙迁闽。又东晋胡昶者官闽,遭义熙之乱,偕族人晋安守胡方生皆留家,弗去。

按《氏族略》,何以国为氏,汉末,何雄拒孙策,战死,子孙留闽。又宋隆兴初,进士何万迁闽,传三十余代。又少卿何昌,宋时自崇安徙居福清。其后义士长浩,於国初,又迁本境,修葺郡邑学宫、南台大桥,子员外际逑,独建试院,传八九代。

按《氏族略》,王以爵为氏,多王者,后有姬姓之王,有妫姓之王,有子姓之王,且有外国之王。东晋王导从弟彬来守建安,遂由琅邪迁闽,谥肃侯。子姓众多,齐王增自中原渡江居闽。唐末,王潮率其子姓入闽,世称开闽王氏。审知之后,有奕庭者,居晋江。明王君朝自泉迁闽藤山,王官升亦审知裔,仕宋,历官提干,亦自长乐徙省后屿,别有审邽子孙王朝,於明初亦由长乐迁省垣,传二十余代。

按《氏族略》,刘以邑为氏,汉后又有赐姓刘者。晋魏昌人刘琨,与越石同姓名,继严高任晋安太守,爱闽山水,留焉。唐末,刘存自固始随王氏入闽,仍号淮叟。八贤皆其后。又刘翱与弟翔、豳、不仕伪梁,自京兆避居於闽。

按《氏族略》,张以字为氏。汉末,张雅拒吴贺齐,败死,后人仍留於闽。又唐季张睦,自固始随王氏官闽,子孙亦盛。又宋张若水,汴人,以武职入闽,家於福清龙田,后人多迁省垣。

按《氏族略》,李以官为氏。唐后,或有赐姓为李者。晋李崇於兴宁间为晋安守,遂家闽中,唐宗子尚芬居闽。天宝之难,募宗室讨贼,芬子弟以战功显。寿州李义士相亦从军闽县,子孙多通显,宋李忠定纲后人名鉴,于明初由邵武迁侯官凤冈葛屿,传二十代,明李启周,嘉靖末避倭,自福清迁省垣,传八、九代。

按《氏族略》,赵以国为氏。东汉赵昞,东阳人,来闽,从徐登习为越巫,疗病。初家霍童,后人迁省,宋后,吾闽又多宗胄,有艺祖后,有太宗后,有秦王后,赐姓较汉、唐少。南渡绍兴三年,移南外宗正于泉,西外宗正于福,开敦宗院,掌外居宗人,置教授官,课宗室行艺,故侨闽者多显,传三十代。

按《氏族略》,杨以邑为氏。晋,杨岱,永安中守晋安。其子姓因居于闽。宋,杨文靖时之后一显于元季,由东渡村迁省。国朝,杨文宋别自晋江曾坑乡,徙居会垣。又有改濮阳为杨者。唐,濮阳愿闽人,为吴相濮阳兴后,应举至京。有文誉,江西观察杨敬之说项斯者称愿于公卿间,忽暴卒,杨公归其骨,愿子德敬之改姓焉。见参寥子阙史又闻平和令黔人杨文珍言,铜仁应童试有姓濮阳者,则杨姓人必斥令改姓为杨,殆亦类此。

按《氏族略》,吴以国为氏。梁吴惠觉为建安太守,其裔先居建宁,后迁会垣。宋迪功郎吴德广,由固始迁长乐,子孙再迁本境,传二十余代。明季吴应福迁闽,后有廷栋者,于国初顺治三年随大军取福州,授诏安丞传八、九代。

按《氏族略》,郭以国为氏。唐汾阳王子曜封代公,其支孙寓于咸通中,从王审知从弟新宁令想者入闽,迁长乐之郭坑。其后人询再迁福清。后有志麟者,于明万历末,又徙省会,传八、九代。

按《氏族略》,范以邑为氏。唐节度使范希朝之子元超,咸通进士,御史中丞,避朱温乱,家于闽中。元范俊乐,文正裔孙也。以孝廉授泉州路推官,先住于沙县水南黄坑,传十二代,至国朝康熙间,范存素有五子,分迁永安及省城居之。省居者为范昆玉、宣玉、宗玉三昆季,传七、八代。

按《氏族略》,蒋以国为氏。唐大中间,蒋佋刺泉州,子姓分居泉,福。又元至正时,蒋贵为明太祖指挥,封定西侯,领兵入闽,家之,传十余代。

按《氏族略》,蔡以国为氏。五代建阳令蔡炉,见《九儒集》。其子姓多居省城者。又有蔡璇,主永春簿,见《九国志》。子孙亦迁会垣。宋蔡襄后人汝芳,自同安迁连江,又由连江移本境。

按《氏族略》,周以国为氏。东晋周顗从弟闵,仕建安守,子姓有留闽者。唐季,吴兴周朴,避地居福州,黄巢胁之不屈,子姓亦昌。宋儒濂溪周子五代孙大同,知南剑,迁福州。

按《氏族略》,高以名为氏,先贤子羔之后。唐元和初,苏州高良器,以河南籍举贤良,任长乐县尉,留居焉。其子孙有国朝教授高彬者,于道光间又由长乐徙入会垣,传三、四代。

按《氏族略》,曾以国为氏,宗圣之后。宋靖康中,闽县曾升戌楚州,战死于昭信县,其县以全。子以荫官江右,留焉,后人孟宁于明永乐间,又从新淦迁回洪塘。六世孙御史熙丙又迁省城,传十余代。

按《氏族略》,孟以次为氏,亚圣之后。明初有曾德者,官浙东,俗称为金牌元帅,始由山东金乡迁闽,传二十余代。

端木

按《氏族略》,端木复姓,先贤子贡之后,居闽省者,最精外科医术,亦多登第者。徐

按《氏族略》,徐以国为氏,汉徐登隐之后。登隐,永福人,以女子化成丈夫,合家入高盖山,《后汉书》误为徐登者,是也。

按《氏族略》,柯以名为氏,宋柯述,熙宁中通判漳州,留居泉州。其后人有柯和斗者,于国朝嘉庆间,迁省,传三、四代,与长乐迁省之柯异派。

按《氏族略》,方以字为氏。唐大中大夫方文振始迁入闽,厥后明季方尚蓁移居侯官之村前墩,传十余代。

按《氏族略》,叶以邑为氏。国初,自福清迁本境。至乾嘉间,观国官詹事,子姓益蕃衍,传至今八、九代。

按闽中萨氏,蒙古萨拉布哈后也。萨剌布哈一作思兰不花,姓答失蛮氏,于元世祖时立功,孙萨都拉,一作都刺,字天锡,著《雁门集》。其后有萨仲礼者,于元末官福建行省检校,卜居闽中。子琅,明初旌表孝子,孙琦历侍郎,传于今二十余代,为福州巨室。

按福建蒲氏,多海西市舶司后人。宋之蒲谷、蒲尧举、蒲尧仁、蒲寿庚、蒲寿晟,明之蒲雄、蒲国柱是也。由泉迁省者与中原之蒲不同祖,亦与蒲洪之苻非同族,然无复紫髯碧眼者矣。

此外则沈自浙,韩自粤,罗自汀,廖自延平,龚自莆田,游自霞浦,薛自福清,孙自连江,毛自闽清,梁氏、谢氏自长乐,鄢氏、力氏自永福,甘氏、余氏自古田,皆国初迁居本境七、八代,昌炽相传,有加无已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