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岱峰李永选撰辑 南山张善贵校刊

○山川 上 山经

浮峰山 在光俗里。俗传潮盈则山上浮,故名。其西曰筹歧,有乌石岩。东为玉壶山,上有三台石。山之别支,曰文笔,大江绕其下。地曰瀛前。瀛今作营,前又作田。(见《闽侯县志》)明王恭《浮峰歌》曰:“海门迢递江水东,江心绝巘青芙蓉,横江积霭几千尺,绿萝袅袅花蒙蒙。深沉玉镜浮仙岛,岱色苍苍不堪扫,芳草矶头望欲迷,夕阳渡口看还好。翠碧红泉高际天,闲云古木相连延,岚烟瀑雨猿声里,僧舍人家鸟道边。仙舟江上何潇洒,此地那能驻君马?思尔青云深意时,莫忘幽期绿萝下。”(见《闽都记》)

筹岐山 在浮峰西。筹岐俗呼铁岐。乌石岩在其上。宋江东提刑王益祥由义乌卜居于此。(见《闽都记》)。前为江,江中有鼠屿、猫屿。

葫芦山 在筹岐沿江西出之处。其地曰伯牙潭,与罗星塔对峙。江中水深,海轮多下碇于此。有龙窟、鲤鱼石、木鱼潭、观音岩、蝙蝠洞诸胜。

玉壶山 即营前山。有三台石,相传自武夷飞来。(《闽都记》)八仙岩,在三台石下。

文笔峰 在营前。明状元陈谨读书处在焉。

龟 山 在五里洋。其形如龟,故名。后为丘山。郑鸣岗有《丘山记》,别见。有冈曰牛冈,有峰曰鳌峰,邹性居之,风景殊胜。郑云章有《丘山十二景诗》,别见。元陈弦《鳌峰诗》云:“为爱溪山趣,朋簪访旧游。久拼黄菊酒,况复白云留。木落千山曙,潭空万壑秋。坐来飞鸟尽,归思共悠悠。”

高 峰 与浮峰并峙。出为金鸡山。山岭险峻,通湖里,俗呼湖里岭。闽海二度沦陷时,歼敌处也。敌于此地遍掘战壕,其迹尚在。以上光俗里。

云门山 在江左里洋屿。山多松竹泉石之胜,风景清幽,有云门十五奇。长江绕于前,琴屿、双鱼屿俱在江中。(《三山志》),南连芹岩、蒲峰、后湾、石龙诸山。有龙脚石,可七八丈,峙于江南。出为猴屿。(《闽书》)地产水晶。有石刻,详《金石》。《琴江志》云:“云门山即鹤山,又称马鞍山。西控马江,北带琴州,鲤冈在其南,离省水程七十里。明副使宗臣《登云门山诗》云:“山头月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鸟惊。谁其云外吹紫笙?欲来不来空复情,天风吹我佩萧飒,恍疑身在昆仑行。”(见《明诗别裁》)

磐石山 在高安。深溪曲折下流,注于闽江。磬峰石高数十丈,上镌“磬石”二大字。(见《藏楼金石志》)螺井在其下,有浮石可指动。

石龙山 连苦耐、黄壳、芭蕉、虎头诸山。有寨及烟墩。山中景物幽闲,恍若世外桃源。

芹 山 又名蟛蜞山。高五百一十六公尺九分。有天池、天台二峰。上日金狮岩,有石刻,明高僧真潮居之。下曰芦■〈艹際〉潭,传有龙潜,又名龙潭,祷雨辄应。有石刻,详《金石》。沿海沦陷时,敌于此驻重兵。

秀安山 在猴屿。有洞天岩,里人郑积馨有记,擅一方之胜。此地拟标“洞天听水”,为六里四景之一。宋尚书郑丙建有屏山寺。见石刻。下为鸡笼屿,滨江,以形如鸡笼,故名。旧有寨。(见《闽侯县志》)

院里山 后为筹岩,有瀑布会诸溪之水,入院里洋。左曰莲花,右曰蟹螯。莲花潭上为狮子山,传在昔建造万寿桥皆取石于此。

象 山 又称象屿山。长福寨在焉,昔之屯兵处也。南岸炮台在其下,抗战时毁于寇。金刚腿石或曰龙脚石在其右,乃闽江有名古迹。清郑积馨有《象屿图记》,别见。

蒲 峰 在浮岐。通院里、西庵,有保福禅院,今则废矣。前临大江,江西冲积洲田甚广。上接猴屿,下连泽里,昔之闽、长交界处也。浮岐村民计口授田,每五年调整一次,为地方创举。以上江左里。

大象山 在高详里峡江之南。高五百一十四公尺。高峰插天,为省城南面巨障。有峰曰银峰,山岭石色如银,故名。(见《闽书》)下为山田溪,通洞头岭。

西峡山 山脉由大象而分。下濒西峡江。(《八闽志》)近水之民多以烧硋为业。

文殊山 支分大象,高百余丈,有寺曰文殊,为有名古刹。明谢方伯肇淛之墓在焉。

珠 山 在黄石。脉发大象。周遭溪水环绕,九山朝顾,俗呼“九龙戏珠”。(见《八闽志》)

云顶山 脉连珠山,有蟠环之势。过为枕峰,原为外七里归义所属,今因其旧。乃长乐、林森接壤之区。以上高详里。

马头山 有白鹭坑。水帘高挂,望之如白鹭,风动其状若飞,以此得名。广明古寺在其后。

灵洞山 在洞头,又称洞山。有九松古迹。《名胜志》云:“其下有潭,有狮子石,流通马江。”陈中允谨墓在其处。出为岐头山。在昔有道通永南,嗣废。

罗汉山 在岭头,亦曰雁山。下为罗溪,有瀑布。(见《闽侯山川志》)。有寺曰圆觉,乃明林之蕃栖隐之处。

九龙山 在唐屿。背为大象,临洞江。有狂牛岭,俗呼牛山,高入云表。南曰昆济潭,有石刻。详《金石》。

鲤鱼山 支分九龙,雷拍潭在其下。有明林给谏故居。见《唐峰纪略》。

丹 山 在赤屿。有鼓石,鸣则为瑞。脉接九龙。前为赤水浦。

象鼻仑 脉接大象山。在澧渎里、大田源两山之间,以地僻,常沦为盗薮。明清之交,大疤掌、包齿三曾踞此为患。(见《福建通纪》)以上至德里。

双奶山 在钦仁里。支分七岩。高五百二十二公尺八分。西出为大象、枕峰。(见《区域志》)。拟标“双奶浮青”,为六里四景之一。

白田山 在钦仁里,即晋郡守严高欲徙郡治处。地产蕉草,可以为布。坑曰蕉坑,溪曰蕉溪。(《闽都记》)郑善述居此,因以蕉溪为号。

鳌峰山 在八社。山中有仙人厝,有古刹遗址。峰峦层迭,人迹罕到,沦陷期中,我方游击潜伏之所也。

观音山 左为远征岭,右为石尤岭,通福清。乾巫寺在其处。《福州府志》称石尤义泉岭,门钩岭,崎岭,通福清遵义里。

古岚山 上为分水岭,乃长、福分界之地区。蕉岭过为石尤义岭,简称为石尤岭,又呼石湖岭,为长乐福清往来必经之路。旧有闽、长、福三县保甲局在其处,今则废矣。

螺 岭 在福清县北六十里。岭势峻岌如悬梯状。北望方山如咫尺。其半属闽县钦仁里。(见《福州府志》)以上钦仁里。

琅崎山 在绍惠里。东有龙井,久旱不涸。《名胜志》云:“下为莲花屿,上为莲花峰,可以观日出。”按嘉登里亦有琅崎山,与此同名,此山又称南琅崎山。

琅 峰 为琅崎山最高峰。前临大江。(见《福州府志》)琅尾居其下。琅尾湾为歼敌中岛之处。

玉水山 有岭通林森青铺。地连玉枕,山名为归义里区。以上绍惠里。

(附录)编者按:晋严高欲徙郡治于白田(即玉田)者,以琅崎前临大江,水道通也。在昔马头河阳(即吴航头)俱称马江,盖两地而江统,故光俗里浮峰山(即泮野山)有“潮涨则山上浮”之说,明郑和下西洋所以得泊与修造巨舰于此。稽邑乘,马江亭旧址即今临馆所在。所谓琅峰前临大江,江即今之老子洋也。在昔为沧海,而今皆变为桑田矣。明万历间,唐屿人林材修郡志,董应举驳云,琅崎山临大江,在嘉登里,岂绍惠里亦有琅崎山乎?实则山有东南之别,在绍惠里者曰南琅崎山也。

○山川 下 水道

闽 江 江上游受汀、建、延、邵四郡水,下游贯长乐、林森两县,至五虎门入海。下游沿江古称合沙南北岸,今属长乐者,曰江左,属林森者曰江右,出为闽江口。明叶向高《过江》诗:“冶城东望海天遥,谁遣中流一柱标?地拟瞿唐看滟滪,江同扬子见金焦。空山积雨无人到,画舫清樽有客招,宝塔销沉何处问?漫将遗迹说前朝。”邑人谢肇淛《过江》诗:“秋水净于拭,扁舟镜里行。月当山罅出,云近海门生。龙睡空江冷,潮归野渡横。棹歌中夜远,渔火不分明。”(见《福州府志》)

西峡江 俗谓乌龙江。《福州府志》云:“乌龙江西曰西峡江,东曰东峡江,在高详、归仁二里间。”在峡南高详里。与马江、仁南相对。两山夹峡,水由南洲灌入。江阔可以尺量,其深不可以数计。中流有石如砥柱,名曰浮礁。(见《福建河渠志》)峡门风涛险恶。元至元间,元帅唆都募民户置渡船一十有三。两岸各有亭,以为行人憩息之所,岁久而圮。明成化间,太监陈道重修。“峡北观澜”拟标六里四景之一。宋林亦之《过江》诗云:“白鹿山头云欲颓,峡门滩下水如雷。锦囊破裂元无用,席帽嵚崎还更来。我自未能逃世俗,人谁便解脱尘埃?扁舟且趁牛羊渡、莫问如今第几回。”明郑善夫《渡峡江》诗云:“凛秋行日夜,短别去故里,眷此有所思,陟山复临水。重峡亘天堑,下足顿逸轨,回飙激伏澜,绝流渡蒙汜。雨昏积瞑色,翳翳歛夕霏,所忧风波集,击楫志未己。至人乘虚无,君子虑终始,蹈险乃真见,履顺有灭趾。矢言涉大川,勿负横江耻。”张时彻《峡江道中》诗云:“玉峡江深鹓鹳哗,青楼夹岸转流霞。帆樯返照穿红叶,山郭浮云拥白沙。久客盘飧谁是伴?满城砧杵正思家。自怜朱瑟那能御?独坐长庚望斗槎。”顾大典《渡峡江》诗云:“岸回潮痕出,江面峡路长。云帆不可辨,海气更微茫。”陈翰臣《渡峡江》诗云:“云来峡气长,朝旭动海树,地穷天堑见,下马问古渡。轻舟凌寒潮,征帆带孤鹜,苍茫南北面,烟岸渺何处?中流破急浪,恍若轻滟滪,风波销客魂,惨淡起百虑。岂不戒垂堂?勉强趁归路,登岸慰脱险,回首尚如怖。”杨德政《渡峡》诗云:“岂忘垂堂戒,何因涉险行?青山吹欲动,白浪涌如崩。鸥鹭惊飞尽,蛟螭结阵行。谁云舟楫好?未若羽毛轻。”陈价夫诗云:“西峡风涛天地回,海门无日不喧豗。雪晴罟网春犹集,江冷鱼龙秋自哀。芳草远连螺女庙,暮云深傍越王台。长年三老愁看汝,舟揖于今莫浪开。”(以上见《闽都记》)林亦岐诗云:“乌龙江上风涛壮,大象山头日影西,各有归心怜晚照、远天画出雁行齐。”李永选《过渡》诗云:“西峡回旋水,东皋荡漾云。浮生感懵懵,过客笑纷纷。风激潮弥壮,船行派欲分。浪花江上满,十万羽林军。”

马头江 亦称马江,濒江左、光俗二里间。中有巨石,形如马首,随潮隐现为行舟患。《闽侯县志》云:“东下为罗星塔,其南为营前,又东为洋屿。旧有水师,旗营。出为闽安镇,中流为琅崎江,入于海。”宋朱熹《渡马江》诗云:“春日江中住,我行涉其波,扬帆出西澨,两岸青山多。”李永选《马江怀古》诗云:“罗星塔下水微茫,砥柱中流孰克当?峡北烟波连断霭,山中红树对斜阳。寒潮落日声如咽,铁锁沉江事可伤。惆怅风前依右岸,黯然天色入苍凉。”

上洞江 马江之左次港也。长十八公里半。舟人候潮咸集于斯,亦称为营前港。潮通龙门、坑田、琅尾、东渡、白田,接蕉溪、大溪二水,两岸农田赖以灌溉。溯汐而出大江,至省大桥一百二十五里。出营前称为横江,舟人过此,恒具戒心。明林鸿《秋日渡江》诗云:“横江渡头云水东,波回石马撼秋风。连山喷雪何如此?好似钱塘八月中。”“晋安形势控东南,碧水遥将碧海涵。马江江上风涛壮,不数湘流汉水潭。”“一水横流沧海东,千峰倒映玉芙蓉。猿声两岸秋风起,无数江花带雨浓。”“日落风清江水便,片帆遥下月明边,君听满棹歌声起,何似江心竞采莲”。“山色西来若画屏,长江一带抱沙汀。扁舟日暮东流下,疑是秋风过洞庭。”昔宋陈季慈先生有《第一江山》诗。拟此处标为“瀛洲环碧”,为六里四景之一。

下洞江 马江之左一港也。长十四公里。中有狮子石,与方山对峙,巨浸不没,俗谓“水浸方山鼻,不到狮子耳”。(见《闽都记》)长乐旧志则称下港,又呼太平港,河阳港,青阳港。迎潮而出大江,至省大桥,水洋一百二十里。《闽中记》云:“吴王夫差尝略地至此,作战船。故有吴航头之称。”《福州府志》云:“吴航头在水次,吴王濞及东瓯王从之,故有吴航之名。”《闽中记》云:“吴王夫差乘船略地,至此作战舰,故名。”明永乐间,太监郑和通西洋,造巨舶于此,奏改名为太平港。

琴 江 在江左里洋屿前。唐以梁《琴江夜月》诗云:“一片清辉月满舟,水天相映夜光浮。耳边似觉琴音奏,韵出空江听水流。”黄曾成《琴江》诗云:“无弦琴韵听模糊,皓月清流入画图。波静蟾圆秋夜迥,水晶盘里拥明珠。”(见《琴江志》)

环 江 在光俗里。左右接上下洞江,故俗称“泮野水,两头涨”云。明陈中允谨居其处,以环江为号。

老子洋 又作老鼠洋。上接溪流,下通营前江。《福州府志》云:“在南琅崎山下。”营前浦,在营前。赤水浦,在至德里赤屿丹山前。戈隆浦,在光俗里。新田浦,在光俗里。横流浦,在光俗里。金山浦,在光俗里。长约四里许。琅尾浦在绍惠里琅尾。其地多产桔。

龙潭溪,在高详里下洋 山田溪,在高详里下洋山田间。磐石溪,在江左里高安 五竹溪,在江左里天台山下 芹溪,在江左里院里溪,在江左里。朱子过此勒“濯足”二字 罗溪,在至德里九龙山下。有瀑布下流入洞江。 大溪,在绍惠里。源始分水岭,经八社入老子洋。 蕉溪,在钦仁里蕉岭下。 瀍溪在钦仁里。又称瀍川。

厦珠闸,在光俗里。下朱民国三十六年造,溉田可二百有余亩。湖里闸,在光俗里湖里洋。清同治间造。 溪里闸,在江左里后安。洋屿闸,在江左里洋屿。有新、旧二闸。

前后洋堤,在江左里猴屿。民国二十五年九月,海荡堤溃,三十七年,县政府指拨救济米各一万斤,乃重加修筑。

象屿坝,在江左里。

芹山坝,在江左里天池山下。坝长二里许,上接芦■〈艹際〉潭水引以灌溉,入五竹洋。 大溪堰,在绍惠、钦仁二里间。长数里,溉田数百亩,流入老子洋。

象村,即象屿官塘,在江左里旧称合浦。南长七百余丈,二等开,二分二丈一尺,一分二丈五尺,食溪水溉田五十二顷。(见《闽侯水利志》) 猴屿官塘,在江左里。《水利志》云:“上屿,四十丈阔八尺;中屿,三十丈阔七尺;下屿同食溪水,溉田二顷余。”

蒜村石泉庄在江左里。(见《水利志》)未详其地,待考。

附岛屿、井泉、池沼

鸡笼屿,在江左里。形如鸡笼,故名。旧有寨。 猴屿,在江左里南岸。 象屿,在江左里南岸。清郑积馨有《象屿图记》,言甚悉。象屿又称象村。 羊屿,在江左里。即洋屿。有乌屿在其前。 琴屿,在江左里洋屿前。以屿如琴,故名,其江即为琴江,有志。 双鱼屿,在江左里洋屿前。 剑屿,在江左里洋屿前。 猫屿,在光俗里筹岐前。 鼠屿,在光俗里筹岐前,与猫屿对峙。 獞屿,在至德里。即唐屿。 赤屿,在至德里,有赤水浦。 莲花屿,在绍惠里,上有莲花峰,可以观日出。

林公井,在光俗里泮野。传为唐时林浦所凿,又称义泉。(林传《义行》) 黄井,在钦仁里白田。平田之上有石井,栏作六角形,上镌有“黄来宝舍禾五斗”七字。井泉大旱不竭,人多取以为酿。传为唐时黄氏古井,故以呼之。

中元并,在光俗里霞洲,俗呼厚奕井。久旱不涸,味甘可以酿酒。有石刻,详《金石》。按“中元”二字,其义未详。 嘉井,在江左里猴屿,又呼为尚书井。传为尚书郑丙所凿。(见《郑氏族谱》)乾道井在高详里黄石。石勒“宋乾道己亥岁造”。

福寿井,在江左里猴屿。明万历间张良所造。 通判井、在江左里猴屿。明通判张仲源造;因以名井。 大井,在江左里厚安。明万历乙酉造。 鱼尾井,在至德里唐屿鲤鱼山下,传为古井,清初乡人惑于风水之说。后以巨石掩盖其上。 龙井,在绍惠里琅峰。亢旱不竭。(见《闽侯县志》) 太平井,在江左里详屿。栏镌“太平”二字。 状元井,在江左里洋屿围墙内。一在营前街。下隈井在江左里厚安。 螺井,在江左里高安磬石窟。井为天然,其井深叵测,传久旱不涸。上有浮石,可指动。 下井,在光俗里祥洲。石井栏。有记,详《金石》。 东井,在光俗里营前。有石刻,详《金石》。居玉井,在至德里洞头。陈居玉造。 高井,在至德里赤屿。 金鳌井,在钦仁里上元。清康熙甲辰造。

五色泉,在江左里洋屿。为云门山十五奇之一。 效泉,在光俗里营前分县衙里。有石刻。 仙泉,在至德里马头。石镌“仙泉”二字。传闽县令王绍兰过饮其泉所书。

七星池,在光俗里祥洲。其池有七。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