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译后记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十八世纪末法国路易十六时期曾发生过一件有名的宫廷丑闻——项链事件,法国历史百科全书中关于这一事件是这么记载的:

斯特拉斯堡的红衣主教罗昂想和与他有宿怨的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言归于好(也许他对王后还有爱慕之情)。这件事被当时的一个女骗子拉莫特夫人知道了。拉莫特夫人是亨利二世的一个私生子的后裔,她靠身上几滴王室的血液在宫廷里招摇撞骗。她一方面与当时一个有名的巫医兼星相学家卡格里奥斯特罗勾结,撺掇罗昂主教买下两名首饰商的一串价值一百六十万法郎的钻石项链献给王后,以博得她的欢心;另一方面又叫人模仿玛丽·安托瓦内特的笔迹写了一封信交给主教,安排他夜晚在凡尔赛宫的一个小树林里与一个酷似王后的侍女幽会,让罗昂主教错把她当成王后。红衣主教在拉莫特夫人的诱惑下赊买了这串项链,并请一个自称是王后的随身侍从的人转交给王后,事实上,此人是拉莫特夫人的一个情夫。拉莫特夫人把项链拆散后在伦敦出售,心怀挥霍。后来由于红衣主教无力履行分期付款的诺言,两个珠宝商直接去找王后,于是真相大白。路易十六摒弃了“家丑不可外扬”的想法,立即下令逮捕了罗昂红衣主教以及他的“同谋”。此案在预审和诉讼时反映强烈,然而公众的愤慨情绪却转而发泄到宫廷及统治者身上。在这个案件中,罗昂红衣主教完全是受骗上当的。玛丽·安托瓦内特虽说是无辜的,但她的隐私以及她穷奢极侈的宫廷生活也因此多少被年出来,使她的名誉蒙垢。1788年5月31日,法庭作出判决:对罗昂红衣主教免于处分(但是路易十六还是解除了他的一切职务,并把他放逐到拉歇兹·蒂安);把卡格里奥斯特罗逐出法国;判处拉莫特夫人笞刑,并在她身上烙上罪犯的印记,随后终生囚禁(不久她又越狱逃脱)。

本书即是根据这一历史事实写的。

这件事性在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前路易十六统治的最后几年里,此时宫廷腐败,国家财政经济拮据,以国王和王后为代表的贵族阶级以及教会人士过着花天酒地的糜烂生活;而下层百姓却因天灾人祸而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对当权者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局势动荡,充满了火药味。本书在艺术地、形象地再现了“项链事件”的同时,也把这个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法国王朝各个阶层的情况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当然,大仲马毕竟是个小说家而不是历史学家,他写的历史是为小说服务的。他的宗旨是在史实的基础上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编写出曲折离奇的故事来吸引读者。因此,我们不能把他的小说当成历史来看。比如小说中把后来上了断头台的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都描绘成善良正直、关心老百姓疾苦的贤明君主,就完全歪曲了历史事实。应该说,他们作为欺压人民、违反历史潮流的法国君主制度的末代统治者,是不值得同情的,他们最终的结局也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的。

大仲马一共写了五百多部小说,除脍炙人口的《基督山伯爵》外,大部分是历史小说。他的最著名的历史小说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路易十三时代法国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宫廷斗争,即《三个火枪手》、《二十年后》和《布拉热络纳子爵》;第二部分描写查理九世和亨利三世时代的宫闱秘史,即《玛戈王后》、《蒙梭罗夫人》和《四十五卫士》;第三部分描写法国君主政体腐败和衰亡的过程,即《约瑟夫·巴尔萨摩》、《王后的项链》、《红屋骑士》、《昂热·皮都》和《夏尔尼伯爵夫人》。

本书是第三部分中的第二本,也是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一本。

大仲马的作品大都是情节生动,变幻莫测的,充满了戏剧性的情节,让读者看了犹如身临其境,欲罢不能,因此成了一个世界著名的小说家。

1982年3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