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作为藏族原始信仰,在印度输入佛教以前的原样子,现在已看不到,它与佛教互相反对,又互相适应,现在已变为佛教各派之一了。可是藏族佛教徒,把他们自己的信仰叫作“宗教”(chos),以与本教相对;并把本教叫作“黑教”,以与自己的信仰是“白”的,或纯洁的相区别。而本教教徒(bon-po)为了使自己避免批评,把自己的创始人说得比释迦牟尼还要早,认为释迦牟尼或是他的转世,或与他同时。鉴于这种态度,试看藏族佛教徒如何对待本教的历史,是有意思的。本章所写的概述,则是这种历史的结果,也是作者实地研究,由西康本教徒所搜集的记录。不幸,手中没有本教的历史材料。
根据一本很有名的著作《教派明镜》(grul-mthaẖ-çel-mo,第104—169页)注15的记载,这位安多的大喇嘛引用本教经典说,在本劫,人类生命由无限量变到10岁,18位大师生下来以使世间觉悟。作为18位大师之一,辛饶(gçen-rab)降生于人类寿命约活百岁的世界。辛饶是香雄(Żaṅ-uṅ)的窝末隆仍(ol-mo-luṅ-riṅ或ol-moẖi-gliṅ)人。香雄就是西藏西部古代阿里三区之一。辛饶创立了本教,根据旁的书注16更有如下记载:
欲教化香雄(aṅ-uṅ)的人,
(他)已变成辛饶弥泊(gçen-rabs-mi-bo)了,
示十二大行,注17
说九乘教法,注18
为生者开天门,
为亡者断死门,
度生“雍中”(gyuṅ-druṅ)道。注19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巴玛噶塘》(padma-bkaẖ-thah)这样的名著中(第257—258页),有下面一些话:
自本劫开始,人们就陷入轮回中,陷入愁苦大海之中,由于无知,做了不知多少错事。顿巴辛饶(ston-pa gçen-rab)对他们起了慈悲念头,就由天上的宫殿放出五种颜色的光,普照大地,然后把自己变成布谷鸟,蓝颜色与蓝宝石一样,唱的歌与琴声一样。他以这种形象落在一个天王(gnam-gyi-guñ-rgyal)的头上,扇了三下翅,闪出带红色的白光,然后投入到他母亲的头里。当他最后降生时,立刻就能发出有音节的语音,并有旁的幸福的象征。所以释迦佛的动作,在辛饶的转世中也有类似的迹象,如首先看他要降生的那个国家是否值得他降生;第二看父母是否属于正统家世;第三看什么地方宣讲他的教义合适;第四看群众有多少福气享受他的说教。
因为这样的神话,由藏族佛教徒的历史中保存下来,足以证明本教创始人辛饶是个了不起的人,既被他的信徒所重视,也被他的反对者所重视。一般承认,本教发源自香雄(aṅ-uṅ)的窝末隆仍(ol-mo-luṅ-riṅ),并由那里的语言传播的。以后,佛教传入西藏,自然与本教相互反对又相互影响,而且有本教经典,不断埋藏又不断发现,有原来的和修订自佛教的。这个过程,充分说明本教的传播和变迁的方法,因为佛教输入以前,在藏文创制以前,不可能将本教用文字记录下来,传播开来;而佛教的输入和藏文的创制,是641年以后的事,那是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甘布(sroṅ-btsan-sgarn-po)的一年。
相传在辛饶出现以前,藏地充满了妖怪,危害于人民,据传说,注20是辛饶才使这些有害的妖怪屈服于人民的利益。他也到过很多的地方,例如下述各地,特别提到他去过:翁达(on-mdaẖ)的赛康宰(gse-khaṅ-rise),那就是后来建立了阿里(mṅaẖ-ris)寺院的地方;瑞帕仁勤笨巴(ri-bo-rin-chen-spuṅ-pa)山;西康西部的工宇(koṅ-yul)、步楚拉康(bu-chu-lha-khaṅ);东边的神山笨瑞(boṅ-ri)。他也有许多门徒,与他来往最密切的是穆错丹珠(mu-tsho-ldem-drug)。旁的著名的有波斯的穆擦茶黑塞(mu-tsa-tra-he-se)、赤托巴擦(khri-thog-bar-tsan)和古希李巴尔马(gu-hi-li-spar-ma);印度的拉达阿卓(lha-bdag-sṅags-dro);汉地的雷塘莽巴(legs-thaṅ-smaṅ-pa);克冲姆(khrom)的塞道介加(gser-rdog-lce-byams);后藏的丹津擦莽给(ldem-gyin-tsa-smaṅ-dge);布巴(bum-pa)的木泵桑塘(mu-spuṅs-gsaṅ-thaṅ);香雄(aṅ-uṅ)的匣拉布勤(ça-ra-bu-chen);西康的木雅(mi-ñag)或木雅的介擦卡鼓(lce-tsha-gar-dgu)。这些人都帮助他在中国西部各地传布本教,使之发扬光大。
本教发展史可以分为三阶段:
(1)多勒本(brdol-bon)或作勒本(hdzol-bon),由西藏第一位有记载的藏王捏赤赞布(gñaẖ-khri-btsan-po)算起,到第六藏王赤德赞布(khri-sde-btsan-po);
(2)卡本(khyar-bon),由止公赞布(gri-gum-btsan-po,即叫二“德”的第一名藏王)到松赞甘布正式输入佛教的时候;
(3)居尔本(bsgyur-bon),由松赞甘布时代至宗喀巴(tsoṅ-kha-pa)时代(1357—1419年),宗喀巴就是格鲁巴(dge-lugs-pa)或藏族佛教正统化的创始人。
第一阶段,在前藏(dbus)有个属于辛(gçen)族(rus)的孩子,叫阿母消翁(am-çod-ẖon),传说到了13岁时被魔迷住了,—迷迷了13年,他漫游于西康和西藏。26岁时,他清醒过来,能见某处有魔危害于人民或造福于人民。他宣传降伏魔或祈祷魔的思想和办法,因而开始了本教原始行为,怎样与地下魔打交道,怎样向天上神做祈祷,怎样为两者之间的人谋福利。这样的原始本教,被称为黑帽派(chab-nag),也是西康西部工布(koṅ-po)地方的本教庙宇的名字,不能与喇嘛跳神舞蹈的“黑帽子”注21和尚相混。
第二阶段,传说由魔造成巨患,那是止公赞布当政之时。当时所有本教内行都无法控制,由克什米尔的卡奇(kha-che)来的人,能够坐在鼓上飞于天空,能用羽毛割铁成屑。另一个西藏西北竹夏(bru-ça)来的人,能够占卜,即用不同颜色线(ju-thig)抽签,或用天语(lha-bkah)和“牲血”(srog-dmar)决定人的善恶命运。第三人来自香雄(Żaṅ-uṅ),能够驱除人死后阴魂不散的恶魔,或降伏一切魔鬼,并能作各种巫术。在前三人到来之前,原西藏的本教徒并无特别理论,这以后,本教才有相同于印度教大自在神(maheṡvara或lha-dbaṅ-phyug-chen-po)的观点。
本教发展的第三阶段,又分成小的三个阶段:早期居尔本(bsgyur-bon),中期居尔本和晚期居尔本。早期居尔本,传统都溯源于一个蓝裙子大师(çam-thabs-sṅon-po-can)。他自己将某些不正规的经典埋于地下,然后冒充发现了隐藏的宝物,即将它发掘出来,包括在本教系统中。他也被认为发明了关于性交的文件和用杀死来求解脱的文件。中期居尔本是在赤松德赞(khri-sroṅ-bde-btsan)为王时发展起来的。赤松德赞就是金城公主的儿子,他于755年当政,先延请佛教师和本教师均至其治下,可是后来偏重佛教师,忽视本教师。本教既受歧视,乃采取许多佛教的条文,将它翻译,纳入本教系统。根据《班马卡塘》(padma bkah-thaṅ,第134—135页),请来的佛教大师中,18人是由印度来的,六人是由内地来的;他请的本教大师中,有香雄和旁的地方来的七名不同教派的人。这些大师都集中于桑耶寺(bsam-yas)阿瑞亚八楼灵(Āryapalo-gliṅ)学院,桑耶寺就是在西藏建立的第一个寺院。藏王让他们把本教教义写入经典文字,还让本教大师举行宗教仪式。他们宰了鹿作为主要牺牲,也宰了许多牛羊。佛教大师乃向藏王提出抗议,说:“大规模屠杀不合佛教仪规,本教完全反对佛教,两种大师不能共处于一教,就像两名国王不能共处于一国,我们也不能与本教罪犯共事。我们请求陛下遣我们回国。”但藏王则作如下答复:“过去佛、本二教互相攻击,因为本教强,佛教弱,许多著名的佛教译师被迫回国,你们最好不要反对本教,以便两者共同传教。”听了这些话,佛教大师便沉默无言,但他们拒绝讲道。
然而,甲维罗追(rgyal-baẖi-bio-gros)死的时候,两派都举行仪式。为死者谋福。藏王见到佛教派的优胜,遂倾向于佛教,而怀疑本教。他遂让两派在东卡塘(don-mkhar-thaṅ)举行公开比赛,看谁做的奇迹优胜,结果本教派输了。在三派辩论中,藏族佛教创始人班马撒姆巴瓦(padmasambhava,莲华生)与塘那(thaṅ-nag)来的两名本教徒辩;山塔绕克西塔(Śantarakshita.教护)与香瑞乌间(ça-riẖi-dbu-can)等辩。结果,还是本教徒输了。
于是,境内所有本教徒,都令集中于康诵那卡(khams-gsum-na-gar),都将头发束成辫子,头戴狐皮,手拿半个鼓,身穿普通老百姓的服装。且吃粗糙饮食,换句话,他们被降低身份,与一般人相同。流血牺牲再不允许,可是印的图样,可以代替真的祭品,许多本教徒被驱逐至上部西藏,至杰马雍中(bye-ma-gyuṅ-druṅ)、杂迷(rtswa-mi)等地方,甚至蒙古的司普瑞五腊尖(spreh-u-slag-can)。从那以后,任何杀生的人,都被看作是职业屠夫,被认为是社会遗弃者。
当时本教被压,佛教吃香,一个本教和尚,叫桑佳将曲(saṅs-rgyas-byaṅ-chub)的,被藏王罚款所激怒,作为报复手段,他将某种佛教经典,改编为本教的经典。藏王知道此事以后,即宣布任何人敢于改编佛教经典成本教的东西,以贬低佛教,即杀无赦。他乃将改写的东西埋于洞中,不使被人发现。这些东西,以后被人发现,即认为是本教的藏书,所以本教就这样被佛教所修改。这就是中期居尔本的特色。
晚期居尔本更大规模地用伪装来窃取佛教经典,那是朗达玛在837—842年灭佛教以后的事。
后藏的娘托(ñaṅ-stod)地方土著辛固录噶(gçen-rgyur-klu-dgaẖ),在前藏打域卓拉(dar-yul-sro-lag)本教中心,改编了许多佛教经典,例如,《般若波罗蜜多十万颂》注22变成本教“卡姆勤”(kham-cheṅ);二万五千颂注23变成“卡姆穷”(kham-chuṅ);《瑜伽行地摄抉择》注24变成本教经(bon-mdo);而五部陀罗尼(dhārani)变成《十万白色和黑色龙经》(klu-ẖbum-dkar-nag)。本教用不同术语和说法区别于佛教,起的作用是一样的。譬如,管“觉悟”叫“辛饶”(gçen-rab),那就是本教创始人的名字,让他等于释迦佛;“三身”注25叫“本身”(bon-sku)、“普善身”(kun-tubzaṅ-po),“无垢化身”(srid-pa-tshaṅs-po);“智慧空行母”注26叫“撒垂耶桑”(sa-tri-e-saṅ);“阿罗汉”(arhat)叫“辛色”(gçen-sras);“菩萨”(byaṅ-chub-sems-dpah-或bodhisattva)叫“雍中塞姆巴” (gyufi-druṅ-sems-dpaẖ);“喇嘛”(bla-ma)叫“温塞”(dbon-gsas);“空性”注27叫“阿梅尼”(a-me-ñid);“菩萨十地”另叫一套名称。
一切改编的佛教经书都埋在错阿追五穷(mtsho-lṅa-ẖdreh-u-chuṅ)的石头底下,不久即被同一人作为新发现而发掘出来。辛固录噶(gçen-rgur-klu-dgaẖ)以后,穷波(khyuṅ-po)的本教徒有更大效法。
本教的第三期,包括上述三个小期,也被承认为“白派”(chab-dkar)。普通以颜色命名的,可能是由于佛教徒的概念,以为接近于佛教的东西,是皎洁的或白色的。在这一阶段,几乎没有什么佛教著作不被本教所吸收。
除了藏文大藏经的经部《甘珠尔》(bkaẖ-ẖgyur)有和本教相关的部分以外,本教的著作,可用下列观点加以分类,即见、修、行持、事业、生圆道果,护法、宇宙观、心理物理修持结果。
属于见的有以下著作:
《圆满胜金曼论》(rdzogs-paẖi-rin-chen-gser-gyi-phreṅ-ba);
《本释利刃论》(rtsa-ẖgrel-rluṅ-gi-spu-gri);
《光明轮要门论》(man-ṅag-ẖkhor-lo-ẖod-gsal)等。
属于修的有:
《蕴自转变明点九钟》(phuṅ-po-raṅ-ẖgyur-thig-le-dgu-skor);
《金点》(gser-thig);
《心自觉验集》(luṅ-sems-ñams-myoṅ);
《传心直授白书》(sems-luṅ-ye-khrid-dkar-po)等。
下列是某些讲行持的著作:
《抉择八界书》(khams-brgyud-gtan-la-dbab-paẖi-ẖbum);
《雍中十道地书》(gyuṅ-druṅ-bcu-lam-gyi-ẖbum);
《清静律仪戒书》(rnam-dag-tshul-khrims-ẖdul-bohi-ẖbum);
《增长善品积集资粮书》(dge-rgyas-tshogs-chen-rdzogs-paẖi-ẖbum);
《黑病法》(nad-ẖbum-nag-po);
《华寿法》(tshe-ẖbum-khra-po);
《白医法》(sman-ẖbum-dkar-po);
《黑禳法》(gto-ẖbum-nag-po)。
属于事业。即为老百姓者有:
《三百六十种禳祓》(gto-thabs);
《八万四千种观察》(dpyad-thabs),如天文、占卜、相面;
《四冥想》(gyer-sgom);
《八哭》(skad-coṅ);
《三百六十送丧》(çid-thabs);
《八十一种法镇伏妖魔》(dul-thabs)。
属于生圆道果的有:
《总积本藏》(spyi-spuṅs-bon-mdzod);
《九类可怕父神》(pha-rgyud-drag-po-dgu-ẖdus);
九太阳母(ma-rgyud-ñi-ma-dgu);
无限可怖者(khro-rgyud-mdo-chen-ẖbyams-pa)。
护法类有:大小司热集撒卡(srog-gi-sag-gdar)、红黑扎巴卜至(gr-wa-pa-spu-gri)、达甲玛末茶主(dal-hbyams-ma-mohi-khrag-sgrub)和“七使者”,如魔、食尸鬼、恶灵、海龙、凶星和马海尸瓦拉(māheuara)。
至于本教的宇宙观,有人相信原始的空(ye-mad),由此得出物本体(ye-yod),即产生清白的霜,因即产生透明的露。由于这种液体,整个宇宙就演化出来。另外的人则说,动物是由卵孵出来的。本教关于巫术和禳灾的书在这一方面提到的很多。
根据本教论文基本宝藏(dus-pa-rin-chen-po-cheẖi-rgyud),“世俗的坚持存在,精通的则沉于空”。可是两者都是心理构造出来的,没有贪欲,而有警觉,则有先验的智慧;有内在的感觉,而无过分的区别,则有普通的悟性。这就是任何灵性收获所企图的,可以得到“解脱”。在旁的地方也提到,“最后实体”不过“如此”(de-lta-bu或tathatā)。它不是整个看得见的宇宙,但可反映出宇宙的任何东西。实现“如此”即“解脱”,而沉醉于现象世界,则使人纠缠于生生死死之中,在这方面,可见本教与佛教的世界观并无多大区别。
本教的心理和体质的解释,也跟佛教密宗一样。假定一个假想的解剖学,心说是有八瓣,在中心处有五根,由五色的线缠在一起,由光的“本教身”放射出“五慧”,“本教身”并非实体,所以并不属于“物”的范围。它也不属于“空”,因为它放出光。它是自存的、绝对的,不能想象与任何外因有关系。但它作用着,能发声、光和光线,借着身、口、意三行为和色、声、香、味、触、法六感,而传遍现象世界。为了观察“光的本教身”,必须取消主观和客观的区别,那就需要自发的省悟,而这没有主客观区别的省悟,可用三种办法达到。
第一种办法是坐着。用坐的姿态,可于日间某时把心专下来,然后,思想即可较好地集中,以致沉静入微而无骚动,最后随时可以静默,当需要处理人事的时候,随时可以变作正常。
第二种办法是自然状态。这就是入静的人,再也不需要用感觉来得知识;心既不用控制什么,也不用专想什么,而处于无虑的自然状态,于是心就摆脱一切牵挂。
第三种办法是摆脱一切逻辑区别,即知者、能知和被知的区别,而获自由。于是“心”就是“本教身”,是自明的,贯于一切现象,而把它们变作“智慧”了。这很清楚,乃是由宁玛教(rñiṅ-ma-pa)大圆满派(rd-zogs-chen-pa)抄来的,是与汉人的禅宗(dhyāna)最相近的。
根据本教的著作(guṅ-bsran),由《佛教历史》(rgyal-rabs-gsal-baẖi-me-loṅ,第25—26页)作者转抄的,本教宣传“九乘”,四乘与原因有关,四乘与结果有关,一乘是超乎原因、结果的最高乘。
四乘与原因有关的:(1)第一乘是占运派(phywa-gçen),为两女神杰卜巴(skyes-bu-ber)和大露吉名结(ta-klu-spyid-miṅ-ske)所传,其中有三百六十法的禳除(lto-rigs)和八万四千种的观察(dpyad-rigs);(2)第二乘是现象派(snaṅ-gçen),为杰卓卡塞赞伯拉(gyer-sgrog-gar-gsas-btsan-poẖi-lha)神所传,关于人和神的,以助世间政府,宣传四法静坐(gyer-sgom)、八祈祷(skad-kyi-leoṅ)和四十二法出血(gtar-rgyab);(3)第三乘是神异派(hphrul-gçen),为巴撒昂木巴(sbas-gsas-rṅam-pa)所传,包括主要著作为《达江族普入》(lta-byaṅ-rdzu-ẖphrul),是关于十三奇迹法和六巨大方便法的;(4)第四乘是世间派(srid-gçen或dur-gçen),传自杜塞巴伯(dur-gsas-spa-po)说教,即三百六十丧仪,四葬仪,八十一降妖术。
四乘与结果有关的:(5)第五乘是善行派(dge-gçen或dge-bsñen),为全知神(ye-mkhyen-ẖphrul-rgyal或kun-çes-ẖphrul-rgyal-po)所传,宣传为一切动物求解脱的方法,包括四种幸福的理论,两种洁净,三种治苦恼的巨大方法;(6)第六乘是善隐士派(gçen-gyi-draṅ-sroṅ),为台竺雍中采伊甲箔(theg-drug-gyuṅ-druṅ-tshe-yi-rgyal-po)神所教,主要目的是训导规范,包括十方法以停止暂时的生存,两表现,两羞耻,三种方法的获得;(7)第七乘是白派(gçen-gyi-la-dkar),为密神(gsaṅ-ba-ẖdus-pa)所传,包括十八“部”和九反行,以传本教的密宗;(8)第八乘是完全派(ye-gçen),为雍中伊旺加波(gguṅ-druṅ-ye-dbaṅ-rgyal-po)所教,以传布四内省法,六十种静坐法,六十种兆头。
最高乘(khyad-par-chen-po)为擦梅沃丹(tshad-med-ẖod-ldan)所教,它代表本教最高教导,包括三护神(yi-dam),一最高意义和五要方法。
与原因有关的四乘,意思是除掉真知的障碍,即知者与被知者之间一般的区别所造成的、与结果有关的四乘。前两个[(5)和(6)]是除掉困难(ñon-moṅs-paẖi-sgrib-pa)所造成的心理障碍,那是由于自私所致的,而另外两乘[(7)和(8)]是除掉误解(çes-byaẖi-sgrib-pa)所造成的心理障碍,那是由于偏见所致的。最后一乘[(9)],则导致神智。
另外,由于前四乘,追求者取得灵性进步的四种过程,在无量劫的转变以后。与结果有关的四乘之中,前两乘导致解脱,即通过三劫追求者的努力结果可得解脱,而后两乘可有同样的结果,即此生以后再生就可得到。最后一乘则使人获得本教身(觉悟),即在此生中。
本教的历史发展和理论,基本上根据佛教的书,它有时也取本教的书注28就这样作了文件的概述。另外,加以实地研究,我们就可补充西康德格(sde-dge)所属杂科(rdza-khog)本教寺院邓勤贡(staṅ-chan-dgon)的材料。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那里的法台注29根本不承认在本教里有什么派别。很显然,这是由于宁玛巴(rñiṅ-ma-pa)的影响过大。为了将本与佛两教等同起来,法台所代表的邓勤贡寺院,趋向于忽视较原始的本教各派的存在。寺院本身,与西康的任何喇嘛寺院的外表没有区别;寺院的住户,也与普通喇嘛相同;绘制的偶像也看着与佛庙偶像相似,只不过较为可怖就是了。带翅的像代表智慧和武勇,这是著者第一次见到,后来在宁玛巴寺院又见到过。全体偶像跟佛教密宗一样,分为三类:善面的(i-ba)跟一般在内地见的显教佛像一样;可怕的(drag-po),是密宗的特点;密主,是密宗的主要像。
显教佛像慈氏弥勒(byams-pa或maitreya)、白伞佛母(gdugs-dkar或sitātapatrā)等,在邓勤贡寺院是与本教诸神一起供养的。他们特有的护法,世间后(srid-pa-rgyal-mo)可与喇嘛女神(lha-mo或devi)相比,法螺神(rgyal-po-duṅ-rtog)可与身、口、意、业(karma)、果注30相比。
本教僧人与佛教和尚分类也一样,转生主与法台都和佛教寺院一样,受全戒的出家人叫作张宗(draṅ-sroṅ);受三十六戒的新出家人叫作臧促(staṅ-tshul);宗教仪式的领袖叫作古儒错(sgrub-stsol);念经堂的看管叫作给贵(dge-skos);他的助手叫作给叫(dge-gyod);念经头目叫作布杂(dbu-mdzad);庙内守者叫作札尼(grwa-gñer);这样称呼,与喇嘛寺的相同或相似。
这个本教寺院是西康本教寺院的中心,与喇嘛寺院的正统派争生存,也与佛教各派寺院一样,邓勤贡(staṅ-chen-dgon)寺院有它自己的势力范围,由附近四村注31七十户中选出家人。由于与附近格鲁派寺院冲突,邓勤贡原来的寺院被毁了。现邓勤贡不如原来宏大。
有两名转世者,夏杂仁白勤(çad-rdza-rin-po-chen)是创始者,椎梅窝塞银(dri-med-ẖod-zer-yin)较他次一级。前者于1940年死去,转世者在调查时尚未找出;后者是第24次转世,当著者参观时,他到各处化缘去了。法台管理寺院,他在12年中,时而管寺,时而不管,和西康佛教寺院一样,都在西藏更有名的寺院度过几年,他在班禅大师的扎什伦布寺附近曼瑞公巴(sman-ri-dgon-pa)那个本教中心,读了经。
大多数有名的喇嘛寺院都授予学位,但邓勤贡太小了,生徒不够选拔的。这与旁的小喇嘛寺一样,所以许多本地的僧人都到旁的较大的寺院住几年。这就避免了小范围的缺点,可将活动范围扩大一些。可是邓勤贡经常考试生徒,虽然并不授予学位。考试是在附近的分寺院内举行,那里有转世主主持考试。
和旁的喇嘛寺中心一样,邓勤贡也举行公开的集会。在十二月二十八和二十九有新年庆祝活动,“可怖者”(drag-po)化装和他的88名从者演出,以镇压恶魔。
正月初五,是杰念没饶贾灿(rje-mñan-mod-rad-rgyal-mtshan)死日纪念。他是著名的大师,在本教中相当于格鲁派的宗喀巴大师。在这一天,酥油花贡和许多灯光摆出作为纪念。同月十五日举行大祈祷会,但与喇嘛寺院不同,那里永远举行跳神。这里只绕着本教经书和注解向左转(逆时针方向),作为礼拜仪式。
四月十日舞会以使拉勤亚赛松(lha-chen-yab-sras-gsum)出场,也相当于佛教的怖畏金刚(rdo-rje-ẖjigs-byed或bhairava)。
六月十五日开始或夏至开始,退休一个半月。
十月二十六日和二十九日另一个舞会,出场的是“可怖者”,与十二月出场者同。
至于给老百姓的影响,本教也与佛教相同。例如,两者都垒石成堆,作为绕着转的对象,两者都念咒,不停地念。所不同的是绕圣物转,在佛教徒向右转(顺时针方向),在本教徒向左转(逆时针方向);念的咒和刻在石上的咒,在佛教徒是六字真言,即“唵嘛呢叭咪哞”(om-ma ni-pad-me-hum),在本教徒则是八字真言“阿嘛追木耶撒勒杜”(om-madri-muye-sale-ẖdu)。
总而言之,本教与佛教不同处,只是表面上的,除了影响老百姓的行为外,我们已经看见两者的神、佛和经典尽管有不同的系统,可是它们的作用和意识形态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