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编,概述了西藏的原始宗教和藏族佛教的三个重要的早期派别。其实,早期派别中,藏族佛教还有许多,不过它们在组织上,都不重要,除非有人特别关心。甚至这些小派别的人本身,也不把自己派别说出来,因为将自己大致分类属于较著名的派别之一,就可以了。我们在叙述格鲁巴或革新的藏族佛教之前,只举某些小派别的名称,也就够了。
我们已提到噶当巴(bkaẖ-gdams-pa)是因阿提沙(atiça,982—1054年)而得名的。噶当巴则在教义上影响了一切半革新派藏族佛教。西杰巴(i-byed-pa)和觉域巴(gcod-yul-pa),前者的意思是“停止生命与死亡所造成的痛苦”,后者的意思是“剪断自私和生命与死亡的锁链”,都溯源于印度大师达姆巴桑吉(dam-pa-saṅs-rgyas)。他访问西藏五次,最后一次在1037年。觉囊巴(jo-naṅ-pa)由于图杰从柱(thugs-rje-brtson-ẖgrus)建了觉谋囊(jo-mo-naṅ)寺而得名。
噶当巴最后吸进萨迦巴、噶举巴,特别是格鲁巴,甚至于他的基本学术中心,即阿提沙的徒弟仲顿甲瓦琼内(brom-ston-rgyal-baẖi-ẖbyuṅ-gnas)建立的寺院热振(rwa-sgreṅ),也不能作为独立学术机关而存在。至于其他较小的学术单位则因其小,更无影响。由于格鲁巴是著名学派,他们的寺院是最大的,而且是分布在各处的,我们以后的叙述则限于此派,首先历述它的最著名的大师及其寺院,其次则以拉卜楞作为标本,因为它是除西藏几大寺院外,属安多地区最大的寺院,而且就寺院组织而论,在西藏、西康、安多都是最复杂的。
(一)宗喀巴和甘丹寺
改革派的创始人是宗喀巴(1357—1419年)。他反对在他的时代藏族佛教腐败的情况,这是尽人皆知的。然而当时的实际情况如何?他又怎样进行工作?在这方面,则有许多夸大的地方。甚至于有人说,他放弃了密宗的实践,所有旁的教派的僧侣都乱搞男女关系,这都是远离事实的。
以下简单介绍宗喀巴所处的时代背景。由于萨迦巴和噶举巴两派互争权势,灵性的智慧的道路常被人遗忘。在公元14世纪,即元末明初时,不管是佛教中的显教,还是密教,在藏族文化区都到了低潮。除了少数高僧外,大多数的僧侣都忽略严格的寺院法规,即使理智有成就的人,也谈不上有灵修方面的成就。那些关心密宗的,也只是关心仪式,而少关心意义。宗喀巴首先重视寺院纪律的重要性,要求正规的寺院服装和其他佩戴,以区别于群众。并且重视关心他人的福利,作为进步发展的入门。其次,对于实践密宗的人,严格要求师傅的指导。最后,为了避免越级前进的趋势,他使菩提路成为一种科学,即实际的过程,由理智的理解到灵性的体验,都有步骤可循。其他学派的人可以说,宗喀巴没有添加上什么新东西;外道的人也可以说,他并没有在藏族佛教中排除什么已有的东西。可是他的循规蹈矩、绝不越等,就是他的贡献。假定他排除了什么东西,那就是当时的杂乱无章。不幸的是,后来他的信徒,在今日常是杂乱无章。他们误以形式换取合法化,寻求世间权势,也使他们重犯早期其他教派的错误。可是我们将结论预先说出来了。
回到宗喀巴的历史,注60他是文殊即代表智慧的化身。因为他是宗喀(tsoṅ-kha)人,宗喀即青海西宁以西七十余里的地方,所以一般称他宗喀巴,比他本名更著名。
在他于1357年降生前,他的父亲在1356年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由五台山来的高尚僧人,身佩花环,背着经典,来求隐居,直接上了楼。五台山,尽人皆知这是文殊的住地,宗喀巴的父亲又是历来崇拜文殊的,这就证明他家中要生个孩子,是智慧的化身。另外,宗喀巴的母亲也做了个梦,梦见自己与很多妇女坐在花朵盛开的平原上;同时有男童和女童来临,男的带着水瓶,女的手持孔雀羽和镜子,男的还指着女人们问:“这个行吗?”女童则一个一个地说不行,并说出所指人的过失,及至问到宗喀巴的母亲,女童则笑了,说是可以。男童则说她需要洗洗干净,即用水瓶在头上注水,同时念念有词,她感到很快乐,醒后依然如此,不知要出什么事。
在1357年正月初十的夜间,她又做梦了。这次梦见无数僧俗群众在欢迎众仙自天而降,她看见天上一个金身,其大如山,被仙女环绕,当金身下降时,逐渐缩小,直到落在她的头上,只有手那般大了,然后进入她的身体。接着,这个金身的侍从和群众相继进入她的身体。她特别高兴,而且感到特别聪明。这件事正好与释迦佛降伏六种非佛教的反对者的日子相当。
当宗喀巴快要出世的时候,他的母亲又做了个梦。许多僧侣出现,要在祭坛上上供,问祭坛在哪里。童男童女,上次出现过的,又出现了,他们本身是代表慈悲神和他的配偶的。他们说:“在这里。”然后童男在宗喀巴母亲胸上,用透明的钥匙开开一个黄颜色的孔,取出金身,看上去有些血污,童女即用水瓶倒水清洗,并用羽毛擦干,同时唱梵文的诵词,献上祭品。宗喀巴就这样在1357年注61十月二十五日早晨出世,与他于1419年涅槃之日相同。
出生的第二天,顿珠仁勤(don-grub-rin-chen)喇嘛派来使者看望这个孩子。顿珠仁勤是本地喇嘛,他已用静修功夫,达到了与怖畏金刚合而为一体的程度。由于他的神通,他已看见发生的一切,所以给婴儿送上了宗教敬礼。
割断婴儿的脐带时,落了一点血。在落血的地方,后来长出旃檀树,叶子上有狮子吼(seṅ-ge-sgra或siṁhanāda)佛像和文殊五字真言。叶子符号更多的时候,这个地方和这个树,就被称为古布(sku-ẖbum或“十万身”即十万佛身)。我们在下一章还要提到古布寺即塔尔寺的本名。
宗喀巴三岁时,噶玛弱巴多吉(karma-rol-paẖi-rdo-rje)给他命名棍噶宁伯(kun-dgah-sñiṅ-po),给他施了五戒,并预言他要作为佛教台柱,配得上释迦牟尼的好徒弟。同年他被顿珠仁勤(don-grub-rin-chen)收做门徒,并教给他许多崇拜仪式,包括诵读文殊的五字真言,那是常写在他周围墙上的。他也被赐予密宗的名字顿约多吉(don-yod-rdo-rje)。
在1363年,当他七岁时,常在梦中见到双臂瓦支饶撒梯发(金刚萨vajrasattva)和阿提沙(atiça)。在同一年,他被赐予一个新名叫罗桑乍巴(blo-bzaṅ-grags-pa),顿珠仁勤给他施十戒,作为初步和尚。
在他于1372年十五岁入藏以前,同一大师教给他首先要学习的教程。即广泛学习理论,然后应用那些理论,为万物的福利服务。给他列的学程,首先是弥勒(byams-pa或maitreya)五著,注62其次是达玛吉提(法称)(dharmakirti或chos-kyi-grags-pa)关于逻辑的七著,注63三是中论(madhyamaka)以避免或有或无的极端,然后是显教与密教的实践。还告诉他,他应崇拜金刚手(phyag-na-rdo-rje或vajrapāṇi),以免不幸,背诵文殊的五字真言,以增长才智;实践无量佛(tshe-dpag-med或amitāyus)的仪式,以延长寿命;实践北天王(rnam-thos或vaiśravana)的仪式,以获得物质方便,以达成就事物的目的;实践六臂马哈卡拉(mahākāla),以免除来自人类或人类以外的不祥成分。
宗喀巴在去西藏的途中,时常因怀念他的师傅而哭泣,希望回去看看。但在背诵文殊祈祷时,遇着“不回头,不退步”,才放弃走回头路的念头。这也预兆他以后再不回家看母亲。也许他的例子使以后甘丹寺(dgaẖ-ldan)的法台,永远停留在西藏,不管他们出生地点在哪里,因为甘丹寺为宗喀巴所建,并由他做首任法台的。
第二年他到了止贡(bri-guṅ)寺,从噶举喇嘛止贡仁宝切(bri-guṅ-rin-po-che)学习。然后他到贡塘(guṅ-thaṅ)学医,由那里他到了得瓦尖(bde-ba-can),学习弥勒(maitreya)的著述。他利用萨迦巴法座索南佳参(bsod-nams-rgyal-mtshan)到曲宗(chos-rdzoṅ)访问的机会,在那里向他致敬,即学到有关马哈卡拉(mahakala)的密宗仪式,而马哈卡拉是住宅保护神(gur-mgon)。他在得瓦尖停留了两年。
他在1375年访问了桑普(gsaṅ-phu)、萨迦、那塘(snar-thaṅ)和旁的寺院,以寻找研究和辩论的机会。
他在1376年即遇到他最亲密的大师仁达瓦(red-mdar-pa),并学习了世亲(dbyig-gñen或vasubandhu)的著述和关于中论的著作。
他于1378年收到他母亲的信,即准备回去,学一些仪式,以便利群众。可是突然感到这样做,便要离开摆在他面前的更重要的任务,不免走入歧途,所以他才决定永远留在西藏。就这样他给母亲送去一张自己的像。据说,母亲接到以后,这像竟喊出一声“妈妈”,她因这个奇迹,也就十分安然了。宗喀巴回得瓦尖的当年,收到蒙古王铁木耳的信和一些礼品。
1380年和1381两年宗喀巴用来学习萨迦巴的教诲,也于此时他获得远近声誉,因为他常在萨迦、贡塘、桑普和旁的学术中心进行辩论。
最重要的事件是在粗赤仁勤(tshul-khrims-rin-chen)和旁人监护下,于雅隆囊佳(yar-kluṅ-mam-rgyal)得到圆满和尚的受戒仪式。后来他从帕谋主(phag-mo-grub)喇嘛札巴将曲仁宝切(grags-pa-byaṅ-chub-rin-po-che)学习道路与成就的教训、那若巴(naropa)六法和帕谋主著述。他的这位大师的传记,成了文学作品的杰作。他在桑普静修中,静观善音圣母(dbyaṅs-can-ma或sarasvati),善音圣母将实体显现出来,并教诲他。
1388年他在塔哈尔(tahai)写了弥勒的《现观庄严论》的注释,他在雅隆(yar-kluṅ)的时候,提到过去学者的故事,说有个时候,罗锥桑给(blo-gross-seṅ-ge)讲述十—种重要著作,一天讲了十一次,当他被问,是否他也肯给徒众讲那么多著作时,他答复:“或者我也能,只要预备一下。”于是他用20天的时间做预备,从下个月的初五开始,他讲了三个月十七种注64重要著作,一天讲十五次,一次讲一种。因为两种比较短,先讲完了,于是加上另外两种比较短的,以与十三种较长的配齐。他的演讲,每一种都是根据一种主要的注解,加上旁的注解。每个听讲的人,都对他的能力和才智感到惊奇,认为除非菩萨的赐力或者他自己就是菩萨,才有可能做出那样的事。然而他曾一次讲演二十种著作,同在一天内开始,也在同一天内结束。在七年中讲了无数著作,常是一起讲十种以上;在他退休做密宗休养的前—年,曾一起讲了二十九种著作。
他在1390年遇到一位中道的专家,他是西宁的乌玛巴遵住桑格(dbu-ma-pa brtson-ẖgrus-seṅ-ge)。后者从幼即能亲身看见文殊这位智慧佛。但他的视觉是否靠得住,还没有把握。他求宗喀巴给他授予善音女佛的受戒仪式。女佛告诉他,他的视觉是真的,不是幻象。这样,他就隐居习密宗,于是文殊的形象作为本尊出现,愈来愈真实,标准是:当形象好像在镜子里表现的样子,那不是真的;完全的获得,是看见形象在肉体中。宗喀巴由于与喇嘛乌玛巴的接触,获益不少,喇嘛能够借着他的本尊解释中道理论的不同点。譬如,在衡量幻象和实体之间的优缺点,他被劝告多注意现象本身。论点是,假定现象被否定了,那么,超过现象的理论怎样树立起来呢?当宗喀巴渴望放弃群众讨论,以便集中力量在密宗收获上时,喇嘛又求本尊的忠告,他向本尊申诉:“这个学者依然很年轻,又有在公共场合上进行演讲的才能,恐怕需要继续进行公众生活吧?倘若他隐居起来,不与外界接触,恐怕人们会责备我,取消他们听到他的演讲机会吧?”本尊说道:“这不是你完全了解的事。假定人们因为他的隐居而责备你,你正好练习忍受功夫。除非他有一段专门隐居静修生活,宗喀巴便不能成就更伟大的事业,而且他的寿命会短一些。”
结果,于1392年,在释迦牟尼供桌前献祭以后,宗喀巴与乌玛巴遵住桑格都在噶瓦东(dgaẖ-ba-gdoṅ)将自己隐蔽起来,专门静修。宗喀巴首先借着他的同僚听取文殊的教诲,但逐渐可以自己见到本尊出现在眼前。当他的朋友去西康以后,宗喀巴和他八个徒弟即到拉萨南边沃卡曲隆(ol-kha-chos-luṅ)和达伯曼隆(dwags-po-sman-luṅ)两地,进行更为隐闭的静修生活,因而有更多的奇迹被记载下来。
在1394年为弥勒于沃卡(ol-kha)建津奇(rdzin-phyi)寺以后,他于1395年参观乐乍(lho-brag),在那里见到堪勤囊卡佳粲(mkhan-chen nam-mkhaẖ-rgyal-mtshan)。后者见宗喀巴是文殊化身,宗喀巴则见后者是金刚手化身,于是两人互教,互施戒礼,学到许多护法的仪式。此时宗喀巴打算去印度进一步学习,可是他朋友的护法告诉他,如果他留在西藏,贡献会更大些。也在此时,他向另一位大师学习阿提沙的理论,学得更深入一些。
自1396年起宗喀巴即对寺院纪律给以充分的注意,他参观热振(rwa-sgreṅ)寺,那是阿提沙教学的地方,他在那里讲述了许多重要著作,并于1402年写出《菩提道次第广论》(byaṇ-chub-lam-rim-chen-mo)。他曾得到许多保护神的支持。有些曾说,他们曾帮助班马撒姆巴瓦(padmasambhava)和阿提沙,他们也乐于帮助他宣传理论。在他那部著作中,他紧紧遵循阿提沙的理论,将人类分成三等天赋,如希望离开人世间,希望造福于他人,希望实现具体世界的空性等等,他即能够在圆满的路上指出不同的步骤。实际步骤,不是抽象的说教,这使他的著作的知名度高出于一般。
在那以后,宗喀巴常是在宣讲旁的著作中,也宣讲自己的著作。在1415年,他写出《简编》(lam-rim-chuṅ-ba),以便易读,可与《广论》原著平行。他于1404年曾写《密宗道次第广论》(snags-rim),还有旁的著作。据说,魔鬼忌妒他的成就,对于佛教太有利了,于是四个主要魔鬼对他加以干扰。他在静修中举行仪式,降伏了一个。
1408年,明朝皇帝的四位使者拜访了宗喀巴,邀请他到首都。他辞了盛情,推荐他的徒弟释迦伊西(çaẖ-kya-ye-çes)同使者去京城朝见皇帝,后来此人被明朝封为大慈法王。
在1409年,大祈祷(smon-lam-chen-po)的制度于正月初一至十五建立起来,以纪念释迦击败敌人的日子。
同一年,由于他的门徒申请,建立了甘丹寺(dgaẖ-ldan即rnam-par-rgyal-baẖi-gliṅ),作为他自己的学术中心,以免周游各处,没有固定地点。这个格鲁巴第一中心,在拉萨东北百余里的地方。它有两个学院:札仓贡降则(grwa-tshaṅ-goṅ-byaṅ-rtse)和札仓握夏则(grwa-tshan-ẖog-çar-rtse)。前者有十三个居住分院(khams-tshan),后者另有十三个居住分院。这与西方大学居住分院类似,只是西藏的分院普通是根据僧徒学员的来处而分的。寺院的僧众共三千人以上,宗喀巴的门徒或叫甘丹巴,由寺院得名;或叫格鲁巴(dge-lugs-pa),由教派得名,意思是“走正路者”。
同一年年底,宗喀巴在智慧神的幻环中看见保护神拿着一个水瓶给他,说道“这水瓶是阿提沙用的,三百多年以来,没有人可以承受它。现在我将它交给你”。这又是一个证明,证明他是承受阿提沙的系统的。
因为他怀疑在五十五岁那年,会遇到很大痛苦,所以他将1411年冬到1414年夏这段时间,用来作禳求仪式和在心理中体现和创立他的保护神。他的最优秀的门徒,约四十名以上,也帮着他作同情的静功。结果,三个剩下的最凶恶的恶魔,其中之一被降伏,其二被消灭。
由静修中出来以后,他恢复了讲演和著作工作,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于1415年和1418年在他的门徒分别建立哲蚌寺(bras-spuṅs)和色拉寺(sa-ra)时,给它们施奠基典礼。这两寺,加上甘丹寺,就是格鲁巴最著名的三大寺。
1419年十月二十五日在他圆寂时,出现了许多奇迹,包括“复活”。我们就不赘述了。继承他在甘丹寺的法台地位的,是他的大门徒嘉错杰(rgyal-tshab-rje)。
(二) 嘉错杰——首任继承宗喀巴的人
嘉错杰(1364—1432年)在遇到宗喀巴以前,已是著名的萨迦巴,因为他在十个著名的寺院中进行辩论、宣传十种佛教著作,从未遇着对手。当他听到宗喀巴的名声时,他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约在1396年或以后,宗喀巴在后藏乃宁(gtsan-ñiṅ)寺宣讲的时候,他由前藏赶来,打算进行讨论,看见宣讲人坐在群众面前,他即走向前去,也不脱帽,鞠了一躬。宗喀巴看见来者,即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他,自己坐在较低的座位继续宣讲,来者并未怎样注意,即坐在让给他的座位上,但渐渐听到他不知道的事情,便减少了傲气,提高了敬意。他开始脱帽,并在听众当中选一个地方坐下,最后发誓,要跟旁的和尚一样,做侍候大师的人。
这样跟宗喀巴十二年,学到显密两教的一切东西,成绩胜过其他同学。宗喀巴在圆寂之前,将自己的衣帽放在嘉错杰的膝上,说道:“你知道这个意思,满怀菩萨心吧。”嘉错杰在继承法台以后,遵守大师留下的一切规程,并继续他的教义。大师圆寂后十二年中,每个人都尊敬他如同尊敬大师—样。继他任法台之位的是克主曲杰(mkhas-grub-chos-rje)。
(三)克主曲杰和以后历代班禅喇嘛
和嘉错杰—样,这位宗喀巴的徒弟,也是个萨迦巴,也是十部重要著作的宣传者。经他的老师仁达瓦介绍,他于1407年到前藏拜访大师,立即被大师的纯洁和威仪所感动,于是他请大师解决他学习中的困难。解释以后,他被赞许有理解密教的能力,即日就被施怖畏金刚戒,而且从此以后即将怖畏金刚作为自己的保护神。他成为大师最喜爱的人,就同阿难达(Ānanda)和释迦牟尼的关系—样。他关于密宗佛教的著作(rgyud-sde-spyi-mam)最有影响,和宗喀巴的《密宗道次第广论》有同样影响。
大师圆寂后,他去后藏宣传从大师学到的教义。以后,由于嘉错杰的召唤,他继任为甘丹寺法台。他执行法台的职务八年,影响并不亚于前任。西藏与西康各地都有请他讲学的,他怕大师的密宗传统中断,而乐于维持学术中心,不到旁处去。一世达赖,我们以后即要提到,既是宗喀巴的徒弟,也是他的徒弟,但他自己则在以后以一世班禅见称。
他的转世如下:锁南曲朗(bsod-nams-phyogs-dlan,1439—1504年)是二世班禅。罗桑顿主(blo-bzaṅ-ẖdun-grub,1505—1566年)是三世班禅。罗桑曲吉佳粲(blo-bzaṅ-chos-kyi-rgyal-mtshan)生于1567年,第二年即死去;相信他又降生于同一家庭,是1568年生的,1662年死的,他被认为是四世班禅,是扎什伦布法台,也是四世和五世达赖的师傅。因为自他开始,班禅喇嘛作为制度才被承认,所以他也被认为是一世班禅。自从他以后,历代班禅都以扎什伦布作为居住地。
罗桑伊西巴桑(blo-bzaṅ-ye-çes-dpal-bzaṅ,1663—1737年)即班禅第五,是五世达赖的徒弟,是六世和七世达赖的师傅。他于1713年得康熙颁发的“班禅额尔德尼”(pan-chen erdni)的称号。“班禅”是梵文“paṇ”和藏文“chen”的混合,前者是“paṇḍit”的缩写,意思是“大师”,后者意思是“大”。“erdni”(erteni)是蒙文,等于藏文“rin-po-che”,意思是“大德”。根据1728年雍正的谕旨,五世班禅曾统治整个后藏。
罗桑巴丹伊西(blo-bzaṅ-dpal-ldan-ye-çes,1738—1780年)即六世班禅,是七世达赖的徒弟,八世达赖的老师。旦贝尼玛(bstan-pahi-ñi-ma,1782—1853年)即七世班禅,是八世达赖的徒弟,九世达赖的老师,十世、十一世达赖也都是他的徒弟。旦贝旺曲(bstan-paẖi-dbaṅ-phyug,1854—1882年)即八世班禅,为十三世达赖行和尚初戒礼。
曲吉尼玛(chos-kyi-ni-ma,1883—1937年)即九世班禅,是十三世达赖的徒弟。由于两人属下闹摩擦,他于1923年离开西藏,到了内地,在北京和南京的时候,向汉人宣传时轮(dus-kyi-ẖkhor-lo或kālacakra)法,他一直未能回到扎什伦布寺。因十三世达赖于1933年去世以后,他的部下依然反对班禅,所以班禅在试图回藏的途中,死于西康和青海交界地。他的转世十世班禅,到解放后才去扎什伦布寺,现在则在北京。
(四)佳样曲接巴和哲蚌寺
在嘉错杰和克主曲杰之后,宗喀巴的徒弟中数佳样曲接巴最重要了。他既富有学问,也以纯洁见称。宗喀巴在1414年演讲时,曾告诉他应该建个寺院,甚至比母寺甘丹还要重要。他回答道:“对于任何成就,首先要求是大师的命令。我要试作你说的任何事情。”他在夜间梦见大河,河岸上有很多群众,打算过河。但找不到桥梁。他即跳入水中,将自己变成桥梁,横贯河的两岸,所有的人都过去了。由梦中醒来,他认为是个吉兆——对于他的事业。第二年1415年,找着施主,他便建了哲蚌寺。哲蚌,即“米堆”的意思,在拉萨西边十二里。它被七千僧众所用,其中有很多蒙古人和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buriats)人。
佳样曲接巴先在徒弟中选出七名做教授,教育徒众,然后建立七个学院,宣讲显教,后来三学院合在四学院中,三学院徒有其名,教授三名也无生徒。以后法台中,第十二是四世达赖,第十三是四世班禅,第十四是五世达赖。第十四法台后,哲蚌寺便成了达赖历代转世者直接控制的地方。寺院的一个学院名果莽(sgo-maṅ),意思是“多门”。下一章即要详述的安多(a-medo)区拉卜楞寺(bla-braṅ)创始人嘉样协巴(jam-dbyaṅs-bad-pa,1648—1721年),曾任果莽札仓的法台;五种重要著作的注解,都是由他整理的,在这里和安多及西康许多地方均被采用。
(五)佳勤曲接和色拉寺
佳勤曲接的本名是释迦伊西(çah-kya-ye-çes),以他的学问和幸运著名。当明朝永乐皇帝于1408年遣使约宗喀巴的时候,他是代宗喀巴去见皇帝的。几年以后,他回到西藏的时候,宗喀巴命令他于1418年在拉萨近郊建立色拉寺。首先有五学院,然后合并成两学院,即上下丹珠克(tantric)学院,最后加上曼抓(mantras)学院,总共三学院,约有僧众五千人。
佳勤曲接又来到京城,他是永乐(1403—1424年)、宣德(1426—1435年)两代的“帝师”,第一次将格鲁巴教义传到蒙古和内地。他的继承人在色拉寺是二世、三世达赖、一世班禅、五世达赖。在五世达赖以后,法台传统都由各代达赖转世所控制。
上述三寺常以三足鼎立见称,有时加上扎什伦布,便成了格鲁巴在西藏的四大寺。
(六) 根顿主巴及以后历代达赖喇嘛和扎什伦布寺
根顿主巴即一世达赖喇嘛。达赖的名称是在他死后一百多年才开始有的,他本名根顿主巴,是宗喀巴最小的著名门徒。他也从嘉错杰和克主曲杰,特别是从后者学习。宗喀巴圆寂后二十八年即1447年,他建立了扎什伦布寺,意思是“吉祥须弥”。他是第一任法台,任职二十八年。当四世班禅任法台时,该寺就成了班禅和以后各代转世的固定法台席位。它在后藏的日喀则,有僧徒五千人。这一中心,加上前藏的三大寺,彼此互为支援,即将格鲁巴的影响散布在前后藏、西康、安多和蒙古。旧派的寺院,有很多接受了宗喀巴的理论。
回到达赖喇嘛各代转世,根顿主巴是后藏人,是四弟兄和一个姊妹中的第二个,家庭以游牧为生。传说他降生的夜晚,家被强盗抢劫,不能带他逃出,他母亲将他放入石缝中,他母亲于早晨回家时,发现他被一只乌鸦保护着。幼年时他常与旁的孩子玩耍,学着向他们演讲,并帮助父母牧羊。到了二十五岁,他去前藏。当他为了他的逻辑学拜见宗喀巴时,宗喀巴即很喜欢他,将自己的僧服给了他,作为他将来成功的预兆,能够传布寺院纪律的训导。在建立扎什伦布寺以后,他于1450年被邀请担任甘丹寺的法台职务。他辞谢说:“不管我做什么,都是为了佛教。这个寺院,是新建立的,假若我去甘丹寺,这里的基础就不巩固。为了宗喀巴的教诲,我必须留在扎什伦布。克主曲杰的弟弟,巴索曲吉甲错(ba-so-chos-kyi-rgyal-mtshan,1401—1473年)配做法台,请问他去吧。”
根顿佳错(dge-ẖdun-rgya-mtsho,1475—1542年),即二世达赖。传说他生下来后,即会救渡母(sgrol-ma或tārā)咒。在哲蚌寺学了三年以后,即在二十一岁时,得完全灌顶戒,于是他即周游后藏、前藏,到各处讲法。在访问卡谋炯(dkar-mo-ljoṅs)和拉谋拉错(lba-mo-lha-mtsho)以后,他于1509年在拉谋拉错建立甲类下巴卡擦(rgyal-legs-bçad-paẖi-dgaẖ-tshal)寺,然后即被迎入扎什伦布寺做法台。在扎什伦布数年以后,他开始于春天即到哲蚌寺,于夏秋则到甲类下巴卡擦分居。
锁南佳错(bsod-nams-rgya-mtsho,1543—1588年)即三世达赖,相传生下来即口念唵嘛呢叭咪哞六字真言(om-mani-padme-hum),那是观音的咒语。三岁时,即能口述前生的转世的故事,以致谁都相信,他是二世达赖又回来了,于1546年被迎入哲蚌寺,受不犯五戒礼。自1549年即为早期出家人,然后于1552年即为哲蚌寺的法台。但在1564年以前,他还不是圆满受戒的和尚,到1577年即被蒙古俺答汗(altan khan)邀请去青海,1578年得到汗的接见,受“达赖喇嘛”的称号。1580年到了西康,建理塘寺,并于1581年到了昌都(藏名chab-mdo)。当他到了宗喀巴出生地点——青海(蒙名kokonor)的塔尔寺(sku-ẖbum)时,埋宗喀巴的脐带的地方,长出树来,于是他在那个地方修了一个银塔,把树掩盖起来。他在蒙古亲王和大臣之间,宣传格鲁巴的教导。死时,年四十六岁。
永丹佳错(yon-tan-rgya-mtsho,1589—1616年),即四世达赖,出生在蒙古,于1614年被迎入西藏哲蚌寺。可是他也参观了许多寺院,特别是扎什伦布,1614年他在那里由四世班禅受僧人全戒。
阿旺罗桑甲错(Ṅag-dbaṅ-blo-bzaṅ-rgya-mtsho,1617—1682年),即五世达赖,是最重要的达赖,胜过以前数世。他被安排在哲蚌寺——当他六岁的时候(1622年)。青海的固始汗(guçri khan,1582—1654年)在1641年惩罚了西康白利(be-ri)头人,因为他相信本教。在1642年固始汗捉了后藏王,这时固始汗将整个西藏给达赖喇嘛处理。著名的布达拉宫是在1645年建立的,达赖即定居在那里,第一次统领全藏。他在1652年去北京,由清朝皇帝给了长长的头衔,说明他的权威。“达赖”(dalai)意思是海。附带可以说,藏族并不怎样知道这个头衔,他们管达赖叫“佳瓦仁宝切”(rgyal-ba-rin-po-che),即“最可贵的吉那”(jina)。班禅这个称号,则是谁都不知道的。
仓洋佳错(tshans-dbyaṅ-rgya-mtsho,1683—1706年),即六世达赖,到十五岁(1697年)才被发现,迎入布达拉宫。内部纠纷,引起许多麻烦。桑结佳错(saṅs-rgyas-rgya-mtsho)总督(sde-srid)于1703年辞职,蒙古亲王拉臧(lha-bzan)刺杀总督于1705年,拉臧即宣布自己绝对独裁。同时,巴卡津巴伊西佳错(pad-dkor-ẖdziṅ-paye-çes-rgya-mtsho)被认为是达赖的真正转世,而否认仓洋佳错。为了解决纠纷,康熙于1706年命令仓洋佳错去北京。可是到了青海边境,他就失踪了。他是死了,还是逃跑了,再也无法知道。赞成和反对他的人,有不同的说法。对他有信心的人,都说他去安多、蒙古、尼泊尔、印度等地传教,宣传逃避公开的荣誉的道理去了。
卡臧佳错(skal-bzaṅ-rgya-mtsho,1708—1757年),即七世达赖,是西康里塘人。当时西藏的历史颇不平静。准噶尔军队,即蒙古的左翼,在1717年杀了拉臧,并掠夺了许多宁玛寺院,偏待格鲁派。七世达赖于1720年被送至西藏。青海的厄鲁特蒙古人,又与清朝军队作战,于1723年被击败。1726年清朝政府在拉萨设驻藏大臣(amban),管理那里的事务。三个拉萨藏官,即噶伦(bkaẖ-blon),于1727年杀了总督向康勤伯(aṅ-khaṅ-chen-po)。颇罗鼐锁南托接(bsod-nams-stobs-rgyas)集合拉达克、阿里、后藏的军队,并得到汉军支援,于1728年杀了三藏官,将达赖喇嘛移于西康的卡达(kaẖ-dag),颇罗鼐即成了西藏的总督,并有郡王的头衔。此时谕旨令五世班禅统领整个后藏。雍正命令章嘉活佛于1734年护送达赖由西康回藏,可是在1747年颇罗鼐的儿子利用准噶尔为后盾反清,驻藏大臣傅清和拉布顿(labudun)等,于1750年把他及其同谋者一并杀死。结果,四川总督策楞(tse-ring)和将军岳钟琪带军入藏,为死难者建双忠祠,废藏王,设四噶伦(bkaẖ-blon).三俗一僧,协助达赖喇嘛理政。
强白佳错(hjam-dpal-rgya-mtsho,1758—1804年),即八世达赖,五岁时被迎入布达拉宫,到二十岁时掌政。廓尔喀人(khalkhas)于1790年侵藏,将军福康安于1792年征廓尔喀,将其讨平。驻藏大臣(amban)的权限于同年变得与达赖喇嘛同。1793年颁金瓶,以确定如达赖、班禅和在西藏、西康、安多的其他重要喇嘛的转世人选。
隆多佳错(luṅ-rtogs-rgya-mtsho,1805—1815年)即九世达赖,死得早。促赤佳错(tshul-khrims-rgya-mtsho,1816—1837年),即十世达赖,生于西康。克主佳错(mkhas-grub-rgya-mtsho,1838—1855年),即十一世达赖,也生于西康。这三位转世喇嘛和达赖十二世,即春雷佳错(phrin-las-rgya-mtsho,1856—1875年),都太短命,无可记载。
图丹佳错(thub-bstan-rgya-mtsho,1876—1933年),即十三世达赖。他的出世,与十二世达赖转世的预言充分相符,所以清廷同意不用金瓶抽签,就确定了。他三岁的时候,被迎入布达拉宫。十二岁的时候,他用三个橘子认出九世班禅的转世,与后用金瓶抽签所确定的人选一样。1895年,他二十岁时,受和尚全戒。同年掌政。二十九岁时,即1904年,他到蒙古,逃避英军侵入西藏的威胁。1906年由蒙古转入青海,1908年受光绪帝的命令到了北京。中途朝拜了五台山圣地。1909年返藏,与驻藏大臣闹冲突,他怕受处分,竟于1910年逃往印度。适1912年清朝崩溃,共和成立,驻西藏清军撤离拉萨,达赖才返回布达拉宫。达赖的部下与班禅部下的矛盾,使九世班禅不能留在西藏,于1923年进入内地,以后竟未返藏。1933年十三世达赖圆寂,黄慕松于1934年入藏致祭,作为民国特使,主持葬礼。
十四世达赖生在青海,即距宗喀巴生地不远处。于1940年被迎入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