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手足厥逆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纲】仲景曰。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目】朱震亨曰。凡手足六经之脉。皆自阴传阳。自阳传阴。阴气胜。则阳不达于四肢。故为寒厥。

热厥可下。寒厥惟有温补。

【纲】仲景曰。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耳目。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目】成无己曰。厥者。冷也。甚于四逆也。阴阳气不相接。谓阳气内陷。热气逆伏。故手足冷也。夫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是知内陷者。手足为厥矣。

强发汗而动血。亦是发动其热。先热而后厥者。热伏于内也。先厥而后热者。阴退而阳气得复也。

若始得之便厥。则是阳气不足而阴气胜矣。大抵厥逆为阴所主。寒者多矣。

【纲】仲景曰。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

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目】危亦林曰。阴阳二厥脉皆沉。所以使人疑之。然阴厥脉沉迟而弱。阳厥脉沉伏而滑。阳厥指甲时一温。阴厥指甲常冷。足蜷不渴。清便如常。外症则自惺惺也。若未辨阴阳。宜用理中汤试之。阳厥则便热。阴厥则不热。

柯琴曰。大汗亡阳。大下亡阴。阴阳俱虚。故厥冷。但利非清谷。急温之。阳回而生可望也。二条。治之失宜。虽大汗出而热不去。恶寒不止。表未除也。内拘急而下利。里寒已发。四肢疼而厥冷。表寒又见矣。可知表热里寒者。即表寒亡阳者矣。

【纲】仲景曰。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目】张云岐曰。里无热。故小便利。表虚寒。故见厥。伤寒以阳为主。今则阳消阴长。故难治。

【纲】仲景曰。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目】成无己曰。大抵下利之人。见厥复利。厥者复为热。为阳气得复。而利必自止。热者便为厥。是阴气远胜也。故复下利。

龚信曰。此条吐利。不言清谷。汗出不言大。脉不言微弱。幸有此表阳。再以四逆温其里。可望其生也。

【纲】仲景曰。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冷。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吐脓血。泄利不止者。

为难治。

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为亡血。下之死。

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目】鳌按。首条厥逆。因寒盛于外也。二条厥逆。因下虚也。然比首条脉症皆轻。三条厥逆。

因阴盛格阳也。故加猪胆汁为反佐。四条厥逆。因六腑气绝于外也。五条厥逆。因于亡血也。何以知之。其脉空虚也。六条厥逆。因结胸也。与五条合看。当知结胸症有热厥者也。

【纲】仲景曰。伤寒脉促。手足厥者。可灸之。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

脉不还者死。

【目】陈士铎曰。伤寒阴症发厥。灸其厥阴之经。亦不得已之法。原不及汤药之神也。然苟以参药救之。未有不生者。方名还厥汤。白术四两。附子、干姜各三钱。水煎。一帖而苏。凡具有厥逆等症。即以此方投之。神效如响。盖白术最利腰脐。阴寒初入。原从脐始。利其腰脐。则肾宫有生气。佐以姜附。则无微不达。而邪又安留乎。

鳌按。此二条。皆属阴虚。故皆用灸法。盖脉之促者。虽为阳脉。亦有阳虚而促者。亦有阴盛而促者。此则阴盛而促者也。

【纲】仲景曰。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目】柯琴曰。四逆者。四肢厥冷。兼臂胫而言。此手足。是言指掌也。四肢之阳犹在。

【纲】仲景曰。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后。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

反微喘者死。下利后。脉绝。手足厥逆。 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目】陈士铎曰。二条脉症。当急灸关元之脉。以寒极而脉伏。非灸则脉不能出也。今灸之而脉仍不还。反为微喘。此气逆而不下。乃奔于上而欲绝也。本是死症。而吾以为可生者。正以其无脉也。夫人死而后无脉。今未死而无脉。非无也。乃伏也。灸之不还。岂真无脉可还乎。无脉。应死矣。而仍未死。止作微喘。是脉欲还而不能遽还也。方用人参一两。熟地五钱。牛膝三钱。甘草、附子各一钱。名还脉汤。一帖而脉骤出者死。苟得渐出。可望生矣。三条。 时脉还。亦用灸法而还者也。然亦必手足温者可生。正见阳气之尚留耳。倘脉不还。则手足终无温热之时。是阳不可返。

而死不可生矣。不知脉之不返。因灸法而不能返也。灸之力微。终不及药之力浓。吾以人参三两灌之。则脉自欲生矣。

鳌按。首条。下利厥逆。服白通汤。恶脉之骤出。二三条。下利。厥逆无脉。用灸法。欲脉之猝还。一死一生者。何也。一用灸而一用药也。可见用药之能速出脉也。

【纲】仲景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目】柯琴曰。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气不达于四肢。因而厥逆。故四肢多属于阴。此则泄利下重。阳邪下陷入阴中。阳内而阴反外。以致阴阳脉气不相顺接也。可知以手足厥冷为热厥。手足厥逆为寒厥者。亦凿矣。条中无主症。而皆是或然症。故小便不利。同小青龙症。厥悸。同茯苓甘草症。咳利腹痛。小便不利。同真武症。种种是水气为患。不用利水者。泄利下重故也。泄利下重。

又不用白头翁汤者。四逆故也。此少阴之枢无主。故多或然症。因取四物以散四逆之热邪。随症加减。以治或然症。此少阴气分之下剂也。所谓厥因下之者此方矣。

【纲】仲景曰。手足厥冷。脉乍紧。邪结在胸中。心中满而烦。饥不能食。病在胸中。当吐之。

【目】成无己曰。诸阳受气于胸中。邪气客胸。郁郁留结。则阳气不得敷布。而手足为之厥也。

【纲】仲景曰。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目】柯琴曰。利而手足温。是阳回。故可治。利不止而手足逆冷。是纯阴无阳。所谓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五脏气绝于内者。下利不禁矣。

【纲】仲景曰。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少阴病。吐利。烦躁。四逆者死。

【目】成无己曰。四逆者。四肢逆而不温也。伤寒之始。邪在皮肤。当太阳阳明受邪。则一身尽热。太阴少阴受邪。则手足自温。是表邪渐缓而欲传里也。伤寒四五日。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是太阳邪传少阳也。脉浮。手足温。为系在太阴。是少阳邪传太阴也。是知邪在半表里。则手足不热而自温。至邪传少阴。为里症已深。虽未至厥。而手足已不温。是四逆也。若至厥阴。则厥冷矣。四逆散枳实、柴胡、白芍、甘草皆寒凉。

而专主四逆之疾。是知四逆。非尽虚寒症也。四逆汤干姜、附子。皆热药。亦治四逆手足寒。旨哉。

若手足自热而至温。从四逆而至厥者。传经之邪也。用四逆散。若始得手足厥而不温者。是阴经受邪。阳气不足。用四逆汤温之。毋令误也。

陈士铎曰。少阴症。上吐下利。且兼烦躁。则阴阳扰乱拂抑。而无生气可知。况手足逆冷。是脾胃之气又将绝也。自是死症。然而治之于早。未尝不可救。急以人参、白术各二两。肉桂、丁香各二钱。灌之。尚可救耳。方名止逆奠安汤。人参救元阳之绝。白术救脾胃之崩。丁香止呕。肉桂温中。又能止泻。救中土之危亡。奠上下之变乱。转生机于顷刻。岂能舍此方哉。

少阴症。四逆。恶寒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亦是死症。而吾以为可救者。全在脉不至。不烦而躁。夫病至四肢之逆。阴阳之将绝可知。脉之不至。未必非寒极而伏也。不然。阳绝则心宜烦。

乃不烦。但嫌其烦而不躁。则阳未绝而将绝。为可畏耳。阳既欲绝。则阴亦随绝。故一补阳。阳回而阴亦回也。急用生生汤可活。人参三两。枣仁炒五钱。附子三钱。水煎。人参以回阴阳。附子祛寒。枣仁安心。则心定而躁可去。脉可出矣。死中求活。其在此方乎。

附录:厥与四逆不同论

李杲曰。四逆者。四肢不温也。厥者。手足逆冷也。伤寒邪在三阳。则手足必热。传到太阴。

则手足不热而温。至少阴。则邪热之入里渐深。故四肢逆而不温。及至厥阴。则又手足厥冷。更甚于逆矣。其四逆散。以凉药而治四肢不温。其四逆汤。以热药而治寒极而成逆厥者也。四肢通冷。

比之手足独冷。则有间。夫死者。以四逆言之。可治者。以厥冷言之。则亦可见四逆与手足厥冷之有轻重矣。盖四肢通冷。其病为重。手足独冷。其病为轻也。四肢与手足。却有所分。以四字加于逆字之上。是通指手足臂胫以上言也。以手足二字加于厥逆厥冷之上。是独指手足言也。盖以四逆为四肢通冷。而厥为手足独冷也。

附录:伤寒阴阳寒热二厥辨

陶华曰。阴阳二厥。治之一瘥。生死立判。夫阳厥者。先自三阳经气分。因感寒邪。于头疼发热恶寒以后。传进三阴血分。变出四肢厥冷乍温。大便燥实。谵语发渴。扬手掷足。不恶寒反怕热。

脉沉有力。此见传经热症。谓之阳厥。阳极发厥者。即阳症似阴。外虽有厥冷。内有热邪耳。盖因大便结实失下。使血气不通。故手足乍冷乍温也。如火炼金。热极金反化水。水寒极而成冰。反能载物。厥微热亦微。四逆散。厥深热亦深。大承气汤。正谓亢则害其物。承乃制其极也。若误为阴症。便进热药。如抱薪救火矣。夫阴厥者。因三阴经血分自受寒邪。初病。无身热。无头疼。就使恶寒。四肢厥冷。直至臂胫以上。过乎肘膝。不温。引衣蜷卧。不渴。兼或腹满吐泻。或战栗。面如刀刮。口吐涎沫。脉沉迟无力。此为阴经直中真阴寒症。不从阳经传入。谓之阴厥也。轻则理中汤。重则四逆汤温之。勿令误也。又曰。人之手足。乃胃土之末。凡脾胃有热。手足必热。脾胃有寒。手足必冷。理之常也。惟伤寒乃有厥深热亦深。厥微热亦微之论。何耶。曰。此为极则变。火气亢极。反兼水化。故有此象耳。阴阳反复。病之逆从。未可以常理论也。凡言厥逆厥寒厥冷手足寒冷。皆变文耳。不必分轻重。若言四肢。则有异也。亦未可纯为寒症。若厥冷直至臂胫以上。则为真寒无疑。急用姜附等温之。少缓便难治。谓其冷上过乎肘。下过乎膝。非内有真寒。达于四肢而何。然更当以脉与症参之。庶乎无误。凡看伤寒。不可以厥逆。便断为寒。必参脉与兼症。方知端的。

如手足厥冷。兼之腹痛腹满。泄利清白。小便亦清。口不渴。恶寒战栗。面如刀刮。皆寒症也。

若腹痛后重。泄利稠粘。小便赤涩。渴而好饮。皆热症也。宜详审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