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解节经

佛说解节经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不可言无二品第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九万九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舍诸重担,获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善得解脱,善得自在,善得奢摩他、毗婆舍那——其名曰:净命阿若憍陈如等,乃至住阿罗那三昧定须菩提等。复有大比丘尼众三万六千人俱,摩诃波阇波提,乃至跋陀迦比罗比丘尼等以为上首。复有无量无数优婆塞、优婆夷,频婆娑罗王等而为上首。复有菩萨摩诃萨无量百千,是贤劫中诸菩萨众,或住此土、或他方来,一生补处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等而为上首——皆悉通达大深法性,调顺易化,善行平等,修菩萨道,一切众生真善知识,得无碍陀罗尼,转不退法轮,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如是等众皆悉聚集。

尔时如理正闻菩萨,问能解甚深义节菩萨言:“佛子!一切法无二。一切法无二,此言云何?”

能解甚深义节菩萨言:“善男子!是一切法不过此二,谓所作、非所作。所作者,非所作非非所作;非所作者,非非所作,亦非所作。”

如理正闻菩萨问言:“佛子!云何所作非所作、非非所作;及非所作非非所作、亦非所作?”

能解甚深义节菩萨言:“善男子!所作者,此是大师正教言句,若是大师正教言句,即是世间所立言说,从分别起。此世言说若分别起,由种种分别及所言说一向不成,故非所作。

“善男子!非所作者,属言教摄,若有法离所作及非所作,是法亦如是亦如是。若如是者,大师说教可无义不?”

“非无有义。”

“若有义者,义相云何?所谓不可言体,惟是圣人无分别知见之所觉了,为欲令他了达如是不可言体。是故大师说此言教,谓是法所作。

“善男子!非所作者,此是大师正教言句,若是大师正教言句,即是世间所立言说,从分别起。此世言说若分别起,由种种分别及所言说一向不成,故非非所作。

“善男子!所作者,属言教摄,若有法离非所作及于所作,是法亦如是亦如是。若如是者,大师说教可无义不?”

“非无有义。”

“若有义者义相云何?所谓不可言体,惟是圣人无分别知见之所觉了,为欲令他了达如是不可言体。是故大师说此言教,谓是法非所作。

“善男子!如巧幻师及幻弟子,于四衢道,或取草叶及木石等,聚集一处,现种种幻事:诸象兵、马兵、车兵、步兵,摩尼、真珠、珊瑚、玉石,及仓库等。若有诸人——婴儿、凡夫、愚痴邪智——不能了别草等幻本,是人若见、若闻,作是思惟,谓:‘实有此象、马四兵及以库藏。’若见、若闻,随能随力执著见闻,作是言说:‘此是真实,异此非真。’是人则应重更思量。若有诸人——非婴儿、凡夫及愚痴邪智——识知如是草等幻本,若见、若闻,作是思惟:‘无有如是象、马等物及以库藏。’是人若见、若闻,随能随力,不著见闻,作如是言:‘如我所思,此是真实,异此非真。’虽随世言,为显实义,是人不须重更思惟。

“善男子!如此婴儿、凡夫,未得出世真如圣慧,未识诸法不可言体。是人若见、若闻,诸法所作及非所作,作是思惟:‘实有如是诸法所作及非所作。何以故?可见、可知故。’是人若见、若闻,随能随力,执著见闻,随见闻说:‘此是真实,异此非真。’是人应当须重思量。

“若有诸人——非婴儿、凡夫——已见真实,及得出世真如圣慧,已识诸法不可言体,若见、若闻作是思惟:‘如所见知,诸法所作及非所作,皆非实有,但有假相,从分别起,如幻化事,欺诳凡心,于此中起所作、非所作名及余众名。’是人如所见闻,不生执著,不作是言:‘此是真实,异此非真。’虽随世言,为显实义,是人不须重更思惟。

“善男子!如是圣人由圣知见,已能觉了不可言体,为欲令他见法实相,故说教句,谓是所作、非所作等。”

尔时能解甚深义节菩萨,即说偈言:

“佛说绝言法,  无二非凡境。

愚夫于中迷,  缘二著戏论,

不决邪决故,  常轮转诸有。

智人离见闻,  简择中实义。”

解节经过觉观境品第二

尔时,昙无竭菩萨白佛言:“世尊!从此娑诃世界,向东最远极东方世界,过七十七恒河沙数世界,有世界曰善名闻,佛号广大善闻修伽陀住处。我于一时,往彼佛所,即于彼中见一方地,有七十七千诸外道众,以师为先聚集而坐,为欲思量诸法实相。时外道众思惟称量,简择安立诸法实相,依其所学求觅实相,无能得者。起种种执,相违斗诤,乃至言相违害,由口刀杖,互相伤毁,便各分散。我见此已作是思惟:‘希有,希有!诸佛世尊,出于世间,由佛出世,过觉观境,甚深法相,通达觉了,皆得显现。’”

菩萨说已,佛即告言:“如是,法上!如是实相,过觉观境。我觉了已,为他解说,安立正教,开示显现,令义浅易。何以故?我说真实,但是圣人自所证见;若是凡夫觉观境界,自他可证。法上!以是义故,应知实相过于一切觉观境界。

“复次,法上!我说真实非相行处;一切觉观缘相行处。以是义故,应知实相过觉观境。

“复次,法上!我说真实不可言说;一切觉观但由言说。故知实相过觉观境。

“复次,法上!我说真实绝于四事,谓见、闻、觉、知;一切觉观缘四事起。

“复次,法上!我说真相离诸斗诤;一切觉观斗诤境界。以是义故,应知实相过觉观境。

“法上!譬如有人,尽一期寿恒食苦味,复能觉观、比度、忆持蜜等甜味,无有是处。

“复次,譬如有人,恒乐欲尘,尘欲焦热之所烧然,复能觉观、比度、忆持不缘尘相,依内离乐,无有是处。

“复次,譬如有人,恒乐言诤,邪谈话戏,复能觉观、比度、忆持圣默然定,无有是处。

“复次,譬如有人,恒乐恒行见、闻、觉、知,复能觉观、比度忆持绝四事处,灭离身见是般涅槃,无有是处。

“复次,法上!譬如有人,由恒蓄财,乐行征伐,复能觉观、比度、忆持北郁单越,无有我所无所积蓄,不相斗诤,是现法乐,无有是处。

“法上!如是诸人,在于觉观,复能思量、比度、忆持非觉观境,无有是处。”

佛说经竟,重说偈言:

“自证无相法,  离言绝四事,

无诤法通相,  过诸觉观境。”

解节经过一异品第三

尔时,净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是言正说,甚深希有。如世尊说,是真实理,微细甚深,难可通达,谓过一异相。

“世尊!我于一时,见一方地大菩萨众修菩提行,在愿乐地。于此方所聚集而坐,为欲思量,诸法实相与诸行法为一、为异?是时众中,有诸菩萨说如是言:‘是真实相不异诸行。’复有菩萨说:‘真实相与行不一。’复有菩萨起疑惑心,不信一异,说如是言:‘此一异中,何人说实?何人说虚?何者正行?何者邪行?为当执一?为当执异?’

“世尊!我见此事,作是思惟:‘诸善男子,婴儿、愚痴,无觉、无了,非如理行。何以故?是善男子,未能通达微细甚深真实之法与诸行等,过一异相。’”

菩萨说已,佛即告言:“如是,净慧!如是诸善男子,婴儿、愚痴,无觉、无了,非如理行。如来通达微细甚深真实之法与诸行等,过一异相。何以故?净慧!若执如此,依诸行法修真实观,能达、能证真如之理,无有是处。何以故?净慧!若真如与行相不异者,一切凡夫应见真如。复次,一切众生正在凡位,应得无上如安涅槃。复次,一切众生于凡位中,亦应能得无上菩提。若真如相异于行相,一切圣人已见真如,则应不能伏灭行相;由不伏灭诸行相故,虽见真谛不能解脱众相系缚;若于众相不得解脱,亦不解脱粗重系缚;若不解脱二种系缚,则不能得无上如安无余涅槃,亦应不得无上菩提。

“净慧!由诸凡夫不见真如,在凡夫位不得无上如安涅槃,亦不能得无上菩提。以是义故,真如之理与诸行一,是义不然。若有人说:‘真如与行相不异。’者,由此义故,当知是人不如理行。

“复次,净慧!一切圣人由见真如,已能伏灭诸法行相,非不能故;已能解脱一切相结及粗重惑,非不解脱。由二解脱,已得无上如安涅槃,乃至已得无上菩提。是故真如与行相异,是义不然。若有人说:‘真异行相。’以是义故,当知此人不如理行。

“复次,净慧!若真如与行相不异者,犹如行相堕于惑相,真相亦尔应堕惑相。复次,净慧!若真如相异行相者,真如则非诸行通相。净慧!以此真如不堕惑相,复为一切诸行通相。由是义故,真如与行亦一、亦异,义皆不然。若有人说:‘真如与行亦一、亦异。’以是义故,当知是人不如理行。

“复次,净慧!若真如与行相不异者,如真实相于诸行中通无差别,行相亦尔,应通无别。是故修观行人,于诸行中,不应过此见、闻、觉、知修胜真观。复次,若真如相异行相者,以是义故,一切诸行,但惟无我及以无性,应非真实。复次,一时净、不净品,各各别相。净慧!由诸行相但别不通,由观行人于诸行中,过见、闻、觉、知修胜真观,由诸行无我、无性所显是真,乃至净、不净品,亦非一时各各别相。以是义故,真如与行亦一亦异,是义不然。若有人说,真如与行亦一、亦异,当知是人不如理行。

“净慧!譬如伤佉白色,不可安立与螺一、异;赤色与金不一、不异,亦复如是。譬如毗拏音声美妙,不可安立与毗拏一、与毗拏异;复如沉香,香气可爱,不可安立与沈一、异;亦如摩梨遮其味辛辣,不可安立与摩梨遮为一、为异;呵梨勒涩亦复如是。复如绵纩,其触柔软,不可安立与绵一、异;苏与醍醐不一、不异,亦复如是。复如一切有流苦,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如是苦等,不可安立与法一、异;亦如贪欲、嗔恚、愚痴、慢等,无寂静相,不可安立与其一、异。净慧!如是真如与一切行,不可安立为一、为异。

“净慧!如是真如,微细甚深难可通达,我觉了已,为他解说,安立正教,开示显现,令义浅易。”

“佛说经已,重说偈言:

“真实与行法,  无一异俱相。

若执一异俱,  说行不如理,

修行奢摩他,  及毗钵舍那,

是人能解脱,  相惑粗重结。”

解节经一味品第四

尔时,佛告须菩提言:“须菩提!汝见、汝知几多众生,在众生界有增上慢,由此慢心记自所得?复次,汝见、汝知几多众生,在众生界无增上慢,不由慢心记自所得?”

须菩提言:“世尊!我见、我知少有众生,在众生界无增上慢,不由慢心记自所得。世尊!我见、我知无量、无数、不可称说诸众生等,在众生界有增上慢,由此慢心记自所得。

“世尊!我又一时,住阿练若远寂林中,有多比丘大众聚集,去我不远住练若处。我又一时日中后分,见此大众互相聚集,随其所证种种法相,说己修行、记自所得。有诸比丘,由证见阴,记其所得——或有比丘证见阴相,或有比丘证见阴生,或有比丘证阴变异,或有比丘证见阴灭,或有比丘证阴灭道——如于阴中有六证相;或有比丘证见诸入,记自所得,乃至入灭及入灭道;或有比丘证见缘生,记自所得,乃至缘生灭、缘生灭道;或有比丘证见证食;或有比丘证见四谛;或有比丘证见诸界,及界差别并种种界,乃至界灭及界灭道;或有比丘证见念处,及念处相、念处对治、念对治道、念处修习,未生念处证见念生,已生念处证见念住及不忘失增长圆满,记自所得。如证念处,正勤、如意足、根、力、觉分、圣道,圣道相、圣道对治、圣道对治道、圣道修习,未生圣道证圣道生,已生圣道证圣道住,及不忘失增长圆满,记自所得。

“世尊!我见此已,作是思惟:‘如诸长老随所证见种种法相,记自所得,此诸长老有增上慢。由此慢心,记自所得,是事决尔。’何以故?如其所说自证见法,当知是人未能了别一味真如遍一切处。

“世尊!如世尊言:‘一味真实遍一切处,微细甚深,难可通达。’此言希有,是无对说。

“世尊!若世尊正教中,勤修观行诸比丘等,一味真实遍一切处,尚难通达;况诸外道在正教外,岂能证知一味真实?”

佛言:“如是,须菩提!如是微细最微细,甚深最甚深,难见最难见,遍一切处一味真实,我觉了已,为他解说,安立正教,开示显现,令义浅易。何以故?须菩提!于五阴中清净境界,是我所说名为真实;须菩提!于十二入、十二缘生、四食、四谛、诸界念处,正勤、如意足、根、力、觉分、八圣道中清净境界,是我所说名为真实。此清净境界,一切阴处平等一味,无差别相。如于阴中乃至圣道分中,清净境界平等一味,皆无差别。须菩提!以是义故,应知一味真如遍一切处。

“复次,须菩提!修行比丘,若已通达一阴真如,人、法无我,不劳更观一一余阴所有真如。于十二入、十二缘生、四食、四谛、诸界念处,正勤、如意足、根、力、觉分、八圣道分,若已通达一分真如,人、法无我,不劳更观余圣道分所有真如。离无分别后智,无有别观能顺真如观所余法一味真实遍一切处。但以无分别后智,随顺前无分别智,观一切法一味真实,忆持至得。须菩提!以是义故,汝应当知,真实之理遍一切处,唯一味相。

“复次,须菩提!犹如诸阴互有别相,如十二入、十二缘生、四食、四谛、诸界念处,正勤、如意足、根、力、觉分、八圣道分,互有别相,若诸法真如,人、法无我,互有别相,则诸法如如,人、法无我不成真实应由因生。若由因生则成有为,若是有为则非真实,若非真实更应于此求别真实。须菩提!由此真实不从因生,非是有为,非不真实,于中不劳求别真实。何以故?此法恒常,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法界、法住,皆悉常住。须菩提!以是义故,汝应当知,一味真实等一切处。

“须菩提!譬如众色,种种差别更互不同。于诸色中,虚空无相,无有差别,无有变异,于一切处同一味相。如是诸法,各各别异。汝应当知,于诸法中一味真如,等无差别,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说是经已,重说偈言:

“法通相一味,  诸佛说平等。

若于中执异,  是人增上慢。

逆生死流道,  微细深难见,

欲染痴覆故,  凡人不能得。”

尔时,观世音菩萨,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今从佛闻得如是解节深法,得未曾有,顶戴奉持。世尊!当何名此经?云何受持?”

佛告观世音菩萨:“此经名为“了义正说”,亦名“真实境智正说”,亦名“十地波罗蜜依止正说”。汝等应当如是受持。”

佛说是经已,八万菩萨皆得大乘威德三昧,无量无边诸菩萨众于无生法得无生法忍,无数众生从于诸流心得解脱,无数众生于大乘法生信乐心。

佛说解节经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