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十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钦定四库全书

长安志卷十三    宋 宋敏求 撰

县三

咸阳

咸阳县【周畿今次畿自东微南至本府四十里】本周王季所都秦旧县也孝公十二年於渭北城咸阳自汧陇徙都焉三秦记曰咸阳秦所都在九嵕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山南曰阳水北曰阳谓之阳县在北山之阳渭水之北故曰咸阳】秦自孝公惠文悼武昭襄王始皇二世胡亥并都之始皇二十六年一天下收天下兵聚之咸阳徙天下豪富二十万户於咸阳【胡亥时阎乐为咸阳令】沛公元年秦三世子婴降汉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汉高帝元年更名新城七年罢入长安元鼎三年更曰渭城县属右扶风王莽改曰京城後汉省入长安按秦咸阳在今县东二十里故城是也汉渭城县亦沿於此前赵石勒於渭城置石安县秦苻坚於今县东北长陵城置咸阳郡後魏太和二十年徙咸阳郡於泾水北今泾阳县是也隋开皇初郡废九年改泾阳县为咸阳十一年徙故咸阳城西三里属雍州即秦之杜邮也大业二年省入泾阳唐武德元年复析泾阳始平置咸阳县属京兆郡寄治鲍桥三年徙白起堡六年又徙便桥西北即今县也天授二年武后以其母顺陵在县界陞为赤县神龙元年复为畿今为次畿

县境【东西七十五里南北四十八里】

五乡管五里【唐二十乡有五云乡长陵乡余皆不传】

河南乡在县南管资川里

平原乡在县北管平城里

安业乡在县北管介公里

龙首乡在县北管庆云里

奉贤乡在县东管奉城里

县城崇一丈五尺壕深九尺阔一丈二尺周四里中桥鎭在县东二十五里

陶化驿在县郭下东去府四十里西去兴平县四十五里

临臯驿在县东南二十里

温泉驿在县西二十里今废

渭河浮桥在汉渭城县南北两城中间架渭水上即汉之便桥也汉书曰武帝建元三年春初作便桥苏林曰去长安四十里服?曰在长安西北茂陵东去长安二十里顔师古曰便门长安城北面西头门即平门也古者平便皆同字於此作桥跨渡渭水以趋茂陵其道平易即今所谓便桥是其处也便读如本字唐末废皇朝乾德四年重修後为暴水所坏淳化三年徙置孙家滩至道二年复修於此【元和郡县图志曰长安城西门曰便门北桥与门相对因号便桥】中渭桥在县东南二十里本名横桥架渭水上水经注曰秦始皇作离宫於渭水南北以象天宫故三辅黄图曰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渭水南有长乐宫北有咸阳宫欲通二宫之间故造二桥广六丈南北一百八十步洞六十八柱七百五梁二百二十二桥南北有堤徼立石柱柱南京兆主之柱北冯翊主之有令丞各领徒一千五百人张释之传上行出中渭桥张晏曰在渭桥中路汉末董卓入关遂燔之魏武帝更造旧图经曰刘裕入关又毁之後魏重造唐贞观十年废三辅旧事曰汉承秦制造横桥置都水令以掌之号石柱桥水经注曰秦始皇造桥铁镦重不胜故刻石作力士孟贲等像祭之镦乃可移动也桥之北首叠石水中旧有忖留神像此神尝与鲁班语班令其人出忖留曰我貌丑卿善图物容我不能出班於是拱手与言曰出头见我忖留乃出首班以脚画地忖留觉之便还没水故置其像於水中惟背以上出水其後魏武帝重造忖留之像因乘马见之惊又命下之水中

中桥渡在县东二十五里

安刘渡在县东三十五里

两寺渡在县西十五里淳化三年废

嘉麦渡在县东三十五里

毕原在县北诗曰终南何有有纪有堂毛注曰纪基也堂毕道平如堂也郑注曰毕终南山之道名边如堂之墙然书序曰周公薨成王命葬公於毕刘向传曰文武周公葬於毕师古曰毕陌在长安西四十里三辅故事曰文王武王周公皆葬毕陌南北春秋左氏传曰王使詹桓伯辞於晋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盖武王克商之後以其地封文王次子又曰毕原酆郇文之昭杜注曰毕在长安西北关中记曰高陵北有毕原陌谓此原之陌也秦记曰池阳原汉长坂【元和郡县图志曰毕原即县所理原南北数十里东西二三百里无山川陂湖井深五十丈亦谓之毕陌汉朝诸陵并在其上下又名石安原即在石勒置石安县之所按石安原见泾阳】

矩隂原在县西南二十里

渭水西自兴平界来流入高陵县界

丰水在县西十一里自长安县界来流至宋村合入渭水经注曰渭水又东与丰水会于矩隂山内其水缘南山郊水合流

马跑泉在县西二十五里

要册泉在县北八里

下村泉在县西北一十五里

李村泉在县西北一十里

兰池陂即秦之兰池也在县东二十五里

周氏陂周十三里旧图经曰汉周勃家在此其子亚夫有功遂赐此陂故地以氏称之长安图曰周氏曲在咸阳县东南三十里李善曰今周氏陂陂南一里有汉兰池宫

兴成渠在县西十八里唐李石为相奏令咸阳令韩辽治之东建永丰仓自秦汉以来疏凿为漕渠起咸阳抵潼关三百里无车挽之劳其後堙废自此复之

细柳仓在县西南三十里汉旧仓也文帝後六年周亚夫为屯将军次细柳服?曰在长安西北如淳曰长安细柳仓在渭北近石徼张揖曰在昆明池南今有柳市是也师古曰匈奴传云置三将军军长安西细柳渭北?门霸上此则细柳不在渭北揖说是也三辅故事曰周亚夫军於细柳今石徼是也石徼西有细柳仓城东有嘉禾仓樊哙传柳中即细柳地也在长安西【按石徼亦作石墩】

?门在县东北十八里汉文帝後六年徐厉为将军次?门孟康曰在长安北秦时宫门也如淳曰三辅黄图?门在横门外

杜邮亭在县西南三十八里白起自刎之处水经注曰杜邮亭在咸阳西十七里今名孝里亭中有白起祠三秦记曰长安城西有九嵕山西有杜山又有毕陌西北有孝里西有白起墓杜预曰毕国在西北

杜邮馆在古县城东

曲邮在县境汉书高帝征黥布张良送至曲邮

交道廐去长安六十里近延陵

秦咸阳故城在县东二十里汉渭城亦治於此隋故县城在县东二十二里渭水北即秦之杜邮其城周八里唐故县城在渭河北杜邮馆西城崇一丈五尺

祥谷水合丰水

白谷水合丰水

圣女泉出县西二十里昆明池北平地上周十步西北流五十步与牧猪泉合【图经曰水池在县西北五里按十道志长安西有滮池亦名圣女泉盖滮池水相近也】

野韭泽即汉牛首池也在县西北三十八里

漕河在县南十五里自万年县界来经县界五里入于渭汉书武帝元光六年春穿漕渠通渭

龙首渠在汉东北五里自万年县界流入注于渭明渠汉时渠也水经注曰在长乐宫桂宫之间

清渠在县西五十里自鄠县界来经县界一十里流注于渭

漆渠在县西南二十里旧自县之坈河分水经县界二十里入漕河汉书曰穿此渠通漆水故曰漆【括地志曰胡亥筑阿房宫开此渠而运南山之漆】

永安渠隋文帝开皇三年开在县南引交水入宫之北门【唐明皇自蜀还京肃宗至望贤宫迎明皇帝亲笼马行数十步执鞭弭道过渠入宫】

唐望贤宫在县东数里开远门内

善因寺唐穆宗由复道幸咸阳止於此寺

周文王庙二处一在县西一在县东相去各十五里武王庙在县北五里

成王庙在县西十五里

康王庙在县北七里

汉吕太后庙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景帝庙在县东北十五里

武帝庙在县东北八里

介子推庙在县西北三十五里

武安君秦将白起庙在县五里

四皓庙在县东二十五里【汉高帝时人商山隐士也】

汉鄼侯萧何庙在县西三十里

周文王陵在县北十五里书序曰周公薨成王葬於毕注曰不敢臣周公故使近文武之墓孟子曰文王生於岐周卒於毕郢注书曰太子发上祭于毕下至於盟津毕文王墓近镐也汉书刘向传曰文武周公葬于毕师古曰毕陌在长安西

惠帝安陵在县东三十五里【元和郡县图志陵在县东北二十里】臣瓒曰在长安北三十五里三辅黄图曰去长陵十里关中记曰徙关东倡优乐人五千户以为陵邑善为诙啁故俗称安陵啁也

四皓墓在安陵西

张敖塚在安陵东三十里【塚上有五岳之像今人谓之五岳塚】

景帝阳陵在县东十五里【元和郡县图志曰陵在县东四十里】汉书曰景帝五年作阳陵邑後三年葬阳陵臣瓒曰陵在长安东北四十五里帝王世纪曰阳陵山方一百二十步高四十丈

昭帝平陵在县东北一十三里汉书曰帝作陵制令通流水而已石椁广一丈二尺长二丈五尺无作坟陵东北作庑长三丈五步外为小厨裁足祠祀万年之後扫地而祭臣瓒曰陵在长安东北

元帝渭陵在县东北一十三里臣瓒曰陵在长安北五十六里【王莽遣使坏渭陵园门泉池曰无使民复思汉氏也】

成帝延陵在县西北十五里汉书曰成帝葬延陵在扶风去长安六十二里关中记曰延陵在长安西北四十里渭陵之东延陵是也成帝起延陵城邑以成言事者以为不便乃更造昌陵在霸城东二十里运沙渭滨取东山土东山土与粟同价所费巨亿数年而陵不成谷永等奏昌陵积土为高山陵寝犹在实土之上浮土之下非永年之基延乡之地居高临下道贯二州二十余县宜还就延乡乃遣卫尉淳于长行视长奏宜如永等议乃徙延陵而弃初言者将作大匠郭万年於炖煌配役【三辅旧事曰成帝作延陵及起庙窦将军有青苖地在庙角恐犯蹈之故言作陵不便乃徙昌陵取土东山下土与粟同价】

哀帝义陵在县西八里汉书臣瓒曰义陵在右扶风去长安四十六里

平帝康陵在县西二十五里汉书臣瓒曰在长安北六十里旧图经曰康陵在兴平原口

汉傅太后废陵水经注曰在霸城西北王莽奏毁其陵今本处积土犹高谓之增屏又谓之增埠

唐世祖元皇帝兴寜陵在县东三十五里五云乡周五里

承天皇帝顺陵在县东北二十五里长陵乡周二里【此陵乃武后之父母也追赠皇帝皇后】

周太公庙在县东二十五里周尚父齐太公吕望也郑玄曰太公受封于齐留为太师五世之後乃归葬於齐周公墓在县东北三十里

汉萧何墓在县东北三十七里

曹参墓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张良墓在县东北三十六里留侯陪葬长陵与高祖长陵相去五里

扬雄墓按扬雄家诔曰子云以天凤五年卒诏陪葬安陵阪上弟子钜鹿侯芭负土作坟号曰玄塚

顺陵在县东北三十里唐武后追尊其母曰孝明皇后号顺陵

长安志卷十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