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三章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汉之画学

自汉高祖元年乙未,迄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己亥,即纪元前二〇六年至纪元二一九年,凡四百二十余年,是为汉代。当其盛时,兵威远震异域,图画之事,外与域外艺术时相接触交换;内则代有帝王相当之提倡;习绘事者,渐有著名之士夫,不如前代之仅限于工匠。惟其所作,则仍多取材于经史故事。故汉代图画,在艺术上虽呈变态;以应用论,实为礼教化极盛时期。或者谓中国明确之画史,实始于汉。盖汉以前之历史,尚不免有一部分之传疑;入汉而关于图画之记录,翔实可征者较多云。

第五节

概况

汉高起于田间而有天下,政法虽不如秦之尚苛,而君权集中则一。其专挫任侠,刻薄寡恩,尤有影响于人民思想之束缚。然当时人民,以久承春秋战国长期之纷乱,秦代土木战伐之劳役,物力荡尽,生计困罢,皆呈厌世之倾向,黄老之学,于是风行一时。凡此清净高尚之思想,实足助画学之昌明。故汉初绘画,得不以专制故而退步,且已非若秦代之暗澹矣。文景以还,国富民殷,国中文艺之士,皆有余暇研习所好,画学亦得以发达。在上者又多效法古制古仪,往往以画点缀政教,文帝三年,于未央宫承明殿,画屈轶草,进善旌,诽谤木,敢谏鼓,即其一例也。至武帝时,设太学,置博士,欲以儒术为政教之标准,虽罢斥百家,反对艺术,而对于绘画,则反与以尊重。尝创置秘阁,搜集天下之法书名画,其职任亲近以供奉百物者,如黄门之署,亦有画士以备应诏。帝又好大喜功,以兵力经营四远,征匈奴,通西域,虽远如波斯方面之文明,亦渐播及中土。当时图画之作品,受域外艺术之接触,作法上虽无甚变动,而取材上则颇见新异。如天马蒲桃竟之镂纹,即取材大宛所献之天马蒲桃也。其后诸帝,亦多重视绘画,画家辈出,或供奉帝室,黼黻典章;或隐身工匠,粉饰金石,大而宫殿之类,小而竟鉴之属,无不饰画如制。关于天文兵家之类,亦皆有图,可谓盛矣。宣帝甘露三年,单于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王充《论衡》谓宣帝之时,图画烈士,或不在画上者,子孙耻之云。自是以后,凡有纪功颂德以及其他关于纪念之事,往往借画以达其用。始于王家,次及士夫,乃至庶民,亦多效法之,此则尤有影响于政教者也。至于贵族私室画,亦出乎礼教之外者,《景十三王传》:“海阳嗣,十五年,坐画室,为男女臝交接,置酒请诸父姊妹饮,令仰视画。”此种绘画,前未之见,实为后世春画之滥觞。元帝好色,宫人既多,常令画工图之,欲有幸者,辄按图召之。故其宫庭中,置尚方画工,从事图画,是盖继武帝黄门附设画工之制,而更专其官者,实为后世设立画院之滥觞。当时以画名家者,颇不乏人,如毛延寿、陈敞、刘白、龚宽、阳望、樊育等,皆其尤著者也。降及哀平,政治混乱,新莽篡立,则又兵戈相寻,绘画之事,无可纪述。

光武中兴,以兵力削平群雄,功以武立,而于文艺,亦极注重,而尤崇奖节义,宫中常列古代圣帝贤后等像,以为观瞻。光武尝与马后观览宫中画室,帝指娥皇女英图而戏谓后曰:恨不得如此之妃。进而见陶唐像,后指尧谓帝曰:群臣百姓,恨不得君如此。帝顾而笑。至明帝继立,又尚儒术,对于图画即以尚儒术崇节义为提倡之标准,创鸿都学以积奇艺。别开画室,诏班固贾逵等博洽之士,选诸经史故事,命尚方画工画之。其于绘画之提倡,厥功甚伟;亦即礼教作用的绘画极盛之时期也。且袭中兴余威,一变先帝柔远政策,用兵西域,犁庭扫穴,继武帝之后,再振国威于域外。其在艺术上,最有影响者,即为佛教画之传入。按《拾遗记》:“周灵王时,有韩房者,自渠胥国来,身长一丈,垂发至膝,以丹砂画左右手如日月盈缺之势,可照百余步。”又谓骞霄国人烈裔,于秦始皇元年献画,是我国绘画受域外艺术之影响,殆始于周季,然其说过奇,而韩房之名,未见于我国谈画之书,似不足信。至烈裔之来秦,虽较为可据,但究与我国绘画有如何之影响,亦殊无可考。故我国绘画之受域外艺术之影响,实以汉之始有佛教画为最显著。盖汉自武帝刻意欲从蜀滇通印度以来,不久即由合浦渡海,而达印度,与佛教之国相交通。魏收谓武帝尝得休屠王金人,置之甘泉宫,焚香礼拜云。至明帝尝梦金人以为佛,遣蔡愔等求佛经于天竺,偕沙门摄摩腾竺法兰携经及释迦立像,东还洛阳,明帝命画工图佛置清凉台及显节陵上。略见《魏书·释老志》而天竺僧之随中国使者同来如摄摩腾等,亦曾画首楞严二十五观之图于保福院。于是我国绘画,乃有所谓佛画矣。蔡愔等之使天竺也,实仅至月氏。时月氏为佛教盛行之地,即将白氍之画佛雕像经典赍归于洛阳城西雍关外,起立佛寺,即所谓白马寺者。于其中壁作千乘万骑群象绕塔图。梁任公著佛教之初输入,以其时西域与中国交通断绝,似无遣使求法之可能,遂根本否认之。于是对于因求法所有之事迹,皆存疑以为不足信。然从其画迹而论,则似非出于附会者。盖明帝所梦者为金人,而南印度案达罗派之雕涂确用金色,至所画千乘万骑群象绕塔之图,则明属西印南印之图案也。且汉人对于域外交通,特具狂热,如班超、张骞之出使,皆由坚苦中成功,况有宗教关系者乎。当时陆路交通即或断绝,而中印海道交通,则自武帝以来固无所阻,佛教传入,不由陆而由海,或亦可能。时楚王英极信佛,楚在东南,其佛教之布行,或即不受西域交通断绝的影响之一证。佛教之输入,必与佛教之宣传品佛画以俱来,故佛教之传入在汉,而中国绘画之受佛画之影响亦自汉始。惟案汉代著名之画家,无有以能作佛画称者,是殆佛画初入,尚不为中土画士所习;即有习之,亦不甚为当时一般社会所注意所乐道也。抑汉人多崇尚黄老,而视佛与黄老为一流,凡言黄老,往往兼及浮图,《后汉书·楚王英传》云:“英晚节更喜老子,学为浮图,斋戒祭祀,襄楷上桓帝疏云: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又《后汉书·西域传》:“楚王英始信其术,中国因此颇有奉其道者。后桓帝好神,数祀浮图老子,百姓稍有奉者,后遂称盛。”是皆视佛道为一流之证。当时所谓佛教画,或受佛道混合之影响,在制作上不能特现其色相,亦未可知也。明章而后,王室之提倡不衰,域外文明,又随时输入,画风渐有革新之趋势。画家之享名者亦渐多。桓帝之世,则有刘裦;灵帝之世,则有蔡邕,称宗匠焉。

第六节

画迹

汉之武力文治,其结果皆能促进绘画,已略如前述。又汉武创置秘阁,以聚图书,汉明建立鸿都学,以集奇艺,天下之艺,云集王室;其收藏之富,宝贵之殷,固有足多。及董卓之乱,山阳西迁,图书缣帛,军人皆取为帷囊,又当时所收而西之七十余乘,因遇雨道艰,半皆遗弃,于是先朝所收藏而宝贵之者,致遭极大之劫运,汉画真迹,用是极少流传。刘裦之云汉图,令人见而觉热,北风图,令人见而觉凉,妙迹相传,徒供画苑之掌故谈矣。欲考汉画之仿佛,惟有证诸记载,索诸金石而已。

(一)汉画散见于记载者甚多,但言当时之画,须放大范围;若仅以后人所谓入审美者衡之,则直可谓无画。兹各从其类而述之。

蔡氏《汉官典职》:“明光殿省中皆以胡粉壁紫青界之,画古烈士。”《汉书·景十三王传》:“广川惠王越殿门有成庆画,短衣,大袴,长剑。”《后汉·郊祀志》:“文成言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之物不至,乃作画云气车。”《古今注》:“武帝天汉四年,令诸侯王大国朱轮,画特虎居前,左兕右麋;小国朱轮,画特熊居前,寝麋居左。”是皆有关于礼制者也。《历代名画记》:“汉明帝雅好图画,别立画官,诏博洽之士班固、贾逵辈,取诸经史事命尚方画工图画。”《后汉·蔡邕传》:“光和元年,置鸿都门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玉海》:“成都学,有周公礼殿,云汉献帝时立,高朕文翁石室在焉,益州刺史张收画盘古三皇五帝三代君臣与仲尼七十弟子于壁间。”是皆有关于教化者也。《汉书·天文志》:“凡天文在图籍昭昭可知者,经宿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图官宫物类之象。”《汉书·艺文志》:“凡兵书五十三家,图四十三卷。”前者关于天文学,后者关于军事学,皆所以表释学术者也。《汉书·郊祀志》:“上指文帝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制度。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水环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祀上帝焉。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带图。”《后汉书·王景传》:“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问以理水形便。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又以尝修浚仪功业有成,乃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前者关于建筑,后者关于疏浚,皆所以经画工程者也。《汉书·成帝纪》:“汉元帝在太子宫,成帝生甲观画堂。”颜师古注:“画堂谓画饰。”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后汉书·南蛮传》:“肃宗时郡尉府舍,皆有雕饰,画山神海灵奇禽异兽以炫耀之,夷人益畏惮焉。”是皆以画为装饰,而各有其深长之寓意焉。时有用以记功者,如麟阁、云台之功臣及赵充国像等。《汉书·苏武传》:“汉宣帝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后汉·二十八将传论》:“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外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汉书·赵充国传》:“初,充国以功德与霍光等列画未央宫,成帝时,西羌尝有警,上思将帅之臣,追美充国,乃召黄门郎扬雄,即充国图画而颂之。”时有用以颂德者,如休屠王阏氏、《汉书·金日磾传》曰:“金日磾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而嘉之,诏图画于甘泉宫,署曰休屠王阏氏。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然后乃去。”胡广、黄琼、《后汉书·胡广传》:“熹平六年,灵帝思感旧德,乃图画广及太尉黄琼省内,诏议郎蔡邕为颂。”杨竦、《后汉书·南蛮传》:“安帝时,蜀郡夷叛,益州刺史张乔遣从事杨竦击破之,竦厚加慰纳,余种皆降,论功未上,会竦病创卒,张乔深痛惜之、乃刻石勒铭,图画其像。”许杨《后汉书·方术列传》:“建武中,汝南太守晨邓,署许杨为都水掾,复修鸿却陂后卒,晨于都宫为杨起庙,图画形像,百姓思其功,皆祀之。”等像;用以表行者,则如陈纪、《后汉书·陈纪传》:“纪字元方,实之子也。遭父忧,虽衰服已除,而积毁消瘠,殆将灭性,豫州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书,图像百城,以厉风俗。”叔先雄《后汉书·列女传》:“孝女叔先雄,父泥和堕湍水死,百许日,自投水,与父相持浮于江上,郡县表言,为雄立碑,图像其形焉。”等像,以表孝行;如延笃像《后汉书·延笃传》:“延笃遭党事禁锢,卒于家,乡里图其形于屈原之庙。”以表贞行;如李业像《后汉书·独行传》:“公孙述欲以李业为博士,持毒酒劫令起,业饮毒死。蜀平,光武下诏,表其闾,益部纪载其高节,图画形像。”以表独行;如皇甫规妻像,《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为董卓所酷,骂卓,死卓车下。后人图画,号为礼宗。”所表烈行;如蔡邕、高彪以及乐松等像,《后汉书·蔡邕传》:“邕死,年六十一,缙绅诸儒,莫不流涕,兖州、陈留闻之,皆画像而颂之。”《后汉书·文苑传》:“高彪迁内黄令,帝敕同僚临送祖于上东门,诏东观画彪像以劝学者。”《后汉书·杨球传》:“乐松江览为鸿都文学、诏敕中尚书为松等三十二人图像立赞。”以表学行;凡有功德文学及义烈之足表颂者,往往为之图像。他若画人于桃板,《风俗通义》:“黄帝时,有神荼、郁垒兄弟二人,能执鬼,于度朔山桃木下,简阅百鬼之无道者,缚以苇索,执以饲虎。帝及立桃板于门,画二人像以御鬼,谓之仙木。”此汉应劭记桃板语也。盖汉承古风,民间画仙木以祛邪,不独此也。画鸡于牖上,《拾遗记》云:“尧时有祇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重精,双睛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羽毛肉翮而飞,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魅自然退伏。今人每岁元日,图画为鸡于牖上,盖重精之遗像也。是则汉承古风,而加以变化,由刻木铸金而又为图画矣。”用以祛邪。武帝画天地太一诸鬼神于甘泉宫,《汉书·郊祀志》略云:武帝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太一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明帝图佛,《后汉书·西域传》略云:汉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桓帝画孔子像于老子庙壁,《魏志·仓慈传注》:“汉桓帝立老子庙于苦县之赖乡,画孔子像于壁。”用以奉祀。霍光之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前汉书·霍光传》曰:“上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以赐光。”顺烈梁皇后左右之列女图,《后汉书·皇后纪》:“顺烈梁皇后,常以列女图画置左右,以自监戒。”以及郡府厅事壁之诸尹画,《后汉书·郡国志注》:“郡府厅事壁诸尹画,肇自建武,迄于阳嘉,注其清浊进退。”用以警勉,皆有图画焉。

综上所举各例,用途虽异,而用意则与前代以画成教化助人伦者率相合。且能更广其义而益扩其用,自帝室而普及民众,状现俗而兼写史迹,由中国而并及域外。故按各例之内容而推论之,可见汉代政教风俗之真象,如光武以还,凡表行颂德之画迹独多,是即尚节义崇儒术之结果,而有此纯为礼教作用之风俗画也。然上述诸画迹,或附属于建筑,或饰施于舆服,或与其他不能寿世之物质共生命,故自考诸记载,仅能得其轶史外,而其实迹,已早不可得见,欲求其近似实迹者而观之,更当索诸金石。

(二)汉代金石类之传遗于后世者,大如碑,小如竟,不胜枚举。盖汉代极重鬼神之事,墓有石碑,祠有石室,多画以种种事物而刻之。或取象于鱼龙禽兽,以寓招祥祈福之意;或取象于神话历史,以申借古鉴今之义;或实状当时人事,以见风俗制度之概。于石如是,于金亦然,兹分述之:

石 石之最有名而画亦最繁富工致者,当推武梁祠及孝堂山祠石刻。孝堂山祠在山东肥城,顺帝永建四年前作,其图画为大王车,成王,胡王,贯胸国人,升鼎,堕车,行刑,歌舞等历史风俗画,系阴刻;武梁祠石室在山东嘉祥县,桓帝建和年间作,其图画概为神话历史画,其中帝王圣贤名士列女诸像,攻战庖厨升鼎乐舞诸事,以及舟车舆马弓矢斧钺釜甑权衡诸器,鱼龙鬼神奇禽异兽祥瑞诸物皆备,系阳刻。二者作风,概极古拙而雄健,虽有不甚合理处,然亦颇能表示各种事物之情状,以见一时代作风焉。他如关于死者之坟墓、祠堂、碑阙,则有赵岐寿藏图,李刚石室画像,鲁恭祠庙画像,伏尉公墓中画像,朱浮墓石壁画像,阮君神祠碑画像,郭巨墓石室画像,交阯都尉二神道画像,嘉祥刘村洪福院画像,焦城村画像,不其令董恢阙,雒阳令王稚子二阙,处士金慕沛相范君阙、邓君阙、魏君阙、黄尚石阙等画像。岐自为寿藏,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自画像居主位,皆为赞颂。昔人谓汉人图画于墟墓间见之史册者始此,其实岐以献帝建安六年卒,其先用图画于墟墓者,其例固甚多也。李刚石室在巨野黄水南,石室四壁,隐起雕刻,为君臣官属龟龙麟凤之文,飞禽走兽之像,制作工丽。见《水经注》鲁恭像在焦氏山北,前有石祠石庙,四壁皆青石隐起,刻自书契以来忠臣、孝子、贞妇、孔子及弟子七十二人形象。见《西征记》伏尉公墓,在资州内江县,蜀人谓之燕王墓,所刻画多人物,但未知何据。见《汉隶字原》朱浮墓在济州坡,中有石壁,上刻车服人物,所画皆浮生平乘服;有曰作令时车者,作京兆尹时四马辕者,仪卫人马颇多;有曰鲜明队,曰某队者,皆刻如制见米芾《画史》阮君祠亦谓之五部神庙,以其碑画像,有石堤、西戎树谷、五楼先生、东台御史、王翦将军也。见《集古录》郭巨墓亦谓之孝经堂,在平阴县东北官道侧,冢上有石室,制作工巧,其内镌刻人物车马。见《金石录》交阯都尉二神道,在梁山军,其上各刻朱雀,其形相向,下又刻龟蛇虎首,所画甚工。见《隶释》刘村洪福院画像,焦城村画像,皆阴刻,类孝堂山祠,皆在嘉祥县。前者上层画霹雳列缺吐火施鞭之状,后者下层画一人牵犬二人荷毕,雉兔奔走田猎之状,甚有奇致。石阙画像,以不其令董恢阙画像最为精巧。此阙刻一冢,冢上三木,叶丛茂,冢前置香炉一,烟起缕缕,二男子向之跪拜,其后有一妇人二稚子,又有六妇人鱼贯于后;冢旁有一树,枝上悬一物若罄,树下系一马,马之前后,各立一人,类仆御;又有状若鸡鹜者,啄食树下,或谓此为子孙展墓之图云。以上所述,皆系死者墓祠碑阙之类,其余石刻,如雍丘令画像,孔子见老子画像,功曹史残画像,豫州刺史路君画像,成王周公画像,人物碑画像等,所画为人物车马之类;麒麟凤凰碑,山阳麟凤碑,益州太守无名碑,益州太守碑阴,李翕五瑞碑,是邦雄桀碑额等,所画为龙虎麟凤牛马及其他奇禽异兽之类;真定郡绛侯亭石刻,邹县斋祠画像碑等,所画只有人像,别无他物;又有竹叶碑者,则所画为竹。兹就其更大者而言,如孔子见老子画像,画孔子面右贽雁,老子面左曳曲竹杖,中间复有一雁一人,俯首其下,有物拄地,状若扇,侍孔子者,一人其后,双马驾车,车上一人,马首外向,老子后一马驾车,车上亦一人,车后一人,回首向外。总计凡人七,车二,马三,雁二,杖一;其人物车马之多,虽不及雍丘令画像及功曹残画像,但其宾主相见之情状,能尽表现。麒麟凤凰碑,麟凤各石,其像高二丈,阳刻,各有生气。汉人所图二瑞,独此最为奇伟。见《隶续》山阳麟凤碑,则麟凤共石,其像较小,亦阳刻。此图半篆半隶,麟一角上翘如足,类恶马;凤高冠长尾,甚可奇也。见米芾《画史》李翕五瑞碑,石在甘肃阶州之成县,所画为黄龙白鹿连理嘉木,有一人承甘露于乔木之下,其画法之工巧,特胜他石。斋祠画像,阴刻一人正面坐,拱手执一斧,厥态严正,盖古者天子将出,或有斋祠,先令道路洒扫清净,此图刻力士像,似即洒扫者之所奉也。竹叶碑,藏曲阜颜氏乐圃,因两面泐文成竹,故名。其正面极泐,只存数字,碑阴则极清楚,竹亦颇完好,竹干由左向上,侧向右,作背风势,干用实笔,叶则随势布满全石,作双钩,画法尤妙。

金 汉代金属器之遗传者,如钟鼎罄洗之类,皆有画饰。但不及竟鉴制作之妙。汉竟鉴之属,自尚方制作者外,多系私家所出。一竟之微,而所绘事物,至穷天人动植之妙且美。故即就竟鉴,即可考见当时绘画之遗型。汉竟甚多,如宜官竟、仙人不老佳竟、宜子孙竟、千秋万岁竟、延年益寿竟、八子九孙竟等,多作花边,较为简单者外;若大王日月竟,中作四神四兽之饰,边作回鸾舞凤之纹,皆极细致。尚方盘龙竟,中作两层盘龙之饰,起伏异状,有在马上作角抵者。上方吉阳竟,中画龙虎及六女子,龙虎作飞舞状,女子作拱揖状,皆有神趣。盍氏仙人竟,中以四乳分四格:二格为二神人四侍从;一格似供奉之物若有光焰者,又有二人跪其旁;余一格则为龙,作飞舞状。西王母竟中,以六乳分六格:一格画一女坐而听琴,题西王母三字,西王母也;一格画一女鼓琴,西王母侍也;一格画一女翻身而舞,倒乘纤履,状极苗条;一格画龙,一格画麟,一格画一神鬼,两手如翼,跪而击球,亦极生动。又如四神四虎竟、三神四兽竟等,虽以人物禽兽而稍带便化,要皆生动而壮丽。至若许氏竟、马氏竟、邹氏鲁氏竟、张氏蒙氏竟、龙氏竟、周仲竟等,所画人物器具愈备,寓意愈显,其中尤以龙氏竟、周仲竟为妙。龙氏竟凡三:其一分四格,一格画曲辕车,车上有盖,盖下坐一女,一马驾之;二格画六女子。中二女坐,旁四女皆侍立,手中执拂;余一格画龙虎相对之状。其二,亦分四格,一格画一女鼓琴,一女吹箫,一小女坐而听之,其前置一盒;二格画六女子,中者坐,旁者立,有击鼓者;一格画龙虎。周仲竟以四乳分四格,二格各画一人,趺坐莲台上,各有侍立八人,人俱有两翼;一格画一车四马;一格画一车六马,作绝驰状,皆甚密致。此外如双凤双狮竟,不分格,而分内外二层,内层中画双凤双狮,凤则舒翼扬尾,狮则奋爪昂首,其间花枝相连,曲折以缀之;外层边作曲形,凡十出,每出中间画作鸟飞枝头蝶舞花间之状。天马蒲桃竟凡六,其一最精,亦作内外二层,内层作五天马,以其一为竟纽,又有孔雀二,其尾甚巨,蒲桃错杂其间;外层则画蒲桃累累,其藤支蔓,蜂蝶鹊鸽之类,飞鸣啄立于其间,皆甚有生气。至人物画像竟,其制精古,尤为各竟冠,竟以四乳分四格,其一格中立一人,帽上簪花,张袖而舞,旁一人鼓琴,又二女在后,翻身舞,望之有若长蛇形者,其舞纱也,琴旁有一香炉,复有一剑一玉环;一格中画一人重茵而坐,左右侍者各二人,有播鼗者,其他亦各有执持,想亦乐器类耳;一格画中坐者有须,亦重茵,左右坐三人,有作举手状者,旁置壶盒,又有二女子袖手凝立于后,皆高丫髻瘦腰长裙;其一格画二车,往来相值皆驾五马,所谓良马五之者,车有圆盖,有方轸,有直櫺窗,有斜纹席,车后有叠山,有飞鸟;外缘边作便化回鸾舞凤之饰;此竟止汉尺八寸七分,画人凡十五,车二,马十,一切歌舞饮食器具皆备,而男女衣着,翘然皆古制,与武梁石室相似,真奇物也。夫据记载以考汉画,或圣贤,或忠烈,或鬼神,多系单纯之画像,犹未见其富美;

今合金石而统观之,则知汉画之类别,凡三,曰传写经史故事,曰实写风俗现状,曰意写神怪祥瑞。顾实写风俗现状,意写神怪祥瑞,多为当时民间的艺术作品。至若王室士族,则极注重经史故事之传写,以其有足昭炯戒助教化之用也。如“周公辅成王”、“孔子见老子”等经史故事,尤为绝妙之画材。其制作也,用笔多古拙雄浑;汉代图画,用笔描线极古拙雄浑,实为其作风之特点。或谓金石上之画迹,已经刻铸,面目非真,诚何足据,然加以细审,虽画经刻铸,有阴阳精粗之各异,而其古拙成风,盖前比诸三代而不如,后比诸唐宋而不类,确乎其有时代精神。而状物图事,则不避繁复而务求实在,其取材要以人物为主。人而圣贤忠孝节义之辈,物而动植飞潜器皿之属,乃至日月风雨神灵鬼怪,极其繁博。其应用也,要以礼教为化;上而朝廷制度典章之大,下而民众娱乐服饰之细,其他关于政教风俗之事实,多可考见一斑焉。即就上述武梁祠孝堂山祠石刻,不其令董恢阙画像,盍氏仙人竟,人物画竟等观之,汉画之艺术程度及用意,已不难举一反三矣。

第七节

画家

汉代画迹,稽之记载,索之金石,既有如上述之多且赜。谁实作之,留此名迹?则当时以画名家者,必大有人在。惟当时画家之于图画,但在致用,不在致名,非若后人之有画必有款。故从画迹而求画家,或就画家而求画迹,皆甚困难。兹据记载可考者而言,前汉约六人,曰毛延寿、陈敞、刘白、龚宽、阳望、樊育;后汉约六人,曰张衡、蔡邕、赵岐、刘裦、刘旦、杨鲁。之数人者,各有专艺:以善布色名者,长安樊育、林下阳望也。以善画牛马飞鸟名者,洛阳龚宽、新丰刘白、安陵陈敞也。若以阶级论,则多士大夫也,或待诏尚方,专任画职,杨鲁、刘旦、毛延寿等是也;或于从政之暇,以画遣兴者,则赵岐、蔡邕、张衡、刘裦等是也。兹择其要者,略述其史。

毛延寿 延寿汉元帝时杜陵人,擅长人物,画人形丑好老少,能得其真。元帝后宫甚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毛延寿等图形,案图召幸之。

诸宫人之求幸者,皆贿画工,独王嫱不肯,遂被毁,不得见幸。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实为后宫第一,帝悔之,而名籍已定,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寿等,皆同日弃市。

张衡 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少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安帝时,征拜郎中,迁侍中,出为河间相,官至尚书。按《异物志》建州浦城县,山有兽,名骇神,豕身人首,好出水边石上,平子往写之,兽入潭中不出。或曰:此兽畏人画,故不出也,可去纸笔。兽果出,平子拱手不动,潜以足指画兽云。建初戊寅生,永和己卯卒。

蔡邕 邕字伯喈,陈留圉人。初平元年,拜左中郎将,封高阳侯。善鼓琴,工书画。灵帝时,尝诏邕画赤泉侯五代将相于省,兼命为赞及书,邕书画与赞,皆擅名,时称三美。《历代名画记》云:邕画之传于世者,有讲学图,小列女图等。《后汉书》本传,邕以阳嘉癸酉生,初平壬申卒。

赵岐 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人,初名嘉,字台卿,后避难故自改名字,示不忘本也。岐少明经,有才艺,擅长人物,尝自为寿藏图。官太常,于献帝建安六年卒,年九十余。

刘褒 褒桓帝时人,官至蜀郡太守,善画鸟鹊,《博物志》云:裦尝画云汉图,人见之觉热,又画北风图,人见之觉凉云。

以上所述,皆为汉代画家之最著名者,其余如沛人周勃,高祖时人,能画人物。刘旦、杨鲁,光和中待诏尚方,于鸿都学,亦皆有名。夫汉代画家,固不仅此数,惟此数人,卒以为士大夫故而名,其非士大夫而能画者,则如所谓工匠者流,其姓名不著于记载,卒无从考见之。至士夫画家所以得名之故,亦可得而言也。盖汉代绘画,既重历史故事的拟写,故当时从事绘画工作者,因取题材之关系,有不得不与博闻洽识之士接近,甚或非具有博闻洽识之才者,即不能应时代之需要,从事绘画史实。于是一般仅有画技之工匠,不得不知难而自退,而士大夫之习绘画者,遂乘机而起,渐占绘画界之势力。当时凡有记载,即记载此少数士大夫画家之事迹,其余无数之工匠画家,虽仍在民间工作,一如现在之业圬镘者流,事功多而名被掩。故汉以前之画家,有以工匠名者;至汉,画迹固富且美,而以绘画名者,除此少数士大夫外,别无所见,致汉代画史,尽为贵族士夫艺术家所独占。

当时画家之名不名固与其阶级有关,其于地理亦有可得而言者。盖在专制时代,一切政教文艺,要皆与其首都所在,有密切之关系。汉都长安,其时绘画之都会,即在长安,考诸当时画家之产生地,皆在今陕西河南间,为黄河流域附近地。如毛延寿杜陵人,而杜陵即在今陕西长安县南。刘白新丰人,而新丰即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龚宽洛阳人,而洛阳即在今河南洛阳县。陈敞安陵人,而安陵即在今咸阳县东,皆黄河流域地也。虽曰我国文明,当时实在黄河流域为盛,故画家辈出于其间,亦因身近辇毂,成学易成名亦易,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也。

第八节

画论

汉以先,对于图画艺术上之评论,惟齐王容易鬼魅而难犬马之对。至汉,研究图画者日多,而艺术上评论,则亦罕闻。刘安之言曰:“寻常之外,画者谨毛而失貌。”高诱注曰:“谨悉微毛,留意于小,则失其大貌。”张衡之言曰:“画工恶图犬马而好作鬼魅,诚以实事难形,而虚伪不穷也。”或谓二子之言不过取喻于画,非绝对的用艺术上之眼光相评论。然于画图之学理固甚有合也。夫汉代绘画之应用,既含礼教化,而偏于人事之实际;赏鉴之风未开,审美之力殊浅,故论画著作,绝少流传;然较之往代,已稍见曙光。刘、张所论,以其质量言,都无足奇;然在史家以时代眼光观之,则以为论画之发端,甚有记述之必要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