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守旧维新两派之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甲午中日之战,中国战败。而瓜分之议起,旅顺、威海卫、广州湾、胶州湾相继被占,朝士风气,又为之一变。以前自命为文学之士,目谈时事、论新政者曰洋务人员,几不列于士大夫之林;呼李经方为“东洋驸马”,李鸿章为“佩六国相印”,裕庚为“洋乌龟”,其顽固如此。至欧风东渐,则又高谈维新,有公车上书之会,有保国之会,康有为、梁启超等运动主持。当时朝中仍有所谓守旧派,阴奉徐桐为首。另有维新派,则推翁同为首。朝士不趋于徐桐,即列于翁师傅旗帜之下。维新派如谭嗣同等,既获上眷,改革大政,驱逐顽固大臣如许应癸等。未几戊戌政变起,六君子受戮,康、梁远走,翁师傅回籍,交地方官严加看管,朝士又咋舌不敢谈维新矣。至于徘徊两派之间者,外官只张之洞,因事前曾着《劝学篇》,乃得免究,然杨锐实出其幕下也。

戊戌政变以后,顽固朝士,旗鼓大张,自称后党;维新朝士,或逃亡海外,或匿居租界,则又自称帝党。庚子义和团运动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惩办罪魁,顽固朝士,又摇身化蜕,群言立宪,以媚外人,而预备立宪之风乃大盛。废科举,试特科(特科中杨度逃走,梁士诒被诬为梁启超亲属,不敢入试),引用留学生,设资政院及省谘议局,以为君主立宪张本;复派五大臣出洋,考查宪政,以新外人耳目。凡此诸端,胥由张之洞、袁世凯合摺奏请,或赞同办理。

张之洞有所建议,必拉拢袁世凯合办,知袁世凯得西太后信任甚深,与袁世凯相合,则无奏不准,无准不行也。其后袁入枢府,以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张亦入枢府,以军机大臣领管理学部大臣。张倚袁之事甚多,朝士登庸之路,不趋于张,则趋于袁。朝官此后无科举进身之阶,又无京官资俸之积,不入宪政编审馆,则入京师大学堂;昔之贱视洋学,仇视维新者,于兹一变,皆甘为归国留学生之门下,此又光、宣之际一种怪态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