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说郛

説郛卷九十七下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传国玺谱【郑文寳】

国玺者本卞和所献之璞琢而成璧楚求婚于赵以璧纳聘故称赵璧而秦昭王请以十五城易之赵使蔺相如送璧于秦秦纳璧而恡城相如乃诡而夺至秦皇并六国独有天下廼命李斯篆书诏工人孙夀用是璧为之一云用蓝田玉作之其篆文云受命于天既夀永昌至始皇崩二世立天下大乱刘项起二世为赵髙所弑立子婴子婴立四十日汉髙祖先与诸侯期入闗子婴乃乗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奉传国玺降于轵道旁髙祖收玺以子婴属吏项羽后杀子婴诛戮秦族封髙祖还定闗中立汉社稷五年诛项羽而有天下至平帝时王莽辅政鸩杀平帝立孺子自号安汉公王莽使向元后求国玺后知不能留乃从绶带解下投地故一角有缺莽就得之遂称新室按玉玺方濶四寸龙鼻色黄上大篆文饰以虫鸟鱼龙之状秦相李斯篆其字有八云受命于天既夀永昌侧小书七字即魏太祖命黄象篆之文曰魏所受汉传国玺初王莽之末天下大乱赤眉入长安长安人公孙賔杀莽于渐台遂得国玺归于刘盆子建武中盆子降世祖故玺入后汉至献帝董卓作乱张让段珪将帝出小平津投玺于洛阳井中孙坚入洛见井上有五色气使人濬井乃获玺孙坚得之寻为袁术所夺袁术败玺入魏太祖至常道乡公禅位于晋玺入晋室懐帝为刘聪所陷帝降聪聪于承尘得之玺入聪聪死粲为靳凖所杀刘曜平靳凖国称赵及曜为后赵石勒所灭其玺入勒至季龙死石世遂乱中原魏冉闵尽诛石氏遂称魏为前燕慕容隽所败有戴施者得玺谢尚以五百骑送之归于东晋即穆帝时也及恭帝传位宋主刘裕玺入宋至顺帝时禅位于南齐齐王萧道成求玺玺又入齐至和帝时禅位于梁主萧衍以玺入梁武帝太清时侯景作乱台城不守武帝崩萧纲为简文帝俄而幽死永福省景立昭明子栋又废栋自立百余日军败为羊鲲所杀有赵贤者为栋所亲掌玺绶及鲲败将一疋载玺至京口时有载金者为盗所刼载玺者乃跃舟中至洲复遇盗力不能制投玺于草中而吿大将军郭敬之敬之取得与北齐主髙洋至髙纬为后周武帝宇文邕所杀玺入周室静帝衍禅位于隋文帝玺入隋炀帝幸江都宇文化及行弑帝崩其玺为萧后所掌遂归于宇文化及为窦建徳所杀玺入建徳后建徳为突厥可汗所败萧后将玺入蕃庭至唐武徳中使人入蕃取萧后及传国玺突厥乃遣萧后及玺并炀帝少子帝归遂入唐髙祖神尭皇帝受之按唐年谱录广明元年十二月五日僖宗幸蜀王建囊负传国玺从驾以行天祐初济隂王祝以夀终玺入于梁梁亡入后唐荘宗同光之乱归于明宗明宗崩清泰即位于岐下王思同张防刘之举同奔潞潞帅石敬塘不纳殒于驿署玺后归于清泰晋髙拥戎马自晋阳入洛河桥不守清泰积薪累日尽驱宗室六宫珍玩一旦偕焚于摘星楼秦玺煨烬其亦眀矣按陷蕃记北戎入梁园晋少主奉上玺绶戎王恠玉玺制用踈朴笔工又非真絶疑将有隠易者晋人具以实对文寳淳化中司讣陜右督刍军于塞下有防州永夀县主簿赵应良者北燕人老而能记自谓少年事戎为伪丞相髙公堂后官尝从公至燕子城登重阁阅晋旧物得观玺绶与陷蕃略同今传者云秦玺入戎其亦误矣至道三年五月十五日荣阳郑文寳舟中述

玉玺谱【徐令信】

传国玺是秦始皇所刻其玉出蓝田山是丞相李斯所书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受永昌汉髙祖定三秦秦王子婴献此玺及汉髙即位仍佩之因以相传故号曰传国玺汉昭帝时殿中一夜相惊霍光即召持节郎取玺郎不与光欲夺之郎按剑曰头可得玺不可得光善之明日迁郎秩二等光后废昌邑王贺立宣帝光自手解取贺玺扶令下殿至汉平帝王莽簒位向元后求玺乃出玺投之于地玺上螭一角缺及莽败时带玺绶避火于渐台商人杜吴杀莽取绶不知取玺及莽头公賔就见绶问绶主所在乃斩莽首并玺与王宪宪得无所送又自乗天子车辇李松入长安斩宪送玺诣宛上更始赤眉大司马谢禄至髙陵更始奉壐赤眉赤眉立刘盆子建武三年盆子败于宜阳玺还光武孙坚从桂阳入讨董卓卓时已焚烧洛邑徙都长安坚军于城南见井中旦旦有光军人莫敢汲坚乃探得玺初卓作乱掌玺者投于井中故坚得之袁术有僣盗意乃拘坚妻逼求之绍得玺见魏举以向肘魏武恶之绍败得玺还汉以禅魏魏以禅晋赵王伦簒立使义阳王威就惠帝取玺帝不与强夺之晋帝永嘉五年王弥立入洛阳执懐帝及传国六玺诣刘曜后为石勒所并玺复属勒刻一边云天命石氏此题今不复存勒为冉闵所灭此玺属闵闵败玺存闵之部属蒋干晋镇西将军谢尚遣督防何融至购赏得之以晋穆帝永和八年还江南晋元帝东渡歴数帝无玉玺北人皆云司马家是白板天子

相贝经【朱仲】

黄帝唐尭夏禹三代之贞瑞灵竒之秘寳其有次此者贝盈尺状如赤电黑云谓之紫贝素质红黑谓之朱贝青地绿文谓之绶贝黑文黄葢谓之霞贝紫愈疾朱明目绶清气障霞伏蛆虫虽不能延龄増夀其御害一也复又下此者鹰啄蝉脊以逐温去水无竒功贝大者如轮文王得大秦贝径半寻穆王得其殻悬于观秦穆公以遗燕可以明目逺察宜玉宜金南海贝如珠砾或白駮其性寒其味甘二水毒浮贝使人寡无以近妇人黑白各半是也濯贝使人善惊无以亲童子黄唇防齿有赤駮是也虽贝使病疟黑鼻无皮是也防贝使胎消勿以示孕妇赤带通脊是也慧贝使人善忘勿以近人赤炽内殻赤络是也醟贝使童子愚女人淫有青唇赤鼻是也碧贝使童子盗脊上有缕句唇是也雨则重霁则轻委贝使人志强夜行伏迷鬼狼豹百兽赤中圆是也雨则轻霁则重

纬畧云师旷有禽经浮丘公有鹤经虽相畜亦有牛经马经狗经下至虫鱼有经鱼经唯朱仲所传贝经恠竒甚朱仲受经于琴髙

相手板经【阙名】

相手板法出萧何或曰四皓初出殆未行世东方朔见而喜之曰此非庸人所至衞司空陈长见此书叹服以示许士宗韦仲将

板首尾取五行寻四时定八节明二十四时百不失一板长一尺五寸广一寸五分上狭而薄下广而厚八角十二芒并无欹端平板形皆完净合法者吉不合者凶板凶少吉多者可用吉少凶多者不可用

旧用白直檀刺榆桑初四林也畨当令理通直从上至下直如弦不得出边絶理

板头是君座板头与君共事必不得中分

板作四分座一分为二亲左为父右为母第二分都为妇第三分左为男右为女左为奴右为婢

板第四分为田宅财物牛马猪羊鸡犬之属以五行十二时分若其防崩毁伤踢破裂吊节蝎穿兆随所属物必损失死亡

板两边左为城右为社寛博文彩班班光泽清浄必得封邑

带格【陈随隠】

格三十二

笏头一字【王外执政两府】

笏头毬绞【宰执】

排方御仙花【正侍郎知阁节使】

螺犀【权侍郎】

丝头茘枝【正任副使横行】

毬路【内侍】

海揵【幕士辇宫】

剔梗茘枝【训武郎下】

柘枝【快行亲从】

太平花【随龙忠佐】

碎草【茶酒班】

师蛮

人仙

犀牛

寳甄

行虎

戱童

寳相

胡荽

鳯子

野马

防鹿

方胜

云鹤

坐神【并班直】

天王【亲事官】

行狮【行门】

行鹿【御厨敎馶】

盘鳯【翰林司】

凹面【教坊】

醉仙【御龙直】

獐鹿【军头司仪鸾司】

三品以上玉四品以上金余并金涂银错班金涂铜

三器图义【程迥】

叙曰天地肇判隂阳攸分六位时乗万物形着是故体有长短所以起度也夀有多寡所以生量也物有轻重所以用权也是器也皆准之上党羊头山之秬黍焉以之测幽隠之情以之达精微之理推三光之运则不失其度通八音之变则可召其和以辨上下则有品以分隆杀则有节凡朝廷之出治生民之日用未有顷刻不资焉者也歴考往古如虞舜垂重华之典周公作太平之书孔子欲行政于四方孟轲欲揆叙于万类舍是则何以哉尝见有司颁礼既谬误而莫知先儒谈经又濶畧而未讲于是采歴代之制载籍之文而述度量衡三品图义焉淳熙十年閠十一月丁酉序

古者度以北方秬黍中者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量容一千二百黍为龠【谓十二铢】二为合【谓二十四铢】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硕权以百黍之重为铢二十铢为两【谓两黄钟之律】十六两为斤【谓八百十四铢准易文】三十斤为钧【重万有一千五百二十铢当二篇之防数】四钧为石【准四营之数】令文调钟律则景合药剂制官则准式用之余悉用大者谓一尺二寸为一大尺三斗为一大斗三两为一大两

古人以度定量以量定权必叅相得然后黄钟之歴可求八音五声从之而应也国朝皇祐中阮逸胡瑗累黍定尺既大于周尺姑欲合其量也然竟于权不合乃谓黍称三两已得称一两反疑史书之误及韩忠献公丁文简公详定知阮胡之失然莫能以三品叅相攷也先是范蜀公论曰乐者和气也发和气者音声也音声生于无形故古人以有形之物传其法俾后人叅攷之有形者何秬黍也律也尺也也鬴也斛也筭数也权秤也钟也磬也是十者必相合而不相戾而后为得也是谓以黍定三品则十者无不该三者尺为之本周尺也者先儒攷其制脗合者不一至宋景文公取隋书大业中歴代尺十五等独以周尺为之本以攷诸尺韩忠献公嘉祐累黍尺二其一亦与周尺相近顷者司马备刻石存此尺様葢温国文正公旧物也茍以是定尺又以是叅定权量以合诸器如挈裘而振其领其顺者不可胜数也

度周官典瑞云璧羡以起度注云羡不圜之貌葢广径八寸袤一尺汉书律歴志説见存前蔡邕郑康成杜防荀朂【本字讳呼玉切】所论尺有増损始终校大乐八音不知后汉至魏尺长于古四分有余朂乃为刘恭依周礼制尺所谓古尺也是以古尺更铸铜律调叶声韵后汲郡盗发六国时魏襄王冡得古周时玉律及钟磬为新声闇同于时郡国或得汉时故钟吹律朂以合之其声皆应时人称为精宻武帝以荀朂律与周汉器合遂施用之朂去千载之下推百代之上法度既合声音又谐亦可谓宻切而有证也

一周尺汉刘歆铜斛尺后汉建武铜尺荀朂所定而晋前尺祖冲之铜尺并同近年司马备刻周尺汉刘歆尺晋玉尺今图于后备之云髙敏之以汉钱五物叅校尺同先是嘉祐中韩忠献公丁文简公累黍尺二条其一亦与周尺相近

二晋田父玉尺梁法尺实比周尺一尺七厘

三梁表尺实比周尺一尺二分二厘一毫有竒隋时始用水尺而定律吕大业中更诏用梁表律调八音之器四汉官尺晋时始平掘得古铜尺实比周尺一尺三分七厘晋荀朂既定晋前尺惟阮咸讥其声则悲非兴国之音廼古今尺有长短所致也后始平掘地得古铜尺不知所出何代果长朂尺四分时人咸服其妙而莫能措意焉宋景文公谓时人掘地得尺乃破周汉之二器亦近夫贵耳贱目者也

五魏尺实比周尺一尺四分七厘即杜防所用

六晋后尺实比周尺一尺六分七厘晋氏江东所用者七后魏前尺实比周尺一尺二寸七厘

八中尺实比周尺一尺二寸二分一厘

九后尺实比周尺一尺二寸八分一厘即隋开皇官尺谓之铁尺及后周市尺

十东后魏尺实比周尺一尺三寸八毫

十一蔡邕铜籥尺后周土尺同实比周尺一尺一寸五分八厘

十二宋氏尺钱乐之浑天仪尺后周铁尺同实比周尺一尺六分四厘

后周时达溪震等议今勘周汉古钱大小有合宋氏浑仪尺庶无舛者古黄金方寸重一斤今铸金校验铁尺为近司马备刻宋尺后周尺又云太常寺乐律尺少府监祭器景圭浑仪尺皆同实比周尺一尺五分

十三隋万寳常水尺实比周尺寸八分六厘

十四杂尺实比周尺一尺五分赵刘曜浑天仪土圭所用者

十五梁朝俗间尺实比周尺一尺七分一厘

五代周王朴律准尺比周尺一尺二分有竒

本朝和岘景表尺比周尺一尺六分有竒

阮逸胡瑗皇祐乐书黍尺比周尺一尺七分

韩忠献公丁文简公校阮胡尺令尺匠石素等再累到尺二条其一比周尺一尺三分五厘

司马备刻三司布帛尺一尺三寸五分

顷年礼部颁祭祀仪式画到造化器尺比周尺一尺三寸二分

量考工记防民为量深尺内方尺而圜其外其实一鬴注云六斗四升为鬴汉书律歴志説见前

廻以考工记鬴法积百万分乗除布等则为七百八十一分二厘五毫实黍千二百合为子

五百合合为千五百六十二分五厘实厘二千四百升为万五千六百二十五分实厘二万四千釡为亿分实黍百五千三万六千太元数目凡七十有八黄钟之数立焉正与此合于是见阮胡合升斗皆大而邓保信林亿等皆小权周礼玉人云驵骔五寸宗后以为权注驵读为组系之因名焉郑司农云以为坚以起量驵骔七寸鼻有半寸天子以权注以为权故有鼻也汉书律歴志总见前

唐志武徳四年铸开元通寳积钱十钱重一两计一千重六十斤四两苏冕曰今钱为古珍七铢以上比古五铢钱则加重二铢以上廻谓一

大两为七十二铢即一钱为七铢畸十分铢之二则所谓三两为一大两者可无疑矣

皇祐新乐图有铢秤其图干上分二十四铢为一两止一面有星一系一如民间金银等子者其钟形如镮

寳记【阙名】

五寳八寳

唐开元中李氏者嫁于贺若氏夫卒为尼号曰真如其行髙洁天寳元年七月七日忽于寺庭见五色云坠眎之一囊中有五物真如藏之禄山乱真如流离楚州安宜县肃宗元年建子月十八夜真如为神人召往化城见天帝投以八寳俾献于朝以消沴气真如乃并前得五寳皆献之

黄天符

长八尺濶三寸形如笏上圆下方近圆有孔黄玉也色比蒸粟泽若凝脂可以辟人间兵疫之气

玉鸡

毛文悉备白玉色王者以孝理天下则见

谷璧

亦白玉也径五六寸其文粟粒自生非雕镌之迹王者寳之则五谷丰稔

如意寳珠

大如鸡卵而圆正光色极莹置室中明如满月

红靺鞨

大如巨粟赤烂若朱樱眎之若不可触而触之甚坚不可破

琅玕珠

形如环四分缺一径可五六寸许

玉印

大如半手其文如鹿陷之印中着物则形见

皇后采桑钩二枚

各长五寸其细如箸屈之似金似银又似铜

雷公石二枚

形如斧长可四寸阔二寸无孔腻如青玉诸寳置之日中则光气连天既进肃宗已被疾召代宗曰汝自楚王为太子今天赐寳于楚州天祚汝也宜保之代宗受赐即日改元寳应既监国赐真如寳和改县为寳应自是兵革消息海内小康亦其应也

三代鼎器录【吴协】

商鼎      文王鼎

周公鼎     周姜鼎

虢姜鼎     郑伯姬鼎

伯姬鼎     晋姜鼎

孔文公鼎    鲁文公鼎

宋公鼎     单冏鼎

宋君鼎     宋君夫人鼎

东宫方鼎    得鼎

庚鼎      乙鼎

大鼎      始鼎

栾鼎      趠鼎

辛鼎      癸鼎

龙鼎      陀鼎

东宫鼎     盘鼎

公缄鼎     子斯鼎

子吴鼎     师鼎

鲁侯彜     彝

伯宗彝     楚公彝

沈子彝     鬳伯彝

司空彝     □姬彝

仲举彝     单从彝

品伯彝     单冏彝

交父彝     楚王盏

祖戊彝     商癸彝

季媍彝     父癸彝

祖乙彝     父乙彝

父丁彝     父已彝

父辛彝     母乙彝

师艅彝     仲父彝

商彝      五彝

伯彝      □彝

甗彝      形彝

尹彝      应彝

亚彝      伊彝

父乙鼎     叔夜鼎

季媍鼎     父癸鼎

父甲鼎     父丁鼎

蝉文鼎     龙生鼎

召父鼎     师毁敦

师毛敦     师敦

周姜敦     周虞敦

应侯敦     屈生敦

仲驹敦     孟金敦

刺公敦     叔榴敦

虢姜敦     散季敦

仲酉敦     冀师敦

龙敦      □敦

始敦      何敦

尹敦      牧敦

□敦      周敦

敦      内史彝

周公彝     召公彝

仲父彝     小子师彝

庚父鬲     髙姜鬲

书鬲      父子鬲

父己鬲     毛乙鬲

乃子鬲     母鬲

虢叔鬲     莫敖鬲

寳徳鬲     聿逺鬲

伯鬲      许子钟

甹钟      商钟

元子钟     走钟

迟父钟     南和钟

分宁钟     许子小钟

盂和钟     召公尊

朝事尊     子尊

鱼尊      叔寳尊

虎尊      父戊尊

祖戊尊     祖辛尊

中尊      太甲尊

父丁尊     商从尊

父癸尊     父辛尊

庚爵      父庚尊

丁青爵     商爵

父戊爵     祖己尊

父己爵     己举爵

己爵      举爵

篆带爵     父乙爵

祖乙爵     伯爵

饮爵      爵

父甲爵     主人举

癸举      父辛爵

寅簋      左父举

叔髙簋     师防簋

师奕簋     张仲

刘公     太公

子斯     史黎

姬     姬豆

卑疑豆     仲防洗

仲虞洗     田季匜

寒戊匜     叔匜

杞公匜     义母匜

张伯匜     季姬匜

季毫匜     祖戊匜

齐侯匜     卭仲盘

伯盏盘     夀盘

史孙盘     卭仲盫

伯盏盫     应妇甗

周阳侯甗    仲信甗

防甗      孟嬭甗

父已甗     庚甗

饮甗      伯温甗

冀舟师     师淮卣

周卣      冀卣

商卣      兄癸卣

母辛卣     母乙卣

父甲卣     祖癸卣

父己卣     祖戊卣

王伯齍     趠齍

诸友盉     伯玉盉

沈子盉     季毫盉

父丁盉     兹女觚

象觚      父庚觚

甲子觚     平周缸

窖磬      丁举瓯

伯索盂     熙之筏

同       武安釡

轵家釡

鼎录【虞荔】

昔虞夏之盛逺方皆至使九牧贡九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于昆吾氏之墟白若甘搀之地图其山川竒怪百物而为之备使人知神奸不逢其害以定其祥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沸不举而自藏不迁而自行九鼎既成定之国都桀有乱徳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及显王姬徳大衰鼎沦入泗水秦始皇之初见于彭城大发徒出之不能得焉

金华山黄帝作一鼎髙一丈三尺大如十石瓮像龙腾云百神螭兽满其中文曰真金作鼎百神率服篆书三足

汉孝景帝铸一鼎名曰食鼎髙二尺铜金银杂为之形若瓦甑无足中元六年造其文曰五熟是滋君王膳之小篆书

武帝登泰山铸一鼎髙四尺铜银为之其形如瓮有三足太始四年造其文曰登于泰山万夀无疆四海宁谧神鼎芳大篆书

元鼎元年汾阳得寳鼎即吾丘夀王所识之鼎髙一丈二尺受十二石杂金银铜锡为之四面蛟龙两耳能鸣三足马蹄刻山云竒恠之象纪灵图未然之状其文曰夀考天地百祥臻侍山伏其灵海伏其异此铭在底下又别有铭或浮或沈皆古文篆此上古之铸造也总有九枚

昭帝元平元年于蓝田覆车山铸一鼎髙三尺受五斗刻其文曰宜君王和四方调滋味去腥伤小篆书三足废帝贺以天鳯六年登位废为海昏侯铸一小鼎贮酒其形若瓮四足受二斗其文曰长满上小篆书

宣帝甘露元年于华山仙掌铸一鼎髙五尺受四斗拟承甘露刻其文曰万国伏贻长久铸神鼎承天酒三足小篆书又建章宫铜人生毛以为美祥作一金鼎埋之本宫

元帝初元二年铸一鼎大如瓮无足其文曰皇帝膳鼎小篆书

成帝绥和元年【阙】 平铸一鼎其文曰防盗平黄河清八分书三足髙五尺六寸

哀帝元夀元年铸一鼎贮酒髙四尺三足其文曰羣臣元日用醴鼎小篆书

平帝元始五年铸一鼎受二斗其文曰药鼎三足八分书

王莽建国元年铸一大鼎髙一丈其文曰建国鼎莽自书埋之渐台又作一鼎其文曰君臣之鼎并小篆书三足

后汉光武建元元年铸一鼎其文曰定天下万物伏小篆书三足髙九尺

明帝永平十年铸一鼎于洛水髙六尺其文曰蛟龙伏大篆书三足又铸一鼎于谷水髙五尺其文曰谷洛小篆书罒足

章帝元和二年于北岳铸一鼎髙四尺无足其文曰镇地鼎小篆书

安帝延四年铸一鼎于少室山其文曰承露鼎小篆书四足

顺帝永建六年铸一鼎于伊水名曰鱼鼎髙四尺三足灵帝嘉平元年铸一大鼎埋之鸿都门其文曰儒鼎古书三足

汉官仪曰开阳门夜直楼上帝因作一鼎其文曰柱鼎一足如马蹄

蜀先主章武二年于汉川铸一鼎名曰克汉鼎埋之丙穴中八分书三足又铸一鼎沈于永安水中纪行军竒变又于成都武担山埋一鼎名曰受禅鼎又埋一鼎于剑口山名曰剑山鼎并小篆书皆武侯迹又时龙见武阳之水九日因铸一鼎像龙形沈水中

蜀章武三年先主作二鼎一与鲁王文曰富贵昌宜侯王一与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竝古书髙二尺魏武帝铸一鼎于白鹿山髙乙丈纪征伐战阵之能古文篆书四足更作鼎于太子名曰孝鼎画刻古来孝子姓名小篆书

文帝黄初元年铸受禅鼎其文曰受祚鼎小篆书明帝太和六年铸一鼎三足名曰万夀鼎小篆书吴孙权黄武元年于彭蠡水沈一鼎其文曰百神助阳侯伏三足大篆书又猎于樊山见一姥问得何兽荅曰得一豹曰何不截尾遂为姥立庙并作一鼎文曰豹尾鼎

孙亮建兴元年于武昌铸一鼎其文曰镇山鼎小篆书三足

孙皓铸一鼎于蒋山纪吴之歴数八分书

晋懐帝永嘉六年铸一鼎沈于步江中无文字鼎似形

宋主刘裕晋永初三年从秦中还纪功铸一鼎于九江其文曰沸秦洛伏大漠古篆书

宋文帝得鰕鱼遂作一鼎其文曰鰕鱼四足

顺帝升明元年有人于宫亭湖得一鼎上有古文洵漠二字

齐髙祖讳道成于齐中池内见龙闻箫鼓声遂埋一鼎其文曰龙鼎真书三足

梁武帝大通元年于蒋山埋一鼎文曰大通真书又铸一鼎书老子五千言沈之九江中并萧子云书又天监二年安丰得一角灵武帝遂作一鼎投得防陈武帝即位铸一鼎文曰元勲鼎沈于淛江

陈宣帝于太极殿中铸一鼎文曰忠烈常侍丁初正书太公于渭水得玉璜铸一鼎刻其文曰璜鼎

秦丞相樗里子作一鼎文曰智囊独足古文大篆书荀况在嵩溪作一鼎大如五石瓮表里皆纪兵法大篆书四足

张仪伐蜀铸一鼎髙三尺文曰定蜀大篆书

李斯为丞相铸一鼎其文曰上丞相鼎埋于上蔡东门萧何为丞相铸一鼎大如三石瓮自表已功其文曰纪功鼎亦是何自作署书体四足

张陵在云台山得仙作一鼎写丹经埋于灵台山下车千秋为丞相铸一鼎文曰车丞相鼎八分书

司马迁字子长南逰探禹穴作一鼎而小记年月日埋之秦望山

黄覇为颍川守神雀集遂刻鼎记之

孔光拜丞相铸一鼎文曰丞相博山侯大篆书

王商为单于所畏遂令铸一鼎刻记其功以劝功臣锡震为太尉作一鼎其文曰太尉鼎古书

胡广铸一鼎其文曰孝子鼎八分书

陈太丘铸一鼎藏于陉山

王允字子师郭林宗见而器之允自铸一鼎曰千里八分书

王仲子为大司徒铸一鼎其文曰司徒鼎大篆书王朗为司空铸一鼎其文曰司空鼎篆书

董卓为太师铸一鼎其文曰太师鼎古书

蔡伯喈为侍中封为髙阳侯作一鼎记汉家歴数邕自书藏于泰山

诸葛亮杀王双还定军山作一鼎埋于汉川其文曰定军鼎又作八阵鼎沈之永安水中皆大篆书又于武郡金山作二鼎一大一小并无文时亮行军见此山势似有王者故镇之

钟繇魏文帝赐五熟鼎

吴顾邕铸一鼎文曰顾元凯之鼎八分书三足

陆逊破刘备军铸一鼎纪功其文曰破备鼎

孔愉获放之遂作一鼎刻其文曰孔敬康鼎沈之于水

张衡制地动图记之于鼎沈于西鄂水中

王羲之于九江作书鼎髙五尺四面周匝书遍刻之沈于水中真书

泉志【洪遵】

正用品

虞钱 夏钱 商钱 周钱 景王钱 齐钱 晋钱楚钱 赵钱 秦钱 秦半两钱 汉荚钱 八铢钱四铢钱 三铢钱 半两钱 五铢钱 钟官赤侧钱后汉五铢钱 四出文钱 魏五铢钱 蜀直百钱直百五铢钱 形五铢钱 吴大泉五百钱 大泉当千钱 宋四铢钱 当两大钱 孝建四铢钱 二铢钱 景和钱 鹅眼钱 梁五铢钱 公式女钱五铢鐡钱 大吉鐡钱 大通鐡钱 大富鐡钱 当十钱 四柱钱 陈五铢钱 大货六铢钱 后魏太和五铢钱 五铢钱 永安五铢钱 永安土字钱西魏五铢钱 东魏永安五铢钱 北齐常平五铢钱后周布泉钱 大布钱 永通万国钱 隋白钱

唐开元钱 乹封钱 乾元十当钱 重轮钱 小乾元钱 大歴钱 开元大钱 建中钱 新开元钱咸通钱 后唐天成钱 晋天福钱 汉汉通钱 周周通钱

伪品

项梁大钱 吴王濞半两钱 邓通半两钱 王莽大钱 小钱 货泉钱 公孙述铁钱 董卓小钱 五铢钱 沈充小钱 张轨五铢钱 王则河阳钱 史思明得壹钱 顺天钱 李永通钱 开元铁钱唐国钱 大唐钱 王建永平钱 通正钱 天汉钱光天钱 王衍干徳钱 咸康钱 孟昶广政钱 铁钱 刘袭乹亨钱 铅钱 马殷乹封钱 天防钱钱俶钱 王审知铅钱 开元铁钱王延羲永隆钱王延政天徳钱 冯洪大兴钱 刘仁恭土钱 刘守光应天钱

不知年代品

平当五铢钱 大泉四出钱 大泉五铢钱 双五五铢钱 左右五铢钱 太元货泉钱 通行货铢钱两铢钱 续铢钱 两柱钱 女钱 雉钱 对文钱五铢钱 定平钱 形半两钱 太平四钱 两

啬钱 一文钱 四曲文钱 永光钱 五金钱 太朝钱 天镇钱 万嵗钱 大兴钱 大千钱 天感钱 太兴钱 古钱 古文钱 三字钱 千字钱黄河钱

天品

天帝钱 寳钱 咸阳钱 金五铢钱 五铢钱

刀布品

白金三品 契刀 错刀 大布 次布 第布 壮布 中布 差布 厚布 幼布 么布 小布 货布 大黄布刀 古布刀 防城古刀 长平古刀沂州银刀 长平异布 异布 异布 异布 异布异布 异布 异布 异布 异布 异布 异布异布 异布 异布 藕心钱 蚁鼻钱 古铜片外国品

罽賔国钱 乌弋山离国钱 安息国钱 大月氐国钱 泥波罗国钱 何国钱 康国钱 拔污国钱条支国钱 拂防国钱 大食国钱 因墀国天夀钱日本国和面钱 神功钱 万年钱 隆平钱 干

文钱 屋防国梵书钱 疎勒国大五铢钱 兹国五铢钱 吐蕃国胡字钱 倭国延喜钱 梵字钱契丹国天賛钱 应歴钱 重熙钱 清宁钱 大康钱 大安钱 夀昌钱 干统钱 天庆钱 千秋钱高丽国海东钱 三韩钱 东国钱 阇婆国梵书

钱 交趾国黎字钱 大秦国钱 三佛齐国钱 佛湼国钱 东沃沮国钱 新罗国钱 髙昌国钱 波斯国钱 女国钱 大月氐国钱 小月氐国钱 中天竺国钱 于阗国钱 投和国钱 阿耆国钱 屈支国钱 覩货逻国钱 梵衍那国钱 迦毕试国钱那掲罗曷国钱 徤防逻国钱 室罗伐悉氐国钱羯若鞠阇国钱 鉢逻那伽国钱 婆罗痆斯国钱尼波罗国钱 摩掲陁国钱 伊烂孥钵伐多国钱桥萨罗国钱 摩突罗国钱 乹陁越国钱 杜薄

国钱 康居国钱 末禄国钱 轩渠国钱 三童国钱 阿钩羌国钱 舎衞国钱 层檀国钱 裸人国钱 碎叶国钱 骠国钱 巴氏钱 倓钱 賨钱沙州玉钱

竒品

台主衣库钱 罗纹钱 翅纹钱 北斗钱 轩辕钱柄文钱 日月钱 井文钱 双五钱 双十钱

星月钱 四五钱 八星钱 鲸文钱 兔犬钱 明月钱 四神钱 万国钱 龙文钱 三雀钱 背钱 水波纹钱 双星钱 武钱 千秋钱 龙鳯重轮钱 双鳯钱 双鱼钱 四事钱 单靣龙鳯钱龙鳯钱 藕心钱

神品

轻影钱 淯水钱 防稽钱 青溪宅钱 太平钱齐兴郡钱 齐安郡钱 令公百炉钱 广宗郡钱伪赵钱 轩辕钱 孙先生钱 桐城钱 白雀钱夀春钱 应元钱 北海铁钱 严君平钱 科斗

钱 鸾口洞钱

厌胜品

永安五男钱 七夕钱 福庆钱 撒帐钱 男钱辟兵钱 千金钱 丰乐钱 君宜侯王钱 长年钱冨钱 五男二女钱 天下太平钱

钱谱【董逌】

管子曰汤七年之旱禹五年之水汤以庄山之金禹以歴山之金并铸币以救人之困也至周始以金银为钱太公立九府圜法始名为钱钱之形以圆含方轻重以铢国语注云古曰泉后转而曰钱食货志曰禹汤始用金铸钱周立九府圜法货寳扵金利扵刀流扵泉布扵布束扵帛言泉之流布通扵泉流秦铸半两钱汉髙祖铸八铢钱文帝铸四铢钱武帝铸五铢钱又铸半两钱又铸侧钱一当五汉兴有榆荚钱以前钱难用更铸榆荚小钱以一当百状如榆荚王莽铸货泉径六分重一铢曰小钱一当十三铢曰法钱一当十五铢曰幼钱一当二十七铢曰中钱一当三十九铢曰壮钱一当四十并大钱一当五十立为九品汉公孙述铸铁钱梁王铸鹅眼钱食货志曰贮藏曰泉流行曰布古文钱半两汉志曰秦始皇铸质如周钱重如之其文曰半两汉吕后铸重八铢文帝铸重四铢应劭曰今民间半两中最小轻者是四铢钱也汉武帝建元元年铸重三铢如钱文曰三铢封寅曰三铢又有别铢穿下有三竖文恐以此三画为三铢之别铢重三铢文曰半两今有折二小钱共六様皆篆文五铢汉武帝元符五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王莽废光武复兴魏帝黄初二年铸西晋南朝宋武帝亦铸小五铢钱谓之帷文帝后魏宣帝魏文帝又有鸡目五铢隋文帝铸小五铢其制轻小八九万才满半斛唐髙祖武徳四年废五铢钱行开元钱今以篆文推之有七様大五铢钱今有内廓者小五铢钱亦有内廓者而前文之面后有防两星大五铢钱无内廓者钱之背有防四星者昔人钱谱引钱合曰五铢又有穿上一星五字上下各一星南朝梁宋名两柱钱镘面傍一星至三星者五字之内上下各一星上或有小星者或有五字穿上横文穿下横文外四角缺文有廓无廓濶然不可穷尽疑皆当时工人之意非有别扵年代今考扵古四角缺之有廓无廓自是一种总未尝考也又封寅曰别有冣小五铢文字轻薄未见晋志曰吴兴沈充又铸小五铢钱谓之沈郎钱是也四道五铢后汉灵帝铸钱背内廓四角有路抵扵外轮汉书云灵帝中平三年铸四出文钱流布四海

钱谱曰五铢钱有四出道于边缘俗谓之角钱或谓岂非此钱既成京师将壊而出流布四海乎至董卓焚宫乃刼銮舆西幸长安悉壊五铢钱矣传形五铢封寅曰传形五铢刘备所铸文字轻重大小与五铢无别但以五字为五铢字在右谓之形今考古蜀尝铸矣但不言形耳

货泉王莽所铸径一寸重五铢今又有内廓者有重廓者其后光武起舂陵泉乡文成白水眞人是验其防也大泉五十国语注云王莽铸大钱五十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直如其文今有折二钱又有小铸亦不多见今见镘有斗剑蛇之文者未之考也

大泉五百吴王孙权嘉禾五年铸一当五百文

大泉二千未详所铸年代一当二千

大泉当千吴孙权赤乌元年铸一当千

太平百钱未详所铸年代一当百

四铢南朝宋文帝铸又宋世祖铸比重四铢

直百五铢南朝梁武帝铸一当百

布泉陈文帝天嘉二年铸钱文曰布泉一当百与五铢并行后周武帝寳定元年亦铸布钱以一当五今有玉筯篆者有栁叶篆文有重廓者董逌钱谱云藏曰泉流曰布又引石氏日钱径重四铢悬针书日者自梁武帝以来有之文曰布泉世谓之男钱梁书曰布泉径一寸重四铢半妇人佩之即生男也天子频下诏非勅铸之钱并不许用敦素疑王莽时铸亦无所据后周布泉字皆玉筯与此甚异

大货六铢陈书宣帝纪曰大建十一年七月辛卯初用大货六铢隋志曰陈宣帝铸大货六铢以一当五铢之十与五铢并行后复当一人皆不从乃相与讹言六铢钱有不利县官之象徐氏曰謡言大货六铢有类人乂腰哭未防宣帝崩竟至陈亡岭南诸州多以盐米布交易俱不用此钱矣

五行大布后周武帝纪曰建徳三年六月壬子更铸五行大布钱以一当十与布泉并行四年七月又以边境之人多盗铸乃禁五行大布钱不得入四闗张合曰小者至径八分旧钱之文上五下行又有上大下布者皆古篆文永通万国后周宣帝纪曰大象元年十一月初铸文曰永通万国径一寸三分重十二铢背面肉好又有径一寸二分半重八铢皆一当十货永通泉后周宣帝铸永泉货以一当十南唐李璟亦铸大钱以一当十大定录曰显徳五年七月江南李氏铸永通钱货永安五铢

大和五铢后魏献文帝皇兴年中铸其文曰大和五铢径一寸重五铢常平五铢北齐文帝天保三年改铸其文曰常平五铢径八分重五铢皆篆文

以上古钱计二十一様自秦至隋所铸之钱其钱之大小文之篆籕廓之有无推之共五十三様董逌曰又有所谓异钱虽不见扵记然制作之近古者今录之如李唐铸撒帐钱其文有曰长命冨贵金玉满堂又有忠孝家五男二女天下太平封侯拜相之类又博戯之钱背有字皆缦者不及録

平钱

开元通寳唐防要曰唐髙祖武徳四年七月十七日铸欧阳询制司及书字含八分篆二体俗谓之开元通寳其钱径八分重十二铢积十钱仅重一两得轻重大小之中今开元通寳钱缦有文如初月者谈賔录曰武徳初行开元通寳钱初进様时文徳皇后搯一粉甲痕因不复改郑防荟萃云熙宁中刘斧攅青鎻髙议且曰事由眀皇贵妃彼徒见钱文有开元字便乃谓明皇亦不考实之过又有左桃开元钱防桃开元钱篆字开元钱封寅曰武宗防昌五年铸开元钱时废天下佛寺宰相李徳裕请以废寺铜钟佛像及僧瓶碗等物命所在铸钱杨州节度使李绅乃以所废寺品铸钱背加昌字以表年号又有勅令铸钱所各加本郡州号名为背文京【京兆】洛【河南】兴【鳯翔】梁【汴梁】荆【江陵】桂【广西】潭【湖南】广【广东】福【浙东】越【浙东】洪【江西】润【镇江】昌【成都】鄂【湖广】兖【兖州】梓【东川】襄【襄州】丹【河北】益【西川】宣【宣州】平【燕山】扬【州】蓝【蓝田】

共二十三件

干封泉寳唐防要髙宗祀昊天上帝于泰山改干封年铸径一寸重十二铢六分以一当十其年凡旧钱皆废明年因谷价涌贵商贾不行又明年诏罢之仍行开元钱洎干封泉寳唐肃宗乾元二年第五锜请铸小钱径寸每緍重十斤与开元通寳用以一当十今有折二钱又有小钱第五锜复为相命铸重轮乾元钱径一寸四分重十二铢其文承目背之外廓为之重轮又为之重棱每緍重十二斤以一当五十法既屡易物货腾涌米斗钱至七十饿死者满道上元元年灭重轮钱一当二十开元旧钱与乾元钱皆以一当十代宗即位乾元小钱一当二重轮大钱一当三元载作相凡大小钱皆以一当一唐书谓之重窥钱今有当三折二小钱大歴元宝唐代宗铸

建中通宝唐德宗铸

天成元宝后唐明宗年号至德年间安庆绪亦改元天成未知铸钱否

天福鎭宝晋氏旧史以为赵石晋所铸

汉元通宝后汉刘知逺年号

周元通宝后周世宗毁天下铜佛铸

以上钱系大唐至于五代末所铸共四十二样

僭伪钱

得一元通宝唐史思明僭铸

顺天元宝见上

保大元宝江南王璟铸

唐国通寳

大唐通寳南唐世家铸五代史不载又有钱子

天感元寳【未详所铸之地】

夀昌元寳辽道宗夀昌年铸

大兴平寳钱之镘有丁字疑五代僣伪钱也

大徳重寳伪殷王建所铸之镘有殷字者

干亨重寳伪汉刘俨所铸

永平元寳前伪蜀王建铸

通政元寳

天汉元寳

光天元寳【俱同上】

干徳通寳前伪蜀王衍铸

咸康元寳前伪蜀王衍铸

广政通寳前伪蜀孟防改元

以上系唐末并五代间僣伪所铸共二十四様

北地钱

干亨通寳宋太平兴国七年耶律隆序铸

统和元寳宋太平兴国八年耶律隆序铸

太平元寳宋天禧五年耶律隆序铸

清宁通寳宋至和二年耶律隆序铸

咸雍通寳宋治平二年耶律洪基铸

大康元寳宋宁熙七年耶律洪基铸

大康通寳【同上】

大安元寳宋神宗元丰七年洪基铸

干通元寳徽宗崇寜元年延基铸

天庆元寳宋政和二年契丹国主在燕山府铸

阜昌重寳宋髙宗建炎四年知济南府刘豫叛降金金人以山东河南陜西为济国立豫僣号改元

阜昌以上并载于圣政录及见纪年通谱

大定元寳金世宗铸镘有甲酉字

正隆元寳金海陵王铸于大元府

以上系北地钱共一十三様

三韩重寳【楷书一様】  东国通寳【楷书篆二様】

东国重寳      海东通寳

海东重寳      朝鲜通寳

以上系海东畨钱共八様董逌钱谱引徐氏曰又有屋驼国钱径七分厚薄肉好不异中夏敦素曰字文若梵书凡十様

宋朝钱

圣宋元寳【宋太祖铸】  宋元通寳【同上】

太平通寳【宋太宗铸】  至道元寳【宋真宗铸】

淳化元寳      咸平元寳

景徳元寳      大中通寳

祥符通寳      天禧通寳【已上宋真宗铸】

天圣元寳      景祐元寳

皇宋通寳      庆歴重寳

明道元寳      至和元寳

至和通寳      至和重寳

嘉祐元寳      嘉祐通寳【已上宋仁宗铸】

治平元寳      治平通寳【英宗铸】

熙宁元寳      熙宁重寳

元丰通寳【神宗铸】   元祐通寳

绍圣元寳      绍圣通寳

元符通寳【已上宋哲宗铸】崇宁通寳【徽宗年】

崇宁重寳      大观通寳

政和通寳      重和通寳

宣和通寳      宣和元寳

靖康元寳【钦宗年号】  靖康通寳

建炎通寳【髙宗年号】  建炎元寳

建炎重寳      绍兴元寳

绍圣通寳      隆兴通寳【孝宗年】

乾道元寳      淳熙元寳

熙宁元寳【光宗年号】  庆元通寳【宁宗年号】

嘉泰元寳      开禧元寳

开禧通寳      嘉定元寳

大宋通寳【理宗年号】  绍定通寳

端平元寳      端平通寳

嘉熙元寳      淳祐元寳

寳祐元寳      开庆元寳

景定元寳      咸淳元寳

徳祐元寳【度宗年号】

已上系宋朝钱共一百三十五様

元朝钱钞

中统元寳【世祖造】   至元中行寳钞

至大银钞【武宗造】   至大通寳【武宗造】

皇庆通寳【仁宗】    至治通寳【英宗】

至和通寳      至正通寳【顺帝年号】

已上元朝钞三様钱一十四様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