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肠鸣源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肠鸣,大肠气虚病也。惟大肠之气先虚,故一切病俱凑之,而成是证。大小肠部位,小肠在胃之左。胃下口曰幽门,即小肠上口。小肠盘十六曲,至下口曰阑门,主别清浊,即大肠上口。大肠即回肠,当脐之右,亦盘十六曲,至广肠。广肠者,即直肠,至肛门。其所以鸣者,一由中气虚,若用破气药,虽或暂止,亦不愈(宜补中益气汤加炮姜);一由脏寒有水(宜理中汤加肉桂、茯苓、车前);一由火欲上升,击动其水(宜二陈汤加黄连、黄芩、山栀);一由泄泻(宜升阳除湿,智半汤);一由下气,暂止复响(宜益中汤);一由疾行,如囊裹水之声(宜河间葶苈丸)。其证虽不同,而其鸣或空或实,或上或下,或高或低,可按而知也。

〔肠鸣病证〕 《灵枢》曰: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又曰:腹痛肠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也。又曰:肠中寒,则肠鸣飧泄。《入门》曰:肠虚则鸣,又寒气相搏,则为肠鸣。

【治肠鸣方六】

补中益气汤 〈元气虚〉

人参  黄芪  当归  白术  柴胡  升麻  陈皮  炙甘草

理中汤 〈脏寒〉

人参  白术  甘草  干姜

二陈汤 〈火击水〉

茯苓  陈皮  半夏  甘草

智半汤 〈泄泻〉

益智仁  半夏(各五分)  苍术(四钱)  防风(二钱)  白术  茯苓  白芍(各一钱)  姜

益中汤 〈下气〉

人参  白术  黄连  黄芩  枳壳  干姜  甘草

河间葶苈丸 〈疾行〉

甜葶苈  泽泻  杏仁  椒目  桑白皮  猪苓(各五钱)

蜜丸,葱汤下,取利。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