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诸痫源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诸痫,肾经病也。《内经》专主肾经失职,而河间则以为热甚,风燥乃其兼化,丹溪又主痰与热,士材又兼主肝肾,而或兼风火,要当据《内经》为的,诸家之说当参考,以为酌治之法,庶诸痫无遁情。经曰:二阴急为痫厥。二阴者,足少阴肾也。盖其证在肾气之厥,而邪伤在阴与筋,以肾气主少阴与枢,少阴逆而枢失,则气塞于经而上行。少阴脉系舌本,故塞喉,音隘不容发,若兽鸣然也。经时必止者,气复反则已,是以不与癫同也。又曰:心脉满大,痫瘈筋挛。肝脉小急,痫瘈筋挛。足少阴筋病,主痫瘈及痉。盖心脉满而痫瘈者,肾逆而心火郁也。逆于肝者,肝阴先不足。而肾气逆之,故肝脉小急,亦痫瘈筋挛也。凡痫必兼瘈,少阴厥而后痫也。又曰:阳维从少阴至太阳,动苦肌肉痹,及下部不仁,又苦颠仆羊鸣,甚者失音不能言。盖阳维维于诸阳,而从少阴至诸阳,是阴为阳根也,故能维诸阳,而少阴阴邪从而至诸阳,故能塞诸阳之会,而患肌痹等证。羊鸣失音者,少阴气不至,则为喑也。又曰:阴维从少阳斜至厥阴,动苦颠痫僵仆,羊鸣失音。盖阴维从少阳至厥阴,是阳为阴鼓也,动在少阳,故能鼓诸阳而为维,而少阳既衰,阴邪遂壅,亦能全塞诸阴之会,而筋络相引,故亦患颠痫等证。此虽不拈少阴,而厥阴之方阖,亦少阴之失枢也。观《内经》之言,则诸痫为患,可识其皆由于肾矣。若河间主热,故专以清凉为主。丹溪主痰与热,故以星、半、芩、连为主,而热多者清心,痰多者行吐,然后用安神平肝,如归、地、牛黄、朱砂、青黛、柴胡、川芎、金银箔之类。士材兼主肾肝,故以为痫证之发厥,由肾中龙火上升,而肝家雷火相从而助,惟有肝风,故搐搦,搐搦则通身脂液逼迫而上,随逆气以吐出于口也。诸家之可参考如此。总而论之,诸痫之原,虽根于肾,而诸痫之发,实应五脏。如马痫之张口摇头作马嘶者,则应乎心;牛痫之目正直视腹胀作牛吼者,则应乎脾;猪痫之喜吐沫作猪叫者,则应乎肾;鸡痫之摇头反折喜惊作鸡鸣者,则应乎肝;羊痫之扬目吐舌作羊声者,则应乎肺。须各对其经而治之。而所发之候,亦可据以辨验经络。如晨朝发者,病在足厥阴肝;黄昏发者,病在足太阴脾;平旦发者,病在足少阳胆;日中发者,病在足太阳膀胱;亥时发者,病在足阳明胃;中夜发者,病在足少阴肾。须务加引经药(肝,柴胡、吴萸;脾,升麻、葛根、白芍;胆,柴胡、青皮;膀胱,羌活;胃,白芷、石膏;肾,肉桂、知母、独活)。《千金方》又云:先身体热,瘈疭惊啼而后发,脉浮洪者,为阳痫,病在六腑肌肤之间,易治(宜妙香丸);先身冷,不惊掣啼叫,病发脉沉者,为阴痫,病在五脏骨髓之内,难治(宜五生丸、引神归舍丹)。此又以阴阳辨验,其法较为便捷。总之,五痫之应五脏,所以识其由。发时之分六经,所以审其病。证状之别阴阳,所以异其治。固非有矛盾也。故阳痫必由痰热客心胃,闻惊而作,甚则不闻惊亦作,宜用寒凉药。阴痫亦本痰热,缘医用寒药太过,损伤脾胃,变而成阴,宜用温补燥湿药。此施治之不可混也。然而为标为本,亦更有辨。盖痫证之成,有从标而得者,止在经脉不通;有从本而得者,必深人两肾动气。夫两肾动气,是脏腑之根,呼吸之门,生气之本也。生气者,阳从阴极而生,即苍天之气所自起之分也。故经曰苍天之气清净,则意志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不能害,或经脉引入外感,内伤深入于根本,伤其生化之原,则命门相火,自下逆上,塞其音声,迫出鸟兽之音,遍身之液,与脾之涎沫,迫而上涌,流出于口,涎潮于心,故卒倒不知人也。小儿又有胎痫,得之母腹中,其母孕时,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子生即发为痫疾(宜烧丹丸)。而从古疗痫,惟子和法最善,其法,汗吐下并施,若虚而不胜吐下者,则以豁痰清火为主(如南星、木香、竹沥、菖蒲、全蝎、人参、黄芩、麦冬),所用方药无不取效(宜龙脑安神丸、五痫丸、参朱丸),师其意而用之可也。至嵩崖则专取二跷治之,亦属径路可寻,其法,以昼作者为阳跷(宜升阳汤),夜作者为阴跷(宜四物汤加柴胡、瓜蒌、半夏、南星、黄柏、知母、远志、枣仁、菖蒲)是也。此皆前人之可取以为则者也。然而痫病日久,必成窠囊(宜厚朴丸),窠囊日久,中必生虫(宜妙功丸),或与行痰(宜追风祛痰丸),涤热(宜清心温胆汤),除惊(宜惊气丸),宁神(宜归神丹)。痫病已愈,须防再发(宜断痫丹,或十全大补汤加枣仁、远志、朱砂、麦冬、金箔、银箔),必经年峻补,才保无虞,然后再加调养(宜六味丸),庶乎可耳。

〔脉法〕 《脉诀》曰:癫痫之脉,浮洪大长。(鳌按:诸痫之脉,大约沉实弦急者,皆不可治。)

〔诸痫证治〕 《纲目》曰:痰在膈间,则眩微不仆。痰溢膈上,则眩盛仆倒。(鳌按:凡痰病皆然,不独痫也。)而不知人,名之曰癫痫。大人曰癫,小儿曰痫,其实一也。又曰:仆倒不省,皆由邪气逆上阳分,而乱于头中也。癫痫者,痰邪逆上也,痰邪逆上,则头中气乱,头中气乱,则脉道闭塞,孔窍不通,故耳不闻声,不识人,而昏眩仆倒也。又曰:凡癫痫仆时,口中作声,将省时吐涎沫,省后又复发,时作时止,而不休息。中风、中寒、中暑、尸厥之类,则仆时无声,省时无涎,后不再发。《入门》曰:痫有五,肝曰鸡痫,心曰马痫,脾曰牛痫,肺曰羊痫,肾曰猪痫,以病状偶类故为名,其实不外乎痰火与惊,三者而已。诸方曰:胎痫宜烧丹丸。身热脉浮为阳痫,宜妙香丸。心凉脉沉为阴痫,宜五生丸。肥人多痰,宜加味寿星丸。瘦人火盛,宜清心滚痰丸。痰迷心窍,宜金箔镇心丸。痰火俱盛,宜甘遂散吐下之。因惊者,宜抱胆丸。因怒者,宜宁神导痰汤。心脏虚损,气血不足,宜滋阴宁神汤、清心温胆汤。妇人痫,宜加味逍遥散、朱砂膏。五痫,通治宜五痫丸、六珍丹、钱氏五色丸。痫愈再发,宜断痫丹。

【治诸痫方二十九】

龙脑安神丸 〈总治〉

冰片  麝香  牛黄(各三钱)  犀角  茯苓  人参  麦冬  朱砂(各二两)  金箔(二十五方)  牙硝(二钱)  地骨皮  桑皮  甘草(各一两)

蜜丸,芡子大,日三服。

五痫丸 〈总治〉

白附子(五钱)  半夏  南星  乌蛇  全蝎(各二两)  皂角(二两,打碎,用水半碗,浸透,揉汁,去渣,同白矾二两煎干)  蜈蚣(半条)  僵蚕(一两半)  朱砂  雄黄(各一钱半)  麝香(三分)

姜汁糊丸,每服三十丸。

此方不问新久癫痫皆治。

参朱丸 〈又〉

人参  蛤粉  朱砂(等分)

猪心血丸,金银汤下三十丸。

升阳汤 〈阳跷〉

连节麻黄  防风(各八钱)  苍术(一两半)  炙甘草(五钱)

空心服。

四物汤 〈阴跷〉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厚朴丸 〈窠囊〉

黄连(二两半)  厚朴  川椒  川乌(各两半)  柴胡  吴萸  紫菀  菖蒲  桔梗  茯苓  官桂  干姜  皂角  人参(各一两)  巴霜(五钱)

蜜丸,每五六十丸,姜汤下。春夏再加黄连二两。秋冬再加厚朴二两,人参、菖蒲各两半。

妙功丸 〈生虫〉

丁香  木香  沉香  胡黄连(各五钱)  乳香  麝香  熊胆  大黄(各两半)  白丁香(三百粒)  轻粉(四钱半)  雄黄  青皮  黄芩  黄连(各五钱半)  黑丑  三棱  蓬术  陈皮  甘草  雷丸  鹤虱(各一两)  赤小豆(三百粒)  巴豆(七粒)  荞麦(两六钱)

作糊丸,每丸重一钱,朱砂为衣,阴干,水化服。

追风祛痰丸 〈行痰〉

半夏末(二两,分二份,一皂角汁浸作曲,一姜汁浸作曲)  南星(三两,一半白矾水浸一日夜,一半皂角水浸一日夜)  防风  天麻  僵蚕  白附子(煨,皂角同炒,各一两)  全蝎  枯木香  白矾(各五钱)

姜汁糊丸,朱砂为衣,姜汤下七八十丸。

清心温胆汤 〈涤热〉

陈皮  半夏  茯苓  枳实  姜黄连  竹茹  白术  菖蒲  香附  当归  白芍(各一钱)  麦冬(八分)  川芎  远志  人参(各六分)  甘草(四分)

分二帖,加姜三片。

惊气丸 〈除惊〉

苏子(一两)  附子  木香  白花蛇  僵蚕  橘红  天麻  南星(各五钱)  全蝎(二钱半)  冰片  麝香(各五分)  朱砂(二钱半,半为衣)

蜜丸,龙眼大,每一丸,薄荷汤或酒下。若去附子加铁粉,尤妙。此方专治因惊失心,遂成癫疾,发则涎潮昏塞,醒则精神若痴之证。

归神丹 〈宁神〉

块朱砂(二两,入猪心内,灯草扎,酒蒸二炊久,取出另研)  枣仁  茯神  人参  当归(各二两)  西珀  姜远志  龙齿(各一两)  金银箔(各二十片)

酒糊丸,梧子大,初服九丸,渐至二九丸,麦冬汤下。癫痫甚者,乳香、人参汤下。多梦不睡,枣仁汤下。

断痫丹 〈止痫〉

黄芪  钩藤  细辛  甘草(各五钱)  蛇壳(一条,烧存性)  蝉壳(全者,四枚)  牛黄(一钱)

枣肉丸,每二十丸,参汤下。

十全大补汤 〈又〉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川芎  当归  白芍  地黄  黄芪  肉桂

加糯米。

六味丸 〈保养〉

地黄  山萸  山药  茯苓  丹皮  泽泻

烧丹丸 〈胎痫〉

元精石  轻粉(各一钱)  粉霜  硼砂(各五分)

研细,入寒食面一钱,水丸成饼,再用面裹煨黄,去面再研,水丸如米大,一岁儿五丸,

二岁十丸,温水下,取下恶物为度。先服此丹,继必以四物汤入黄连再随时令加减,且令淡味,以助药力,须数月方愈。

妙香丸 〈阳痫〉

朱砂(九钱)  牛黄  冰片  麝香  腻粉(各三钱)  巴霜(三十五粒)  金箔(九方)

炼黄蜡六钱,入蜜少许和匀,每两作三十丸,每用一丸,米汤下,取利下一切恶毒痰涎为度。如要药力速行,以针刺一眼,冷水浸少时服,其效更速。此疏抉肠胃,制伏水火之剂也。

五生丸 〈阴痫〉

南星  半夏  川乌  白附子  黑豆(各生用一两)

姜汁湖丸,每三丸或五丸,淡姜汤送下。

引神归舍丹 〈又〉

胆星(二两)  朱砂(一两)  便附子(七钱)

猪心血丸,每五十丸,萱草根汤下。

加味寿星丸 〈去痰〉

姜半夏(六两)  南星(三两)  朱砂(一两)  西珀  枯矾(各五钱)  母真珠(一钱)

姜汁糊丸,朱砂为衣,姜汤下三五十丸。

清心滚痰丸 〈火盛〉

酒蒸大黄  黄芩(各四两)  礞石(同焰硝煅)  犀角  皂角  朱砂(各五钱)  沉香(二钱半)  麝香(五分)

水丸,朱砂为衣,温水下七十丸。

金箔镇心丸 〈痰迷〉

胆星(一两)  朱砂  西珀  天竺黄(各五钱)  牛黄  雄黄  真珠(各二钱)  麝香(五分)

蜜和,每两作三十丸,金箔为衣,每一丸,薄荷汤下。

甘遂散 〈痰火〉

甘遂末一钱,猪心血和匀,将猪心批两片,入药于内,合,以线扎,皮纸湿包,煨熟取药出,入朱砂末一钱匀和,分作四丸,每一丸,将所煨猪心煎汤化下,如大便下恶物即止。不效,再服一丸。

抱胆丸 〈因惊〉

黑铅二两,先入铫熔化,次下水银二两,候结成砂子,再下朱砂、乳香末各一两,乘热用柳木槌研匀,丸如芡子大,每一丸,空心,井水下,病者得睡,切莫惊动,觉来即安,再服一丸,可除根矣。

宁神导痰汤 〈因怒〉

姜半夏(二钱)  制南星  橘红  枳壳  赤苓  甘草(各一钱)  姜(五片)

水煎。此即导痰汤也。加远志、菖蒲、黄芩、黄连、朱砂,名曰宁神导痰汤。若加香附、乌药、沉香、木香,名顺气导痰汤。加黄芩、黄连,名清热导痰汤。加羌活、白术,名祛风导痰汤。

滋阴宁神汤 〈心虚〉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人参  茯神  白术  远志  南星(各一钱)  枣仁  甘草(各三分)  酒黄连(四分)  姜(三片)

加味逍遥散 〈妇人〉

白芍  白术(各一钱二分)  地骨皮  知母  当归(各二钱)  茯苓  麦冬  生地(各八分)  山栀  黄柏(各五分)  桔梗  甘草(各三分)

朱砂膏 〈又〉

枣仁  人参  赤苓(各一两)  西珀(二钱半)  朱砂  乳香(各五钱)

每末一钱,灯心、大枣汤调下,或蜜丸,薄荷汤下亦可。

钱氏五色丸 〈通治〉

真珠(另研)  雄黄(熬,各一两)  铅(三两)  水银(二钱半,同铅熬结砂子)  朱砂(五钱)

再共研极细,面糊丸,小麻子大,薄荷汤下三四丸。

六珍丹 〈又〉

水银(两半,用黑铅一两,同熬成屑)  雄黄  雌黄  真珠(各一两)  丹砂(水飞,五钱)

为极细末,蜜和,杵二三万下,丸梧子大,姜枣汤下五丸。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