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诸郁源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由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六郁者,气血湿热食痰也。诸郁之脉皆沉。六郁所挟,则兼芤涩数紧滑缓,或沉结促代,最宜细诊。盖郁者,滞而不通之义。百病皆生于郁,人若气血冲和,病安从作?有怫郁,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化不化,或郁于气,或郁于血,病斯作矣。治郁之法,不外《内经》所言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数语。后之解者,以吐训达,而以烧盐三两,温汤二升毕达之义。以汗训发,而以升麻、柴胡、羌活、防风毕发之义。以下训夺,而以槟榔、枳实、大黄、厚朴毕夺之义。以解表利小便训泄,而以橘红、苏子、桑皮、木通、猪苓、泽泻毕泄之义。以遏制冲逆训折,而以黄柏一味毕折之义。用之有应有不应,以五者仅为一偏之治,不知立言者原无过,解之者自误也。王安道、张介宾皆能扩充《内经》之旨,余因撮其要而为之论。夫达者,通畅之义。木郁风之属,脏应肝,腑应胆,主在筋爪,伤在脾胃,证多呕酸。木喜条鬯,宜用轻扬之药,在表疏其经,在里疏其脏,但使气得通行,均谓之达。若专用吐,谓肺金盛,抑制肝木,则与泻肺气、举肝气可矣,何必吐?谓脾浊下流,少阳清气不升,则与抑胃升阳可矣,又何必吐?木郁固有吐之之理,而以吐总该达字,则未也(宜达郁汤)。发者,越之也。火郁之病,为阳为热,脏应心,腑应小肠、三焦,主在脉络,伤在阴分。凡火之结聚敛伏者,不宜蔽遏,当因其热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腠理外蔽,邪热怫郁,则解表取汗以散之。如龙火郁甚,非苦寒沉降之剂可治,则用升浮之品,佐以甘温,顺其性而从治之,汗未足以概之也(宜发郁汤)。夺者,直取之谓也。湿滞则土郁,脏应脾,腑应胃,主在肌肉、四肢,伤在血分,当理其滞。滞在上宜吐,滞在中宜伐,滞在下宜泻,皆夺也,夺岂止于下哉(宜夺郁汤)。泄者,疏利之也。金郁之病,为敛闭,为燥塞,脏应肺,腑应大肠,主在皮毛、声息,伤在气分,或解表,或利气,皆可谓泄。利小便是水郁治法,与金郁无关(宜泄郁汤)。折者,调制之也。水之本在肾,标在肺。实土可以制水,治在脾。壮火可以制水,治在命门。自强可以帅水,治在肾。分利可以泄水,治在膀胱。凡此皆谓之折,非独抑之而已(宜折郁汤)。《内经》言五郁之旨,其有可阐明而得之者也。而丹溪又谓病之属郁者常八九,须视所挟以开导之,因分气血湿火食痰为六郁。又谓六者有相因之势,气郁则留湿,湿滞则成火,火郁则生痰,痰滞则血凝,血凝则食结,而遂成痞块,故著越鞠丸通治诸郁。以香附理气,川芎调血,苍术开湿,山栀治火,神曲疗食,痰郁加贝母,此以理气为主,不易之品也。若湿盛加白术、茯苓,血甚加桃仁、红花,火盛加黄芩、青黛,食甚加山楂、厚朴,痰盛加胆星、浮石,此又因病而变通之法。又春加防风,夏加苦参,秋冬加吴萸,乃经所云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也,此法最为稳当。虽然,丹溪以越鞠通治诸郁,固属不易,而既分为六郁,则其证其治,又有不可不详者。如求谋横逆,贫窘暴怒,悲哀思虑,皆致胸满胁痛,脉必沉涩,是气郁(宜气郁汤,内香附、川芎、木香是要药,又木香调气散)。胸胁痛者,兼血郁,盛怒叫呼,挫闪,饥饱劳役,致胸胁间常如针刺痛,或能食,小便淋,大便红,脉沉芤而涩,是血郁(宜血郁汤,内桃仁、红花、香附,并加青黛、川芎为要药)。雾露风雨,坐卧湿衣湿衫,皆致身重疼痛,首如物蒙,倦怠好卧,阴寒则发,脉沉涩而缓,是湿郁(宜湿郁汤,内苍术、川芎、赤苓,并加白芷为要药,又渗湿汤)。不发热,常觉自蒸不能解,目蒙口渴,舌燥便赤,脉沉而数,是热郁。或昏瞀,或肌热,扪之烙手,皆是热郁(宜火郁汤,又青黛、香附、苍术、川芎、山栀为要药)。酸嗳腹满,不能食,黄疸鼓胀痞块,脉紧实,是食郁(宜食郁汤,内神曲、苍术、香附,并加山楂、醋炒针砂为要药)。动则喘满或嗽,寸脉沉而滑,是痰郁(宜痰郁汤,内香附、瓜蒌、南星、海浮石为要药,又升发二陈汤)。且不特是也。经云:五郁之发,乃因五运之气,有太过不及,遂有胜复之变。由是推之,六气着人,皆能郁而致病。如风邪袭人而郁,头痛目胀,鼻塞声重者是(宜神术散)。寒之所郁,呕吐清水,腰腹痛,㿗疝癥瘕,下利清白者是(宜五积散)。且如伤寒之邪,郁于卫,郁于营,或郁在经在腑在脏皆是,其方治详伤寒书,可参看。暑热或郁,必为阴寒所遏,阳气不得发越,头痛肢节痛,大热无汗者是(宜六和汤、苍术白虎汤)。湿气之郁,结在三焦(宜正气散加防己、大豆黄卷)。瘟疫之邪所郁,客于募原,其方治详温疫篇,可参看。风寒湿三气杂感而郁,致成痹证,其方治详诸痹篇,可参看。总之,结不解散,即谓之郁,此又外感六气而成者。要之《内经》之论五郁,是言脏气。论六气之郁,是言客气。丹溪论郁,是言病气。皆当稔悉。此外又有忧愁思虑之郁,先富后贫曰失精,先贵后贱曰脱荣,此郁开之极难,然究不外木达火发之义。赵献可则又谓东方生生之气,在木治木,诸郁自散,加味逍遥散最妙,柴胡、薄荷能升能清,逆无不达,兼以陈皮、川芎、白芍损肝之过,丹皮、山栀泻肝之实。木盛土衰,甘、术扶之。木伤血病,当归养之。木实火燥,茯神宁之。少加吴萸为反佐,取其气燥入肝,辛热疏利。散剂之后,继以六味丸加柴胡、白芍。前之用逍遥散者,风以散之也。继之用六味丸者,雨以润之也。献可之法,虽进一步,然消息得宜,亦有至理。治郁者惟以五郁为本,详察六气之害,参用丹溪、献可之论,庶乎得之矣。总之,凡治诸郁,均忌酸敛滞腻,宜开发志意,调气散结,和中健脾,如是止耳,否则非其治也。

〔脉法〕 《正传》曰:郁脉多沉伏,或促或结或代。丹溪曰:积脉弦坚,郁脉沉涩。

〔诸郁原由证治〕 《明理》曰:气血恬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疾生焉。郁者,病结不散也。丹溪曰:治郁之法,顺气为先,降火化痰消积,分多少而治,苍术、川芎,总解诸郁。《正传》曰:热郁而成痰,痰郁而成癖,血郁而成癥,食郁而成痞满,此必然之理也。《医鉴》曰:六郁为积聚癥瘕痃癖之本。又曰:六郁治法,通用六郁汤、越鞠丸、加味越鞠丸、越鞠保和丸。缪仲淳曰:心气郁结,用羊心一具,同番红花水浸一盏,入盐少许,徐徐涂心上,炙热食之,令人心安多喜。若忧郁不伸,胸膈不宽者,贝母去心,姜汁炒研,姜汁面糊丸。每服七十丸,白蒺藜汤下。《叶氏医案》曰:郁损心阳,阳坠入阴为淋浊,由情志内伤,即为阴虚致病。盖心藏神,神耗如溃,诸窍失司,非偏寒偏热药可治,必得开爽,冀有向安,宜妙香散。又曰:悲泣乃情怀内起之病,病生于郁,形象渐入,按之坚硬,正在心下,用苦辛降,当先从气结治,宜黄连、干姜、半夏、姜汁、茯苓、连皮瓜蒌。又曰:惊惶忿怒,都主肝阳上冒,血沸气滞瘀浊,宜宣通以就下,误投止塞,旧瘀不清,新血又瘀络中,匝月屡屡反复,究竟肝胆气血皆郁,仍宜条达宣扬。漏疡在肛,得体中稍健,设法用旋覆花、新绛、青葱管、炒桃仁、柏子仁。

【治诸郁方二十六】

达郁汤 〈治木〉

升麻  柴胡  川芎  香附  桑皮  橘叶  白蒺藜

发郁汤 〈治火〉

丹皮  柴胡  羌活  葛根  远志  菖蒲  葱白  细辛

夺郁汤 〈治土〉

苍术  藿香  香附  陈皮  砂仁  苏梗  生姜  草蔻仁  省头草

泄郁汤 〈治金〉

柴菀  贝母  桔梗  沙参  香附  砂仁  白蒺藜

折郁汤 〈治水〉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肉桂  丁香  木通  白蔻仁

越鞠丸 〈总治〉

香附  苍术  川芎  山栀  神曲水丸

或加陈皮、半夏、茯苓、砂仁、甘草、苏子、卜子。

气郁汤 〈治气〉

香附  苍术  橘红  半夏  贝母  山栀  茯苓  川芎  甘草  紫苏  木香  槟榔

血郁汤 〈治血〉

丹皮  红曲  通草  香附  降香  苏木  山楂  麦芽  桃仁  韭汁  穿山甲

湿郁汤 〈治湿〉

苍术  白术  厚朴  赤苓  半夏  川芎  羌活  独活  香附  甘草  生姜

火郁汤 〈治火〉

连翘  薄荷  黄芩  槐仁  麦冬  甘草  郁金  竹叶  全瓜蒌

食郁汤 〈治食〉

苍术  厚朴  川芎  陈皮  神曲  山栀  枳壳  炙草  香附  砂仁

痰郁汤 〈治痰〉

苏子  半夏  前胡  炙草  当归  陈皮  沉香

以上名苏子降气汤。今加瓜蒌净仁、胆星、枳实、香附、浮石。如虚加黄芪。寒冷加肉桂。

神术散 〈治风〉

苍术  藁本  白芷  细辛  羌活  川芎  甘草

五积散 〈治寒〉

当归  白芷  茯苓  半夏  川芎  白芍  甘草  枳壳  麻黄  桂皮  陈皮  桔梗  厚朴  苍术  干姜  姜  枣

正气散 〈治湿〉

藿香  柴苏  白芷  茯苓  白术  陈皮  厚朴  桔梗  甘草  半夏曲  大腹皮  姜  枣

六和汤 〈治暑〉

人参  白术  半夏  砂仁  茯苓  扁豆  藿香  厚朴  杏仁  木瓜  炙草  香薷  姜  枣

苍术白虎汤 〈又〉

制苍术  知母  石膏  甘草  粳米

加味逍遥散 〈总治〉

茯苓  白术  白芍  当归  柴胡  甘草

以上名逍遥散。加山栀、丹皮。

六味丸 〈又〉

熟地黄  山药  山萸  茯苓  丹皮  泽泻

木香调气散 〈治气〉

木香  乌药  香附  枳壳  青皮  陈皮  厚朴  川芎  苍术(各一钱)  砂仁(五分)  桂枝  甘草(各三分)  姜(三片)

升发二陈汤 〈治痰〉

半夏(二钱)  赤苓  陈皮  川芎(各一钱半)  柴胡  升麻  防风  甘草(各一钱)  姜(三片)

六郁汤 〈开泄〉

香附  苍术  神曲  山栀  连翘  陈皮  川芎  赤苓  贝母  苏叶  枳壳(各一钱)  甘草(五分)  姜(三片)

六郁汤 〈通治〉

香附(二钱)  川芎  苍术(各一钱半)  陈皮  半夏(各五分)  姜(三片)

附加减法:气郁,加木香、槟榔、乌药、苏叶。湿郁,加白术、羌活、防己。热郁,加黄连、连翘。痰郁,加南星、瓜蒌、海粉。血郁,加桃仁、丹皮、韭汁。食郁,加山楂、神曲、麦芽。

越鞠保和丸 〈又〉

白术(三两)  山楂(二两)  苍术  川芎  神曲  香附  陈皮  半夏  枳实  茯苓  酒黄连  酒当归(各一两)  山栀  莱菔子  连翘  木香(各五钱)

姜汁化蒸饼丸。

此方能开郁行气,消积散热。

加味越鞠丸 〈又〉

姜苍术  川芎  香附  神曲  山栀(各四两)  陈皮  白术  黄芩(各两半)  楂肉(二两)

糊丸。

妙香散 〈心阳〉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