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筋也者,所以束节络骨,绊肉弸皮,为一身之关纽,利全体之运动者也。其主则属于肝,故曰:筋者,肝之合。按人身之筋,到处皆有,纵横无算,而又有为诸筋之主者曰宗筋。《内经》注谓:阴mao横骨上下之坚筋,上络胸腹,下贯髋尻,又经于背腹,上头项者是也。筋之总聚处,则在于膝。《灵枢》云:诸筋者,皆属于节。节即膝也,所以屈伸行动,皆筋为之。然则筋之有关于人身,岂浅鲜哉!试详言筋病。曰筋急,曰筋缓,曰筋挛,曰筋痿,曰筋惕,曰筋伤,曰筋结,曰转筋,曰筋绝,其名目如此。《灵枢》皆以寒热分急缓之由,谓寒则反折而急,热则弛纵而缓。《得效》又以筋急为寒,急者坚强;筋缩为热,缩者短促;弛缓为湿,缓者宽长。又言但热不会受寒,亦使人筋缓,是其意实以缩即为拘挛之义。而但热之缓不过舒长,受湿之缓乃竟舒长无力,分析尤为细密。若仲景言血虚则筋急,此又筋急之原,由血脉不荣于筋之故也。丹溪以四物汤治筋急,《本事方》以养血地黄汤治筋急,盖本乎此。然观于筋急之原血虚,即可知筋缓之原血热,无足疑者(筋急宜酒煮木瓜粥,筋缓宜五加皮散)。若夫热胜风搏,并于经络,风火相乘,是以瞀瘈,此即筋挛之由也,故筋挛亦曰筋瘈。瘈者瘈疭,即俗云搐是也,其证亦往往作痛(宜祛风涤热汤)。经曰: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则是筋痿实生于肝热也。胆附肝,惟肝热,故胆泄。筋膜干而成痿者,血液槁也(宜紫葳汤)。伤寒发汗过多,则伤其血,血虚无以荣筋,因拘急而惕惕然跳,且四体百骸,亦瞤瞤然动,是筋惕肉瞤,由于筋肉失养。陶节庵谓宜用四物汤去地黄,加人参、茯苓、半夏、甘草作剂,佐以五灵脂,入生姜、乌梅煎服,自有神效。以药专主生血,生血乃所以收汗(宜真武汤,此仲景法)。久行伤筋者,筋主运动,久行则太劳而致伤也(宜养肝丸)。肝之经脉不调,气血失节,往往有筋结之患,不论骸体间,累累然若胡桃块状是也(宜以木杓打之三下,自散)。丹溪以转筋属血热,恐但血热犹不至患转筋,必先血热于内,而又感风寒之故,其证并有始转于足大指,转上至大腿,且近腰者(宜四物汤加酒芩、红花、南星、苍术)。霍乱后转筋,缘胃大肠皆以荣宗筋,暴吐暴泻,则胃大肠之津液骤亡,宗筋失养,故轻则两脚转筋,重则至于遍体且入腹,手足逆冷,危在顷刻也(宜木瓜汤、理中汤加石膏)。《灵枢》曰:筋绝九日死。何以知之?手足爪甲青,呼骂不休。手足爪甲色青者,肝色也,则知筋绝肝亦绝矣。审是而筋之为病,其可忽哉!

〔舒筋法〕 《得效》曰:此法治破伤后,筋挛缩不能伸,他病筋缩亦可。大竹管长尺余,两头钻一窍,系以绳,挂于腰间,每坐举足搓衮之,勿计工程,久当有效。一人坠马折胫,脚筋挛缩,不能行步,遇道人传以此法,数日便愈如常。

骨也者,所以为一身之撑架,犹屋之有梁柱然也。屋非梁柱不能竖,人非有骨不能立也。经言肾主骨,又言骨者髓之府,是惟肾气足,故髓充满,髓充满,故骨坚强也。骨有本,颧骨也。凡人一身骨格,有大有小,骨大者颧必大,骨小者颧必小,验之人人。而《灵枢》之言益足信也。凡人一身之骨,最大者脊骨也。经言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癅,长三尺,脊节谓之癅,脊穷谓之骶,是不但为骨之最大,且居中丽正,一身之骨胥于是附,犹屋之正梁,且为一身之骨之主也。而其为病,约有四端:一曰寒,《内经》言: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栗者,以是人素肾气胜,以水为事。太阳气衰,肾脂枯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冻栗者,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栗。病名骨痹,是人当挛节也。据经之言,骨寒之病甚深,非但浮浅恶寒之谓也(宜温肾散加附子、肉桂、虎骨)。一曰热,其热从骨间蒸发,按之虽不甚烙手,然觉有郁蒸不可耐状,有非饮汤引水所能解,其板齿必干燥,以齿者骨之余,板齿尤诸齿之门户,骨热故板齿干燥,即经言髓涸齿干,乃为骨热病者是也(宜滋阴降火汤加鳖甲、地骨皮)。其或因骨热至四肢,缓弱不举,骎骎成骨痿之证矣。一曰痿,《内经》言: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也。据经之言,骨痿之病,由于骨热,非但寻常疲弱之谓也(宜虎潜丸)。一曰痛,人身之痛,或由风淫湿滞,或由血刺痰攻,浅不过肌肉皮毛,深亦止经络脏腑。若入里彻骨,作酸作疼,虽因寒因热有不同,要其损伤劳极,为至甚而无加矣(宜虎骨散、二妙散)。他如久立伤骨,骨伤之病,或亦有痛者,或渐至成痿者,当受伤之初,不可不急救也(宜补骨脂、牛骨髓、鹿茸、骨碎补)。迨至骨绝,齿必黄落,虽有药饵,不可救矣,经故断之为十日死也。

〔骨病证治〕 《难经》曰: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直指》曰:骨为髓之藏,髓者,饮食五味之实秀也,髓虚则骨虚,势所必至也。又曰:骨热病,当与骨蒸门参看。《资生》曰:扁鹊云: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酒醴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矣。夫病在骨髓,扁鹊以为难,则骨髓有病,病亦惙矣。

皮也者,所以包涵肌肉,防卫筋骨者也。皮之外,又有薄皮曰肤,俗谓之枯皮。经言皮肤,亦曰腠理,津液渗泄之所曰腠,文理缝会之中曰理,腠理亦曰玄府。玄府者,汗孔也。汗液色玄,从空而出,以汗聚于里,故谓之玄府。府,聚也。皮之所主为肺,故凡风寒之邪袭人,肺先受之,以其先入皮毛也。邪着皮毛,腠理开泄,然后入于络脉,侵及于经,发而为病,其理然也。皮之为病,若癍痧(另详本条),若瘾疹(另详本条),若痤痱(另详本条),若麻木(另详本条),若靥痣(另详本条),皆皮之病。前既详言,兹可勿赘。其所常有者,无过痛痒两端,故经曰:痒痛生于皮毛。又曰:诸痒为虚,血不荣肌。又曰:诸痛皆属于火也。血虚之痒,如虫行皮中(宜大料四物汤,兼用澡洗药)。皮虚之痒,淫淫不已(宜四物汤加黄芩煎水,调浮萍末服之)。风邪之痒,痒甚难忍(宜菊花散去石膏加薄荷)。酒后之痒,痒如风疮,常搔至血出(宜蝉脱散)。心实之痛,深至肉间(宜导赤散加减)。火灼之痛,如欲炙手(宜加减凉膈散)。风热之痛,痒痛相间(宜上清散)。肺经火郁之痛,不可抚按(宜泻肺汤)。痒痛之因,内外各异如此。然为痒为痛,又有因于火之微甚者。河间云:人近火,微热则痒,热甚则痛,附近则灼而为疮,皆火之用。或云痛为实,痒为虚,非谓虚为寒,正谓热之微甚。此河间之论,又于痒痛所因之外,就火之一端以析痒痛者也。若乃丹毒者,亦皮之病。人身忽然变赤如丹涂,名赤瘤。或因疮而得焮赤者,名疮瘤。皆游走无定,状如云气,总缘恶毒热血,蕴结命门,遇君相二火合起,致发此证,其轻者亦缘风热所致(总治宜四顺清凉饮,外涂拔毒散)。又有皮肤忽起赤晕,或发热作痒,或搔破出水,名赤游风,亦谓之丹毒。然其证状,毕竟与丹毒稍异,宜临证分辨。而游风之因,起于脾肺气虚,腠理不密,风热相搏(宜荆防败毒散)。或专由风热(宜小柴胡汤加防风、连翘)。或专由血热所致(宜四物汤加柴胡、山栀、丹皮)。治之但宜凉血消风,清肝养血,则火自息,痒自止,切不可单用祛风之药,反燥肝血,使元气虚而别生他证。若素有病,面上忽见红点,多死。兹试举毒游风之属条列言之:有赤瘤丹毒者(宜无名异末,葱汁调涂立消)。有赤黑丹疥,或痒或燥,不急治,遍身即死者(宜白瓷研末,猪脂调涂)。有五色丹毒,俗名游肿,犯之多死者(宜榆白皮末,鸡子清调涂)。有火丹赤肿遍身者(宜磨大黄汁频涂)。有火焰丹毒从头起者(宜生葱汁涂)。有火丹发足胫以上者(宜镜面草打汁服并敷)。有火霞丹毒,从两脚起如火烧者(宜五加皮根叶烧灰,煅铁槽中水和涂)。有不拘何处,火丹发,而疼肿难忍者(宜鳝头血涂)。有烟火丹发从背起,或两胁及两足,其赤如火者(宜景天草、珍珠各一两,和捣如泥,涂之)。有萤火丹从头起,亦名热毒丹疮者(宜慎火草捣和苦酒涂)。有幼小火丹者(宜黄芩末水调涂)。有一切热毒丹肿腮痛者(宜赤小豆末鸡子白和涂)。有丹从脐起者(宜槟榔末醋调涂)。有身面卒得赤斑,或瘭子肿起,不治即死者(宜羊角烧灰,鸡子白和涂)。有身面丹肿如蛇缠状者(宜马兰草和醋捣涂)。有赤游丹发肿痛者(宜瓜蒌末醋调敷)。虽然丹毒之发又有辨焉,其痛者为丹毒,其痒者为风丹。有一切风丹发痒不止者(宜炙穿山甲末一两,生甘草末三钱,米饮调涂)。有冷风丹者(宜白姜蚕散)。有遍身风痒如瘾疹者(宜凌霄花末,酒下一钱立效)。有皮肤风热,遍身生如粟米者(宜牛蒡子、浮萍等分,薄荷汁调,酒下二钱,日二次)。有遍身本发瘾疹,后变成疮,又痒又痛者(宜僵蚕焙末,酒服二钱立愈)。有血风丹肿起疙瘩者(宜浮萍汁和豆淋酒下)。有因酒而得风丹,遍身痒者(宜浮萍散)。且夫丹毒之发,更有辨焉,其色赤者为丹,其色白者为瘼。如前言冷风丹,其色亦白,即瘼之类也。治瘼之法,前人以酒调土朱服之,得愈。盖瘼为脾病,土能入脾,朱能除白也(白瘼宜消风散)。至若小儿血热肌虚,风邪相凑,易发丹毒,得之百日内者,尤为危急(宜消风散、黑神散二方兼服,外以金花散涂)。总之丹毒游风之发,不问大人小儿,或发手足,或发腹上,总以自腹生出四肢者,为顺而易治,自四肢生入腹者,为逆而难治,不可不知也。夫丹毒之发甚暴,治丹毒之方甚多。古人有十二种单方,治一切丹毒,但得于十二味中(水苔、生地、生松毛、蒴藋叶、慎火草、浮萍、硝石、豆叶,以上皆捣烂敷,豆豉、大黄、黄芩、山栀,以上皆为末水和敷),用一二味即能取效,良为简便,又不可不知也。然而皮之为病,且不特此也。如人身体皮肉变色赤者为紫癜风,白者为白癜风。紫由风与血搏,血不调和所生(宜紫癜风方)。白由风与气搏,气不调和所生(宜追风丸、三黄散,总治紫白癜,宜加减何首乌散)。又如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与肉色不同,不痛不痒,由肺风流注皮肤之间,久之不去,遂致浸淫遍体,为白驳(宜白驳方)。又如颈项胸前腋下,自生斑点相连,色微白而圆,或紫,不痛不痒,由风邪积热,居于肺腑,久之不散,流溢皮肤,为疬疡风(宜乌蛇散)。又如心常惊恐,言语无定,眼前见物如垂丝,皮肉中或如桃李瘾疹,色赤黑,手足顽麻,刺之不痛,身体生疮,痛痒如虫行,由恶风相触,及犯忌害,初即觉皮毛变黑,为乌癞,又名黑癞(宜大黑神膏)。又如语声嘶嗄,目视不明,四肢顽痛,身体发热,手足缓纵,背膂拘急,皮肉之内,似生瘾疹,其色正白,亦由风邪毒气,积久为白癞(宜白花蛇散、苦参酒)。又如肺气不荣,津液枯涸,皮聚毛落,爪枯甲错,肌肤干涩而不滑润,为索泽(宜八珍汤)。凡若此者,皆皮之病。凡属司命,所当一一详审者也。

〔脉法〕 仲景曰:脉浮而大,浮为风虚,大为气强,风气相搏,以成瘾疹。身体为痒,痒者名泄风,久久为痂癞。《正传》曰:脉浮而缓属湿,为麻痹;脉紧而浮,属寒,为痛痹;脉涩而芤,属死血,为木不知痛痒。滑伯仁曰:脉者,血之波澜,发斑者,血散于皮肤,故脉伏也。

〔皮病证治〕 河间曰:痒得爬而解者,爬为火化,微则亦能痒,甚则痒去者,谓令皮肤辛辣而属金化,辛能散火,故金化见,则火化解矣。《入门》曰:丹毒入里,腹胀则死,毒气所走之处,急以细针刺出恶血即消。又曰:沟渠中小虾捣敷妙,或伏龙肝鸡子白调涂,或鲤鱼血、鳝鱼血、芭蕉根汁、蓝叶汁、水中苔,涂之皆可。

肉也者,所以主一身之肥瘦,而验气血之盛衰者也。《内经》曰:肥而泽者,气血有余;肥而不泽者,气有余,血不足;瘦而无泽者,气血俱不足。此经但言其概也。其实人之肥者,血则实,而气必虚,故行动多喘促,气虚也,能耐寒而不能耐热,热伤气,损其不足之气,则阳愈弱而偏于阴,故不能耐热也。人之瘦者,气则实,而血必虚,故皮肤多燥涩,血虚也,能耐热而不能耐寒,寒伤血,损其不足之血,则阴愈亏而偏于阳,故不能耐寒也。此肥瘦之所以分也。肉之为病,最重者曰食㑊,饮食多而易饥,不生肌肉,如死人也,由胃中结热,消谷之故(宜参苓元)。其次曰肉苛,苛者,□重也,由荣气虚,卫气实之故(宜前胡散)。其次曰肉痿,胃干而渴,肌肉不仁,无力以运,由脾经伤热之故(宜清燥汤)。其次曰肉脱,形肉瘦削而脱尽,不能行动。盖脱者,空也,谓肉消而皮与骨着,中空无有也,此亦死证,由真元内竭,谷气外衰之故(宜谷灵丸)。至如疮疡虽愈,有肉凸出,小如豆,大如李,长至数寸,名曰赘肉,亦曰胬肉(宜乌梅肉捣作饼,贴肉上,即消去)。又如手足忽生如豆,甚至三个五个,相连而生,由风邪搏于肌肉所致,名曰疣目(宜乌鸡胆汁,日三涂之,或杏仁烧研涂之)。又如肌肉间忽生红粒,抚之则痛如锥刺,血虚袭风所致,名曰肉刺,可不必治。以上皆肉病所及也,若夫耳聋舌短,背肿尿血,大便赤泄,则为肉绝之候矣,经故断之为六日死也。

〔肉病证治〕 《内经》曰侼为肉标,膝后肉如块者。《资生》曰:羸瘦固瘵疾,若素来清藋者,非有疾也。惟病后瘦甚,久不复常,谓之形脱,与夫平昔充肥,忽尔羸瘦,饮食减少,此为五劳六极之疾,宜服滋补药。

毛发也者,所以为一身之仪表,而可验盛衰于冲任二脉者也。夫毛发为血之余似已,然冲为血海,任为阴脉之海,二脉皆起胞中,上循腹里,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候,列而络唇口。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则渗皮肤,生毫毛。然则毛发之生,皆由二脉之盛也明矣。《内经》独以属肾者,肾主精,精即血也。毛者,统词,一身之毛及眉须髭髯,前后二阴之毛皆是。发者,专指但即生于头者言也。须发之有无荣焠,前人论之甚详,故不赘。其有左右发际疮起如粟米,头白肉赤,痛如锥刺者,为发际疡,皆因风热上攻之故,虽脓出无伤也(宜防风通圣散)。然妇人多患之,男子则少。鬓疽者,亦名鬓发,生鬓发中,初如虫咬瘾疹,肿痛难见,或由肝胆二经怒火,或由三焦相火,或由风热血虚,皆能生此证。但由三焦相火者,尤忌出脓,以是经血少气多也。甚则发热作渴(宜柴胡清肝汤),肿高痛极(宜仙方活命饮),迨大势已定,余毒未除,以参芪归术为主,佐以川芎、白芷、金银花,速成其脓。脓成,仍以参、芪等托而溃之。至生肌收敛,则全用补益(脾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宜四物汤加参、芪,气虚宜补中益气汤)。小儿癞头白秃疮,亦生发中(宜松脂膏)。其一种状如葡萄,久而不脓者,名鬈毛疮(宜苦楝根灰,猪油调搽)。然若中陷,四边高,色如黄蜡者,乃是广疮,不可作鬈毛疮治也。

〔毛发原由证治〕 《医说》曰:发属心,故上生,禀火气也。眉属肝,故横生,禀木气也。须属肾,故下生,禀水气也,《入门》曰:胆荣于须,肾华于发,精气上升,则须润而黑。六八以后,精华不能上升,秋冬令行,金削水枯,以致须发焦槁,如灰白色。养生者,宜预服补精血药以防之,如张天师草还丹、四物坎离丸、五老还童丹之类,染掠亦非上策。

【治筋病方十】

酒煮木瓜粥 〈筋急〉

大木瓜,酒水煮烂,研作膏,热裹痛处,冷即易,一宿三五度,便差。

五加皮散 〈筋缓〉

五加皮  油松节  木瓜

每末二三钱,酒下。

祛风涤热汤 〈筋瘈〉

薄荷  甘菊  牛蒡子  防风  荆芥穗  连翘  竹叶

紫葳汤 〈筋痿〉

紫葳  天冬  百合  杜仲  黄芩  黄连  萆薢  牛膝  防风  蒺藜  菟丝子

四物汤 〈筋惕〉

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

养血地黄汤 〈筋急〉

熟地  生地  白芍  当归  阿胶  麦冬  白术

真武汤 〈筋惕〉

附子  生姜  白芍  白术  茯苓

养肝丸 〈筋伤〉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防风  羌活

蜜丸。

木瓜汤 〈转筋〉

木瓜(四钱)  吴萸(二钱)  茴香(一钱)  炙草(四分)  紫苏(十叶)  姜(三片)  盐(一撮)  乌梅(一个)

理中汤 〈又〉

人参  白术  甘草  干姜

【治骨病方五】

温肾散 〈骨寒〉

熟地(钱半)  牛膝  肉苁蓉  巴戟  麦冬  五味子  炙草(各八分)  茯神  炒杜仲  干姜(各五分)

水煎服,或为末,酒下二钱亦可。

滋阴降火汤 〈骨热〉

白芍(钱三分)  当归(钱二分)  熟地  白术  天冬  麦冬(各一钱)  生地(八分)  陈皮(七分)  蜜知母  蜜黄柏  炙草(各五分)  姜(三)  枣(二)

虎潜丸 〈骨痿〉

龟板  黄柏(各四两)  知母  熟地(各二两)  牛膝(三两半)  陈皮(七钱)  白芍(一两半)  干姜(五钱)  锁阳  虎骨  当归(各一两)

酒糊丸。加附子尤妙。

虎骨散 〈骨痛〉

虎骨(二两)  白花蛇肉  天麻  白僵蚕  牛膝  防风  酒当归  乳香  肉桂(各一两)  全蝎  炙草(各五钱)  麝香(一钱)

每末二钱,酒下。一方有自然铜、白附子、槟榔、羌活、白芷、川芎各一两,地龙、没药、雄黄各五钱,治白虎历节风走痛,如神。

二妙散 〈又〉

制苍术  酒黄柏(等分)

姜汤下一钱。

【治皮病方二十六】

四物汤 〈皮痒〉

川芎  当归  白芍  地黄

菊花散 〈又〉

甘菊  防风  枳壳  羌活  旋覆花  石膏  甘草  蔓荆子

蝉脱散 〈又〉

蝉脱  薄荷(等分)

每末二钱,酒水调下。

上清散 〈皮痛〉

元参  薄荷  荆芥  甘草  归尾  桔梗  陈皮  黄芩  川芎  枳壳

或加制大黄亦可。

导赤散 〈又〉

加减凉膈散 〈又〉

连翘(二钱)  甘草(钱半)  山栀  黄芩  薄荷  桔梗  竹叶(各五分)

泻肺汤 〈又〉

地骨皮  桑皮(各二钱)  知母  贝母  山栀  桔梗  麦冬  生地  甘草(各一钱)

四顺清凉饮 〈丹毒〉

蒸大黄  当归  赤芍  炙草(各钱二分)  薄荷(十叶)

拔毒散 〈又〉

寒水石(二两三钱)  石膏(一两)  黄柏  甘草(各二钱)

水调涂之,芭蕉汁尤妙。

荆防败毒散 〈又〉

荆芥  防风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人参  赤芍  桔梗  枳壳  川芎  甘草

小柴胡汤 〈又〉

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  甘草

白僵蚕散 〈又〉

僵蚕  蝉蜕  防风  甘草  苍耳子  白芷  川芎  茯苓  荆芥  厚朴  陈皮  人参(等分)

每末二钱,豆淋酒下。

浮萍散 〈又〉

浮萍(五钱)  防风  黄芪  羌活(各三钱)  当归(二钱)  干葛(一钱)  麻黄(五分)  生草(四分)

量疾重轻,分二三服,水煎。

消风散 〈白瘼〉

黑神散 〈小儿〉

金花散 〈又〉

郁金  黄芩  山栀  甘草  大黄  黄连  糯米(等分)

为末,蜜水调敷。

紫癜风方 〈紫癜〉

官粉(五钱)  硫黄(二钱)

为末,鸡子白调搽。

追风丸 〈白癜〉

首乌  苦参  苍术  荆芥穗(各四两)

共为末,用皂角二斤去皮弦子,水煎膏,和丸,空心,酒茶任下三五十丸。

三黄散 〈又〉

雄黄  硫黄(各五钱)  黄丹  天南星  枯矾  密陀僧(各三钱)

先以姜汁擦患处,再以姜片蘸药擦,后渐黑,次日再擦,黑散则无矣。

加减何首乌散 〈紫白癜〉

首乌  石菖蒲  蔓荆子  苦参  荆芥穗  威灵仙  甘菊  枸杞子(等分)

每末三钱,蜜、茶调下。

此方兼治疬疡风,白驳,一切疥癣。

白驳方 〈白驳〉

硫黄  草决明  生半夏  槲皮(各一两)  蛇蜕(一条)

二味烧研,共为末,清漆和调,薄涂患处,先用巴豆一粒,中截擦白处,再用药。

乌蛇散 〈疬疡风〉

乌蛇(三两)  犀角(一两)  防风  羌活  黄芩  苦参(各二两)  人参  丹参  元参  沙参  肉桂  秦艽  川芎  山栀  升麻  通草  枳壳  白蒺藜  白鲜皮(各一两)

每末二钱,酒下。

大黑神膏 〈乌癞〉

川乌  川芎  升麻  防己  黄柏  藜芦  黄连  明矾  雄黄  雌黄  胡粉(各五钱)  巴豆  杏仁(各十四粒)  松脂  乱发(各如鸡子大一块)

上锉如豆,用猪油二升同煎,以发烊为度,棉滤去渣,入雌雄黄、矾、胡粉搅匀,收瓷器中,每用涂疮,一日三四次,每用药以热盐汤洗过,然后涂之,毋及口眼。

白花蛇散 〈白癞〉

白花蛇(酒浸)  晚蚕蛾(去头、足、翅)  威灵仙  天麻  槐子  羌活  防风  枳壳  白鲜皮  蔓荆子(各一两)  炙草(五钱)

每末二钱,酒下,日二次,不拘时。

苦参酒 〈又〉

苦参(五斤)  蜂房(五两)  猬皮(一具)

水三斗,煮一斗,去渣,浸细面五斤,炊饭三斗,如常作酒,温饮一二杯。

八珍汤 〈索泽证〉

人参  白茯苓  白术  炙甘草  川芎  当归  白芍  地黄

【治肉病方四】

参苓丸 〈食㑊〉

人参  远志  赤苓  菖蒲  牛膝(酒浸)  地骨皮(各一两)

蜜丸,不拘时,米饮下。

前胡散 〈肉苛〉

前胡  白芷  细辛  官桂  白术  川芎(各三两)  吴萸  附子  当归(各二两)  川椒(三钱)

上锉,以酒茶三升拌匀,窨一宿,以猪油五斤,入药微煎,候白芷黄色,去渣煎成膏,摩病处,以热为度。

清燥汤 〈肉痿〉

黄芪  白术(各钱半)  苍术(一钱)  陈皮  泽泻(各七分)  赤苓  人参  升麻(各五分)  生地  当归  猪苓  麦冬  神曲  甘草(各三分)  黄连  黄柏  柴胡(各二分)  五味子(九粒)

谷灵丸 〈肉脱〉

黄芪  人参  牛膝  当归(各一两)  附子(炮,一个)  熟地  茯苓(各五钱)  杜仲  苍术  白术  肉桂  杞子(各三钱)

酒糊丸,参汤下百丸。

【治毛发病方十】

防风通圣散 〈发际疡〉

滑石(钱七分)  甘草(钱二分)  石膏  黄芩  桔梗(各七分)  防风  当归身  川芎  赤芍  大黄  麻黄  薄荷  连翘  芒硝(各四分半)  白术  荆芥  山栀(各三分五厘)  姜(三片)

柴胡清肝汤 〈鬓疽〉

柴胡  山栀(各钱半)  川芎  黄芩  人参(各一钱)  桔梗  连翘(各八分)  甘草(五分)

食后温服。

仙方活命饮 〈又〉

穿山甲  白芷  防风  赤芍  甘草  归尾  花粉  贝母  角刺(各一钱)  陈皮  金银花(各三钱)  没药  乳香(各一钱,二味另研)

水、酒各半煎,送乳没二末。

四君子汤 〈又〉

人参  茯苓  白术  炙草

四物汤 〈又〉

川芎  当归  白芍  地黄

补中益气汤 〈又〉

人参  黄芪  当归  白术  升麻  柴胡  陈皮  甘草

松脂膏 〈白秃〉

松脂  黄连(各七钱半)  黄芩  苦参(各一两)  蛇床子(二钱半)  大黄  枯矾(各五钱)  水银(两半)  胡粉(五钱,合水银入少水同研,令无星为度)

共研匀,腊猪油调涂疮上。

张天师草还丹 〈预防〉

地骨皮  生地  石菖蒲  酒煮菟丝子  牛膝  远志(等分)

蜜丸,空心盐汤下三五十丸)。修合忌铁器及女人、鸡、犬。

四物坎离丸 〈又〉

熟地(三两)  生地(两半,同酒浸,打膏)  当归(二两)  白芍(两半,同酒炒)  知母(一两)  黄柏(二两,同盐酒浸,炒)  侧柏叶  槐子(各一两,同炒)  连翘(六钱)

蜜丸,盛磁盒内,放地上七日,晒干收之,酒下五六十丸。

五老还童丹 〈又〉

茯神  赤石脂  川椒(炒出汗,各一两)  朱砂(水飞)  乳香  灯心(同研,各一两)

俱另为末,用鸡子二个,去清黄,只将朱砂、乳香各装一壳内,纸糊七重,清绢袋盛之,令精壮女人怀肚上,常令温暖,朱砂怀三十五日,乳香怀四十九日取出,再研前三药亦为末,和匀,蒸枣肉和丸,空心,酒下三十丸,参汤下尤妙,一月外加至四十丸。以甲子庚申夜静处修合,忌鸡犬女人见。又名遐龄万寿丹,本仙家方也。

【附载:毛发杂方】

眉毛不生方

芥菜子  半夏(等分)

为末,姜汁调搽,数次即生。

治人无发方

甜瓜叶捣汁涂之,即生。

病后发落方

鲜猴姜、野蔷薇嫩枝,煎汁刷之。

令发长黑方

桑叶  生麻油

煎过去渣,沐发令长数尺。

须发黄赤方

生地一斤,生姜半斤,各洗捣汁留渣用。不蛀皂荚十条,去皮弦蘸二汁炙,汁尽为度,同渣入罐,泥固煅存性,研末,铁器盛之。每末三钱,汤调,停二日,临卧刷染须发即黑。

秘传乌发方

五倍子半斤,研末,铜锅炒之,勿令成块,如有烟起,即提下搅之,从容上火慢炒,色黑为度,以湿青布包扎,足踏成饼,收贮听用。每用时,先以皂角水洗净须发,用五倍子末二两、酒炒红铜末钱六分、生矾六分、诃子肉四分、没石子四分、硼砂一分,共研极细,乌梅,酸榴皮煎汤调匀,碗盛,重汤煮四五十沸,待如饴状,以眉掠刷于须发上一时,洗去再上,包住,次日洗去,以桃核油润之,半月一染甚妙。

巫云散

胆矾  五倍子  百药煎  青胡桃皮  酸石榴皮  诃子皮  木瓜皮  猪牙皂角  何首乌  细辛(等分)

为末,蜜和如钱大,常放木炭内培养,勿令离炭,用时以热酒化开涂之。

金主绿云油

蔓荆子  没石子  踯躅花  诃子皮  覆盆子  白芷  沉香  防风  附子  零陵香  生地  芒硝  公丁香  旱莲草(各一钱半)  卷柏(三钱)

上锉,绢袋盛,将清香油八两浸入,封过七日,取擦头上,日三次。巫云散,治须发黄白不泽,此绿云油能生发。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