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颈项病源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颈项强痛,肝肾膀胱病也。三经感受风寒湿邪,则项强(风热胜宜加味小柴胡汤,湿胜宜加味逍遥散)。肝血虚,肝火旺,亦筋燥强急(宜首乌汤)。而其所属诸病,有项下卒肿坚硬者,由于肝肾之病,昆布海藻海带必用。外则于风热湿三者参之。有常惯项痛者(宜六味丸间服和气饮)。有感冒项强或痛者(宜驱邪汤)。有痰盛项痛者(宜治风豁痰汤)。有湿盛项痛者(宜加味胜湿汤)。有项筋急,不得转侧者(宜木瓜煎)。有肾气上攻,项筋连背痛不可转侧者(宜椒附散)。有腮项相连肿痛,发热便闭者(宜防风通圣散)。有项面肿,众人一般者,是疫疠(宜普济消毒饮)。有脑后肿者,恐是疽(宜黄连救苦汤)。若兼坚肿木硬,口燥舌干,恶心,烦渴,便秘(宜石决明汤)。有颈项肿痛,寒热头眩者,是气毒(宜加味藿香散)。有颈项结核浮肿,先寒后热者,此风寒所搏(宜防风解毒汤)。有颈项结核坚肿,色红渐热者,是热毒(宜连翘消毒饮)。有项强不能回顾,动则脑痛,脉弦数实者,是痰热客太阳经(宜二陈汤加酒炒黄芩、羌活、红花)。有伤寒后,项前后肿硬,作痛身热者(宜柴胡葛根汤)。有伤寒后项肿痛,却不红,身不热者(宜牛蒡甘桔汤)。有项强卒口噤,背反张,成嗀病者(宜乌药顺气散加羌活、独活、木瓜)。以上皆项强之病。而又有项软者,天柱骨倒也(宜健骨散、生筋散)。小儿久患疳疾,体虚不食,及诸病后,往往患此,俗医谓之五软(宜天柱丸、五加皮散)。颈项之为地虽小,其病亦如此之多,可忽视哉?

〔颈项部位证治〕 《灵枢》曰:前曰颈,后曰项。又曰: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一次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二次手阳明之脉,名曰扶突。三次手太阳之脉,名曰天窗。四次足少阳之脉,名曰天容。五次手少阳之脉,名曰天牖。六次足太阳之脉,名曰天柱。七次项中央督脉,名曰风府。(风府,穴名也,在脑后)。《资生》曰:《内经》云,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盖为诸阳主气也,然则固伤寒之所自起也。北人皆以毛裹之,南人怯弱者,亦以帛护其项,故风府宜护也。《本草单方》曰:风袭项强,不得顾视者,穿地作坑煅赤,以水洒之,令湿,铺生桃叶于内,卧席上,以项着坑上,蒸至汗出,良久,即瘥。或以大豆一升蒸变色,囊裹枕之,亦愈也。

颈项疮疡 最重者莫如对口疮,生颈后脑下,缘督脉阳盛,火毒上炎所致。若焮赤肿痛者可治。如根脚大,精神愦,便属恶候,宜量其虚实。虚弱者汗之(宜胜金丹)。壮实者下之(宜一粒金丹)。或用内托内消法(宜托里消毒散、仙方活命饮)。气血虚者,尤宜补托(宜托里散)。外用围药围住,勿令毒走泄。如渐肿至肩上,或毒邪壅盛,鲜血瀑涌,或毒攻心腹,膨胀谵语,或溃后风入发搐,皆死不治。其次百脉疽,肿起环颈项,焮赤作痛,身灼热,不能食,上气咳嗽,其发引耳,其原由有所大惊恐也,十五日可刺,导引见血,否则八十日死(宜神效托里散)。其次夭疽,生颈上,肿大而色赤黑,不急治,则热毒前伤任脉,下侵渊液,内入肝肺,十余日死(宜仙方活命饮)。其次夹疽,生喉两旁,由心肝脾三经火热上攻也。若溃内者死不治(宜琥珀犀角膏、黄连消毒饮)。其次猛疽,生嗌中,又名喉痈,由任脉及心小肠积热,忧愤所致(宜琥珀犀角膏、黄连消毒饮)。壮实人先用下法以泄毒(宜一粒金丹)。若过时不治,穿烂咽喉者死,脓不泄而塞咽亦立死。其次颈痈,三焦郁火所发也(宜仙方活命饮加元参、桔梗)。虚弱人或先汗之(宜夺命丹),壮实人或先下之(宜一粒金丹),老弱人必用补之(宜人参养荣汤),神劳多怒者必当消解之(宜八珍汤加柴胡、香附),费心过度者急培补之(宜补中益气汤)。更有妇人郁怒恚愤,颈项肿后,月水不通,小便如淋,则又关于血分矣,宜先调之(宜椒红丸)。俟经行肿消,补之(宜六君子汤加柴胡、枳壳)。以上皆颈项疮疡发之于暂者也。其有累月经年,久而不愈者,则曰痰核,曰瘰疬,曰马刀,曰瘿瘤。痰核  者,湿痰流聚成块,不红不痛,不作脓,推动软滑,多生颈项(宜专消痰核仙方、海带丸、消核丸)。亦有生手臂肩背者,虽觉微痛,但肿不红(宜二陈汤加防风、酒芩、连翘、川芎、角刺、苍术)。亦有胸中胃脘至咽门,窄狭如线疼痛,及手足俱有核如胡桃者(宜开气消痰汤)。亦有咽喉结核肿痛,颈项不得回转,两腋下块如石硬者(宜消解散)。亦有风痰郁结而成核者(宜消风化痰汤)。亦有酒怒气发,肿痛溃脓,痰核生于腋下,久不能瘥者(宜内托白蔹散)。亦有生于耳后连项下,三五成簇,不红不肿,不作脓者(宜含化丹)。亦有项后少阳经中疙瘩,赤硬肿痛者(宜山药膏)。亦有痰核红肿寒热,状如瘰疬者(宜石灰火煅为末,白果肉同捣贴)。亦有枕后生痰,正则为脑,侧则为痹者(宜轻虚白浮石,烧存性,入轻粉少许,研,麻油调涂,勿令手按,即涨,或加焙黄牛粪尤妙)。总之,痰核一证,生在上体多兼风热,生在下体多兼湿热(宜加味小胃丹、竹沥达痰丸)。瘰疬者,《内经》通谓之结核,如大豆,如银杏,连属者是也,多起于耳后。其原由怒火风热血燥,或肝肾二经精血亏损,虚火内动,或恚怒气逆忧思过度,风热之邪,内搏于肝,肝主筋,肝受病则筋缩,累累如贯珠也。故此证专属于肝,兼属胆与三焦,以肝为雷火,而胆、三焦皆有相火以为助也。虽然,瘰疬者其总名,而就形分类,则各有指名可按焉。排行成列,或绕遍项,或二三,或六七,或赤或白,或沉或浮,初如豆,久似梅,甚如鸡卵,此名蟠蛇疬,忧思劳力,则疼痛赤肿,早治为急(宜栀子清肝汤、连翘散坚汤)。颈项间止生一个者,名单窠疬,最为难治(宜小犀角丸)。外起一胞,中裹十数核块者,名莲子疬,手推能动,尚可用药(宜内消丸、琥珀散),若坚硬如石,必发热躁渴,死不治。初则单生颈项左右,后则重叠而起,名重台疬,亦死证,且害人甚速。形似燕窝者,名燕窝疬,亦死证,初生在项,破后流注四肢,遍体结毒。如梅李状,不疗自破,孔窍相穿,寒热疼痛,脓汁淋漓,名流注疬,又名千岁疮,妇人多患之(宜化气调经汤、夏枯草散)。而治之之法,当细核其原由形证以用药。如脉沉数实,焮赤肿痛,由邪气之实,急当泄之(宜消毒化坚汤)。如脉浮数,憎寒壮热,拘急肿痛,由邪气在表,急当表散(宜荆防败毒散加减)。如由于大怒,肝邪横逆,急疏肝行气(宜小柴胡汤加青皮、青木香、桃仁、红花)。如由气血虚,肿硬不溃,急补气养血(宜益气养劳汤)。如由气血虚,溃后不能收敛,急当调补(宜先服益气养荣汤,次服十全大补汤加香附、贝母、远志)。如由虚劳而致,急须补益(宜先服补中益气汤,次服益气养荣汤)。如脉数实,不消,或不敛,急当下之(宜羌活连翘汤)。如肿痛发寒热,大便秘结,当先下后托(宜先服羌活连翘汤,次服仙方活命饮)。如耳下核块肿痛,发寒作热,急发表(宜荆防败毒散)。表证退,急消毒(宜散肿溃坚汤)。如肿硬久不消,亦不作脓,服败毒散坚药不应,急灸肘尖肩尖,再服药(宜益气养荣汤)。如由血虚,脉大无力,溃后发热烦躁,急当补阴(宜当归补血汤)。总之,初觉憎寒壮热,咽项强急,肿结疼痛者,急为消散(宜羌活连翘汤,又时服消疬丸)。外以棱针刺出血,以拔毒汤令洗,一日内时刺时洗,至五六次,刺时放蟾酥少许于针处,上以膏贴(宜琥珀膏,更贴内消膏),自然消散。若已溃不愈,然后用补益药(宜益气养荣汤,或八物汤加柴胡、地骨皮、夏枯草、香附、贝母),多服取效。此先后之法,其用药大概,不可紊乱。推之凡属疮疡皆然,不独瘰疬已也。马刀者,亦属三焦肝胆浸淫于阳明太阳,流注于胸胁腋下,坚硬如石,形长如蛤者是也,不论已破未破,年近年远,总宜以夏枯草浓煎,食远温服,虚弱人熬膏服,并涂患处,以此草生血,乃治马刀瘰疬圣药也。久服恐嫌克伐,常以十全大补汤加香附、贝母、远志,相间而服。而其方药,又不可不详求以备急用(宜连翘散坚汤、消肿汤、散肿溃坚汤、海藻溃坚丸、猫头丸、补中胜毒饼)。如此则证虽险恶亦不患无法以治之也。瘿瘤  者,气血凝滞,年数深远,渐长渐大之证。何谓瘿?其皮宽,有似樱桃,故名瘿,亦名瘿气,又名影袋。何谓瘤?其皮急,有似石榴,故名瘤,亦名瘤赘。是瘿瘤本异证也。其证皆隶五脏,其原皆由肝火。盖人怒动肝邪,血涸筋挛,又或外邪搏击,故成此二证。惟忧恚耗伤心肺,故瘿多着颈项及肩。惟有所劳欲,邪乘经气之虚而住留,故瘤随处皆有。陈文治曰:自筋肿起,按之如筋聚之状,而或有赤缕,名曰筋瘤,属于肝也(宜六味丸,或四物汤加山栀、木瓜)。自肌肉肿起,久而有赤缕,或皮色俱赤,名曰血瘤,属于心也(宜四物汤加茯苓、远志)。自肌肉肿起,按之实软,名曰肉瘤,属于脾也(宜归脾汤、补中益气汤)。自皮肤肿起,按之浮软,名曰气瘤,属于肺也(宜补中益气汤)。自骨肿起,按之坚硬,名曰骨瘤,属于肾也(宜六味丸、补中益气汤)。而《三因方》又于骨肉血三瘤之外,增脓瘤(宜海藻丸)、石瘤(宜神效开结散,一并散)、脂瘤(宜治脂瘤方)。谓瘤名有六,其初起皆作梅李状,皮嫩而光,渐如杯卵,不可决溃,肉瘤尤不可破,破则杀人。惟脂瘤粉红色,全是痰结,宜用针决去脂粉。或有如茄垂下,根甚小者,用药点其蒂(五灰膏),俟茄落,即以生脂膏贴之自愈,须防其出血,如血出,急以药止之(宜止血药、桃花散)。《三因》之言,亦病日深变生多种之谓也,且不但此也。有手背生瘤,或如鸡距,或如羊角,向明照之,如桃胶,曰胶瘤者(宜以排针十字刺破,按出黄脓如胶者二三匙,立平)。有生于面曰粉瘤者(宜海藻浸酒饮)。有翻花瘤者(宜马齿苋一斤,烧灰研细,猪脂调服)。薛立斋曰:筋脉呈露曰筋瘿(宜玉壶散、破结散)。赤脉交络曰血瘿(宜化瘿丹、四物汤合用)。皮色不变曰肉瘿(宜人参化瘿丹)。随忧愁消长曰气瘿(宜白头翁丸、消瘿散、海带丸)。坚硬不可移曰石瘿(宜破结散)。《三因》言五瘿之名亦同,谓皆不可决破,破则脓血崩溃,多致夭枉(如破,宜桃花散、止血药)。其言是也。然西北方依山聚涧之民,食溪谷之水,受冷毒之气,其间妇女,往往生结囊如瘿,皮色不变,不痛不痒,余前游宣化府,曾立方治数妇人,皆得效,此方书所未及者(宜沈氏瘿囊丸),故特志之。

〔痰核证治〕 丹溪曰:结核在皮里膜外,多是湿痰流注,作核不散,问其平日好食何物,吐下后,用药散核。《入门》曰:遍身有核,多是痰注,宜竹沥达痰丸。

〔瘰疬证治〕 《外台秘要》曰:肝肾虚热则生疬。《病机》云:瘰疬不系膏粱丹热之变,因虚劳气郁所致,宜补形气,调经脉,其疮自愈,不得妄汗妄下,致有虚虚之祸。陈文治曰:初觉憎寒壮热,咽项强痛,或寒热焮痛,乃肝火风热而气病也,便用栀子清肝汤、柴胡清肝汤以清肝火,加味四物汤以养肝血。若手推可动而软滑者,属痰也,以化痰为主,用二陈汤加防风、桔梗、黄芩、竹沥。见于少阳之分者,柴胡通经汤。见于阳明之分者,升麻调经汤。若寒热止而核不消,乃肝经火燥而血病也,用加味逍遥散以清肝火,六味丸以生肾水。或初用牡蛎大黄汤,疏下二三次,或服内消丸,外贴琥珀膏,内外兼治,必使消散。如此用药,卒不可退,其人面色痿黄,患处肿高稍软,皮肤壮热,脓已成也,宜以针刺核中,外贴琥珀膏,仍服托里之剂,三日后,取去核中稠脓,脓尽,又取核外薄膜,先破初起之核以绝其源,余核不消尽,如前法,次用龙珠膏、金宝膏除去其根,而服除风热之药,自是可愈。若已成瘘,则用蒜饼子灸法,疮口贴琥珀膏。先哲立法不一,而必效散、立应散、瓜蒌散大有奇效。又曰:男子患此,最怕咳嗽,潮热。女子患此,亦忌经闭,潮热。但以玉烛散和血通经,服之自消。经久闭者,用加味逍遥散、清肝益荣汤。丹溪曰:治瘰疬,以必效散与瓜蒌散相间而服,效验如神。然必效、立应二散,非王道药之剂,服后宜酌量调治。

〔马刀证治〕 《入门》曰:生胸胁腋下,坚硬如石,形如马刀蛤者,曰马刀。又曰:患马刀者,取立应散一钱,浓煎木通汤调下,临卧服,毒从小便出,如粉片血块是也。未效,再服。斑猫性毒,济以乌尖,或冲上麻闷,嚼葱白茶清下以解之。如尿涩,益元散或五苓散,灯心煎汤调下。宣毒后,继服薄荷丹解其风热。

〔瘿瘤证治〕 《入门》曰:瘿瘤初起,通用十六味流气饮,久服蜡矾丸,外敷南星膏。疡科书曰:此疾宜补脾肺,滋心肾,令木得水而敷华,筋得血而滋润,多有可生。

〔对口疮治法〕 疡科书曰:治对口疮,用鲜白茄蒂七枚,秤若干重,又用鲜首乌秤同茄蒂重,水盅半煎服,一服出脓,一服收口。如无鲜者,收取干者亦可。此为轻剂,不可以治重病耳。

【治颈项病方二十二】

加味小柴胡汤 〈风热〉

柴胡  黄芩  人参  甘草  川芎  白术  当归  黄芪  黄柏  知母(各一钱)  半夏(五分)

水煎,食前服。痛甚加黄连。

加味逍遥散 〈湿胜〉

白芍  白术(各一钱)  麦冬  茯苓  生地(各六分)  甘草  桔梗(各二分)  当归  地骨皮(各八分)  山栀  黄柏(各三分)

此方兼治外证,潮热虚甚者。

首乌汤 〈肝虚〉

首乌(五钱)  牛膝(三钱)  萆薢  泽泻  甘草(各一钱)

六味丸 〈常痛〉

熟地  山萸  山药  丹皮  茯苓  泽泻

驱邪汤 〈感冒〉

升麻  桂枝  杏仁  甘草  羌活  防风  独活  川芎  藁本  葛根  柴胡  白芷  生姜

治风豁痰汤 〈痰盛〉

黄芩  红花  茯苓  独活  葛根  半夏  羌活  陈皮  甘草  防风  白芷  柴胡  升麻  生姜

加味胜湿汤 〈湿盛〉

羌活  独活  藁本  防风  川芎  苍术  甘草  荆芥  黄柏  蔓荆子

木瓜煎 〈筋急〉

木瓜一个去瓤,没药一两研细,纳木瓜中,两半紧扎,饭上蒸三四次,研烂,地黄汁、酒下三匙。

椒附散 〈筋痛〉

附子(一个,六钱以上者,炮,研,每用二钱)  川椒(二十粒)  姜(七片)

水煎去渣,入盐少许。

防风通圣散 〈项肿〉

防风  白芍  薄荷  川芎  山栀  桔梗  黄芩  白术  荆芥  当归  麻黄  连翘  滑石  石膏  甘草  芒硝  酒大黄

普济消毒饮 〈疫疠〉

黄连  黄芩  陈皮  元参  柴胡  甘草  桔梗  连翘  升麻  僵蚕  大黄  牛蒡子

黄连救苦汤 〈脑后肿〉

黄连  葛根  升麻  柴胡  甘草节  赤芍  川芎  连翘  归尾  桔梗  黄芩  羌活  防风  忍冬藤

水、酒煎。

石决明汤 〈又〉

生石决明  僵蚕  防风  穿山甲  连翘  羌活(各一钱)  乳香  甘草  忍冬藤  黄连  归尾  大黄  花粉(各八分)

酒水煎,空心服,行过三次,方进饮食。

加味藿香散 〈气毒〉

藿香  甘草  桔梗  青皮  陈皮  柴胡  紫苏  半夏  白术  白芷  茯苓  厚朴  川芎  香附  夏枯草

防风解毒汤 〈结核〉

防风  荆芥  桔梗  连翘  甘草  石膏  薄荷  枳壳  川芎  苍术  灯心  牛蒡子  酒知母

连翘消毒饮 〈热毒〉

连翘  陈皮  桔梗  元参  黄芩  赤芍  当归  山栀  葛根  射干  花粉  红花  甘草

便秘加大黄。

柴胡葛根汤 〈伤寒〉

柴胡  葛根  花粉  桔梗  连翘  黄芩  石膏  升麻  甘草  牛蒡子

牛蒡甘桔汤 〈不红〉

桔梗  陈皮  黄连  花粉  川芎  赤芍  甘草  苏木  牛蒡子

健骨散 〈项软〉

僵蚕炒为末,每五分或一钱,酒泡薄荷下,日三服。

生筋散 〈又〉

木鳖子(三个)  蓖麻子(三十粒)

俱去壳,研匀,先抱病人头起,摩项中令热,作片贴之。

天柱丸 〈又〉

蛇含石(一大块,醋煅七次)  郁金末(少许)

研细,入麝香少许,饭丸,荆芥、姜汤下。

五加皮散 〈又〉

五加皮一味,为末,酒调涂项骨上,干则易。

【治颈项疮疡方八十六】

胜金丹 〈对口〉

制白砒  麝香(各五分)  蟾酥(一钱)  雄黄  辰砂  乳香  没药  血竭(各钱半)  全蝎(炮)  天龙(去头、足,炙)  炙穿山甲(各三钱)  僵蚕(炒,五钱)

每末二钱,沙糖调葱头酒下。

一粒金丹 〈又〉

沉香  乳香  木香(各五分)  巴霜(一钱半)

各为末,照分数和匀,黑枣肉丸,芡子大,每服一丸,量人虚实,先呷水一口行一次,胃气实只可呷三四口,后用水一口送下,行后米饮止之。

托里消毒散 〈又〉

人参  盐黄芪  酒当归  炒白芍  川芎  焦术  茯苓(各一钱)  金银花  白芷(各七钱)  炙草  连翘(各五分)

加减法载在前。

仙方活命饮 〈又〉

穿山甲  白芷  赤芍  甘草  归尾  花粉  贝母  角刺(各一钱)  金银花  陈皮(各三钱)  乳香  没药(各一钱)

二味另研末,水、酒煎好,送下二末。

托里散 〈又〉

人参  炒黄芪(各二钱)  焦术  陈皮  当归  熟地  茯苓  白芍(各一钱半)

神效托里散 〈百脉疽〉

黄芪(盐水炙)  忍冬叶  当归(各五钱)  粉草(二钱)

酒煎服,渣敷患处。

此方兼治痈疽、发背、肠痈,乃托里消毒之良剂。

琥珀犀角膏 〈夹疽〉

琥珀  生犀角(各一钱)  辰砂  人参  茯神  枣仁(各二钱)  冰片(二分半,另研)

上各另研,和匀,炼蜜调成膏,每服一弹子大,麦冬汤化开,十五服。凡疮疡溃后不宜用。

黄连消毒饮 〈猛疽〉

黄连  山栀  当归  连翘(各一钱)  川芎  白芍(炒)  生地(各钱半)  炙草(八分)  金银花(二钱)

亦名清热消毒饮。

此方兼治一切痈疽发于阳,肿痛发热作渴。

夺命丹 〈颈痈〉

蟾酥  轻粉(各五分)  朱砂(三钱)  寒水石  枯矾  铜绿(各一钱)  乳香  没药  麝香(各一钱)

蜗牛三十一个,另研如泥,和为丸,绿豆大,每用一丸,生葱白三四根嚼烂,吐手心,包药在内,酒下,约行六七里,汗出为效。重者再服一二丸。

此方主诸般大肿毒,然劫剂也,用者当酌轻重阴阳之分。

人参养荣汤 〈又〉

白芍(三两)  人参  白术  甘草  黄芪  陈皮  肉桂(各一两)  茯苓  熟地  五味子(各七钱)  远志(五钱)

每帖取末三钱,姜水煎,空心温服效。虚甚者炼蜜丸,可常服。遗精加龙骨。咳嗽加阿胶麦冬。挟火加知母、黄柏。

八珍汤 〈又〉

人参  茯苓  白术甘草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补中益气汤 〈又〉

人参  黄芪  当归  白术  升麻  柴胡  陈皮  甘草

椒红丸 〈又〉

六君子汤 〈又〉

人参  茯苓  白术  炙草  半夏  陈皮

专消痰核仙方 〈痰核〉

枳壳(十四个,破开去子)  大黄(五钱,生研细)  斑猫(十四个,去头、足、翅)

每用枳壳两片,对合,入斑猫一个,又将大黄末分十四份,第一份,入枳壳两片内,线扎紧,再将夏枯草六两铺大锅底,将枳壳排放在内,入水六宫碗,煮干水,取枳壳切片晒,或烘焙,去大黄、斑猫,再将蓖麻子六十三粒,炒去油,打烂入药,米糊丸,早晚各用开水送下七丸,服至痰核消去大半,即止不服,调养半月,自然平安而愈。

此方兼治瘰疬,真仙方也。

海带丸 〈又〉

海带  青皮  陈皮  贝母(等分)

蜜丸,弹子大,食后含化。甚者加昆布。

消核丸 〈又〉

盐水炒橘红  赤苓  酒煨大黄  连翘(各一两)  酒黄芩  山栀(各八钱)  半夏曲  酒元参  牡蛎(童便淬,另研)  花粉  桔梗  瓜蒌仁(各七钱)  僵蚕(六钱)  甘草节(四钱)

汤浸蒸饼丸,白汤下八九十丸。

二陈汤 〈又〉

茯苓  陈皮  半夏  甘草

开气消痰汤 〈又〉

便香附  桔梗  僵蚕(各一钱)  黄芩  陈皮  枳壳(各七分)  槟榔  前胡  半夏  枳实  羌活  荆芥  射干  威灵仙(各五分)  甘草(四分)  木香(三分)  姜(三片)

消解散 〈又〉

南星  半夏(各一钱)  陈皮  枳实  桔梗  柴胡  前胡  黄连  连翘  赤芍  防风  独活  苏子  蓬术  木通白附子  甘草  蔓荆子(各五分)  姜  灯心

消风化痰汤 〈又〉

白附子  木通(各一钱)  南星  半夏  赤芍  连翘  天麻  僵蚕  天冬  桔梗  金银花  苍耳子(各七分)  白芷  防风  羌活  皂角(各五分)  全蝎  陈皮(各四分)  甘草(二分)  姜(五片)

内托白蔹散 〈又〉

赤芍  当归  连翘(各一钱)  酒黄芩  白芷  白蔹  瓜蒌仁(各八分)  川芎  天花粉  乳香(各七分)  防风  桔梗  柴胡(各五分)  白蒺藜  生草(各四分)

含化丹 〈又〉

酒蒸大黄  僵蚕  青黛  胆星等分(蜜丸)

食后含化。

山药膏 〈又〉

生山药(一块)  蓖麻子(三个)

各去皮,研匀摊贴,如神。

加味小胃丹 〈又〉

南星  半夏(各二两半,俱用白矾、皂角、姜汁水煮十五次)  桃仁  杏仁(俱用白矾、皂角水泡)  红花  陈皮  白术  白芥子  枳实(矾水泡半日,炒)  苍术(米泔、白矾、皂角水浸一宿,炒,各二两)

姜汁、竹沥煮神曲丸。

此方兼治中风痰痞积,眩晕,喉痹,淡姜汤下。瘫痪不语,浓姜汤下。痞块、头风、头痛,临卧、食后服,神效。

竹沥达痰丸 〈又〉

大黄  黄芩(各八两)  沉香(五钱)  人参  白术  茯苓  陈皮  甘草  半夏(各三两)  礞石(焰硝煅过,一两)

以竹沥、姜汁和如稀糊,磁器内晒干,又研细,又以竹沥、姜汁和晒,共三次,再研,仍以竹沥、姜汁和丸,每服百丸,米汤下。

此方治有痰而气弱者,能搜逐积痰从大便出,不损元气,孕妇忌用。

栀子清肝汤 〈瘰疬〉

山栀  柴胡  丹皮(各一钱)  茯苓  川芎  白芍  当归  牛蒡子(各七分)  甘草(五分)

此方专治三焦及胆经血虚,肝火风热,耳内疮或痒,或颈项胸乳等处作痛,或寒热晡甚,自汗口苦,或目唇搐动等证。

东垣连翘散坚汤 〈又〉

柴胡(钱二分)  龙胆草(酒炒四次)  土瓜根(酒炒,各一钱)  黄芩(酒炒七次,七分)  生黄芩  归尾  广皮  三棱(酒炒)  连翘  白芍(各五分)  炙草(三分)  黄连(酒炒二次)  制苍术(各二分)

水煎,食后卧下,足高头低乘热每含一口,作十数次咽下,务使药气上留,仍以十倍炼蜜作丸服。

此方治凡耳下至缺盆肩上生疮,坚硬如石,动之无根,名曰马刀,属少阳经,已破未破,并皆治之,及颈项瘰疬。

小犀角丸 〈又〉

犀角  黑牵牛(半生半炒)  青皮  陈皮(各一两)  连翘(五钱)

用皂角二条,去皮弦子泡捶,以布绞汁一碗,又用鲜薄荷二斤,打汁同熬膏为丸,每食后,连翘煎汤服三十丸,间以薄荷汤服。

此方常服能除根,诸疬并治,应效如神。

内消丸 〈又〉

青皮  陈皮(各二两)  牵牛(八两,取头末,二两)  皂角(去粗皮,捣碎)  薄荷叶(各八两)

二味共用水一斗煮揉汁,去渣,慢火熬膏为丸,每三十丸,食后荆芥汤下。

此方治疮肿初生,及瘰疬结核,热毒郁滞,服之内消,大有神效。

琥珀散 〈又〉

白丑(头末)  滑石  僵蚕  黄芩(各一两)  木通  连翘(各七钱)  枳壳  赤芍  柴胡(各五分)  斑猫(去足、翅,炒,三钱)  甘草(三钱)  琥珀(二钱)

锉作六帖,水煎服。

化气调经汤 〈又〉

广皮(二两)  酒香附  羌活  白芷(各一两)  牡蛎  花粉  角刺  甘草(各五钱)

每末二钱,酒下,日二服。

此方兼治流注。

夏枯草散 〈又〉

夏枯草末(六钱)  甘草末(一钱)

每二钱,茶清下。又方,取一两煎服,虚者多服益妙,兼服十全大补汤加香附、远志、贝母。

此方治瘰疬马刀,退寒热之圣药也。

消毒化坚汤 〈又〉

炙草  龙胆草  薄荷(各四分)  黄芩(五分)  花粉  白芍  元参(各六分)  牛蒡子  昆布  羌活  升麻(各七分)  黄芪  当归  柴胡  桔梗(各一钱)  连翘(钱半)  陈皮(八分)

加姜二片,或加甘草节、知母、贝母、海藻更佳。

荆防败毒散 〈又〉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人参  赤茯苓  桔梗  枳壳(麸炒)  荆芥  防风(各一钱)  甘草(五分)

小柴胡汤 〈又〉

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  甘草

益气养荣汤 〈又〉

人参  茯苓  贝母  陈皮  川芎  当归  香附  盐黄芪  酒熟地  炒白芍(各一钱)  炙草  桔梗(各五分)  炒白术(二钱)

热服。不拘软硬赤白,或溃而不敛,皆可服。

十全大补汤 〈又〉

羌活连翘汤 〈又〉

羌活  连翘  防风  柴胡  夏枯草  昆布  枳壳  黄芩  川芎  甘草  薄荷  牛蒡子  金银花

散肿溃坚汤 〈又〉

黄芩(一钱,酒洗,半生半炒)  龙胆草(酒洗,六分)  花粉(酒洗)  酒黄柏  酒知母  苦桔梗  昆布  海藻(各七分)  柴胡(六分)  炙甘草  三棱(酒炒)  蓬术(酒炒)  连翘(各五分)  葛根  白芍  归尾(各四分)  酒黄连  升麻(各三分)

锉作一帖,水浸半日煎,食后去枕低头而卧,每一口作十次咽下,另捣一料蜜丸,每百丸,以二煎药汤送下。

当归补血汤 〈又〉

黄芪(一两)  酒拌当归(三钱)

作一服煎。

消疬丸 〈又〉

琥珀膏 〈又〉

琥珀(一两)  木通  肉桂  当归  白芷  防风  松脂  朱砂(各八钱)  木鳖子肉(五钱)  丁香  木香(各三钱)

将珀、桂、朱、二香各为极细末,和匀,其余以麻油一斤半,煎药至黑色,去渣,照油实数,每油一斤,下淘净炒黄丹八两,膏成,稍温,下琥珀等末。

内消膏 〈又〉

消肿汤 〈马刀〉

连翘(二钱)  黄芩  柴胡(各钱二分)  花粉  黄芪(各一钱)  归梢  甘草(各七分)  牛蒡子  黄连(各五分)  红花(二分)

海藻溃坚丸 〈又〉

神曲(四钱)  半夏(二钱)  海藻  昆布  龙胆草  蛤粉  通草  贝母  真松萝茶  枯矾(各三钱)

蜜丸,每三十丸,临卧白汤下,或含化,或酒调末二钱服,俱可。

此方治瘰疬马刀,坚硬形瘦,潮热不食,兼治一切瘿气。忌甘草、鱼、鸡、猪肉、五辛、生冷。

猫头丸 〈又〉

猫头骨(一个,炙)  蝙蝠(一个,以朱砂末三钱入肚内,瓦上炙焦)  南星  白矾(各一两)

黄蜡化丸,临卧,米饮下三十丸。

此方治瘰疬马刀,不拘已破未破,俱效。

补中胜毒饼 〈又〉

黄芪(一钱)  人参(三分)  甘草(五分)

以上三味调气补中,生地、熟地、白芍、当归各三分,以上四味和血生血凉血,惟白芍兼能益气之虚。连翘一钱,升麻、柴胡、防风各五分,陈皮三分,上研细末,汤浸蒸饼调捏作饼子,晒干,研米粞大,每三钱,白汤下。

六味丸 〈瘿瘤〉

地黄  山药  山萸  丹皮  茯苓  泽泻

四物汤 〈又〉

川芎  当归  白芍  地黄

归脾汤 〈又〉

人参  黄芪  当归  白术  茯神  枣仁  远志  龙眼  木香  甘草  姜  枣

海藻丸 〈又〉

海藻  川芎  当归  官桂  白芷  细辛  藿香  白蔹  昆布  枯矾(各一两)  海蛤  松萝茶(各七钱半)

蜜丸。

此方通治瘿瘤。

神效开结散 〈又〉

沉香(二钱)  木香(三钱)  陈皮(四钱)  真珠(四十九粒,煅)  猪黡肉子(生猪项下如枣大微扁色红者,四十九个,瓦上焙干)

每末二钱,卧时,冷酒调和,徐徐咽下,轻者三五服效,重者一料全愈。

一井散 〈又〉

雄黄  粉霜  硇砂(各二钱)  轻粉  乳香  没药(各一钱)  土黄(三钱)  麝香(少许)

研细末,津调涂瘤顶,以湿纸盖之,后小黄膏涂四围,间日一度上药。土黄乃造作所成,方用信石二两、木鳖仁二钱、去油巴豆五钱、硇砂二钱,各研为末,和匀,以石脑酒和成一块,油纸包裹,埋于地坑四十九日,取出,劈作小块,磁器装听用。

小黄膏 〈又〉

黄柏  黄芩  大黄(等分)

研末,水调为糊,涂一井散四围,亦间日一度。凉肌退肿。

治脂瘤方 〈又〉

用针决去脂粉自愈。

五灰膏 〈又〉

枣柴灰  桑柴灰  荆芥灰  荞麦杆子灰  桐子壳灰(各五两)

以沸汤各淋汁一碗,共五碗,澄清,入斑猫四十枚,穿山甲五片,煎二碗,磁器装,用时入新出窑石灰一两,乳香、冰片少许,调成膏敷瘤上。如稠,加清水,稀稀用之,神效。点瘤赘神效。

止血药 〈又〉

陈京墨煅  百草霜(等分)

掞血处,以手按之。

桃花散 〈又〉

石灰十两炒红,入麻油半盏,大黄一两,煎汁半盏内,和匀,慢火炒如桃花色,磁器收听用,神效。

此方能止百般出血,不但瘿瘤已也。

玉壶散 〈又〉

海藻(洗)  海带(洗)  昆布(洗)  雷丸(各一两)  青盐  广皮(各五钱)

陈火酒丸,含化。

破结散 〈又〉

神曲(四钱)  海藻  昆布  龙胆草  蛤粉  通草  贝母  枯矾  松萝茶(各三钱)  半夏(二钱)

蜜丸,葱白汤下三十丸,或酒下末二钱亦可。此即海藻散坚丸也。有人生瘿大如茄子,潮热形瘦,百治不效,得此方去松萝代真桑寄生一倍,服三五日,其瘿自消。

化瘿丹 〈又〉

海带  海藻  海蛤  昆布(以上俱洗净,焙)  泽泻(炒)  连翘(各五钱)  猪靥  羊靥(各十枚)

蜜丸,芡子大,卧时含化一二丸,须忌油腻、面、酒。

人参化瘿丹 〈又〉

海带  海藻  海蛤  昆布(四味俱焙)  泽泻(炒)  连翘(各一两)  猪靥  羊靥(各十枚,切片,焙)  人参(八钱)

蜜丸,含化。一说猪羊靥,即猪羊外肾,乃囊中之卵,存参。

白头翁丸 〈又〉

白头翁(五钱)  昆布(一钱)  通草  海藻(各七分)  连翘  元参(各八分)  桂心(三分)  白蔹(六分)

蜜丸,酒下。

消瘿散 〈又〉

海马酒炙  海带  海藻  海红蛤煅  海螵蛸  昆布  石燕(各一两)

为末,茶清下。

服此方须兼服含化丸。

含化丸 〈又〉

海蛤煅  海藻  海带  昆布  诃子  瓦楞子(煅)  文蛤(即花蛤有斑者)  五灵脂(各一两)  猪靥子(十四个,焙干,另研)

蜜丸,含化。

沈氏瘿囊丸 〈又〉

雄黄(五钱,另研)  青木香(四钱,另研)  海南槟榔(切片,晒,研)  昆布(洗淡,焙,研)  海蛤(煅,研)  白蔹(酒炒,研)  半夏曲(姜汁炒,研,各八钱)  肉桂心  白芥子(各二钱半)

每服二钱,食后,酒调下。忌大荤面食。此余自制方也。

栀子清肝汤 〈气病〉

山栀  柴胡  丹皮(各一钱)  茯苓  川芎  当归  白芍  牛蒡子(各七分)  甘草(五分)

水煎服。

柴胡清肝汤 〈又〉

柴胡  山栀(各钱半)  人参  黄芩  川芎(各一钱)  连翘  桔梗(各八分)  甘草(五分)

加味四物汤 〈又〉

柴胡通经汤 〈少阳〉

柴胡  归尾  连翘  生草  三棱  黄芩  牛蒡子  桔梗(各二分)  黄连(五分)  红花(少许)

食后,稍热服。

此攻里内消之剂。

升麻调经汤 〈阳明〉

升麻(八分)  酒龙胆草  葛根(各四分)  酒黄芩  酒广茂  酒三棱  炙草(各五分)  归尾  白芍(各三分)  酒黄柏(二分)  酒知母(一钱)

加味逍遥散 〈血病〉

白芍  白术(各一钱)  茯苓  麦冬  生地(各六分)  甘草  桔梗(各二分)  当归  地骨皮(各八分)  山栀  黄柏(各三分)

牡蛎大黄汤 〈疏利〉

牡蛎  木香  大黄(煨,各钱半)

水煎,春夏露一宿,冬月于暖处一宿,鸡鸣时服,得利勿服。

金宝膏 〈外贴〉

桑柴灰五碗,先以草纸一层,皮纸二层,垫箕底,放灰于上,以滚水十碗淋取汁,听用。穿山甲二两,信一钱另研,辰砂一字,粉霜钱半,麝香五分,杏仁七枚,同信末研,涂穿山甲上。将灰汁澄清煎滚,下甲末,煎至半下麝,次下粉霜,干至九分,下辰砂,候成膏,下石灰炒研细一两,以成块为度,磁瓶收,不可见风。每取傅核上,再傅即去旧药并靥,即效。

龙珠膏 〈又〉

龙牙草(五两)  棘枣根(五钱)  海藻(二钱半)  苏木(五钱)

用水二十碗,煎十二碗,去渣,又用桑柴灰、炒石灰、桑耳草灰各碗半,先以草纸二层,皮纸二层,放箕底,放灰于上,以前所煎水热淋,取汁十碗,澄清煎成膏,入白丁香、石膏、轻粉各五钱,麝香一钱,搅匀,收磁瓶内,每敷药一日一换,并去靥再上新药,即消而愈。根小者只敷根上。

必效散 〈总治瘰疬〉

南硼砂(二钱半)  轻粉(一钱)  麝香(五分)  巴豆(去皮、心、膜,五粒)  斑猫(去头、足、翅,糯米炒米黄色,去米,四十个)  白槟榔(一个)

研极细,以鸡子三个,去黄,留清调药,仍入壳内,以湿纸数重糊口,饭上蒸熟,取出晒干,再研细,壮者一钱,弱者五分,炒生姜煎陈酒,五更调服。如觉小腹痛,即用益元散一服,其毒从大便出,孕妇忌用。缪仲淳曰:此治瘰疬,气血无亏疬核不去者,服之大有神效。虽有斑猫,然已炒熟,且有巴豆制之,弱者先服益气养荣汤数帖,壮者服后用益气养荣汤,屡试屡验。

立应散 〈又〉

连翘  赤芍  川芎  当归  甘草  滑石(各五钱)  黄芩(三钱)  斑猫(糯米炒,三钱)  川乌尖(七个)  土蜂房(蜜水洗,饭上蒸,晒干)  白牵牛(各二钱半)

每末一钱,浓煎木通汤调下,毒从小便出,未效再服,继以宣热丹解其风热。若宣导痈疽恶毒,去黄芩。

宣热丹 〈又〉

何首乌  薄荷  皂角  连翘  三棱  荆芥  蔓荆子(各一两)

共作末,用热醋浸淡豆豉二两半,捣膏丸。每三十丸,熟水下,日一服。解瘰疬风热之毒自小便出。宣毒之后,病虽愈,常宜服之。

瓜蒌散 〈又〉

瓜蒌仁  青皮(各一钱)  石膏(二钱)  甘草  没药  归尾  角刺  金银花(各五分)  青橘叶(取汁,二匙)

水、酒煎,空心服。

玉烛散 〈又〉

酒大黄  当归  白芍  熟地  甘草  芒硝  黄芩  川芎(等分)

每末三钱,姜汤下,七八日见效。

清肝益荣汤 〈又〉

山栀  当归  茯苓  木瓜(各一钱)  柴胡  川芎  炒白芍(各七分)  白术(二钱)  炙草(五分)  龙胆草(八分)  熟地(钱半)

姜、水煎服。

此方治肝胆小肠经风热,血燥筋挛,结核,或耳项胸乳胁肋作痛。

薄荷丹 〈又〉

即宣热丹。

十六味流气饮 〈瘿瘤〉

人参  黄芪  当归(各一钱)  川芎  肉桂  厚朴  白芷  甘草  防风  槟榔  乌药  白芍  枳壳  木香(各五分)  桔梗(三分)  紫苏叶(一钱半)

水煎,食后服。若由忿怒者,加青皮一钱。

此方乃通行十二经药,病在一经者不用。

蜡矾丸 〈又〉

黄蜡(二两)  入明矾末(四两)

众手和匀作丸,每三十丸,酒水任下,日二服。

此方专治痈疽发背,瘰疬瘘疮,一切恶疮,卫护内膜,驱解诸毒,自然内消。如因药毒发疽,非此莫治。内疽肠痈尤妙。

南星膏 〈又〉

南星(大者一枚)

细研,入醋调膏,先将小针刺肿处,令气通,却以膏摊纸上,如瘤大小贴之,觉痒则频贴取效。

此方治头面瘤大如拳,小如栗,或软或硬,不痒不痛,宜用此药,切不可用针灸。

【附载:颈项疮疡杂方】

生肌干脓散

黄连  贝母  降香(烧存性)  白及  海螵蛸  五倍子(炒黑)  芸香(各五钱)  轻粉(五分)

共研末,先将药水洗患处,次掞此末,外贴膏。

此方专治瘰疬马刀,脓汁不干。

丹溪

牡蛎(四两)  甘草(二两)

每末一钱,食后茶下,日二服,半月除根,其效如神。

此方专治瘰疬初发,头项肿硬未破者。

枯瘤

砒  硇砂  黄丹  雄黄  轻粉(各一钱)  朱砂  乳香  没药(各八分)  斑蝥(三十个,生用)

糯米粥丸,棋子大,晒干,先灸破瘤顶,以药饼盖上,用黄柏末水调敷之,数日自落。

缩瘤法

甘草膏用笔蘸涂瘤之四围,干则又涂,凡三次之后,以大戟、芫花、甘遂末等分,醋调,另以笔妆点其中,不得近甘草,如是而渐渐收小,中点悉如旧法,自然焦缩。

系瘤法

芫花根净洗带湿,不得犯铁器,于木石器内捣取汁,用线一条浸一宿,取出系瘤,经宿即落。如未落,再换一二次。落后以龙骨、诃子末敷疮口自合,用之屡效。如无,根泡浓汁浸线亦妙。

化瘤膏

白蔹(一两)  大黄  川芎  赤芍  当归  黄连  黄芩  白矾(各五钱)  吴萸(二钱半)

鸡子黄调匀,摊帛贴之。

此方专治肉中肿起,生瘤渐大。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