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群经大义

群經大義補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孝經

春秋三傳

尚書

周禮

禮經喪服

詩經

樂經

易經

論語經總

余以《白虎通德論》改爲《群經大義》,以應學校之急需,班氏以外,餘義尚多,因編爲二册,分經立題,以俟補撰。此壬寅以前事也。撰録未就,而題目尚存,因命孫輩録之,存此泥印,未嘗非過渡時代必經之階級也。壬子,四益老人識。

孝經補題

一貫。 統貫六經。

忠恕。

至德要道。

無思不服。

孝道廣大。

孝爲百行總領。

推愛敬,無怨惡。

孝無貴賤。 自天子至庶人。

孝無賢、不肖。 愚夫愚婦可知行,聖人不能外。

孝無老少。 由生至死。

孝無大小。 由一家至天下。

春秋補題

《春秋》撥亂世反諸正。

二伯迭更。

九州分中外。

存西京,開南服。

《春秋》成而亂臣賊子懼。

《春秋》決嫌疑,别同異。

改制異法。

因善惡定功罪。

託空言,不如見之行事。

《春秋》爲伯道。

六經始基。

尚書補題

敬天。

重民。

明德慎罰。

《典》、《謨》爲二帝。

《洪範》爲政治通例。

《顧命》五篇爲成康二伯四岳。

二十八篇爲備。

證誤百篇《書序》。

周禮補題

皇極之書,一轂三十輻,大地三萬里。

五帝五等,九方百倍。

九分二伯八伯止藩二千里一州加四倍。

七禹貢五分。 五極、五土,土會坤之數。

九禹貢四分。 四方小輻,十五輻乾之數。除九小車。

三分。 三國三服,方五,天、地、人。

三分。方六。

陽教、陰教、天地産。

赤道爲地中。

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五土、五極。

州分三等、大封建。

禮别樂和。 禮所以别異之,使不苟同;樂所以道是,使不分異。○斯禮和樂。

《詩》、《易》、《書》上帝,帝皆人鬼。

政教十等表。

天子爲帝正稱。

四裔。

分野。

六官法六相。

《職方氏》九州即大九州。

官名大小,即皇帝之分。

以車輿比地。

以衣裳裘比地。

大地四遊。

《尚書緯》:大地升降三萬里中,以成四時 注 。

《大司徒》土圭之法,日南景長,多暑,地北游,繞日南,成夏也。日北景短,多寒,地南游,繞日北,成冬也。日東則景朝,多風,地西游,繞日,成春也。日西則景夕,多陰,地東,繞日,成秋也。南北寒暑反,東西晝夜反。大塊中國日同時全有春夏秋冬、子午卯酉。四時東北隅 乾天中國。 與西南隅 坤地南美。 晝夜寒暑全反。西北、東南有同有異。地球四隅,經詳東北,以推三隅。《論語》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此驗小推大之要術也。

以晝夜寒暑比地。

四曆。

《月令》、《帝典》,羲和授時之傳,中國曆法之所本也。大地四分,寒暑晝夜各異。東南與西北向反,寒暑節氣全異。此之冬至,彼爲夏至;彼之秋分,此爲春分。順天授時,命令全反。《月令》中 注 皆詳對衝。分其對衝,别爲曆法,詳北而南可知也。西與東晝夜反,東子西午,西寤東寐,各以晝爲本日,分夜之半屬後日。東朔一二日之間乃爲西一日,西三四日之間乃爲東三日,而西南且寒暑與晝夜全反焉。故須立四曆。《月令》於中星詳昏中、旦中。昏中爲東曆,旦中則西曆。《月令》之中兼寓四曆之法,亦所謂舉一反三也。

三皇地中曆法。

皇極居中建極,四帝四游之繞日,故兼用四曆。《易》之晝夜寒暑、《大司徒》之東西南北是也。

以飲食比地。

天下一家。 父子、祖孫、士女、子婦。

皇后憑玉几。

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三皇、五帝、八大州、九畿。○附十二風土。

五帝五等,三皇三變,子丑寅三首。

郯子問官。 濡、需、儒。

《素問》以身喻天下。 《盛德》以馭喻天下。

《離騷》、《招魂》反歸。 重字皆南北東西。

夏時配《小正》。

九河以河喻洲。 九曲、九洛、九王、汾曲、汾王。

伏羲作八卦。 八别。 神農交易市。易,交易。 東易西,南易北。○禮别異,樂和同 注 。

《禹貢》今不止五千里。 古尺古里,今尺今里。

《周易》 爻言一。 《連山》 言三。 《歸藏》 言或言反。

《洪範》 九應大州九家。○分天人。○卿士上統,庶人下庠。○五方爲通例。

子鈔。

六府。 金、木、水、火、土、轂 注 。

皇帝巡守。

日本文分類。 中書顛倒讀之爲一。○加馬號。

純用中義,以土音讀之,爲高等漢文字。 如羊爲苦撒。

用漢字連綴,别爲一義,爲一種。 如取扱洋代難字。○六个。

用漢文字體,别造爲中文所無爲一種。 如辻。

用漢字偏旁,别爲字母,如外國字母,以借音爲假名,卩取阿,讀爲力, 取加ナ取奈。 爲一種。

漢文力ナ雜用,爲和文爲一種 。

用漢字土音,如形容方音之類。

全用漢字連綴,讀以土音,别爲一義,曰古文體,見《和名鈔》。

止天毛訓迚字意爲到底歸用漢文字體類。 與則天所造字同。

禮經補題

□無成義。

複文見義。

尊尊親親。

決嫌疑,别同異。

順人情,爲節文。

禮别樂和。

安上治民。

從宜從俗。

防亂。

救弊。

三統循環。

詩經補題

三《頌》爲新周、王魯、故宋、黜杞。

《楚辭》爲《詩》師説。

歸乃上天爲上帝所招,故抑非楚國。 死人爲歸人。

《詩》爲夢境,游魂神游。

四海六合以内,四荒六合以外。

上征下浮,即鳶飛魚躍。

東周與西周對。

《大雅》、《小雅》爲人學,皇帝之分,又即三垣四宫。 小千、大千世界。

齊商即文質。

《大雅》初《既濟》,終《未濟》。

《小雅》初《未濟》,終《既濟》。

興、觀、群、怨即天學之道、德、仁、義。

《王風》爲文王。 比於日系。

以鳥名官,即西皇旻天。

四始五際。

十二諸侯配律吕。

哀樂。 上方樂,下方哀,如天堂、地獄之説。

無邪即無涯。

告往知來。

天下一家。

周召爲皇伯大一統。

素皇九主。

雅爲翻譯。

下俟百世。

顛倒衣裳。

以《序》説《詩》之非。

樂經補題

八音配八方。

八風。

天、地、人爲三皇。

《樂經》即《詩》。

移風易俗。

樂正主教。

功成作樂。

律吕顛倒。

《易》以知來。

殷人作《易》。

反易、變易即顛倒反覆。

《繫辭》爲《大傳》。

六合之外,存而不論。

初上勿用。

二五爲中。

三四爲中。

三人行。

一人行。

德成家。

富以其鄰。

六十四卦本象。

陰陽消長。

小大循環。

論語

孔子作六經。

文周不以言立教。

上考下俟。

孔子曰:「我欲託之空言,不如見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尚書》爲空言,乃全地球法政,古無其事。

《春秋》乃爲行事。

凡治經先考疆域。《春秋》三千里九州, 由春秋起,不言古之三代。 《尚書》三萬里九州, 非中國三代。 《詩》、《易》以星辰爲九野,天帝以星辰爲人名,故諸經夏、殷、周同名異實。

古史所言帝王明相,決無《春秋》説。

在《尚書》者爲後生之人帝人相,在《詩》、《易》者爲天號。凡《楚辭》、《山經》、道家、《左》、《國》所言,多爲天神名號,非世界所有。

天有十日,以九行星合日爲十日。經九緯,爲羿射落九日。

傳説王喬、赤松、穆天子、西王母皆爲星辰天號。

大五帝爲五天神號。小五帝爲五行人號。

史學當繼《左傳》,由魯悼元年起。

中國春秋以前無史學,書傳所傳皇帝王伯 注 皆人天之號。

三統説以《尚書》爲主,《春秋》初興,不言三代。

三統不可循環者,乃爲《春秋》説。

《檀弓》葬法最爲大例。

禮樂賢於堯舜。

爲天下 《尚書》。 不爲魯國。 《春秋》。 《尚書》有盡,《詩》無窮盡。爲後世 《尚書》。 不爲當時。 《春秋》。

《尚書》皇、帝、王、伯同時,爲一統,不異代。

《逸周書》古史皆爲《書》説,非古事。

四教爲正。《春秋》乃其標本,《易》乃其終極。

將《通鑑前編》云帝王分爲天人。

將經史古帝王分爲天下 注 。

《史記》三代爲後王世系,非前所有。如《帝繫姓》由孔子所傳。

由春秋以前,古史皆爲無稽。

不親迎,不三年喪,滅國,僭諸公,《春秋》之始也。

凡前皆有進退兩義。

五日爲期,六日不詹,六日當爲六月。 五、六即運氣。

《尚書》詳於五紀。 皇歲日千里。

文質合中。

參用四代。

天下尊親。

禮失求野。

微言大義。

作述。

改制立教。

《内經》攝生類,如今衛生學。

藏府經絡類,如今全體學。

疾病類,爲今醫學。

藏象類,爲中國一人,以人配天學。

陰陽五行類,爲陰陽五行家。

運氣類,爲五帝學。

《月令》曆法,爲天學。

道法天下,治國家,爲皇帝學。

藏。

工攻鍼刺湯液,爲醫學。

〔附〕尚書今古文分編目録 注

問琴閣著録

書序

虞夏書

堯典 并《舜典》爲一篇,「嬪於虞,往欽哉」下接「慎徽五典」云云,無《舜典》篇首「粤若稽古」二十八字,亦稱《帝典》。

咎繇謨 即《臯陶謨》。

禹貢

甘誓

商書

湯誓

盤庚

高宗肜日

西伯 耆 作「戡黎」。

微子

周書

坶誓 即《牧誓》。

鴻範

金縢

大誥

康誥

酒誥

杍材 即《梓材》。

召誥

雒誥

多士

無劮 即《無逸》。

君奭

多方

立政

顧命 伏生並《康王之誥》合爲篇。

康王之誥 伏生爲目以並入《顧命》。

粊誓 即《費誓》。

文侯之命

甫刑 即《吕刑》。

秦誓

實二十九篇,而舊云二十八篇者,伏生原本並《顧命》、《康王之誥》爲一篇,以擬二十八宿,以百篇《書序》當北斗,漢博士相傳如此。今求治《書》之綱要,以《堯典》、《咎繇謨》、《禹貢》、《鴻範》、《立政》、《甫刑》爲四代直接之政綱。

東晉本尚書孔傳增多篇目

舜典 即《堯典》分出,添篇首二十八字。

大禹謨

益稷 即《咎繇謨》分出「曰來禹」以下。

五子之歌 伏生《今文尚書序》作「五子之歌」。

胤征

仲虺之誥 伏生《今文書序》作《仲巋》。

湯誥

伊訓

太甲上、中、下三篇

咸有一德

説命上、中、下三篇

泰誓上、中、下三篇

武成

旅獒 伏生《今文書序》作「旅豪」。

微子之命

蔡仲之命

周官

君陳

畢命

君牙

伯冏

漢伏生傳《尚書》,以隸書寫定,故謂之《今文尚書》。東晉梅賾稱得《古文尚書》孔安國《傳》於大椼頭,云是孔子壁中古文,以較伏生今文,增多二十七篇,而舊云增多二十五篇者,其《舜典》即從《堯典》分出,《益稷》即從《咎繇謨》分出。除此二篇本今文所有不數,其采綴古書所增益只二十五篇也。自六朝以來,稱爲《古文尚書》。唐修《正義》, 即疏。 依此本,即用孔傳,爲欽定注疏,學者因之。至國朝閻若璩、江永、段玉裁、孫星衍諸老考訂,始定其爲僞孔傳,説詳《皇清經解》諸家著述中。今爲治經者求捷徑簡法,將兩本分目訂爲上、下二編,依次讀講,即不煩言。而解「《書》以道政」,三代之文與春秋以來有别。伏生所傳二十九篇,全屬政要;梅本所增二十五篇,多參名言理論,兩編文體迥異。惟《秦誓》乃入春秋時代文字,與增篇文近相似耳。顧梅氏書皆采綴古書古義而成,亦極苦心孤詣,多道家之理,學者分别觀之,亦不可廢也。

《禮記》本由大戴先集淹中古記,合《曲臺禮》而成,班固所説爲七十子後學所記也。《檀弓》爲檀弓 即馯臂子弓。 所作,《服問》、《三年問》爲荀卿所作,舊説有明文。推之《五帝德》、《帝繫》爲宰我所作, 二篇《大戴禮》成説,見《史記》「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繫姓」。《小戴》删。 《曾子問》爲曾子所作。因《大戴記》中參有秦漢人如李斯、賈生發揮之緒論,故小戴删之,存四十九篇,擇取更爲簡淨,學界宗之,是爲今《禮記》。其實今《禮記》中亦有參入秦漢解釋演文,如《王制》之「今東田」云云,《月令》之「命大尉」,以注語參入正文,亦間有存者。論其原,則乃孔門取周制典禮之條文,請質於夫子,相與講習演説,其中有周之舊籍,有夫子之論定,有七十子之緒言,有七十子後學、門人之解説,如《冠義》、《昏義》、《祭義》、《鄉飲酒義》是其明證。其綱領條目備具者,莫如《喪服》經、傳、記。經則周公舊典,孔子亦有修訂;傳則子夏述,夫子所論定;記則子夏所詮説,其受學弟子所記述也。如《曲禮上》「毋不敬」至「直而勿有」,先用韻語,三字爲句,次用對偶,乃舊典之教科書。「若夫坐如尸,立如齊」至「不聞往教」,則七十子之徒述夫子論定之言,於舊典韻句偶句上增以「若夫」、「夫禮者」,以「也」字助詞斷句,屬上,復以「禮」字起下,如注家旁訓、醫經淺註之比例。「道德仁義,非禮不成」至「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則屬七十子及其門人之衍説。「人生十年」至「必告之以其制」,又係舊典條文。「謀於長者」至「非有見焉,弗與爲友」,仍如旁訓、淺註之前例。「賀取妻者曰」至「如使之容」,又純屬舊典條文。「凡爲君使者」至篇終,則刺取舊典之條文,而以夫子所論定爲主,故特出「禮曰君子抱孫不抱子」,此言云云,以見其例。《曲禮下》義例皆同,由家庭日用起居以至於社會國家,學者應知之條文,義法略備。《檀弓》發揮禮意,以論説常變經權爲主。《王制》自「不造燕器」以上全屬舊典,自「方一里者爲田九百畝」至篇終全爲注説。《月令》全屬舊典條文。《曾子問》專究禮之變故,而以夫子論定爲斷。《文王世子》則引舊典而述夫子之論説,故特出「子曰」、「仲尼曰」、「世子之記曰」,餘篇以此例推。每篇之中,舉事例皆由近及遠,舉義例皆由淺入深,由家政以達於國政。篇題爲喪祭者多條文,義屬於學行者多論説。惟《内則》篇首特題「后王命冢宰降德於衆兆民」,明是周禮舊典,頒定士大夫家政之書。先言「后」而後言「王」,后理天下之陰教,家庭女爲奥主,其義皎然,此可以悟王道化起閨門,《關雎》自家而國之大義微言矣。篇中有凡「三王養老皆引年」至「皆有惇史」,乃承上養老之詮説。中著「曾子曰孝子之養老也」一段,蓋此段前後皆曾子所述衍義,而後學門人記之也。昔在北京中央教育會争讀經之案,有馬通伯 其昶 主删節經文爲課本,余謂經文一篇之中前後相發,豈可妄動章句,惟《禮記》、《左傳》可有節本。《禮記》自有分篇讀法,《學記》有云:「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禮以喪祭爲極深而繁博,非常識所公知,姑先置其專屬喪祭條文繁博諸篇,其大義之散見各篇者,亦知其概略矣。

宋育仁謹撰。

注  四時:原作「四詩」。《尚書考靈曜》曰:「地有四游,冬至地上行北而西三萬里,夏至地下行南而東复三萬里,春秋分其中矣。」故當作「四時」。

注  「中」下原衍一「昆」字,據文意删。

注  禮别異,樂和同:原作「禮别樂和同」,據《荀子·樂論》改。

注  轂:《書·大禹謨》作「穀」,此爲廖平改經。

注  皇帝王伯:原作「皇帝王相」,據文意改。

注  天下:據文義,疑作「天人」。

注  本篇原置於《群經大義》之前,題下原署「問琴閣著録」,蓋爲宋育仁作。與《群經大義》正文不協,兹移作附録。後半部分論《禮記》,與《尚書》無關,原文如此,兹仍舊。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