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录音资料仅限于提要,其他据《黄帝内经章句索引》整理)
篇解: 脉度,计全身经脉之长度也。二十八脉,通长一十六丈二尺,而为周身经隧之总数。篇中除叙“脉度”而外,对于经脉内溉脏腑、外濡腠理之常变发挥尤多,而于脉之起止亦有敷陈也。全篇可分作五节。
第一节 经、络、孙之别
【原文】黄帝曰:愿闻脉度。岐伯答曰: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 脉从足至目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盛而血者疾诛之,盛者泻之,虚者饮药以补之。
【提要】论脉度,兼及经脉、络脉、孙脉之辨。
第二节 经脉之常变
【原文】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合,则留为痈。故邪在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气盛矣;阳气太盛则阴不利,阴脉不利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气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
【提要】言经脉内溉脏腑、外濡腠理的常变。
【讲解】经脉内通脏腑,外通腠理,营气五十周于身,脏腑由经脉得到营养,这是常态。“故邪在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气盛矣。阳气太盛则阴不利,阴脉不利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气盛矣”,这是讲“变”,即经脉阴阳的偏盛偏衰。回过头来看开头这句“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就是说,可以观察七窍的常与变而内阅脏腑之常与变。
第三节 脉之起止
【原文】黄帝曰:脉安起安止,何气荣水?岐伯答曰: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同“鼽”),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 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
【提要】叙脉之起止。
【讲解】阴起于少阴,阳起于太阳,脉本身没有单独的经脉,他们都依附在少阴、太阳的经脉上。
第四节 经脉之功能
【原文】黄帝曰:气独行五脏,不荣六腑,何也?岐伯答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提要】补叙阴脉营脏、阳脉营腑之生理意义。
第五节 脉之男女
【原文】黄帝曰: 脉有阴阳,何脉当其数?岐伯曰: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其不当数者为络也。
【提要】补叙 脉男女之异。
【讲解】 脉在男女身上还有所不同,意思是说 脉有阴数、阳数之分。男为阳,所以男子以“当数”的阳 为经,以“不当数”的阴 为络;女为阴,所以女子以“当数”的阴 为经,以“不当数”的阳 为络。“数”是“计算”之意,“经”者当计,“络”者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