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论语点睛

里仁第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禅解】

里以宅身,尚知“以仁为美”.道以宅心,反不择仁而处,何其重躯壳,而轻性灵也!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禅解】

见有心外之约乐,便不可久处长处,可见不仁之人,无地可容其身矣。“安仁”,则“约”“乐”皆安;“利仁”,则“约”、“乐”皆利,何等快活受用!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禅解】

无好、无恶,故能好、能恶。无好、无恶,性量也。能好、能恶,性具也。仁,性体也。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禅解】

千年暗室,一灯能破。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禅解】

此章皆诫训之辞,若处非道之富贵,去非道之贫贱,便是“去仁”,便不名为君子。若要真正成个君子,名实相称,须是“终食之间”不违,“造次”“颠沛”不违。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禅解】

“恶不仁者”,用个“其为仁矣”四字,便是一串的工夫。

卓吾云:“无以尚之”,“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正是用力力足处。“盖有之矣”,谓世界尔许大,岂无一日用力者,奈我未之见耳。望之之辞,“好仁者”就是惭,“恶不仁者”就是愧。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禅解】

此法眼也,亦慈心也。世人但于仁中求过耳,孰肯于过中求仁哉!然惟过可以观仁:小人有过,则必文之;仁人有过,必不自掩,故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禅解】

不闻道者,如何死得!若知死不可免,如何不急求“闻道”。若知“朝闻”可以“夕死”,便知道是竖穷横遍,不是死了便断灭的。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禅解】

当与“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参看,便见圣贤学脉。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禅解】

“义之与比”,正所谓时措之宜,却须从“格物”、“慎独”来。若欲比义,便成“适”、“莫”,义来比我,方见“无适”、“莫处。”

比义,则为义所用;义比,则能用义。比义,则同告子之义外,便成袭取;义比,则同孟子之集义,便是性善。当与赵州使得十二时,《坛经》悟时转法华并参。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禅解】

见德者,不见有土;见土者,不见有德。见法者,不见有惠,见惠者,不见有法。此皆独喻于怀,不可以告人者,譬如饮水冷暖自知而已。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禅解】

卓吾云:何利之有。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禅解】

能以礼让,不但用得礼,亦为得国。不能以礼让为国,不但治不得国,亦用不得礼。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禅解】

此对治悉檀,亦阿伽良药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禅解】

此切示下手工夫,不是印证,正是指点初心,须向一门深入耳。“忠恕”真实贯得去,亦是有个省处,乃能如此答话,然不可便作传道看。颜子既没,孔子之道的无正传,否则两叹“今也则亡”,岂是诳语。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禅解】

“喻”字,形容君子小人心事,曲尽其致。“喻义”,故利亦是义。“喻利”,故义亦是利。释门中发菩提心者,世法亦成佛法,名利未忘者,佛法亦成世法,可为同喻。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禅解】

方是“惭愧”二字实义,方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方可云尽大地无不是药.此圣贤、佛祖总诀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禅解】

始终只一“几谏”。“几谏”只是敬父母,故期之以圣贤。“不违”、“不怨”,只是到底敬父母。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禅解】

“方”。法也。为法故游,不为余事也。“不远游”句,单约“父母在”说。“游必有方”,则通于存没矣。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禅解】

“喜”、“惧”处,正是知处。不喜、不惧,便是不知。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禅解】

为之难,言之得无切乎?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禅解】

观心为要。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禅解】

“讷言”、“敏行”,只是一事,观“欲”字而字便知。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禅解】

千里比肩,百世接踵。

卓吾云:有一善端,众善毕至。

方外史曰:此约观心释也。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禅解】

“辱”,则不能事其君。“疏”,则不能交其友。不数,正是纳忠尽谊之法,非为求荣求亲而已,亦非当去当止之谓。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