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得一录

●得一录卷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保婴会规条

○保婴会规条【无锡青城乡原本 】

卷二之一

天下最惨者莫如杀生。物命且然。何况人命。近世溺女之风。各直省乡里小民所在多有。呱呱堕地。即付沉沦蔑理伤和。莫此为甚。育婴堂既不能强之必送。而救援之法穷矣。穷则宜变。变则可通。此酌助贫户之法。所以为救婴最上法门。窃愿为普天下千百万婴孩哀号乞命于海内仁人君子也。述保婴会规条

保婴会缘起

规条

附救溺婴新法(见湖南桂阳州邓锡范先生种子集中)

浙江绅士赵钺请通饬保婴会呈稿

附禀请江苏巡抚通饬保婴规约批

保婴会记事

保婴会约序

浙江程大中丞严禁溺女并酌定嫁资示

明同安教谕金星徽上两台风俗书节畧

保甲乡约兼禁溺女法

广信康太守设立婴长责成稳婆以拯救女婴序

金溪县严禁溺女示

附丰城六文会法

江山蔡广文英拟劝救溺女法

培元堂劝育女说

彭南畇殿撰济溺说

附溺婴微验

遂安生生会小引

梁敬叔劝戒近录记浦城蜜浸

救命俗说

附保婴会说

桐乡严比部善后局举行保婴会序

百制府通饬稿

江苏藩宪王通饬札

苏城遵办保婴会启

△保婴会缘起

邑城例设育婴堂。收养遗孩。仰见我朝爱育黎元保赤全生之至意。法良意美。诚盛典也。但四乡窵远。跋涉为艰。【贫者每惜小费入城路远每多惮于抱送】 故贫乏之家。生育稍多。廹于自谋生计。往往生即淹毙。相习成风。恬不为怪。【世俗美其名曰嫁之、又曰度他人身、习以为常、无人劝□】 不特生女淹。甚至生男亦淹。不特贫者淹。甚至不贫者亦淹。转辗效尤。日甚一日。【有一家连淹十余女者。有每村一岁中淹至数十女者。居乡目击。惨不忍言。】 堕地呱呱。遽遭戕害。宛转水中。良久乃寂。闻之酸鼻。言之痛心。呜呼。孰非父母。孰非骨肉。竟至忍而为此。岂必其本心之酷毒哉。习惯自然。故不自觉其残忍至此耳。虽然。天心好生。人心恶杀。有心积善者物命尚思买放。何况人命。居乡之士。目见耳闻。日坐视其死而不之救。咎将谁诿。【此事城中士大夫及乡镇绅富皆未必周知、须留心访问贫妪乃得其详、】 此所以不得不为之呼号求救于四方仁人君子也。查向来善举。育婴堂之外。有留婴接婴等堂。为乡民递送婴孩。洵为善举。但初生即为抱送。恐小小血泡。一经跋涉。未易保全。今特仿苏东坡先生黄鄂救婴。及彭南畇殿撰济溺说之意。变通其例。用酌助钱米一法。令其自养。以补育婴堂之所不及。集成一会。名曰保婴。凡乡里有生育男女。果系极贫而不能留养者。局中例给钱米半年。令其暂养。如万不能养。再为设法安置。或代送婴堂。全其性命。庶使为父母者。因助思留。因留生爱。幼孩日长。怜念倍深。所费无多。保全极大。昔人有诗云。一言激切垂悲泪。万万婴孩在腹呼。仁人之言读之者犹怦怦心动。况目击其事者乎普望仁人君子。俯念孩赤无辜。人命至重。急为设法倡举。或劝或禁。庶几恶俗可挽。婴命可全。上合天心。下关风俗。出诸死地而生全之。其造福于儿孙者何可量耶。爰拟规条如左。以备有心者采择焉。

△规条

一集会之始。未及建堂。先就寺庙公所设局。各友分司。公举殷实老成者为会总。另举老成有才干者数人。或司季。或司察。或司捐。务须恊力同心。以图永久。

一集捐之法。或趸或零。或捐厘。或助田亩。各因地制宜。或一族公议。或一乡一图公议。经费愈多愈妙。务须齐心协力。以挽颓风。以保生命。

一保婴要会之举。因乡间溺婴者多。效尤日甚。特于极贫之户。酌助养费。以救一时沈溺之惨。所以补育婴堂之所不及。其尚能勉力留养者。不在此例。

一地方凡有生育男女。如果系极贫不能留养者。必协同邻右作保。到局报明。司察亲往查验属实。即给白米一斗钱二百文。此后凭票。每月照给。令其暂养五月。【此中长短多寡不妨察看情形随时通变】 五月之后。如果万不能养。方为设法代送婴堂。【如可勉力自养须力劝之或再给米二三月便可保全】

一局中设立底簿。初生到局报明。必将婴儿生月日时。及某姓某地某堡注明。司察查验婴儿。记其手足指螺箕若干。及顶发螺纹单双偏正。即给予票凭。填明应给若干月。两月后抱儿到局验看合符。或司察不时亲至其家看视。倘有病故。即日注销。其隐匿不报者。惟保人是问。

一极贫之家。凡有遗腹孤孩。有关嗣续。而无所依靠者。公议格外酌增。【或三年四年随时酌给】 则恤孤而兼敬节。于风教更非小补。

一贫妇生产后。或随时身故。婴孩无人乳哺。势必难保生全。局中查实。每月加给钱五百文。听其觅乳寄养。定以三年为则。

一事久弊生。酌助之例一开。即有力能抚养。而希图冐领钱米诈说欲渰者。此则须细加察核。务要实系贫穷。方准给予。尤宜剀切晓谕。以溺婴获谴之报。渐格其心。

一是会举行。必须定以地界。始可时时往验。若来者一概给予。恐经费有限。且路远难以察核。姑以十里为限。十里外未能概给。

一婴儿报局。遇隆冬给棉袄抱裙各一件。春秋给夹袄一件。

一是会专为贫而欲溺者。劝其留养。其或有以领费为羞。而又厌多欲弃者。又有不便声彰。势不能留者。尤须力为劝留。委曲代谋。庶几阴为保全。

一送来婴孩。即为觅乳抚养。如有乳妇自愿留作养媳以配其子者。例给费三年或初年每月二斗以后每月一斗至三年为止其男孩则多有人家收养作子。局中止给照单。以杜争嗣之弊。钱米例不给贴。

一出痘为婴儿最要紧事。而天花尤易传染。故须每年正二月或八九月种痘。嘱乳毋小心保护。局中酌给医药之费另备稀痘丹惊药螳螂子药。以资缓急。

一凡遇婴孩有病。到局报知。司事即请医往视。随给药费。病愈乃止。如报局之产毋有病。或乳汁不通。亦准一体报明。酌给医药之费。

一是会所定规例。原为极贫之家起见。其力能抚育者。断不屑此区区佽助。亦断不肯送育婴堂。其或间有以生育繁多。而随俗渰溺者。似难一概保全。然有此一举。稍有人心者。自不便再下毒手。而婴孩可渐免横夭之惨矣。

一是会禀 县出示。立案遵行后。一面地方公议禁约倘有悍然不顾。仍将儿女渰溺者。一经察出。即公同议罚。不得狥情容隐。庶几风气渐移。外似挟制之。内实感动之。非苛刻也。

一是会之举。名为保婴。实亦兼资产毋。葢极贫之家。以纺织为活计。一日不做。一日不活。一遇生产。即不能操工作。巧炊乏术。抱布奚从。百虑攒心。愁苦万状。产后羸弱。已觉不可支持。倘急于餬口。二三朝后。即强起操劳。多致感冐风邪。酿成危疾。有此些些小助。便可赡养数日。既保婴孩。又恤产妇。一举而两善备焉。

一是会定例代送婴堂。实则十无二三。葢初生时或因困乏。或因气恼厌恶。或欲代人乳哺。一时无奈。遂至忍而出此。若养至四五月后。小儿已能嬉笑。娇憨之态。最动人怜。父母必有不忍拚弃而勉力留养者。【至此则勉力之中、又须分作两等、其极贫者津贴之费酌量再给数月、】

天下事莫大于人命。则善事之举亦莫大于救人之命。救命之举。莫急于此。亦莫多于此。伏望 有心世道君子。逢人劝谕。随处倡行。无论大小。皆可成就。总之得救一人。且救一人之命。多设一局。即可救无数之命。所系良非浅鲜。如以立法尚有未善。则因地制宜。参酌而变通之。尤有望于同心之士矣。

予曾询一异乡友。有溺女之风否。友曰。吾地素无此风。予亦甚叹其风俗之厚。后数月。复遇此友。则动色相告曰。有是哉。子前日之言也。幸子为我提醒。不然。予尚梦梦。坐失善缘矣。因详叩之。则此友归后。偶问一收生妇。始知溺女之俗。其地亦正不少。遂于里中集众苦劝。并设法保护。兼申禁约。因而得生者已五六婴矣。可见此风所在多有。特未尝留心察访。故不免交臂失之耳。士子闭户读书。方自诩关怀民物。孰知门以外竟日有无数婴孩呼号待命哉。【凡不问户外事者、谓不问一切非分事耳、若救人性命一事、则户外何可不问。切勿泥定此语把极好积德机会错过也、】

溺女之俗。既多在乡间。则居城善士。在城亦无可设施。凡有心愿救人性命者。即可推此法于乡间。访问某地有此恶俗。即为说法救护。能保全一方。关系正非浅鲜。若疑三阻四。畏难不行。自为计则得矣。而白发无情。催人易老。良缘错过。后悔已迟。古人所以深有慨乎时不再来也。愿与有志之士急起图之。

又溺女之报。不胜枚举。宜多刻报应图画。以警愚蒙。【下药堕胎往往毙命可附刊画图劝世】 至于闺房暧昧。势难留养者。则宜徧嘱收生妇。如遇此等事。倘能暗地抱送。另给赏钱四五百文。则暗中之保全者当不少也。

人命关天。天心好生。故救人为大。夫谋死一人。世上既难免阳诛。暗中更必遭阴殛。盖怨毒之气结而为戾。循环报复。祸有由阶反是以观。则救活一人。或数十人。或数百人。当何如食报也。大小虽分。性命则一。善缘自结。切勿因循。

溺女之风。久成习惯。虽有煌煌告示以禁之。种种篇章以劝之。而蚩蚩之氓。既不识字。复不明理。即诫之深而言之切。何能家喻户晓。执涂人而告之。惟有将古今溺女救溺。彰彰报应编成俚语。明白晓畅。或说因果。或唱道情。于乡村市镇。各处宣扬。善可以感发。恶可以惩创。则愚夫愚妇听之。无不相悦以解。而相沿之积习。即可渐移而默化。能教江湖朦叟。习成此等歌词。既可餬口。又堪醒世。一举两得。功莫大焉。

保婴会局。设于锡邑北门外青城乡莲蓉道院。自道光二十三年集众捐赀。立局举行。数年来全活颇多。二十里内溺女之风亦渐稀少。此其效之可凭可信者。现在江邑青旸等镇。及本邑陡门秦巷均有善士仿照倡行。具见善有同心。渐推渐广。惟此风吾省各州县比比皆是。所望信善君子。互相传劝。俾各处闻风兴起。于以挽恶俗而全生命。此则私心所祷祀而求者矣。人命所关。言之心恻。敢赘数言。用告同志。梁溪同人谨识

△附救溺婴新法(见湖南桂阳州邓锡范先生种子集中)

人生幸际太平。幸值温饱。便须孳孳为善。多贻后人之福。纵有衣食以丰之。非为善则恐福田之不广。纵有诗书以训之。非为善则恐丹桂之无根。但一切方便阴功。谁曰非善要不如救命之真一切戒杀放生。谁曰非真要不如救人之大特是救人一事。有费数千金未见确救一命者。惟有戒溺婴女之法。能拯一人即实在救活一命自古朝廷设法。神圣降笔。或分建养堂。或公雇乳母法非不善。人犹多迷。送养则阻于作践之浮言。自养则狃于赔钱之过虑。即在仗义行善之人。亦虑事体重大。谋始图终之难。是以另立出帖买命之法。帖出而愿行。帖收而愿止同心者众。固可大其规模。协力者少。不妨约其限制。可以两人共行。可以一人独举。一里数里。画疆可守。一月数月。计时可为。至于仁人而在高位。贤者而拥厚赀。更可曲畅引伸。广施仁术又况人之好善。谁不如我。此地为之。彼地岂无为者。今日为之。后日岂无为者使人人有此立愿法则家家有一育婴堂矣

能立局以图永久、自是更好、如不能立局。则从此做起。亦属急救妙法、

数人共救劝帖式 某等特出具劝帖。敬告本境上自某处起。下某处止。左右某处为界。界内有贫家生女无力抚养者。烦本人于三朝内。亲报帖内有名之人。俟其访看的实。助钱若干。【一千以上各随其力】 满月至三月。又助钱若干。【如初助之数】 三月之外。自养抱养。听其自便。凡来报者以此帖存否为据。帖收愿止。倘报者界限情事。不与帖载相合。不能妄助分文。此白。具劝帖某地某名氏并年月日期。

一人独救劝帖式 某地某人立愿助救婴命若干。【一命亦可】 凡本境相识之中。有不肯洗养女孩儿者。烦近邻仁人君子。代为劝阻。即曰来舍告明。情事的实。至满十日助钱一千。二月后再助钱一千此后自养抱养听其自便。但力微不能徧及。权自本境某处起至某处止。至满愿之日。收帖不行。凡来告者。如与此帖不合。一文不敢妄助。此白。具劝帖人某地某姓氏并年月日期。【或写总共助钱三千、分作半年、逐月支取、便可保全、此中多少不妨随酌】

一更有谨默之人。心立善愿。又不欲出帖扬名。并畏难于查访者不妨嘱托诚信之好友。告以心许之愿。使之探访劝谕。不论远近。果得救起之时。其钱即付友人转发。此尤简便无弊之一法也。【城中如无溺女之俗即可从乡间访求、托人办理、○阴德阳德之分、总视其人之用心、若必欲力避人知、便有许多误事、如能行所无事、即阴德亦在其中矣、】

一有疑女命不可胜救者。试譬之溺人满河。我能随拯一人。便是救一命之功岂可以满河难救遂并此一命而不救乎夫名利之不能尽争者。未闻以其少而不取。独于善事则虚忧其大。而实辞其小。彼将何所下手哉。有志者先须去此等狐疑。【救人一命功德最大、须勉力做去、彼以为缓而多生疑沮者、便是阻人为善、恐非福相、】

一富家文士。亦有曾犯溺女之罪者。倘读戒溺诸文。此心能无悔惕然而死者已矣惟有取用此法可以救补前愆可以转祸为福又凡一切问心犯难解之罪者宜取此为赎身之一法【此足为巳犯此罪者、开一条活路、】

一凡求子求寿求功名之人。各具恳切真心。力行一切善事。如更能取用此法。随力所至。实行广推世间感天地动鬼神之事未有速于此者其获福何以数计耶。【人欲挽回天数□作元命、必须取用此法、勿□吾地此风尚少、可以缓图也、】

一世有乐善不倦之人。亦恐终身难遇一命之缘正好取用此法。力行广推。深种善根。若奉功过格誓行善事若干之人。更苦终日无善可为。唯有救活一命。则 文帝乩示潘仲谋之训。分明巳凖百功。况小财大用。人命关天。天地之德曰大生此金不在修生之下父毋之恩曰罔极此金更在罔极之先节寒士之束修亦有献洛除刑之意出匹夫之片纸即同赦过宥罪之书但得一命矜全此心何等快活况天道之报施不爽也【刿目怵心、截金琢玉文章至此几于惊风而泣鬼神读此而仍漠然无动者非人情也、】

一祸患疾病危迫困穷之时。谁不思立愿以禳之。能取用此法即救一命亦足以补天地之憾转移厄数。不卜可知矣。

一刊印各种善书。自是惩恶劝善实在功德。而广布此法。使一切事急无措之人。平日习俗见闻。自然立地可行。尤为方便阴功。凡为父母祈福寿康健。及自已子息功名财利疾恙求愈讼非禳解消灾弭厄等项。发愿印送此集。远传他省。德洋恩溥。生全更无限量矣。按溺女之风。东坡居士言岳鄂间有之。魏裔介御史奏称江西江南福建皆有之。彭凝祉先生言嘉湖有之。阅果报所载。随地皆然。若能印送广传善与人同。功德乃不可思议矣。

按律载故杀子孙徒二年。何以宪典久悬。并无一人念及乎此。岂人皆不犯耶。抑官长所不及耶。或深虑夫地保戚邻之告□。有索诈挟嫌诸弊反惹成多事耶。殊不知官长称为父母即当推父母爱子之心而痛革乎其父母杀子之习始则出示严禁。继则与绅士富户等。公议建堂立社设会。各随其俗所便而行。若绅士富户慨然乐善。则天良发见。岂有出钱以救他人之女。反欲吝钱以溺亲生之女。清夜自思必有不安。则富户之溺女亦可渐除矣。贫者又得所赡养。亦何忍为此灭绝天良之行。溺风不从此息乎。是以凝祉先生哀号求救于民之父母。其一种热肠。一片苦心。跃跃纸上。为民父母者能体好生以救生功德无边无量

溺女之风。近世所在多有。而尤甚于穷乡僻壤。普望仁人君子留心积善者。务祈访问某地有此风俗。即可照此买命帖式随力举行。救得一命。即是一命的功德。勿曰吾地素无此风。遂忽焉不以为意也。【本地即无此风、即可推此法于他乡凡以救人性命为急。当不过分畛域】

△浙江绅士赵钺请通饬保婴会呈稿

呈为溺女伤伦。转呈江苏省保婴局规条。乞通饬各州县照仿劝办以全生命事。窃民间溺女。最为惨毒。顺治嘉庆年间。钦奉上谕。严行禁革。诚以天道好生。人情恶杀。亲生骨肉。忍心害理。足令见者惨目。闻者伤心。无如习俗相沿。遂成风气。各州县育婴堂多建设城内。乡村广远。抱送为难。贫乏之家。生育稍多。力难抚养。初生即行淹毙。浙东西各处皆然。视人命如草菅。实恶俗之急宜严禁者。窃思杀害物命。尚干天和。况溺毙婴孩。更乖伦理。有心者共切哀怜。而救全苦无善策。乾隆五十年。前任盛藩司撰戒溺女说数篇。剀切劝谕曾详奉 前抚宪通饬各属。初行时颇着成效。今事隔数十年。已废弛而不知有其事矣。近年江苏省无锡县青城乡绅士。创为保婴局。设法妥善。着有成效。今春绅士华嘉植等。已将规条呈蒙□江苏抚宪陆。 批示饬县刷印数百本。通饬各属。并移咨安徽省照办。诚善举也。该处绅士。因知浙省多有此风。思欲一体劝办。绅士余治特为远道来杭。将规条三百本。交与绅等。嘱令转呈。吁求 大人恩准通饬劝办。其推广利济之心。乐善而欲与人同善。绅等细阅规条。大旨在各就方隅设局。附近有欲溺女者。止其溺而许助钱米为抚养之资。约以五月为期。计费不及五千文。而可以救一婴之命。在贫家产女。因助而思留。因留而生爱。缘小儿养至五月后。嬉笑最动人怜。为母者乳哺己久。岂忍取诸怀而弃之。多有不肯舍离勉力留养者。是暂时资助显以阻其残忍之狠心而五月携持。隐以发其慈爱之天性。之死而致生之。盖以仁术而为援溺之权也。其有实不能留者。仍由局中妥为安置。或给人领养。或送入婴堂。半岁幼孩。较之初生血泡。易于鞠育。可保生全。事就近而易为费不多而易集至其余所议各条。悉皆妥善。法良意美。事可推行。恭维 大人全浙福星。痌癏在抱。勤求民隐。泽被苍生。凡此呱呱生命咸在矜全胞与之中为此翘首慈云。代为呼吁。谨将余绅士交到规条又抄录前任盛藩司旧案。一并据情转呈。伏乞 大人俯赐核准通饬浙省各府州县查照劝谕各乡村镇乐善之人。各于本处就近照仿办理。其中有因地制宜之处。尽可酌量变通。但能多一处之局。即多救一处之婴。若一村能保得一二婴。推而至十村百村。婴命之得获生全不少。悉出自 大人再造鸿恩。至闻劝听从者。固应给之以利。而残忍不遵者。仍宜治之以法。并恳饬各州县出示严禁。有犯必究。惩劝并行。于以挽浇风而全生命。仰副 大人诚求保赤之慈怀。绅等不胜感颂之至。再浙省温衢各属。溺女最甚。该处多与闽省连界。从前魏总宪原折指称福建有溺女之风。如蒙移咨闽省。一体照办。俾仁风通被。闿泽旁流。功德尤为无量。谨呈。

巡抚浙江部院梁 绅士赵钺等呈批贫民鞠育无资。辄将所生婴女溺毙。最为惨忍恶习。据呈请照苏省准行规条。通饬劝捐给资抚养。系为保全生命起见。洵称善举。候札布政司。通饬各属。妥议照办。仍出示严行谕禁。并候移咨福建抚部院转饬。循照办理。规条抄案存 道光二十七年秋月。

△附禀请江苏巡抚通饬保婴规约批

江苏巡抚 陆绅士华嘉植等所禀设局保婴洵属善举。已将章程札行苏藩司。移会江藩司。通饬各属一体照办并饬该县将章程刷印数百本送司通颁一面详由督部堂衙门。咨会安河循办。道光二十七年四月初一日批

△保婴会记事

予于道光二十三年。就本乡十数里之内。议举保婴会。缘吾乡溺女成风。效尤日甚。甚至男孩亦溺。且甚至有力者亦溺。不特贫户也。因再四熟商。集一善会。就贫户之欲溺者劝令勿溺。准生产后报明。每月助白米一斗钱贰百文。以五月为止。五月之后。如果不能养。方为代送育婴堂。其会以三百六十文为一会。每人自一会起至十会百会各从其力。每春秋两举。焚香祀神。醵分作会收钱存公。以便给付。自此人多感化。留养遂多。自二十三年四月起。至今十余年。每年因助而留者多则百余名少则六七十名。此外又有因捐而留养者。即如予族弟志宏。在苏生理。连养三女。第四胎又产一女。妻气忿。提所产女淹于浴堂。其长女奔诉于翁。翁大哗。以为我于保婴会尚每日捐钱二文。何得如此。急捞起得不死。越明年。又产女。产妇更忿。誓不肯养。志宏适在家。坚不许。以吾家尚捐钱助人保婴。岂有自家反溺女者。妻不能违。越二年。乃生一子。予每谓志宏曰。当时若将女淹死。恐未必即能生子也。又有顾姓名三宝者。尝为蒙馆师。性古拙。有二子。生二女均淹之以为吾寒士。养女恐为后累也。予集会后。尝以溺女果报事缕为述之。颇心动。遂劝其日出一文入会。以期稍赎前过。一年后忽谓予曰。我家一分愿不能出矣。询之。则今年又生一女。以入会故不便再溺。勉力留养。无力再捐矣。予笑谓之曰然请从子便。吾子如实难养活。倘欲向保婴局照例给贴。吾当如数以付如何。顾亦笑曰我尚不至此不过日后又多一累耳。又有顾姓兄弟两人。先后连举女。均以捐一文愿故相劝留养。此外因举会而保全者指不胜屈。畧举数条以昭征验。一会之举。其保全之多己若此。可见事在人为。特患不为耳。且特患为之不勇耳又予于咸丰八年。在下塘双庙镇借谷会中讲说乡约。知该处亦多溺女风。因重言以劝。男女环听者数百人。惟羣相称善而已。越明年。又因乡约事至宋帝庙。晤张姓友谓予曰。先生去年在敝地讲约片时。现救一命矣。询之。因言我去年听讲而归。同行一友有太息声。我知其以育子过多曾溺死一男故也。因乘机谓曰。子得毋闻讲乡约之言而知悔其溺子之过乎。友曰。诚然。我初不知有此道理。但以多累故。且他家亦有溺子者。故不以为意。今悔无及矣。因又谓之曰。无妨也。讲约者曾言设有犯过溺女者。能劝人家勿溺。可将功赎罪。子但从此苦口劝人。前过无难消释也。友称善。今年忽生一女。非但不敢溺。且爱之如掌珠。藉非闻先生一席之谈。则男孩且溺。何况女孩耶。是先生讲约片时。现救一命也。且此事以异而得传。而此外之默为保全者。尚不知凡几。而且听讲之后。因而知尊君亲上。知孝亲敬长。知吃亏忍耐。以及戒杀放生惜谷惜字积德为善者更不知凡几。讲约之功。真无限量也。张君所言。葢咸丰九年三月二十八日行乡约时也。同人闻之者咸为鼓舞。予亦窃幸以迂愚之见。口舌微劳。随处得收成效。抚怀差堪自慰。并以见天下无不可化之俗。无不可格之人。惟在吾人之有心与无心耳。明时恩大无由报。欲为乡邻讲孝经。三复此诗。辄不觉怦怦心动焉。而况人命所关初非细故。吐三寸不烂之舌。救万千及溺之婴。是尤所望于有心者之逢人说法矣【梁溪□□学人余治记】

△保婴会约序

余读吾乡保婴会约一编。不觉瞿然起喟然叹曰。溺婴者之心之忍何若是甚哉。保婴者之心之仁何若是弥沦周浃哉。呱呱堕地。亟投水中。宛转良久乃寂。其忍如此。而有一家连淹七八婴儿者。有一月一村连淹十数婴儿者。其忍之甚如此。保婴者目击心伤。集资设局。其大意以酌助钱米令其暂养数月。使为父母者因助思留因留生爱因爱得保。动其自然之天性。还其本然之慈爱。仁矣哉。推我心而置人腹者也。而又设司捐以裕其资。设司察以防其伪。定地界以分其限。志罗箕以验其真。虑其寒也。加给绵衣。忧其病也。量予医药。恤其耻也。令其背人抱送。产后毌故者。代托亲族。关系嗣续者。加增养费。路远难徧者。劝设分局。实在难留者。不得已乃送育婴堂以资长养。仁矣哉。开源节流。补偏救弊。烛幽达微。凡与婴儿有益者。事无不尽之事。心无不尽之心矣。其弥沦周浃一至于此哉。抑余又有感焉。天下仁心为质者多矣。或有其心而无其效。或有其效而不能普且久。大抵知一不知二也。得偏而遗全也。有初而鲜终也。必弥沦周浃如此。而后可以言保婴。保婴必如此而后无一婴之不保。夫安得保婴者皆如此用心哉。夫安得天下之类于保婴者皆如此用心哉。

道光丙午年闰五月 邑人邹鸣鹤敬题

△浙江程大中丞严禁溺女并酌定嫁资示

浙江巡抚部院程 为严禁溺女以全性命事。照得父子之恩。本于天性。虎毒尚不吃儿。何况于人。试问尔身从何而来。毋生之也。尔子从何而来。妻生之也。身与子皆女所生。而乃溺杀其所生之女。不孝不慈。孰大于是。如谓难以抚养。殊不知天不生无禄之人。如谓生女不生男。殊不知天下尽有生男败类。而生女贤孝者。如谓溺女以求男。殊不知忍心害理。天必不锡以佳儿。且杀机所感。祸即随之。如罗元科在闱中有无数小手掣肘。石揆妻母子俱恶死。河口蔡某生子破体而死。元秀病中见羣女追杀而死。陈一清妻红蛇缠股而死。赫连杰妻见羣女噬肤而死。福安张氏巨蛇击乳而死。颖娘子血漏而死。润州陈氏梦小牛触身而死。王氏腹中生蛇而死。稳婆范氏专为人堕胎溺女。全家十一口俱恶死。厯观古来溺女之家。恶报不爽。盖天道好生。鬼神恶杀。作恶降殃。理固然也。浙江溺女之弊。最为锢习。迭经前院司谕禁。此风未息。大抵因出嫁费繁之故。闻民间嫁女。无一不备。有用银数百两数千两者。最少亦须百数十金。虽卖田借债。亦须凑办。男家以厚嫁为荣。薄则笑之。甚至翁姑待媳妇。以妆奁之厚薄为爱憎。既嫁以后。则有三朝七日十四日满月名色。女家必须备礼物送至婿家以多为贵。少则壻家必笑之。逢年逢节。亦复如是。女若生子。未产以前即送衣襁食物。既产以后。自洗浴剃头。以至外甥周岁。均须节节备具衣饰致送。直至十岁而止。用钱不可胜计。而壻家及自己女儿转嫌礼少。大属非是。不知婚姻而论财古人所戒。嫁娶称家之有无。苟无矣。则一衣一被。尽足成礼。谚云。好女不穿嫁来衣。言贫富自有定命也。如果有福。虽嫁妆菲薄。而多生贵子贤孙。何患贫苦。如无德无福。虽妆奁丰厚。岂能保守。古有公主下嫁。而能荆钗裙布。敦行妇道者。史官书之以为美谈。石碏有曰。爱子者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婚嫁为人道之始。奈何不教之以俭。而反教之以奢乎。即富家庄田有余。尽可分给女儿。何必以华靡之物作嫁资以相夸耀乎。至节次送礼不特费钱亦且折福尤属无谓嗣后民间嫁女不许用金珠玉翠绣被绣衣总以银器数事布帛数件为度。即富家不得过银百两。中户不得过四五十两。下户不得过二三十两。最下之户。即三两五两亦可嫁女。其男家财礼多寡听其自便彼此不得争竞嫁女以后。止许以一二样食物偶尔探望一切三朝七日至为外甥洗浴做周岁等事槩行禁止民间嫁女不难。庶养女者多不致溺毙。如贫家不能乳女者。即送入育婴堂。或与人作童养儿媳。本部院现在通行各府州县劝谕绅士商民。各于本乡本俗。捐资积谷。育婴养老。该绅耆务须共相化导。毌再溺女。倘再有犯。一烃察出。定行照例治罪。特示。

道光五年七月初一日示

△明同安教谕金星徽上两台风俗书节畧

漳南之俗。止育一女。多则溺之。夫父子天性。何惨毒乃尔。情因势变也。平民婚嫁相夸耀。竞尚张葢鼓乐。舆从服饰竭蹶经营。如输公课及壻车方来积囊己匮赔奁甫毕索债盈门俗敝至此。则虽日严溺女之条。无补于事【此段穷受弊之源】 夫移风易俗。事非易于转圜。然物极必返。想人情亦厌而思去矣。特患无辞以避之耳。若官为谕禁。则向之迫于不得已而勉应者。今乃不啻释重负而纳清风也。【此段导去弊之机】 伏乞裁定礼仪。下于州县。如金珠绫缎随从之类。概行禁止。时进家长族正申明此义。衣冠则责之教谕。务令穷乡僻□皆知牵犬可以嫁女。竹钗可以承夫。则弄瓦与弄璋等耳。【此段详革弊之法】 自兹人戒溺女。家易得妻。闽南亿万命。皆宪台鸿仁所生全也。贾父杜母。岂得专美汉廷哉。为此备具正副二折批示遵行。

按世俗厚嫁成风。遂致不敢养女。计每县每年所溺女孩何啻数千计。夫人命关天。害一命已伤天和。而况以万千生命所关。何等大事。乃地方官绅恬然安之。不为设法议禁。力图挽救。诚可怪也。窃意厚嫁之俗。须责成大户通邑公议立定限制分上中下三等有逾制者加以重罚而倡首者尤宜首先崇俭示以榜样则风俗自可渐转也陈龙庄先生有云。吾乡风俗奢靡。娶妇率多皷乐张葢以华侈相尚自陆比部娶妇。首先崇俭。不张葢不皷乐而后民间娶妇遂有以张葢皷乐为耻者可见风俗转移全在乡绅大户为之倡始如地方有因厚嫁相沿。而溺女成风者。该地绅富亟宜首先倡议会同邑侯。设法化导。以身先之。一面出示劝禁。并劝举保婴会。一举而可挽百千年风俗即可救万千女孩性命造福何可限量耶。

△保甲乡约兼禁溺女法

贵溪令钱邦伟。以保甲法禁溺女。有犯者五家连坐。所活无算。以官法相治。恐有多事小人从此藉端诬陷。转滋扰累。是诚不可不防。惟有地方绅士力行于乡必有实效。预先请官出示。集诸父老公议酌定。同姓者出族。异姓者出约。如情愿赎之以财。则分上下中三等。存之以帮育女。着为乡例。溺女不纠举者。左右邻连坐同罚。则保甲不行于上犹行于下。斯真能翊赞王化者矣。

现今处处奉行乡约。窃拟于吕氏乡约德行可劝中。增拯救溺女一条。会集之日。相与推其能者书于籍。以警励其不能者。于过失□规中。增淹溺子女一条会集之日。值月告于约正。约正以义理诲谕之。谢过请改。则书于籍以俟。其争辨不服与终不能改者。听其出约。如厚嫁相沿。则可公立议约。酌定上中下三等。裁汰俗礼。不许再蹈故辙。如不遵者。亦听出约。夫溺女之弊。事在房帏。查之有所不便。迹涉疑似。辨之有所不行。惟不齿于乡一法。为王法所不及者。乡评得而议之。故识者谓官禁不如私禁之无弊也。昔陈实表率一乡。至使人谓宁为刑罚所加。毌为陈君所短。则约正所以树身之型者可不早哉。

按州县有育婴堂。是皆体天地好生之徳。士大夫倘能因其意而变通之。更立为社。力行救援。此与天地参之大善也。○附录乡间救溺社规云。好善者先作会首。邀同志各捐资入公为倡。外有按月捐银之法。少则每人一钱亦可。又有按月捐钱之法。少则每日一文亦可。又有按月捐米之法。少则每户一升亦可。其法每年正月会首挨门送帖。奉劝入社。以后每月续缴续捐。十人百人。众寡不定。一月数月。常暂不拘。量入为出。分给贫户之育女者。岁终集社中诸友。就境内正神为疏以告之。但使会首得人。公正无私。殷勤弗怠。亦切实可行之法也。

△广信康太守【基渊】 设立婴长责成稳婆以拯救女婴序

庚子莫春。以拯革溺女策试士。于今惓惓不能少释诸生陈义高者。责成族长。家自为治示谕稳婆。临时劝止。醵联善会。公给赡养甲会资助。不预敛集。皆可随时因地行之。惟存乎其人矣。其在城稳婆悬赏董诫育女者。给银牌奖劝。数月来既有成效。而所及苦不能广。又令府署吏胥醵联善会依规守行。现报生女者二十余人。然迟之又久。仅施行于在官。而不敢举以喻期绅民者。深维始终之理。醵集初事之匪易。而垂久不敝之更无其据也。葢人少则敛赀难。赀少则接济难。赀厚而生息难。防干没侵蚀尤难。久之刁黠觊觎。更必滋讼中溃矣。默息于心。慎不轻发。夏五。学博熊公来言。灵山汪生淑仁。有设婴长给田责令稽察之说。其言一村内无论百家数十家。或二三村相约公举婴长一人。给田六亩。令其自种。专任谕禁溺女。即本村绅士董之。事克有济。兼可以久。当加奖励。更进以甲会助钱之意。令兼其说行之。贫乏者亦得养育。拟俟规式有定。行之而效。刊示通行。犹念郡城为四乡七邑之归。理宜先倡。而乡村朴质。城市杂嚣。未可概以此法推之。爰通以稳婆劝止之义。按城关稳婆六名。每名给田七亩。中岁获谷七召。足资口食。责不溺女。有则举首。设婴长一名。给田十九亩零。使稽察稳婆。择委绅士八人主持其事。董理一切。其女婴己不需乳哺。而贫不能养者。责交稳婆。婴长暂为鞠育。代觅抱养。或童媳早嫁。若稳婆婴长不率者。许董事禀官。夺田更易。每岁至日茶会二次。以所活女数列册呈官有拯婴稽举之实。无法久滋支之弊。省贷息要会之烦。收旋至坐获之效。固莫有美具善兼若此者。上饶向有育婴田三十一亩。积存谷价一百八十三千零。为置田三十亩。共得田六十一亩零。足敷分给。刊列规条数则永远遵守。夫士农工贾。则尽乎化内之人也。城市都乡。则尽乎聚人之地也城市有婴长。通以稳婆劝止之法。彼无不延接生者。而稽察罔虑不周。都乡有婴长。兼以甲会助钱之谊。彼固责专而说行。近地而情亲者。习焉相忘。而风俗将日益厚。推斯道也。行诸七邑。美意良法。庶无阂格欤。规条既定。言以弁之。乾隆四十五年八月日【广信府志】

△金溪县严禁溺女示

为严禁溺女以全天性。以维风化事。照得溺女恶俗。忍心害理。莫此为甚。金邑素号淳良。而溺女之惨。相沿成习。屡奉 上宪示禁。愍不畏法。此风终未稍歇。前经邑人陈星周独力捐八千金李庭藻亦捐千四百金创立育婴堂于县城。而其中冐领者甚多。乡间溺女仍然如故。本县下车伊始。闻之殊深痛恨。为此出示严禁并酌定数条。开列于后。使便于遵守。如再有溺女者。或被告发。或经访闻。照故杀子孙律究办。此时悔之无及。毌谓言之不早也。

一宜重其望于绅耆也。凡殷实之家。好善之士。皆一乡所望。平居宜开导愚民。不许溺女。恳切详谕。动其天良。如有溺女者。许其即行禀送。从重究办。即其贫乏万不能育者。或相为助钱。仿丰城六文会之法而变通之各尽其心。各获其报。汝绅耆人等。岂竟膜视而不能救一坊之溺耶。并闻村中有抱养媳者。无如恶姑每多凌虐。贫家之不肯育女者。未必不由于此。汝等务宜劝其爱惜是接绍宗支之人。比亲生子女更当保护。毋再凌虐干咎。此亦为救溺者开一生全之路也。

一宜专其责于地保也。汝里保于乡村人命盗贼斗殴等事。均有稽察之责。如村有溺女之事。亦应严查。据实禀县。只用手本一纸。将某村某人于某日某夜溺死女婴一名。下手溺死者某人。亲房某人。邻右某人。逐一叙明赴县禀报。本县当量为给赏。如知而不报。后被他人告发。即提该村里保重惩不宥。本县于此事深恶恨而痛绝。断不稍为宽贷也。

一宜均其罪于亲房邻右也。溺女者固惟夫男是问。如夫男外出则惟亲房是问。如无亲房。则惟邻佑是问。尤必严查下手溺死者何人。大抵总系乡间无赖之徒。不过得钱数十文。或米一二斗。遂造此恶孽。必须严加处治。其为稳婆者亦当力为救援。如见溺者不救。并拘其夫男惩治。

△附丰城六文会法

其法各村救各村之溺。先立簿一本。邀一百股。则一月可得钱六百文。以付养女之家。如不得百股者。六七十股亦可。每月给养女者钱四百文。以养二十个月为度。计养成一女。每人只消钱一百二十文。即出十股者。亦不过消钱一千二百文。其衣食稍能存活者不给。头胎生女者不给。或生子数胎而始生女者亦不给。即贫乏而不愿领者亦不强给。大抵小村每年不过二三名。大族亦不过十余名。且族大者或一村分为数会。族小者或连村并为一会。又变而通之。或于祭产内储有公费。或预先邀会存蓄。不须临时合费。俱随各村所便。总之各村之溺。各村救之。则首事无稽察之劳。生女便于斗钱。不生女不用。则首事无侵吞之患。养女者不必往育婴堂领钱。可无开销之费。如或可存活。或夭殇者。易于查明。可无冐领之弊。真所谓惠而不费简而易行者矣。本县不惜谆谆告诫务各遵照力行。使风俗归于淳厚。本县有厚望焉。

△江山蔡广文英拟劝救溺女法【字蕃宣诸暨人乾隆丁酉举人】

溺女之惨。素所痛心切齿而拯之无术。若以官法相治。虑有多事小人。即从此藉端诬陷。转滋扰累。第以空文劝戒。则听者藐藐。尝于无可挽救之中。拟为随力禁援之法。愿同志仁人君子推广此意。共谋革回敝俗。爰列数条于左

一祖父立法以禁子孙。凡其派下。无论贫富有溺女者。即削其谱。逐出宗祠。葢彼既以残忍之心戕其儿女。则我亦不必认为子孙。此条当书之遗嘱。载之宗谱。告之祖先。鸣之族长。俾世世守之不易。

一宗长立法以禁族众。凡其共祠其谱中有溺女者。合族会议。无论绅衿齐氏。必于祖灵前杖责若干。如情愿输银赎责者。则当随家产多寡。严定罚例。即公贮其银以分给族中之贫而育女者。

一士人多方以劝其房分亲戚朋友。读书实际。首在敦伦。以父毋而溺无辜之女。岂非人伦大变。故凡师徒讲论。姻邻聚谈。同室同侪。居游出入。常常以此事之伤心惨骨。往复告诫。必有天良默动。自悟习俗之非。而己溺者不致再犯。未溺者不忍开端矣。且彼自戒于己。必将复为人戒。转相劝止。不溺者日多。溺者日少。此即是转移风俗之功。此即是读书人分内责任。务共勉之

一富家捐产立法以救贫女。如生齿不多。而有田百亩。析捐十分之一。于其家计必无所损。而此十亩中除净粮课户费。通丰歉而计之。每岁可得谷十石。遇亲属邻里贫不能举女者。劝令勿溺。即予谷一石。置簿登记姓名。及女生年月。嗣后每年予谷若干。女年渐长。则谷亦渐加。纳谷四十石。分作十五年以给之。而此女长大出嫁矣。彼嫁则续救一女。十亩之产。十五年中。可并救养四女。则一百五十年。可救四十女矣。千田而析捐百亩者。十五年中即可救四十女矣。自为经营。俾与者无所侵蚀。受者无可假冐。没身后则以此田附入祀产。使子孙之贤者掌理遵守。迩来义仓义学。大都有名无实而此项则人受实惠是永为子孙造福且家产罕有传至十代而此产可存之不朽能如是积德者必世世有佳子孙以继之葢以救人身命为事。而其后人不大获天佑者。理之所必无也。

一家长族长。时常申戒妇女以溺女之罪。妇人柔而多狠。不读书不明理。贫者忧女难养。富者忧女难嫁。无子者忧育女则男迟。又或以女为无益。或以抚字辛苦。或托言恐其后日贻羞父母。为家族长者。当晓以女若难养。何妨早予至亲家为养媳。女若难嫁。何难嫁从省俭。究竟免得罪过。若忧男迟。而溺女则罪益重。男亦不可得。若厌女无益。则已媳从何而来。怕育女辛苦。则己身从何长大。怕女后日贻羞。则生男后日岂能必其尽佳况男女定自天命。一人该得几女。溺死即不算数。故每见人溺一女。又生一女。必要补足其数而后己。徒多吃临盆之苦痛积杀命之恶孽耳。使妇人习闻此言。共知此理。则溺女之风可止。

一溺女之戒。大率责备贫贱者居多。不思富贵之家。每至中年无子。妻则恐夫从此多置妾媵。妾媵又亟欲生子以图固宠专房。凡此皆足以萌溺女之心。又有翁姑早望生孙。愚夫喜早生子。往往一生女则长吁短叹。忧形于色。在妇人之不忍者。多忧郁致病。其柔狠者即从此起溺女之心矣。此全在家中族长。平日早为化导。要知生女即会生男。迟早自有定命。生女时尤宜不□露声色。曲为晓谕分外喜欢。使溺女之念无自而萌。则婴儿孽□海。永不生波。暗中造祸更为无量。

△培元堂劝育女说

保婴会拯救溺女。立法最善。予曾邀约同人欲将此法行之于乡而不能遂乃另设一法。祗先行于本族以冀他族观感以救援婴命。爰告族中。倘有生女贫不能育者。吾愿给孩袄褂抱裙各二件每月助钱五百文、为养资。以六个月为止。过此或终不能自养。与人作童养媳。或代送婴堂。自此两月之间。即全二命。一则以有所助而肯育。一则并不望助。谓某尚出钱以活他人。我何忍自残其骨肉。于是乎育之。由此观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未经感触。故寂然不动耳。予观四方君子。岂无有心向善。欲捐金抚养者。然或恐其费多欲行终止。若予此法。祗行本族。则所费不过多也。如敝族百余家每年生女大约十余人其衣食丰足者约三分之一衣食粗足者。亦约三分之一。此皆不须人助。其甚贫而须人助者要亦不过三分之一耳。夫一族之中每年生女贫不能自养者。不过三四人。计所给衣食之费。只需十余金。即可全活数命。何美如之。如族中户口繁多。则一族中岂无同志之人。互相集会以成此举者。复何惮焉。伏冀仁人君子。念天地好生之德。或邀同人集议行之于乡。或出一已之力行之于族。则人人仿效。处处风行。将见青蚨白镪。出自囊中。伫看紫诰蓝袍。锡来天上。夫救蚁尚中状元之选、况全人命之重。在皇天岂无赏善之道耶。愿与同人共勉之。

△彭南畇殿撰济溺说

惜字之说余深羡慕外官。得造无涯之福。至溺子恶俗尤欲为普天下婴儿哀号求救于民之父母也试思杨宝救一雀而四世三公。宋郊活羣蚁而大魁天下。况以人命关系之事。较之掩埋棺木戒杀放生其功德尤大数倍。为恳上而督抚。下而守令。切须访察某地有此恶俗。即严示禁止。责令地保乡邻呈告。出首者悬赏以示鼓励。容隐者并其父分别责处。果能实力行之即此一事可以庙食百世泽及子孙无穷矣昔喻仲宽知顺昌。闽人有此弊。公作戒杀子女文召诸乡父老转劝。不半年百姓感格。所活者皆以喻名其子。贾彪为新息长。民多不留子。彪严为例。与杀人同罪。城南有盗刼害人。北有妇人溺子。公出。掾吏欲引南。公怒曰。贼害人常理。母杀子逆天。遂北行案致其罪。城南贼亦面缚自首。人皆呼为贾父。又东坡先生与朱鄂州书曰。凖律故杀子孙徒三年。公宜召邑令以下正告以法律。仍录条晓示。召人告官。以犯人家财给之。若客户则并责及地主云云。余按嘉湖富家亦复如是。若不罚之以财。惩之以法。不能禁止也。其贫者劝令绅士纠造育婴堂以赡之。庶几久久可行耳。余创建一会。察贫户之欲溺者急止之。月给米三斗。以三岁为止。后有某翰林献诗。见余拜焉。即所救溺女之夫也。呜呼。余欲劝人之不溺。彼已心如豺虎。报应亦所不畏不得已哀鸣于官官又以为不急之务而不采狂夫之言然则普天下之婴儿竟听其死于非命而不为之救哉安得有万代公侯之人不忍坐视其沦亡而必实力以谋普济乎

△附溺婴微验

天道好生。溺女者逆天。逆天者死。救溺者顺天。顺天者生。生杀之机。判乎一念。应若桴鼓。古来戒杀放生者。尚多福报何况人命。爰集善恶报应数条。俾知劝戒。倘愚民无知尤望读书士人随地逢人告诫。【能邀集地方父老子弟如乡约例反复讲说使互相警动其法尤妙】 于以挽回恶俗。培养太和。使普天下千百万婴孩咸登仁寿。阴德岂有涯涘哉。【能救活一命已属极大阴功况保全多多耶】

明陈毅轩为诸暨县令。严禁民间溺女。又念民苦嫁资为定上中下三等。议婚时即约定夫家不得争厚簿。民甚便之。其俗遂化。辛丑觐归。同子仁锡宿泰山。梦神授诗四句云。拯溺婆心苦。全生善果成。无惭民父母。瑞气杏林盈。天启壬戌。仁锡果探花及第。【今诸暨县】

此风又复炽盛、且延及温台金衢严等处矣、奈何奈何。安得贤有司仿前贤之法。力挽浇风。为斯民重生父母耶、如有此人吾愿执鞭事之、且顶祝奉之、庶几旦暮遇之、以抒夙愿乎

喻仲宽知顺昌。闽俗多溺婴之风。乃作戒溺子女文。召诸乡父老为人信服者。坐庑下。置酒亲酌饮之。出其文使归劝其乡人。不半年。所活已千数。民至以喻字名其子女。【此法极好盖近时官长告示往往视为具文吏役且多沉搁惟召父老温语使归传劝必多感化真格民妙法】

刘彝知虔州。民饥多弃子于道。乃出示召人收养。日给广惠仓米二升。每日抱儿阅视。小民利二升之给。乐于抚育。一时孱弱俱全。以育婴法代赈。一举两得。尤可师法。

新淦县陈翁。见邻里有欲溺子女者。辄以银米助之。劝其勿溺。于是有本不欲溺诡情以取钱者。翁后梦至一处。见数人拜公曰。福德人也。冥司极推重但某等不肖子孙。骗大君子钱米。被罚阴司。欲求公于城隍说一分上。免其谴责。翁醒而异之。逾月里中大疫。又梦其祖父告其速求陈翁。翁乃具疏焚祷于城隍神。疫者一时意愈。

湖北沔阳生员王烜。家贫。遇考辄卖卜。妻张氏有贤德。邻有溺女者。强为抱养者再。乾隆甲寅同乡某梦神语曰。今科解元是育婴。是科王竟中元。【此等事尤须女人劝戒、见闻多而言易□、相夫积德。助夫成名。□□中亦□回天乎也。夫妇间尤宜常以相朂】

仁和章彦修。逢寿诞。凡亲友祝者悉令折干曰盛意悉不敢领。请以此银为功德可乎。皆曰惟命。于是悉将寿仪为救婴公费。自具薄酌以酬之。夫张筵召客。在亲友不过一刻之欢。何如共为功德彼此俱有利益乎。推之娶妻诞子。入泮登科。诸项。亲友各有贺仪。能遵此意以为里倡首。一则启人善心。一则成全美举。即为地方造福无涯矣。

庐陵王霞九先生。督学楚北闻其地溺女恶俗最盛。出示劝化。责重士子。言甚切至。复刊刷六千本。发各学给各绅士转相劝化。有能倡举育婴社会及救溺女实事者。凖令学官保举优行。例加奖赏。自来戒溺女法。此尤得其要领。伏恳当道之诚求保赤者咸留意焉。

韩念祖。凡有溺女者力劝止之。后入场。见阴人长不二尺。颇惊悚。忽闻小语曰。特谢解溺恩人。是科遂中式。

尹作干。家甚贫。生四女。人劝其溺。曰贫苦儿女。皆命中注定。安敢违天。且时以此语劝人勿溺。后生三子俱参大政

右救溺善报

郑一清妻。三次举女胎三溺之。后又怀孕将产。绞肠奇痛。生下□红蛇。咬破毋腹而死。

吕鋐生二女俱溺。后生第三女。在桶中忽大声曰。我被你溺死两次。今特索尔命。并索你儿子。同去。妻实时惊死。未满月。两男同日暴死。遂绝嗣。

魏某妻生女多溺。忽生一疮。有头三个。人皆不识。痛喊月余。忽见数女孩同一鬼拽鈇挛入房。乃曰冤魂来矣。遂死。

戚某生二子。后生三女俱溺之。其妻忽被蛇咬毒烂痛死。乃示梦曰。吾三女化蛇讨命。悔已不及。为我遍告世人。凡生女孩。虽饿死不可淹死也。

宋谈训之妻颖娘子。怨己多子。以药堕胎数次。干道戊子又孕。复堕之。血遂崩不止。临死见数孩啼哭扯拽不已。告其夫曰。前儿女纠缠如此不去奈何。言讫。痛喊一声而死。即此推之。何必预防多子之累。而自害其身也。

东坡先生与朱鄂州书曰。有神仙乡百姓石揆者。浸杀两女。后其妻一产四子。楚痛不堪。母子俱毙。报应如此。

昆山稳婆范氏。常为人堕胎。未及一年。一家十一口俱得恶病死。范死时周身青肿。病喊宛转。不堪言状。【可举此为稳婆劝】

乾隆辛亥十月廿四日。孝邑小河驿来一丐妇。年三十左右。貌中人。衣服亦颇修洁。不类贫丐。肩生一女垂于左背。衣服外以布一幅披盖之。女颈与妇颈合。头藏妇肩窝内。按之亦隐有耳脑状。手足胸腹具体而微。若初生两月者。问之。妇曰。此溺女现报也吾前世为男。无子。求望甚切每逢生女。辄生厌恶。前后共溺数女。今世为某氏妇。甫有娠。梦寐中见女孩三四。环聚房闼。皆言奉命报仇。或曰使头痛欲死。或曰不如令心腹痛。或曰横生若何。或曰变蛇咬腹。商议匝月惟一女默然。或问之曰是皆不足以泄吾忿也。使吾转胎自其肩出。身赘于背。必使他终年乞丐。遍历千门万户将此段果报详告于人若一日偷闲。一语虚假。吾则内啮其喉。啖其脑。吸其血。使之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如是辱之。终身劳之。终身劳庶可为天下戒。而吾愤不亦泄乎。众女皆曰可遂隐不见。今果其言而莫能违也。妇言次貌甚戚。余疑或有伪。命婢掀布幅。抚而视之。果相合而生者。市中聚观如堵。有问必答。妇稍厌烦。则嚬蹙难忿。絮述如初。惟问姓氏里居。遂泪下而求隐焉。湖北汉阳府孝感县小河驿敬亭居士张关大记。【果报事不胜枚举特畧记数条备鉴】

△遂安生生会小引【遂安县洪子泉倡办一名济婴社】

生生会者何。吾邑新设以济婴堂之不及也。盖婴堂开在城内。近者易于沾恩。而僻壤遐陬。或因往返之艰。或为风雨所阻。近又因岁歉费巨。力难徧周。故婴孩仍有弃溺者。诸同人于乙巳春倡议。随乡设会。即随地散给。其法简便。其力易行。各会友怂恿赞成。故十乡均巳次第举行。每贫户劝留一女。助钱一千文。分两月给付。佥谓意美法良。到处可设。因约举大略为四方乐善者公同好焉。其法每乡或设一二局。或设三四局。【局不必另有公所即人家店户亦可】 主局者必乐善殷实之家。或捐钱百千。或捐钱数十千。分作十年出付。则输捐者不觉其难矣。计一乡中岁得百千。当无不易。而百千可救百命。则一乡之苦溺可支矣。复于每都中择一二端方谨厚人。请为保举。察其应给不应给者而听命焉。近则比邻。远不过二三里。则耳目易周。而无假冐之弊矣。至倡议劝捐清算设局纸札之需不无少费。皆首事人帮贴。不从捐欵开销。则是捐一千便救一命。而闻者尤喜乐助矣。夫天道好生。鬼神恶杀。所费无多。所关甚大。语曰。微命必惜。致寿之征。况其救人命也。又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况救无数命也。吾邑自生生会之设。求子求名屡经神验。所望仁人君子。体大生广生之德。推溺犹已溺之心。多方倡率。则人补其不足。庶使为父母者无忍心灭伦之惨。为婴儿者无堕地溺毙之冤。则回孽海之波同登彼岸。而阴功莫大。获福无疆矣。至于随地制宜。法难一定。是又在襄事者之善为斟酌也。是为引。

按贫户生产。告借无路。困苦难言。不得已而遽下毒手。迨浴盘一过。慈爱顿生。襁褓三朝。恩勤弥笃。千文之助。胜于七级浮屠。若得随地倡行。造福洵为无量。

△梁敬叔劝戒近录记浦城蜜浸

道光丙戌。公交车报罢。南旋至浙。同舟中有浦人。忘其姓氏。谈次间询其家中眷口。云有一子三女。因叹息曰。吾浦罕有二女之家。若余之三女。同邑每诧为异事。盖浦俗嫁女必用蜜浸菓品。以多为贵。至少亦须数百瓶。此物无买处。必须家自配制。又极费事。嫁期数月以前。即须备办。殚日夜之勤。穷工极巧。天时人工一不相凑。色味便差。壻家往往以蜜浸之精麤。卜来妇之吉祥与否。贫寒之家。虑遣嫁之难。而举女不敢多留者。半由于此。予妇行居次。生时亦将溺之。适其母舅至。再三劝解。乃勉留之。因是感誓。生女虽多不弃云。予告之曰。君举于乡。行谊即当为一乡之表率。今既育女不弃。足以劝慈。将来嫁女务先捐此蜜浸之陋习。以塞祸胎。为一乡示效。则功德必非浅鲜也。其人闻之颇以为然。今不知此风尚仍旧否。余曰。浦城溺女之风稍差。而蜜浸之习未革。然余长姻祝东岩太守。本有不用蜜浸之议。余伯姊即其家冡妇。近曰嫁女于孟家。独排众议。不用蜜浸。省郄许多葛藤。近闻有嫁女之家。其家长亦立意不用。而妇女辈仍于背地偷送者陋习之固结如此。今浦城大小燕集。以及新正欵客。新宾登门。无不需此。而家大人但捧杯一拱。从未沾唇。盖亦本无滋味之可躭也。大抵溺女之风。起于吝财其弊由于厚嫁。蜜浸特其一事。而作无益害有益。举国趋之若骛。实不可解。且近闻有一新妇在家。因竭力配制蜜浸。致成痨疾者。是诚不可以已乎。

按此亦记厚嫁之一端。因区区无关轻重之一物。辄致自戕骨肉。犯法蔑伦。本属可惊可讶。乃习俗移人。贤者不免。祝太守能独排众议。不用蜜浸。询属中流砥柱。士大夫居乡为合邑表率。主张风教。力挽颓波。真能造福无量。○此事须当道严行示禁。有心绅董设立乡约局。一面化导。一面会同合邑绅董父老各乡董。立规定议。永远禁革。庶几大声疾呼。群蒙顿醒。如必不能废。议定不得过四色。至妆奁衣服。亦立一限制。违者议罚。庶人人知所儆戒。而敝俗可以渐革矣。

△救命俗说

访得近来乡间。有一件极大作孽的风气。闻之不觉伤心。你道是什么事。你们可知道近时有一等人家。多生了几个女儿。便怕拖累。怕赔嫁把他一盆清水。真是可悲可惨。本县忝为尔百姓的父母官。但愿你们百姓家家户户都做好人。都行好事。从前所犯的孽障。急速要改。以后遇着好事。急速要做。自然可以免灾免难。发福发财。共享平安之福。世间极大作孽事。莫如害死人命。所以说人命关天杀了人便要偿命。难道初生的女孩不算人命么。本县到任以来。察访此地各乡村竟有淹溺女孩的风俗。该地方士民或是不知。或是知而不救。于是习焉不察。不以为怪。你们试想想看。人身是上天所生。无论是男是女。总是一样性命。总是一般骨肉。你母亲也是女。你妻房也是女。若使有男无女。你的母亲那里来。你的妻房向那里娶。父母辛辛苦苦养了你。本要望你养男养女。你偏怕吃苦怕拖累。就不肯养女。初生下来。活泼泼地就要害他性命。他投生而来。你就送他死。岂不是逆天大罪。你们试想想看。虫鸟蝼蚁。尚且贪生怕死。存好心的。尚且买他放生。何况是人。我却知道其中缘故。未必尽由于爹娘的意思。亲生骨肉。到底一段恨肠。一段痛肠。未必竟有此毒手。最可恨是旁人耸使。人家生了女孩。自然难免惹气。在旁人口里只好劝阻。岂有耸使之理呢。然而有一种不顾作孽的乡邻亲戚。或是冤家仇恨。听见生女。或是说尖刁冷话。或是背地暗笑。以致产妇心火发动。气极淹死的。更有一种是假殷勤。鬼讨好。故作叹气可惜。使产妇闷上加闷。以致淹死的。更有一种公婆大人。小姑妯娌。背后厌恶。惹气叫骂。使产妇情极气恼。不得不淹的。种种旁人逼迫。实为可恨。你们可知道冤冤相报天道无差。阴司律例。一命要抵一命淹死一个女儿要罚他死一个男儿。淹死两个女儿。要罚他死两个男儿。来迟来早。一定要报。若是旁人逼迫。便要伤到旁人的儿子孙子。若是公婆大人。那冤魂告状。也要与他算账。折福减寿。你们可听见近来的报应极多。也有生怪生蛇的。也有肚中说话的。也有临死时见小儿索命的。也有横生倒养的。也有暗中减寿的。也有淹死了再来投胎缠绕不清的。或是旁人。或是自己。种种报应。说也可怕。若说是家中贫苦。可知道天不生无禄之人。越淹越穷。一定之理。况且多吃一分苦。多享一分福。养大了。嫁了好女壻。到老来也好靠靠。若说多养了女有碍男胎。可知伤了女命。要害男命。越淹女。越不得生儿。若说家中不能过活。要思量做乳娘。尽可养他四五月。送他到育婴堂去。留他一条性命。不致造十分大孽。总而言之。人身是极不容易的。淹死了他。他阴魂必不干休。必定到阴司告状。告准了冤冤相报。懊悔已迟了。况且本来王法甚严溺女之罪。照故杀子孙例徒二年。乡邻知而不说。也要赔罚。本县因尔等风气习惯了。不便一槩执法。不忍不教而诛。所以做此一段俗话。交与各乡父老士民。互相劝化。拜托各位父老士民。共体此心。转辗相劝。识字的念与大众听听。能劝得各乡村。各各存恻隐之心。不致再犯前过。则千百万婴孩咸登仁寿。共保生全。近报则在自身。远报则在子孙。造福何可限量耶。勉之望之。

△附保婴会说

保婴善会为拯救溺女起见。各就地方或以五里千里为限。切诸善男信女公集一文善愿。每年以三百六十钱为一愿。有力者自十愿百愿不等。凡有贫户人家生女不能留养者。会中帮他半年养费。每月给米一斗钱二百文。初生之时。报明局中。查明即给。随给一票。以后按月支付。贴至半年。如果万不能养。即为代送育婴堂。全其性命。古人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又说。救一溺女。加寿十年愿有心人急仿行之。另有俚言奉劝

△桐乡严比部善后局举行保婴会序

同治甲子。余还乡省墓。为乡人留办赈务。自夏徂秋。乃克蒇事。而吾邑自恢复以来。一切事宜。尚无以善其后。乙丑之春。余将旋京供职。特为拟善后章程十六条。请于大府。举同邑萧琳村丈沈茂庭表阮两人董理。而大府谆谆劝留。似喜其言之善而欲观其行之效。坚属办有端绪。然后交替。余既感大府之知。而亦愿为乡人导其先路。暂缓北辕。于二月杪开办桐邑青镇两处善后局。凡所有事。皆按章以次举行。茂庭表阮独执简而请曰。善后以救民为第一义。而吾乡溺女风素盛。是亦民之当救者也顾县城旧有育婴堂。青镇旧有留婴堂。今皆废弃。而骤谋兴复。安所得此重赀。兹有保婴会规条一册。其会起于江苏之无锡。湖州之长兴。族人于八年前拟行于炉镇而不果。盍先酌议行之。固事轻易举。而功德无量者也。余因受而读之。为之称善者再。窃惟天地生物之道。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故乾坤六子。三男三女。阴阳相配。盖天地不能有阳而无阴。人不能有男而无女。若周礼职方氏所称扬州之民二男五女。冀州之民五男三女。纵地气之锺毓偶有所偏。而天意之生成终无或歉也。乃末俗习于残忍。几以女为弃物。至于自戕其所生而不恤。于是有仁人君子出。而创育婴堂以保全之固足以补天地之憾。而济人事之穷。当此烽烟甫靖。民气萧条。各州县户口之数。减于前者多或十之七八。少亦十之三四。而民生之穷蹙且更甚于前。非徒溺女者如故。溺男者往往有之育婴之堂既巳毁矣。保婴之会可不兴乎。盖育婴于承平之时。不过为孩提脱其死。而保婴于大乱之后。且欲为国家蕃其生。其关系为尤重。则其举行为尤急。况举会之法。虽即本于建堂。而其法良意美。则远胜于堂中。收婴例设屉于墙穴。听送婴者置之而去。不问其谁何。不详其姓氏。婴即长成。终身为无父无母之人。是全其生而绝其伦也。堂中司事未必皆贤。怠惰溪刻皆不可保。而乳媪非其所生。恃无觉察。往往不能时其寒暖饥饱。而婴多夭殇。是暂生之而终死之也。长成之后。虽定例指配良家。领为养媳。而以无家之□。□复顾忌。或转鬻为婢。或掠卖为娼。皆所不免。是名生之而实害之也。今以保婴会之法行之。则皆无虑此。夫狼虎尚不食其子。而人之忍而为此者。固为饥寒所迫。亦以乍免母怀全无知觉。因得逞其片刻之刚肠耳。故但闻溺初生之婴。而不闻溺既举之婴。沈氏启中所云。要令提携有赖。彼呱呱之一息幸存。待其啼笑堪怜。自煦煦而相依为命数语。得其要领矣。且育婴必待建堂。而会则无论寺院祠宇及人家间屋。皆可藉以举行。堂必建于城市。而乡村之惮于远送者或不能周。会则虽一乡一村。但得善士为之倡导。皆可举办。又其法能大能小。可行可止。善举之妙。无过于斯。天下事固有前人创之而尚遗罅漏。后人述之而乃臻美备者。其即保婴会之法欤。余因取其规条详加订正。为之序而刊之。先试行于吾邑。而后上之大府。请下其法于他郡。以资劝导而广孳生。仍刻沈氏原启于后。不敢掠其美也。是为序。

同治四年岁在乙丑暮春之月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现官刑部主事桐乡严辰谨撰

△百制府通饬稿

谕旨。出示严禁鬻妻溺女。以革浇风而正伦纪事。嘉庆二十年十二月初一日。准军机大臣附报字寄。嘉庆二十年十一月十八日。内阁奉上谕都察院奏安徽婺源县民人吴新庆以遵例请禁鬻妻溺女恶习具词呈诉等语。阴阳化生。人道之始。若民间生女。皆弃而不育。则生息何由而蕃。至夫妇列在五伦。非实犯七出之条。岂宜轻弃。如民人吴新庆称该处地方产女之家。因贫起意。往往溺毙。夫妇每因小故。辄相离异。实属恶习。着将该民人原呈发百龄查办。先出示严行禁止。并设法妥为化导。以革浇风而正伦纪。其各省有似此者。均着一体示禁民人吴新庆着都察院饬令自行回籍。钦此钦遵。附寄前来。本爵督部堂准此。除饬藩臬二司通饬各属钦遵严禁办理外。查民人无故弃妻。及溺女不育。例有治罪之条。向来捐办育婴堂。原为民间生女不愿留育及无力抚养是以收堂养育保全婴孩活命而设。既经生产不能养育。自当送堂收养。何辄忍心残其生命。诚如圣谕若生女弃而不育。则生息何由而蕃。况夫妇列在五伦。夫和妻柔。自臻绵顺。即或偶因小故反目。岂可遽行鬻离。近来各属民人鬻妻溺女相习成风。情殊可恨。合亟出示晓谕严禁。为此示仰军民人等知悉。嗣后各宜敦重伦纪。夫妇之间即使偶有微嫌切勿生心离异。其贫家产女无力抚养者。即送育婴堂收养。切勿弃溺伤生。自示之后。革除恶俗。力改前非。如再有无故出妻任意溺女之人。许该族邻地保人等呈首到官。立拏治罪。决不宽贷。倘族邻地保狥庇不首。一经访察得实。并干重处。如该县向未建设育婴堂者许即呈请劝谕捐办。筹费立规。以期经久。此系钦奉谕旨严禁之事。各宜凛遵。毌得视为具文。致干未便。特示。嘉庆二十一年六月初一日示乾隆三十七年九月十五日。内阁抄出江西按察使欧阳永奇条奏内开江右素有溺女恶习。或因家计贫乏。抚养维艰。即家计稍丰。亦虞将来遣嫁滋累。或急望生男。恐为乳哺所悞。迟其再孕。往往甫经产育旋即溺毙。应请嗣后凡有生女溺毙者。照故杀子孙之罪杖六十徒一年。族邻保甲知情不行救阻。照知情谋害不即阻当律治罪等语。查故杀子孙之律原以子孙并无违犯教令而祖父母父母有心故杀。故拟以徒杖以惩其不慈之罪。若甫生幼女。毫无知识。何有违犯。乃以恶习相沿。甘心溺毙。其残忍不慈实与故杀无异。如果事发到官审实。自应即照故杀子孙律办理。毋庸另立专条惟是此种恶习。事出房帷。外人无从觉察。是以历无举发之案。应令地方有司不时剀切劝谕。动以天良。晓以国法。有犯则按律惩治。庶敝俗可以渐革。不至故戕生命。知人谋害。他人不即阻当之律。系专指知同伴人欲行谋害他人不即阻当者而言。若各人室内自溺其女。不明以告人。族邻等势难责以救阻。应将该按察使所请族邻人等不行救阻照知人谋害不即阻当律治罪之处。毌庸议。乾隆三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题二十九日奉旨依议

△江苏藩宪王通饬札

为通饬查禁事。照得民间溺女恶习。嘉庆年间。曾奉谕旨饬禁。例内又有治罪之条。贤明地方官。亦多出示禁革。乃此风总不能绝。近经兵燹之后。更盛于前。相习成风。恬不为怪。不特生女淹。甚至生男亦淹。不特贫者淹甚至不甚贫者亦淹。总因育婴接婴等堂。不能处处皆有。而乡居窵远。跋涉维艰。愚民无知。往往忍心为此。从前各乡间。有设立保婴恤产等会。随时查报。先给产费。以后月发钱米。酌定年期。期满如仍无力留养。再行代送婴堂。使其父母因助思留。因留生爱。因爱得保。曲体人情。法良意美。是不得不赖地方官劝惩互用。以遂生机。合亟通饬。札到该县立。即遵照先行邀集在城及各乡董事人等。剀切劝谕。各就各乡实力化导。一面重整育婴接婴等堂。并各就地集会。恤产保婴。务须革除恶俗。保全生命。仍由县申明例禁多缮告示。遍行实贴严加谕禁。务使穷乡僻壤。咸得周知。嗣后凡无力抚养者。或送婴堂或赴会请领资助。倘再忍心害理。仍行淹溺。许绅董人等。以及族邻地保呈首到官。立拿治罪。倘族邻地保徇庇不首。并干重处。该县务。须留心访查。严惩一二。以儆其余。仍将遵办缘由以及设立堂会处所。分晰禀复。现当大难初平。休养生息之际。此等颓风。亟宜竭力挽回。万勿视为具文。因循玩忽。致忝父母斯民之职。勉之望之。

同治五年 月 日

△苏城遵办保婴会启

念天地好生之德。成始成终。惟父母爱子之心。抚我畜我。人伦所在。虽天性本同然。而家道维艰。每多男为增累。惟乡愚之无识。几溺女以成风。遂教甫育之遗呱。竟叹我辰之安在。加以兵燹之余。饔飧不给。萧条四壁。又不幸而将雏。辗转寸心。曷忍言乎舐犊。境之所迫。情实堪怜。爰集同志之人。用举保婴之会。赒恤先于孕妇。事贵豫时。稽查首及赤贫。义从周急。未产而尺衣寸布。聊资襁褓之需。既生而日赠月资。薄备汤浆之费。事尚取其易举。力尤赖乎众擎。惟求仁人君子。哀念苦寒。大生悯恻。或酌廉泉之水。挹注成渠。或分悬杖之钱。百千慨助。总期多多之益善。尚当节节以推行。广培一线生机。留得萌芽簇簇。行见万家哺子。尽成瓜瓞绵绵。拜君之赐。靡有已也。谨志章程如左。

一凡城厢内外。无力孕妇将产。先由亲族或邻里地保报局。查实先给执照。临产持照赴局领去毛衫一件。抱裙一条。棉袄一件。大小尿布各一块。五月初一起。七月底止。改给夹裙夹袄。不准本夫自报。

一产后三朝。司事查看。不论男女。每月帮给抚养钱六百文。一年为满。

一按月额贴钱文。定于报产之日给发一月。以后每月由司事送往。验明孩照相符。照数给发。不必凖定是日。或先或后。至迟以三天为率。假如正月初一报局。给过第一月。极迟二月初三须给第二月。

一凡遇遗腹。每月加给钱六百文。以两年为满。

一襁褓之儿。难于辨认。凡在局中领钱之儿。即由司事查看左右十指箕斗。即与照票。逐一验明填写以便每月查核

一凡产母偶有死亡。或重病断乳。无从寄育者。报明局中。司事随即前往查看。设法寄养。或代报育婴堂。临时与本夫亲属酌办。

一此会定额五十名。俟多募一名。加增一名。总期广为劝募。多多益善。

一凡额数无多。定以离城五里为则。再远不查。

一月终给过某某处某某姓氏。并幼孩箕斗顶发记认。抄写三纸。分送各董。随时酌派亲友抽查。以补司事耳目所不及。

右苏城现办保婴会章程。系奉 上宪饬办者。兵燹之后。烟户散亡。丁口耗折。亟宜休养生息以延人种。而同志不过数人。捐数未充。祗能以五十名为限。原期各处善士。仿此章程。各就近地善堂附入试办。庶几愈推愈广。多援婴命。省垣为首善之区。以此举为之先导。必有闻风兴起者。坐蓐呱呱。哀哀乞命。愿与同人共勉之。

犀钱方种福

救命浮图(见图)

右救命浮屠募缘册。取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意。其法每一塔合钱四千二百文。每一层计钱四百二十文。一人持一册领募。每一人独捐数塔。或数人合捐一塔。即将捐助芳名写入塔中。以便汇集登入总捐簿。年终报销焚化

神前。以昭征信。

票式(见图)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