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晋纪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武帝

世祖武皇帝,姓司马,名炎。其祖懿,父昭,世执魏政,至炎遂篡魏平吴而有天下。初封晋王,故国号晋,在位十一年。

原文

晋初置谏官,以傅玄为之。玄以魏末士风颓敝,上疏曰:“臣闻先王之御天下,教化隆于上,清议行于下。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其后纲维不摄,放诞盈朝,遂使天下无复清议。陛下龙兴受禅,弘尧、舜之化,惟未举清远有礼之臣以敦风节,未退虚鄙之士以惩不恪,臣是以犹敢有言。”晋主嘉纳其言,然亦不能革。

直解

武帝既代魏而有天下,乃广开求言之路,初置谏官,使之专论朝政得失。选择群臣中,以傅玄素称刚直,遂用他为此官。傅玄见魏朝末年教化不明,士风颓败,思有以救正之,乃上疏说道:“臣闻先王统御天下,以教化为急务,倡天下以礼义之风,而养之以廉耻之节。教化既崇于上,则清议自行于下。人人皆知重名教,畏清议,而败礼伤化之士自无所容,治隆俗美,皆繇于此。近者魏武帝不知教化之务,只好用法术以制天下,所进用的都是刑名之吏,于是天下之人都尚刑名以应之。文帝又喜慕通达,不拘拘于小节,所进用的都是浮薄之士,于是天下之人都以放达相高,反以谨守名节者为贱,而教化之具尽废。所以后来朝廷上,纪纲法度不复管摄,而放诞不简,如何晏、王弼之流,满于朝野,谈论虚无,遗弃礼法,遂使天下之人争慕效之,以名教为不足贵,以清议为不足恤,而教化之衰,风俗之败,至此极矣。今陛下圣德龙兴,受魏之禅而有天下,能力行恭俭,以求广尧舜之化,固可谓得其要矣。但好恶用舍之间,乃人心之劝戒所系,陛下即位以来,不曾见举一个清操远识以礼自守之臣,以敦尚风节,也不曾见退一个虚名鄙行之士,以惩戒人臣之不恪者。好恶未彰,而劝戒无法,然则人心风俗安能遽变乎!臣所以犹敢有言,愿陛下留意于此。”晋武帝嘉纳其言,以为切于时务,但当时承魏之敝,习俗已成,帝亦不能痛革之。其后晋世士大夫皆崇尚玄虚,清谈废事,荡然放纵于礼法之外,以为旷达,遂以亡国。可见教化诚国家之急务,风俗为治忽之所关,而欲行教化以移风俗,又在人主。但率之于上,立之以表仪,示之以好恶,而后天下可渐化也。今武帝之初,虽矫情于恭俭,未几自恃升平,荒于游宴,而忘经国之远虑矣。虽欲移风易俗,其可得乎?此图治者之所以贵端在其本也。

原文

诏曰:“昔在汉末,四海分崩,刺史内亲民事,外领兵马。今天下为一,当韬戢干戈,刺史分职,皆如汉氏故事。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交州牧陶璜上言:“州兵未宜约损,以示单虚。”仆射山涛亦言:“不宜去州郡武备。”帝不听。及永宁以后,盗贼群起,州郡无备,不能禽制,天下遂大乱,如涛所言。然其后刺史复兼兵民之政,州镇愈重矣。

直解

交州,即今广东雷州、廉州及安南一带地方。仆射,是官名。晋武帝太康元年,此时吴国既平,天下混一,武帝便说太平无事了,因思汉末董卓、曹操等,皆以州兵强盛,胁制朝廷,欲矫其弊?乃下诏说道:“汉家初置刺史,只着他督察郡县官吏,到东汉末年,四海分裂,各州刺史把郡县的职事都自专制,内既亲理民事,外又统领兵马,各据一方,朝廷不能制,遂致乱亡。如今天下僭乱尽平,合为一家,岂可复蹈其弊,正该韬戢干戈,偃武修文。凡刺史分职,只主督察官吏,如汉家故事。尽除去州郡兵马,大郡只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刺史都不得管领。”于是交州牧陶璜上言:“交州与广州东西数千里,与诸夷接界,此二州兵马恐不该减损,以示单薄虚弱,而生蛮夷之心。”那时仆射山涛也说:“不独交、广二州,天下州郡的兵马,乃是国家的武备,若无武备,万一盗贼窃发,何以制之?恐乱繇此起,都不该裁革。”武帝不听,毕竟都革了。其后才过得三十余年,到惠帝永宁以后,内则诸王相残,外则五胡纭扰,盗贼纷纷,乘时并起,这州郡中兵马既撤,都无准备,虽有武吏百数十人当得甚事?看着那盗贼横行,莫能擒捕制御,天下繇此大乱,果如山涛所言。到后来诸州刺史又复兼领兵马,而州镇之权越发偏重,海内分裂又甚于东汉之末,仅及百五十余年而晋亡矣。此武帝贻谋不善之所致也。古语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又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其晋武之谓乎!

原文

三年,帝问司隶校尉刘毅曰:“朕可方汉之何帝?”对曰:“桓、灵。”帝曰:“何至于此?”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固为胜之。”

直解

太康三年,晋武帝亲祀南郊。礼毕,从容访问司隶校尉刘毅说:“卿试看朕可比汉朝那一个皇帝?”武帝自负是开创之君,或比得高祖、光武,次亦不出文、景、明、章之下。刘毅平生直戆,适见武帝平吴之后,怠于政事,任用外戚杨骏,交通请谒,公行贿赂,就对说:“陛下可比汉家桓帝、灵帝。”武帝惊骇说:“这两个昏乱亡国之君,朕虽不德,何至如此?”刘毅对说:“臣非妄言,有所指证。昔桓帝、灵帝自家把朝廷的官爵卖与人做,得钱以入官库,为国家的公用;今陛下却被那贵戚权臣把朝廷的官爵卖与人做,得钱以入私门,为他的私用。这等看来,还似不如桓、灵。”武帝乃大笑说:“桓、灵之世,君昏政乱,在朝都是面谀的人,几曾闻有这等言语!今刘毅面折朕过,是朕有直臣。主明则臣直,岂不远过于桓、灵之世乎?”尝观晋史,武帝恭俭明达,足称贤主,虽其末年任用匪人,岂可遽以桓、灵为比?刘毅此言,指斥太甚,常情所不堪,而武帝乃能优容,略无怒色,传之当时,益见其盛德,载在史册,至今为美谈。此后世人主之所当法。然于卖官一事,竟置而不问,卒亦未见其疏杨骏,抑私门,彼复何惮而不为也?徒有纳谏之虚名,而无用谏之实意,虽美何益!此又后世人主之所当戒。

惠帝

孝惠皇帝,名衷,是武帝第二子,在位十七年。

原文

七年九月,以尚书右仆射王戎为司徒。戎为三公,与时浮沉,无所匡救,委事僚寀,轻出游放。性复贪吝,园田遍天下,每自执牙筹,昼夜会计,常若不足。家有好李,卖之恐人得种,常钻其核。凡所赏拔,专事虚名。阮咸之子瞻,尝见戎。戎问曰:“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其旨同异?”瞻曰:“将无同。”戎咨嗟良久,遂辟之。时人谓之“三语掾”。

直解

惠帝七年九月,升尚书右仆射王戎为司徒,居三公之任。那时贾后专政于内,贾谧等擅权于外,王戎虽为三公,只随波逐流,与时上下,以图容身保位而已,并不曾直言正色有所匡救,把府事都委与僚属管理,常轻身出去遨游放荡,无复拘简。其性又贪婪鄙吝,所置园庄田产遍于天下,每自家执着牙筹,日夜算计帐目,常如不足。家中有一种好李,发卖与人,恐人得了这种,分夺其利,临卖时常钻破李核,使人再种不得,其贪吝至于如此。三公以荐贤为职,他凡所称赏荐拔的,专一采取虚名,不论实行。有阮咸之子阮瞻,尝谒见王戎。王戎问他说:“历代圣人,崇尚名教,要人遵守礼法;老子、庄周却发明自然无为之教,只要任意率真,不以礼法自拘束。这两样教门,其旨意同乎?异乎?”此时放达之士祖述老、庄,而礼法之士每深嫉之,两家各争是非,故王戎发问及此,有混同儒、老之意。那阮瞻正是个尚老庄的人,会得王戎的意思,乃含糊答说:“这两家道理得无相同。”王戎甚喜其言,叹美良久,就举他做三公府中的掾属。当时人见他因这“将无同”三字便得了美官,遂号他做“三语掾”,其轻于取人又如此。盖自魏晋以来,士大夫祖尚老、庄,崇奖浮薄,其自处则抑名教而贵玄虚,其取人则采虚名而略实行。至于惠帝之时,其风益盛,其习愈靡,以不拘名分者为旷达,不修职务者为高雅。丧容止之仪,纵耳目之欲,则谓之任真;托虚无之论,悖哀乐之情,则谓之忘累。废时失事,败礼伤化,无所不至,甚者以国家之治乱兴亡亦举而委之自然之数焉。驯至五胡乱华,中原板荡,王戎诸人,不但得罪于名教,抑且倾覆人国家,诚万世之所当鉴戒也。

原文

九年,太子洗马江统以为戎狄乱华,宜早绝其原,乃作《徙戎论》以警朝廷曰:“夫夷、蛮、戎、狄,地在要荒,禹平水土而西戎即叙。其性气贪婪,凶悍不仁。四夷之中,戎狄为甚。弱则畏服,强则侵叛。当其强也,以汉之高祖而困于白登,孝文军于霸上。及其弱也,以元、成之微而单于入朝。此其已然之效也。是以有道之君牧夷、狄也,惟以待之有备,御之有常。虽稽颡执贽而边城不弛固守,强暴为寇而兵革不加远征。期令境内获安,疆埸不侵而已。魏兴之初,与蜀分隔,疆埸之戎,一彼一此。武帝徙武都氐于秦川,欲以弱寇强国,捍御蜀虏,此盖权宜之计,非万世之利也。今者当之,已受其敝矣。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所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因其衰敝,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庶,则坐生其心。以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辄为横逆。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蔓,暴害不测。此必然之势,已验之事也。犬马肥充,则有噬啮,况于夷、狄,能不为变!但顾其微弱,势力不逮耳。夫为邦者,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民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也。”朝廷不能用。

直解

武都,是郡名,即今陕西巩昌府阶州地方。秦川是地名,即今陕西西安凤翔等府地方。晋惠帝元康九年,此时秦雍氐、羌齐万年反,将军孟观始讨平之。太子洗马江统因思汉、魏以来,氐、羌、胡、羯、鲜卑来降的,都杂处在中原地方,以致扰乱我华夏,这乃是腹心之患。宜趁此时,驱遣出塞,以早绝其原。乃作《徙戎论》一篇,以警动朝廷,说道:“夫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古时列在四方远处,叫做要服、荒服,言但以约束羁縻之,而荒忽无常也。昔夏禹平水土,而于西戎,止就而序之。盖以诸夷性气贪婪好利,凶悍不仁,本与中国不同。而四夷之中,惟戎、狄在西北者,其贪悍尤甚,从来叛服不常,顾其势力强弱何如耳。有时衰弱则畏服来降,有时强盛则侵叛为患。我中国帝王遇着他强盛的时节,就是汉高祖这等英武也被他诈诱,围困于白登;汉文帝这等仁明也被他侵犯,出军于灞上。及至遇着他衰弱的时节,就是汉元帝、成帝这等衰微,而匈奴酋长如呼韩邪之类,也都称臣来朝。可见戎、狄之叛服,不足为我中国之重轻,历观往事,其明验如此。所以有道之君,其牧夷、狄也,如畜禽兽。款待他必有准备,不因其服而纵弛;制御他必有常法,不因其叛而穷黩。他虽稽颡执贽畏服于我,而边城不废固守,待之有备也;他虽强暴为寇,侵叛于我,而兵革不烦远征,御之有常也。其意只要峻出入之防,明要荒之制,使中国自为中国,夷、狄自为夷、狄,境内之民获安,疆埸无所侵扰便了。何可幸戎、狄之来服,便容他居我内地,以启乱华之阶,而忘中国之备哉!至魏朝初兴,天下未一,西边与蜀国隔界,那时内附的西戎,如羌、氐之类,有在彼界上的,有在此界上的。魏武帝恐蜀人招引武都氐、戎,助兵入寇,乃迁徙他入居秦川,散居关中地方。其意欲以外弱寇敌之党援,内壮国家之藩屏,藉此氐戎,以打御蜀虏。此盖一时权宜之计,实非万世经人之利也。武帝只以御寇为急,不暇远虑,而祸本实种于此。到如今蜀国既亡,天下混一,这祸患却是我国家当之,往年杀害官吏,近日反叛朝廷,已受其敝矣。夫关中土地肥饶,物产丰盛,乃自古帝王建都之所,未闻戎、狄之类可居此土也。盖戎、狄犬羊,原非我的族类,则其心决然与我不同,岂肯安心帖服我中国。只因其衰敝,迁入畿甸内地,以为不足复虑。百姓每与他杂居既久,也有玩忽之心。又见其寡弱,或从而欺侮之,使他怨恨之气深入于骨髓。到后来生育众多,渐渐强盛,遂坐生叛乱之心。以其贪悍之性,怀挟愤怒之情,一旦候隙乘便,辄为横逆。而又居封疆之内,无边塞之隔,从而掩袭我素不防备之人,收掠我散在四野之积,故能为祸滋长蔓延,暴害发于不测,此必然之势,而亦已验之事也。今可不深监而预防之哉!宜徙诸羌于先零、罕开之地,徙诸氐于阴平、武都之界,庶几华夷不杂而祸原可绝也。且戎之当徙,不止氐、羌,今并州之胡,分为五部,户至数万。幽州句骊,户落孳息,且以千计。譬如犬马,豢养太过,至于肥充,其气骄盈,则有噬啮之患,况于夷狄居我内地,能不为变乎?但顾其初衰微寡弱,势力不逮耳。今日渐蕃盛,将不可测。夫为国家者,其所忧患不在人民寡弱,而在社稷不安。今天下一统,土地这等广大,士民这等殷富,本自众盛,何须那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既无益于中国,而适足贻患,都该再三晓谕,着有司发遣,给以行粮,使还旧土。在彼客居此地,不无怀土之思,既有以慰其心;在我华夷杂处,不无纤芥之隙,又有以释其忧。保惠此中国,以安靖彼四方,绝将来之祸,贻永世之德,其为计不亦长便乎?”当时朝廷上下,只苟安目前,都无忠谋远虑,虽江统之论深切著明如此,毕竟不能用也。前此郭钦亦尝言于武帝之时,而不见听。夫武帝自其身艰难开创,尚虑不及远,况后世乎!其后仅一再传,而胡酋刘渊果以五部倡乱,羯则石勒、氐则苻洪、羌则姚弋仲、鲜卑则慕容廆,迭起乱华。终晋之世,海内纷扰,以至于亡。郭钦、江统之言,于是乎验矣。

原文

鲁褒作《钱神论》以讥之曰:“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亲之如兄,字曰孔方。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怨仇非钱不解,令闻非钱不发。洛中朱衣,当涂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直解

晋惠帝昏愚,政在臣下。权势贵戚之家,皆交通贿赂,凡事非钱不行,于是南阳人鲁褒作《钱神论》以讥笑之。其文说道:“铜钱之为物虽微,而其形体外圆内方,有乾坤之象,世人亲爱之如亲兄一般,以钱孔四方,遂字之曰‘孔方’。这物虽无道德而极其尊,人皆贵重之;虽无权势而极其热,人皆趋附之。他能排进天子的金门,直入公卿的紫闼。事之危急的,有了钱去营求,则危者可安也;人之该死的,有了钱去营求,则死者可活也。虽是尊贵的人,要摆布他也不难,只有了钱,则贵者亦可贱矣;虽是生活的人,要杀害他也不难,只有了钱,则生者亦可杀矣。忿怒争讼的事,不论是非,若非钱则必不取胜;幽晦淹滞的人,不论贤否,若非钱则必不超拔。怨恨仇雠,非钱则不能和解;令名美誉,非钱则不能自发。钱之功用,其大如此。如今洛阳城中,穿朱衣、当要路的贵人,都爱我孔方家兄,无有止极。执他之手,怀抱他终始,不肯相离。其爱钱如此。大抵凡今之人,也不管甚么道理,也不知甚么法度,惟知有钱而已,此钱之所以为神也。”自古观人国者,但见纪纲整肃,上下清白,便知其国之盛;但见权势恣横,贿赂公行,便知其国之衰。古人有云:国家之败,繇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今观鲁褒之论,晋之朝贵,惟钱是爱,而钱得以移其贵贱死生之权,则其国事可知矣。欲不亡得乎!

原文

初,太弟颖表匈奴左贤王刘渊为冠军将军。渊子聪,骁勇绝人,博涉经史,善属文,弯弓三百斤。弱冠游京师,名士莫不与交。颖以聪为积弩将军。渊从祖右贤王宣谓其族人曰:“自汉亡以来,我单于徒有虚号,无复尺土,自余王侯,降同编户。今吾众虽衰,犹不减二万,奈何敛手受役,奄过百年!左贤王英武超世,天苟不欲兴匈奴,必不虚生此人也。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复呼韩邪之业,此其时也!”乃相与谋,推渊为大单于。

直解

左右贤王,都是匈奴的官名。冠军、积弩,都是将军的官号。弱冠,是二十岁。匈奴称单于,即中国称天子的意思。这一段是记五胡乱华之始。初,惠帝弟成都王颖镇邺时,奏荐匈奴降人居晋阳的,有左贤王刘渊可用,以他为冠军将军,监五部军事,领兵在邺。渊有子名聪,生性骁勇,远过常人,又博涉经史书籍,善作文词,有气力,弯弓重三百斤,才兼文武。弱冠时,游于京师,凡有名的士大夫都与他交游。颖又以聪为积弩将军,父子都被亲用。渊的从祖右贤王刘宣对他族人说:“我匈奴本与汉家约为兄弟,何等尊宠。其后呼韩邪单于降汉,自汉亡以来,徙居塞内,曾为单于的,如今空有名号,实无尺寸之地,其余王侯都无封爵,下与平民同编户籍,以供差役,其屈辱如此。今吾部落虽衰,犹不减二万,足以自奋,岂可束手受制于人,听其役使?奄忽之间,过了百年,与草木同朽乎!吾观左贤王英姿武略,超绝一世,天若无意兴起我匈奴,必不虚生此人,既生此人,便是天意有在。今晋室诸王自相屠戮,骨肉相残,内难既作,海内纷纷,盗贼并起,就似鼎中沸汤一般。天下祸乱乃英雄之资,我等当同心协力,推戴左贤王,兴复呼韩邪的故业,正在此时,岂可坐失机会而甘心于人下哉!”遂相与谋议,共推刘渊为大单于,使其党诣邺告之。渊乃设计辞颖,脱身北归,至左国城,自立为汉王,未几又僭称大号。其子刘聪继之,日益猖獗,以至洛京不守,怀、愍蒙尘,而晋室遂东矣。按刘渊父子虽是骁雄,然在武帝时,羽翼未成,诚如郭钦、江统之言,申谕而发遣之,使还其旧土,后虽为患,不过侵犯我边境而已。失此不图,使二百年余孽安处中国,包藏祸心,习知我虚实强弱,一旦乘隙,相扇而动,千百成群,遂不可制,以成滔天之祸。驯至北魏、辽、金,以极于有元,而天下胥为夷矣。盖刘渊之乱,其滥觞也,后之处降胡者,尚思履霜坚冰之戒,而防其渐哉!

怀帝

孝怀皇帝,名炽。是武帝第二十五子,惠帝之弟。在位六年,为匈奴刘聪所虏。

原文

十一月,以王衍为司徒。衍说太傅越曰:“朝廷危乱,当赖方伯,宜得文武兼资以任之。”乃以弟澄为荆州都督,族弟敦为青州刺史,语之曰:“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卿二人在外而吾居中,足以为三窟矣。”

直解

荆州,即今湖广等处地方。青州,即今山东等处地方。怀帝永嘉元年十一月,此时东海王司马越为太傅,专擅朝政,以王衍素有重名,就用衍为司徒。王衍因劝太傅越说道:“今朝廷危乱,正该倚赖各州刺史,这是古时方伯之官,外镇四方,内卫王室,须得能文能武兼禀全才的人,以居此官,缓急方可得力。”因荐其弟王澄做荆州都督,族弟王敦做青州刺史。王澄是个浮华之士,王敦是个凶狠之徒,朝廷如何倚赖得他?此是王衍假公济私,要植亲党以保禄位耳。因私下对王澄、王敦说道:“吾等遭此危乱之时,常恐身家不能自保。今荆州境内,有江、汉二水,可依以为固。青州背后,就是大海,可恃以为险。你二人在外,各据要地,我居其中,秉执朝权,尔以我为腹心,我以尔为羽翼,谁复有能害我者?此足以为三窟而保全身家矣。”窟是土穴,兔性最狡,穿地为穴,若止是一处,恐怕人以水灌,或以火熏,无处可逃,故连做三个巢穴,彼此相通,以为藏躲脱走之地。王衍设此譬喻,自以为得计矣。岂知忠臣忘家徇国,国安则家安,未有不顾国之危乱,而身家可保者也。到后来王澄纵酒废事,遂为王敦所杀。敦又以谋反败死。而王衍竟死于石勒排墙之下,虽有三窟,何足恃哉!此可以为人臣负国不忠,背公植党者之戒矣。

原文

五年,东海王越薨,王衍等奉越丧还葬东海。石勒帅轻骑追之,无一人得免者。执太尉衍等,坐之幕下,问以晋故。衍具陈祸败之繇,云计不在己。且自言少无宦情,不豫世事,因劝勒称尊号,冀以自免。勒曰:“君少壮登朝,名盖四海,身居重任,何得言无宦情邪!破坏天下,非君而谁!”

直解

怀帝即位之五年,羯胡石勒,举兵入寇,逼进京师。东海王越时为太傅,不护守京师,却领兵出镇许昌。怀帝恶其专擅,密诏大将军苟晞讨越。越因此忧愤成疾而薨,临薨时,把后事托与太尉王衍。衍奉其丧柩回东海国中安葬,被石勒帅领轻骑追至苦县地方,围住晋兵,将士十余万人尽被擒获,无一人得脱者。石勒拿住王衍,叫他坐于帐下,问以晋家变乱的缘故。王衍备细陈说晋室祸败都繇宗室争权、骨肉相残,以致宗社倾危,朝廷坏乱,实不干我等大臣之故。且我少时宦情甚薄,不愿做官,所以一切世事懒得干预。王衍这说话,只是惧怕石勒杀他,要推罪免祸的意思。又劝石勒早称帝号,以逢迎其意,冀免于死,其不忠甚矣。勒见衍言词虚妄,因折他说道:“世间有那不爱名位的人,方可说的无宦情,汝自少登朝,名盖四海,位至三公,负这等大名,居这等重任,如何说道无宦情邪!今天下事全是你每坏了,所以致此祸败者,不是你却是谁?”因命左右牵出,至夜,使人推墙压之而死。夫人臣之义,食其禄则当任其事,王衍为晋大臣,义同休戚,当国家多难,固宜效忠戮力,死生以之,却乃平时则崇尚虚谈,隳废国事,及至临难则甘心媚虏,俯首乞怜。虚名无实之士,其误人国家如此,人君于任人之际,可不慎所择哉!

原文

周奔琅邪王睿,睿以为军咨祭酒。前骑都尉桓彝亦避乱过江,见睿微弱,谓曰:“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诸名士相与登新亭游宴,周中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因相视流涕。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

直解

睿,是晋元帝名,元帝初封为琅邪王。军咨祭酒、前骑都尉都是官名。中州指洛阳说。管夷吾,即管仲。新亭,在今应天府江宁县地方。中国叫做神州。楚囚,是借春秋时钟仪留晋的故事,以见羁旅异乡的意思。晋怀帝永嘉五年,匈奴刘聪的军马攻陷洛阳,怀帝被执,又西据了长安,此时海内大乱,独有琅邪王睿镇守建业,江东稍安。于是中州名士周遂奔江东,来投琅邪王睿,睿就收用他做军咨祭酒。又有前骑都尉桓彝,也是从中州避乱过江,因见琅邪王兵力微弱,恐难倚赖,私下对周说:“我本为中州兵乱,特来这里避乱全身,不料江东事势单弱如此,将何以存济而得免于祸!”心下疑虑。后来得见王导,与他共论时事。王导是琅邪王的谋臣,先劝琅邪王潜图兴复,收人望,振法度,别名器,凡所施为,都有次第,言论风旨,慷慨动人。桓彝不觉敬服,既退,与周说:“当时齐国只得一个管夷吾,便能攘夷狄、兴周室,向见王导,即今之夷吾也。江东虽微弱,有这人在,吾复何忧?”诸名士每暇日相邀出登新亭,临江游宴,周到半坐时,感叹说道:“昔洛都游宴,多在河滨,今新亭乃临江渚,风景都是一般,只举目之间,未免有江、河之异,故国丘墟,胡尘阻绝,使人对景伤怀。”于是彼此相顾,不觉泪下。那时王导独愀然变色说道:“诸名士在此正当并力一心,共扶王室,削平祸乱,克复神州,才是大丈夫的事业。何至区区似楚囚一般,羁旅无聊,相对涕泣,徒悲何益耶!”诸名士乃猛然警省,都收泪而谢之。此亦王导激励人心之一机也。可见国势之强弱,只在贤才之有无。晋元帝当丧败之余,收乌合之众,只得一王导,遂能系属人心,立国江左,而延晋室百年之命脉。况以天下之大,而驱策一时之英杰,将何事不可为,何功不可立哉!

愍帝

孝愍皇帝,名业,武帝之孙,吴孝王晏之子。在位四年。长安破,降于刘聪。

元帝

中宗孝元皇帝,名睿,宣帝司马懿之曾孙,琅邪王觐之子。怀、愍蒙尘,晋室无主,睿从琅邪起兵,兴复晋室,即位于建康,是为东晋。在位六年。

原文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师,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繇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

直解

范阳即今涿州。司州,今河南府。愍帝之时,有范阳人祖逖者,从少时即慷慨有担当世事的大志,素与刘琨相厚,两人同做司州的主簿。一夕同处歇卧,到半夜的时分,忽然听的鸡叫,祖逖此时正思量着天下的大事,睡不着,就以足去蹴刘琨醒来,与他说道:“半夜鸡鸣,虽不是时候,然唤人早起,不致失觉,亦于人有益,非不祥之声也。”因披衣起舞,有不胜踊跃奋发的意思。后来逖避乱过江,元帝以逖为军咨祭酒。逖住在京师,专一纠集那骁健的勇士,加意抚恤,欲得其用。一日,劝元帝说道:“举大事者,全在人心,我观晋室之乱,非干在上的行政无道,而在下的怨叛离心也。只因那宗室诸王树党专权,骨肉分争,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之人,若刘聪、石勒辈,乘此衅隙纷纷并起,侵扰中土,荼毒生灵。即今晋室遗民,自遭残害以来,各为其父兄子弟之仇抱恨积怨,欲奋身讨贼,只是没人倡率之耳。大王诚能遣命将帅,兴发师旅,使勇敢忠义如我这样的人统领前去,恢复中原,那郡国的豪杰,一闻此举,必然望风而来,随声而应矣。何乱之不可克乎?”祖逖此言,深为有见,争奈元帝素性优柔,只想保守江东,无志北伐,乃命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着自募兵马而行,竟不能出师以图大举。于此便见元帝立国规模本来狭小,原无远略,所以终其身仅能偏安一隅,而长、淮以北,尽委腥羶,寸土尺疆,不能收复,忘宗社丘墟之恨,孤豪杰向义之心,岂不可慨也哉!

原文

陶侃为广州刺史。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尔。”

直解

广州,即今广东广州府等处地方。甓,是砖,世俗误以为瓮。斋,是退居的去处。陶侃先在荆州,为王敦所忌,左迁广州刺史。陶侃在广州,破杜弘、诛王机、擒温邵,叛乱悉平。威名既立,州中无事,然陶侃却有远志,不以无事自安,每退居私室,早晨自家运砖百块于斋外,晚间又运将进来。人见他每日如此,不知其故,从而问之。陶侃答说:“今王室陵夷,盗贼群起,中原多事,我要替朝廷出些气力,平定天下,若因此州无事,便过于偷安,任意恣情,优游逸乐,一向自在惯了,却恐精力懈弛,不复堪任劳苦的事,所以早晚运甓,不放此身安闲,以习劳苦尔。”大抵人之志意,能兢惕,则日明;好偷惰,则日昏。人之精力,常练习,则愈强;务安逸,则愈弱。《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陶侃之运甓,盖亦欲兢惕其志意,而练习其精力,有大《易》自强不息之义焉。当时人士,崇尚清谈,遗弃世事,以衔杯为高致,以勤事为俗流,而陶侃独不安于暇逸如此,可谓卓尔不群者矣。

明帝

肃宗明皇帝,名绍,是元帝长子,在位三年。

原文

三年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大将军、都督荆、湘、雍、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荆州士女相庆。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厅事前余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直解

东晋时,将湖、广、四川接境一带地方,分做四州。荆,是今荆州汉、沔等处。湘,是今长沙、常德等处。雍,是今襄阳、陨阳等处。梁,是今汉中、顺庆等处。晋明帝太宁三年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大将军,都督荆、湘、雍、梁四州军事,领荆州刺史。前时陶侃曾有功德于荆州,百姓每都感戴他,愿得他管领这地方,及至重来荆州,士民儿女无不欢庆,其得人心如此。陶侃生性聪察警敏,谦恭勤劳,终日衣冠,敛膝危坐,纵在闲居,绝无惰容。而军府中事无大小,一日之中,都简摄无遗,绝无一件废阁。精勤职务,未尝少闲。晋时风俗,率以游宴醉酒为高,他独不然,尝对人说:“昔大禹圣人,克勤于邦,一寸光阴,尚且爱惜。况今之人,万万不及大禹,就是一分,也该爱惜。百年之内,能够几何?岂可逸游荒醉,把这光阴虚度了!自家身上,全不理会,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枉过一世,分毫事业不能成就,岂不是自弃乎?”尝造船只,剩下的木屑竹头,都着簿籍记了数目,收掌在官,不肯抛弃。人都不晓得他的意思,只说这零碎物件,收藏他有何用处?到后来正月元旦,府中官僚都聚会称贺,那厅事前残雪沾湿,就把这木屑铺在地上才好接见宾客,此时木屑也有用了。及穆帝永和中,桓温造船伐蜀,就把陶侃所藏的竹头作了丁装船,此时竹头也有用了。其经理诸事,精微细密,都是这样,不可悉举,即此亦可想见其为政矣。夫王衍诸人,高旷清远,不屑世事,固以陶侃为鄙琐;陶侃勤敏微密,不遗小物,亦以王衍等为虚浮。二者正相反,然天下卒败坏于王衍而兴复于陶侃,可见虚谈者不适于用,而勤事者乃能有成。人君取人之际,当知所审择矣。

成帝

显宗成皇帝,名衍,是明帝长子,在位十七年。

康帝

康皇帝,名岳,是成帝同母弟,在位二年。

穆帝

孝宗穆皇帝,名聃,是康帝之子,在位十七年。

原文

范宁,好儒学,性质直,尝谓王弼、何晏之罪深于桀、纣。或以为贬之太过,宁曰:“王、何蔑弃典文,幽沉仁义,游辞浮说,波荡后生。使缙绅之徒翻然改辙,以至礼坏乐崩,中原倾覆。遗风余俗,至今为患。桀、纣纵暴一时,适足以丧身覆国,为后世戒,岂能回百姓之视听哉!故吾以为一世之祸轻,历代之祸重;自丧之恶小,迷众之罪大也。”

直解

魏晋以来,士大夫崇尚清虚,儒者诗书六艺之学,久废不讲。至是新野人有范宁者,独能考究经籍,专心儒学,而性又质直,不能委曲随时,尝以首倡清谈起自王弼、何晏两人,因说这两人的罪恶比之桀、纣尤为深重。或有人说:“桀纣暴虐无道,身弑国亡,古今称为凶恶之人,今把王弼、何晏比他,莫不贬之太过些。”范宁答说:“圣贤垂世立教,全凭那典谟文章、仁义礼乐,以为维持世道之具,不可一日而缺者。王、何二人,把典谟文章当做古人的糟粕而轻弃之,把仁义礼乐当做道德的渣滓而泯没之,专一祖述老、庄的言语,高谈虚无,其游漫之辞,浮诞之说,使那后生每心志摇荡,随波逐流。缙绅士大夫亦皆翻然变其旧辙,务以放旷为高,把世事理乱兴衰全不经管,以致礼度败坏,音乐崩缺,遂有五胡乱华、中原倾覆之祸。其遗风余俗,传至于今,百姓每视听习熟,恬然不以为非。将来之患,尚无止极。其风俗败坏,人心陷溺,都繇王、何二人倡之。若桀、纣虽是暴虐无道,然不过纵恶于一时,其丧身亡国之祸,传之后世,适足以为作恶的鉴戒,岂能鼓惑百姓每的耳目,而回其视听如此哉!所以我说桀、纣之祸,止害的一世,其祸犹轻;王、何之祸历代犹受其害,其患为尤重也。桀、纣之恶,止丧的他自家一身,其恶犹小;王、何之恶,众人皆被他迷惑,其罪为尤大也。”夫魏晋清谈之祸,虽自王、何两人倡之,然亦繇当时纪纲不振、教化不明,故邪说易行,人心易惑。诚使朝廷之上纪纲振肃,而国无异政,学校之间,教化修明,而士无异学,则道德以一,风俗以同,邪说何繇而得肆哉!有君师政教之责者,当鉴于兹。

哀帝

哀皇帝,名丕,是成帝长子,在位四年。

废帝

废帝,名奕,是哀帝同母弟,在位六年。为强臣桓温所废。

简文帝

太宗简文皇帝,名昱,是元帝少子,在位二年。

孝武帝

烈宗孝武皇帝,名曜,是元帝之孙,简文帝第三子,在位二十四年。

原文

二年,是时朝廷方以秦寇为忧,诏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谢安以兄子玄应诏。郗超闻之,叹曰:“安之明,乃能违众举亲;玄之才,足以不负所举。”

直解

晋自元帝以来,偏安江左,中原地方,尽为苻秦所据。秦王苻坚,既东平慕容,西取蜀汉,北克凉、代,九州之地,已有其七,恃其强盛,有并吞江左之意。此时晋室兵力微弱,边境数被侵扰,朝廷上下,方以秦寇为忧。乃下诏遍求文武全才的好将帅,可以镇守备御北方、抵敌秦寇者,付托他以兵事。时谢安为宰相,就举他的侄儿谢玄以应诏命。遂拜谢玄为建武将军,监江北诸军事。中书郎郗超,素与谢玄不和,然曾因共事,知其才能,听得谢安荐举他,因叹说:“知人固难,能副所知亦不易。况至亲之间,人多畏避嫌疑,不敢推举。今谢安之明,乃能不徇众情,独举其侄,不以私亲为嫌;谢玄虽是年少,未曾经事,然他的才能足以胜此重任,异日必能成功,不负谢安之荐举也。”观郗超心服谢安之举如此,则其得人可知矣。其后谢玄屡立边功,及苻坚大举入寇,玄以五千骑破秦兵数十万于淝水之上,超所谓不负所举者,岂不信哉!大抵人臣有体国之公心,则形迹有所不必拘,嫌疑有所不必避,然后能为国家得人于爱憎毁誉之外。自昔名臣,有举其子者,祁奚之举祁午是也;有举其仇者,解狐之举荆伯抑是也。故曰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可谓至公矣。近世若吕蒙正之荐夷简、文彦博之荐唐介,亦得古人遗意,推此可以为荐举之法。

原文

十四年十一月。初,帝既亲政事,威权己出,有人主之量。既而溺于酒色,委事于琅邪王道子。道子亦嗜酒,日夕与帝酣歌为事。又崇尚浮屠,穷奢极费。左右近习,争弄权柄,交通请托,贿赂公行,官赏滥杂,刑狱谬乱。

直解

道子,是晋宗室,封为琅邪王。浮屠,是佛。孝武帝即位初年,褚太后临朝摄政,及帝既冠,始亲政事,总揽威权,爵赏刑罚,都自己出,又委任谢安、王彪之等,外平寇乱,内理国事,甚有人君的度量,可为贤主。及到后来耽溺酒色,恣意荒淫,遂不亲理政事,把朝政都委之于琅邪王司马道子,着他管理。这道子为人性亦好酒,不能管理政务,日里夜间,只是与帝纵酒,以酣饮狂歌为事而已。帝又听信邪说,崇尚佛教,在于内殿去处,修建精舍,招引僧人,住居其中,倾竭资财,奢侈费用,略不顾惜。左右近习之人,遂得以操弄权柄,擅作威福,繇是政出私门,交通干托,凡那营求干办的,明白用钱馈送,贿赂公行。遂使无才者得以冒官,无功者得以冒赏,而官赏滥杂;有罪者倖逃法网,无辜者反被诛戮,而刑狱谬乱。国事大坏,人心怨咨,晋室之亡,实决如此。夫帝始亲政事,何等精勤;一旦溺于酒色,委政道子,遂致迷缪。可见人君一心,难于清明,而易于蛊惑。是以大禹以旨酒垂戒,成汤以女谒省躬,皆所以防情欲之流而绝祸乱之本也。君天下者,可不戒哉!

安帝

安皇帝,名德宗,是孝武帝太子,在位二十二年。

恭帝

恭皇帝,名德文,是安帝同母弟,在位二年,而禅于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