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通俗编

卷七:文学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读书百[彳+扁]。其义自见

〔魏志王肃传注〕董遇不肯教人。而去必当先读百[彳+扁]。言读书百[彳+扁]。而义自见。〔朱子训学斋规〕引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早知穷达有命。悔不十年读书

〔南史〕沈攸之语。

读书不求甚解

〔晋书〕陶潜语。

读书破曼卷

〔杜甫赠韦左丞诗〕。〔东皇杂録〕或问荆公。老杜诗何故妙絶古今。曰。老杜固自言之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三到

〔训学斋规〕余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作相须读书人

〔宋史太祖纪〕谓窦仪云。又〔王文正笔録〕太祖谓庐多逊。作宰相须用儒者。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杜甫题栢学士茅屋诗〕。

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

〔程伊川语録〕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若一日有所得。何止胜读十年书耶。

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辍耕録〕载元中书左丞吕忠肃公思诚诗。

书中自有黄金屋

〔李之彦东谷所见〕劝学文言。书中自有黄金屋。自斯言一入于胸。未得志时。已惟以金多为荣矣。〔按〕劝学文未考何人作。观此知其在宗以前。高则诚琵琶记、喜书中今日有女如玉。男儿有书须勤读。也自有千锺粟。全用其文。

客至罢琴书

〔杜诗〕地幽忘盥栉。客至罢琴书。

习读在前生

〔郑谷赠刘神童句〕。

不学无术

见〔汉书霍光传〕。

开卷有益

〔黾水燕谈〕宋太宗诏撰太平御览等书。日览二卷。因事有阙。则暇日追补。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手不释卷

〔华阳博议〕马怀素、吕思礼、于休烈、李[石+奚]、仕宦不释卷。刘[日/丙]、鲁肃、崔林、辛术、军旅不释卷。刘实、王起、赵逸、崔元翰、耄耋不释卷。司马光、童穉不释卷。裴[白+皐]、乱离不释卷。皇甫谧、裴汉、疾病不释卷。

一目十行

〔北齐书河南王孝瑜传〕读书十行倶下。〔梁书昭明太子传〕读书数行并下。

过目不忘

〔晋书苻融载记〕融下笔成章。耳闻则诵。过目不忘。〔唐书王起传〕起于天下书无不读。一经目。弗忘也。

文不加点

〔文选鹦鹉序〕笔不停缀。文不加点。〔北史杜铨传〕杜正元文不加点。〔卢文伟传〕卢绚祖为二十余人作表。文不加点。〔梁书萧介传〕武帝置酒赋诗。介染翰便成。文不加点。〔隋书许善心传〕帝称其文不加点。笔不停毫。〔[(扣-口)+庶]言〕李白奉诏草白莲花序。文不加点。

文过其实

〔后汉书冯衍传〕以文过其实。遂废于家。

卖文为活

〔杜甫寄斛斯六官诗〕故人南郡去。去索作碑钱。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县。

咬文嚼字

见〔元人杨氏劝夫曲〕。

文不识

〔西京杂记〕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匡衡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按〕此疑假设姓名。如今小说之例。续萱録有贾博谕、全若虚。盖其类云。

甚有道理

〔诗〕有伦有脊。毛传云。所言有道理。

有道理

〔诗〕有伦有脊。毛传云。所言有道理。

是何道理

〔卢仝月蚀诗〕见似不见。是何道理。

出于何典

〔后汉书孔融传〕融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其嘲己。问出何经典。〔文苑传〕边孝先曰。师而可嘲。出何典记。

不落道

〔白居易小童薛阳陶吹[咸/角]栗歌〕众音[尔+见]缕不落道。有如部伍随将军。〔按〕此谓其不劳越他道。今反以文词错杂失次为不落道。非。

不通

〔论衡别通篇〕通人犹富人。不通者。犹贫人也。通人胸怀百家之言。不通者空腹无一牒之诵。〔通典〕魏立太学。学者满一歳。试通一经。为弟子。不通。遣罢。弟子满二歳。试通二经。补文学堂故。不通者。听从后辈试。〔燕翼贻谋録〕试场问本经义疏。不过记出处而已。考官批于界行之上。能记则曰通。不记则曰不。其误记者亦书曰不。〔古文孝经谏诤章〕是何言与下。有不通之言也五字。〔按〕今文无之。面语亦不类。或疑属旧注。误为正文。

一窍不通

〔吕氏春秋贵直论〕纣杀比干而视其心。孔子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云。纣心不通。安于为恶。若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又〔列子仲尼篇〕文挚谓龙叔曰。子心六孔流通。一孔不达。今以圣智为疾者。其以此乎。

五经扫地

〔唐书祝钦明传〕帝与羣臣宴。钦明自言能八风舞。帝许之。钦明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帝大笑。卢藏用叹曰。是举五经扫地矣。

皮里春秋

〔晋书[(衫-彡)+者][衣<臼]传〕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春秋。言其外无藏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

〔薛应□宋元通鉴〕文天祥至燕。丞相孛罗召见。天祥仰首言曰。自古帝王。有兴有废。孛罗曰。且问盘古至今几帝几王。天祥云云。

旄の毛の代わりに斤

既读孔圣书。必达周公礼

见〔元曲选〕呉昌龄断风花雪月、贾仲名萧淑兰二剧。

诸子百家

〔后汉书注〕诸子百六十九家。言百家。举成数也。

连篇累牍

〔北史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宋史选举志〕寸[日/咎]之下。惟务贪多。累牍连篇。何由精妙。

千篇一律

〔艺苑厄言〕白乐天诗。千篇一律。轻看。最能易人心手。

双管齐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唐张[王+(缲-纟)]。尤善画松。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干。〔伊世珍琅[女+(环-王)]记〕黄华能双管下并。

意到笔随

〔春渚纪闻〕东坡曰。吾生平作文。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随之。无不尽意。

善书不择笔

〔后山谈丛〕善书不择纸笔。妙在心手。不在物也。〔王肯堂笔尘〕能书不择笔。浪语也。古来唯称率更令不择笔。然晋人遗意。到欧阳渐失矣。

笔重

〔唐书陆余庆传〕善论事而短于判。人嘲之曰。说事则喙长三尺。判字则手重五斤。〔按〕俗有一枝笔管千斤重之语。本此。

饮墨水

〔隋书礼仪志〕正会日。诸郡上计、付纸遣陈士宜。书迹滥劣者。饮墨水一升。又策秀孝、考廉良。其有脱误书滥、文理孟浪者。起立席后饮墨水。〔太平广记〕陈继达本武夫。不知书。梦人以墨水升余饮之。遂能识字。〔黄庭坚诗〕睥睨[纟+丸]儿。可饮三斗墨。〔刘静修诗〕老觉胸中无墨汁。〔按〕俗有丁倒转来无墨水语。本此。

惜墨如金

〔古今名画记〕李成作画。惜墨如金。〔楼钥题崔老融戏墨诗〕古人惜墨如金。老融惜墨如惜命。

铁砚磨穿

〔五代史桑维翰传〕初举进士不第。人有劝其从他途求仕者。维翰铸铁砚示人曰。砚穿则改而他仕。辛以进士及第。

巧妙纸半张

见〔郑徳辉王粲登楼曲〕。

白纸上写着黒字

见元〔鸳鸯被、东堂老二剧〕。

一字直千金

〔史记吕不韦传〕以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县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憎损一字者。予千金。〔王献之帖〕扬州一老母。惠臣一餐。无以答其意。臣作一字。令就一价。近观三。远观者二。未经数日。遂获千金。〔锺嵘诗品〕陆机拟古十四首。惊心动魄。几于一字千金。〔张说诗〕大风将小雅。一字尽千金。〔呉融[(恐-心)/言]光上人草书歌〕不系知之与不知。须言一字千金値。

一字师

〔唐诗纪事〕郑谷改齐己早梅诗昨夜数枝开作一枝开。人以谷为一字师。〔诗话总龟〕张咏独恨太平无一事。萧楚材请改恨为幸。咏曰。子眞一字师。

[纟+乞]字不识

〔懒眞子〕臧武仲名[纟+乞]音恨发切。唐时有误读为核者。萧颕士曰。汝[纟+乞]字也不识耶。俗言瞎字不识。又[纟+乞]字之讹。

不识一丁

〔唐书张宏靖传〕天下幸无事。尔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洪容斋俗考〕今文多用不识一丁字。谓祖唐书。以出处考之。乃个字。非丁字。盖个与丁相类。传写[(忖-寸)+呉]焉。〔田艺[(花-化)/衡]留靑日札〕天水姜平子仕苻坚。坚宴羣臣赋诗。平子诗有丁字直而不屈。坚问其故。曰。曲下者不正之物。未足以献也。坚悦。擢上第。夫丁字不屈。乃古下字矣。盖坚[鹿+(鹿+鹿)]人。正所谓丁字不识者尔。〔鲍[金+(诊-言)]亚谷丛书〕蜀志、南史、皆有所识不过十字之语。恐丁字是十字。亦未可知。十与丁。又相似。其文亦有据也。

即席赋诗

〔宋书〕武帝延后进二十余人。置酒赋诗。萧介染翰即成。臧盾诗不成。罚酒一斗。盾饮尽言笑自若。帝曰。臧盾之饮。萧介之文。皆即席之美也。〔按〕后世云即席赋诗。昉此。然于原文意颇龃龉。

诗有别才

〔严沧浪诗话〕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东坡集〕题王维蓝关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供官诗

〔太仓[禾+弟]米集〕东坡尝言。古今未有无对者。琴家谓[(忖-寸)+呉]俗耳为设客曲。顷时有作送太守诗者。仆问之其人曰。此供官诗。不足观。于是设客曲始有对。戏作俳体云。设客元无琴里曲。供官尚有箧中诗。

打油诗

〔南部新书〕有胡钉铰、张打油二人。皆能为诗。〔升庵外集〕载张打油雪诗。即俚俗所传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也。故今又谓之打狗诗。

趁韵而已

〔朝野佥载〕景龙中权龙褒为左武卫将军。好赋诗。而不知声律。皇太子夏日赐宴。献诗云。严霜白皓皓。明月赤团团。或曰。岂是夏景。曰趁韵而已。太子援笔赞之曰。龙褒才子。秦州人士。明月书辉。严霜夏起。如此诗章。趁韵而已。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逊诗〕。

富于千篇。贫于一字

见〔文心雕龙练字篇〕。

绚烂之极。造于平淡

〔苏轼与侄书〕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黄庭坚苏子瞻像赞〕云云。

一凭阴隲二文章

〔水东日记〕载呉思庵遗外孙钱昕习科场句。

大手笔

〔晋书王珣传〕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南史陆琼传〕诸官符及诸大手笔并勅付琼。〔徐陵传〕文宣时。国家有大手笔。必命陵草之。〔唐书苏[廷<页]传〕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时号燕许大手笔。

老手

〔玉堂杂记〕上锡史浩宴。命作诗叙之。复俯同其韵。有文章籍老手句。〔苏轼诗〕老手王摩诘。穷交孟浩然。

大作家

〔卢氏杂说〕王屿好与人作碑志。有送润笔者。误叩王维门。维曰。大作家在那边。

宿学

〔史记庄周传〕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饱学

〔文心雕龙〕有饱学而才馁。有才富而学贫。

名士

〔礼月令〕季春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注。名士、不仕者。正义曰。名士者、谓其徳行贞絶。道术通明。王者不得臣。而隐居者也。贤者乃名士之次。〔隋书经籍志〕有海内名士传。正始名士传。江左名士传。

秀才

〔管子小匡篇〕农之子常为农。朴野而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頼也。〔按〕秀才字始见于此。杨升庵引赵武灵王呉越无秀才之语。云属二字所起。考其原文。乃云秀士。非秀才也。史记儒林传。公孙弘等议。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则秀才之科目着矣。〔日知録〕唐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凡贡举有博识高才、强学待问、无失俊选者为秀才。其次明经。其次进士。明初亦尝举秀才。乃辟召之名。非所施于科目之士。今俗谓生员为秀才。非也。

老秀才

〔明实録〕洪武十四年六月。诏于国子诸生中选之学优等。听明俊伟之士。得三十七人。命之博极羣书。讲明道徳经济之学。以期大用。称之曰老秀才。〔按〕三字为今世学者所恶闻。不知其重如此。[酉+(培-土)]酒。讳老犹看夹注书。

诸生

〔史记曹相国世家〕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汉书[羽/隹]方进传]努力为诸生学问。〔锺离意别传〕严遵与光武帝倶为诸生。〔按〕诸生犹诸侯。虽一人亦得云诸。今仍然也。

时髦

〔后汉书顺帝纪赞〕孝顺初立。时髦允集。

腐儒

〔荀子非相篇〕易曰。括嚢无誉无咎。腐儒之谓也。〔史记黥布传〕上折随何之功。谓何为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杜诗〕身世双蓬[髟/兵]。乾坤一不儒。

白面书生

〔晋纪〕高阳王隆曰。温详之徒。皆白面书生。〔宋书沈庆之传〕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谋之。事何由济。

措大

〔李济翁资暇録〕代称士流为措大。言其峭醋而冠四民之首。一说。衣冠俨然。望之有不可犯之色。如醋之酸而难饮也。故亦谓之酸子。或又云、有士人贫居新郑之郊。以驴负醋。巡邑而卖。复落魄不调。邑人指其醋駄而号之。又云。郑有醋沟。其沟东尤多甲族。以甲乙族。以甲乙叙之。故曰醋大。愚谓四说皆非也。止当作措。以其能举措大事。故云。以上皆济翁所録。〔按〕全唐诗话。宣宗谓侍臣曰。崔铉眞贵人。裴休眞措大。颇合于举措大事之说。他如[(扣-口)+庶]言、方干与李主簿互嘲。有措大吃酒点盐之语。李义山杂纂。穷措大唤妓女。必不来。又云。鸦似措大。饥寒则吟。五代史。东汉世家。王得中叩马而谏。刘旻怒曰。老措大毋妄阻吾军。九域志。蜀王宗铢授司戸参军。笑曰。若要头便斩去。何能作措大官耶。宋史杜衍传。衍食于家。惟一麺一饭。曰、某本一措大耳。海録碎事。宋太祖言。措大眼孔小。赐与十万贯。则塞破屋子矣。北梦琐言。江陵号衣冠薮泽。琵琶多如饭甑。措大多如[鱼+即]鱼。凡此倶以措大为轻慢辞。济翁说、未尽然矣。

书厨

〔齐书陆澄传〕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十国春秋〕诸学士毎为文。先问古今首末于朱遵度。国人号幕府书厨。〔宋史呉时传〕敏于为文。未尝属稿。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按〕宋李郛、郑格、李纲、皆以博学强记。人号书厨。张大中、号黒漆书厨。明程济、号两脚书厨。晋书刘乔传。傅迪好广读书。而不解其义。刘柳云。卿可谓书[竹/鹿]、犹厨也。诸言书厨者。祖自此。

润笔

〔隋书郑译传〕高[颖の禾の代わりに火]戏谓译曰笔干。译答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唐书柳[王+比]传〕顾彦晖请书徳政碑。[王+比]曰。若以润笔为赠。即不敢从命。〔宋史王禹[イ+(称-禾)]传〕尝草李继迁制。送马五十匹为润笔。禹[イ+(称-禾)]却之。〔梦溪笔谈〕凡草制除官自给谏待制以上。旧皆有润笔钱。元丰中诏罢。

束修

见〔论语〕。又〔汉书朱邑传〕廉洁守节。退食自公。无疆外之交。束修之馈。〔北史冀儁传〕时俗人学书亦行束修之礼。谓之谢章。〔张凤翼谭辂〕人知束修为子弟馈师之礼。不知邓后纪云。故能束修。不触罗网。注、以约束修整释之。又郑均束修安贫。恭俭节整。冯衍圭洁其行。束修其身。刘般束修至行。皆是此意。又杜诗、荐伏湛疏。自行束修。讫无毁[王+占]。注云、十五以上也。延笃亦云。自束修以来。为臣不陷于不忠。何朱注论语只以礼物言耶。

学课钱

〔元曲选〕金钱记。见此三字。

学堂

〔华阳国志〕文翁立文学讲堂。作石室。在蜀郡城南。学堂之称。自此始。〔传灯録〕洪[言+(烟-火)]有自小不曾入学堂语。

学名

〔春秋疏〕题杜氏名下、引刘炫云。汉承焚书之后。诸儒各载学名。〔按〕今人多于初就傅时定名。故谓名曰学名。据此。则其称谓旧矣。

学生

〔后汉书灵帝纪〕光和二年。始置鸿都门学生。〔唐书选举志〕律学生五十人。书学生三十人。算学生三十人。以八品以下子、及庶人之通其学者为之。〔按〕此皆学校之生。今概呼弟子为学生。非也。

同学

〔汉书萧望之传〕望之事同县后苍。以令诣太常受业。复事同学博士白奇。〔后汉书张[酉+甫]传〕注。[酉+甫]祖充与光武同门学。

同砚

〔汉书张安世传〕小男彭祖。与上同席砚书。〔晋书刘弘传〕少与武帝同居。又同年。共研席。

同门

〔诗笺〕良朋。善同门也。〔汉书儒林传〕孟喜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以耀同门梁丘贺。师古注。同门。同师学者也。〔后汉书王丹传、北史李谧传〕皆有同门生之称。

学长

〔能改斋漫録〕眞宗谓张耆等曰。知汝等好学。吾当亲为教授。耆等拜曰。实臣等之幸也。乃命耆为学长。张宗为副学长。安守中而下为学生。

伴读

〔辽史百官志〕圣宗太平八年。长沙郡王宗允等奏选诸王伴读。〔元史仁宗纪〕至大五年。増国子生并陪堂生额。通一经者以次补伴读。

游学

〔史记始皇纪〕厚招游学。又〔列传〕荀卿游学于齐。春申君游学博闻。蔡泽游学干诸侯。

放学

〔陆剑南诗集〕贪看忘却还家饭。恰似儿童放学时。又上学亦见剑南诗。更挟残书读。浑如上学时。

纳卷

〔唐韦承贻试策夜潜纪诗〕褒衣博带满尘埃。独自都堂纳卷回。〔按〕宋史选举志。绍定四年。臣僚言士人既以本名纳卷。或别为名。或易以字。一人而纳二三卷。盖亦如今制。于未试前。自投名纳卷也。

倍书

〔周礼大司乐注〕倍文曰讽。疏、谓不开读之。〔按〕古今倍与背通。

读生书

〔姚合下第诗〕闭门辞杂客。开箧读生书。〔杜荀鹤秋日山中诗〕归从弟侄读生书。

夹注书

〔杜荀鹤题王处士书斋诗〕欺春祗爱和[酉+(培-土)]酒。讳老犹看夹注书。

巾箱本

〔鼠璞〕今之刊印小册。谓巾箱本。起于南齐衡阳王均。王手写五经。置巾箱中。贺[王+介]曰。家有坟索。何须蝇头细书。答曰。检阅既易。且手写不忘。诸王遂从而効之。古未有刊本。难亲王亦手自抄録。今刊本无所不备。第以供挟书。非备巾箱之藏也。嘉定间从学官杨[王+(鳞-鱼)]之奏禁毁。近又盛行。

书卷

〔后山谈丛〕古书皆卷。而唐始有叶子。今称书册是也。〔天禄志余〕今书籍必数以卷。仅存卷之名耳。古人藏书作卷轴。[业(都-者)]侯架插三万轴是也。其后以卷书之难。因变而为折。久而折断。乃分之为簿帙。以便简阅。

题目

〔南史王僧虔传〕诚子曰。往年取三国志。聚床头百日许。汝曾未窥其题目。〔按〕此与今作文者。先有题目意合。而古言题目。义各不同。魏志臧覇传注。武帝百官名。不知谁撰。皆有题目。称臧舜才颖条畅。识赞时宜。此题目犹品题也。北史念贤传。行殿初成。未有题目。帝诏近侍各名之。贤乃名为圆极。此题目、犹题识也。

草稿

〔史记屈原传〕王使原为宪令。属草稿未定。二字始见。〔春明退朝録〕凡公家文书之稿。中书谓之草。枢密院谓之底。秘府有梁朝宣底二卷。

腹稿

〔唐书王勃传〕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苏诗〕袖手独不言。黙稿已在腹。

宿构

〔三国志王粲传〕举笔成文。无所改定。人尝以为宿构。〔北史杜铨传〕杜正藏为文迅速。有如宿构。

佳作

〔北史冯煕传〕贾元寿撰北芒寺碑。孝文称为佳作。〔梁昭明太子答元圃讲颂令〕得书并所制讲颂。首尾可观。殊成佳作。〔李白宴桃李园序〕不有佳作。何伸雅怀。

呈本

〔南部新书〕欧阳率更为太子起表草。于纸末别标臣询呈本四字。

纷本

〔汤[后/土]画论〕古人画稿。谓之纷本。前辈多实蓄之。宣和、绍兴、所藏纷本。多有神妙者。

复印件

〔南史〕萧思话书。羊欣之影。风流逼好。殆当不灭。〔北史〕周文帝令赵文深至江陵影覆寺碑。〔按〕今摩书者所谓复印件。祖此影字。

诗料

〔唐诗〕野色供诗料。〔陆游诗〕归迟不是寻诗料。

尺牍

〔汉书陈遵传〕与人尺牍。主者藏[去/(升-ノ)]以为荣。〔按〕牍本方版。古人长者称简短者称牍。凡笔迹文辞。皆得谓之尺牍。后汉书鲁王瞻传。上令作丛书尺牍。乃笔迹也。杜笃吊比干文。敬申吊于比干。寄长怀于尺牍。乃文辞也。自谢宣城诗云。谁谓情可书。尽言非尺牍。后人遂但以笺书当之。

折简

〔晋书宣帝纪〕王[シ+(棱-禾)]面缚迎帝曰。[シ+(棱-禾)]若有罪。公当折简召[シ+(棱-禾)]。何苦自来耶。帝曰。以君非折简之客故耳。〔丹铅録〕折简者。折军之简。言礼轻也。南史谢[月+兆]览孔□表。自折简写之。此折简。乃谓擘笺。

文字不鲜明

刀笔

〔史记萧相国世家〕秦时为刀笔吏。〔张汤传〕起刀笔吏。〔后汉书刘盆子传注〕古者记事以简册。谬误以刀削而除之。故曰刀笔。

图书

〔听雨纪谈〕古人私印有曰某氏图书。或曰某人图书之记。盖惟用以识图画书籍。而其它则否。今人于私刻印章。概以图书呼之。可谓误矣。〔按〕刘屏山集。有咏图书诗。方秋厓稿。有题刻匠图书册诗。吾衍行素山房稿。有赠刻图书钱拱之诗。则宋元人已多以私印为图书。或自有所据也。

花押

〔东观余论〕唐令羣臣上奏。任用眞草。惟名不得草。后人遂以草名为花押。〔按〕古言署名。即今押也。其谓之押者。见自魏书崔元伯尤善行押之事。特尽精巧。而不见遗迹。是也。或以其礼之变化。谓之花字。北齐后主纪、开府千余。仪同无数。领军一时二十。连判文书。各作花字。不具姓名。莫知其谁。是也。其后复合二文言之。遂曰花押。唐彦谦诗。公文持花押。鹰隼驾声势。已尝用之。盖花押之名。不待唐以后也。

出格题头

〔通雅〕春秋正义、引魏晋仪注。写表章别起行头者。谓之跳出。此即今之出格尊题式也。或上条陈开坐则亦分疑题头。叶少蕴曰。见开元李暹一告。有低头起顶。

起承转合

〔范徳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按〕今世俚儒朝夕诵此四字。不知四字之言诗不言文也。

揣摩

〔战国策〕简练以为揣摩。〔鬼谷子〕有揣篇、摩篇。虞氏春秋亦有揣摩篇。见〔史记〕。

讲贯

〔国语〕士朝而受业。昼而讲贯。〔柳宗元文〕讲贯经籍。俾达奥旨。〔国语谈苑〕范质延士大夫讲贯世务。以观器识。倶本自国语。

推敲

〔[(払-ム)+庶]言〕贾岛于驴背僧敲月下门句。遇权京尹韩吏部而不觉。泊拥至马前。则曰。欲作敲字。又欲作推字。神游诗府。致冲大官。韩曰。作敲字佳矣。

涂乙

〔唐试士式〕涂几字。乙几字。乙音主。与[黒+圭]同。文字遗落钩其旁以补之。画作□[へに近い]形。非甲乙之乙也。又〔汉书东方朔传〕輙乙其处。谓止絶处。[黒+圭]而记之。如今人读书以朱识其所止、作□[札-木に近い]形。亦非甲乙之乙也。

老草

〔朱子训学斋传〕写字未问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老草。〔按〕王褒洞箫赋。[(忖-寸)+草][(忖-寸)+老]澜漫。亡偶失俦。或谓[(忖-寸)+草][(忖-寸)+老]犹老堂草。澜漫犹[シ+患]漫。然文选注、训[(忖-寸)+草][(忖-寸)+老]为寂静。余不严正分明意大别。未可传会也。今言潦草。乃老草乃音讹。

杜撰

〔王琳野客丛书〕杜默为诗。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曰杜撰。然又观俗有杜田杜园之说。杜之云者。犹言假耳。如言自酿薄酒曰杜酒。此正与杜撰说同。〔按〕湘山野録、盛度撰张知白神道碑。石中立。急问之曰。谁撰。盛率对曰。度撰。对讫方悟。满堂大笑。盛度在杜默前。则知杜撰之说。其来久矣。或云。道藏五千余卷。惟道徳经二卷为眞。余皆蜀道士杜光庭所撰。故曰杜撰。靑藤山人路史又云。杜本土音。桑土国土并音去声。故相沿舎土而直用杜。今人言専局一能。而不通大方者。谓之士气。即杜也。其说亦通。

别字

〔后汉书儒林传〕识书非圣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别字。恐疑误后生。〔日知録〕近鄙者。犹今俗用之字。别字者、本当为此字。而误为彼也。今人谓之白字。乃别音之转。

掉书袋

〔南唐书彭利用传〕言必据书史。断草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

开总明

〔荆楚歳时记〕杜日。小儿以葱系竹竿于窗中[(払-ム)+蜀]之。曰开总明。

曳白

〔唐书苗晋卿传〕天实二载。判入等者六十四人。张[百>大<百]为第一。[百>大<百]本无学。议者哗然不平。帝为覆实[百>大<百]持纸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

偷诗文

〔北史〕魏收毎议陋[(形-彡)+(都-者)]邵文。邵曰。江南任昉文气本疎。魏收非直[莫/手]拟。亦大偷窃。收曰。伊当于沈约集中作赋。何意道我偷任。〔旧唐书〕罗威酷嗜江东罗隐作。目己所为曰偷江东集。〔诗苑类格〕诗有三偷。偷语最为钝贼。[赞+(都-者)]侯造律。不暇及诗。致使弱手芜才。公行劫掠。片言可折。此辈无处逃刑。〔按〕俚语云。偷诗不为贼。盍因斯言省之。

文臭

〔南唐书〕宋齐邱自署碑碣。毎求韩煕载写之。煕载以纸塞鼻。或问之。对阅。文臭而秽。

覆醤[(培-土)+瓦]

〔汉书扬雄传〕刘[音+欠]观太元法言。谓雄曰。空自苦。吾恐后人用覆醤[(培-土)+瓦]也。〔晋书左思传〕陆机曰。间有[イ+仓]父。欲赋三都。待其成。取覆醤瓮耳。〔黄山谷集〕书壶中九华山石云。掲而视俗。以求赏音。吾见其支醤[(培-土)+瓦]于墙角也。

遭鞋底

〔温革隐窟杂志〕杨文公有盛名。尝因草制。为执事者。多所点窜。公甚不平。遂取其稿上涂抹处。以浓墨傅之。就加为鞋底样。题其旁曰。世业杨家鞋底。人问其故。曰。是他人脚迹。常传为[口+(温-シ)][口+(剧-リ)]。自后行文。遇人涂抹者。必相谑曰。又遭鞋底。〔按〕玉堂闲话。罗隐[(柴-木)/言]韦贻范曰。我脚间夹笔。可敌数辈。亦以脚迹侮慢人也。

淫词艶曲

〔陈书江总传〕从宴后庭。多为艶曲淫词。以相传讽。

传奇

〔后山诗话〕范文正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尹师鲁读之曰。此传奇体耳。传奇者。唐裴[金+刑]所著小说也。〔庄岳委谈〕陶宗仪谓唐为传奇。宋为戏诨。元为杂剧。非也。唐所谓传奇。自是书名。难事藻绩。而气体俳弱。然其中絶无歌曲。若今所谓戏剧者。何得以为唐名。或以中事迹相类。后人取为戏剧张本。因展转为此称。不可知耳。

小说

〔新论〕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谕。以作短书。〔按〕古凡杂说短记。不本经典者。概比小道。谓之小说。乃诸子杂家之流。非若今之秽诞言也。辍耕録言。宋有诨词小说。乃始指令小说矣。〔水东日记〕书坊射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农工商贩。抄写绘画。家蓄而人有之。痴[马+矣]妇女。尤所酷好。因目为温阿通鉴。〔七修类稿〕小说起宋仁宗时。盖时太平日久。国家间暇。欲进新奇之事以娯之。故小说毎得胜回头之后。即云话说赵宋某年。

兎园册子

〔五代史刘岳传〕冯道本田家。朝士多笑其陋。旦入朝。任赞、刘岳在其后。道行数反顾。赞问岳何为。岳曰。遗下兎园册耳。兎园册者。郷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道闻之大怒。〔按〕类书言。梁孝王圃名兎园。王卒。帝以园令民耕种。籍其租以供祭祀。其簿籍皆俚语。故郷俗所诵云兎园册子。此文未知何出。晁公武读书志云。兎园册十卷。唐虞世南撰。纂古今事为四十八门。皆偶丽之语。至五代时。行于民间村塾。以授学童。故有遗下兎园册之诮。

日记故事

〔小学引杨文公家训〕童稚日记故事。不拘古今。如黄香扇枕。陆绩怀橘。叔敖阴徳。子路负米之类。只如俗说。便暁此道理。〔按〕今村塾间即纂黄香等事为一书。取用杨文公言。题曰日记故事。

八股

〔日知録〕天顺以前。经义之文。不过敷衍传注。或对或散。初无定格。其单句题亦甚少。成化二十三年会试。乐天者保天下文。起讲、先提三句。即讲乐天四股。过接四句。复讲保天下四股。复收四句。作大结。弘治九年会试。责难于君谓之恭文亦然。毎四股中。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其两对题。两扇立格。则毎扇之中。各有四股。次第之法。亦复如之。故今人相传谓之八股。

千字文

〔南史周兴嗣传〕帝次韵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为文。奏帝称善。〔按〕字为羲之所书。而玉溪淸话云。梁武帝得锺[(谣-言)+系]破碑。爱其书。命周兴嗣次韵成文。尚书故实亦云。武帝命殷铁石于锺王书搨千字。召周兴嗣韵之。一日缀成。则其中兼有锺[(谣-言)+系]笔法。不谬也。时梁武帝。亦尝自制千文。南史沈旋传。旋子众。仕梁为太子舎人。武帝制千文诗。众为注解。是也。梁武时。先有为千字文者。齐书宗室传。南平王称子范奇才。使制千字文。其辞甚美。是也。梁武后。复有为千字文者。旧唐书袁朗传。朗制千字诗。当时以为盛作。是也。又隋时秦王俊。令潘徽为万字文。见北史徽传。

百家姓

〔玉照新志〕百家姓、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盖赵乃本国姓。钱氏奉正朔。故以钱次之。孙之忠懿王之正妃。其次则南唐李氏。次句周、呉、郑、王。皆武肃而下嫔妃也。〔戒庵漫笔〕百家姓。单姓四百零八。复姓三十。近见有包括谜子诗。末题至正三年中。呉王仲端引百家姓。尽包成谜。其复姓乃有四十四。与今本不同。〔按〕陆放翁诗。自注。农家十月。乃遗子入学。所读杂事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则百家姓之有自宋前。无疑也。陈振孙书録解题、有千姓以进。传之天下。详杨升庵外集。

三字经

〔萧良有龙文鞭影〕里中熊氏。藏有大板三字经。明蜀人梁应井为之图。聊城傅光宅为之序。较坊刻多叙元明统系八句。乃知出于明人。究未知谁作也。明神宗居东宫时。曾读是书。〔按〕赵南星集有三字经注一卷。其叙宋以后。亦多出数句。而与鞭影所述不同。近人夏之翰序王伯厚小学绀珠曰。吾就塾时。读三言之文。不知谁氏作。[(辺-刀)<台]年十七。始知其作自先生。因取文熟复焉。而叹其要而该也。或又曰。是书乃宋末区适子所撰。适子字正叔。广东顺徳人也。论其世。则王与区倶不应叙及元明。别本衍出之句。必属明人意增。故是各不同耳。

神童诗

〔涌幢小品〕汪洙。字徳温。[(槿-木)+(都-者)]县人也。九歳善诗。上官闻而召见。时衣短褐以进。问曰。神童衫子何短耶。应声曰。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世以其诗铨补成集训蒙。为汪神童诗。汪登元符三年进士。仕至观文殿大学士。谥文庄。〔按〕其前二三叶相传皆汪诗。其后则杂采他诗铨补。

千家诗

宋刘后村克庄。有〔分门纂类唐宋千家诗选〕。所録惟近体。而趣尚显易。本为初学设也。今村塾所谓千家诗者。上集七言絶八十余首。下集七言律四十余首。大半在后村选中。盖据其本增删之耳。故诗仅数十家。而仍以千家为名。下集缀明祖送杨文广征南之作。可知其增删之者。乃是明人。

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尓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化知礼也。

〔叶盛水东日记〕宋学士晩年写此。必知所自。〔视允明猥谈〕此孔子上其父书也。上者上书。大人谓叔梁[纟+乞]。某圣人名。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尓。乙一通。言一身所化士如许。小生八九子佳。八九七十二也。言弟子三千中七十二人更佳。佳仁可知礼也。仁礼相为用。言七十二子善为仁。其于礼可知。〔按〕传灯録。或问陈尊宿如何是一代时教。陈曰。上大人丘乙己。五灯会元。郭功甫谒白云。云曰。夜来枕上作个山颂。谢功甫大儒。乃曰。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尓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公切疑。后闻小儿诵之。忽有省。据此。则知唐末先有此语。北宋时已为小儿诵矣。其文特取画简少。以便童蒙。无甚义理。祝会无稽。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