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四明续志卷第八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宋元四明六志弟八十

元王元恭撰

学校〔二〕

本路医学

国朝立医学以祀三皇所以着仁民爱物之政四明郡学初僦民居以应诏旨至元闲廉访副使陈公祥改建西南隅王惟良旧居王尚书为记至大二年毁于延燎延佑二年移置东北隅魏家巷系宋鄞县主簿厅基重建待制袁桷记见前志

赡学田土

田陆亩三角贰拾柒步上米陆石伍斗坐落鄞县四十九都至顺三年十月置

屋宇 【见前志】

增设

斋房八闲在大殿后东西两序元统元年夏总管苫思丁增建至正二年夏学正崔演重修扁名淳德全道彰明广生四斋

石棂星门一座小门楼一座

官廨五闲土祠一闲

门房一闲教授厅三闲

三皇圣像龛帐三座

以上至正元年夏总管王公元恭建造

奉化州医学

三皇殿在州学之北延佑六年知州马称德重建殿堂门庑棂星门四斋垣坛咸一新之郡人袁桷为记见前志

屋宇 【见前志】

增设

光道斋养生斋

宣明斋正纪斋

祭器

铜器

簠簋

爵坫

罍象尊

牺尊洗

龙勺

木器

豆俎

祭器厨烛台

竹器

笾篚

从祀廊帘

瓷器

大香炉一个花瓶一副

小香炉九个

昌国州医学

学在州前至元二十八年医提领许若璧等建 【详见前志】

慈溪县医学

学在县东南泰定四年始塑三皇圣像元统二年佥事李絅始命本县买门首基地建棂星门至元六年副使畅笃复命邑长也里不花等捐俸铸造祭器刱讲堂邑人翁传心为记 【大哉仁乎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则得其心以生者也自夫人纵其七情溺于外欲五事不知循轨六气不能顺适故劳形敝精自罹天阏三皇有作继天立极而锡以五福利用厚生而导以中和尝味草木而济之医药使之节性顺情谨身慎疾何莫非深仁之推荡洋溢也先儒程子谓医书以手足痿痹为不仁又云切脉可以观仁是以岐黄仓扁之术或者以为有得于易书诗礼之传焉钦惟皇朝以仁立国肇建医学岁祀三皇从以四配且依儒校设官讲明教导人之有疾死生系焉医不三世差毫厘则缪千里望闻切问必深究乎师传之要甘辛燥湿必详察乎风土之宜跻斯民于寿域之中而无札瘥疵疠之患者惠至渥也慈溪为四明属邑至元戊子教谕桂起予始买民居建学因陋就简延佑甲寅邑长乌马儿鼎新礼殿门庑规模粗备而门径迂隘弗称至元后甲戌浙东佥宪文晦李公行部至县亟命贸地辟径术立棂星门巍然改观越六年庚辰冬十月宪使柳庄畅公按部至学顾俎豆弗完讲习无所乃喟然曰器不备则岁祀不能成堂不构则肄业不能明讵非先务之急乎于是邑长也里不花君主簿李君汝干典史张绍组金文信捐俸创建讲堂补铸祭器既成俾传心属文以记之噫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痒痾疾痛举切吾身煦妪覆育若保赤子生物之心也宪使公以是心首建明之而宪掾陈君礼梁实复赞之邑长邑人又相与乐成之于以崇国家毖祀之典于以广皇元好生之德仁人之言其利溥哉是不可以不记凡庙屋祭器新旧有数遂胪列刻诸碑阴期弗替也公名笃字曾伯河南人】

屋宇

大殿三闲讲堂三闲

门楼三闲廊屋六闲

步廊二闲

祭器教谕张德渊任内置到

铜器

尊二口(木牛)一个

勺二个

木器

簠簋各一个豆一十只

坫二片俎八个

新置至元六年达鲁花赤也里不花置到

铜器

爵九个簠三个

【[按曰]原脱二叶庐本同由此志目录核之延佑志盖中脱阴阳学及鄮山书院后开笾豆篚俎盖鄮山书院中祭器也】

笾一十五个篚一个

木器

豆一十五个俎六个

阴阳学〔阙〕

翁洲书院

书院在州治北宋穆陵旧扁之名以赐参政应(彳繇)入国朝其孙翔孙元贞闲拨田刱基建礼殿奉宣圣燕居像别建祠祀先贤朱文公大德十一年为飓风所仆延佑七年同知干文传鼎建礼殿台门至元二年山长朱廷鸾起盖东廊斋舍三闲四年知州徐敬建讲堂三闲西廊斋舍三闲为祠堂以奉葺芷先生兰坡先生全轩先生六年山长曹性之重修天台应奎翁记 【明东南斗绝地自是以外皆溟渤矣去郡治不远三百里而外土突出海中曰翁洲在昔或为甬东或为翁山皆以地称县于宋州于今遂为昌国海面际天环州境微舟楫罔通吏非迫士非隐农工商贾非甚冒利不获已莫肯至然山川号名胜者若蓬莱安期补陀洛迦之属类怪奇神异眩耳目竹宫梵宇参错其闲棋布星列不可胜数以故邻封接壤殊方绝俗梯航而至者惟知尊礼仙佛求所谓清净寂灭一言词组嚣嚣然去焉至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六籍之学概未有闻也故宋参政临海侯葺芷先生应公(彳繇)先徙自台常有职于斯即读书故地为书院以来学者理宗嘉之为书翁洲二字为之扁未就而卒皇朝既一函夏首崇学校元贞大德闲先生之孙全轩公翔孙克绍先志率群从子弟割已产为田若干亩以赡士作先圣燕居堂祠文公朱子像一规白鹿洞成式卒成书院事上其状行省相君伟之寻授公山长员以主教事后遂为常选至大未改元之前年岁在丁未秋海飓大作院毁不支一木昉延佑庚申迄重纪至元戊寅垂二十祀稍复故殿宇仪门成于知州燕公赤不花同知州事千文传东西庑为屋以闲计者六东成于山长朱君廷鸾西成于知州事徐公敬益以讲堂三闲规摹视昔有加会公考最解绶去山长天台曹性之直学鄞人林大昌相与僇力捐俸于已贷镪于人增覆瓦之未栉者完斋庐之未构者饰杗桷之未塈者崇垣墉之未筑者退讲堂以辟其庭之未裕贸宫墙外民地正其疆之未拓者未几郡守王侯元恭居敬父下车刻意庶务弊易废举饬庠序政教志愈笃一日山长白事府署王侯曰先生分教地逖矣遐哉莅事得无懈乎对曰明公之志远近闻之畴敢不力因陈其故如前所云侯称善既退按地乘诹献贤究本末谋勒石以昭前烈以励方来庶补侯意焉矣奎翁参政公族孙客鄞久宜得其详征文为记奎翁窃惟夫子尝欲居九夷矣尝欲乘桴而浮海矣见圣人之心不以绝远而忘天下也翁洲当大海之口海外诸番于是乎观听使为彼之徒推其尊礼仙佛之诚而知尊孔子之道廓其求闻清净寂灭之念而求夫六籍之学则书院之设于是不无助于圣教而圣朝之德之化亦可宏也已矣可无记哉孟子有云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愚于有功于书院者亦云】

赡学田土

田肆拾陆亩谷陆拾贰石玖斗

海涂田三伯亩每岁谷与佃分收

输纳官粮民苗正米陆石壹斗三升柒合陆勺

屋宇

台门三闲礼殿三闲

讲堂三闲斋廊三闲

轩屋三闲

祭器

铜器

爵二个

竹器

笾三十个篚二个

木器

豆三十个坫六片

俎六个簠四个

簋四个

岱山书院

书院在昌国州蓬莱乡之海中岱山因山而名创于宋咸淳闲里人魏矩建而未完至元三十年本处盐场官徐应举朱许芳买民居三闲迁于巿设山长实未有所赡焉至元二年州判官许广大兴建设颜子像以配享仍给富九都沙涨涂田以供祀事许广大为记

赡学田土

元请到废酒坊基一所 【见行种植添助二丁朔望支用】

本州岛富九都沙涨河涂田大小一十四所 【即本州岛发下僧正因退佃业未得经理】

屋宇

门楼三闲礼殿三闲

讲堂三闲 【于至正二年四月内飓风所圯】

祭器

爵六个豆二十个

簠四个簋四个

俎四个笾二十个

慈湖书院

书院刱于宋宝庆闲为乡先生杨文元公专祠凡两迁见前志当至元二十四年复建于先生旧宅遗址崇礼殿以奉先圣严祠庭以殷毖祀后辟讲堂外植门壝两庑因其旧为斋四曰忠信笃敬明通公溥长有署土有祠横经庋书之所庖湢之舍整整咸具邑有湖先生居焉湖隶邑而得慈之名因以自号世谓先生从陆文安之学者人自标异诵圣人之言述圣人之行求其止乎极而已矣岂可各开户牖而有分裂圣人之道者哉惟先生学力所至则未易泯也距今且一百有余载祠塾讫不可毁延佑六年重修

赡学田土

旧管

田壹伯壹拾柒亩三角肆拾伍步

地肆亩三拾陆步

渡陆处

新置

田捌亩贰角三拾三步

岁收钱粮

钞壹两

谷壹伯陆拾捌石玖斗肆升壹合

屋宇

凡三十二闲内四斋曰忠信笃敬公溥明通

杜洲书院

书院在县西北三十里至大二年邑士童金刱立义学拨田养士其子童桂添拨山田以赡学至元二年都省准设立额为杜洲书院□注山长一员自嘉兴顾嵩之始

赡学田土

田肆伯亩肆拾玖步

地捌亩

山三伯贰亩壹角

岁收钱粮

谷伍伯捌拾捌石

屋宇

门楼三闲仪门五闲

礼殿三闲慈湖祠堂三闲

乡先生祠五闲 【祠杜洲童先生居易松檐童先生锺懋山曹先生汉炎东发黄先生震草堂严先生畏声伯童先生鈜】

彝训堂三闲志道斋三闲

尚德斋三闲复礼斋三闲

守约斋三闲慎独斋三闲

养浩斋三闲廊屋一十二闲

庖湢五闲山长厅三闲

宣圣加号碑亭一座

杏坛一座

祭器

铜器

爵二十二只坫二十七片

簠八个簋八个

牺尊四个象尊四个

山尊一个大尊二个

罍洗二事炉一个

铁器

香炉三个

镴器

香炉四个花瓶八个

竹器

笾三十八个篚八个

木器

豆五十二只俎二十三个

台盏九副桶柈二十片

果洗一十二只

书板

袁氏蒙斋孝经计板一十片

耕织图计板二十三片

书籍

四书二十册

六经三十册

通鉴二十册

史记三十册

韩文一十册

柳文一十册

黄氏日抄五十册

慈湖文集一十册

设官

山长一员

甬东书院

书院在鄞县东三里许宋绍定闲郑忠定公创建祠迂斋先生楼公昉有田以供春秋二祀详见前志至元□年乡人史综□□充主奉

鲁斋书院

书院在城西南隅吴家巷至元六年本道都元帅锁南班资政因天台陈仁请建以祠魏国许文正公闻于朝未奉明降

东湖义学

义学在鄞县东三十里邑士陆居敬与弟思诚创立天历元年落成割田伯陆拾亩以充廪稍翰林编修程端学为记 【东湖去城三十里山围而献秀水(汀去丁改皛)而浮光舟行若乘气凌空不知身在尘世也其北曰鄮麓土腴物阜民居鳞集余少时常侍友仁孙先生讲学其中欲结屋读书以领湖山之胜顾南北驱驰未遑也池阳阮侯申之之尹鄞也兴学尊师以为治陆天佑有二子曰居敬曰思诚感其尹之化而思其父之遗命即其地架义塾首奉紫阳朱夫子像以教一乡之子弟讲有席息有榻凡庖湢之所食饮之器蔬莳之圃虽微而完经始于泰定乙丑迨天历戊辰而落其成焉兄弟共割田百有五十亩其弟复益十亩奇为报祀廪饩之须浙东帅本斋王公名之曰东湖书院堂曰育英为书大字以榜之嘉其志也于是阮侯宾请邑教吴君思永端席设讲招延训导陈君宏可专其教而以状介余友赵君垕孙君俞叔来谒余文以示夫学者使知勖焉余谓世人负千金资出所赢崇佛老之舍以求福田利益今陆氏不及中人之产乃能殚力以淑其乡人其志未可与时俗语也且其事有契于余心者乃为识其本末而告之曰古今之学不异而效不迨于古者盍思其故哉古者二十五家即有两塾而党术国都皆有学人无贵贱皆得受业今之郡县学书院非士类不入而农工商无所于肄古者自洒扫应对至于致知存养小大有序食息起居莫非为学修于家者经国理民之本今之学者句读未分已事割裂装缀斗靡之习肆然自侈其所长而不知无所用之嗟乎不识为已不辨义利而后天下无全材为师者以是教其徒父兄以是令其子弟人生而蒙枉其路而塞其明柰之何其有造也然则凡游此塾者必洒其陋必图其新学朱子之学而不徒象设为尊贤之具岂惟一乡之幸欤至顺元年六月望日立石】

奉化社学

学在奉化州三十七都大步头至正二年儒人余伯瑀与其兄伯璋愿将自己房屋一所凡一十闲四围园地一十余亩以创社学延师训诲子弟本路提调学校官王总管准设下学照验

乡饮酒礼

四明士习礼学凡岁之元日冬至相与谒先圣先师而后序拜堂上仿古乡饮礼宋建炎闲学毁礼废绍兴七年郡守仇悆复举故事益以酒三行置田百有六亩以支其费郡人比部郎林保闻于朝取其式行他郡行不久犹听州县自便后仇公所置田移以养士酒礼遂辍干道四年守张津以鄞及昌国两县没官田二百六十亩山地二百四十九亩尽归之学以复序拜之礼王伯庠再为记且刻产业之数于碑阴宝庆三年守胡矩淳佑六年守颜颐仲 【[按曰]原阙一行有奇而国朝系提行多不过脱十余字耳依文义当云宝庆三年守胡矩淳佑六年守颜颐仲皆以人日行礼入国朝云云】 国朝旷未举行每岁但于正月二日序拜仍置酒三行近岁以来掌者出于营求恒产或致湮没积弊既深古意寖泯至正元年郡守王侯元恭始命讨论乡老程端礼建议于明年人日行礼侯为之主乡士耆德者为宾介礼备乐成观者莫不感叹以为盛举因辑小录纪之既而王侯述其事请闻于朝以风四方且命有司经理各处田土核实科征专充行礼之用

田土

元管 【见宋宝庆志书】

水田三伯壹亩壹角壹拾玖步柒分 【续有张寺丞等拨到田并旧(石契)基在外】

山壹伯玖拾贰亩三角肆拾陆步半

地捌拾亩贰角贰拾步

见征

鄞县

米租壹拾陆石壹斗壹升肆合伍勺今科壹拾玖石壹斗伍升

谷租贰伯贰拾壹石柒斗伍升三合伍勺今科壹伯玖拾石壹斗捌升

租钱壹锭陆两捌钱今科壹锭三拾贰两

奉化州

谷租贰拾陆石今科三拾柒石伍升

昌国州

吉祥寺折谷钱贰伯贰拾贯 【详见旧志书】 近因耆儒周宜甫陈言蒙行下照勘于旧志书内查照乡饮田租谷伍伯贰拾玖石柒斗壹升捌合内除鄞县奉化租额外扣算昌国吉祥寺田该租谷贰伯捌拾壹石玖斗陆升肆合伍勺

乡曲义田庄

四明乡曲义田庄宋淳熙闲所创初史忠定浩镇会稽日捐公帑巿田数百亩名曰义田凡士大夫家贫而有亲丧不举孤女不嫁者给之有差及忠定明农汪庄靖大猷归里第于是沈端宪焕谋之曰吾乡谊风素厚盍亦仿会稽成规醵田而为义助庶几兴起廉隅乡族有劝距今且一百七十有余载行之不可泯绝者前人厚德急义之心将为是乡万世无穷利泽故其言曰是田之设非止济人之急抑以崇廉耻之风使从官者清白自持为士者专意学业人知所有恃不丧素节以为子孙计俱为贤者之归其庶乎参政楼公钥尚书王公应麟咸有记见前志详见本庄本末须知

元管田土

田壹阡伍拾贰亩贰拾捌步半

山地贰拾肆亩贰角贰拾肆步贰尺

鄞县东西乡总该水田捌伯壹亩贰角肆步半

奉化州田伍亩贰角贰拾贰步

慈溪县

田壹伯玖拾柒亩

山地壹拾玖亩贰角贰拾肆步贰尺

定海县

田壹拾壹亩三角三拾玖步

山地伍亩

绍兴路余姚州田三拾陆亩贰拾肆步

岁收租粮每年照乡例体减送纳苗粮

谷壹阡伍伯伍拾壹石捌升

米肆伯贰拾柒石壹斗玖升伍合

【[按曰]前总计田已并余姚州田在内此条总计米数乃除余姚州米计之何耶延佑志但有总数无州县分项而田管米租全与此同不可解也】

鄞县

谷壹阡三伯伍拾肆石玖斗壹升

米贰伯陆拾陆石壹斗

奉化州谷壹拾三石肆斗

慈溪县

谷壹伯捌拾贰石柒斗柒升

米壹伯伍拾石三斗玖升伍合

定海县米壹拾石柒斗

绍兴路余姚州米三拾三石伍斗

续置田土

延佑四年置到 【提管吴濠孙界内】

鄞县田壹亩三角租谷肆石

慈溪县田捌拾壹亩贰角贰拾陆步租谷壹伯三拾柒石伍斗捌升

定海县田柒亩贰角肆拾玖步租谷壹拾贰石贰斗

延佑七年至治元年置到 【提管陈绍祖界内】

鄞县田壹拾柒亩三角贰拾步租谷三拾肆石三斗

屋宇

门楼屋一闲祠堂三闲

廒屋三闲轩屋三闲

不欺亭一闲土地祠一小闲

司房二闲上宿房一闲

披舍屋二闲池一所

赁屋四闲每闲年纳中统钞贰两

本庄基地伍亩

昼锦楼氏义田庄

楼氏有庄举以义也睦族敦化闻者兴起经始于宋绍兴闲几废于大德丙午复完于泰定丙寅上下二百余年兴废之迹可考凡士大夫家莫不好义以为悠久计其子孙往往无赖者盖出于无所养故也果有衣食以养其身有礼义以养其心庶几睦族敦化之风非特行于一乡将行于四方矣庄有庐江况逵记 【四明楼氏在胜国为衣冠望族绍兴闲知扬州兼淮东安抚朝议大夫(王寿)即鄞县置腴田五百亩立名义庄以成先太师楚公之志自同曾祖下至缌麻而贫于无服而行业有闻者人廪给有差朝议四子岁更任其出纳定规约以示夫后之人睦姻族厚风教意甚善也后六十年当嘉定壬申诸孙洪深泽瀚曾孙杞椿虑其族大年远而不率教者或贸鬻之它而攘敓其入以坏其成援范文正例申请奏裁敢一违越则官有恒刑时犹子宣献公钥以同知枢密院事参大政录其事上闻尚书檄给如请洪等复申定义庄规约而详于初其要以增广绍续为劝而戒夫覆坠者谆谆焉宣献记则又训之以无倦其言曰人情初未尝不善久则怠怠则肆肆则无所不至家庭之不谨而求直于有司亦岂所望哉旨哉斯言其虑深矣初太师异由进士历清要里人尊之为墨庄先生名其坊曰昼锦政和末典乡郡奏堙广德湖为田七万八千余亩收粟四万八千有奇以赡军养士没则庙食于湖赐额丰惠岁或蝗旱他皆歉乏惟湖田不忧至今蒙利墨庄子五琛(王寿)琚璩珌派为五常聚居昼锦里曾大父正议先生郁大父常俱登上第义庄之立义派所从出也至元丁亥上距嘉定且百年劝农营田史君分麾至鄞文房子曰仟惧是庄与义役田俱没入亟白之史君君亦援范例授仟执据俾世其业时莫不称之曰义庄有人矣庶其可久乎大德之癸卯予署湖北宪楚公六世孙墉侍金华戴君提举儒学文正公孙曰轩分教岳阳君指示曰是义庄楼氏子与曰轩家俪美于东西州者也予闻之辄悚然为加礼又卅有二年予为四明推官过昼锦而问焉故老咸曰义庄几荒矣盖至正丁亥白之营田史君而获执据者仟也大德丙午倡而瓜分售之章若陈诸庶者亦仟也迨于皇庆壬子春江浙行省平章政事章吕公行部东浙族长彬偕僎傒成垣汇词陈于公事下总管府同知路事耸吾耳海涯主公是征质剂毁于官族不肖伏其辜若仟者凡二十九人诸富氓视元直无有则愿与楼氏中分田租之半以当之又四年始全璧复食于昼锦筑祠堂以奉先祀神人具依以妥以完或曰楼族窭且弱田没于富民雄噬狎翫殆十五稔其何力之能复而今乃复之非先太师朝议默相之乎曰非也义之在人心穷天地亘古今而不可磨灭者方其暋暋焉为不义之举以人胜而终复之为义者其天定尔是庄经始于绍兴奏请于嘉定几厄于至元之丁亥荡析于大德之丙午复归于旧则泰定之丙寅上下二百余年一成一毁虽若有数存乎其闲亦惟义之所在人心天理千载犹一日也然安抚朝议立规约于初宣献镌勉于中史营田申劝于其后丁宁告诫非不明且严卒之屣视遗壤悖先训违教令贸鬻覆坠而莫之顾利欲之陷溺其心若是哉故善恶之报不可知而可知者存乎天废兴之故不可必而可必者系乎人吾于昼锦之成毁窃有感焉尝考文正公勋业忠义焜耀简册忠宣克世其美吴门规约纤悉备具范族之聚于斯者宜莫能废之曾未几何而田籍散落宅毁于兵编氓豪据至五世孙良器与族长公元者诉于郡于监司于台省力加攘铲乃克复旧攻媿笔之叹其家法如是为范氏无穷之休朝议继先志以施贫活族之义贻其后大略与范同其废坠克复世次又相若其故何耶噫世禄之泽有时而或穷垂裕之善愈久而弥着古之深见远识思以遗其子孙固有不求于人而求知于天不汲汲于目前而必效于他日者岂无所用其力哉譬犹种植在地斧斤摧剥根荄缠绵及其雨露之养萌櫱兴焉义之为物不可以终废废而必有兴若范氏之有公元楼氏之有彬也吾观范氏之流风余韵当时名公巨卿概乎有闻投袂勇为尚易事耳楚公五传而僎傒衣冠尘土凄其隔世闲关转斗侵疆再归视范为尤难至于今益信先太师絫世之遗泽绵绵而未泯此吾所为反复而三叹也诗曰以似以续续古之人因其食思其教续其所以为善是乃祖乃父所望于昼锦之人也若徒利升斗之给梗蠹而不相能明神先君将不汝贷况吾笔之所与诛前而惧后者可不为凛凛乎是年为元统之甲戌夏六月墉来请曰范氏岁寒新庄之复先显谟为之记去今一百五十余年不意兹事乃出吾族识公且久今官于郡则父母我者也愿一言以迪诸不肖刻之牲石以旌夫复田子孙之劳因摭先世遗训而申儆之且考证于范以为世之积善以遗其后者勉焉其田籍湮没有未如旧者凡若干亩载诸碑阴使来者得以核实云八月甲子记】

新校

【[学校]】 [慈溪县医学记]梁实 【刘本梁下有君字】

[翁洲书院记]眩耳目 【刘本眩下有人字】 事上其状 【刘本事上有当字】

[昼锦楼氏义田庄记]不求于人 【刘本求下有知字】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