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吴兴志

吴兴志卷十九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宋谈钥撰

炼丹井在湖州府天庆观西 【旧编云世传葛洪于此炼丹】

乌程侯井在乌程县东北口圆径一丈六尺即吴孙皓为乌程侯时井也 【见括地志】

义井在湖州府四十四所 【旧编载处所谯门外东西各一衙西门一炼丹井签北判西厅北清通坊南司理院前醋库南瓦子巷西铁观音院东开元寺东西各一乌程县前后并西各一州学东西各一猎场巷威果营东灵济庙东西各一小宫前郏家巷子城东西并后各一堂子巷前石桥北亭子巷天庆观东西各一天圣寺南人寺溪东草场巷报恩寺东又寺东巷又寺后飞英寺南龙旗营前归安县西无星桥东马军营下南庙前西仓前自龙旗营前以上三十九井在郡西北连卞山故泉清而甘归安县西以下五井在郡东南地多沮洳故泉或黄或白而味淡亦犹四水合流而浊西南清也并旧编大抵湖虽泽国郡人罕汲溪饮且以土薄易凿故井皆汲是以义井处处有之】

钱氏饮马井在武康县北十五里名怀德耆旧相传吴越王钱镠微时过此饮马坎中水泉迸流里人因浚治之

石井在武康县东南石胁山之南岩天欲雨则出云气铜井在武康县西北十五里铜官山麓昔人引藤蔓为绠探之莫穷其底井傍有石燕洞 【余英志云燕之隐见以春秋分与巢燕同】 温井在武康县西南十五里温村水旱无盈涸灌田顷亩甚多

金井在武康县北十五里里名永仁泉在山巅有古松荫之色正黄深不见底

庄井在武康县北五里几山之东旱不枯竭灌田百余顷

义井在武康县南十二里黄泉村旱亦不枯

毛公醴泉井在武康县西北七里招贤山县令毛滂始见泉出平原色如乳因疏为井

砂井在安吉县东南湖州诸邑号山邑者安吉武康也而安吉为之最故其舟皆刳木为之以其水骤长而易退也且多置湖泊及沼沚陂堰之属以潴水故其民不一意于农至于育蚕则以多为贵有至数百箔者一在武康县西一里怀安门外俗呼为砂井头

桥梁

湖为泽国苕霅众水会于城中浩漾湍急既不可厉揭而涉济以舟(木伐)遇风朝雨夕溪流瀑涨之际亦有覆溺之惧故成梁之政视他郡尤急郡旧称三巨桥而旧经统记共载七桥徐仲谋有溪上七桥诗曰罗列全如斗极星是也盖由余不前溪等水自定安门入苕水自清源门入二水至江子汇合为霅溪以出临湖门跨余不水有甘棠桥跨苕水有仪凤桥而骆驼则跨合流之霅水也是谓三巨桥东有运河自迎春门入至骆驼桥南与霅水会又苕水分一港自乌程县治东之北岸出迎禧门又霅水分一港自骆驼北之西岸出奉胜门跨运河有望州桥人依桥跨苕水支港有眺谷桥跨霅水支港有楚帝桥通前之三以为七其前他有前石桥后石桥见唐人碑记望仙桥见统记余多后人增创者也

骆驼桥在子城东唐初建 【统记云弘嗣造旧编因史云弘嗣垂拱元年刺史按唐刺史题名是年乃郑体远题名是李纾等作不应误若曰垂拱元年则刺史非云弘嗣若是云弘嗣则非垂拱年中未知统记何所依据】 以其形穹崇若骆驼背也刘禹锡诗云骆驼桥上苹风起颜真卿放生池碑云置骆驼桥东桥名旧矣后改名迎春桥以其直迎春门也宋朝祥符五年知州事刁衎重修后政王膺桐继营造通判胥偃为记曰横亘溪上三巨桥迎春其甲也惊湍箭驰列柱栉比覆以飞宇约以雕槛得其实矣牓颜真卿书今复旧名碑尚存 【见旧编又统记云今改名迎春桥则是兴国闲已名矣旧经云在南郭门内缘今甘棠桥旧名东骆驼桥致误】 庆元六年火燔知州事李景和重建

仪凤桥在湖州府治西南 【旧编云在州西南苕溪上跨晋(希□)鉴漕渎】 唐仪凤中置 【旧经云仪凤二年统记云元年刺史裴元绛造旧编云三年裴元绛造按唐纪仪凤止于三年而三书各据其一未知孰是唐刺史题名又无裴元绛但自显庆五年韦漳辛后经二十三年为弘道二年方书武大冲恐其闲有缺】 因年号为名也宋朝天圣三年知州事高慎交重建判官郑戬记云建自唐室因纪号而名平袤数十寻丛倚百余柱亘于两溪殊为胜概绍熙三年居民遗火延燎随即建造易名绍熙旧桥有画栋采栏与骆驼桥华焕相望今纯以石

甘棠桥在湖州府治南通灵王庙前自唐有之 【太中闲郑言作文宣王新庙碑曰西临霅溪南横荻塘梁堑为桥编木为栅右甘棠桥正与文宣王庙相对】 旧名伏龙桥亦名东长桥又曰东骆驼桥 【统记有伏龙桥在州南宝安寺侧以其势若伏龙宝安寺今为小景德寺此与桥相对三巨桥一曰骆驼一曰仪凤一曰伏龙名亦相类他桥不足称此也旧图经曰东长桥在子城东南霅溪上即旧东骆驼桥既与今骆驼桥地理差互又李宗谔图经是朝廷以郡国志类修本郡上图志时不敢以旧名上故曰东长桥也】 祥符中胥偃谓三巨桥此其一也后尝废坏往来者渡以舟政和中知州事章援建木桥以其父故相惇尝守此有遗爱名曰甘棠建炎末郡人相与率金钱易木以石且筑堵于中流析桥为二南桥高可通大舟北桥平衍以便行者庆元六年知州事李景和重修

人依桥在湖州府 【续记作仁依】 在归安县治东跨运河 【旧经云在东阊门外】 元和中刺史辛秘造因贞元中刺史李词开拓东郭门置阊门以门内空闲招辑浮客人多依之桥居其旁因以得名旧跨河起楼三闲至今呼为花楼桥

望州桥在湖州府迎春门内亦跨运河视众桥为高故名

楚帝桥在湖州府子城北近楚帝庙因以得名楚帝即项王也陈朝尝封楚帝桥跨出奉胜门霅溪支港

眺谷桥在湖州府子城西乌程县治之东向南山谷举踵可望桥跨出迎禧门苕溪支港 【旧经曰望谷避唐讳】 右四桥与三巨桥共为七桥

前石桥在湖州府天庆观后唐太和六年郡人徐氏以德本寺多垫溺遂自前石桥至后石桥以石为路 【碑刻州学文宣王庙碑阴】

望仙桥在湖州府子城西三里 【统记云昔道人马自然上升居人拥桥观望今废旧云故老相传桥在白塔巷口有酒肆焉自然时至赊酒一日醉出囊中药点铁器为金以酬酒债已而升去人登此桥望之因以得名】 右三桥碑记中载

运河 【在湖州府自人依桥望仙桥外有采苹桥今名仓桥无星桥】

霅溪支港 【在湖州府自楚帝桥外有斜桥崔载华消暑楼诗云卷帘对斜桥城隍庙桥太平桥龙兴桥楚帝桥旧名奉胜桥旧编以庙前小桥为楚帝桥误矣】

苕溪支港 【自眺谷桥外有旧桥红桥县桥广化桥营桥猎场桥曹公庙桥教场桥范家桥】

南有小支港 【马公桥韦坛桥旱渎桥旧经归安县界有旱渎在县西一里二十步】

东有小支港 【苏家桥明德桥月河桥】

北有横支港 【自前石桥后石桥外有八字桥报本桥飞英桥临湖桥外有两手桥在骆驼桥西跨子城濠坠钗桥在仓桥南贵泾桥在甘棠桥之西】

右诸桥多以居人蕃盛甍宇蝉联随时于支港创造以便行旅或里社募缘或巨室自建因处命名本不足记以旧编所载姑录之旧有韭溪桥跨韭桥 【见统记详在溪泽下】 皇佑桥在慈感寺渡口今废 【旧编皇佑中造元佑七年知州事张询辇共石为架阁楼址】

乌程县

县境之桥附城者已载州治旧图经统记所载二桥曰韭溪亦当在城曰辛桥 【统记云刺史辛秘造旧经云唐元和三年刺史辛秘造百姓怀之因以姓为名第云在县内当时亦不详处所】 未详旧处今以古迹及地书巳志者与通泄溪流系郡利病者列焉

马赋桥在乌程县马赋村辛秘造

黄浦桥在乌程县宝积寺前宋以前有之鲍昭有黄浦桥与盛侍郎别诗即此地也 【诗云浦横绝序云凭迅濑右系古迹】

定安桥在乌程县南门外绍兴十年重建淳熙八年甃以石

岘山桥在乌程县定安桥南初郡人甃南塘既毕工而西山水暴涨建是桥 【见旧编右二桥统系定安门接岘山一带南塘通泄西山溪流去处】 外濠桥里濠桥三里桥九里桥西余桥钱村桥升仙桥遇仙桥黄闵桥旧馆桥既村桥范村桥祜村桥鲁墟桥东迁桥朱墟桥栗墟桥浔溪桥右十八桥系自迎春门至浔溪一带官塘通泄溪流入太湖与近湖诸溇脉络贯通去处续图经载清风桥明月桥在浔溪并绍兴初建兴德桥济远桥通安桥美利桥安利桥在乌程绍圣以来建旧编增山源桥游仙桥在菁山亦无刱建月日县境多水凡村墅皆有桥出于近时刱建若此类者至众既无考证本不足书若悉数之不止踰百盖修书者一时耳目见闻谩加说录耳

长兴县

广利桥旧号程氏桥在县南三十步长城门内昔郡有乌程氏能酝乌氏分派居德清东山此则程林所居也陵阳桥在县西二百三十步以其居陈皇后嘉陵南也回溪桥在县东南半里以其水回曲故名

熙宁桥在县东南百八十步熙宁中建

凤凰桥在县东南箬溪东五步

许公桥在县去贡焙五里跨巨涧唐颜真卿修贡尝与客步月觞咏桥上宋朝县令许遵每领客过顾渚重建此桥因以许名

观卞桥在县东陆汇唐陆龟蒙别业也以其诗有最爱卞峰颜色好晚云纔散便当门故名采仙桥去茶山五花桥百步

招桥在下箬里天圣寺前僧皎然尝与崔子向泛舟其下统记所载有程氏陵阳回溪三桥续图经加熙宁凡四而旧编统记所载许公等桥九所今并录之

武康县

千秋桥跨前溪吴黄武元年创建炎初兵火焚毁知县曹纬募邑人重建覆之以屋

永安桥在县西南七里

天宝桥在县东清移村防风庙北唐天宝中建 【右三桥见统记旧编】

丰桥在豫桥东治平二年建

龙尾桥在县治东北跨后溪因名龙尾 【毛滂有解印东归过龙尾诗在东堂集】

较虎桥在桥西二百步前溪北 【余英志云世传邑人沈法兴勇力过人尝较虎于此旧编作搏虎桥载遯斋闲览云武康多荒有姓朱人能搏虎数为虎所伤号朱虎残旧传虎食一人则山神割其耳为一缺朱虎残一日得一虎之两耳如锯齿旧编所援为有证】

蔡公桥在县东北二里新溪口淳熙三年知县蔡霖建旧编云庆安桥

豫桥在龙尾桥东治平二年建

高津桥在丰桥东庆元二年建

迎恩桥在县东一里吴黄武元年创旧名湖桥 【旧编云以其水西南通下渚湖也】 干道八年邑人重建改今名 【右四桥载旧编】

中邻桥在县东二十里

风渚桥在县东十五里

新宁桥在县东南十八里

崇仁桥在县东南二十里

郭林桥在县北五里郭文往来之地

以上诸桥据余英志所载是时载在通津者统记止有永安千秋天宝并巿桥凡四而天宝巿桥不载于志天宝特见旧编又有清河桥 【志云在千秋桥之西余英馆之南吴黄武元年置南通慈尼寺元佑闲郡人张子野来游乐府有南北山桥通之句】

德清县

通津桥在县西管一百七十步跨北流水与天宝桥相近古名代兴桥俗呼曰县桥宋朝淳熙七年邑人率钱重建屋宇栏槛雄丽

金堤桥在县一里后溪发源处

后溪桥在溪东一里后溪上□龟回桥在县南三里内河港口

金鹅桥在县西一里西亭之侧跨北流水今不存

安吉县

凤凰桥在安吉县前

无星桥在县东门跨大溪之北派□沙井门桥在县无星桥北

南门桥在县跨县南小河

北门桥在县北小河

齐云桥在县西门上有亭宇

秦公桥在县西三里上有方寺前故相秦桧之父敏学元丰七年为县主簿始创此桥

杜坊桥在县东北二十里

杨子桥在县北二十里

上昂桥在县今改名上升桥

渡堰

安吉县

县境陂堰旧有七十二所盖其地势高仰近山之田号承天田亦号佛座田谓层层增高灌溉不及也每春夏霖潦溪涧暴涨随即湍泻数日不雨复干浅矣储蓄灌溉全藉陂堰今废者大半存者二十四所白龙堰永昌堰乌溇堰斗门堰黑龙堰马头堰五漕堰青林堰湖潭堰响潭堰飞潭堰郑汀堰新溪堰张栅堰湖塘堰龙巢堰东坡堰剑池堰豸山堰乌程堰青龙堰铜井堰赵家堰瓜枝桥堰

石鼓堰在安吉县长一十四里阔五十步在县北一十七里其水源出天目山可溉田百顷百姓受其利堰边有岩似鼓故因以名之唐圣历元年县令钳耳知命造

长兴县

富陂在长兴县东二十五里晋武帝太康三年分乌程西乡立长城县在富陂村即此

鱼陂在长兴县南七十五里吴夫概养鱼之所

荻塘在湖州府南一里余 【据旧图经载云在州南二里吴兴记云晋太守殷康所开旁溉田千余顷统记云古乌程县南一里一百二十步晋太守殷康开旁溉田一千顷后太守沈嘉重开之更名吴兴塘南塘李安人又开一泾泄于太湖开元中县令严谋道又开之广德中太守卢幼平又开续图经云以今地形考之荻塘在州城内东枕民居余三面溪环之傍无可溉之田况濒湖之地形势卑下若水不苦旱初无籍于灌溉意当时取土以捍民田耳非溉田也统记东亭下又云在东郡门外三里临荻塘又旧编云在归安县东三里殷康所开旁溉田千余顷唐元和五年刺史孙储开一百三十里俾民不乏水今东门外接待院正在荻塘上众说纷纷不同莫敢指言若以州治南有荻塘在城中则城中不应有田千余顷此续图经所以为疑而旧编指为在东门外抑不观吴文皇帝庙记云皓始创祠于骆驼东荻塘上又唐郑言作文宣王庙记云西临霅溪南横荻塘则是为在城信矣今呼横塘者即所谓荻塘但晋开荻塘时未有今罗城故自今横塘至迎春门外官塘皆曰荻塘故能溉田千顷连袤百余里唐武德时筑今罗城始有城内外之闲故众说皆妄指以为疑而旧编又附之归安界尤非盖乌程归安分界乃以官塘南北两岸塘以北在上隶乌程耳荻塘得名苕溪苹洲之类以其生荻之多也诸书引杨侣隋录云吴兴沈宏居荻塘家贫好学每夜然荻自照读书因以得名亦非也晋初开时巳名荻塘后更名吴兴塘则不俟隋沈宏得名信矣】 连袤东北出迎春门外百余里今在城者谓之横塘城外谓之官塘晋太守殷康所筑围田千余顷后太守沈嘉重修 【湖之城平凡为塘岸皆筑以捍水作史者以为开塘灌田盖以他处例观易开为筑易溉为围】 齐太守李安人又开一泾泄水入湖开元中乌程令严谋道广德中刺史卢幼平元和刺史孙储并加增修隋沈弘居此 【横塘面南山之胜对南溪之流自户口蕃盛士族渐多增上为园池贾牧诗曰洄洄流水抱横塘兰芷无风也自香及建炎中徙慈感教院于上春日多游人往来今大半为亭馆沼沚矣】

谢塘在乌程县西十里晋太守谢安开唐大历中刺史裴清于其处起谢塘馆

蒲帆塘在乌程县北二里唐开平中刺史杨汉公于塘中得蒲帆因名 【统记云西接长兴县入大溪长八十里入茶山修贡行此又唐开成二年杨从重开尝于此获蒲帆】

吴兴塘在归安县东南二十三里 【见统记】

洪城塘在归安县次吴兴塘

保稼塘在归安县次吴兴塘

和塘唐宝历中刺史崔元亮开 【九名塘皆以水左右通陆路也】

胥塘在长兴县南四十五里昔越相范蠡所筑

皋塘在长兴县西四十里山墟名云吴高士皋伯通所筑

荆塘在长兴县南九十里山墟名云汉荆王贾所筑

孙塘在长兴县南一里山墟名云孙皓封乌程侯时所筑

方塘在长兴县南三十五里

盘塘在长兴县南四十五里山墟名云方塘盘塘皆以形言

官塘在长兴县南七十里晋太守谢安所筑一名谢公塘事在颜真卿文 【详见碑碣】

直塘在武康县东十九里路出德清

石塘在德清县东十八里临大溪即古武承塘也东为石塘西塘联接数里

魏塘在安吉县北五十里旁有浮玉山所谓白石玲珑清泉浸浸者也五代晋时吴琐将军隐于此 【产小绍东南有名】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