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痊沉 。

玉龙之歌世罕得,研精心手无差讹。

吾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

行针殊绝妙无比,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良医。

伛者立伸患者起,从此名驰湖海知。

(曲池补,人中泻;风池补,绝骨泻)

中风

中风不语最难医,顶门发际亦堪施。

百会穴中明补泻,实时苏醒免灾危。

顶门∶即囟会穴。上星后一寸。禁不可刺,灸七壮,针泻之。

百会∶顶中央旋毛中,取眉间印堂至发际折中是穴。针一分许。中风,先补后泻,多补少泻。灸七壮,无补。

口眼斜

中风口眼致 斜,须疗地仓连颊车。

左泻右根据师语, 右泻左莫教差。

地仓∶在口傍直缝带路下,针一分。

颊车∶在耳后坠下三分,沿皮向下透地仓一寸半,灸二七壮。

头风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在神庭剌不差。

子女惊风皆可治,印堂剌入艾来加。

神庭∶在鼻直上入发际五分。针三寸,先补后泻,泻多补少。

印堂∶在两眉间宛宛中。针一分,沿皮先透左攒竹,补泻后转归原穴;退右攒竹,根据上补泻急补,通神之穴也。

偏正头风

头风偏正最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

更要沿皮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丝竹∶在眉后入发际陷中,沿皮向后透。

率谷∶在耳尖上一寸。针三分,灸七壮。开口剌,痛则泻,眩晕则补。

头风痰饮

宜泻风池穴。

偏正头风有两般,风池穴内泻因痰。

若还此病非痰饮,合谷之中仔细看。

风池∶在耳后颞 骨筋下入发际,横针一寸半入风府。先补后泻,可灸七壮、二七壮。

合谷∶一名虎口。在手大指次指岐骨缝中,脉应手。直剌入一寸半,看虚实补泻。

头项强痛

项强兼头四顾难,牙疼并作不能宽。

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实时安。

承浆∶在唇下宛宛中。直针三分,可灸七壮,泻之。

风府∶在项后入发际一寸,两筋间,言语则起,不言语则陷下处是穴。针三分,不可深,深则令人哑噤。

牙疼

(附∶呕吐)

牙疼阵阵痛相煎,针灸还须觅二间。

翻呕不禁兼吐食,中魁奇穴试看看。

二间∶在手大指次指骨缝中。针一分,沿皮向后三分。灸七壮,看虚实补泻。

中魁∶在中指第二节尖。灸二七壮,泻之。禁针。

乳蛾

乳蛾之症更希奇,急用金针病可医。

若使迟延难整治,少商出血始相宜。

少商∶在大指甲边内侧端,去爪甲如韭叶。针入一分,沿皮向后三分,泻之,三棱针出

鼻渊

鼻流清涕名鼻渊,先泻后补疾可痊。

若更头风并眼痛,上星一穴刺无偏。

上星∶在发际一寸半,取穴以手掌后横纹按鼻尖,中指头尽处是穴。直针三分,灸七壮。鼻渊则补,不闻香臭则泻。应太渊穴,见后痰嗽歌。

不闻香臭

不闻香臭从何治,须向迎香穴内攻。

先补后泻分明记,金针未出气先通。

迎香∶在鼻孔旁五分缝中,直针一分,沿皮向后上三分,泻多补少。禁灸。

眉目间痛

眉目疼痛不能当,攒竹沿皮刺不妨。

若是目疼亦同治,剌入头维疾自康。

攒竹∶在眉尖陷中。针二分,沿皮向鱼腰,泻多补少。禁灸。

头维∶在额角发际,沿皮向下透至悬厘,是穴在额角。疼痛泻,眩晕补。灸二七壮愈。

心痛

九般心痛及脾痛,上脘穴中宜用针。

脾败还将中脘泻,两针成败免灾侵。

上脘∶在脐上五寸。直刺三寸半,看虚实补泻。

中脘∶在脐上四寸。法用草从鸠尾下至脐,折中是穴。直刺二寸五分,灸五十壮止。补

三焦

三焦邪气壅上焦,舌干口苦不和调。

针刺关冲出毒血,口生津液气俱消。

关冲∶在手小指次指内侧端,如韭叶大。针一分,沿皮向后三分,泻。禁灸。(小指次指者,无名指也。)

上焦热

(附∶心虚胆寒)

少冲穴在手少阴,其穴功多必可针。

心虚胆寒还补泻,上焦热涌手中寻。

少冲∶在手小指内侧端,去爪甲如韭叶大。直刺一分,沿皮向后三分,看虚实补泻。禁通里∶在腕后起骨上一寸。直针一分,宜泻不宜补,愈补愈发。禁灸。

痴呆

痴呆一症少精神,不识尊卑最苦人。

神门独治痴呆病,转手骨开得穴真。

神门∶在手掌后,高骨陷中。针入三分,灸七壮。应后溪穴。

赤目

眼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

但刺睛明鱼尾穴,太阳出血病全消。

睛明∶在目内 泪孔中。针入一分半,略针向鼻,泻。禁灸。

鱼尾∶即瞳子 ,在目上眉外尖。针一分,沿皮向内透鱼腰,泻。禁灸。太阳,在额

目病隐涩

忽然眼痛血贯睛,隐涩羞明最可憎。

若是太阳出毒血,不须针刺自和平。

太阳∶在额紫脉上,出血,三棱针刺之。应睛明穴。

目热

心血炎上两眼红,好将芦叶搐鼻中。

若还血出真为美,目内清凉显妙功。

内迎香∶在鼻孔内,用芦叶或箸叶作卷,搐之,血出为好。应合谷穴。

目烂

风眩烂眼可怜人,泪出汪汪实苦辛。

大小骨空真妙穴,灸之七壮病除根。

大骨空∶在手大拇指第二节尖上。灸七壮。

小骨空∶在手小指第二节尖上。灸七壮,禁针。

目昏

肝家血少目昏花,肝俞之中补更佳。

三里泻来肝血益,双瞳朗朗净无瑕。

肝俞∶在背九椎两旁各一寸半。灸七壮,针入二分。

三里∶在膝下三寸,贴骨外廉。针三分,泻之。

耳聋

(附∶红肿生疮)

耳聋气闭不闻音,痛痒蝉吟总莫禁。

红肿生疮须用泻,只从听会用金针。

听会∶在耳珠前陷中,口开方可下针。横下针刺半寸,灸二七壮。应合谷、足三里。

聋疠

(二症)

若人患耳即成聋,下手先须觅翳风。

项上倘然生疠子,金针泻动号良工。

翳风∶在耳后陷中,开口得穴。针入半寸,泻之,灸七壮。

哑门一穴两筋间,专治失音言语难。

此穴莫深惟是浅,刺深反使病难安。

哑门∶在项后入发际五分,直针三分,莫深,深则令人哑。泻之,不补,灸七壮。

痰嗽喘急

咳嗽喘急及寒痰,须从列缺用针看。

太渊亦泻肺家疾,此穴仍宜灸更安。

列缺∶在大指直上,叉手中指尽处是穴。针入三分,横针向臂,泻之。

太渊∶在掌后陷中三分。泻之。

咳嗽腰痛

(附∶黄胆)

忽然咳嗽腰膂痛,身柱由来穴更真。

至阳亦医黄胆病,先泻后补妙通神。

身柱∶在背第三椎骨节。针三分,灸七壮,泻之。

至阳∶在背第七椎骨节尖。针三分,灸七壮,看虚实补泻。

伤风

伤风不解咳频频,久不医之劳病终。

咳嗽须针肺俞穴,痰多必用刺丰隆。

肺俞∶在第三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宛宛中。灸三壮。

丰隆∶在足腕解溪上八寸。直针二分半,看虚实补泻,灸二七壮。

咳嗽鼻流清涕

腠理不密咳嗽频,鼻流清涕气昏沉。

喷嚏须针风门穴,咳嗽还当艾火深。

风门∶在第二椎下,两旁各一寸半陷中。

哮喘一症最难当,夜间无睡气惶惶。

天突寻得真穴在,膻中一灸便安康。

天突∶在结喉陷中。针可斜下半寸,灸七壮,泻之。

膻中∶在两乳中间。可泻,灸七壮,禁针。

气喘

气喘吁吁不得眠,何当日夜苦相煎。

若取璇玑真个妙,更针气海保安然。

璇玑∶在天突下一寸。直针入三分,泻之,灸七壮。

气海∶在脐下一寸五分宛宛中。刺入三分,灸七壮,看病补泻。

哮喘痰嗽

哮喘咳嗽痰饮多,才下金针疾便和。

俞府乳根一般刺,气喘风痰渐渐磨。

俞府∶在巨骨下,璇玑旁二寸陷中。针三分,灸三壮,看虚实补泻。

乳根∶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针一分。灸五壮至七壮,看病补泻。

口气

口气由来最可憎,只因用意苦劳神。

太陵穴共人中泻,心脏清凉口气清。

太陵∶在掌后横纹中。针三分,泻之。

人中∶在鼻下三分陷中。针三分,直针向上。

气满

小腹胀满气攻心,内庭二穴刺须真。

两足有水临泣泻,无水之时不用针。

内庭∶在足两趾歧骨间。直刺三分,可泻补,灸二七壮。

临泣∶在侠溪上三趾四趾间。针三分,禁灸。可以出一身之水,泻用香油抹孔穴则针孔

(附∶心闷、手生疮)

劳宫穴在掌中心,满手生疮不可禁。

心闷之疾大陵泻,气攻胸腹一般针。

劳宫∶在掌心,屈无名指,尽处是穴。针三分,灸七壮。太陵见前。

肩肿痛

肩端红肿痛难当,寒湿相搏气血狂。

肩 穴中针一遍,顿然神效保安康。

肩 ∶在肩端上,举手陷中。针二寸半。若手臂红肿疼痛,泻之;寒湿麻木,补之。

肘挛筋痛

(二首)

两手拘挛筋骨痛,举动艰难疾可增。

若是曲池针泻动,更医尺泽便堪行。

曲池∶在肘后外辅。

尺泽∶在肘中大筋外陷中。用手如弓,方可下针。先补后泻,针半寸,禁灸。

筋急不和难举动,穴法从来尺泽真。

若遇头面诸般疾,一针合谷妙通神。

尺泽、合谷∶见前文。

臂痛

两胛疼痛气攻胸,肩井二穴最有功。

此穴由来真气聚,泻多补少应针中。

肩井∶在肩端上,缺盆尽处。直针寸半停针。此穴五脏真气聚,不宜补,不宜久停针。

气虚人多晕乱,急泻之三里。应支沟穴。

肩背痛

肩臂风连背亦痛,用针胛缝妙通灵。

五枢本治腰疼病,入穴分明疾顿轻。

五枢∶在臂部肩端骨下直缝尖。针入二寸半,灸二七壮,看虚实补泻。

虚羸有穴是膏肓,此法从来要度量。

禁穴不针宜灼艾,灸之千壮亦无妨。

膏肓∶在背骨四椎下,微约五椎上,微少四肋之间是穴,各三寸。用竹杖、两手撑开,陷

虚弱夜起

老人虚弱小便多,夜起频频更若何。

针助命门真妙穴,艾加肾俞疾能和。

命门∶在背骨十四椎下,与脐平。灸二七壮,禁针,针则愈甚,宜补不宜泻。

肾俞∶在命门两旁各一寸半。灸法根据前,针法根据前。

胆寒心惊鬼交白浊

胆寒先是怕心惊,白浊遗精苦莫禁。

夜梦鬼交心俞泻,白环俞穴一般针。

心俞∶在背五椎两旁一寸半,沿皮向外一寸半。灸七壮,不可多,先补后泻,亦不宜多白环俞∶在二十一椎两旁一寸半。直针一寸半,灸五十壮。夜梦鬼交,妇人白浊,宜补

劳证

传尸劳病最难医,涌泉穴内莫忧疑。

痰多须向丰隆泻,喘气丹田亦可施。

涌泉∶在脚底心,转足三缝中,又以二指至足跟尽处折中是穴。直针三分。伤寒劳瘵,有血可疗,无则危。先补后泻。

丹田∶在脐下三寸。针八分,补多泻少,可灸百壮。丰隆见前。

盗汗

满身发热病为虚,盗汗淋漓却损躯。

穴在百劳椎骨上,金针下着疾根除。

百劳∶在背第一椎骨穴上。针三分,灸二七壮,泻之。应肺俞穴。

肾虚腰痛

腰脊强痛

脊膂强痛泻人中,挫闪腰疼亦可针。

委中亦是腰疼穴,任君取用两相通。

人中∶即水沟穴,在鼻下三分衔水突起处是穴。针三分,向上些,少泻无补,法灸七壮

委中∶在膝后 纹动脉中。针一寸,见血即愈。

手腕疼

腕中无力或麻 ,举指酸疼握物难。

若针腕骨真奇妙,此穴尤宜仔细看。

腕骨∶在手腕起骨前陷中,翻手得穴。针入三分,灸二七壮,泻之。手麻木则补,可灸

臂腕痛

手臂相连手腕疼,液门穴内下针明。

更有一穴名中渚,泻多勿补疾如轻。

液门∶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针入一分,沿皮向后透入阳池,泻之。

中渚∶在小指次指岐骨间,本节后。针入一分,沿皮向后透腕骨,泻之。

虚烦

连月虚烦面赤妆,心中惊恐亦难当。

通里心原真妙穴,神针一刺便安康。

通里∶在腕后侧,起骨后一寸。直针半寸,泻之,禁灸。

腹中气块

腹中气块最为难,须把金针刺内关。

八法阴维为妙穴,肚中诸疾可平安。

内关∶在手掌后横纹二寸,两筋间。直刺,透外关,先补后泻。名阴维穴,禁灸。应照

腹痛

腹中疼痛最难当,宜刺太陵并外关。

若是腹痛兼闭结,支沟奇穴保平安。

外关∶在腕后骨上二寸。直针透内关,先补后泻,灸七壮。太陵见前。

支沟∶在腕后三寸,对间使。针三分,透间使,灸七壮。间使见后疟疾下。

吹乳

妇人催乳痛难熬,吐得风痰疾可调。

少泽穴中明补泻,金针下了肿全消。

少泽∶在手小指端外侧,去爪甲如韭叶大。刺一

白带

妇人白带亦难治,须用金针取次施。

下元虚惫补中极,灼艾尤加仔细推。

中极∶在脐下四寸。直针二寸半,灸五十壮。妇人无子,宜刺灸,则有子,先泻后补。

血气攻心,先补后泻。

脾疾反胃

脾家之疾有多般,反胃多因吐食餐。

黄胆亦须腕骨灸,金针中脘必痊安。

腕骨∶在手腕侧,起骨前陷中。针二分,看虚实补泻,灸三七壮。

中脘∶在脐上四寸。针二寸五分,灸五十壮,补多泻少。

腿风

环跳为能治腿风,居 二穴亦相同。

更有委中出毒血,任君行步显奇功。

环跳∶在髀枢研骨下一指,侧卧,伸下足,屈上足方可。针三寸半,补少泻少,可灸。

居 ∶在环跳上一寸,取法如前。

膝腿无力

膝疼无力腿如瘫,穴法由来风市间。

更兼阴市奇妙穴,纵步能行任往还。

风市∶在膝外廉上七寸,垂手中指尽处是穴。针入半寸,多补少泻,灸七壮。

阴市∶在膝上正七寸,垂手中指点穴。针入半寸,先补后泻,灸二七壮。

腿痛

髋骨能医两腿痛,膝头红肿一般同。

膝关膝眼皆须刺,针灸堪称劫病功。

髋骨∶在膝盖上一寸,梁丘穴两旁各五分。直针半寸,灸二七壮,随病补泻。

膝关∶在膝盖骨下,犊鼻穴旁。横针透膝眼,灸二七壮,随病补泻。

膝眼∶在膝下是穴,针三分,禁灸。

膝风

红肿名为鹤膝风,阳陵二穴便宜攻。

阴陵亦是神通穴,针到方知有俊功。

阳陵泉∶在膝外辅骨下一指陷中。横针透阴陵泉,针入二寸,看病补泻。

阴陵泉∶在膝内辅骨下空陷中。横针透阳陵泉。又法∶取曲膝之横纹尖头是穴。针二

脚气

寒湿香港脚痛难熬,先针三里及阴交。

更兼一穴为奇妙,绝骨才针肿便消。

三里∶见前。

三阴交∶在内踝上三寸,取中骨陷中。又云,在内踝上八寸。香港脚,三寸,泻;妇人鬼胎,八寸,针三分。

绝骨∶在足外踝上三寸。横针二分半,灸二七壮。

脚肿

脚跟红肿草鞋风,宜向昆仑穴上攻。

再取太溪共申脉,此针三穴病相同。

昆仑∶在足外踝后陷中。横针透吕细穴,灸二七壮,泻多补少。

太溪∶在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

申脉∶在足外踝骨节下,赤白肉际横纹。刺半寸,泻多补少,禁灸。

脚背痛

丘墟亦治脚跗疼,更刺行间疾便轻。

再取解溪商丘穴,中间补泻要分明。

丘墟∶在足外踝前三分。麻木补之,如脚背红肿,出血甚妙。

行间∶在足大趾次趾虎口两岐骨间。针半寸,灸二七壮,疼痛泻之,痒麻补之。

解溪∶在足腕上大筋外宛宛中。针半寸,灸七壮,如头重、头风,先补后泻,此即草鞋带穴也。

商丘∶在足内踝下,微前三寸。斜针三分,后透昆仑。

脚疾

脚步难移疾转加,太冲一穴保无它。

中封三里皆奇妙,两穴针而并不差。

太冲∶在行间上二寸。直针半寸,禁灸。

三里∶见前。

中封∶在足腕上,筋内宛宛中。针半寸,灸二七壮。

疟疾

疟疾脾寒最可怜,有寒有热两相煎。

须将间使金针泻,泻热补寒方可痊。

间使∶在掌后横纹直上三寸,两筋间。直透支沟,灸二七壮,热多泻,寒多则补,针入

时疫疟疾

时疫疟疾最难禁,穴法由来用得明。

后溪一穴如寻得,艾火多加疾便轻。

后溪∶在手小指本节后,握拳横纹尖。针半寸,灸七壮,同间使补泻法。

瘰 由来隐疹同,疗之还要择医工。

肘间有穴名天井,一用金针便有功。

天井∶在肘尖骨上陷中。取法用手叉腰方可下针,内少海穴,外小海穴。针三分,泻之

九般痔疾最伤人,穴在承山妙如神。

纵饶大痛呻吟者,一刺长强绝病根。

承山∶在仆参上八寸,腿肚下分肉间。

长强∶在二十一椎下,尾闾大骨当中是穴。针一寸,大痛方是穴。灸二七壮,泻之。又

大便闭塞

大便闭塞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

更把支沟来泻动,方知医士有神功。

照海∶足内踝下白肉际。针四分,泻之。

支沟∶见前。

身痛

浑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宜细详。

有筋有骨须浅刺,灼艾临时要度量。

不定穴∶又名天应穴,但疼痛便针,针则卧,针出血无妨,可少灸。

惊痫

五痫之症不寻常,鸠尾之中仔细详。

若非明师真老手,临时尤恐致深伤。

鸠尾∶在胸前鸠尾骨下五分。针二寸半,不宜多灸,灸多令人健忘,灸一七壮。非老师高手不可下针,至嘱至嘱。

水肿

病称水肿实难调,腹胀膨 不可消。

先灸水分通水道,后针三里及阴交。

水分∶在脐上五分。灸五十壮。单腹胀宜泻,气满腹疼先补后泻。

三里∶见前。

三阴交∶见前。与绝骨相对,灸一七壮,治法同水分。

疝气

(三首)

由来七疝病多端,偏坠相兼不等闲。

不问竖 并木肾,大敦一泻实时安。

大敦∶在足大趾端,去爪甲如韭叶大及三毛中。针三分,沿皮向后三分,有泻有补。此穴亦治足寒湿香港脚。

竖 疝气发来频,气上攻心大损人。

先向阁门施泻法,大敦复刺可通神。

阁门∶在玉jing毛际两旁各三寸。针一寸半,泻之,灸五十壮。

冲心肾疝最难为,须用神针病自治。

若得关元并带脉,功成处处显良医。

关元∶在脐下三寸。针二寸,灸随年壮。即丹田也。补,不泻。

痔漏

痔漏之疾亦可针,里急后重最难禁。

或痒或痛或下血,二白穴从掌后寻。

二白∶在掌后横纹上四寸,两穴对并,一穴在筋中间,一穴在大筋外。有一法用草从项后转至结喉骨尖,骨尽折了,将草折于两,中对大指虎口缝,双圈转,两头点掌后臂上,草尽处是穴。灸二七壮,泻之,禁灸。

泻泄

脾泄为灾若有余,天枢妙穴刺无虞。

若兼五脏脾虚证,艾火多烧疾自除。

天枢∶在脐两旁各二寸。针一寸,灸五十壮,宜补。应脾俞穴。

伤寒

伤寒无汗泻复溜,汗出多时合谷收。

六脉若兼沉细证,下针才补病痊瘳。

复溜∶在足内踝上二寸。针一分,沿皮向骨下一寸半,灸二七壮。神效。

合谷∶在手虎口陷中。寒补,热泻。

伤寒过经

过经未解病沉沉,须向期门穴上针。

忽然气喘攻心胁,三里泻之须用心。

期门∶在乳下四寸第三肋端。针一分,沿皮向外一寸五分。先补后泻,灸二七壮。

脚细筋疼

脚细拳挛痛怎行,金针有法治悬钟。

风寒麻痹连筋痛,一刺能令病绝踪。

悬钟∶在足外踝三寸。针三分。应环跳穴。

牙痛

风牙虫蛀夜无眠,吕细寻之痛可蠲。

先用泻针然后补,方知法是至人传。

吕细∶在足内踝骨肉下陷中。针三分,大泻尽方补,痛定出针,灸二七壮。

心腹满痛

(附∶半身麻痹、手足不仁)

中都原穴是肝阴,专治身麻痹在心。

手足不仁心腹满,小肠疼痛便须针。

中都∶在足内踝上七寸。针一寸半,沿皮向上一寸,灸七壮。

头胸痛

(呕吐、眩晕)

金门申脉治头胸,重痛虚寒候不同。

呕吐更兼眩晕苦,停针呼吸在其中。

金门∶在足外踝跗骨下陷中。针三分,透申脉,泻实补虚,灸二七壮。

申脉∶在足外踝骨下赤白肉际横纹。刺入半寸,泻多,补少,禁灸。

小肠疝气连腹痛

水泉穴乃肾之原,脐腹连阴痛可蠲。

更刺大敦方是法,下针速泻即安然。

水泉∶在足内踝跗骨横量一寸,直下一寸。针五分,泻之,灸七壮。

脾胃虚弱

咽酸口苦脾虚弱,饮食停寒夜不消。

更把公孙脾俞刺,自然脾胃得和调。

公孙∶在足内侧本节后一寸陷中。蜷两脚底相对。针一寸三分。

脾俞∶在背脊十一椎两旁一寸半。针三分,灸三壮。

臂细筋寒骨痛

臂细无力转动难,筋寒骨痛夜无眠。

曲泽一针根据补泻,更将通里保平安。

曲泽∶在肘横纹筋里,与尺泽穴对,筋外尺泽穴,筋内曲泽穴,陷中。针三分,痛,泻,禁灸。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