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范浚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范浚〗(生卒年不详)字茂明,学者称香溪先生,南宋兰溪(今属浙江)人。虽家世显贵,而独不近荣利,笃志圣贤之学,以治心养气为本。绍兴中,荐以贤良,虽有志于用世,但因秦桧当国,屡诏起。婺州太守请入学主讲,亦辞不就。闭门讲道,虽尘几破帷,然危坐室中,处之泰然。其文世人传诵。为学贵自得之遗经,自称"肤受末学,本无传承,所自喜者,徒以师心谋道,尚见古人自得其意,不孑孑俗趋慕耳"(《宋元学案·范许诸儒学案》)。主要弟子有虞唐佐、、柴□、陈九言、邵侗、高梅、张龟年等。其学重视治心养气。他认为,"天降衷曰命",人受之为性,性之所存为心。惟心无外,惟性无伪。伪而有外曰意,意乃人之私。善利之念起于心,其始甚微,然得失相去甚远,犹天壤之差。虽舜一罔念而狂,跖一克念也可为圣人。故要治心,其途径为学。人生而有知,但不学则愚愚则视不明,听不聪,思不达,虽然有知,犹无知也。学而不正,其祸生,甚于不学而愚。故君子以正为贵。人受命于天,本具有正性。古之人见正事、闻正言、习正人。而其要,则先正其心。所谓学即觉,而觉由于心。心之不存,何有觉。凡学"始于存心,中于尽心,而终于尽性,养心莫善于寡欲"。只有心尽空洞清明,然后才能知道性即是天理。存心之奥,在于至静,所以古立学者必慎独,做到不□不闻。为治心,他还提倡内省悔过。认为,人非尧、舜,不能每事尽善。应有过而悔,侮而改。古之圣贤,没有不由悔而成者,成汤悔,故改过不吝;孔子悔,故曰"于予与改是";子路悔,故人告之以过则喜;子夏悔,故投杖而拜。同时,他还强调在"人伦日用"中体现"至理",在"履践"中"尽性至命"。指出孔子无常师,大而师天地,小而师万物,上而师古圣贤,下而于人无所不师。古人之学,不越乎穷理。理之所在,即师之所在。乔梓,父子之师;常棣,兄弟之师鸣朋友之师;羔羊跪乳,有礼之师;蛾子时术,进学之师;石泉潜流,慎独之师;劲松凌寒而秀,乃后操之师;兰之馨,鲍之臭,善恶之师。有是物则必有是理,无不是吾师。范浚之学对当时与后世均产生一定影响,朱熹取其《心箴》注《孟子》。全祖望评其"伊洛既出,诸儒各有所私。范香溪生婺中,独为崛起,其言无不与伊洛合,晦翁(朱熹)取之"(《宋元学案·范许诸儒学案》)著有《香溪文集》二十二卷。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