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辅广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辅广〗(生卒年不详)字汉卿,号潜庵,学者称传贻先生,南宋崇德(今浙江桐乡)人。其先为赵州庆源(今甘肃庆阳)人。父辅逵南渡后隶杨和麾下,累立战功,官至武大夫邵州防御使。广以父恩授保义郎、转忠训郎。后四举而不第。因上书评论是非成败,而为朝廷所忌。曾师事吕祖谦,又问学于朱熹,伪学禁严时,学徒多避散,他坚而不动。建传贻书院教授生徒。主要门人有董槐、朱鹏飞、余端正等。他坚字师说,弘扬理义之学。认为理义之心,人所固有,虽然易发而亦易窒,故须努力充实。其心存,人可进而为圣贤。其心失,则入于禽兽。道理没有空缺,亦不间断。一有空缺间断,便会欠少。君子之学,无时无处不是如此。主张学习须先将圣人言语熟读深思,昼夜玩味,才能开发自己的知识,日有提高。德性才能日益广大。体会到圣贤言近而指远的奥旨。如只解言语,则义便死于言下。并指出:“生而知之者义理,好古敏求者事实”,理与事一贯,知与行相资。如求非所求,则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极其危险,所以欲学“敏求”,当先学习孟子的“求放心”。强调人须通过磨难加强涵养,人不经忧患、困穷、挫折,则心不平,气不易,察理则不尽,处事则草率。人温柔,其德才可进。明道(程颢)谓义理与“客气”相胜,横渠亦说学者须先去掉“客气”。所以惟温柔可以集德。古人以善为常事,故多不记载;以恶为反常,故记之。后世之人,身负大罪,恶不知耻,一有小善便沾沾自喜,实为可哀。后世正君知改其过失,而不知道养德,是谓无本。对“利”,则提出“利者,民生所不可无者也”的命题。认为君子不是不要利,但专欲求利而不顾义,则害于人。还认为学《易经》必须识得辞、变、象、占四字、如“初九潜龙勿用”,是“辞”;有九则有六是“变”;潜龙是“象”;勿用是“占”。人谓《易》的本义是专主占筮,是没有认识《易》的本义。据广之学,传至四川、福建、浙江,直至明代,传其学者不绝,对儒学的发展和传播起一定作用。著《语孟学庸答问》、《四书纂疏》、《六经集解》、《诗童子问》、《通鉴集义》、《潜庵新录》、《师训篇》等,均佚。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