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吕公著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吕公著〗(1018-1089年)字晦叔,北宋寿州(今安徽风台)人。幼嗜学,废寝忘食。以恩荫补奉礼郎。后又进士及第。召试馆职,不就。通判颖州,与郡守欧阳修为讲学之友。仁宗奖其恬退,授崇文馆检讨,同判太常寺。英宗亲政,加龙图阁学士。神宗继位,召为翰林学士。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被出知颖州。后又知河阳、任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扶使,徒扬州,加大学士。哲宗继位,以侍读还朝,后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公著自少讲学,以治养性为本,讲说尤精,语约而理尽。主要门人有邢居实及子吕希哲、吕希绩、吕希纯。他主张以儒学治国,称《论语》、《尚书》“皆圣人之格言,为君之要道。”从《论语》、《尚书》、《孝经》等儒家经典中,节治道要语百篇进呈。要求君主以“畏天命、爱民、修身、讲学、任贤、纳谏、薄敛、去奢、省刑、无逸”(《宋史·吕公著传》)为座右铭。强调自古有为的君主,未有失人心而能图治;亦没有能用威胁、强辩而得人心者。应修德以安民。修德之要,莫先于学。君应以至诚待下,则臣下思尽诚以应上,上下至诚而变异未有不消者。只有人君去偏听独任之弊,而不主先人之语,则不为邪说所乱。颜渊问为邦,孔子以远佞人为戒。佞人惟恐不合于君,则其势易亲;君子惟恐不合于义,则其势易疏。故应先格王正事,未有事正而不治者。力主废除“科举罢词赋”专用王安石《经义》及释氏之说。始令主司不得以老、庄书出题,举子也不得以申、韩、佛书为学,经义参用古今诸儒之说,不得专用王安石《经义》。并且恢复贤良乡正科。公著为庆历以后的魁儒,对理学发展有一定影响。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