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荀子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荀子〗(约前313-238年)名况、字卿,汉人避宣帝刘询讳,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郇(今山西临□县)人。曾周游齐、楚、秦等国。在齐,讲学稷下学宫,三为祭酒、最为合师,因遭谗言,击齐之楚。楚考烈王八年(前255),楚相春君黄歇以况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今。又因遭谗言,被辞退。离楚往赵。在赵,一说“赵以为上卿”,一说“赵以为上客”。曾和临武君在赵孝成王面前议兵。此间,曾应聘入秦,会见过秦昭王和应候范睢。后春申君聘况回楚,仍为兰陵令。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前238)年),春申君被李园所杀,况废居兰陵,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他继承和发扬孔子的“人学”思想,认为“天”是客观现实性的自然界。人们只知道万物生成的道理。不知道生成的无形过程,故称其为“天”。提出了“天人之分”的命题。“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贪;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指出自然规律不以社会的治乱为转移。人们用正确的态度和行动来对待它,就能得到吉利的结果;反之,就会得到凶险的结果。吉凶、福祸、贫富,在人不在天。只有明白天和人的区分,才能正确处理天人关系。比较正确地解决了人和自然的关系。第一次提出了人“最为天下贵”的命题。指出人的价值在于“明分使群”。“明分”的标准是“礼义”,“礼义”则由“贵贱之等,长幼之差,智愚,能不能之分”来体现,用“礼”和“义”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达到“群居和一”。为等级制确立了理论基础。“明分”的内容是“贵贱、杀生、与夺”;“君君、匿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农农、士士、工工、商商”。包括贵贱的社会等级关系,君臣、父子、兄弟的社会伦理关系和农、士、工、商和社会分工分职关系。成为历代统治思想。荀子主张性恶论,提出“性”与“伪”,“恶”与“善”的命题。“性”即人性,包括人的天然秉性、原始素质和生理本能等人的自然属性;“伪”是人为的意思,包括人后天形成的品格,思虑和行为的积习以及对原始素质的加工。“性”是“伪”的基础,“伪”是对“性”的加工改造,达到“化性而起伪”。“性”和“伪”是既相分又相合的辩证统一。“恶”表现为“偏险悖乱”,实是性的“粗恶不和”和“恶劣”;“善”表现为“正理平治”,实是、美善文华”和“善良”。他以符合还是违背“礼义法度”区别“善”和“恶”。顺着人的本性则“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所以,人性天生是“恶”,经过“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能致“善”。故而主张“隆礼”、“重法”,“礼”与“法”结合,建立“天下为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他把国家政治区分为王道“以德兼人”,“得地而权弥重,兼人而兵愈强”;霸道“以力兼人”,则“戌甲愈重,奉养必费”,“得地而权弥轻,兼人而兵愈弱”。指出:“兼并易能也,惟坚凝之难焉。”他认为要巩固政权,必须“以政裕民”,“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实行“节用以礼”的政策,反对君主奢侈越礼,保证农工生活,做到“平政爱民”。他主张“法后王”,制定政策要合乎时宜,“礼顺人情”,因革有度。为此,人君要举贤任能,做到“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不要“刑罚怒罪,爵赏逾德,以族论罪,以世举贤”。对臣要以诚相待,不玩弄权术。人臣要见君错敢谏、谏而不从,敢以死争。团结群众百吏,矫正君主的错误,除掉国家的害患,谓之辅;“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故深、争、辅、拂之人,社穆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之所尊厚也,而暗主惑君以为己贼也。明君之所赏,暗君之所罚也;明君之所赏,暗君之所杀也”。在君民关系上,他认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宽君,以为民也”。指出“天下之合为君”,“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故桀、纣无天下,而汤、武不弑君”。在认识论上,他认为有形体才有精神,提出“形具而神生”的命题。认为事物是可知的,“可以知,物之理也”;人是能知的,“凡以知,人之性也”。认识要首先由“天官”感之外物,再由“天君”“微知”,进而认识事物的本性。反对认识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提出“虚壹而静”以“解蔽”的认识方法。思想意识公正,严肃、诚信的人则其认识能明、能通、能神;思想意识偏私、诈伪、夸诞的人,则其认识必然昏暗、闭塞、迷惑。在知行关系,他认为行“高于”“知”,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在言行关系上,则提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进而提出了“制名以指实”的命题,对逻辑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荀子思想标志着中国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人称其“学过孔子”,其思想对法家思想的形成起了巨大推动作用,韩非、李斯皆其弟子。荀子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其著作《荀子》是研究他思想的主要依据。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