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喜〗(生卒年不详)字仲宁,晋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出身仕宦之家。喜"少立操行,博学好古"。诸葛恢在晋元帝时任会稽(今浙江绍兴)太守,召喜为功曹。晋明帝太宁年间因他"洁静其操"。"博学足以明道",召为博士。喜以疾辞不就。后晋成帝咸和年间,人举喜为贤良未果。咸康初,荐为散骑常侍,未就职。晋穆帝永和年间,朝堂商议殷祭大礼曾向他咨询拜访。卒年七十六岁。喜居家钻研经传,留心认作谶纬之学,对天文、历数有深厚造诣。为驳斥浑天、盖天之说,著有《安天论》。虞喜认为:"天高穷于无穷。地深测于不测。天确乎在上,有常安之形;地魄焉在下,有居静之体"(《晋书·天文志》。所谓"有常安之形",不是说天安而不动,而是说天上日月五星列宿的运动"犹江海之有潮汐",是有规律的。此说和宣夜之说有相近之处。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公元330年左右,为我国最早定出较为精确的岁差值。他认为:"通而计之,未盈百载,所差二度",得出"五十年退一度"的结论,使我国历法得以较早地区分行星年与太阳年。虞喜著述,据《晋书》本传载:"又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凡所著述数十万言。"今已散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