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张岳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张岳〗(生卒年不详)字维乔,号净峰。明惠安(今属福建)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行人。邸寓僧舍,与陈琛、林希元闭户读书,出则徒步市中,时称“泉州三狂”。武宗时,因谏南巡,罚跪五日,杖阙下,谪官。世宗即位,复行人,历南武选员外,祠祭主客郎中。出为广西提学佥事,调江西,寻谪广东提举。后升浙江提学副使参政,擢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转江西巡抚,以副都御史督抚两广。因讨“贼”有功,加兵部右侍郎,再征柳州,召为兵部左侍郎,升右都御史,掌院事。卒赠太子少保,溢襄惠。岳曾谒王守仁于绍兴,与语多不契。王守仁谓其“只为旧说缠绕,非全放下,终难凑泊”。岳大力攻击王守仁良知之说。他认为,“良知之言,发于孟子,而阳明先生述之,谓‘孝弟之外,无良知’,前无是言也”。提出,子思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又申之以“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已指出其亲切下手处,所谓戒惧、慎独,“不越乎喜怒哀已发未发之间”。而“孟子又发出四端之旨”,“亦可为深切痛快,无余蕴矣”。所以,他主张,“学者只依此本子做去,自有无限工夫,无限道理,固不必别寻一二事,以笼络遮盖之也”。关于“格物”,岳也不同意王守仁之说,认为古人学问,只就日用行事上实下工夫,所谓格物,只是在事理交接、念虑发动处,就公利义利加以辨别,使其纤悉曲折昭晰明白,足以自信不疑,然后意可得而诚,心可得而正。所以,他也反对聂豹“格物者,克去己私,以求复乎心之体也”之说,认为“必先辨乎公私之所在,然后有以克而复之”。他指出:“岂有使之舍切己工夫,而终日劳于天文地理,与夫名物度数,以为知哉!”在知行关系上,他反对王守仁“知行合一”的观点,指出其“知之真切处即是行”的说法“分明是以知为行,其弊将使人张皇其虚空见解,不复知有践履”。他认为,“此事自关世运,不只是讲论之异同而已”。在教育方面,张岳注重存养,注重“切己之实学”。他曾“掇取《孟子》所论存养之功,与夫动作威仪之则,见于《曲礼》、《少仪》诸篇,尤近易守者数条,列于草堂北壁,使诸弟子辈,朝夕观诵,深体而服行之”,认为这样可以“存其良心,伐其邪气,收敛端严,培植深厚,由是而读书穷理,以充拓其体,应事接物,以发挥诸用,随其材质分量之所及以进之,亦不患于无其本矣。不知务此,徒以记问缀述为事,虽使圣贤训典,充腹盈纸,犹不得谓之善学,而况今人无用之空言邪”!黄宗羲评其学说曰:“其言:‘学者只是一味笃实向里用功,此心之外更无他事是矣。’而又曰:‘若只守个虚灵之识,而理不明,义不精,必有误气质做性,人欲做天理矣。’不知理义只在虚灵之内,以虚灵为未足,而别寻理义,分明是义外也。学问思辨行,正是虚灵用处,舍学问思辨行,亦无以为虚灵矣。”(《明儒学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