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古周易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古周易〗一卷。南宋吕祖谦(1137-1181)撰。祖谦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曾任著作郎兼国变院编修官。和朱熹、张□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为学力主“明理躬行”,治经史以致用,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说,开浙东学派先声。曾邀集鹅湖之会,企图调和朱熹与陆九渊关于哲学思想的争执。为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一生著述很多,有《东莱集》、《吕氏家垫读书记》《东莱左传博议》等,并编纂《宋文鉴》、《古文关键》诸书。《周易》最终仅有六十四卦,每卦由卦画、卦名、卦辞及爻辞四部分构成,分作上下二篇。后增入传为孔于所作的解说六十四卦的著作凡七种十篇、称为《十翼》或《易传》,而把六十四卦、上下二篇称作《易经》。宋儒所论的所谓《古周易》,即指包括“经”、“传”的十二编本。进入汉代,今文经家说《易》,皆自为章句,唯古文经家费直不为章句,只以《易传》十篇说解上、下经。东汉郑玄承继费氏《易》学,在他自己所撰的《周易注》中,析《彖》、《象》?传四篇分附诺封经文下,以省翻检之劳。魏王弼撰《周易注》,亦袭沿郑氏之法,并将《文言扩一传分附于乾、坤两卦之下。魏晋以降,汉《易》多亡、唯有郑玄、王弼二注并行于世。入唐,孔颖达又因王弼本作《周易正义》,并排斥郑说,《周易》十二篇旧式遂不复存在。有感于此,宋儒为恢复《周易》原貌,遂多方稽求。一时竟成风气,自吕大防始撰《周易古经》起凡晁说之作《录古周易》、薛季宣作《古文周易》,程迥作《古周易考》、李焘作《周易古经》、吴仁杰作《古周易》等,而吕氏此书与吴氏《古周易》最为晚成。吕氏此作,实际上是为了补正晁说之《录古周易》。书共分为:《上经》、《下经》、《彖上传第一》、《彖下传第二》、《象上传第三》、《象下传第四》、《系辞上传第五》、《系辞下传第六》、《文言传第七》、《说卦传第八》、《序卦传第九》、《杂卦传第十》十二篇。另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此书尚有《音训》二卷。为吕氏弟子王叟里笔受,今已不存,最后为未熹跋语。吕氏为当时大儒,所撰又最为晚出,故其内容较之其他同类著作,更为有据,并且,宋儒此类著作今大都散佚,此书既为现存,对研究宋代《易》学流派及追述《周易》原貌都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此书对后世学者研究《周易》亦有一定的影响,朱熹作《周易本义》即用此本。书成后,《宋史·艺文志》载为一卷,《直斋书录解题》作十二卷,乃是以-篇为一卷而致,实并无不同。有《四库全书》本,此外,通行本为《通志堂经解》本。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