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毛诗正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毛诗正义〗四十卷。汉毛亨、毛苌传,郑玄(127-200)笺,唐孔颖达(574-648)疏。毛亨,一说鲁(今山东曲阜)人,一说河间(今河北献县)人,相传毛亨是西汉古文诗学“毛诗学”的开创者,其诗学传自子夏,曾作《毛诗故训传》,以授毛苌,世称亨为大毛公。毛苌,一作毛长,赵(今河北邯郸)人,相传是古文诗学“毛诗学”的传授者,其诗学传自毛亨,任河间献王博士,世称小毛公。郑玄之生平事迹,详见《易纬》。孔颖达为唐代著名学者,生平详见《周易正义》。毛亨、毛苌所作《毛诗故训传》,分作三十卷,以今语释古语。以通语释方言称访或故,申述和描绘其义谓训,串释文句、说明大义名传,故其说解《诗经》之作,以故训传为名。《汉书·艺文志》著录《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可见汉时各为单行。《毛诗故训传》的内容,大同于《诗序》,实际上是春秋末期以来儒生解经的总结,并非仅为毛氏一家之言。东汉时,郑玄为之作笺,自此,经传合一,凡二十卷。郑玄为汉代经学大师,遍注群经,皆以“注”为名,独《毛诗》注取“笺”,笺者,表也,识也。郑玄以毛学审备,遵畅额旨,因此有明其意,记识其事,故特称为“笺”。毛氏《毛诗故训传》与齐人袁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解《诗》之作并称“四家诗”,毛氏说诗,少杂神学迷信,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郑玄注诗宗毛说,毛义若隐略则为之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已意,使其可以识别。毛传训诂,不依字以求训,郑笺注明通假,每云某读某及某读若莱,申明毛义。又兼采齐、鲁、韩三家诗说以阐微义。并仿《毛诗》大、小《序》作笺序,总括诗义大旨,不称《序》而名《诗谱》,《诗谱序》为总序,十五国风、大小雅、三颂各有分序,称某风、大小雅、某颂《诗谱》。《毛诗》自郑笺出,遂大行于世,三家《诗》乃逐渐散佚。郑玄作《毛诗笺》以后,因其内容与毛传时有异同,故魏王肃作《毛诗注》、《毛诗义驳》《毛诗奏事》、《毛诗问难》诸书,申毛难郑;晋孙毓作《毛诗异同评》佐王难郑,陈统则作《难孙氏毛诗评》而为郑玄申张;隋时复有全缓、何甩、舒援、刘轨思、刘丑、刘焯、刘炫诸家义疏,各有所宗,互相驳难,莫衷一是。至唐贞观十六年(642),朝廷诏命颖达等因《郑笺》为正义。《毛传》《汉书·艺文志》本作二十九卷,《隋书·经籍志》附以《郑笺》,作二十卷,盖为郑玄所并。颖达等以疏文繁重,重析为四十卷。其书以刘焯《毛诗义疏》和刘炫《毛诗述义》为稿本,削其所烦,增其所简,采录诸家之善说,融汇贯一,包罗古义而成。此书的告成,标志着汉学各派的统一,是毛、郑之学的集大成著作。它采用疏不破注的原则,对《毛传》、《郑笺》。作详细的注疏。孔《疏》全面承继了汉学传统,吸收了魏晋六朝符合《毛传》、《郑笺》的新见解及新成果,从而将毛、郑之学推上了极盛的顶峰。终唐之世,人无异词。但以毛、郑为代表的汉学,其主要贡献在于对《诗经》的音韵训诂上,而对于《诗经》思想内容的研究却见树有限,它通过《诗序》标明的“美”、“刺”,之说,往往是错误多于正确,尤其多牵强附会,相当一些诗歌,特别是民间诗之思想内容多被歪曲得面目全非,故在毛、汉之学居权威地,位的汉末至唐代,对《诗经》思想研究始终存在着这一流弊。由此而言,《毛诗正义》既为毛、郑的集大成著作,亦当然集合包括了这一流弊的大成。所以,《毛诗正义》以后,以毛、郑为代表的汉学逐渐衰落,到了宋代,苏辙、朱熹等人或者首先发难,或者全面否定,迫使其终于让位于以朱熹为代表的宋学。通行本为中华书局影印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阮刻将《毛传》、《郑笺》、《毛诗正义》合刊一帙,为研究《诗经》、探讨毛、郑汉学的必读古籍,此外,尚有《四库全书》本及民国年间所刊《四部备要》本等传世。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