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朱子语类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宋朱熹(1130—1200)撰,黄士毅初编,黎靖德总成。朱子一生从事讲学,诸弟子对其讲话和答疑各有所记。朱子卒后,诸弟子对这些记录加以整理汇辑,并逐渐刊刻于世。致使朱子语录一时间多本并出,详略不一。其主要有嘉定八年(1215)。蜀人李道传取三十三家,刻之于池州,曰“池录”;嘉熙二年(1238)道传弟性传取四十二家语录刻之于饶州,曰“饶录”;淳□九年(1249),建安蔡抗取二十三家,刻于饶州,曰“饶后录”;咸淳初年,吴坚采三录未收者二十九家,又增人四家,刊于建安,曰“建录”。同时,又有诸弟子将朱子语录按类编排,名曰《语类》而刊行于世者,主要有嘉定十二年(1219)黄士毅取百家语录编成的一百卷“蜀本”;淳□十二年(1252)王□续编“徽本”等等。上述四种《语录》、两种《语类》,诸书并行,互有出入,未尽完善。有感于此,黎靖德乃以黄土毅《语类》为本,参校诸书,去取重复者一千一百五十一条,然后以类条列,名曰《类大全》,是为今本。分《理气》、《鬼神》、《性理》、《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易》、《书》、《诗》、《孝经》、《春秋》、《礼》、《乐》、《孔孟周程张邵朱子》、《吕伯恭》、《陈时》、《陆氏》、《老氏》、《释氏》、《本朝》、《历代》、《战国汉唐谱子》、《杂类》、《作文》等二十六门。书中除对儒家经典《十三经》均有解说外,还对佛、老之学及汉唐诸子进行了学术阐释;对孔子、孟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吕祖谦、亮、时适、陆九渊以及对自己及诸门人弟亦进行了论述。内容涉及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史学、文学等多方面。书中集中地表述了朱子“理在气先”的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认为“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指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强调这“理”为永恒存在,“且如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是在这里”;朱子所谓的“理”,实际上指封建伦理纲常,“理在气先”,也就是企图使封建伦理纲常永恒化。朱子论证了“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唯心主义人性论观点,以为“论天地之性则专指理言,论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之”,“人之所以生,理与气合而已”,性即理,无有不善,但因“气质之廪,各有清浊”,故人有善、有不善,认为孟子性善说,是论天地之性,韩愈性三品说,则是论气质之性。朱子毫无保留地继承了二程“天理人欲”的学说,他着重强调了“天理人欲之辨”,把“天理”即仁、义、礼、智的纲常伦理与“人欲”即人们的日常生活欲望完全对立起琰,强调不出于理则出于欲,不出于欲则出于理,鼓吹二程提出的“去人欲,存天理”的道德说教,指出“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教导人们放弃生活欲望,绝对遵守封建伦理的教条。朱子阐述了“格物致知”说,“格物,是物物上穷其至理”,就是通过具体事物,认识事物的道理或规律;“致知,是吾心无所不知”,“固其所己知,而推之以至于无所不知”;在他看来,“理便在心之中”,“致知回就是使本心的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境界,这种“即物穷理”的命题本有可取之处,但朱子却又认为“格物致知”,“不过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之类”,如此,则把认识论变成了封建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的工具。朱子阐述了许多辩证法思想,他把“一分为二”表述为一个无穷的过程;还揭示了矛盾对立的普遍性,认为天下之物,“有阴便有阳,有仁便有义,有善便有恶,有语便有嘿(默),有动便有静”。总之,全书内容十分丰富,几乎孕含了程朱理学思想体系的全部内容,虽然并不是朱子亲手所定,但其资料的原始性非一般文献可比,是研究程朱理学思想及朱嘉本人学术思想的最重要参考资料之一。此书又名《朱子语录》或《朱子语类大全》。宋咸淳间刻本为现存最早刻本,元覆宋刻本,书名题《朱子语录》,另有明成化九年(1473)陈炜刻本,清《西京清麓丛书》本及《刘氏传经堂丛书》本附《正伪》、《记疑》各一卷,中华书局出版《理学丛书》,内收此书。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