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老子全译

第50章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原文】

出生入死(1),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2)。夫何故也(3)?以其生生之厚也(4)。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5)。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6)。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7)。

【题解】

此章,老子阐述“摄生”之道:圣人全于天,依顺天道行事,无所作为,则外患不能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内忧不能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枙十九章枛),长生久视,与天地同其寿命。

注释:

(1)诸通行本悉如此。马王堆本甲本只残留一“生”字。乙本,“出”字损掩,作“生入死”。

(2)傅奕与韩非《解老》所引皆如此。韩引无前“而”字。马王堆本甲本作“(生之徒十)有(三,死亡)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括弧中七字损掩,“生动”间似夺“而”字,末“之”字显系“亦”字之讹。乙本作“生之(徒十又三,死)之徒十又三,而民生,生僮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大略与甲本同。范较韩、傅省“动皆”二字。“而”字以下十六字,王弼作:“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景福作:“民之生,动皆之死地,十有三。”景龙、开元、敦煌、焦竑同王弼,“地”下多一“者”字,作“民之生,动之死地者,十有三”。皆无“生而动”三字,景福、景龙、敦煌、开元,亦无“亦”字。徒,马叙伦说:“徒为步道。《说文》无塗、途二字。

盖徒即塗、途本字也。《庄子·至乐》篇:‘食于道徒’,即道途也。此徒字盖如字读。”十有三,王弼说:“十有三,犹云十分有三也。”高延第说:“生之徒,谓得天厚者,可以久生;死之徒,谓得天薄者,中道而殀;动而之死者,谓得天本厚,可以久生;而不自保持,自蹈死地。盖天地之大,人物之蓄,生死纷纭,总不出此三者。”

(3)马王堆本甲本如此,乙本“夫”字损掩。傅及诸唐本无“也”字,范作“夫何哉”。奈良本、河上公《老子章句》作“夫何故哉”。韩非未引此句。

(4)河上、傅、范及景龙如此。王弼无“也”字。马王堆本甲本作“以其生生也”,乙本无“也”字。高亨说:“生生犹养生也。生生之厚者,逞欲于声色等,是自伤其生而动之死地矣。”高延第说:“生生之厚,谓富贵之人,厚自奉养,服食药饵,以求长生,适自蹈于死地,此即动而之死者之一端也。缘世人但知戕贼为伤生,而以厚自奉养为能养生,不知其取死因也。故申言之。”

(5)王、傅、范如此。景龙,“兕”作,乃“兕”之别构。马王堆本乙本作:“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辟虎,入军不被兵革。”甲本“闻”、“善”、“辟”三字损掩,“虎”作“矢虎”,“兵革”作“甲兵”。“摄生”,通行本作“摄生”,马王堆本作“执生”。执、摄音近义通。河上公说:“摄,养也。”这里训保养、保护。摄生犹言保护生命。“不遇”,严遵、吴澄、明太祖诸本作“不避”。宋刊《韩非》作“不备”;道藏本河上如众本作“不被”。兕,犀之雌者。《尔雅·释兽》:“形似野牛,一角,重千斤。”《山海经》:“兕出湘水之南,苍黑色。”老子楚人,故以兕为喻。(采朱谦之说)(6)河上、王、傅如此。众本大致相同。马王堆本甲本,“兕”作“矢”,“投”作“惴”。“措”作“昔”,“其刃”二字损掩。乙本大部损掩。“投”字,《淮南子·诠言训》引作“措”;敦煌、龙兴碑作“驻”;《盐铁论·世务》篇引作“用”。“措”字,范及龙兴碑、《释文》、韩非《解老》作“错”。景龙作“揩”。蒋锡昌说:“《说文》:‘投,擿也。’‘兕无所投其角’,言善摄生者,既不为兕所逼,故兕亦无所擿其角也。”朱谦之说:“‘措’,安也。无所措其抓(爪),即无所安其抓(爪)也。”俞樾说:“《释名·释姿容》曰:‘容,用也。’‘兵无所容其刃’,言兵无所用其刃也。”高延第说:“此章为处乱世者指示:兕虎、兵刃,皆凶暴不祥,喻世路之崎岖,人情之险诈。”

(7)傅奕如此。马王堆本甲本同,惟“失”字损掩;乙本前后各有三字损掩。王与诸唐本,无“也”字,无“焉”字。范上句作“夫何哉”,下句亦无“焉”字。韩非所引“无死地焉”四字。

【今译】

人们处在生死攸关的境地。生存的途径占十分之三;死亡的途径占十分之三;有的人为了生存,而从事各种活动,因而陷于死亡,也占十分之三。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们迫切要求生存,(反而达不到目的)。听说善于保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兕牛和老虎,进入战阵,也无须披坚执锐。(因为对于善于保护生命的人),兕牛用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们身上没有可以致死的地方啊!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