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老子全译

第54章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1)。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馀;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溥(2)。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3)。吾奚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4)。

【题解】

此章,老子阐述“道”的功能和“德”(“道”的体现)给人们带来的许多好处。王侯们如能把“道”“德”这个原则贯彻到个人及天下,就可以取得修身、治家、治乡、治国、治天下的光辉业绩。这是对统治者的说教。

注释:

(1)依马王堆本并参照诸王本写定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前二句各有损掩,据王本补。王本“绝”字作“辍”,据马王堆本改。诸通行本俱作“辍”。韩非《喻老》所引作:“子孙以其祭祀,世世不辍。”诸本无“其”字及“世世”二字,河上,傅、范、景龙、敦煌、古观楼与唐宋诸本,并无“以”字。罗振玉说:“敦煌本无‘者’字,景龙本、敦煌本无‘以’字,‘祀’,敦煌本作‘祠’。”

(2)傅、范如此。马王堆本乙本同,惟“乃馀”作“有馀”,“邦”作“国”,“丰”作“夆”,“溥”作“博”。甲本大部损掩。“修之”,景龙作“修于”,诸王本作“修之于”。五“乃”字,敦煌及赵至坚《道德真经疏义》俱作“能”,并于第二“能”下有“有”字。“乃”“能”二字,古可互用。王弼及诸通行本,“邦”字作“国”,“溥”字作“普”。“普”为“溥”之通假。《说文》:“溥,沛也。”刘师培说:“韩非子《解老》篇云:‘治邦者行此节,则乡之有德者益众,故曰修之身,其德乃丰。’则‘国’当作‘邦’。‘邦’‘丰’叶韵。盖改‘邦’为‘国’,亦因汉人避高祖之讳也。下文‘以国观国’,《解老》篇亦作‘邦’,均当依彼文订正。”

(3)傅、范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俱无“故”字,甲本第一“观”字及末“天下”二字损掩。乙本夺“以乡观乡”句,“邦”作“国”。王弼及诸通行本“邦”亦作“国”。

蒋锡昌说:“‘以身观身’,言以修道之身观不修道之身,孰得孰失,孰存孰亡也。

下四句文谊,依此类推。”

(4)傅、范如此。马王堆本甲本损掩,乙本作:“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兹(哉)?

以此。”前“以”字及“此”字损掩,“奚”、“何”古通用,“兹”字当是“哉”字音假。

诸王本,“奚”亦作“何”,无“之”字。景龙、开元、敦煌、龙兴碑诸本,有“之”字,无“哉”字。蒋锡昌说:“‘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言吾何以知天下一切得失存亡乎?吾由道以知之也。‘此’,道也。”

【今译】

善于建树功业的人,不会中途动摇,善于保持功业的人,不会丧失时机,这样的统治者,可以世世代代享受子孙的祭祀,永不断绝。用“道”来修身,他的“德”就会真实;用“道”来治家,他的“德”就会充裕;用“道”来治乡,他的“德”就会长久;用“道”来治国,他的“德”就会昌盛;用“道”来治天下,他的“德”就会博大。所以用修身的观点来观察一身,用治家的观点来观察一家,用治乡的观点来观察一乡,用治国的观点来观察一国,用治天下的观点来观察天下。我凭什么了解天下的情形呢?就是依据这个方法。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