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六十八 礼政八家教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伦纪篇

汤成烈

孟子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古者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事亲敬长之道。始于成童。性善未漓。知与行不习。不待师保之训。庠序之教。而蒸蒸之爱。怡怡之和。着于门内。达于乡党。上被圣化。下成美俗。固其宜也。世衰道污。政教亏缺。典礼不能数举。习俗未可猝更。良繇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家庭多嘻嗃之风。邻里竞嚣凌之气。至于不慈不孝。不友不恭。父子兄弟之间。龂龂相轧。而孝弟之道几于熄矣。然则伦纪者教化之首务。风俗之本也。是以古圣王肇修于上。而后士庶人率教于下。记曰。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又曰。立爱自亲始。虽天子必有父。立敬自长始。虽诸侯必有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莫不以亲亲为贵。此孝弟所以为人之本也。夫孝也者。人伦之首也。子事父母。先意承志。记有之曰。父母之所敬亦敬之。父母之所爱亦爱之。言顺乎亲之心也。弟也者。顺乎亲之心。必自门内始。其在书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是亦一家之政也。是故政修于家而教成于国。其在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迓于家邦。孝弟之谓也。后世政教凌迟。孝弟衰而人放于礼法之外。纵欲蔑礼。自绝于天。同气之亲。视如秦越。同室之内。辄动戈矛。废诗书而仁贤不亲。好货财而很忘身。于是白华废而修髓。盘匜之职不供。有不顾父母之养者矣。常棣废而孔怀和乐之谊无闻。有兄弟而相尤相怨者矣。以至夫妇有脱辐之凶。朋友少盍簪之庆。彝伦攸斁。乖气致戾。降之百殃。凶于而家。害于而国。履霜坚冰。其来有渐。盖不可不慎也。然则欲彝伦之攸叙。必其身足法。而其教可行。故为世子。莫若师文王。朝夕于寝门之外。问安视膳谨其常。抚军监国辞其命。俾冑子国子咸禀承焉。是孝弟行于宫闱。而公卿大夫之家。自不令而从矣。为士则莫若师曾子。听其言语。承其心志。观其动静。察其喜怒。审其嗜好。酒肉口体之奉。必请而行。谓之养志。是孝弟行于家庭。而宗族乡党之称。自无间于人言矣。繇是人含德。家有士行。力田者。鸡豚供馔。菽水承欢。服贾者。出而牵车。归而洗腆。莫不夙夜匪懈。以事二人。出入扶持。常左右之。疾痛痒。敬抑搔之。终其身焉。无或少怠。此始于事亲之孝也。夫明长幼之序。笃友恭之谊。兄兄弟弟。睦于闺门。则父母之心顺。家室和平。则化端于夫妇。骨肉亲附。则信孚于朋友。而可与事君矣。古之明王。所以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者。以其内行肫挚。敦厚笃实。必能辅少主。和上下。明是非。纲纪人伦。以端风化。可以决疑守信而志不移。可以遗艰投大而中不摇。可以临危授命而节不夺。此孝之中于事君者也。至于立身扬名。以显父母。是化俗型方。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者。孝之终也。故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修其孝弟而已矣。

宗约

孙希朱

一曰尊祖先。礼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则祖先者。吾身之所自来也。可不尊乎。故收族必由于敬宗。敬宗必本于尊祖。人不知尊祖。是谓蹶其本根。本根既蹶。而枝叶能昌茂者鲜矣。故凡一应祠墓之祭。四时之享。必谨敬尽孝尽诚。不可一毫简率。吾族旧例。服阕后。特立一油漆神牌。奉入宗祠。春秋祭奠。朔望参拜。其木主则供奉于家。时节荐享。朝夕拜谒。近有不知礼法之徒。亲丧甫毕。即将木主焚化。此情甚为恶薄。夫毁人木主及棺椁。律有明刑。况子孙自毁其主乎。大非尊祖之道。急宜禁止。今约。或室宇浅隘供奉无地者。则宜数房公营一隙宇。或同立一家堂。分高曾祖考为四龛以奉之。否则或各立一龛于高处。以自奉其主。朔望则谨具香烛瞻拜。有事则告。有新则荐。其坟墓拜扫。一岁两度。礼不可阙。而丰俭随宜。其墓木墓基墓碑。均宜爱护纠察。不许人畜作践伤残。及不肖子孙私行斩伐。有则送官究治。庶几稍尽事死如事生之礼。

二曰敦孝友。孟子曰。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此从源头上说来。见得孝友是人之天性。初非外铄我者。又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此从学问上说来。见得人能孝友。方是大学问。然孟子书谁人不读。而诚能尽孝友之实者何寡。盖一衰于妻子。一夺于钱财。岂知妻子是后来配合的。父母是生我身的。人无父母。此身何来。故父母之恩。同于天地。钱财是身外之物。兄弟是一体所分。钱财失可以复求。兄弟失莫由再得。故兄弟之情。等于手足。人而不孝。是自绝于天地矣。人而不友。是自断其支体矣。尚得为人乎。故曰。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又曰。世间最难得者兄弟。又曰。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兄虽不友。弟不可以不恭。盖至不慈而孝。斯其孝乃真孝矣。不友而恭。斯其恭乃真恭矣。况父未必不慈。兄未必不友。又当如何尽孝。如何尽恭也哉。吾族自迁祖以来。代敦孝友。更愿推此意以深体之。则祖德可以积久不替。

三曰睦宗族。寇永修山居日记曰。古人睦族非止同宗。以族服考之。父族母族妻族皆是。然惟宗族为最久最大。盖其初原是一人分下来。如一株树。自根而而枝而叶。虽其间荣悴不齐。枝条各异。然无不一气相通。上下贯注者也。故宗族虽多。自我视之。则有亲。而自祖宗视之。则均皆子孙。何亲之有。乃世有以五服之亲。情同路人。反眼若不相识者。甚且强陵弱。富欺贫。殴讦讼。无所不至。曾不顾乃祖乃父含悲于地下。是尚得为知一本之谊哉。故曰。能以父母之心为心。则无不和之兄弟。能以祖宗之念为念。则无不睦之宗族矣。吾族支派虽多。素称雍睦。自今以后。更愿雍益加雍。睦益加睦。平居则一体相爱。缓急则多方相济。微嫌小隙。不介于怀。干糇遗愆。不萦于虑。即有事理所极不堪。人情所最难解者。亦只宜请族长及族中公正之人到祠中。公剖曲直。互相认差。责令陪礼。切不可遽形诸讦讼。庶不乖一体所分之谊。

四曰崇礼让。朝廷尚爵。乡党尚齿。居乡之道。莫急于礼让矣。盖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在物且然。况亲串故旧。半多我祖我父钓游之侣乎。故侮老犯上。谓之鸱鸮。贪利夺食。谓之狼虎。今世礼让不修。甚有伯叔兄弟。终岁不相往来者。又有微嫌小忿。结成仇隙者。又有明知齿德尊于我。祗因他一时贫困。任意傲慢者。更有明知我曲彼直。祗因他一时势力卑微。故意欺凌者。风俗至此。败坏已极。吾族素称诗书之家。务在力矫其失。恪遵古道。实存个恭敬退让之心。婚丧庆吊。物不能备。而礼则不可缺也。贫穷患难。力不能周。而情则不可无也。尊卑有序。长幼有分。当拜则拜。当揖则揖。不存分毫势利。处处退让。事事吃亏。不一毫占先。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孝友先生朱仁轨曰。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则终身于礼让可矣。

五曰勤职守。官有官职。民有民职。皆当守而弗失者也。人无职守则身无拘束。家日凋獘而生计日促。故自公卿士庶。俱不得一日舍职以嬉。管子曰。一夫不耕。必有受其饥。一女不织。必有受其寒。此先王之世。所以民无常业者有罚也。张文端公谓读书不贱。守田不饥。张考夫谓恒业除耕读二事无一可为。然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遂亡。此言耕读之不可偏废。而耕读尤为恒业之最贵者也。然亦有不必限定者。古人以士农工商分为四等。则不能为士农。即为工商。亦无不可。而其要总在一勤字。盖勤则时无旷废。勤则事有专功。况一家之内。男有男职。女有女职。果能共习于勤。则日计不足。月计有余。月计不足。岁计有余。可以免干求。全清操。读书者无奔竞之劳。力田者有安居之乐。即为工为商。亦日得赢余。藉为仰事俯育之资。而合家大小。早起迟眠。孳孳乐业。永无乖睽放纵之患。若一落游惰。必致废事失业。因而流入嫖赌吸鸦片等恶习。虽至荡产倾家不难。是自堕其业。自毁其家。自绝其生理也。可惧哉。可哀哉。有家者尚其鉴诸。

六曰尚节俭。汉景帝诏曰。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工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工害则寒之源也。饥寒至身而能无为非者寡矣。此甚言奢靡之为祸也。夫在国且然。何况于家。乃奢靡之失。更莫甚于今日者。宫室衣服。必求美观。庆唁宴会。必尚华侈。否则人辄笑为悭吝俭啬。而少年德性未定者。辄羞赧欲避其讥。因竭力支。东挪西借。以争一时之虚体面。张文端公曰。用费不节者。债负之由也。债负者。鬻产之由也。鬻产者。饥寒之由也。况奢靡既惯。则子孙习为游惰。妇女不惜物力。岂知荣华枯落。曾不须臾。天幸难邀。祖泽难恃。虽以房杜之后。犹不免荡覆无余。况其它乎。故传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能知俭之为共而非啬。知侈之为恶而非美。则知节俭之可尚而不可鄙矣。且古人教人节俭。亦非必真一钱不用也。大抵量入为出。耕三余一。不妄用以破家。亦不多藏以敛怨。王咨伯曰。天与人福泽。当知爱惜。爱惜则一卮之福。用之不尽。不爱惜则盈锺之福。一覆立竭。又曰。当于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旨哉斯言。有家者所当切志者也。

七曰慎婚配。安定胡先生曰。嫁女必须胜吾家者。胜吾家。则女之事人。必敬必戒。娶妇必须不若吾家者。不若吾家。则妇之事舅姑。必执妇道。此亦但言其大当如此耳。其实所重者。尤在与妇之性行。故不问家之大小。必详访其门户清洁。及其祖父之行品何如。男女家法何如。男女之性情何如。职业何如。若祖父果系正直端方。则其家子女。谅必温良贞静。可卜宜家。而所产子孙。亦聪明端正。不致性情乖张。若贪其一时之富贵。不择人而嫁娶之。其患害必有不可胜言者。与其配而后悔。何如择而后配。若既已约婚。则不论贫富。俱当一体相待。不得更怀憎嫌之意。又不得互争长短。今人往往男家计较资装。女家争论财聘。甚或因一时争竞。以致移恨于与妇者。亦大伤雅道矣。岂不闻嫁女择佳。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乎。古人婚配。务在择德。不以财为礼。而钗荆裙布。着为美谈。柳仲郢曰。必待资装豊盛。何如嫁不失时。真确论也。吾族婚配。素重德门。次亦必家世清白。旧例。若或娶婢女为妻。家或不清白。及来历不正者。后虽有子女。亦止录其子女。甚或兄死娶嫂。弟死娶弟妇者。乱伦犯法。莫此为甚。连本人及子女一概摈斥。永不入谱。盖妻者齐也。所以齐于夫也。若娶下贱者以配身。则己亦沦于下贱矣。凡我同族。尚其慎诸。

八曰训子孙。人生无百年之身。往往怀百年之虑者。非上为祖宗虑。即下为子孙计也。岂不以子孙者。祖宗传绪所关。而家世所由隆替者乎。子孙贤。其兴也浡焉。而祖宗亦预有荣。子孙不贤。其亡也忽焉。而祖宗亦预有辱。则子孙之培养宜急矣。然余窃谓培养子孙。止有两条。一在导之以善。一在勉之以学。从来祖父之言行。子孙之准的也。平日所见者善行。所闻者善言。则以善感善而善矣。学问者。义理所由明也。平日所讲者正义。所习者正理。则以正召正而正矣。今之教子孙读书者。祗指望其作官改换门闾。不知读书者多。作官者少。子孙祗论贤不贤。不在作官不作官。试观古今来有读书作官者。或遗臭万年。有读书不作官者。反流芳百世。若果能循规蹈矩。守分安命。尽得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事。即为贤子孙矣。奚必纡青拖紫。然后为荣哉。其或资性愚钝。不能读书者。惟教以各习一正业。或为农工。或为商贾。务使亲好人。学好行。存好心。说好话。作好事。上不干犯王章。下不违背清议。使人人称赞他是某人之子。某人之孙。则为祖父者。岂不面增光彩乎。愿与吾族共伸此义以相勖。

九曰谨嗣续。继嗣必择同宗。取其气脉相通。并出于一本也。盖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故必择近亲支派分明可考者立之。则一气相感。祖父不致失祀。今人往往抚养异姓之子为子。则阳若有继。而阴已绝矣。春秋繁露。载汉时有一官家祭祀。用祝降神。至祭毕。祝语人曰。适所见甚怪。有一官员冠裳盛服。欲进而踌躇不进。有一鬼蓬头衩袒。手提屠刀。奋勇而前。歆其祭祀。是何神也。主人不晓其由。有长老识其家旧日无嗣。乃取异姓屠家之子为嗣。即今主祭者是也。所以祗感得他屠家祖父。其继立本家之祖先。非其气类。无交接感通之理。故不得享。

陈北溪先生尝录其语。以为抚养异姓为嗣者戒。立继者不可不知。俗例。长房无子。以二房长子为嗣。二房无子。以长房次子或三房长子为嗣。既立为嗣。须当尽教养之道。以着恩义。不得名虽为嗣。实不关心。其为嗣者。尤当尽孝尽诚。不得以不属毛里致生嫌隙。其或未嗣之前。而应继之人。与嗣父母已有嫌隙者。听于他房昭穆相当者择立为嗣。族人亦不得阻当。其或已嗣之后。与嗣父母有嫌隙。显有逆迹可征者。则告知宗族。酌分与膳田。另选他房贤者为嗣。其或数房兄弟止一房有子者。准以一子兼祧。他房不得借辞侵夺。或本人欲立他房之子为嗣者。其本房亦不得强辞阻当。其抚养异姓之子为子者。族中于本人身故后。为酌分家产之半于所养之子。而另派应继之人为嗣。以续谱牒。注明异姓之子于后。亦不得逼令归宗。其以赘为嗣者。亦止宜酌分田产。谱牒则另选本房及族中近支承继。或有子亡以媳招人为嗣者。一概摈斥不录。 十曰积德业。世无百年常盛之家。而有百年常盛之道。得其道则衰者可返于盛。失其道则盛者必至于衰。其道维何。积德业是也。夫人生产业。俱是外来。苟积之不以其道。便有悖入悖出之患。甚者或以多藏而致厚亡。或以财聚而招怨毒。种种患害。不可殚述。独至德业。则生于吾心而无穷。出于我躬而无尽。愈积则愈多。愈多则愈安。不但一身蒙其利。而且乡党称誉之。君子敬礼之。鬼神福祚之。身后传诵之。子孙荣享之。种种利益。亦不可殚述。间尝历观故家大族。彪炳宇宙。烜赫一时。积久常盛者。其先必有敦庞醇古之君子。或开于前。或继于后。累代相承。积德无间。然后深仁厚泽。孚于天心。善气凝结。蔚为国华。既昌既炽。为时望族。易曰积善余庆。书曰作善降祥。譬之江河。其源远者。其流长也。譬之花木。其根深者。其实繁也。若不浚其源。不培其根。则一发无余矣。然德业有大有小。有精有粗。有隐有显。务在择而积之。慎而守之。取其大不遗其小。勉于显不欺于隐。如贾者之积货。如贪者之积财。不惮其烦。不嫌其迂。不勤始怠终。不厌常好异。日积岁累。不使一刻闲过。斯德崇业广。而庆流于后嗣矣。岂细故哉。然或又疑德业非有财者不能积。不知家无论贫富。人无论贵贱。无不有当积之德业。其德业修于身者。如孝亲敬长亲仁信友之类。原不必费财方可做。其德业之及于人者。虽不能无费财之虑。然有财者出财。无财者则出力出谋出言。均无不可。但勿以善小而勿为可也。

谱训八则

陈世镕

夫教家之道。言物行恒。古训备矣。今但取日用最切者数事。非有难知难能。由之则可以保世而亢宗。弃之将不免于堕业而坠绪。为族人申儆焉。

一曰敦孝友。孩提知爱。少长知敬。本人人固有之良。王祥卧冰。赵孝争死。岂概以责中人。而服劳奉养。御侮急难。则尽人可勉也。武王诰康叔。以不孝不友为元恶大憝。要在禁之于未然。俾不陷于重罪。凡族中遇有子孙违犯祖父母父母教令。及兄弟以小故忿争者。卑幼侮慢尊长者。各以家法处治。其有不率。即送官照律施行。无得姑息。当共凛之。

一曰正闺闱。地道无成。妇人不得与外事。伯宗之妇。乐羊之妻。古今能有几人。今且未暇高谭肃雝刑于之化。第举浦江郑氏之对明太祖者为法可耳。郑氏同居数百年。太祖问其治家之道。郑濂对以祖宗遗训。惟不听妇人言而已。盖妇人之言。簸弄是非。变乱黑白。十居八九。或不察而误听焉。父子乖离。兄弟仇敌。而家道因之以丧败者。鲜不由此。诗曰。妇有长舌。维厉之阶。濂之对。虽浅近而实至要。凡为丈夫所当知也。至如赛会烧香。游春观剧。招摇过市。每以召侮起羞。尤所宜戒。

一曰警游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承平日久。人口滋繁。而田地不加增。衣食之资。非勤何出。傥耽于安逸。惰其四支。职业堕废。必至耗尽生计乃已。祖宗刱业艰难。数世营之而不足。子孙一旦败之而有余。博奕饮酒。更非所论。此等游惰之人。一穷将有不可究诘者。倡优隶卒。鼠窃狗偷。其后路也。可勿惧哉。

一曰慎术业。四民各有常业。常业。正业也。随分自尽。上不辱祖宗。下可长子孙。燕翼之谋。其在是已。至于府史之伦。虽例有出身。然大率机械变诈。见利忘义。孟子言矢人惟恐不伤人。择术不可不慎。降而优伶皂隶。则更衣冠不齿矣。我族自明至今。从无此辈。清白之风。足式闾里。更望世世守之。永延先泽。

一曰择姻亲。大戴礼曰。谨为子孙娶妻。嫁女必择孝悌。世世有行义者。则其子孙慈孝。不敢淫暴。党无不善。三族辅之。故曰。凤皇生而有仁义之意。虎狼生而有贪戾之心。两者不等。各以其母。是子弟之莠良多由感外家之气类也。故凡媒妁议亲。不可造次便许。当密访其家世忠厚之与刻薄。正直之与回邪。其所与议亲之主妇。事舅姑奚若。处娣姒奚若。能否中馈自闲。抑或长舌是逞。然后徐定取舍。庶骨血不传夫戾种。气质不移于恶习。吾见夫缔姻非人。受其害者比比也。可勿慎诸。

一曰培才俊。族之中。业农者若而人。业工者若而人。业商贾者若而人。斯读书之子贵焉。而同一读书。以质敏为贤。同一质敏。以发愤为上。大门闾而光宗族。于此子乎是望。不可无以引翼之也。或贫不能自赡。则于祀产所入。量给米薪笔札。坚其上进之志。鼓其迈往之才。若学书徒记姓名。观场徒逐矮人。则不得滥邀此数。程能责实。尚各勉旃。

一曰崇节义。 功令。妇人三十岁以前。夫死不嫁。至三十年者。有司上其行于 朝。给银三十两建坊。所以美人伦。厚风俗。典至渥也。有子与财守犹易。无子与财守倍难。全在宗亲扶植。族中遇有此等苦节。亦于祀产所入。岁拨米薪赡养。并责令期功有服者。量力资助。傥有舅姑伯叔。利得财礼。逼令改嫁。合族务为保全。家法理处。禀请地方官给予本妇执照。永杜邪谋。以成从一之志。万不可视为隔膜。有负柏舟。

一曰戒闲气。有血气者。必有争心。争皆生于气。天下惟气最害人。易之讼。垂戒终凶。所以教人降伏其气也。果其为万不能解之仇。处必不得已之势。讼以求直。君子不非。而今乡俗。每有以薄物细故。阖族帮讼。谓之争户气。夫欲大门户。在于读书成名。力田致富。无卑污苟贱之事。玷其家声。无作奸犯科之行。罹于 国宪。使远近称为礼义之族而已。岂以善讼相夸耀哉。倡此议者。无非不肖子孙。瞰知公费充余。藉端侵削。驯致鬻祀田。剥荫树。公费尽而讼不止。殷实之户。翻成破落之户。不知所争之气安在也。今与族约。凡有私讼。一不得动公。以杜觊觎。以安本分。尚敬听之哉。

治家琐言

牛作麟

治家之道。惟干惕为第一义。欲存干惕之心。须自畏天始。然而人多不能者。盖以平日趋附逢迎者众。渐积而养成淫心荡志。遂以败名节而丧身家。故知人之承奉我者。美疢也。人之凌侮我者。药石也。夫药石惟孤贫庸懦之人多尝之。吾不愿以此望子孙。但愿于美疢之来。思所以不中其毒者。曰人不如天。人之可喜。不如天之可畏。则干惕之心。自不容已。庶不蹈人之所蹈。而家可长保也。 我以濒死之境。使汝兄弟不废诗书。这是皇天引佑。祖宗积德。不可以为常法。汝兄弟如有克肖儿孙。欲远箕裘。不可不常存乃父之心。断不可复蹈乃父之境。须是安排有素。凭借有基。父尝阅吾县中先辈。不禁忧惧交集。一二世后。不止衣冠不继。何吾县风土之薄也。吾每忆此。辄生择地而蹈之意。但此大非易事。所愿与儿谋者。以人力胜地力也。志坚力勤气浩。未有不成事者。然此可以决吾身。而不可以观后福。后福修短。须从包涵蕴藉处观其分数。又日就所阅历言之。确见得干刚之气多。即后福亦厚。盖阳刚中正。男子之道。吾儒所争。止在中正。若阳刚所该更多。得其气之多者必发。但不可以轻浅粗躁为阳刚也。 今人语生业。或辄大言曰。穷何妨。此非无奈之词。则偷惰存活者耳。盖又出营营者下也。夫箪瓢之乐。非斯人可矫托。即贫贱骄人。亦自有一种傲骨。而竟为圣贤所不取。人无恒产。而欲优优于读书为善之事。难矣。且使子孙无所倚着。其黠者多浮荡。而拙者甘穷饿。虽有秀质。亦无以成其材而养其德。甚至不家而废其乡。不而废其祀。可无惧乎。陶渊明曰。衣食当须记。许文正曰。为学以治生为先。圣人之治民也。先养而后教。即奈何过为清高托大语哉。虽然。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使或图非义之财。以为子孙计。则必生匪类之子孙以败之。夫惟勤俭两字。为治家千金不易良方也。且吾渐老矣。而耿耿于生业之不易。非真如世人徒欲博温饱也。以我之不才。而汝辈尚无废读者。徒以坚忍之性。差所自信。使人历我之境遇。而能如我之教汝辈者。以教其子孙。斯诚不敢概望也。故夙夜不懈。亦欲后人少有所资。以光先世遗泽耳。 陈白沙居家甚严整。尝曰。治家之道。以生产为本。生产不治。便为所不为者多矣。无故而得大利者不享。阴谋巧取者不享。刻薄盘算者不享。惟勤俭务本。子孙可以长久。常记吾言。可为治家之宝。 大抵生财之事苦。耗财之事甘。故劳者有成功。而逸者多败气。尝见宦门者流。坐享丰亨。男不知耕。女不知织。不惜物力。不思本分。而且由衣服。由饮食。由屋室器具。辄以为某也官样。某也乡气。某小物而值银若干。某玩具而得自何省。相与讲究于穷奢竞丽之地而无所极也。由是骄奢生淫逸。淫逸生匪僻。荡家也而恃其财。干法也而恃其势。构衅也而恃其有扶持诱助之人。始而尝试之。终而恬安之。且以为公子贵人。分固尔也。沾沾老头巾。乌足语此。

嗟乎。一室之费。万人之脂膏也。一日之快。终年之勤动也。外之所取者日益多。内之所耗者日益侈。岂知一旦失势。来路无所。一败涂地。不可复振。膏粱之口。粗粝不下咽。而究之并粗粝不可得也。绮罗之身。裋褐不适体。而究之并裋褐不可得也。斯时也。欲耕无田。欲市无本。且即或予之资。而以悠悠荡子之身。屈而为艰苦下人之事。难矣。故外则学诡诈。内则变物业。数年之间。荡然无有。不至于举其族而为饿莩不止。不亦伤哉。吾以为居官者省费以足用。足用以裕民。万不可取非义之财。治家者教耕以谋食。教绩以谋衣。万不可享坐耗之福。先君子言曰。人虽官居一品。家中规模。祇可为不穷不富之秀才。不穷则不陋。不富则不奢。秀才则有文雅致。其始易立。其后易守。庶可其泽于勿替也。前鉴不远。而人心难保。恨不能百千岁为世世子孙口授而指画之。 居家而务节俭。必自慎交始。与富贵相往来。而欲永守儒素不可得也。盖人以知己为交。则虽担簦乘马。迥不相侔。而彼无所骄。此无所畏。惟攀援歆羡。纳交为荣。则我到人家。种种款局。人到我家。种种寒俭。不得不渐生枯杨之华矣。吁。慎之哉。 今人稍富贵。衣冠意态。若惟恐人之不见己也者。尝闻巩介亭杨硕亭张伯素诸乡先生。在邻里戚党间。恂恂谆谨。若无人指说。则亦无人知其为贵人也者。何其厚也。吾为子孙训。人须以众人为藏身之所。 凡人贫贱久。初着美服。趋时者。必有幸喜相耀之心。安分者。必有局促不安之意。至于习而久之。则将自视以为家常事。视初所服用。必将以为污辱而不可一试也。既有如此之心。虽有力乏不从心处。亦将极力致之。而有所不恤。且以如此之心。欲为勤劳经营之务。又将畏而有所不。一人成行。一家成风。诸子弟成习。其于所谓勤俭者。不啻拔本而塞源也。其家又安得而不败。今与儿孙约。吾家须要以俭德为质。如在官署。除朝祭迎宾外。常服只用布素。间或参用旧破丝帛可也。其在家。虽往来亲朋家。不得轻用丝帛。妇女亦然。如遇嫁娶。不在此限。但亦不过仅仅参用之可也。男妇如届年高。子孙视其心力而为之者。不在此限。总之。须要以俭德为质。盖俭德并足以涵养谦德。谦德者。天地神人之所好也。出所好即入所恶。可不戒哉。 近日朋亲向我道喜者纷纷。要皆未知吾心也。即知之亦何益。夫盈虚消息。天地自然之运。今吾儿发甲科。知其为已盈耶。未盈耶。犹息耶。不息耶。要之所可持以维天心。使眷佑于无已者。人心而已矣。嗟乎。吾家人心以世情例之。自今以往。将以起纵恣懈惰之时也。此吾所以忧之惧之。惟视子孙之贤愚何如耳。亲友于我何益哉。

吾以乞丐相以有今日。可见形于人无损也。吾所宦门公子。辗转又是乞丐相。可见形于人无益也。嗟乎。吾儿孙以雅素之行。励坚卓之志。此即所以撑天拄地。而为人杰也。彼区区体貌何为者哉。 古人宵衣旰食。继日待旦。菲饮食。恶衣服。合来不过是勤俭二字。吾儿吾媳当思何益于人。何功于世。坐享豪华。一人所用。常兼数十百人。一家所费。常兼数十百家。则自以为福者。乃其所以为祸也。可不惧乎。父以为惟勤俭可以免也。今之奢华者。非有所不得已也。特欲藉外饰以殊异于人耳。若然。是以土木自处。以锦绣覆之耳。其亦何足愿乎。吾尝言折福二字当是折算之义。人生落地。命中福禄。有一定之数。今日用得过了。必减得后日的。今日用得俭了。必裕得后日的。若过而又过。减必及于子孙。俭而又俭。裕必及于子孙。易曰。余庆余殃。即此意也。岂吾私言乎。儿于下人见有奢华者。须教之。不听则出之。断勿使一倡众和而不可救也。 新房都完工了。虽茅庵草舍。已成院落。刘梦得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吾愿世世子孙居其中者。有以馨之。于室乎何求。

训子琐言

牛作麟

士之以文词见者。恃有才学以投世人之所好。然吾尝读古人书。见其忠孝节义有大过人者。不自知其何以重其人。并重其文。或大节有亏。则以薄其人者。并其文而亦薄之。呜呼。以余一人之心。絜天下后世人之心。亦可知矣。士之欲以文词见重者。抑亦知所本欤。 不妨二字最害事。今人丧品败家。其初非不辨事之是非。但动于心之所喜为。而又以偶一为之。轻少为之。为不妨。遂骎骎乎滥觞而不可防矣。虽桀纣之恶。岂知其必丧亡而故为之哉。其初亦必以二字自恕。而其后遂至于不可救。呜呼。一念之动。一事之举。凡有关于身家名教者。但审其可与不可耳。岂可以不妨自宽哉。 程子教学者必曰敬。此字合久暂动静而无间者也。愿体集曰。一生做人要诀。被孟子一句道尽。曰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又曰。古人教人听言。莫精捷于伊尹二十一字。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孙于汝志。必求诸非道。此三者。处心处事接人之方也。父于接人闻言处。不虑儿知其是。便己之欲而不从。虑儿知其非。恐拂人情而勉从。此便是吾前言柔弱处。遇此等处。须要貌愈和而心愈刚。不可易其所守也。昔唐太宗与魏征言。或有不当。征甘不言。不轻应诺。况平人乎。 骏马一驰千里。苟有所误。其失必多。人家子弟。亦犹是也。故天生庸才。无能为善。亦无能为恶。惟大有才而误用者。务外必行不轨。历代乱臣是也。务内必坏天常。历代邪教是也。故父母之生才子者。可喜而亦可忧。

示儿帖

李棠阶

顷在直庐。言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义。同僚文博川宝佩蘅。皆自溯贫苦刻励。始能有成。予因忆七八岁时。岁饥家贫。汝祖在外训蒙。予从本村牛先生读书。每早上学。汝祖母以钱三文。买秫豆包一枚使充饥。有时断炊。年底腊月二十外。家无升合。至二十八日。汝祖乃自赵堡贷大米数升负以归。时汝曾祖以饼一枚啖予。汝祖母则忍饥以待米来始举火。是后汝祖授徒陈家沟等处。予皆从。汝祖督责严。每日挞楚。头上肐不断。归则汝祖母抚予头而泣。盖无日不在忧患中也。至十五岁。乃知自行攻苦。五更半夜。诵读不辍。汝叔祖尝宿馆中。归告汝曾祖姑。剧怜之。然予习惯不以为苦。十七岁应县试。邑侯吴公拔置前列。命肄业覃怀书院。饮食教诲。视如子侄。十八岁。宗师姚公取入郡庠。次年补廪。皆肄业书院。丙子戊寅两科不中。念无以对我父师。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初六日。即赴书院。途遇大雪。傍晚方至。虚无一人。即地上卧。明日因寄呈汝祖诗。有寒衣有箧儿无虑。天气凌兢莫倚门之句。自是每日课文诗各一。是科己卯举于乡。然病已两月矣。亦日日在忧患中也。道光二年。通籍后。馆课仍刻苦。典试视学。境遇皆顺。存心犹逆。遇佟先生于云南。始知求正学。归遇王淡泉于京邸。始奋然自勉。自此三十余年。日在贫病中。实日在忧患中也。汝自幼衣食不缺。即是安乐。溺于安乐。委靡不振。即是死机。今二十岁。尚不知收敛身心。沈潜笃实。所讲读之书。无一句做到身上。即诗文亦全无进境。清夜自思。何以自安。予追溯平生。念汝祖辛苦自立。忧患备尝。未享一日安乐之奉。五十八岁。奄然弃养。汝祖母亦相继而逝。三十年来。每一追念。不觉垂泣。今有子有孙。仕宦亦显。汝祖父祖母皆不及见矣。惟有勉力修己。不敢以年老自弃。庶可酬 君国。乃稍可对父母。汝若翻然悔悟。痛自淬厉。改浮妄之旧习。启惕勉之新机。勤思祖德。勿坠家风。一转移间。而昨非今是。便可日新。性犹是性。心犹是心。用以希古圣贤不难。何料第之足计。否则自暴自弃。是使予无以对汝祖也。汝将何以为人。违禽兽不远。不亦深可哀乎。同治四年岁在乙丑正月初五日。垂涕书此。为洊儿勖。存以示汝子。慎勿令予言为伯鲁之坠简。如顾端文所虑也。

与瑟庵从弟书

刘蓉

得三月廿六日书。具悉一切。来书言迩来家中用度较侈。固知内外大小。无能守俭朴务节省之人。然何以遂增至什伯倍蓗之多。我所增加者。惟先生修脯一事。盖冀基垕辈。能敬服名师之教。谨饬儒雅。稍知修身持己应事接物之道。则于居家涉世。皆当有以自处。不至浮慕乎世家纨骄盈之习。则一时之所费虽多。将来之所省甚大。故于此独所不惜。此外惟属于旧戚外家馈赠加厚。至于家中用度。则屡书属弟一循旧章。不宜稍事浮华。世局益坏。而人情日竞于奢。不惟非惜福之道。抑虑其召灾速祸。而致琐尾流离之变也。十余年东南遘祸。举凡衣冠文物竞逐纷华之国。无不残破。故家世族之所留遗。巨贾豪商之所积累。莫不荡为灰烬。化为飞烟。子女仳离。乞食道路。独湖南晏然无恙。吾乡又因此跻致名位。广积金钱。旧时凿井耕田之子。椎牛屠狗之夫。皆高牙大纛。美衣华屋。以自豪于乡里。果有何功德在人。宜食此报。以长保富贵而无后灾哉。智者见祸。机于未萌。凡无功而享厚报。无德而致大位。皆智者之所视为不祥。而深自警惕者也。矧各省皆罹于难。吾乡独蒙其庥。其于盈虚消息倚伏循环之理。亦已灼然可见。愿吾弟时以此说之基垕辈。毋事华侈。以重吾不德。而务撙节退让。积善修身。时存戒惧修省之意。异时桑梓或致祸灾。尚可幸免于难。为祖宗更延一之祀。不同归于沦没。天道祸淫。昭然不爽。斯言痛切。幸勿忘之。比闻罗氏新妇入门。妆奁甚厚。辎重之外。又有奁金三百。闻之殊不惬意。我与罗忠节公道义至交。联为姻娅。其所期于子女者。非欲其席丰履厚。为富翁富妪。亦冀其守礼敦伦。垂家范以绵世泽耳。今存流俗之陋习。厚致奁具。非所以仰承忠节之遗意。古人有言。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吾见世家之妇。恃有厚奁而骄傲舅姑。坏家法者多矣。今罗家所以赠遗其女者如此。吾惧夫新妇之长其傲。而培基之益其过也。且罗氏亦非素封者。侈泰如此。岂保家之道。培基如体吾意。当举此项还之。并传谕新妇。家有弟妹。尚未婚嫁。不宜先取此以自益。且吾家衣食粗足。蓄此亦无所用。新妇如能婉听吾言。庶于罗氏为贤女。于吾家为佳妇耳。吾与同邑曾罗二公。神明至交。起家儒素。三人者。经术浅深。学问大小。不必尽同。然于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三语。则皆毅然有以自立。涤翁名位冠一时。然览其书疏。皆业业兢兢。常怀忧 国奉公持盈保泰之意。罗忠节公积苦兵间。固未尝一日自逸。其遗书教诫子弟。尤为切至。今三家联为姻好。子弟往来。要当率由庭训。交相策励。庶不失故家轨范。岂可竞为奢靡。自坠家风。若于勤俭持家之道。或不之讲。其于居乱世而图自存之意。或未之及。此吾所私以为忧者也。两明允吉皆朴茂。亦未染世家习气。昨者奁具。或出于堂上爱女之过。培基当以吾意晓之。彼此皆以道义相处。乃不失先人结纳之意。亦所以绵世泽于无穷也。家中谷米。储蓄有年。当可次第发粜。粜得钱文。切不可浪用浮费。将来置买形山护坟田亩。即可取之于此。吾去岁在制府处。所余幕修尚千余金。八月当以付回。即图另购先赠公护坟田宅。此外即不能另谋家计。将来岁入仍不知几何。非节俭无以供朝夕日用。愿吾弟守吾屡次诫诰之言。一切悉仍其旧。除先生修脯及旧戚馈赠外。不可稍增繁费。基垕辈读书稍进。甚荷镜晜先生诲导之力。惟其志趋未定。根基未立。拟请镜晜先生预定五年之约。俾渠辈久资陶铸之益。望吾弟早以此意告之。免致秋后。又复纷纭乱我心曲也。

吾迩来于家事百不关怀。独于基垕两儿读书一事。盼之甚切。冀其发愤刻励。为端谨儒雅之士。守儒素家风以延世祚。他非所望也。近来仕宦之家。好以官为世业。此间藩臬道府。莫不为子侄辈捐州县者。自以为光耀门户。而不知祇以斲丧元气。中材之士。一涉仕途。外诱日多。根器日坏。卒至落魄萧条。不可名状。不如令业诗书守寒素之可绵世泽也。去冬拜署理藩司之命。自以服制未阕。不冒缞入仕。僚友中多劝之者。谓一赴任。即值  皇上登位覃恩。可荫一子为七品官。如待至服阕接篆。则在  恩诏以后。不能膺兹盛典。盖世情皆以子弟得官为劳。故所见往往如此。不知子孙能贤。即不蒙荫袭。亦自能振起家声。如其不肖。即幸而得荫。祇为辱耳。吾前书言为基儿纳监。亦不过藉此为激励之助。非欲其具冠带以夸耀世俗也。培垕年既长。亦当为议婚事。比来宦场相识。多约联婚者。吾意殊不欲。即诸女亦不愿使适富贵之家。盖朱门子弟之贤者。实不多得。而一种纨习气。令人憎厌。不如乡里诗书家子弟之循谨少过耳。弟前次来书。尚托吾为诸妹择。不知官场中实无佳选也。蜀藩向称优裕。每岁所入节寿陋规可五万金。吾悉郄之。以此费用颇窘乏。吾不能取非义以肥吾家。望吾弟诸从节省。慎守先人旧业。度他日罢官归来。尚得饱噉蔬食。则充然无世累之婴吾怀矣。去岁幕修所入可千余金。缘制备礼服。及供给署中火食。遂已耗去。而囊中空无所有且看后便何如。然将来此项幕修。终当寄回。以为先君子墓田之资。特不知何时始可如算耳。

前附书后。屡有回南之便。而苦无暇。此间亦久不得家报。不知比来情形何似。惟闻南中谷价大昂。与己酉岁无异。不知家中谷石尚存几何。七月下旬。镜晜先生当赴乡试。培基兄弟亦往从否。在家无师资之益。玩愒嬉游。抑不如从赴省城之为愈也。自南来者。多言渠兄弟近有进境。私心每为之喜。不知究竟何如。吾不望其工文章以猎取科名。惟望其于性情心术上。实有克治培养工夫。日趋宽厚和平一路。庶为保家之令器耳。吾乡近日习气。尚空谈而不务实践。又好以贤智先人。评论短长。瑕疵得失。务贬人而尊己。以自诩其才识之优。此等见识。最为不好。深虑后生辈沽染陋习。遽自标异。遂趋浮夸轻薄一路。望老弟时加训诫。至要至切。镜晜先生教人。文行兼勖。循循有序。冀基垕辈久沐教益。前书属为豫定五年之局。亦望其趋向既定。根柢稍坚。庶他日尚有成立之望也。

蜀中军务。自李卯两逆就擒获之后。周逆亦就擒获。现在蜀省腹里之地。遂已一律肃清。惟叙州尚有石逆窜扰。其大头目李超侪者。闻颇有悔悟之意。比遂遣人赍谕帖前往。晓以利害。令其擒缚石达开以自赎。如此计竟行。则积年巨憝。遂可不烦兵而殄灭之矣。蜀省虽极糜烂。而土地肥饶。百产悉备。此贼平后。不一二年。元气可以尽复。现方蠲除各州县科派之扰。与民休息。使 朝廷不责以滇黔秦陇之事。则一二年后可致富强。惜乎各省征兵索饷。恐吾民竟未有息肩之日也。陕西富饶之区。忽遭回逆之变。不半年间。残破殊甚。富商巨贾。向拥厚资数十百万者。至是荡然无存。庐舍化为邱墟。村庄悉被焚毁。男女死者至五六十万人。盖汉回之积怨已久。一旦祸发。而极肆其凶残。是以至于如此。 朝廷命某帅前往剿办。而此公全是虚骄之气。不以军事为念。秦人怨之甚深。不知其患何所底止也。我在此烦劳已极。精神日逊于前。现幸蜀境渐就乂安。拟于石逆平后。再上乞退之章。如荷 俞允。则读书课子。聊可自娱。顾虑 朝廷不察其实。以为真是能手。或又引而置之多难之区。则更不知所以为计耳。时局至此。为臣子者。本应竭尽心力。为 国家削平祸乱。惟自顾精神材力。不堪肩任艰巨。而官场积习之深。亦实有非一时所能挽回者。吾前折中所引以自责之语。实非虚设之词。比来蜀中士民。或颇以为贤。而称之颂之。扪心自问。实增愧。半生读书学道。所志所期。未能施展一二。徒负 朝廷破格录用之意。是用惴惴于怀耳。基垕辈如能发愤用功。勉自树立。亦可稍慰吾顾虑之意。否则教家无成。谋 国无补。将来遗憾无已时也。

治生

杨彝珍

予尝有旨于鲁齐许子亟治生之言。以为欲有为于时。必朝罢职。夕可脱然归。庶一无所顾虑。以沮挠其志气。然所以治生之道。惟务刻削自损已。以爱惜其物力。不当视若泥沙然。不然。将日皇皇然有不给之势。必至朘物以自丰。其不至下为市窃之行不止。而许氏立说之意。几不明于天下。吾家自先大父赠儒林公。与伯仲七分其产。所获仅资终岁之食。及先叔父四会君宦于粤。乃扩而增之。先大夫悉让不取。命吾兄弟仍耒故业。后予举于乡。并推以我兄。自授经旁郡国诸侯所。岁所入无虑四五百金。举付亡室金宜人经纪之。以家用之羡。周三党之不能自存者。岁尚可余三之一。如是者凡十年。值己酉岁大祲。里无宿粮。披其田。索故价之半。无售者。予亟出蓄钱。活族中垂殍者三千指。余则举以货他姓之瘠田。岁可得租三百斛。至是丰岁可饱暖矣。予初居故居。隘甚。思葺特室。度材计三十金。遂中止。性不近杯勺。飨客不踰四簋。冠履皆缁衣为之。嫁娶鴈栗仅备礼。出以一健仆随。可肩可舆。可徒步从数千里。行李不盈笥。笥不载书册。止则借观焉。不购名轴宝笈。及犀玉珠玑。瑰奇可喜之物。不樗蒱六博。不悦声曲。居常兀兀亲书史。出则具敝衣冠。走尘堁中。面目几无人色。意殊无迕也。方今巨寇未殄。公私殚亡。亟宜使宇内相率为俭觳。以救其败。耕者四时力作。以勤树畜。凡声色刍豢逸乐之欲。不令生于其心。则商贾无所逐什一之利。不至居积淫巧。充牣城郭河壖。以赍寇盗。士卒无赖。丐取于市。未能逞其所欲。渐且去嗜欲。能忍饥劳。有事必轻战以奋死。仕者愁居惕处。百不能望曩时。惟益强自刻苦。至于饥疲困顿不之恤。久则其心安焉。然后能属大事而不挫。予人冬去裘。服絮袍。日餐脱粟。昔者人谓我何。今者人谓我何。呜乎。其能解于人否也。

示俭

舒化民

朱子门人李燔字敬子。尝曰。仕宦至卿相。不可失寒素体。学者常将此语味玩。便觉一切纷华靡丽。俱不足慕。陆清献公服膺斯言。谓可当一篇大文字。然能此者实鲜。予自嘉庆己卯出山作宰。初权福山栖霞。继补费县长清。在官十余年。诸从谨饬。实与寒素无异。迄乙未量移历城。则首邑烦剧。用财之地。便有不能尽自主张者。幸时仅一载。子孙尚无习染。继以德州六年。途冲差。用度虽稍扩于前。而寒素尚无大改也。至迁擢苏守以后。则日夕趋公。无暇旁顾家务。兼以地占繁华之最。时经四载之多。往来酬应之纷烦。昏丧礼节之耗费。于是一切服食器用什物之类。未免习移。又不能如范忠宣公娶妇火罗幔之事。守清俭家法。遂近繁华。非复从前寒素风规矣。嗣居忧三载。极思节缩。已苦于收束之无由。至服阕入都。行箧既空。又添逋负。所以分巡浙江海防三载。不得不诸从刻苦。未曾添一玩好。不敢制一衣裘。铢积寸累。藉得清厘新负。弥补旧亏。以免子孙之累。然已左支右绌矣。辛亥乞病归里。食指众多。家用繁耗。核计一年度支出入。除公私租谷粜钱抵用。尚不敷钱千缗以外。于是酌改章程。方冀力为撙节。免贻后悔之嗟。乃又阅两年。岁终查核。仍与辛年相等。而捐公应酬。尚不在内。似此伊于胡底。一二年便当典质负债。鬻田不已。驯至售宅。公私同尽。恐一切非尔等有矣。昔张文节公来为相。自奉如河阳掌书记时。所亲讥其太俭。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俸岂能长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予诵其言。未尝不愧悔交集也。设使当时预防入奢之易。当不至如今日入俭之难。然竟畏其难。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漫无限制。势必瓮尽杯干。一蹶不振。如前所云矣。固由予无俭德示后。而子孙诸妇辈岂无责焉。予年逾七十。明知来日无多。而及今为尔等区田宅析箸爨者。犹冀诸从节啬。庶可挽回于万一也。我子孙各有聪明。非不知世务艰难者。闻予言而戒谨恐惧。当何如思变计乎。

志大父应准公家训

黄熙

欲身足莫若勤。欲家足莫若俭。欲身与家俱足。则勤以开其源。俭以节其流。二者相需。不可缺一。仰惟吾祖。上承先人之训。下营后嗣之基。日夕皇皇。躬亲稼穑。胼手胝足而不辞。暑雨祈寒而不怨。劳心劳力四十余年。其勤也如此。终日食不厌蔬。终岁衣不厌恶。内不蓄婢妾。外不使童奴。糜费之端。扫除净尽。其俭也如此。而且勤非妄动以为勤。不舍本以逐末。不见异以思迁。自专耕作。急赋税。以至于尊祖睦族。非分不事。苟且不为。其勤而守礼也如此。而且俭不夺取以为俭。非其力不食。非其有不贪。凡婚嫁以及养生送死。且有常经。自祭祀以及从师读书。不靳正费。粉饰胥斥。悭鄙无讥。其俭而中礼也如此。盖其计至周。其虑固甚远也。今祖年六十四矣。唐魏深思。老而愈切。故日以是训后人。谆谆不少置。孙辈果能恪遵勤俭之训。相率而归于其途。岂仅一身一家之益哉。史记载宣曲任氏曰。富人争奢侈。而任氏撙节为俭。力田畜。任公家。约非田畜所出弗衣食。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以此为闾里率。此士庶之勤俭可风也。汉书载张安世曰。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戈绨。夫人自纺绩。家童皆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积纤微。是以能殖其货。此大臣之勤俭可风也。光武躬行俭约以化臣下。讲论经义。常至夜分。一时功臣如邓禹。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闺门修整。可为世法。贵戚如樊重。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此天子之勤俭可风也。夫惰者身之蠹。奢者家之蠹。叔世习游惰。务纷华。耻言农事。虽有富贵。不一再传而即替。不知古之帝若王。其初皆农也。舜发畎亩。禹勤稼穑。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殷高复兴。诸侯来辟。必曰稼穑匪懈。农事开基。不独周家。故礼运有曰。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天子且不曰有天下国家。而曰有田。况乎细民。能力田者不饥。能守田者不贫。由耕耘而可以谋衣食。由撙节而可以备积储。衣食饶。积储裕。而可以御凶荒。可以蒸教化。可以厚风俗。由是而礼乐兴。由是而刑罚措。岂不懿哉。岂不懿哉。

郭巨论

马国翰

郭巨妻生男。谋曰。养子则不得营业。妨于供养。当杀而埋焉。锸入地。有黄金一釜。上有铁券。曰黄金一釜赐孝子郭巨。宗躬载其事于孝子传。后世啧啧与虞舜曾闵同称。予谓巨之得免于大不孝者。有天幸焉。乌得为孝哉。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昔舜以无后之故。不告而娶。略恂谨之小节。图延之洪绪。虽当势穷事沮。而委曲以通其权。卒能开国承家。子孙保世。则舜之大孝。在于有后也。夫舜值不能有后之时。而为立后计者如此其急。乃妻已生子而欲杀之。亦大异乎舜之居心矣。如其孝何。且夫先王之法。所以扶天性而达人情也。父子主恩。戕虐为戾。故无故杀大宗之子者罪之。赤子在抱。于人何辜。顾忍以不得营业。计出埋弃。圣王在上。方将显治其罪以为忍亲戒。世儒不察。轻许其孝。过矣。抑所谓妨于供养者。于理亦亦非。夫人子之养亲也。小而口体。大而心志。养口体。不过谋滫瀡甘旨已尔。丈夫奋力。终岁勤劳。牵车艺黍。皆可以奉事吾亲。为之妻者。中馈是主。饭浆缝纴之余。乳哺黄口。何妨于业乎。如以养心志也。则含饴弄孙。乐趣倍永。吾知未育之先。盼望綦切。生而疾病。或至不举。未有不伤悼于怀而悲泣者。况其杀是子以亲故也。使亲知其谋。当必惜之恸之。愤之憾之。怨之怒之。悔恨而懑怼之。虽有美食。不能下咽。虽有美居。不能安寝。脱不幸而亲以烦忧濒殆。滋戾尤大。噬脐何及焉。古之人善养亲志。当必深虑乎此。而不敢轻出也。幸也下锸得金。而事遂中止。不然不孝之罪且莫能逃于两间。而猥云孝耶。虽然。其识浅而其志笃也。其事失而其情无伪也。当其埋子之时。惟知有亲而已。非以干誉。亦并不知避恶。皇天降鉴。以多金。俾得免于杀子之罪。而遂其奉亲之心。则釜金之赐。谓天哀其愚而曲全其孝。可也。

爱日堂记

孙衣言

浦江张主政景青将归寿其亲。就予为别。而求为文以记其居之堂。且为言堂之所以建。盖君之尊甫永宁君。以奉母夫人实为斯堂先是永宁君为知州广西遭赠朝议君讳归。而母戴太恭人逾七十。尚无恙。永宁君始五十。比服阕。人皆劝之仕。永宁君以不忍去太恭人。不复出。构堂于所居之西偏。以为奉亲之所。而颜之曰爱日。此堂之所以名也。予惟先王之制礼也。丈夫生十五而学。至三十而有室。至四十曰强而仕。未至于四十。法固不可以仕。而其时之士。皆有恒产。未尝待禄以为养。亦不汲汲于仕也。古之人为人子之时。其依依于父母之侧者。岁月何其久耶。至于可出而仕。则其父母类皆耄老。人子之事。往往而毕矣。而后出而事君。则其心可以专于所为。此先王之制所以为得乎人情之至。而才德之所由成也。然其时虽可以仕。而人子之有父母者。终未尝以君臣之义。一日忘乎其亲。故有遣使行役之事。则为之君者。必本其将父将母之意。以慰其王事之劳。四牡杕杜之诗是也。盖古者人君之于臣。必观其所以为子。而古人之事君。亦未尝以先其君者后其亲。风俗之所以成道。德之所以美。岂不以是也哉。周之既衰。先王之礼遂废。而人之至性。往往无以胜其嗜欲。于是乃有弱冠而仕。垂老而不归者。事君之日。则可谓多矣。而事父母之日又何其少也。于亲如此。其于君可知也已。永宁君为名县令。擢州牧。仕且日起。以太恭人之老。不复就仕。而奉亲之堂。以爱日为名。盖永宁君之年。于古人为事君之时。而当太恭人七十之年。则所以事亲者。其时尤不可失也。能以彼而易此乎。永宁君之用心。则无愧于古人矣。扬子曰。君子爱日。仕则行其义。居则彰其道。事亲者。道义之至也。顾其名。尽其义焉。可也。今主政又以寿其亲归。犹永宁君之志也。而欲得予言以为堂之记。即以为太恭人之寿。亦可也。

兄弟异居义

王绅

比世同居。盛德事也。然而非常之道不可以常情守。故圣人不贵。古者制民产百亩。家以八口为率。有弟以为余夫。壮而有室。则别授田。未尝禁人之分居也。且教人以分居也。何也。人以一身分而为兄弟。又分而为兄弟之子。以至于无穷。势由聚而之散。数由少而之多。不能终于不异也。君子谨其异之始。而予之职业。示以勤苦。俾之各成其事而民竞劝。斯亦使人自立之道矣。后世一二贤哲。惩兄弟之争财而私产也。激而为屡世同居之事。意固慈祥恺恻矣。迨其后。无公正之族正以持之。有不肖之子孙以间之。致起争竞。遂至一败而不可止。是始于让。终于争。始于和。终于戾。而一家之气象薾然矣。夫兄弟。至亲也。在于情谊敦笃。不在形貌缠。使既异之后。有无相通。疾病相扶。虽异犹未异矣。如或志意猜疑。神情阻格。虽与之共居止同饮食。而日相睽违。其得谓之不异乎。仪礼之言曰。父子一体也。兄弟一体也。故父子手足也。夫妇判合也。昆弟四体也。昆弟之义无分焉。而有分者。则避子之私也。子不私其父。则不成为子。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此亦言当分别之义。而第以子之私言。义不尽于此矣。虽然。抑有进焉。国君传子。正也。而或改而传弟。岂非雍睦友恭之尤者乎。然商自沃丁立弟。其后弟子或争相代。比九世乱。宋宣传穆与夷弒。诸樊让札王僚诛。鲁隐曹臧。其前事矣。宋之二太。尤可哀恸。岂非以名分无定。而生心者众乎。是故唐虞之揖让。不可行中古以后。夷齐之得仁。难以语季世之心。何也。人心不同。慈惠者难得。而暴戾者不少也。吾闻古王者之子。长则各有分土。诸侯之子。长则各有职业。桓荣诸儿。分经而诵。曹彬诸子。分蓺而营。使不肖不得庇于贤良。贤良不得牵于不肖。所谓父之于子。贤则爱之。不贤则贱之。是乃天地之公心也。夫事贵守常。不贵立异。当图其终。不贵矜其始。能为远虑。谋及子孙。可为深长思矣。

方氏记李默斋实行书后

陆继辂

望溪方氏记李默斋实行。而述其兄百川之言曰。人之大伦五。以吾所闻见。惟妇死其夫及守贞终世者为多。子之能孝者差少焉。臣之能忠者差少焉。友之能信者差少焉。而实尽乎弟道者。则未有其人也。陆祁孙曰。谅哉。方氏之言也。虽然。君父至尊亲。不可以相较。吾以夫妇朋友较之。危哉乎。兄弟之得列于伦之五也。古者妇人不以再嫁为耻。至宋而大防始立。至于今而安之若素。苟非甚淫荡。鲜有踰其闲者。亦以见人之私其所昵。用情之厚。必有大过于事君事亲事兄交友。而后为所私者之不能无以报也。今夫不忠于君。不孝于亲。腹诽心谤。讳之愈力。兄弟吾等夷耳。慈爱之不均也。货财之有无也。子女之贤不肖也。相形而见绌。则怨。怨斯怒。怒斯争。争而不遂则益怒。于是日取其过恶而暴着之。以自明其不得不然。而凡所以致然者。皆出于彼之所自取。危哉乎。天下宁有日相暴以过恶而可共处一室者乎。夫妇则不然。慈爱之厚薄。货财之有无。子女之贤不肖。皆与共之。无相形见绌之端。其隙无由而起。间有一二不相能者。则皆有以移其爱者也。其为私其所昵尤甚。若朋友则吾之所择焉而取之者也。其初取之而终悔焉者。绝之可也。其不绝者。固无多求也。不然。必其无间者也。兄弟以天合。其始非出于择。而终又不可以绝。于此而求多焉。则乖矣。为之妻者又从而是非曲直之。则益乖矣。为之友者又从而是非曲直之。则愈益乖矣。且人之过恶为朋友所及知者十之三四。为兄弟所及知者十常六七。以渐乖之势。羇縻于无可绝之道。日窥伺指斥于庭阶觞豆之旁。而祸乃不可胜言矣。此吾之所为危也。虽然。以君子处之无难也。夫臣之忠于君也。尧与桀一也。非择其君而然也。子之孝于亲也。夷与跖一也。非择其亲而然也。兄弟亦若是而已矣。导之使合于义者。上也。让焉而处之以可受。容焉而使之不有其名。次也。让焉容焉。而天下亦遂晓然于是非曲直之所在。下也。嗟乎。夫妇相诟谇。朋友相责难。或不逾时而式好焉。奈何以吾同气之亲。至使之不得自比于吾之妻与友也。悲夫。因读望溪文而申论之。知其危则安矣。

书任彦升奏弹刘整文后

邓瑶

呜呼。余读任彦升奏弹刘整文。备言齐故西阳内史刘寅妻范诣台诉称夫弟整侵虐诸事。不禁叹息痛憾于不容已也。整兄寅殁后。遗孤逡及师利二人。整宜拊如己出。以慰长逝者之魂。顾乃侵夺奴婢。较量锱铢。实乡里愚氓所不屑为。彦升劾其为闾阎闟茸。名教所绝。请以见事免整官。勒付廷尉治罪。可谓得敦笃伦常维持风化之本矣。虽然。整固有罪。而余以为是讼之兴。寅妻范实不得辞其咎。范为刘氏冢妇。平日傥以恩礼遇其叔。夫殁以二子泣托。令二子事叔父如父。整必感动。纵不能拊兄子如己出。亦必不至侵夺较量。如状中云云也。乃范以妇女之见。不含忍退让。逡亦不知干母之蛊。喻以大义。母子二人。终日以仇怨其叔为事。其家夜失车栏龙牵诸物。逡与母遽指为整婢采音所窃。及被整杖。范乃厉声诘问。夫整虽悖。于逡则叔父之尊也。以叔父之尊。偶一扑责兄子。至列罪状。背理实甚。且状中牵连及整之母。整母无他咎。第与范偶相诟詈。遂与奴婢贱辈。同列讼牍。不敬孰甚。综而论之。范于夫死之后。不能和协其弟。至对簿台省之庭。必其于夫生之日。更谗间其弟。弗获顺父母之心者也。取妇如此。岂家门幸哉。吾故曰。是讼之兴。寅妻范不得辞其咎也。听讼者既严治整罪。范亦宜示薄惩。然后使天下后世之为人妇者然畏惧。知待夫之兄弟不可不诚。教其子之事诸父不可不笃。徒于数缗钱鳃鳃计量。甚非所以教子之道也。彦升诸人。见不及此。但以整之无状。弹章劾治。于范则不置一词。岂以其平日实能尽道。抑以其为妇人。法宜从宽邪。吾独不能不为当时断狱者责也。抑闻家门不睦。类由妇女。妇女不睦。多由奴婢。刘氏嫂叔之讼。大抵奴婢辈为之也。然则仕宦豪富之家役使此辈。其可不知御之以道乎。

书秀水沈孺人家传后

姚椿

吴江沈子曰富。示其友秀水计光炘之母沈孺人诸文士所为纪述者。而曰计子将以属累子。予观诸文所述。详且备矣。抑妇人不之义。岂不重且大哉。少时读书。见古妇人以无子被出。窃伤其意。以为此非其人之所自致。及观后世阴教之废。未尝不叹先王之所为防者至深远也。夫夫妇之道。主乎成子姓。传曰。一人有子。三人缓带。己无子而又不许他人之有子。此其获罪于宗祖者甚大。是岂可援他词以解免乎。惟是前世不讳再嫁。故容有无子而大归之义。至宋世则儒者之论益明。于是冠盖家之讳言出事。而妇女乃有所恃而益逞。善乎。方氏苞之痛言之也。曰。妇以类己者多而自证。夫以习非者众而相安。百行之衰。人道之所以不立者。岂不由此。今观孺人之于光炘生母王孺人。于嫡庶母子之间。截然蔼然。而各尽其分。其所以致丰亨而享眉寿者。岂无故欤。樛木之章。芣之什。此古风人之所难。而孺人能蹈之。是非寻常闺阁之所可跂及也。至于王孺人之贤。与夫光炘之克承其教。是皆孺人之有以致之。而固无俟乎重累其词也已。

与黄生论妻党书

邓瑶

足下顷言某氏子。家饶于财。颇知读书。而家事悉付妻党经纪。致骨肉失和。家道凌替。足下以与交好。太息痛恨于其人。仆以为过昵妻党。古今通病。如汉世后族宠盛。权倾中外。忠正黜退。邪谄附。罪盈恶积。卒至身戮族诛者。代不乏人。至莽贼窥窃神器。几移汉祚。而其祸益烈。此皆牝鸡司晨。以至于此。履霜坚冰。不可不防其渐也。是故圣人之制礼也。姑姊妹之夫死。而夫党无兄弟。使夫之族人主丧。妻之党虽亲弗主。夫若无族。则前后家。东西家。无有。则里尹主之。圣人之意。宁使至疏之里尹为主。必不可使至亲之妻党为主。非故薄于妻党。盖一过厚。其祸将有不可胜言者矣。帝王宠任外戚。祸既立致。至公卿大夫士庶人之族。不顾大义。私昵妇家。识者亦目为不祥。夫世之但知有夫妇之伦者多矣。今试观宦游之在外者。入其官舍。大抵主人所最信任。而使掌其泉刀布帛。考出入者。类皆妻之兄弟。妻之兄弟之子。妻之姑姊妹之子。而父之党无闻也。富豪之居乡者。入其家门。大抵主人所最亲昵。而使掌其田园货物。稽簿记者。亦类皆妻之兄弟。妻之兄弟之子。妻之姑姊妹之子。而父之党罕与也。余尝谓妻党不宜过昵。凡但知昵其妻之党者。必不能厚于父之党。且因此闲骨肉。使有阋墙之衅。且成鼠牙雀角之端者。所在而有。岂第某氏之子为然哉。夫谓妻党不宜过昵。非谓遂不宜一加存恤也。昔晏子有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论者谓晏子先父母而后妻族。服其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谓妻族不宜薄固也。而世人顾专厚之。其不至于骨肉失和家庭凌替者几何哉。仆因足下言。有触于中。故迅笔书此相质。足下览之。得毋訾其言之近激乎。

收养亲戚

俞正燮

宋袁采世范。收养亲戚当虑后患一条云。姑姨姊妹年老。子孙不肖者。不可不收养。恐身故之后。不肖子孙。妄称其人因饥寒而死。或称有遗下囊箧之物。须于生前令白之于众。质之于官。称身外无余物。则免他患。此必有所监而云然。然家庭之事岂能尽以理处者。静斋至正杂记直笔四卷。署元阙里外史行素居士着。盖溧阳孔齐作。专以示子孙。所言家难。由妇人愚悍放恣。母待子如客。女待女之子亦如客。母偏纵女。女亦偏纵其女。母败其家。女又败其夫家。养女终身。反恨父母不念女。似嫁非嫁。似赘非赘。又分田少。窃公堂资。离闲骨肉。反诩其功。家人终日皇皇。神不歆其祀。其事岂待其子孙不肖者。始有他患也。又言妇女不可出游燕聚。又言僧道不可入宅院。又言江湖术士说客不可使入门。皆痛心疾首之言。又论书籍云。近事祸福利病。可为诫者。以训子弟。胜于说古事。亦通言也。其言女扰母家。颜氏家训云。妇人之性。率宠子而虐儿妇。宠则兄弟怨生。虐妇则姊妹谗行。女之行留皆得罪于其家者。母实为之。谚曰。落索阿姑餐。此其相报也。夫妇皆人女。女必为人妇。久之即为人母。自受之。又自作之。其不悟为可叹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