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六十九 寺观志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二氏之说,自与儒异。乃谀佛译经,推墨附儒,谓释氏戒贪嗔癡,犹圣人之无意必固我,其道正同。夫与圣异,不可偶涉其藩;与圣同,何用多歧其旨。岂圣道未全未显,待异氏补足推明耶?虽佛有所以成为佛,然可自为佛,不可教人为佛。率天下而皆如佛,数十年无奉佛之人矣。故人可学圣,不可学佛。至于祸福死生,祈祷或应,亦其时数可转,非尽佛功也。若不务民义,惟恃拜佛念经以求福利,则贪癡已甚。不惟悖圣,亦未识佛。故寺观之合正理者,信之;其非常道,存而不论可也;其属淫祀,辞而辟之可也。志寺观。

城中寺观

开元寺 一名紫云寺。在肃清门外,旧为州民黄守恭园地。唐垂拱二年《闽通志》作嗣圣三年。守恭梦僧欲化其地为寺,辞曰:“待桑树生莲花乃可耳。”不数日,桑树尽生莲花,守恭即舍为寺,建大悲阁及正殿,赐额“莲花寺”。《闽通志》:初名白莲瑞应道场,后名莲花寺。长寿中,改名兴教;神龙中,改名龙兴。开元二十六年,勅天下佛寺皆名开元,遂改今额。历五代至宋,更创支院百区。《八闽通志》作“二百一十七”。元至元二十二年,武灵刘鉴义奏将支院合为一大寺,赐额开元万寿禅寺。中为大雄殿,下为拜庭,朝贺讲约,恭祝圣寿,诣此行礼。东西两廊,庭外拜圣亭,山门,大门外紫云屏,殿后戒坛,坛后禅堂,禅堂之左为黄氏檀樾祠。元至正丁酉灾,明洪武永乐间渐次重建,万历间守恭裔孙参政文炳增修,郡守合肥窦公复捐修正殿。〔黄凤翔记略〕吾郡开元寺,建自垂拱间,厥后次第营拓。区院之庄严,浮屠之俊丽,屹然为城西巨镇,而有司习朝贺仪者诣焉。年所多历,日就颓毁,故檀樾裔孙宪副同安黄君,斥财鸠众稍修葺之。而紫云正殿工钜费繁,郡侯合肥窦公捐俸为倡,凡八阅月而工告竣。窦侯将以入觐行,诸耆老方相率祈佛,冀谐所愿。谓兹盛举也,宜有纪,而属笔于余。余谓如来示法以无为宗,其视吾儒名教,犹之苍与素,燕与越。然顾夫旛幢之供设,梵呗之赞颂,所为朝夕勤祷,展敬于空王者,厥礼一何重哉!数百年祗垣精舍,高皇帝纶音在焉。而诸司遥祝之仪,俯偻于剥栋颓楹之下,彼奉空王者计画无复之耳。而析珪担爵,北面称臣子奚为者也?此窦侯所为目击而心惧也。余纪其事,而系以诗曰:银函遥度,须弥嵂崒。国号毘尼,天日兜率。弄土为城,编茅覆佛。积缕万千,贸花贡馝。发彼宏愿,更无长物。瑶坛之祝,天子万年。冠裳萃正,岁时有虔。尊圣弗饬,礼教虚悬。戒律具严,贪为悭缘。吾儒之教,亦复如然。懿哉郡侯,凭熊分虎。香风慈云,慧日化雨。性根菩提,泽庇宁宇。称陛肃趋,枫宸在覩。爱霈檀施,成兹义举。净财递委,凡众齐心。露澄风井,霞向鸡林。层甍迎日,莲座凝阴。令辰崇典,天鉴如临。济济翼翼,以莫不钦。海国腾欢,群黎载德。颂公佳绩,胜彼佛力。兼生其共,垂范罔极。爰勒岘碑,永镇宝域。恒沙有尽,贞珉弗泐。崇祯间南安郑芝龙重修。康熙十年提帅王敏斋修东畔香积寺口廊,詹允捷为记碑在廊首。干隆二十年禅堂毁,后建,嘉庆十年乙丑总督玉德祷雨有应,重修前后殿及拜亭。〔玉德自为记〕自古都会郡邑多有建大刹而奉香火者,原所以护国而庇民也。泉郡开元寺,创自唐垂拱二年。其地原系黄氏宅基,因桑树生莲应梦,遵施基以建寺,名为莲花寺。庙貌巍峨,双塔耸峙。后毁于兵火者凡几,历代屡有禅僧信士踵而葺之。至前明万历年间,倾废过甚,经黄氏之孙文炳重为修建,以至于今。乙丑春,余因督缉洋匪,暂驻郡城。时雨泽愆期,农民望之甚殷。余虔祷于开元寺,是夜即大沛甘霖,连宵达旦,合郡士民莫不欢悦。是年转歉为丰,咸歌大有,皆神灵之感应也。余见殿宇朽损,垣多坍塌,心甚戚焉。遂捐清俸而为之倡,郡守令亦皆共矢虔诚,集腋成裘,源源施助。于四月开工,八月告成。所有大殿,后殿,及拜亭、廊房,同行修整,焕然一新。特将重修之年份,勒石以记之。嘉庆二十年乙亥,守盛本倡修前进及香积口廊。〔杨滨海记〕紫云寺昉自唐〔一〕二年,四易名而开元,今不改,垂有千年,递毁递修不胜书。癸酉夏,拜坛西金刚寮圮,佛像亦剥落殆半,寺僧及旁舍居人,购瓦椽覆之。越明年甲戌,郡宪盛公倡修,嗣是官绅洎诸善信倾囊乐助,乃以十月望兴工,迄小除夕告竣。縻白金五百余钑,监工掌账者释氏达衷也,董役者秦君维藩也,而劝宏愿力间亦与事者萧敦堂、杨雨庵也。既成,因承僧请而识其略焉。寺有东西二塔:东塔号镇国,唐咸通六年僧文偁以木为之,高九成,宋天禧中增十三成。绍兴乙亥灾,淳熙中僧了性重建,后又灾,僧守淳改造砖塔,高七成。〔八闽通志〕五代梁贞明中创二木塔,宋宝庆嘉熙中俱毁,后易以石。嘉熙二年,僧本洪易砖为石,仅一成止,僧法权继造四成,僧天钖姓尤。造第五成,至淳佑十年凡十三年工乃竣。顶有铁香炉、铜宝盖、镀金铜葫芦,塔八角以铁索鉤之。每成环转空洞,外为八窗,各有龛安石像一。两壁翼以神像,外繞以檐廊,护以石栏。围一十七丈二尺,县志无“二尺”字,非。高一十九丈三尺五寸。三尺五寸,县志作“五尺”,亦非。西塔号仁寿,五代梁贞明二年,闽王审知于都督府造木塔七成,塔成而沉,地涌出泉,审知梦应在泉州,遂以木植浮海至泉建塔,号无量寿塔。宋政和中,改号仁寿。绍兴中火,更造砖塔。绍定元年戊子府志作宝庆中,非。僧自证易砖为石,嘉熙元年始竣工,先东塔十年而成。围一十六丈七尺,高一十七丈八尺。明洪武甲戌东塔竿偃,丁丑僧永安重修。万历三十二年地震,东塔顶盖折,邑人詹仰庇为主缘,僧通全、宏詧、真晓募修。国朝干隆辛丑年飓风大作,东塔金顶坠地,守张嘉炎重修。西塔,明万历十三年大风,葫芦圮,邑人李廷机寺志作“傅明智”。修。丙午复有异风,塔竿铜盖、铁炉、铁索、葫芦俱坏,壬子寺僧募众重修。〔明蒋德璟双塔记略〕净师从紫云寺住持清源西洞天,以予喜石,舍洞石见供,佐以乳泉一缶,曰:“吾往来清源紫云间甚适也。”紫云有东塔殿,吾师派上人旧址,詹司寇题诗。林禅榻处虽数楹,然以附塔阴凉可蹔憩。遂约黄公季弢,林公为盘,与予茗饮其下。而旴江邓君应瑞者,征君潜谷先生曾孙也,远来访予,侨于寺东偏。因徼共坐,啖蔬菓,甚香洁。晚钟鸣,起踏月绕东塔,礼数巡,出大殿。庭月如昼,复绕西塔数巡而归。按志:紫云寺,唐垂拱中州民黄守恭故宅地舍为寺。东镇国塔,咸通“通旧志作“亨”误”中,文偁禅师以木为之,凡九级成之。明年,仓曹徐宗仁以佛舍利镇塔中。宋天禧中,改为十三级。绍兴乙亥灾,淳熙丙午僧了性重建。宝庆丁亥复灾,僧守淳易以砖,凡七级。嘉熙戊戌僧本洪始易以石,仅一级而止。法权继之,至第四级。天竺讲主〔即天锡〕作第五级及合尖,凡十年始成。凡大住四十,大小梁各四十,大斗百九十二,小斗四百四十,枅四千,大拱百十有二,小拱八十,皆巨石为之。西仁寿塔建于梁贞明二年,号无量寿塔。宋政和甲午十月十日,有青黄光起塔中,高侵云,须臾五色,质明乃灭,因赐名仁寿。绍兴乙亥灾,淳熙间僧了性再造,复灾。僧守淳易以砖。绍定元年,僧自证始易以石盖,嘉熙元年始竣工,实先东塔十年云。二塔及蔡忠惠万安桥,皆为海内冠。丁丑仲夏十九日记。〔黄克晦寺塔对雨诗〕塔间鸣雨静犹哗,冷洒高标触怒牙。银界虚空森乱竹,金轮迥转散诸花。色因秋近条条白,风自西来故故斜。从此与僧堪共约,天阴先赴法王家。〔黄凤翔塔灯诗〕飞刹风铃寂,青灯月色连。摩尼珠吐焰,舍利火腾烟。影外千星落,空中万象悬。绕轮纷呗颂,面壁是真禅。〔黄景昉寺中避暑诗〕自缘性僻动幽襟,不为炎蒸逼入林。画壁龙蛇多异相,禅房瓶钵有哀音。倦馀褦襶差人热,饥去伊蒲损佛金。遂使羣真妨结夏,问师何法最安心。〔周廷鑨同人集塔诗〕禅室惬幽栖,香林结队齐。饥驱陶令去,酒倩远公携。送雨钟声暮,扳烟塔影低。大常斋更醉,不饮亦如泥。〔又紫云尊胜阁访僧诗〕晨钟发孤梦,幽想不能传。忽到空中阁,真成物外缘。驯龙朝演法,施鸟夕留烟。别有息心处,庭花相对眠。

承天寺 一名月台寺。在崇阳门东南,五代节度使留从効南园地也。周显德中,南唐建为南禅寺。置僧田九百石,益以招庆院废产。宋景德四年赐名承天,嘉佑间改名能仁,政和七年复名承天。元至大间建浮屠七级,后悉毁。明洪武、永乐间,僧原辅、道陵、智庄、得众、至昌,先后修建。嘉靖间增建檀樾祠,寻毁于兵。万历间,僧宗彬、慈约继建。国朝康熙三十年间,郡人施世騋重修。寺有七佛石塔,宋景德中僧祖珍建,间植榕树,砌石栏之。至今苍蝇止塔者,首悉下向;榕根不出石栏,栖禽无矢污。〔宋王十朋游寺后园登月台赠潜老诗〕三径荒芜未许寻,篮舆来访小园林。因知燕寝凝香地,不侣禅房花木深。〔又〕月台无屋有空坛,空处观空眼界宽。不惹世间尘一点,冰轮心镜两团团。〔邱葵游寺登月台过方丈诗〕偶趁秋风一到城,市尘湫隘招提清。回头正好看潮满,举眼那知得月明。堂外幡幢垂夜影,栏边榕树动秋声。因过方丈观心印,会见泥牛入海行。按寺尚有王梅溪咏十奇诗十首,而文集及《清源文献》皆不载。恐为赝作,故未尽录。嘉庆十四年中书曾宝光暨僧淡起、淡螎、然修、奕秋重修。

崇福寺 在城东北隅,名胜志寺。故在城外,宋初陈洪进有女为尼,以松湾地建寺。《八闽通志》:地有晋松四株,故名。拓罗城包之,名千佛庵。太平兴国中赐名崇胜,至道中改名洪锺,元佑六年改名崇福。元至正五年火,寻复建。明永乐、景泰、天顺间相继修,后废。国朝顺治年间,参将孙龙为僧重建。康熙间,守蒋毓英,僧希觉、实哲等修,提督蓝理继修,镌“松湾古地”四字于寺口。干隆间,乡绅郭赓武捐倡,住僧法樑募缘重修。嘉庆壬戌,守王绍兰令徐汝澜捐俸倡修。寺有巨钟,明时寺废,为南安僧所得,康熙间复归。寺又有荔树颇茂,相传宋时物也。

护国永隆资寿讲寺 在府治北桂香坊内。俗呼北藏寺。宋景德中,陈洪铭刺漳州,舍宅施田建庵,为兄洪进祈福。后改永隆资寿院,元赐今名,明永乐间重建。其地,先有封崇寺,五代时留从効旧第也。周显德三年,舍为寺,名报惠,后改封崇,并入资寿。嘉靖间,设参将府于原城隍庙,乃改资寿寺为府城隍庙。按府志:“又有北藏院在府治东北,今废。”而县志无之。恐北藏院即北藏寺,无两处也。但载宋蔡襄院中见初荷华诗云:“初花绕过小荷身,晓露沾红点点匀。莫为悲心偏倚望,清江元有未归人。”附见于此。

龙山寺 在胜得铺升文山。明天启丁卯建,名资寿寺。国朝雍正二年修,改今名。

清净寺 俗称礼拜寺,讹为马拜寺,在通淮街北。宋绍兴元年,回回人兹喜鲁丁自撤那威来泉所造。楼塔高敞,相传为文庙青龙之左角。其教以沐浴事天为本。元至正间寺坏,里人金阿里重建,三山吴鉴为记。明正德间,住持夏彦高鸠众重修。隆庆丁卯,木塔坏,知府万庆令住持夏东升、教人苏养正等,修塔五层。万历三十七年,地大震,楼颓其角。而寺中房屋占住者百余人,污秽破坏,知府姜志礼、知县李待问捐俸重修,悉驱出之,仍构亭宇,令教人林日耀住持。夏日禹董其役,李光缙为记。

光孝寺 在城东南隅。县志云:宋崇宁二年,郡守潘珏奉诏以南草场废寺建。初名崇宁,政和元年改天宁,绍兴七年改广孝,十年改今名。嘉靖三十八年,移入承天寺右畔,万历十七年僧广福重建;四十年,僧广通重建法堂,后废于乡宦王某,今仍复。按府志,又有广孝观在通淮门内,旧为南草场。宋崇宁间建,名崇宁观。后废,产入元妙观云云。是不知广孝观即光孝寺,已移承天寺而重出矣。今广孝旧地,即田中央北,黄景昉家庙处也。

水陆寺 在肃清门外西南。唐天宝六年勅置祝圣放生池,因建水陆堂其上。干符六年,郡守林鄂广为院,号护国水陆院。宋郡守蔡襄改为禅院,后废为都监廨舍,复为添差通判厅,又改南外宗正司。景炎间,叛贼蒲寿庚尽害宋宗室,司废。元至正间,以故址之半为清源驿,余地复建禅院。明洪武间,名水陆寺,成化间蔡文庄公清讲学于此。〔国朝林霍诗〕兰若未废时,幽栖多释子。赵宋天潢派,流离传故址。成宏有大儒,皋比拥于此。当日陈紫峯,裒然及门士。海内言易学,必推吾郡始。异代赋景行,芳踪何处是?萋萋蔓草碧,澹澹方塘水。东西双塔标,迥立犹在迩。及汪御史旦废寺为宅,乃移寺于开元西偏,旧迹遂亡。〔明何乔远水陆寺故址诗〕佛刼年多变,禅门迹可知。试看墙外树,犹有寺前池。祝圣留深意,居僧见一时。王询能舍宅,今古有馀思。

铜佛寺 在城东南百源川。国朝干隆十七年里人施国宝等修。

惠仁寺 在城北为美巷。明正统元年建,国朝干隆间,僧圆升募缘,僧族施肇钧捐建。

报亲崇寿寺 在府治西。宋开宝八年,里妇赵氏以其舅姑及夫俱亡,舍宅为寺,因名。绍兴中,郡守连南夫重建。元至正中毁,寻复建。明天顺间修建,今废。

福兴寺 在府治西。明洪武十六年重建。今废。

元妙观 在县前。晋太康中,为白云庙,唐神龙元年建为观。初名中兴观,未几,改为龙兴观。开元中,改为开元观,而以老君祠为宠兴观。宋大中祥符间,改天庆。元元贞元年,改今名,并老君祠入焉。明初,有纪道士寓其中,后白日飞升,董伯华其徒也。〔明黄克晦观中纪事诗〕仙宫拂曙响云璈,白发萧飕首重搔。却老自应依道侣,持杯无奈忆儿曹。玄元殿上春偏早,太乙祠前日已高。拚是乾坤长浪迹,依然紫气向人豪。国朝雍正壬子年,候选同知施晖、通判曾炳远、生员庄朝用同修。干隆十八年,守高霔大修,縻白金三千二百有奇。四十四年提帅甘国宝、郡守王右弼、邑令王隽又大修。五十六年,邑人公修三清殿及东廊。嘉庆十二年又修各处及神像,皆有碑记在观。道光五年乙酉,绅士杨滨海等,请太守刘□前,令胡效曾捐倡重修前三清殿及后关夫子庙,并买盖小屋十二间,其中殿尚缺需云。

紫极宫 在元妙观之右,旧在行春门外。唐天宝二年,赐名紫极。五代末留从效改建于迎恩馆之西庑,即今所也。明永乐、天顺、成化间,俱尝修建。国朝康熙二十年间,提督杨捷兴、泉道张仲举、知府蒋毓英重修。宫有古桧一株,围一丈六尺,高七尺余,老干攫拏,叶荫郁如幄。旁有石刻“晋朝桧”三字。〔宋许弥安晋桧行〕紫极宫中晋朝桧,故老语我今千年。根盘厚地龙蛇走,干薄霄汉星斗悬。元冬飞雪断人迹,贞姿不改平时妍。虬枝香叶翠如幄,一子不落含苍烟。胡为广厦构粱栋,如此大材乃弃揖。伊昔晋朝纷乱日,衣冠南渡依江堧。风流王谢各幻化,肝胆铁石还依然。今地并入元妙观。按合观二条,元妙观即开元观也。而干隆府志又有开元观一条云:在紫极宫之右。唐神龙初创建,名龙兴,开元中改今名。明景泰三年,产入紫极宫。天顺年间重建。后并入元妙观之语,似重复矣,故县志不复载,今亦无所谓紫极宫,晋朝桧者,惟观口右旁一宫名元坛宫耳。

净真观 在府治北希夷坊,旧为紫泽宫,宋崇宁中改今名,绍兴间重建,后废。

生韩古庙 在云山铺,以宋魏公生此,明万历间设公神牌祀焉。石刻匾额乃相国张瑞图书也。附以晋江县城隍,国朝干隆十八年城隍别建庙。

粜籴庙 在府治中华铺,神为唐陵人李宽,敕封护国圣王。《闽书抄》:广陵李宽初名珏,随父贩粜,平粜赈饥,泉人德之。后父年老,宽居江阳市仍其业,授人升斗俾自量,惟取息钱二,供亲甘毳,人争趋之,资养丰给。后珏年八十余,会李丞相珏出镇淮南,乃避其讳更名宽。丞相下车数月,梦入一洞天,见石壁光莹,金书揭“李珏”二字,长尺馀。心甚喜,问仙童此何所?曰:“华阳洞天,此姓名非相公也。”珏惊问为谁?曰:“江阳部民也。”晨起遣人物色得宽,即迎入。从容口曰:“翁寿而康必得道,修炼何术幸指教!”对曰:“愚民何知。”因述自量事。珏叹曰:“此翁所以书名仙籍也。”遂旌之以劝世之公利者。及殁,泉人德之,即其所寓地为立庙。道光甲申里人重修。

万仙妃庙 俗称万氏妈宫,在仁风门外东湖上,一在蔡巷。《闽书》:妃故居湖上,生时能为人疗病。唐末黄巢寇闽,妃显灵,寇遁,州赖以全。刺史王潮请于朝,封护国英烈仙妃。宋梁文靖克家母病,祷于神有应,于城东置壝祀之。〔克家自为记〕广灵庙在泉东湖之浒。神姓万,生能为疗病,殁能为国捍患。干符六年,黄巢寇闽,斩处士周朴。神御曰:“未说泉州境,且说东湖一万家。”巢众骇遁,民无肝脑涂地者,实惟神力也。《礼》曰:“有功德于民者,则祀之。”神之功如此,泉人祀之也宜矣!守臣王潮请封护国英烈万氏仙妃,以章祀典焉。呜呼!庙貌岁久将颠,余忆母病,昔祷有感,故即城东地壝祀之。落成撰志,庸垂不朽。淳熙丙午孟冬吉日。后改壝为庙,即今蔡巷广灵宫也。康熙庚午孟夏,乡耆尤鸣德、王晖吉、黄良弼、姚舜耀、刘斯燮重建有记。治之东,有广灵庙,岁时祷禳必集神,始末载文靖公庙碑,明神也,非黩杞也。镜山何先生尝赞之矣。盖御灾、捍患,祭典有光,有其举之胡可废乎!庙敞宜新,岁庚午,乡耆老议拓而崇之,倡捐者则现任守备冯君也。温陵诸善信捐赀助力,不烦期会而奔趋恐后。神示感,人示应,枹鼓靡爽,猗欤,休哉!经始于本年三月初二日,落成于七月中旬。庙成,例应得记,并列文靖公原碣。

睢阳庙 在城西南胜得铺。祀唐张巡。国初时,大水自惠安漂木像泊于城隅,有老尼奉于观音宫。康熙间,内院觉罗、霍拓提师平闽,夜宿近处,屡梦巡授以兵要,访得像处,悉与梦符。后复于阵,日见睢阳旗号杀贼。乃于康熙壬戌年,偕总督姚启圣、将军施琅、提督万正色暨诸文武僚属,捐俸银买周姓住宅,鼎建斯庙。复于庙左买小屋一座,前连店面,以备庙中香灯。庙内匾额题柱,皆霍拓手书。按睢阳庙,郡中多有。有与许远同祀为双忠者,有与汉关羽、宋文天祥并祀为三忠者。苟非显灵于泉,皆不备载。

铁炉庙 在城西铁炉铺,旧名升文铺庙,为五代留从効铸冶所。宋嘉泰间,郡人曾从龙重建。相传神号应魁圣王,为文章司命。明永乐四年,通判洪葆修。〔杨曜宗记〕余观《清源郡志》,铁炉庙在城西宣明坊直南,传留鄂公造兵器之地。士之应科名者铸焉,时未之识也。永乐四年春,余归自藩府,展省先茔,尝经其所,见其栋宇翚飞,丹垩辉映,骇而异之。父老进曰:“此铁炉庙也。”乃趋谒祠下,致敬尽礼而去。翌日,里之士民曾廷诲等跻门请曰:吾邦素称文献,异日登甲科而跻显位者不少,然皆有神以司之,而兆其应。若宋曾公从龙未第时,尝祷于所谓铁炉庙者,梦有书幅纸,视之云:两爝并辉。于今秋一荐,独横于天下。既寤,笔之牖间。越夕,有谢君次山亦祷于庙,神告之曰;“吾已语曾子明矣,请视其牖。”谢亟谒曾,以告。明年曾果擢进士第一。此庆元四年事也。嘉泰间,曾公重建是庙,载诸郡志,昭然可考。多历年所,风雨震陵,上沱滂穿,栖神无所。吾侪视之,欿然诫为欠事。岁己卯,口东安洪公子厚,由胄监来悴是邦。治民事神,举当其口尝谒是祠,间有问焉,吉凶祸福,应之如响,遂恍然以起废为己任。乃捐岁俸,命其祠旁敏于事者曰曾老民,曰陈志高,以掌其役。鸠工庀材,课佣售直,始于甲申之仲春,至秋七月而祠以成。显敞邃深,有加于昔,邦人瞻仰,莫不有怿。口堂于右,以奉观音大士,存旧规也。顾未有记之者,敢有请。按祭法曰:圣人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御灾捍患则祀之。今神庙食一方,其法施于民欤?其以劳定国欤?抑以死勤事、御大灾、捍大患而有功于民欤?皆未有究其实者。然郡志载其预知科第,有祷即应,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其有功于文教也甚大,祀之固宜。郡悴公以文学致身,出膺师帅之贰。莅事来几,政通民和,而汲汲于事神为先务,其知为治之要欤!是皆可书也。愧余荒陋,纪事不文,姑序大概,以塞其请。后之来者,尚有功于斯焉。成化八年□□□重修。又何承都于崇祯壬午笠七月晦日,尚艰应试,心神不定,祷于庙曰:“此科不中则已,如得有名,祈神一助”。少顷,睡去,梦神榜一联云:“身分七十二代,名占第一流人。”以掌遮出句“七十二”字,教之读曰:身分二代,又遮对句“流人”二字,教之读曰:“名占第一。”觉以为可得元。急走南阙,觅往省商船,列十四号。到,米船适将开棹,急登之越早即到。才傍南台桥,即起大风,后十三船皆失利,惟此幸无恙。舟子以为异。鸠渡钱,问何,何曰:“无有也,只三十余铜耳。”舟子曰:“既欲乡试,何以无有?”曰:“以贫故缓,缘得异梦,姑且来耳,冀相谅。中则来酬。”舟子曰:“试费应若干?”曰:“白镪三两可矣。”舟子指渡钱与之,适符其数。果中元、再登顺治己丑进士,亦分二代。今此联尚揭庙中。

花桥真人庙 在府治善济铺。宋绍兴间建。神吴本,宋时同安人,业医活人。景佑年间化,乡人肖像祀之。明永乐时,进封保生大帝。郡城真人庙有四,灵感此庙为最。谱系详见。

甲第真人庙 在城西甲第巷内。亦祀吴本。天启乙丑进士吴侍读载鳌重修。庙额曰“高真留处”。康熙乙未进士徐内阁霞彩重修。干隆辛亥春夏之交,郡邑大旱,府州县祷雨于庙,雨即大霈,官民忭悦。同安邑令张学溥赠匾曰“甘雨随车”,马巷分府樊晋赠额曰“霖雨均沾”。

南岳庙 在城南大门铺。祀宋节度陈洪进。详见封爵。

虎头山庙 在郡治北。《闽书抄》:神许仁,燕人,任泉州司马。存心正直,爱民如子,殁而神灵,民祀之。明万历间,有黄廷南者,自粤中航海归闽,船搁浅,呼神明拯护,幸无事。一日扶乩,神书传姓氏,且云:“元妃李宜人三子,籍燕京,皆诸生,而身繇乡进士来佐郡也。”廷南无以报德,为揭而悬之庙中。嗟乎!宋元之际,名宦湮灭,无称者可胜道哉。夫以林德阳之忠隐,义倡宗仁,郡乘三修,堇纪拾遗。彼闽越接壤犹若是,何况泉距燕八千余里哉。虎头庙当泉山人脉耸起,其神素灵。夫神无妄也,固谅廷南言匪虚耳。

文相庙 在溪亭铺,祀宋文丞相天祥。天祥从幼主避难,茫然失次,信宿于此,血泪透入石髓。里人陶少溪慕其芳踪,将亭改为庙宇,塑像崇祀之。今俗称为文相宫。

示现庵 在泉山桥左。康熙戊申,古井放光,里人得观音像建庵。干隆二十一年僧惟宽募修。

五峯院 在郡治北。明《一统志》内有瞻部灵源阁,相传柳公权书,鸟雀不敢栖止。今废。

城外寺观

国殇宫 在三都。祀明从知府熊尚初死难军士。事见名宦传。

吴明山祠 在五都灵源山背。相传吴氏昆季隐居于此,殁后祈祷辄应,乡人祀之。

方广寺 在七都。五代时僧文真建,初名白马寺,后改方广。今废。

安海城东大石佛寺 在安海城外东十里许。未岩时,石夜有光三道,僧守净异之,镌弥陀、观音、势至三像,高六丈余,旁有大石,刻“泉南佛国”四大字。王梅溪笔也。《闽书》云:“近地有青石塔,宋志谓,青石山,巨石峙,平野广袤数里。高十数丈,民遇旱,祷雨其上。”

安海龙山寺 在八都安平,古称普见殿。以大榕树雕千手眼佛祀之,座下树根石井尚存。隋皇泰年间建,明天启间苏琰重修,书“龙山宝地”,勒石山门。国朝顺治一十八年辛丑旧志作丙申,非。迁界,梵宫皆烬,惟此独存。康熙二十三年复界。五十七年施琅、施韬等相继捐修。〔颜仪凤记〕龙山寺,传始于隋朝。中奉千手眼佛,阅今千余载,废兴不知凡几。国朝顺治辛丑迁界,滨海梵宫,悉为灰烬,龙山寺岿然独存。展复后,文起施君请其伯父靖海将军侯捐赀庀葺,鼎建山门而栖神,故殿栋木半朽,久且就圮,非补缀可告成事也。适里人黄君基仑、蔡君文彬、周先、施君世赐、陈君梦弼及余叔思敬、住持僧浮生,各矢愿力,仍请文起施君为首,集诸同志,随分鸠金,殿堂门庑、钟鼓褛亭,以次具举。又以余力束建地藏王庙,而立高王二公报德祠。经始于康熙丁酉七月念四日,越明年戊戌八月竣工。縻金钱一百二十万。此非海宇升平,民生安阜不及此。而文起施君始终倡建,与诸君趋事赴功,同心之雅,皆不可没也。故为记之。

霁云殿 在安平。古名佑圣宫。明永乐间,海上一片浮槎随潮往来。里人取雕真武上帝像,而金其身,额曰“江南第一灵坛”。嘉靖己未,倭寇庙毁。隆庆间,柯实卿作募疏,化蔡经地为檀越,砌三层台,构真武殿匾曰“武当行宫殿”。下有钟鼓楼台,山门匾曰“霁云别界”。旧有钟千余斤,蔡廉扛匿,乡绅黄菊山究还,万历三十一年添铸新钟。国朝顺治一十八年迁都,庙毁,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复界,二十六年仍旧地重建。

关夫子忠义庙 原在安海东城角,即今寨边。明嘉靖甲子,倭寇至。神显英灵,驰马纵刀杀贼。贼退纵焚,反风灭火。万历间,募修庙门,匾曰“忠义庙”,二门匾曰“海邦雄镇”,左右两石华表。国朝顺治十八年间迁都,庙毁,负像逃郡城承天寺内东畔,今旧址犹存庙石及东西两坊柱。康熙甲子复界,暂建庙于大街鳌美塔东,仍其名曰“忠义”,干隆三十一年重修。

天妃宫 明嘉靖辛卯建,祀于安海南门城楼。万历甲戌黄伯善募建,于朝天境浮海洲凫中匾曰“神龙观”。立石华表,前镌“山海壮观”,后镌“蓬瀛别界”。今庙移在原凫之东岸,而坊仍存旧地。

三公宫 明嘉靖戊午,倭寇安海,有兄弟三人,名姓阙,种菜为业,击贼死焉。义魂英显,里人筑楼于原土堡东门城上以祀之。国朝康熙丁卯年间,移建打铁巷首,匾曰“三公宫”。

溥济庵 在十都蓬山东,宋许侍御故宅。嘉定闻建庵,明嘉靖十四年檀裔许琚等同都人捐修。

卓望大石佛寺 在十五都西资岩。初建莫考。宋绍兴十八年,明天顺三年修,后废。国朝干隆二十八年间,里人陈起鸣、起彬,以父遗命重建,又因父偕众原建朱子祠褊窄倾颓,就岩构地兴建。

崇真寺 在十六都郡城东南三十里石壁山中。寺旁有宝泉庵。庵左无蚊蝇,传为唐罗隐所谶。今废。

虎岫寺 在二十都,旧为真武宫。宋绍兴中,改为庵,匾曰“虎岫”。明洪武二十四年,改为寺。后废。

空相院 在二十一都灵秀山下。旧名栖真寺。后梁开平间,僧如默重建,改今名。元至正间毁,永乐间僧惠焰重建。其古迹有凌霄塔、七佛塔、方外亭、透龙泉、青莲池、濯足池、待月楼、君子石、盘陀石、灵蛇洞、海潮庵。〔宋王十朋有诗〕小小精蓝亦自奇,一峯灵秀蕴幽姿。无缘细听山僧话,太守偷闲只片时。今废。

布金院 在南门外二十四都,旧名法华。唐季更今名,明永乐五年重建。今废。

柯坑堂 元延佑中建。

福海堂 宋季建,明永乐八年重建。古朔望讲约之所。

规戒堂 俗呼后蔡堂,元季建。

洑田宫 宋季建。以上四条,俱在二十五都塘市乡。

明心寺 在二十六都濯缨塘之西。《八闽通志》:唐天佑中,观察判官宋骈宰晋江,始建墓庵,名护安宝林明心院。五代唐同光三年,圮于水。骈子起居舍人仁鲁等改卜于旧址之前湾,仍立骈祠堂于其中。宋嘉佑四年,骈元孙大理评事瑜、泉州司理法璋等重修,骈之来孙并为记。明洪武二十三年重建,明年改为寺。后废。

石鼓庙 在二十七都青阳山。宋嘉定间建,祀宋潮阳王志。明永乐间,勅封顺正王。详见仙释。

法云寺 亦在青阳山。唐天佑间,刺史王延彬建,匾曰“栖隐”。宋治平中,改法云院,寻改禅苑。明洪武二十四年,改为寺。后废。〔明黄凤翔寺中夜游诗〕湖海无知已,相逢有老僧。煮茶烧落叶,说法剔残灯。瀑水三天雨,寒蟾一钵冰。纷纷车马路,应隔几千层。

金地寺 在三十二都。五代梁龙德间建,王审邽匾曰“荐福院”。宋治平间,改今名。后废。

金粟崇真观 在府城西南三十三都金粟洞。唐时建,明洪武间重建。今废。

对山夫人庙 在三十三都常春乡。祀明苏六娘以显灵破邓茂七故。详见仙释。

普照寺 在三十三都紫帽山灵应岩下。唐天佑中,僧善操建,初名观音院,宋治平中,赐名普照。明洪武二十四年改为寺。后废。

安福寺 在三十三都龙首山麓。唐垂拱《八闽通志》作“嗣圣”。三年建,名安福院。元至正间毁,僧智妙重建。明洪武二十四年,改为寺。正统天顺间相继修。后废。明朱鉴诗:肩舆乘兴到禅林,石磴崎岖柏树深。池养龙鱼时变化,庭栽凤竹半晴阴。常人不识三生话,老我空谈十载心。世事人情非往昔,扶筇回首觅知音。

保福寺 亦在龙首山麓。南唐保大七年《八闽通志》作漠干佑二年。僧雪证建,初名尊胜。宋建隆三年毁,元元统间,僧定山重建,改今名。寻复毁,明洪武二十四年,僧远山重建,成化十八年修。今废。

珠明院 亦在龙首山,内有四卿堂。今废。

观音大士亭 在三十四都临漳门外柳通铺,即今所谓接官亭观音也。〔明李光缙记〕笋江之浒,石梁连亘,故有亭供养观音大士菩萨。四方善男女皈依,受命如响,由来莫得而考。万历辛丑夏,江水泛涨,溢入大士亭,漂像以去。或云沿海归普陀落伽山故处,疑是也。里人张升伯偕仲季捐金募缘,取大旃檀依唐相阎立本画像作庄严妙相。像既成,手臂指目,具慈悲性。都人作礼,属光缙记之。谨按《楞严经》载:观世音菩萨从世尊座中起,顶礼白,佛座列于阿明律陁憍梵钵提普贤优波离大势至法王子五十二菩萨后,岂亦其世尊学弟子耶?但据其所白,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则所师之佛亦名观音。疑今世之所尊奉大自在之身即此。其佛而未必其受记释迦与诸菩萨同时顶礼者,相传以为正法明如来,近是。或云如来分尊菩萨地近,如来欲广行其教,令众庶易以皈依,故近处菩萨权位。或云大士色身即女身。又或云非女身。佛有身、无身,法身是身,身即非身。观音亦如来,如来亦观音。同是佛性,在世,离世,性法空寂,是名如来。离世,救世,性法慈悲,是名观音。心无如来不灭,无观音不生。法生法灭,不生不灭。道有体用,权无尊卑,一一而已矣。今大士像于此,指语人为大士像,众皆然之。指语人为过去之大士像于此,众未之然也。夫恶知现在之像,非过去之像乎?今居大士像于此,指语人为大士像居,众皆然之。指语人为大士像埔陁之居,众未之然也。夫恶知埔陁之居,非徧微尘土之居乎?佛等佛性,不等佛号。五十二位是一位。三十二应元是一应,以观音见观音非观音,以如来见观音即是观音。本之世尊,亦复如是,是为偈。偈曰:观音如来身,真身本无二。何是振潮音,由入三摩地。潮音天籁响,有声无有意。万窍生万刼,世音言言殊。苦鞋遂音闻,忽然度一切。观音以观观,非目亦非耳。圣性本无通,实以闻中入。闻入流亡所,思修空觉灭。潮音应世音,所应无住心。心生念不生,观听满千方。臂手千万亿,亦以无身故。寂灭无灭灭,阎浮自消化。救世出世法,牟尼亦复是。会得慈悲性,乃证波罗密。如是闻法者,但愿降慈悲。心地即佛地,劫尽是须弥。庄严名佛像,大士原无相。南无有真言,摩呵唵修唎。按记集晋王羲之书刻石,好古者争搨焉。

崇先广教寺 在三十四都临漳门外五里。五代节度使留从効建,名上方广法。宋绍熙元年,改今名。明永乐间重修。今废。

浯渡宏济院。在三十五都。宋季建,明永乐间重修。今废。

圆通庵 在三十五都南门外车桥。干隆二十六年,里人重修。〔明黄克晦诗〕寺外青苔径,将行却自留。水风双树老,暮雨一峯愁。诗壁因名读,经蹄得旨休。僧言山翠色,更在向东楼。

宝海庵 在南门外厂口街后。

真武庙 在三十六都郡城东南石头山上。庙枕山漱海,人烟辏集其下。宋时建,为郡守望祭海神之所。

法石寺 在三十六都通淮门外万岁山。宋初节度使陈洪进葬妻及女于山之阿。建隆元年建寺,干德四年改为西方禅寺,元易今名。明永乐、景泰、天顺间相继修,后废。《方舆纪要》:宋蒲寿庚据郡降元,少主至泉城外不敢入,驻跸于此寺中。〔宋黄公度自法石早归诗〕避暑寓祗园,黎明度远村。桑麻迷杜曲,鸡犬散桃源。迳草细将合,溪流深不喧。幽怀未能惬,城廓已朝暾。〔王十朋出郊观农饭蔬于法石僧含时方闵雨,有无麦之忧,因成八绝〕清源太守鬓如蓬,未遂归农又观农。农事正兴天不雨,谁能唤起老黄龙。〔又〕二麦青黄雨失时,老农相顾但嗟咨。使君徒用虚文劝,稼穑艰难未必知。〔又〕我昔躬耕陇亩间,也知农事最艰难。才疏政拙心劳甚,无补于民合挂冠。〔又〕卖刀买犊慕龚遂,重糓务农思鲁僖。僚友共怀忧国愿,守臣非皱职田眉。〔又〕无术能销旱魃灾,吁嗟求雨只空回。鲰生岂是为霖手,明日真人出洞来。〔又〕万岁名山两度来,精庐潇洒绝尘埃。禅师妙得兵家策,杖屦飘然去不回。〔又〕荔子今亡法石白,江山长带佛头青。老僧能说陈王事,遗冢犹传女子灵。〔又〕一径通幽庭面墙,鸟啼林静木苍苍。碍人眼界宜斤斧,放出山光接海光。

三翁宫 在三十七都。旧创建莫考。祀神四:一衣青,一衣黄,一衣黑,傍一人衣红。相传宋末时有三老随少帝至此,少帝遇害,俱触石而死。里人拾其遗骸收葬之,其傍衣红者,里人也。今乡人以正月初八日卜何翁,应年丰歉。一翁应卜稍可;二翁多旱;三翁有秋;衣红者称圣王,应卜更妙。亦颇验云。〔方翀三翁歌〕其引云:出郡涂门有村曰围麓,间筑一土台,可三尺许,覆片瓦,祀三翁焉。翁乃一尺土偶,为像朴陋。每岁首春,土人以鼓乐牲酒娱神,掷茭问某翁出卜岁丰凶,颇有灵验。若一翁出,则水旱参半。二翁出,则旱。三翁出,则雨泽均。土人云:“一翁为商旅,二翁为盐户,三翁为耕夫,故以其所愿望昭明天道。”或曰:“三人皆宋亡时不知何人,同日于此遂志焉。”噫,是必然矣。盖生为忠义,斯没为明神,其有灵者自非无端,而翁以一出示前知,非人所能仇德也。因感而作《三翁歌》以晓夫土人之祷于三翁者,歌曰:“正岁嚣欢聚童叟,野人如骛羣奔走。香灯酒醴箫鼓扬,要卜丰凶求土偶。土台三尺神一尺,略具面目施颜色。细微庙祀今历年,多时位置殊逼仄。交云神光有灵验,此身一出标异迹。上天水旱此先知,比似着龟百无忒。由来闻语生疑团,乡邨陋说多浪传。治生猥薄岂尽信,何期客子能溯源。谓是赵家屋社日,三翁同日生事毕,虽然来历不可寻,史册无名皆正直。感斯陈说知其然,死作明神在衷赤。代天出纳之喉舌,常以前知宣秘密。三翁乃是三忠臣,文陆张余更有人。不死殿廷死荒野,孤行落落全吾真。吁嗟万年一屋宇,沧桑莫能易片土。崇宏堂阶瞬息墟,不若形庳蔽风雨,愚夫悦媪对三翁,翁不为言当日苦。”

瑞峰院 在三十七都。宋端拱间建,后废。

福远庙 在三十八都城东东湖。唐干符间建,宋绍兴八年修,十一年赐额“福远”。《闽书抄》:福远庙,龙神也。唐干符中,僧大员筑室东湖,时有白龙出没湖中,因立庙。宋绍兴中,郡守赵意诚傅公直祷雨有应。又承天寺内,亦有龙王庙。

祝圣禅院 在仁风门外东湖上。宋庆元间,郡守刘颖建。以湖为放生池,构亭其土,额曰“恩波”,今废。

定公万安桥寺 寺,府志作院。在三十八都洛阳岸南,旧名定光,在惠安县境。宋嘉熙间,郡守刘炜叔徙今所。后废。

忠显庙 在三十八都城东五里许。祀唐前锋将刘行全。淳佑志:行全,光州固始人,从王绪至泉;绪忌而杀之。后刺史王潮为建庙,并祀同死事者三人。宋宣和间,郡守陆藻修。初名保安,建炎间监察御史林之平奏易今额,后封灵佑侯。有黄圣公者,名世璁,以孝闻。殁,附祀于此。

回龙七里庵 在三十九都回龙岭下。元至元间建,明永乐宣德间重修。今废。

忠义庙 在府治东凤山麓。宋绍兴间。宗室赵汝锡建,旧祀汉关公羽、唐张公巡、许公远,后复增祀宋岳公飞、文公天祥、陆公秀夫、张公世杰、苏公缄、赵公昂发。

凤山寺 在三十九都东门外驿路铺。

镇国东禅寺 在仁风门外东湖畔。唐干符中,郡人郭皎、卓怿建,僧齐固者居之。广明元年赐今名。宋德佑、元至正县志作志元。两遭火,寻复建。明宣德十年重修。后废。僧人修其旧址十之一,兼祀知县彭庙光,以彭曾为僧复寺田也。〔明庄一俊诗〕谷口钟声已不闻,东禅草色碧絪缊。千家烟火随流水,几树荔阴覆古坟。山径牛羊间出牧,海门云树远将分。前村日暮横归笛,吹入荷花送客羣。〔丁启浚诗〕雪后寻春到翠峦,丛林新贮白云宽。业缘兴废须臾事,护法应知仗宰官。〔又〕闲步青林印碧苔,为瞻龙象礼香台。不须更遣蒲牢吼,自觉人天震动来。〔又〕东风相送出山门,极目郊原见远村。麦陇睛云过绣翼,□堧春水长新痕。〔又〕白阳深傍宝城栽,法雨松烟日夜培。便拟皈依耕谷口,日同驯鸽听经回。

龟山广利尊王庙 在三十九都清源山龟岩。神姓陶,唐时来自江介,行贾闽广间。值岁恒旸,一日蚤起,遇异头怪面二人,怪其不类,诘而问之,至于再三。二人云:“恭受帝命,兹土合菑,吾挈囊药分投众井,俾饮且食,咸毕其命。”陶大惊怖,曰:“郡人何罪,帝必不尔。”二人相顾微哂。陶复诘问:“何物疢毒,能毕众命?试解而装,俾我别识。”二人解示,陶奋袖夺噉,云:“我代此土生灵,若第休矣。”陶既立化。郡人争舁法身,供养于郡左粜籴宫。他日赛谢纸钱,扬灰香烟,所指直谐龟峯。夜有白毫,昭耀岩谷,樵牧惊骇。溯烟灰所由,知神意属此。郡人即岩创庙,舁法身祀焉。国朝雍正九年间,郡人曾邦庆等倡修。按《闽书》误以粜籴宫为广利尊王立,今改正。

福先招庆院 在三十九都北山梅岩。唐天佑中,刺史王延彬建。后废。〔唐欧阳詹过福先寺律院宣上人房诗〕律座下朝讲,画门为掩关。偶同静者来,正价高云闲。寂尔方丈内,莹然虚白间。千灯智能心,片玉清羸颜。松色落深井,竹阴寒小心。晤言流曦晚,惆怅归人寰。按欧阳詹寺,未有王延彬。隆庆府志以此院创于唐天佑中王延彬,恐误。

泰嘉寺 在北山之阿。宋绍兴中,僧灵源建庵于此。元至正间圮,明永乐间《八闽通志》作洪武二十四年。僧自得重建,改为寺。今废。

无尘庵 在府治北清源山舟峯下。宋时庆老禅师建,匾曰“无尘”。《阖书》云:庆老,本州人。能文而禅,与李文肃公邴为友,即匾庵,邴印之曰:尘尘刹刹,皆是道场,何用讳却?若易为石航,与舟峯相应矣。因赠之诗,落句云:“峯头大舸谁安楫,我欲看君使石航。”

朋山岭庙 在朋山岭格。《闽书》抄:神姓名失传。前朝勅封灵感威惠尊王。元至正间,泉有警,神兵显于庙隘,旗帜森罗,钮鼓声震,贼惧宵遁。明嘉靖间,庙旁火,延烧神洎夫人二像烟焰中,进辇及庭不毁。众异之,鼎新庙宇。明山在郡西北,木星耸峙。有儒朋气象,其神必聪明正直而壹,灵感固宜。而姓名无可考,盖世数绵邈,文献难征矣。按:大小阳山为朋山,此去大小阳尚远,当称朋山岭。旧志但言朋山,非。

玉泉广济院 在城北四十一都。五代时,留从效与朱文进交兵于此,杀伤甚众。从效遂即其地作数区葬之,名千人冢。后建是院以荐冥魂。后废。

杉植院 在四十四都。唐咸通三年,僧无想建。今废。按此院即古迹之杉植寺也。当是互见,姑仍之。

义烈相公庙 一在马甲桥,马甲即马夹。一在隐居桥,皆四十四都地方。明嘉靖间,倭寇刼掠乡村,高坂社新山垅有苏姓充都内乡兵总,陈姓为副,率众追至惠安东坪埔岭北,两人俱战殁,倭亦损伤逃遁。居民自是得宁,塑像立庙报功,名字失传。以其仗义秉烈,捐躯卫民,故称义烈相公。康熙初,海氛肆掠,神显威灵,退,灵赫非常。

禅悦院 在四十七都。元至正中,僧自得建。今废。

〔校注〕

〔一〕疑有脱文。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