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半农杂文

《初期白话诗稿》序目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李大钊一首

《山中即景》。

沈尹默九首

《公园里的二月蓝》、《月》、《雪》、《除夕》、《刘三来言子死矣》、《白杨树》、《秋》、《三弦》、《耕牛》。

沈兼士六首

《山中西风大作》、《见闻》、《早秋》、《真》、《逖先入山相访》、《泉》。

周作人一首《两个扫雪的人》。

胡适五首《唯心论》(两稿)、《鸽子》、《十二月五夜月》、《四月二十四夜作》、《除夕诗》。

陈衡哲一首《人家说我发了疯》。陈独秀一首《丁巳除夕歌》。鲁迅二首《他们的花园》、《人与时》。

以上作者八人,共诗二十六首。

这些稿子,都是我在民国六年至八年之间搜集起来的。当时所以搜集,只是为着好玩,并没有什么目的,更没有想到过:若干年后可以变成古董。然而到了现在,竟有些像起古董来了。那一个时期中的事,在我们身当其境的人看去似乎还近在眼前;至于年纪轻一点的人,有如民国元二年出世,而现在在高中或大学初年级读书的,就不免有些渺茫。这也无怪他们,正如甲午戊戌庚子诸大事故,都发生了我们出世以后的几年之中,我们现在回想,也不免有些渺茫。所以有一天,我看见陈衡哲女士,向她谈起要印这一部诗稿,她说:那已是三代以上的事了,我们都是三代以上的人了。

白话诗是“古已有之”,最明显的如唐朝的王梵志和寒山拾得所做的诗,都是道地的白话。

然而,这只是有人如此做,也有人对于这种的作品有相当的领会与欣赏而已。说到正式提倡要用白话做诗,却不得不大书特书:这是民国六年中的事。从民国六年到现在,已整整过了十五年。这十五年中国内文艺界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动和相当的进步,就把我们这班当初努力于文艺革新的人,一挤挤成了三代以上的古人,这是我们应当于惭愧之余感觉到十二分的喜悦与安慰的;同时我以为用白话诗十五周年纪念的名义来印行这一部稿子,也不失为一种借口罢。

在民国六年时,提倡白话文已是非圣无法,罪大恶极,何况提倡白话诗。所以适之诗中有个“两个黄蝴蝶”一句,就惹恼了一位黄侃先生,从此呼适之为黄蝴蝶而不名;又在他所编的《文心雕龙札记》中大骂白话诗文为驴鸣狗吠。其实,胡适之诗中用了黄蝴蝶就该称为黄蝴蝶,黄季刚文中用了驴鸣狗吠就不该称为黄驴鸣黄狗吠么?

然而古老的国粹先生决不肯作这种反省工夫。黄侃先生还只是空口闹闹而已,卫道的林纾先生却要于作文反对之外借助于实力——就是他的“荆生将军”,而我们称为小徐的徐树铮。

这样文字之狱的黑影,就渐渐的向我们头上压迫而来,我们就无时无日不在栗栗危惧中过活,然而我们终于没有尝到牢狱的滋味——至少也可以说我们中并没有任何人在明白宣布的提倡白话诗文的罪名之下遭到逮捕——这就不得不有慨于北洋军阀的宽宏大度,实远在读圣贤书,深明忠恕之道的林琴南先生之上。

现在是时移世变,情形和当初大不相同了。虽然还有许多人对于白话文痛心疾首,一般人却已看做了家常便饭:愿意做的人提笔就做,不必有什么顾忌,不愿意做的人也只是不做而已,至多也只是摇头叹气而已,决不像林先生那样的拚命。所以我把这一部稿子印出来,真是了无足奇。岂特了无足奇,亦许有许多思想比我们更进步的人要在旁冷笑,以为这算得了什么东西呢。不差,以鞋子里塞棉絮的假天足,和今日“裙翻鸵鸟腿”的真天足相比,那算得了什么东西呢?然而假天足在足的解放史上可以占到一个相当的位置,总还是事实。

这部稿子里有几点是值得说明的。第一,李守常先生不大做诗,亦许生平就只做过《中山即景》一首,而这一首的原稿可保存下来了。第二,陈仲甫先生白话文做得很多,旧体诗做得很好。白话诗就我所知道的说,只有《除夕》一首,这一首的原稿也保存下来了。第三,鲁迅先生在当时做诗署名唐俟,那时他和周岂明先生同住在绍兴县馆里,诗稿是岂明代抄,鲁迅自己写了个名字。现在岂明住在北平,鲁迅住在上海,恐怕不容易再有那样合作的机会,这一点稿子,也就很可珍贵了。

我现在把这部稿子印出,并没有什么用意,也没有什么感想,也不想谋利,因为我同出版人说好:“我也不要抽版税,你也不要定高价,希望同好的人购买起来可以方便些。”那么,究竟为什么要印呢,简单说来,只是因为有趣可玩而已。当然,现在的时候决然不是玩这玩那的时候,但我自己相信,我虽然不能担着大粪做直接生利的工作,也不能荷着长枪做直接救国的工作,而对于我自己名下的本分工作,无论在故纸堆中或新纸堆中,总还孜孜不倦未敢后人。现在弄这一些小玩意儿,正如小孩子上学回家取他所心爱泥人儿抱抚一回,若然做父母的人还要呵责他,旁人还要笑他“这孩子没出息”,那也自然无话可说。

有几位朋友劝我把自己的诗稿也放一两首进去,我却未能从命。第一,因为那时的稿子,早已没有,现在既然找不出,自然也不便倒填了年月假造。第二,听说有位先生编印世界名画集,内分三部,第一部是各国名画,第二部是本国名画,第三部就是他自己的名画。这真是一个妙绝古今的编制法,可惜我竟不能造起一个“初期白话名诗”之类的名目来,要是能造成,我也就很有胆量和勇气把我自己的名诗放进去。

在旧纸夹中找到了七张《新青年》稿纸,就用来抄写初期白话诗稿的目录,且在目录后面随笔写了一大堆废话,到废话说完,七张稿纸也就快写完了。

二十一年十二月廿八日北平

(原载1933年北平星云堂书店影印初版《初期白话诗稿》)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