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佛学之心理卫生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昔中山先生既言物质建设,又继之以心理建设,亦以见其物心之并重。今吴君南轩等设心理卫生协会,又以心理卫生倡。夫心理本为生命现象之一面,言卫生、实较言建设更为确切。兹先摘录吴先生之说,再就佛学一申论之:心理卫生之功能,消极的为心理疾病之预防及治疗,积极的为精神健康之培养与增进。但疾病与健康之果限,划分匪易,健康标准之确定更难。于生理卫生为然,于心理卫生为尤甚,常人以亲汤药卧床第为疾病,反是为健康。然则最近中央社会部举行重庆学生健康比赛检验结果,何以健康者仅占百分之某数,其余百之某数固未尝不被目为健康无恙者也。若以航空人员以及机械化部队兵员之体格条件为标准,则同胞四万万人,列入健康者,其能有几?试以身体活力指数之大小说明身体健康程度之强弱。假定以一百为理想之健康标准,以五十以下为疾病,则活力指数在五十与六十之间者固不至与二竖为缘,汤药作伴;甚至无碍其营业谋生,乃至生男育女。然其生活幸福,工作效率,自不能与活力指数八十以上者同日而语,半死半活,喘息苟延,其人虽不死不病,去死病殆亦不远。故吾人提倡卫生,应不以无病为餍足,而应提高活力指数,使与一百之数相接近。生理心理,理有同然。

人生幸福之破产,社会中反社会行为之流行,吾人初不否认其有外铄的、社会的因素存乎其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此战时个人幸福之破产,决不能归咎于心理不卫生者也。肠饥乏食,岁暮无衣,因而穿窬窃盗,此反社会行为之应多归罪于社会本身者也。然而幸福破产之酿成,原因有外铄,亦有内在;反社会行为之诱致,有客观因素,亦有主观因素。若去客观而言主观,略外铄而重内在,则人生幸福之破产,社会中反社会行为之流行,殊应由心理之失常负大部分之责任。

“适应”一名词,始创自生物学界,嗣后则应用于心理学、教育学中。盖含广狭二义:狭义为迁就个体以适应环境;广义则兼含迁就个体以适应环境,及改变环境以适应个体之意。心理卫生学中,以适应外在环境能力之大小,为心理健康程度强弱之标准,盖指其广义而言。夫外在环境,有物质的,有社会的,而作吾人社会环境适应对象之最高准则者,则为某一特定社会特定时代中之生活理想及行为规范。汉奸卖国,国人皆曰可杀,社会理想与规范之所不能容恕者也。故认贼作父者流,虽得锦衣肉食,安富尊荣,然千夫所指,亲党不容,清夜扪心,未有不神明内疚者,无他、对社会环境中最高准则不能作和谐圆满之适应也。是以汉奸人选,往往为贪懦昏庸,腐化败类,失意政客,无知武人。茍无丧心病狂之心理,安有倒行逆施之行为?志士捐躯,仁人成仁,此社会生活最高理想也。刀锯鼎镬,俗夫之望而却步者,志士仁人,慷慨赴义,甘之如饴。在他人以为痛苦者,在其本人,则求仁得仁,理得心安,谓为幸福,实属于至高无上者。所谓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无所惧馁,是即精神活力与心理健康充沛之例征。人各有死,泰山鸿毛之辨,亦为有识者所尽知;然而或则临难茍活,或则舍生取义者,盖精神活力与心理健康之强弱程度不同,故其适应方式亦迥不相侔也。

消化不良,四肢乏力,及头晕目眩发烧吐咳,为生理不健康之征候。至于心理不健康之症象亦有可得而言者,如消极悲观,萎靡颓唐,怨天尤人,无谓恐惧,过度疑人,视人生如苦役,目现实若虚无,对事则懈惰敷衍,对人则倾轧嫉忌,或则自卑无地 inferiority complex或则自视过高 superiority complex皆是。或谓此等现象乃环境所造成,然而飞机轰炸,人所共畏,乃或则在轰炸中往来自若,神色不变,或则仓皇惊走,手足失措。天者人之所共戴,而杞人则忧天之坠,皇皇不可终日。此种心理失常之现象,决不能全诿之社会环境。举此一例,可概其余。

心理疾病之诊察有道乎?曰:有。此盖精神病学家 paychiatist所优为者。但其内容之复杂,视生理疾病之诊断尤有过之,其法约含以下诸项:甲、心理家研究;乙、个人生活史调查,包括胎孕期,婴儿期,学童期,青春期,壮年期,衰老期;丙、科学检查及测验,神经检查,精神病学检查等。上述各项工作,或由精神病学社会服务员psychiatric worker 负责,或由医师、教师,心理学家,神经学家主持,皆所以提供材料,而以精神病学家总其成。精神病学家依据各方所提供之材料,审慎观察考虑,比较分析,经过若干之时日,最后方下一判断曰:此机体精神病 organic disorder 也,此机能精神病 functional disorder也,此轻性之精神神经病psychoneurosis也──如神经衰萎症 neurasthenia精神衰萎症psychasthenia迷狂症hysteria等──,此严重性之精神病 psychosis 也,──如少年狂 dementia praecox ,躁郁狂 manicdepressive psychosis偏执狂paranoia等──。病因、病状及病名既经确定以后,于是施以适当之治疗。进言治疗,则其法术亦至繁赜。最通用者有管束治疗cutobian therapy ,医药治疗 pharmaco-therapy,水疗hybro-therapy作业治疗 occupational-therapy,及精神治疗 psgchotherapy──包括劝导、暗示、催眠、精神分析等──。总之,心理疾病之种类至为复杂,若欲详言其诊察之过程,医治之内容,非精神病学专家莫辨,非精神病学专书莫举。作者不惮辞费,列举一二,盖欲说明心理卫生之并非限于原则原理之推陈,文字口头之宣说,而实有科学方法,实际功能,可与世人以共见也。

更有进者,心理卫生不重在心理疾病之诊察与治疗,而在心理疾病之预防,及心理健康之增进。预防心理疾病及增进心理健康之法则如下:一、良好之遗传: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同具相当遗传之基础,心理卫生家充分利用现有之遗传与审慎创造未来之遗传。二、适当之环境,环境不宜单调,亦不宜太兴奋,有多方变化,能引起多方兴趣,而又不强烈刺激自然物质环境,及充满同情谅解之社会环境,最适合于心理卫生。三、健全之身体,健全之精神寓于健全身体,健全之身体亦寓于健全之精神,二者互为因果,可以两全,难以独善。四、健全之性生活:吾人虽不必崇信精神分析派之“性的一元论”,但性本能之为人生最基本最强烈之一种冲动,则不能忽视,健全之性生活,可以增进精神之健康,反之,不健全之性生活,足为心理疾病之策源。载舟覆舟,能不深慎乎?五、适当之工作活动:闲居为不善,不独小人为然,常人亦然。饱食暖衣,无所用心,则舍淫欲外,岂有他哉?六、健全之心理态度:消极方面凡种种形态之耽于空想及躲避现实之心理病态,如“醉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胜利英雄”心理,“失败英雄”心理等,皆宜防微杜渐,加以矫正。积极方面,尤贵乎培养正视现实,征服困难,奋斗乐观,坦白虚心,自信信人,自尊尊人之态度。他如生活中之各种欲望,于其轻重配置及其发展方式之间,尤宜求得圆满和谐之调整,使人格统一,精神无分裂之忧。凡此种种,均日常心理摄生之道,初不待假手于精神病学专家。或则施之自身,或则施之学生子弟,于人于己,均有裨益。或谓上述诸项法则,多为心理健康之结果,而非为心理健康之原因,“健全之心理态度”一项,尤难逃因果倒置之讥。此则涉于鸡生卵、卵生鸡之争辩,吾人以为鸡可生卵,卵亦生鸡,健全之心理态度为心理健康之果,亦为心理健康之因,二者互为因果,初无矛盾于其间也。

身理卫生者曰医,而佛之得称大医王者,则在心理卫生。向者科学之心理学,仅及观测说明而止,今心理卫生学乃能应用之以改善心理,庶与佛学近矣!关于通常之人群心理,预防及治疗其疾病,培养及增进其健康,吴君所言者大率尽之。兹请就佛学略论心理卫生之究竟义。

佛学之诊察心理疾病也,分析之则痴、执──不正见──、贪、慢、嗔、疑为六根本烦恼,而忿、恨等二十为随烦恼。其预防治疗及培养增进其健康也,则仍不外发起并扩充信、惭、愧、精进等十一种善心;惟此十一善心,对治彼二十六染心。逮得最后胜利,则余中性之心心所皆随而净善,诸不定性者亦不复再容存在矣。由是成为至极健康之四智相应二十一净善心品,是之谓圆满菩提,是之谓成佛,亦即为心理卫生之究竟义。

此义关涉全部之佛法,兹但略发其凡,详具乎三藏佛典,诸有志者幸探究焉!(见海刊十九卷十二期)